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医疗器械所需的验证和确认清单
医疗器械过程验证和确认
一、什么是过程确认(process validation)?过程确认基本上就是日常我们所说的工艺验证(process validation)。
在GHTF/SG3/N99-10:2004(第2版)中,对过程确认给出如下定义:提供客观证据,证明过程(或工艺)将能连续地生产出符合预定要求的结果或产品。
换句话说,过程确认就是在一个过程或工艺被交付用于正式或批量生产销售的产品之前,通过提供相应证据如试验结果、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等,证明该过程或工艺具备持续地生产符合要求的结果或生产合格产品能力;一般情况下,正式交付用于生产以后,还需要根据情况考虑再确认。
二、什么样的过程需要确认?关于什么样的过程需要确认,ISO13485的7.5.2.1是这样描述的:“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
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
”换种方式,可以用下图判断什么样的过程需要确认(见GHTF/SG3/N99-10:2004(第2版):此处所指的“验证”,是指通过检验、试验、计算、对比分析等方法判定某过程(或工艺)的结果或产品是否合格。
其实很多过程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企业通过对其结果或产品进行全部验证然后才放行产品是不可行的,原因如下:—检验时,对产品是破坏性的;—检验活动很耗时;—检验的成本很高。
对这样的过程,因此企业应在该过程(或工艺)被交付用于正式或批量生产销售的产品之前,通过提供相应证据如试验结果、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等,证明该过程(或工艺)具备持续地生产符合要求的结果或生产合格产品能力,从此日常生产时即使不全部验证,也能判定该过程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是符合要求的。
企业如果对这样的过程不进行确认,此时应提供对该过程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证据,且评估结果时该过程有关的风险很低,低至可以接受。
具体判定哪些过程需要确认时,可以采纳下面的流程方法:a)首先,确定生产流程,画出流程图,注意确保和实际生产流程是一致的。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设施验证与确认
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 可靠性。
03
采用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提高产品检测的效率和 准确性。
产品质量控制效果的评估与改进
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对产品质量 控制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提高 全员质量意识。
针对评估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 的改进措施并跟踪验证。
在正式生产前,对优化后的工艺流程 进行验证,确保其能够满足医疗器械 的生产要求和质量标准。
工艺流程优化
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和评估, 找出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 因素,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设备的布局与调整
设备布局规划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车间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生产设备的 布局,确保设备之间的协调性和生产流程的顺畅性。
降低产品缺陷率和不良事件发生 率
通过验证与确认,及时发现并纠正设备设 施存在的问题,降低产品缺陷率和不良事 件发生率,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规范的验证与确认流程,优化生产流 程和设备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降低生产成本和浪费。
通过严格的验证与确认,确保产品质量和 安全性能得到保障,增强企业信誉和市场 竞争力,赢得消费者信任和支持。
对医疗器械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梳理,找出生 产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通过改进工艺、优 化布局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精益生产理念引入
引入精益生产理念,通过减少浪费、提高效 率、降低成本等措施,实现医疗器械生产过 程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THANKS
设备调整与校准
对生产设备进行调整和校准,确保其能够满足医疗器械的 生产要求和质量标准。同时,建立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 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无菌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需开展的验证和确认清单
无菌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需开展的验证和确认清单当医疗器械应当以无菌的形式提供时,在其灭菌前应将各种非预期的微生物污染降至最低。
因此,其生产场地、生产环节等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要求和过程控制。
为了保障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符合要求,在生产环境、质量控制等环节需进行必要的验证和确认。
本文按照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的具体要求,将无菌医疗器械设计开发及生产质量管控过程需开展的验证和确认项目进行归档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一、机构和人员(1)人员净化效果(手消毒)验证;(2)人手及物体初始菌检验方法的验证;(3)洁净工作服清洗效果验证;(4)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
二、厂房和设施(1)洁净室最大容纳人数验证;(2)洁净区(室)环境(空调净化系统)验证;(3)洁净室消毒效果验证;(3)制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系统验证(含管道、储存罐清洗消毒验证);(4)压缩空气系统验证;(5)地面、墙面、顶棚清洁消毒验证;(6)人员上限验证;(7)洁净区清场有效期验证。
三、设备(1)关键生产及检测设备的验证;(2)设备、工装、工位器具清洁消毒验证;(3)检测设备(如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等)验证。
四、设计开发(1)产品的设计验证;(2)产品的设计确认(吸塑封口、超声波焊接、电源线焊锡、管路涂胶、清洗预确认、清洗确认、灭菌确认);(3)设计转换的确认。
五、生产管理(1)无菌包装封口(如全塑包装、纸塑包装)过程确认;(2)产品、物料和自配试剂的有效期验证;(3)对关键过程的验证;(4)对特殊过程的确认;(5)清场及消毒的验证;(6)物料及产品清洗的验证。
六、质量控制(1)物料及产品净化效果(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验证;(2)产品初始菌和微粒污染验证及其检测方法的验证;(3)无菌检验方法验证;(4)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5)灭菌过程确认(环氧乙烷、辐照等)及使用软件的确认;(6)解析过程确认;(7)包装运输确认;(8)产品有效期验证(加速老化试验、实时老化试验)。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单包装验证方案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单包装验证方案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以下简称各产品)等产品的全塑单包装、吸塑单包装、PE/透析纸单包装及带方形透析纸单包装。
二、过程要求(验证项目):1、包装材料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2、包装完好性试验3、微生物屏障(阻菌性试验)4、包装材料灭菌过程的适应性5、包装材料与贮存过程的适应性6、变更时的再确认三、验证方案本包装是用于最终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包装,在规定的生产、灭菌、运输、贮存过程中,能够保持产品无菌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特性的一次性使用包装材料。
1、验证目的:通过各种试验和过程验证来证明全塑单包装、吸塑单包装、PE/透析纸单包装及带方形透析纸单包装的包装材料能够满足预期用途。
2、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各产品的单包装。
3.试验和验证方法及预计完成时间:1)、包装材料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封口验证) 2013年1月2)、包装完好性试验(渗漏试验) 2013年1月3)、微生物屏障(阻菌性试验) 2013年1月4)、包装材料灭菌过程的适应性 2013年1月5)、包装材料与贮存过程的适应性(加速老化试验) 2013年4月6)、变更时的再确认四、验证小组人员职责权限姓名部门职位责任/权限技术部技术部经理负责制定包装验证方案,负责整个过程的技术工艺指导,编写验证报告。
生产部生产部经理负责验证方案的实施及样品的提供质管部质管部经理负责组织产品检测和包装测试技术部技术员负责整个过程的技术指导质管部检验员负责各项实验的操作质管部检验员负责各项实验的操作五、试验和过程验证一、包装材料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封口验证):1、验证方案:1)目的: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对多个生产运转过程进行鉴定,来验证过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范围:全塑单包装、吸塑单包装、PE/透析纸单包装及带方形透析纸单包装。
3)参与人员:4)验证步骤:a)连续塑料封口机。
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一、背景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是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前不会引起感染的关键步骤之一。
为了保证无菌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方法验证。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方法验证的方案。
二、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验证所采用的无菌检验方法对医疗器械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通过验证,确保该无菌检验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医疗器械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三、验证内容1. 确定验证属性: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无菌检验方法的验证属性,例如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重复性等。
2. 样品选择:选择符合验证属性需求的医疗器械样品,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3. 测试方案设计:根据所选验证属性,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
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划分、对照方法选择、实验参数设定等。
4. 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测试方案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划分。
实验组使用待验证的无菌检验方法,对照组使用已经验证过的或国际标准的无菌检验方法。
5. 检测过程:按照测试方案进行样品的无菌检验。
确保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环境条件符合要求。
6. 数据分析: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验证属性的计算和对比分析等。
使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评估无菌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无菌检验方法进行评估。
判断该方法是否符合验证属性的要求。
8. 结论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给出无菌检验方法的结论和改进建议。
如发现验证方法存在不足之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四、质量控制在验证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包括实验设备的校准、环境条件的监测、操作流程的标准化等。
同时,还需要使用合格的正、负对照进行比对,确保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参考文献[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指导原则[S].2015.[2]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11137-1:2006,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Radiation - Part 1: Requirements for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l devices[S].六、结语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
关于无菌医疗器械生产工艺的验证和确认
关于无菌医疗器械生产工艺的验证和确认【摘要】本文结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法规要求,对无菌医疗器械生产工艺验证和确认过程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纯化水系统、清洗过程的验证举例,提出了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如何做好验证和确认活动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无菌产品验证确认2009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834号文发布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及835、836号文发布了无菌、植入医疗器械的生产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试行)的要求,所有无菌、植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11年1月1日起要执行此规范。
对生产工艺进行验证和确认,是确保无菌产品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
要求验证和确认是规范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企业执行规范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结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要求,阐述如何开展验证、确认活动。
一验证和确认的概念《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对验证和确认规定了定义: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该定义与GB/T19000描述的基本一致。
二需要验证或确认的过程在《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中规定了相关的验证或确认的项目,归纳如下:三确认或验证的内容每个具体的过程,确认/验证的要求、方法和步骤不尽相同,但基本内容都是一致的。
主要包括:1、安装确认(IQ)对供应商所供技术资料的核查,对设备、备品备件的检查验收以及设备的安装检查,以确证其是否符合GMP、厂商的标准及企业特定技术要求的一系列活动。
2、运行确认(OQ)指通过按草拟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单机或系统的运行试验,俗称试车。
运行确认是证明设备或系统各项技术参数能否达到设定要求的一系列活动。
3、性能确认(PQ)证明设备、系统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和GMP有关要求而进行的系统性检查和试验。
《无菌、植入医疗器械实施细则》中需进行确认验证的项目
《无菌、植入医疗器械实施细则》中需进行确认/验证的项目序号验证项目序号无菌实施细则植入实施细则验证/确认可参考的标准无菌验证内容条款依据植入验证内容条款依据1 与净化车间相关1 洁净车间的环境的符合性验证第十二条1003 洁净车间的环境的符合性验证第十二条1003 YY00332进入洁净间的工艺用气净化处理的有效性验证。
第十五条1501 进入洁净间的工艺用气净化处理的有效性验证。
第十五条1501 可参考YY0033 3洁净车间内,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的气体对产品的影响程度的验证。
第十五条1502 洁净车间内,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的气体对产品的影响程度的验证。
第十五条1502 4洁净车间的使用不连续,是否在每次的使用前做全项的监测。
1704 洁净车间的使用不连续,是否在每次的使用前做全项的监测。
17045对非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工作环境设置是否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第十二条6对非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是否建立一个受控的环境第23条,23022 与消毒剂相关1所用的消毒剂或消毒方法不得对设备、工艺装备、物料和产品造成污染。
第十六条1603 所用的消毒剂或消毒方法不得对设备、工艺装备、物料和产品造成污染。
第十六条16032 消毒剂有效性的验证第十六条1603 消毒剂有效性的验证第十六条1603 GB 15981-19953 与原材料相关1 初包装材料第四十一条4105 初包装材料第四十一条4404 GB/T 196332对于来源于动物的原、辅材料的去病毒。
第四十一条4104 对于来源于动物的原、辅材料的病毒灭活第四十六条*4603 YY/T 0771.3-20094 与关键设备相关1关键设备(如制水设备、灭菌设备等)的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0902 主要生产设备(如:制水设备、灭菌设备、机加工设备等)是否与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质量管理要求相符合*09025 与生产工艺相关1零配件、物料或产品进入洁净室(区)的净化程序和设施是否能有效去除其污染物。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产品的要求和确认方法(2021培训课件)
EN 868 系列标准所规范的对象是以包装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的 产品。这些包装都是还没有形成密闭的无菌屏障系统的“半成品”, 执行标准的主体是对包装质量负责的责任人。
ISO 11607系列标准所规范的对象是已经装入器械的包装系统(无 菌屏障系统)。这时的包装不再作为独立的包装在市场上流通,而是 作为医疗器械商品的组成部分。执行标准的主体是对器械质量负责的 责任人。
4.ISO11607的要求与验证
染色渗漏试验(不透气性试验)(GB/T19633附录): 将样品包装裁成250 mm×105mm大小的样片。 取一块面积与样片相同的吸纸,放在玻璃表面,将待测试料的内表面与吸
纸接触。 将染色液倒入浅盘中,使海绵在浅盘内滞留1 min,取出海绵,靠着盘的边
把多余的液体挤除。 将海绵放在样片上,保证海绵的边缘在样片边部之内(距边部不少于
ISO11607-2《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第2部分:成形、密封和组 装过程的确认要求》。 EN 868分为EN 868-2~-EN 868-10《待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材料和
系统》系列标准。 在我国:
GB/T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国家标准--ISO11607转 化而来。
YY/T069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 》--医药行业 ---EN868转 化而来。
熠品医疗与生物实验室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的 要求和确认方法
殷龙/Frank Yin
2021年07月16日
熠品上海/熠品苏州 EPIN SHANGHAI/SUZHOU LTD.
目录
1 无菌医疗器械概述 2 包装系统的组成 3 包装系统标准的现状 4 ISO11607的要求与验证 5 包装系统货架寿命确认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无菌医疗器械过程确认或验证项目清单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无菌医疗器械过程确认或验证项目清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管理,保证产品的无菌性和质量安全,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和验证活动。
第三条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确保产品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第四条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过程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医疗器械无菌生产线和相应的工艺流程。
第五条生产过程确认或验证活动包括验证计划的制定、验证方案的编制、验证实施和验证结果的评估等步骤。
第二章生产过程确认或验证计划的制定第六条生产过程确认或验证计划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的要求进行制定,含括以下内容:(一)验证目标和范围:明确验证的目标和验证活动的范围。
(二)验证方法和方案:确定验证的方法和方案,包括实验室测试、实际运行验证等。
(三)验证时间和周期:确定验证活动的时间和周期,确保验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验证资源:确定所需验证资源,包括人员、设备、维修等。
(五)验证文件:制定验证所需的文档和记录。
第三章生产过程确认或验证方案的编制第七条生产过程确认或验证方案应根据验证计划的要求进行制定,含括以下内容:(一)验证范围和目标:明确验证的范围和验证活动的目标。
(二)验证方法和步骤:确定验证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实验室测试、实际运行验证等。
(三)验证样本的选择和来源:确定验证样本的选择和来源,确保验证样本具有代表性。
(四)验证参数和指标:确定验证的参数和指标,保证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五)验证设备和条件:确定所需的验证设备和条件,确保验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生产过程确认或验证的实施第八条生产过程确认或验证应根据验证方案进行实施,确保验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样本采集:按照验证方案的要求进行样本的采集。
(二)实验室测试:对样本进行实验室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际运行验证:对生产过程进行实际运行验证,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医疗器械的验证和确认
医疗器械的验证和确认引言:医疗器械是医疗行业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它们对于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验证和确认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器械验证和确认的定义、目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医疗器械验证的定义和目的医疗器械验证是指通过实际测试、分析和比较等手段,确定医疗器械是否符合规定的规范、要求和性能指标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验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医疗器械验证的方法1. 理论验证: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模拟等方法,验证医疗器械的理论基础和原理是否正确。
这一步骤常常与医疗器械的研发过程相结合,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 实验验证:通过实际测试、测量和观察等方法,验证医疗器械是否符合预期的性能要求。
这包括对医疗器械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如精度、灵敏度、准确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
3. 临床验证:将医疗器械应用于实际的临床环境中,观察和评估其在医疗实践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这需要与医生、护士和患者等相关人员合作,进行临床试验和观察。
三、医疗器械确认的定义和目的医疗器械确认是指通过实际使用、检验和评估等手段,对已验证的医疗器械进行进一步确认和评价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医疗器械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适用性和风险水平。
四、医疗器械确认的方法1. 实际使用评价:将医疗器械应用于实际的医疗工作中,评估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这需要通过使用者的反馈和评价来获取相关信息。
2. 安全性评估:对已确认的医疗器械进行相关的安全性评估,包括对患者的伤害风险评估和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报告等。
3. 性能监测:对已确认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的性能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仍然能够符合性能要求。
结论:医疗器械的验证和确认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和高质量的应用。
通过合适的验证和确认方法,可以提高医疗器械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为医疗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无菌医疗器械的常用灭菌方法及验证
引言概述:无菌医疗器械是在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类器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无菌医疗器械的质量,灭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无菌医疗器械的常用灭菌方法及验证。
正文:一、热湿灭菌方法1. 蒸汽灭菌- 原理: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直接对细菌进行热杀灭。
- 程序与时间:常用程序包括预真空,重力排气和慢速排气,时间因器械类型和包装形式而异。
- 验证方法:包括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如温度、压力、湿度、时间和气体浓度的监测。
2. 热气灭菌- 原理:通过热空气对细菌进行热杀灭。
- 程序与时间:常用程序包括预热、灭菌和冷却,时间取决于器械类型和包装形式。
- 验证方法:与蒸汽灭菌类似,需要进行物理和化学监测。
二、干热灭菌方法1. 热空气烘烤灭菌- 原理:通过高温高干热灭菌的方式对细菌进行灭菌。
- 程序与时间:常用程序包括预热、灭菌和冷却,时间取决于器械类型和包装形式。
- 验证方法:同样需要进行物理和化学监测。
2. 红外线灭菌- 原理:利用红外线辐射对细菌进行灭菌。
- 程序与时间:常用程序包括预热、辐射灭菌和冷却,时间取决于器械类型和包装形式。
- 验证方法:同样需要进行物理和化学监测。
三、化学灭菌方法1. 气体灭菌- 原理:利用氧化剂或亚氧化剂对细菌进行灭菌。
- 常用气体:常见的气体包括乙烯氧化物、过氧乙酸和臭氧。
- 验证方法:包括气体浓度监测、亚氧化物残留物分析等。
2. 清洗灭菌- 原理:通过使用特定的清洁剂对细菌进行灭菌。
- 验证方法:包括清洗剂的浓度、清洗时间、冲洗和烘干等参数的监测。
四、辐射灭菌方法1. 紫外线灭菌- 原理:通过紫外线辐射对细菌进行灭菌。
- 验证方法:包括辐射剂量的监测和辐照时间的监测。
2. 电子束灭菌- 原理:利用高能电子束对细菌进行灭菌。
- 验证方法:包括剂量的监测和辐照时间的监测。
五、灭菌验证方法1. 生物指示物监测- 原理:使用具有辐射或热敏感生物指示物对灭菌效果进行验证。
医疗器械的常用灭菌方法及验证
医疗器械的常用灭菌方法及验证医疗器械产品灭菌的目的,是使产品无任何类型的存活微生物,在灭菌过程中,微生物的死亡规律是用指数函数表示的。
因此任何单位产品上微生物的存在可用概率表示,概率可以减少到很低,但不可能为零。
该概率可用无菌保障水平(SAL) 表示,通常无菌概念是指无保障水平(SAL) 达到10-6。
医疗器械灭菌验证一般分为安装确认(IQ)、操作确认(OQ) 和性能确认(PQ)。
安装确认是指:获得证据并用文件证明灭菌设备及其附属设施,已按照规定的要求被提供和安装。
操作确认是指:当设备按程序运行时,获得证据并用文件来证明已安装的设备,有能力在指定的允差范围内提供特定的过程。
性能确认是指:获得证据并用文件证明设备能够在预先设定的参数下持续运行,且这个过程加工后的产品是无菌的。
性能确认一般包括物理性能确认和微生物性能确认,器械所使用的材料对灭菌方法的适用性,也是性能验证中的重点。
本文结合国际上最新的灭菌相关标准,介绍了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的几种常用的灭菌方法及其验证要点,如环氧乙烷灭菌(EO 灭菌)、辐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和甲醛蒸汽灭菌等,以供医疗器械研究和生产单位参考。
1. 环氧乙烷灭菌20 世纪50 年代起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 EO)开始用于医院灭菌。
经过众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环氧乙烷被认为是一种灭菌效果较好的低温化学灭菌剂,在常温下即有良好的穿透作用,对物品无损害,而被广泛用于畏热、畏湿的医疗器械产品灭菌中。
1.1 灭菌原理EO 是一种简单的环氧化合物,遇水可形成乙二醇,具有较大的蒸汽压,对物品的穿透性较强。
据报道,EO5min 能穿透0.1mm 厚的尼龙薄膜,26min 能穿透0.3mm 的氯丁胶布,41min 能穿透0.39mm 厚的丁基橡胶布。
如果要达到一定的灭菌效果,灭菌剂必须充分接触物品的各个表面,EO 的这种高穿透性大大提高了其灭菌效果。
EO 对细菌、芽孢、真菌、立克次体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属于光谱杀菌剂,其灭菌机理是与细菌蛋白质分子、酶、核酸中的氨基、羟基、羧基相结合,产生烷基化作用,对菌体细胞的代谢产生不可逆的破坏,从而达到灭菌作用。
医疗器械的验证和确认
一、验证的沿革
二、术语及验证方式的分类
三、验证的组织和实施
验证的沿革
1、验证工作始于美国,最先是从药品开始的。 2、1992年世界卫生企业颁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验证工作提出了明
确的规定和要求。
3、1992年我国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也对验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 求,规定了验证周期。 4、政府或世界卫生企业提出验证要求,其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把产品对人体 产生的风险或潜在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产品验证的系统数据;
验证的组织与实施
——验证报告、结果分析、评价及结论; ——验证结论批准、会签及日期。 3、验证的实施
3.1 组织的实施
首先必须确定一个总的验证计划,以确定待验证的对象,验证的范围及时间 进度表。正常生产情况下,再验证或补充性再验证的时间通常都安排在停产检修 期间或检修以后。 3.2 贮备工作 除验证方案外,验证的另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时标准器,如标准温度计,记 录仪/数据处理仪,实验室标准品等,这些都应在验证前准备就绪。 对于新建项目,应确保项目的工艺验证开始前化学及微生物实验室有关的验 证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术语及验证方式的分类
一、术语 1、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2、过程验证:又称工艺验证,是指与加工产品有关的工艺过程的验证。
3、验证方案:为实施验证而制定的一套包括待验证科目(系统、设备、工艺、 方法等)、目的、范围、标准、步骤、记录、结果、评价及最终结论在内的 文件。 4、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确认应在成功的验证后才能进行。 5、安装确认(IQ):主要指机器设备安装后进行的各种系统检查及技术资料的 文件化工作。 6、运行确认(OQ):为证明设备达到设定要求而进行的运行试验。 7、性能确认(PQ):指模拟生产试验。
医疗器械验证和确认资料
医疗器械验证和确认【2020版】一、医疗器械设计确认和过程确认的法规要求风险分析除了软件风险分析,风险分析很少会被详细地检查。
然而,当不合格产品返工时,返工造成的不利影响将会被检查。
QSIT的审核员期望该公司以文件形式记录下这个风险评估。
审核员也期望根据抱怨,服务报告和不合格趋势分析进行风险回顾的更新。
最后,当公司在评估是否需要上报召回时,FDA期望看到一个健康危害评估表。
QSIT的审核通常不会对风险分析进行详尽检查,而CE审核时会重点强调风险分析。
预定的接受准则审核员检查设计确认方案时会特别关注测试项目的接受准则。
两个方面会重点关注,其一,是否无偏差地满足接受准则?其二,方案是否在得出结论前被批准?(即,这是预期使用的设计确定的方案吗?)。
在某些情况下,审核员会关注与产品相关的已知风险。
比如,灭菌过程确认,审核员会检查灭菌确认是否按照最新的标准执行,关注到了灭菌确认中最常见的困难。
比如:是否识别了最具挑战性的器械?最大灭菌剂量下的性能是否被确认?用户需求和预期用途被满足器械上市的初期阶段伴随有几个与预期用途有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于制造商扩大了原有器械的预期用途以及扩大了预期使用的人群。
此时需要对新的用户需求及风险进行评估。
因此,FDA会定期检查公司在市场上做出的声明,以确保这些声明没有超出明确的器械预期用途。
此种情形通常会被开具483的审核发现项,若公司屡次提供不明确的器械声明,FDA会据此开具警告信(Warning Letter)。
初始生产器械或者生产等同性器械当审核员检查确认方案和报告时,文件必须包括器械生产批的追溯信息。
审核人员可能要求一份执行确认的生产批的批记录(DHR)的复印件。
如果一个生产批没有被使用,设计确认的文件必须说明确认产品如何不同于生产批和为什么接受这个结果。
很多公司可以很容易对最初使用的生产批给出证明,如根据最终测试要求对这些产品进行检验。
如果最终测试要求还没有被建立,样品应当被保留,它们可以在之后进行检验。
医疗器械企业验证清单目录
医疗器械企业验证清单目录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缓解人类疾病的器具、设备、仪器、材料和其他类似或相关物品。
而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企业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品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企业需要进行验证和审核。
以下是医疗器械企业验证清单目录的一些建议:1.文件和记录验证-检查企业的SOP(标准操作流程)文件和记录,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验证企业是否有完整的规范文件,包括产品规范、质量管理手册等。
-验证企业的文件和记录是否有完整的版本控制和签名,并确保其可追溯性。
2.设备和仪器验证-验证企业使用的设备和仪器是否经过校准,并检查校准记录。
-确保企业设备和仪器的操作人员都接受了培训,并有相关的培训记录。
3.供应商验证-验证企业的供应商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并检查其证书和合格供应商名单。
-检查供应商的产品和原材料是否符合企业的规格要求,并确保供应链的可追溯性。
4.风险管理验证-验证企业是否对其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并检查相关的风险评估报告。
-验证企业是否有完整的风险管理计划,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验证企业的产品包装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并检查包装材料的证书和合规性。
6.质量管理体系验证-检查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和记录,包括内部审核记录、管理评审记录等。
7.外部审核验证-验证企业是否接受过外部的审核,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核。
-检查审核报告和相关的整改记录,确保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8.产品放行验证-验证企业的产品放行程序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检查放行记录。
-检查产品放行程序中的检验和验收记录,确保产品符合规格要求。
上述仅是医疗器械企业验证清单目录的一些建议,具体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验证是持续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内部审核和改进来确保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满足客户和监管机构的要求。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的验证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的验证根据ISO 11607-1《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第1部分: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系统的要求》标准,无菌包装材料应符合下列性能要求:一、微生物屏障特性无菌屏障系统是无菌医疗器械一个关键且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产品及医患人员安全的基本保证。
有效的无菌包装系统是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与医护人员健康的重要防线。
从无菌角度考虑,在选择医疗器械包装材料时,要考虑产品打开使用之前包装应具备维持无菌的能力。
在建立无菌屏障系统过程中,所用材料的微生物屏障特性对保障包装完好性和产品的安全十分重要。
微生物屏障性能好的包装材料,即使在高污染环境中最苛刻的条件下,也能阻挡细菌孢子和其他污染微生物的渗透,在不损坏包装完整性的条件下为医疗器械提供持久的无菌保障。
(一)微生物屏障特性评价方法分类(1)若能提供客观证据证实材料的不透气性,则该材料就能满足微生物屏障要求。
按ISO 5635-5标准进行透气性试验。
试验准则:不少于1 h后,内圆筒应无可见移动,允差为±1 mm。
包装材料进行不透气性试验的目的是确认材料是否属于不渗透材料(或称为不透气材料)。
GB/T 19633.1标准中的附录C提供了《不透气材料阻气体通过的试验方法》,可以依据此方法进行透气性试验确认。
采用EN 868-5标准附录B、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中的方法,即染料溶液透过法进行试验,对一般已知的各种材质的薄膜或复合薄膜经证实规定的染料溶液是不可透过的,则可证实该材料微生物屏障性能是合格的。
(2)多孔材料应能提供适宜的微生物屏障,以保证无菌包装的完好性和产品的安全性。
无菌屏障系统可防止细菌和病毒随着悬浮微粒进入医疗器械。
微生物孢子可以作为单独的实体或群落存在,或附着于非生物微粒(如灰尘)。
入侵微粒的大小一般在0.2~100μm,0.2μm是最小的病毒,100μm是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的尺寸最大的尘埃微粒。
无菌医疗器械的标准
生物指示菌片法 生物指示剂系一类特殊的活微生物品,可用于确认灭菌设备的性能、灭菌程序的验证、生产过程灭菌效果的监控等。用于灭菌验证中的生物指示剂一般是细菌的孢子。
环氧乙烷灭菌监测方法(常规控制)
将一些生物指示剂片事先放入多个产品中最难灭菌的部位,再将这些含菌产品放在灭菌过程中确认为灭菌柜中最难灭菌的地方和指定的地方,灭菌后将其逐一取出对其进行培养。以培养结果为阴性来推断灭菌后产品上的污染微生物均被杀灭。 在EO灭菌过程的常规控制中,生物指示菌片放置的位置一定要与灭菌确认时完全一致。
5.恒温培养箱的温控装置是否定期进行校验; 6.检验仪器、设备有无使用、维护、保养记录; (第八章监视和测量中第六十三条要求: 应当定期对测量装置进行校准或检定和予以标示,并保存记录; 应当规定在搬运、维护、贮存期间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防护要求,防止检验结果失准; 当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不符合要求时,应当对以往监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并且应对装置和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保存装置的校准和产品验证结果的记录。)
一次性使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材料
GB15593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医用聚氯乙烯(PVC) YY024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聚丙烯(PP) YY114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乙烯专用料标准—聚乙烯(PE)
材料名称
技术要求
生物性能
化学性能
物理性能
医用PVC(分为MF薄膜料MT导管料MD滴管料)
醇溶出物(DEHP)
DEHP(DO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 PVC血袋、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等聚氯乙烯和聚乙烯材料中的增塑剂 DEHP类增塑剂的毒性 生殖系统毒EHP含量应被控制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 气相 DEHP是脂溶性物质,很容易被含有脂肪的物质浸提出来 输入含氨基酸、脂肪乳之类的营养液的器械,非PVC医疗器械来部分代替PVC医疗器械,如EVA(乙基-醋酸乙烯)输液器、袋等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申报有关研究材料和验证材料的时间顺序[副本]
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选3批产品的自检报告中的1批作为注册检验报告,有部分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做的检测应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并将结果归入到注册检验告中去
9
产品生物相容性研究(样品批号与注册检验报告的批号一致)
推荐:送有资质的第三方做,并出具报告
10
稳定性研究-有效期-加速老化有效期试验报告(样品批号与注册检验报告的批号一致)
6
产品辐照灭菌验证报告(样品批号要含有注册检验报告的产品批号)
包括微生物负载的检验,剂量分布监测,确定验证剂量、确定灭菌剂量、建立最大耐受剂量
7
将试生产的3批产品的所用样品按照最终确认的辐照灭菌剂量,进行辐照灭菌
辐照灭菌后,做无菌检查,将无菌检查的结果加到这3品产品的自检全检报告(自检报告按《医疗器械注册自检管理规定》要求的格式),并出具完整的自检报告
包含使用稳定性-验证报告
11
包装及包装完整性试验报告(样品批号与注册检验报告的批号一致)
包含产品灌装封口验证报告及第三方包装运输检测报告(跌落振动压力)
12
归纳整理注册申请材料的监管信息、综述资料、研究资料、产品风险管理资料、医疗器械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则清单、临床评价资料、生产制造信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申报有关研究材料和验证材料的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
材料名称
备注
1
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相关记录及材料
2
产品配方与制备工艺的确定
3
产品的原料及包材的确定
包括原料及包材的采购以及原材料供应商确定
4
产品技术要求、标签、说明书样稿的确定
5
产品生产工艺验证报告及产品灌装封口验证报告
至少试生产3批产品(推荐:1批按配制罐的最低配制量生产,1批按配制罐容量的50%生产,1批按配制罐容量的90%生产),每批产品灌装留样不少于1000支,每批产品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全检的自检报告(无菌检查暂时不做,做每批产品的微生物负载的检验,为产品辐照灭菌验证做准备)
无菌医疗器械清洗工艺验证报告
无菌医疗器械清洗工艺验证报告一、目的为保证产品配件(以下简称:配件)清洗工艺的产品质量及工艺稳定性,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配件的清洗工艺进行验证。
二、确认项目清洗工艺的方案、配件清洗的效果。
三、方法采取不同的清洗方案进行清洗,通过对清洗后的微粒污染指数、清洗介质的残留量、初始污染菌、PH值、电导率进行测定与未清洗配件本身的污染程度、清洗难易程度对比,以此验证原配件清洗工艺方案的可行性。
四.参加人员五、清洗工艺验证报告一、验证项目配件清洗的方法和清洗时间。
二、验证时间三、验证条件1、生产设备超声波清洗机、盛水容具(水盆)。
2、生产地点二楼净化车间初洗间、精洗间。
3、产品配件:因公司配件种类繁多,根据配件的清洗特点分以下几类,并根据每类配件选出最复杂清洗的代表配件)(详见附件“待清洗产品配件分类表”)A类:与血液、药液直接接触的塑料配件;(选做试验代表配件:输注泵套管)B类:与血液、药液非直接接触的塑料配件;(选做试验代表配件:高压泵螺纹接头)C类:与血液、药液直接接触的金属配件;(选做试验代表配件:穿刺针管)D类:与血液、药液非直接接触的金属配件;(选做试验代表配件:铜帽)4、检验设备:微粒检测仪、。
四、验证方案分别对每类选出的代表配件分别列出以下四种方案,先行设定清洗方法和清洗时间等进行操作。
1.方案12.方案23.方案34.方案4五、操作步骤1、按正常生产流程选取做试验配件生产500件。
2、取400件配件,用上述4种方案分别清洗配件100件,烘干后送检。
3、取100件未洗的同批配件,按正常步骤检验,以最后的检验结果做清洗效果参照。
六、检验方法1、将不同方案的100件配件分别分为3个检验组,每组33件(其中3组34件)。
2、取样方法:根据末道清洗用水分别取适量的纯化水或注射用水,按试验项目特点逐组、逐支或随机抽取5件缓缓冲洗内壁或内侧。
3、按相应试验方法对供试液进行检验,每批供试液做5次,求平均数为检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朋友留言询问 GMP 里规定无菌医疗器械到底要做哪些验证和确认,医疗人咖啡在此做一个总 结,分享给大家。
按照 GMP 的顺序,整理如下:
机构和人员 1. 人员净化效果(手消毒验证 2. 人手及产品初始菌验证 3. 洁净工作服清洗效果验证 4.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
厂房和设施 5. 洁净室最大容纳人数验证 6. 洁净室环境验证 7. 洁净室消毒验证 8. 制水系统验证 9. 压缩空气系统验证
设备 10. 关键生产及检测设备的验证 11. 设备工装工具的清洁验证
设计开发 12. 产品的设计验证、确认及设计转换的确认
生产管理 13. 无菌包装封口过程确认 14. 产品、物料和自配试剂的有效期验证 15. 对关键过程的验证和特殊过程的确认 16. 清场及消毒的验证 17. 物料及产品清洗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