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文体特点与语文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神奇的小石头》《会说话的手》:游戏互动法
《好脏的哈利》《小乔套逃跑了》:具有可预测性,所以适合 推演教学法。(《爷爷一定有办法》不适合)
《我的爸爸叫焦尼》:比较教学法;选择教学法;改写教学法。
《手套》《拔萝卜》:表演教学法(《猜猜我有多爱你》不适 合)
选择教学法
《我的爸爸叫焦尼》里有这样一段话:“在往车站走的路上,我一直握着 爸爸的手。爸爸的手好大,能把我的手整个包住。”这段话要表达的是什么意 思?请打 √ 选择。
(作为虚构的故事,《小珊迪》的破绽,是“四个”吗?)
还有,让六年级的学生给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死去的人物写一 封信的做法,同样也是不恰当的阅读教学的设计。
诗歌内部的童谣与童诗 《小西瓜》与《柠檬》
“诗言志,歌咏言。” 大声地吟唱;深情地朗读。 言之意尽;言有尽而意无穷。 《总得有人去》
总得有人去 希尔弗斯坦(美国)
童话内部:
民间童话与作家童话(创作童话):
民间童话的模式化(集体的) 作家童话更注重独创性(个人的,可以联系作家)
童话与小说童话(幻想小说) 一次元性(《青蛙王子》)和二次元性(《宝葫芦的秘密》)
一次元性的童话需要“天真的阅读教学法” “天真的阅读”就是对文学所创造的想象世界怀着信赖心态的阅读。用米勒 的话来说,就是“要天真地、孩子般地投身到阅读中去,没有怀疑、保留或者咨 询。”
这正是语言区别于影视等视像媒介的重要不同之处。 语言,指向理性、逻辑思维,对人的心智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绘画这种媒介在传达信息上有什么特性呢? 绘画具有具象性、形象性这一长处——
长谷川义史文、图《忍者和妈妈》(“没关系,没关系”系列)
在传达信息时,绘画这种媒介虽然有其形象性这一长处,但是 在表现意义方面,却有其暧昧性。
1、这是写爸爸的手比狄姆的手大得多。( ) 2、这是写爸爸的手比常人的手要大。( ) 3、这是写狄姆对爸爸的依赖,因为爸爸的爱能给狄姆带来保护。( )
一个母亲给六岁的儿子读《老糖夫妇去旅行》,读到一半时,儿子就问: “怎么还‘可是’啊?”然后一到故事再出现“可是——”时,就大声跟着 妈妈一起念“可是——”,等听完了全部故事,他笑着说:“哈哈,老糖夫 妇太搞笑了!”
把题目改为“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会是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八哥、海鸥和老鹰”是更能擦到星星的人,但是,却都 只会抱怨……抱怨是没用的,不如行动。
有的时候,愿望、决心和行动力,比能力更为重要。
把题目改为“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可能会造成思考的局 限(这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诗往往具有普遍性)。“总得有人去 ”则是开放性的,可以是“擦擦星星”,也可以是“擦擦月亮” ,当然也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总得有人去 希尔弗斯坦(美国)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提问:
这首诗,如果把“八哥、海鸥和老鹰”改为“小狗、小猫和鸭子”可 不可以。如果改了,和原作有什么不同?
绘本阅读教学法例举 —— 绘本的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 1、融合语言、绘画两种信息,建构属于读者的第三个故事。 一般而言,为同时调动视听觉来欣赏绘本,第一次阅读,老师要 讲给学生听(可以考虑隐去文字)。 2、将绘画的信息转化成语言。 比如《大猩猩》
绘本阅读教学法例举 ——
《母鸡萝丝去散步》:图画书有三个故事。适合复述教学法。
我估计,学生会觉得这样改不好,这样就看不出小鸟有多着急,看不出小鸟 对树有多好了。
学生能感受到这个程度,对“三段式叙事结构”的表现功能就算有认识了,形 式分析教学也就达到其效果了。
《等信》(洛贝尔) 进行形式分析。 抓住故事的“关键点” 作为有趣的故事,《等信》的最核心的关键点是青蛙的“急”和蜗牛的
儿童文学文体特点与语文阅读教学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非常重视阅读…… 教什么?怎么教? 儿童文学是一种什么文学? 小学语文教育需要进入方法论阶段 朱自强著:《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年)
一、什么是文体? 是文学体裁。 儿童文学有着丰富的文体形式。 文学体裁是艺术形式。 不同的文学体裁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 山东阅读联盟第二届绘本论坛寄语
▲ 绘本是语言和绘画取长补短因而最具有艺术表现的可能性 的艺术形式。
关键点:取长补短(无所不能)。
语言和绘画在传达信息、表情达意上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
语言这一媒介的短处。
语言在传达信息方面具有抽象性、不明确性。
语言的抽象性是指语言是一种符号,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呈现所指的具体 事物本来的面貌。
比如,《大猩猩》——
▲ 绘本是一种统合了视听觉的艺术。 关键点:媒介发生了变化,文字语言变成了口语。
▲ 绘本是最能与读者互动,最具建构性的书籍 关键点:绘本有第三个故事,它在读者的头脑之中。
▲ 绘本是最有创意的书籍 关键点:绘本是综合性美术设计。
▲ 绘本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 关键点:只有十五、六个跨页,但是要立的起来。 绘本是金子;绘本是钻石。
(1)写信 (2)爷爷 (3)圣诞节 (4)凡卡的心理活动 6、小说的结尾写道: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 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读完整篇小说,你是为凡卡感到高兴 ,还是为凡卡难过?为什么? 7、如果凡卡写了一封乡下爷爷能够收到的信(作为虚构的小说,作家完全可以这样写),你还会这样 难过吗?你觉得这两种写法,哪一种更打动人心?
我为多种语文教材都收入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名篇《凡卡》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
1、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凡卡为什么要给乡下的爷爷写信? 3、在整篇小说中,凡卡并不是一直在写信,而是写着写着就停下来,回忆起乡下的爷爷以及和爷爷在 一起的生活。请你把写信的段落和回忆的段落标示出来。 4、也许有人会说,一会写信,一会回忆,一会又写信,一会又回忆,这样写,使小说显得很零散。但 是老师发现,凡卡的回忆与信中的内容是有密切关联的,你能把那些相互关联的语句找出来吗? 5、你发现在《凡卡》这篇小说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了吗?你认为这条主线是什么?请在给出的 答案中选择。如果你另有看法,请写在下面。
为了引导学生感受“三段式叙事结构”对于表现小鸟对友情的执着,对诺言的 信守这一品质所起的作用,教师还需要设计这样的问题: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小鸟第一次问树桩时,树桩就告诉他,树被砍倒,运 到了山谷里的工厂,做成了火柴,火柴又被卖到了村子里,火柴燃尽了,但是火 柴点亮的油灯还在亮着,于是,小鸟就飞到村子里,为油灯里的火苗唱起了去年 的那支歌,如果故事这样写,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小说与散文
两者相比较而言,小说是写“他”的艺术,散文是写“我”的艺术。
小说更客观,散文更主观。
小说更趋于虚构,散文更趋于“真实”。
周国平的《妞妞》
《小珊迪》:不能将其当作真实存在的人物。
一位教师讲《小珊迪》,对六年级学生说:“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 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 我们。”(重点号为引者所加)这就不是讲一篇虚构作品的态度,而是谈论现实 生活中,身边知近的人死去时的心态。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提问:
这首诗,如果把“八哥、海鸥和Baidu Nhomakorabea鹰”改为“小狗、小猫和鸭子” 可不可以。如果改了,和原作有什么不同?
把题目改为“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会是什么效果?
二、为什么文体意识很重要? 文学是“有意味的形式”。 戴望舒:《烦忧》 少白:《哪去了》
哪去了
少白
春娃娃的花篮哪去了? 夏哥哥的绿叶儿遮住了。
夏哥哥的绿叶儿哪去了? 秋姐姐借去做地毯了。
秋姐姐的地毯哪去了? 冬爷爷的白被子盖住了。
冬爷爷的白被子哪去了? 装进春娃娃的花篮里了。
三、文体艺术特点与阅读教学(策略) 诗歌与小说 我有一个比喻: 诗歌如恋爱,小说如婚姻。 对于诗歌的阅读教学,“水太清则无鱼”。少分析,多感受(主要通过朗读)。 《春天》 对于小说的阅读教学,要重视对人物、情节、结构的分析。 《凡卡》
“慢”。 抓住了故事的“关键点”,阅读教学就要把它突出,呈现给学生。 我给小学生讲这个故事的实践——
绘本的语文阅读教学
绘本不仅是儿童阅读,也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
日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
绘本里的丰富而珍贵的蕴藏,我们都读出来了吗? 绘本的那些根本性奥秘,我们都弄懂了吗? 绘本研究到了需要深入探究和提高水平的阶段。如果我们这样做了,绘本 的阅读推广(语文阅读教学)将出现新的景观。
现代汉语的“日”;像英语这样的拼音文字,就完全是抽象的文字了。
语言的不明确性主要表现在表情、形状、色彩等方面的描述上。 比如,“含情脉脉”并不能呈现出具体是什么样的眼神。 比如,用语言描述一幅大象的画……
语言传达信息的长处。
语言虽然具有抽象性、不明确性,但是,在表达意义方面,特别是在表达抽 象事物(时间、身份、关系、心理活动等)方面,却有其规定性和明确性,而规 定性和明确性对于阅读又极为重要,不可或缺。
《去年的树》是典型的的童话文本,运用了三次反复这一叙事手法。
三次很重要,三次找寻很重要!
这三段式,三次找寻,既是内容,也是形式!
所以,阅读教学要抓住这一“关键点”,把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引导到“三段式叙 事结构”这一艺术形式上来,以感受小鸟对友情的执着,对诺言的信守,小鸟和树 的交流的达成。
我觉得,可以围绕三次追寻来设计问题。 比如,“小鸟发现好朋友树不见了以后,都问了哪些人?” 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小鸟向树桩、大门、小女孩儿打听树的下落,为的是 什么?” 教师可以再明确地追问:“小鸟找到了好朋友树了吗?” (思考后一个问题,就要围绕“小鸟盯盯地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 起了去年的那支歌”,“唱完那支歌,小鸟又盯盯地看了火苗一阵子”,特别是围 绕被教材删削掉的“火苗微微地摇晃着,似乎心里十分高兴”这些描写来认真讨 论了。)
童话《去年的树》的阅读教学
师:这个故事的结尾有一个细节,很不起眼,是鸟儿唱歌前和唱歌后发生的。一个动作,一 个字——看;意味深长地读——看;轻轻地读——看。(读“诚恳”要求“读出‘诚恳’”)
师:鸟儿在看什么?(昔日的朋友) 师:是的,鸟儿在默默地看,静静地看,她看着眼前的灯火,思绪万千。它想起来了—— (出示开头) 师:当太阳升起—— 生:(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当月亮挂上树梢—— 生:(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雪都融化时—— 生:(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时—— 生:(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迎着风,迎着雨—— 生:(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走过冬,走过夏—— 生:(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可是,这一切再也回不来了,她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坐在树枝上唱着优美的歌—— 生:(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她仿佛又听见自己坐在树枝上唱着夏日小情歌—— 生:(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她仿佛又听见自己坐在树枝上唱着晚安小夜曲—— 生:(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可是这一切再也回不来了,树再也回不来了,火柴也已经用完了,只有火柴点燃的火, 还在灯里亮着。看着眼前的灯火,鸟儿一定有心里话想对朋友说。请用“树啊,树啊”开头。
比如 获凯迪克金奖作品《夜色下的小屋》——
在传达信息时,绘画这种媒介虽然有其形象性这一长处,但是在表 现意义方面,却有其暧昧性。
比如 《夏天的规则》——
不要把一只红袜子落在晾衣绳上。
前面说过,在表现意义方面,绘画有其暧昧性,但是,对这种暧昧性善加 利用,却会产生一种隐喻性,深化绘本这种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