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50个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50个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50个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物质的分子组成:原子、分子。

3. 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6.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8.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9.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力。

10. 浮力:物体浸入流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11. 压力: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

12. 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13. 简单机械:省力或省距离的装置,如杠杆、滑轮、斜面。

14.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的量。

15. 能量: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和势能。

16. 动能:运动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17.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18.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19. 电流:电荷的流动。

20. 电压:电势差,驱动电流流动的力量。

21.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22. 欧姆定律:V=IR,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23. 串联电路:电阻或其他元件首尾相连的电路。

24. 并联电路:电阻或其他元件头尾相接的电路。

25. 电能:电流做功的能量。

26. 电功率:电流做功的速率。

27.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28. 磁力:磁场对磁体或电流的作用力。

29.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动势。

30. 直流电:电荷以单向流动的电流。

31. 交流电:电荷周期性反向流动的电流。

32. 电容:存储电能的能力。

33. 电容器:具有两个相对的导体板,能够存储电荷。

34. 频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35. 波长:波的一个周期内的空间长度。

36. 声波: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

37.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后返回的现象。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阴影、针孔成像、日食、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线两侧分开,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3×108m/s(8为次方)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老花镜用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4.晶体熔化特性:固液共存、吸热、恒温。

非晶熔化特点:吸热,先软化变薄,最后变成液态非晶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 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一切发声体凑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只要是改变松紧、长短、粗细都是改变音调(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振幅、距离有关系。

只要是改变力的大小都是改变响度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声音的作用: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7.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8.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4.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5.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6.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7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8.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9.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0.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内能减小、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一、力与运动
1、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大小是指物体受到的外力有多大,具体可表示为牛(N)。

力的方向指物体受到的外力的方向,一般表示为向上、向下或沿其中一方向。

2、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指外力在物体上造成的影响,可分为推动和扭转两种。

推动是指外力使物体产生位移;而扭转是指外力使物体产生角动量。

3、力的种类
受力的物体可能是普通物体,也可能是介质,所以力分为普通力和介质力。

常见的普通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而介质力则可分为磁力、电力等。

4、运动的特点
运动是物体在其中一方向上持续改变位置的过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具有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特点。

5、运动的定义与分类
运动的定义是指物体在其中一方向上持续改变位置的过程;而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二、动量守恒
1、动量的定义
动量是指物体在运动中所具有的运动能力,可以表示为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用符号表示为p或mv。

2、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表明,物体在作用施加外力前后,其动量的总和不变,可用简要方程式 p = mv 来表示。

3、动量的互换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改变动量,这种改变是其动量与其它物体的动量互换的结果。

物体间动量的互换可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来分类。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1.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距离短;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而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距离中等;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距离较远。

-物质的分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核外层轨道上的电子数量表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2.运动的描述和变化规律-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位置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位移表示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速度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

-运动的变化规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运动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力的作用和性质-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力的性质: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大小用牛顿(N)来表示。

力可以叠加,多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合力。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牛顿的第二定律进行解释。

4.简单机械和能量-简单机械:斜面、杠杆、滑轮、轮轴、齿轮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对物体的力的作用。

-功和能量:力做功是指力通过位移对物体做了力的作用。

功的大小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能量是物体具有做功能力的物理量。

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5.热学知识-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至,每一小格是。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材料(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材料(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必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

必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

必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与分类a. 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力可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2. 力的合成与分解a. 原理: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合力。

b. 方法: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3. 牛顿运动定律a.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b.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c.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摩擦力a. 定义: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b. 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5. 压强a.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b. 公式:P=F/A,其中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6. 浮力a. 原理:物体浸入流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b. 公式:F_buoyant = ρVg,其中ρ为流体密度,V为物体在流体中排开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二、能量与功1. 功的概念a. 定义:力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b. 公式:W=Fscosθ,其中W为功,F为作用力,s为位移,θ为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 机械能a.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1/2mv^2,其中m为质量,v为速度。

b.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c.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3. 功率a. 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b. 公式:P=W/t,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

三、热学基础1. 温度与热量a. 温度:表示物体热冷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表示。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 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1. 运动与力
- 运动和力的概念和区别
- 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
- 摩擦力和重力
- 弹力和浮力
2. 能量与功
- 能量的概念和种类
- 功的概念和公式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功率和效率
3. 声音与光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传播速度
- 光的传播和折射
- 镜面反射和平面反射- 光的颜色和分光镜
4. 电学与磁学
- 静电现象和电荷
-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知识- 静电场和电场线
- 磁场和磁力
- 电磁铁和电磁感应
5. 力学与浮力
- 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 弥散力和离心力
- 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 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 重力与物体的质量
6. 热学与能量转化- 热和温度的概念差异- 热传导和热辐射
- 物体的热膨胀与收缩
- 热量和热容量
- 热力学和热力学定律
7. 其他物理知识
- 压力的概念和测量
- 简单机械和机械优势
- 水密性和大气压力
- 密度的计算和变化规律
- 影子的形成和属性
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原理和应用。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一、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1.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区别。

2.升华、凝固、熔化、蒸发、沸腾的定义、特点及实例。

3.冰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最大在4℃等规律。

二、浮力和浮力的应用1.浮力的概念和特点。

2.物体浮沉的判据及其原理。

3.海洋运输和潜水的原理。

三、电路与电能运动的基本规律1.电流的定义、方向、测量方法和单位。

2.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规律及算法。

3.电功、功率、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四、声音的概念和传播1.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2.声音的特点、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

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规律。

五、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1.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2.光线的方向及其在反射时的特点。

3.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

六、简单机械1.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杠杆、滑轮、斜面的特点、应用和计算公式。

七、热学基础1.温度和热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

2.物体的热平衡。

3.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特点及其应用。

八、静电学1.电荷的性质、电荷产生、同时产生电荷的方法和知识点。

2.静电的特点和现象、防静电的方法。

九、磁学基础1.磁性物质的特点及分类。

2.磁场的概念和特点。

3.磁现象与电流的关系和安培定律。

十、能量与能量转化1.能量的定义与单位。

2.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3.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十一、力学与运动1.力的分解和合成。

2.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3.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概念和计算公式。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拉力、推力、浮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合力;同样,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5. 运动的描述:-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

-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二、能量和功1. 能量的概念:物体由于其状态或位置而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2. 能量的分类:- 动能: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由于物体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 内能: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3.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4. 功的概念: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

5.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公式为 W =F × d × cosθ,其中θ 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三、机械1. 杠杆原理:通过改变力臂长度,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效果。

2. 滑轮系统:利用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3. 斜面原理:通过增加作用距离,减小所需的力来移动物体。

4.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反映了机械做功的效率。

四、热学1. 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1.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特征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物理量可以用单位来进行量化,如:米、千克、秒等。

2.运动和力-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力是引起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原因。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来衡量,表示为N。

3.力的作用和效果-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改变速度和形状。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常见的力。

4.力的合成和分解-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

-分解力是把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矢量和。

5.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

-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6.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物体在恢复力作用下以一些平衡位置为基础做来回周期性运动的现象。

7.光和视觉-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速度在真空中为3.0x10^8m/s。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则。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的重要现象。

-红光、绿光和蓝光是可见光谱的三个主要成分。

8.电和磁-电是一种带电粒子的运动。

-电能是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所具有的能量。

-磁是由电荷运动而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

-电磁感应是由磁场变化所引起的电场的产生。

9.电路和电流-电路是由导体、电源和负载组成的路径。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10.静电学-静电是电荷的一种状态,没有电流。

-静电荷可以通过摩擦、接触和感应等方式产生。

11.功和能量-功是力对物体产生的效果。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工的能力。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12.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热运动的程度。

-热量是物体间能量传递的方式。

13.物态变化-物质的物态可以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在不同存在状态下具有不同的分子间距、分子运动速度和形状。

14.频率和波长-频率是波动现象中的周期性变化。

-波长是波动现象中相邻两个相位点间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13.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16.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