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机制

合集下载

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效果分析

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效果分析

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效果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校企合作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效果,探讨这种合作对于学校、企业和学生的益处。

一、合作模式1. 产学研结合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是高校与企业之间最为常见的合作方式。

通过与企业开展科研、技术开发以及产品创新等合作项目,高校能够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提升学校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2. 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校企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实训基地,高校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加贴近实际的培养环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并提供实践机会。

同时,企业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为企业的人才招聘提供更多的选择。

3. 创新创业模式创新创业模式是高校校企合作中的一种新兴模式。

高校与企业合作开设创新创业实验室或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支持。

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导师指导、资金支持以及市场推广等方式,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创新人才,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二、合作效果1. 促进产学研结合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实力。

同时,学校的科研成果也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工程项目中,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2. 优化人才培养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对于人才培养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能够将实习实训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培养条件。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能力,从而为企业的人才招聘提供更多的选择。

3. 推动科技创新高校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模式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机制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机制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机制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发课程的一种机制。

它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企业的实践经验和资源与学校的教学资源相结合,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机制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需求调研:学校与企业在合作开发课程之前,首先需要开展需求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趋势。

通过与企业的深入交流,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

2. 课程设计: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教学目标,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3. 教学资源整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需要充分整合双方的教学资源。

学校可以提供教师、教室等教学资源,而企业可以提供实践基地、实践指导等资源。

通过整合双方的资源,可以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4. 教师培训:为了保证教师具备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的能力,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教师培训内容包括企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和方法等。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5. 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教学。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评价与反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通过评价和反馈,了解课程的实施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学校与企业之间也应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保持信息的及时沟通和交流。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机制的实施,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机制

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机制

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机制引言高校校企合作是指大学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共同发展和创新。

深化高校校企合作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人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模式与机制,帮助深化高校校企合作。

一、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建工程项目等形式,将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相互结合,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这样既能够提升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又能够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二、双导师制度双导师制度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同时给予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

学术导师主要负责学术研究和理论指导,企业导师则负责实际工作经验的传授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通过双导师制度,学生既能够接触到前沿的学术知识,同时也能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洞察力,为毕业后就业做好准备。

三、校企创新基地校企创新基地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创新孵化平台。

在这种模式下,高校提供场地、科研设施等资源支持,企业则提供资金支持和实践机会。

通过共同构建创新环境和开展实践项目,在基地内进行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以及商业化推广。

这样既能够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也能够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是指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教育培训中心。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向高校提供产学对接课程、实习机会等资源,并参与教职员工的培训和专业指导。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既具备学术优势又具备实际能力的人才。

结论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机制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产学研结合、双导师制度、校企创新基地以及人才培养基地等模式和机制的应用可以增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合作,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看到更多成功案例和创新探索。

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材培养质量,探索创新技能型人材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人材培养平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实现生产育人的目标,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校企合作是适应技工学校人材培养要求的一种办学模式,是技工类学校标志性内涵的体现.在校企合作中,技工学校是主动方,专业及专业教师是主体。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搭建人材培养平台,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材.校企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实习实训、人材培养、职业培训、科研及技术服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人材培养、社会服务、人材就业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校企合作坚持“互利双赢"的原则。

校企合作项目必需符合人材培养和生产育人的要求,全过程贯彻人材培养的教学功能。

学校着力发挥人材资源、技术资源、实训设施、人材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企业发挥实践经验、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处,负责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处主要职责:(一)组织、编制学校校企合作规划;(二)起草和修改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三)对各系部带队教师和顶岗实习学生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材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系部反馈。

(四)催促和指导系部校企合作方案的实施;(五)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管理好重要的校企合作客户;(六)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讨、协调解决校企合作的重要问题等。

(七)组织市场调查,为人材培养、专业设置、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教务处主要职责:(一)制订学校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制度;(二)协助系部与企业共同制定并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材培养方案;(三)根据市场需要,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四)指导系部制订校外实训教学计划等。

(二)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双师教师队伍培训;(三)协调系部礼聘或者聘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教学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等。

系部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系部主任或者书记为组长.系部主要职责:(一)按照系部和专业教育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年度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二)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三)搞好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并催促实施;(四)制定系部校外顶岗实习工作方面的目标责任和考评机制等。

校企合作 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 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一、机制建立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需要明确的组织架构和合作流程。

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将校企合作的决策和实施纳入到该委员会的工作范围中,以推动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

二、需求对接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第一步是需求对接。

学校与企业通过定期会议、洽谈会或合作洽谈会等形式,明确双方的合作需求和目标。

学校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人才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企业了解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模式。

三、项目合作基于需求对接的结果,学校和企业确定具体的合作项目。

双方可以建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详细的合作计划。

合作项目可以包括科研合作、技术开发、实习实训、人才培养计划等多个方面。

四、资源共享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可以进行资源共享。

学校可以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实验室和教学资料等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实验验证。

企业可以向学校提供行业实践经验、技术解决方案和就业机会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五、协调与监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需要设立协调和监测机制,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

校企合作委员会可以负责合作项目的进度跟踪和问题协调,及时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双方可以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反馈,以不断改进合作质量和效果。

六、保障与支持为了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运行,学校和企业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障和支持。

学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提供教育资源和师资支持,为合作项目提供必要的教学和管理支持。

企业可以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支持,为合作项目提供实际的条件和资源保障。

总结起来,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立涉及需求对接、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协调与监测以及保障与支持等多个方面。

通过明确的架构和流程,校企合作机制可以有效推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校企合作办学制度模板

校企合作办学制度模板

校企合作办学制度模板一、总则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校企合作办学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活动,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学校教学与职业实践、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

第三条校企合作办学应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合作主体第四条校企合作办学的主体包括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第五条职业院校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开展职业教育的各类学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等。

第六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合作方应具备良好的社会信誉、稳定的经济效益和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与合作相关的资源、技术和人才条件。

三、合作内容第七条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二)企业参与学校教学改革,提供行业前沿技术和信息,协助学校更新教学内容;(三)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服务,协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四)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五)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等工作,搭建学生实践和就业平台;(六)其他有利于学校教育和企业发展的事项。

四、合作机制第八条校企合作办学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设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办学的规划、协调和监督工作。

委员会由学校、企业等有关方面代表组成。

第十条建立校企合作基金,用于支持校企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包括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投入。

第十一条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会议,交流校企合作经验,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

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1.引言高校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活动。

这种合作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及运行机制。

2.模式2.1 联合实验室模式联合实验室是高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共同管理和运营的研发实验室。

这种模式在科研合作中起到了桥梁作用,通过实验室的共享设施和资源,加强双方的科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2.2 人才培养与实习基地模式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与企业相互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企业也能通过与高校合作,选拔优秀学生并加以培养,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

2.3 专利转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高校的科研成果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转化为实际应用,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专利转化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可以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同时也能获取经济回报,推动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3.运行机制3.1 确立合作目标和计划高校与企业在合作之前,需要明确合作的目标和计划。

双方要共同讨论并制定合作的具体内容、时间表和责任分工,确保合作能够顺利推进。

3.2 建立合作机构和人员高校与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负责统筹和推进合作事务。

同时,也需要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合作的具体实施和管理,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运行。

3.3 整合资源和共享成果高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共享资源,包括实验设备、研究成果等。

双方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共同开展研究项目,提高科研效率和创新能力。

同时,双方还可以共享合作成果,实现共赢。

3.4 加强沟通和交流高校与企业之间需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

双方可以定期举行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思想交流和合作创新。

同时,还可以通过定期报告和会议等形式,及时沟通合作进展和问题解决。

4.问题与挑战4.1 信息不对称高校与企业合作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摘要:
;第二步,按照,详细具体地写一篇文章。

第三步,返回格式为“
正文: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概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采取的一种办学模式。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资源引入校园,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真实的职场环境,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及实践
1.技术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开展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技术性合作,如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大师技能工作室等。

2.工学结合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订单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定向培养。

4.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共同合作,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势与挑战
优势:
1.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其就业竞争力。

2.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3.整合校企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挑战:
1.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合作效果有限。

2.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衔接不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3.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四、推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
1.完善相关政策,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合作内容,实现校企共赢。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及项目运作办法

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及项目运作办法

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及项目运作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和广东省教育厅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工作部署,加强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育教学质量,培育和凝练专业办学特色,推动校企合作工作有效开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任务是:加强专业(群)与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师生竞赛、教研教改与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建设和维护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为学生提供现代企业真实场景化、任务式实习实训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为行业企业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或问题提供可行性解决方案。

第三条校企合作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主要职责第四条为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主管校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一)制定全校校企合作的总体规划及校企合作相关制度与配套政策,并督促落实;(二)审核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校企合作实施计划(方案);(三)负责全校校企合作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四)研究、组织解决校企合作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

第五条就业与校企合作办公室主要职责就业与校企合作办公室是学校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统筹协调学校校企合作日常工作及与集团产教融合事业部沟通联络的常设机构。

主要职责:(一)制订学校校企合作的年度工作目标与计划。

(二)制订二级学院校企合作考核办法,加强校企合作项目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指的是在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中,为了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而建立的一套合作机制和运作模式。

这种机制建设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机构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组织机构,确保校企合作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

2.合作协议签订: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合作目标等。

3.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利用企业资源,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体验。

5.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6.学生管理与就业指导:建立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同时,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7.合作项目研发:鼓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8.校企文化交流:通过举办企业文化讲座、校园招聘会等活动,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流融合。

9.质量保障与评估:建立校企合作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对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10.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为校企合作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校和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通过这些机制的建设和实施,校企合作可以更加深入和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企业发展,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共赢。

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学校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针对双方的需求和利益,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

为了有效管理和规范学校校企合作,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合作目标学校校企合作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目标。

二、合作内容1. 实习与实践: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

2. 课程开发与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和开发相关课程,并分享企业资源,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3. 人才培养与就业推荐: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优秀人才,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和创业支持,提高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

4. 产学研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与开发,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合作机制1.合作协议签署:学校与企业在合作前,双方需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期限与责任。

协议中应包括合作目标、合作内容、资源共享、风险防控以及人员配备等方面的条款,确保双方权益和责任的明确。

2.合作项目管理:对于每个具体的合作项目,需要明确负责人和责任分工。

设立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协调项目进展、资源调配和问题解决,在合作过程中及时沟通,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合作成果评估:根据合作项目的目标和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和考核。

学校与企业应共同参与评估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四、信息共享与保密1.信息共享:学校与企业应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及时分享合作项目的进展、成果和经验,并定期召开合作交流会议,促进双方的互动与学习。

2.保密措施:学校与企业需要在合作协议中约定保密条款,明确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对商业秘密和机密信息的保护责任。

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障合作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

五、违约与纠纷解决在学校校企合作中,双方应本着诚信和合作的原则进行合作。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管理制度一、导言校企合作共建教学管理制度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教学体系、合作机制和管理措施的制度。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和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教学项目管理的相关工作。

二、校企合作共建教学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的培养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成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对于学校和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可以有效整合各方优势资源。

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力量,而企业则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需求,双方合作可以充分整合资源,提高教学和实践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项目,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校企合作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企业的实践需求可以有效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动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发展价值,对于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赢、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企合作共建教学的基本原则1.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校企合作教学项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需求,培养适应市场的高素质人才。

2.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校企合作教学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重点,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 坚持以合作共赢为目标。

校企合作教学要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互利互惠,共同促进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4. 坚持科学管理与规范运作。

校企合作教学项目要坚持科学管理与规范运作,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

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探析一、校企合作模式、机制的基本内涵模式是指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

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

我国学者查有梁先生在《教育建模》一书中,从模式论的高度对什么是模式给出了一个全面的定性叙述:“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方法。

”校企合作,作为区别于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职教发展模式,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它实际上指的是职业教育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践办学的一种发展样式,是在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标准样式。

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指生物机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

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

理解机制这个概念,最主要的是要把握两点。

一是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是机制存在的前提,因为事物有各个部分的存在,就有一个如何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是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也就是说,机制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的。

例如,竞争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制约机制等。

机制的建立,一靠体制,二靠制度。

这里所谓的体制,主要指的是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所谓制度,广义上讲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任何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

也可以说,通过与之相应的体制和制度的建立(或者变革),机制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

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

政策保障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学校与 企业双方在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 ,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支持。
资金保障
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为合作 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
人才保障
通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 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共同培养适 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校 企合作提供人才保障。
技术保障
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技术优势 ,共同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技 术难题,为合作项目的实施提供 技术支持。
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的案例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校企合作 模式,这种合作方式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腾讯和 中山大学共建的“腾讯-中山大学互联网大数据实验室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人才 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
成多元化的合作格局。
深度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推动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创新发展
03
校企合作将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产
业升级和社会进步。
02
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建设
制定合作规划与计划
01
02
03
明确合作目标
制定具体的合作规划,明 确合作的目标、任务、重 点领域和预期成果。
建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
由学校和企业领导组成,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校企合作各项工 作。
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
由学校和企业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实施校企合作计划,跟 进合作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与协作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共同 推进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实践教学开展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实践教学开展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实践教学开展模式分析校企合作机制是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实践教学开展模式是指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分析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实践教学开展模式,可以为高校及企事业单位提供参考,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一、实践教学基地模式实践教学基地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将实践教学活动放置于该基地进行。

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教学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双方的教学资源,提供更加全面、实用的学习环境。

2. 实战模拟教学:在实践教学基地中,学生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实战演练,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学生实习机会: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学生可以在他们的内部进行实习,亲身体验实际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

4. 企业需求导向: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定期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设备设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

二、校内实习模式校内实习模式是指学校内部设立实习岗位,由学生进行实习,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的实践教学资源。

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专业能力培养:学校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在校内设立实习岗位,让学生在真实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

2. 教师指导和企业指导相结合:学生在校内实习期间,既有教师进行指导,又有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 劳动创收:学校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将学生派驻到企业进行实习,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

三、双向挂职模式双向挂职模式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挂职的方式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将实际工作与学习相结合。

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挂职的方式参与实际工作,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双方互利共赢:学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中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企事业单位可以受益于学生的新鲜思维和专业知识。

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索现阶段,由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明确提出,职业学校已经深深感受到寻求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校企合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能提高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技能人才成长周期,能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对接,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可以实现供给与需求、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兴衰成败.在日本,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手中的教育”。

而在我国,由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法规、行政和行业管理体制的不同,职业教育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校企合作的运行体系,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

而成功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立有赖于找准校企之间合作的结合点,使各相关因素形成正向合力。

例如,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所处的溧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苏浙皖三省交处界,地处长江三角洲,属江苏省苏锡常都市圈。

溧阳拥有江苏华朋集团、江苏正昌集团、江苏上齿集团等一批中国知名机电企业,因此,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数控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很大。

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充分利用这一点,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来满足企业的需求。

经过近三年运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今年。

溧阳职中机电、机械、数控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近300名顶岗实习学生在三天内被企业抢聘一空,其中近60%的学生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技能被相应企业在工学结合期间就已定聘,无须学校进行推荐。

由此可见,有效的校企合作能使双方达到双赢的结果。

因此,探寻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健康的运行机制,是职业学校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校企合作的模式与个案分析职业学校、企业、政府和市场四者构成了校企合作的四要素。

职业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行为发生的主体,一方面双方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赢互动,另一方面双方又彼此制约,缔造利益共同体。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模式的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模式的研究
结合 、 校企 合作 的培 养模 式 ” 。与企 业 紧密 联 系 , 加强 学生 的 生 产 实习 和社会 实践 , 改 革 以学校 和课 堂为 中心 的传 统 人才
在许多微观和中观层面的问题 ,如校企合作的课程问题 , 校 企合作 的师资问题 , 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等 , 在此
不再 展开 。
目前 , 在 职业 学 校 已经 开 展 的 校企 合 作 中 , 大 多是 学 校 主动 向企 业界 寻求 合 作伙伴 , 多数 企业 与学 校 的合 作 由于 动 力 缺 乏或 不 足仍停 留在 浅层 次 的结合 上 。第 一 , 企 业参 与 校
企 合作 的认 识不 到位 , 企业 对技 术 和技 能 型人 才需 求 的观念 陈旧, 缺 乏 与学 校合作 的动 力 。 多 数企 业认 为“ 教 育 和培养 人 才是 职业 学校单 方 面 的责任 和义 务 ” ,没有 将 眼光 同时投入 到市场 和 职业学 校 两个人 才来 源 地 。 对人 才培 养成 本还 缺乏 深刻 、 长远 的认 识 。第二 , 现行 行业 企 业 的管 理体 制 、 制 度 和
企 业 的责任 , 建立 校企 合作 的长 效机 制 。 2 . 2 加 强优 惠政 策 , 提 高企业 参与校 企 合作 的积极 性
政府 要注重 通过制 定政策 、法规 和条例 来协 调和 支持 校 企合 作教 育模式 的发展 。 我 国校企合 作 中涉及 的学 生安全 、 技 术保 密 、 成 果分 配和学生 待遇等 方面 的立 法还 不健全 。 各 级政
培 养适 合 不 同用 人 企业 需 要 的具 有 较 高职 业 技 能 和 职业 道
德 人才 的教育 活 动 。
1 现 有校 企合 作制 度安 排 中的主 要 问题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

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

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

“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

“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论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模式的形成

论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模式的形成
需求实现有 效对接 , 关键在 提高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 途径在于 校 共同组织和 实施 。经 过双方充 分的酝 酿和协 商 ,9 8年 7 18
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
月, 厂校签署 了“ 校企合 作协议” 成 立 了“ , 厂校 联合深 化教 改
,由学校和工厂的主要领导分 别担任正 副组长 , 从 高职教育 的培养 目标和职业导 向决定了高职 院校必须树 领导小组” 此拉开 了校企合作的序幕 。 立教育 为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服务 的理念 。职业院校要根据

2校 企 合作 机 制 的 形 成 过 程 .
校企合作办学是在为社会培养 和培训合格 的劳动者这一 间的合 作办学 , 学校承担了学生的理论教学 , 企业 承担 了学 生
开展 院校与行业 、 企业 、 服务部 门等 校外 机构之 高职教育 的快速 发展 , 积极探索 校企 合作机制与模 式的形成 、 目标指引下 ,
维普资讯
第 2 卷 3
第 4期
辽 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 un lo io n d c t0 a mi itain Isiue o ra fLa nigE u ain IAd nsrt n t t o t
V0 .3 No 4 1 2 .
校 企 合 作 机 制 的 形成

的实践教学 和培训 工作 ,将学 生的理论学 习和实际操作 或专
生的职 业素质 , 并增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 的可能性 。
1建立长期稳 定的校企合作机 制是 高职教 育发展 的l . 必然 项训练紧密结合 起来 , 共同育人 , 以提高高职教 育的质量 和学
性互 动 、 向参 与 、 双 互利双赢 的校企合作 关系 , 才能 促进高职 职业教育 主要依 靠行业 、 企业 办学 , 学校 根据行业 、 企业 发展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实践,同时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对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有好处。

下面是一份校企合作方案,涉及到合作的内容、目的、计划等,旨在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合作内容1.合作形式校企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如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建实践基地、开展科技合作、派遣学生到企业实习等。

具体采取何种形式,可根据双方需求和资源特长来定夺。

2.合作内容(1)共建实践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践基地,以提供学生实践机会为主要目的。

在实践基地里,学生可以接触到具体的行业环境和工作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2)科技合作学校与企业可通过科技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

具体合作内容可以包括相互交流技术研发成果、共同研究技术难题等。

(3)学生实习学校可派遣学生到企业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行业的发展,从而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实践经验。

二、目的1.提高教育质量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实践。

学生可以在企业实践基地中接触到企业的真实需求和行业内的最新动态,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掌握更多实践技能。

2.促进技术创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有助于将学校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技术创新和发展。

同时,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科技支持和帮助,使学校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提高研究水平。

3.增加学生就业机会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和所学专业的相关情况,从而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实习期间,学生还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寻找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计划1.确定合作内容学校和企业应当明确合作的内容和方向,制定具体的合作计划。

确定合作的领域、目标和期望,明确双方的责任和协作方式。

2.建立联络机制学校和企业在合作期间,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及联络机制。

双方应当随时了解合作方的动向及发展情况,避免信息断档和失误。

3.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和企业应当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合作的时间、地点、人员和经费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机制高职职业教育与企业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双赢的关系,从教育学的角度考虑,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不仅提供劳动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也为企业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能,但是日前我国的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却只是简单的,表面的,鉴于现状。

认为应该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形成校企合作模式或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来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办学水平。

高职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

高职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是直接能为企业一线服务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生产一线是职业教育的最佳实习课堂,企业的发展会促进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目前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游离于职业教育的门外,成了一个旁观者。

既想从学生中选拔出能为企业带来效应的直接工作者,但又不想为学生提供或很少提供相关实际的技能培训。

从而造成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就业困难。

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提供各种政策机会发展,鼓励校企结合,创办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现在社会需求。

笔者认为要改变上诉这种现状,加强校企合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通过现代经济合同的形式使校企形成合作伙伴,并能保障其正常运转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是职业院校和企业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进行合作。

职业院校和企业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一方都不能凭借其经济实力或其他优势而凌驾于他方之上。

近几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续德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制造大国,并且成为了“世界工厂”,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是缺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劳动者(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与水平);另一方面则是为各行各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职业教育,由于资会的不足、实训条件的限制等问题造成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低,学生仅仅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则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准。

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大中型国企没落,中小型民企有没有相关的管理单位和约束机制,对于学生实习、教师实践的完全拒绝在门外,绝大多数企业、事业单位并不乐意接受学生实习。

现代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没有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是没有时间精力去对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也不知道如何管理,二是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工伤问题等)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想主要是责任不明,以往没有相应的结合模式,但现在以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对结合中的问题怎么解决呢?采用现代经济的运作模式,订立合同,明确责任,责任是在义务不履行时才发生的,但义务的法律拘束力是山责任来体现的,责任担保着义务的履行和债务的实现,因此,可以说现在以普遍认为接受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是企业应承担的一项义务,并通过宣传,积极引导,让企业明白会得到的效益,我想一定会大大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如果我们的职业教育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经过真正的上岗实习,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再加上其拥有的理论知识,毕业生…一定是真正的高职技能应用型人才,这样的职业教育一定能让我们的国家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

我个人认为通过和企业短期的合作、单一形式的合作演变为长期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出合作的双方签订合同协议,明确各方的义务和权利,约束双方共同解决在合作中的有关事宜,使校企之间成为相对稳定的合作伙伴。

这种关系是互惠互利,互相支持,互相支援的关系。

合作的内容不仅限于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师的实践。

②还应包括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学院兼职任教,为企业委托培养急需人才,职工的培训及技术难题的攻克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等。

只要校企双方是自愿的,合作的内容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无所不包。

这样的合作可以改变时下各院校之间各自为战、缺乏合作的现状,整和校内人际关系资源,有利于学校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的设置、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便于各个专业的人才输出,也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教研能力。

二、要建立企业出资办学的模式,鼓励企业投资学校,是企业和学校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是企业和职业院校通过订立章程,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货币等多种形式向职业院校注入资金双方形成一个新的股份合作实体的模式。

同简单得合同合作模式相比,股份合作模式更为稳定,校企之间因为是股权关系,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只要股权关系没有变化,就无法切断他们之间的联合,始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校方和企业通过制订合作章程明确股份合作关系,明确组织机构和办学宗旨及实施方案,合作形式、合作内容更加多样,更为便利。

如在解决贫困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问题上,校企合作模式有着较大的优势,不仅注入资金的企业可以利用自已的股东地位与学院协商和贫困生签订劳动合同的预合同,由企业代学生缴纳学费,待学生毕业后可用其工资偿还,而一且还可以开展半工半读实现免费职业教育(现在出现的企业订单式培养)。

而校企结合模式是建立在合同基础之上的,往往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国家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而解除合同。

由于企业是投资人股,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有可能受到企业经营的某些负面影响。

尤其是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或责是夕阳产业往往容易发生这样的问题。

企业是一个市场主体,趋利避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他的本性,刚时也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否则就有可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

但是,教育具有公益性,国家设立职业院校的目的是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行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防止校企股份合作模式办学行为功利化而实施打折扣的高职职业教育,应在管理上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作为职业学校,校企股份合作模式并不因企业资金的注入而改变其职业教育的特性,无论企业注入的资金占到校企股份合作这一新的教育实体总资产的比例有多大,办好职业教育是他的唯一目标,不能向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学校。

在办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自己培养的毕业生,出资企业(即股东)不能完全引进而被竞争对手签约的情况,此时企业难免有为他人作嫁衣的想法,但是无论如何企业不能利用其股东地位干涉学生就业,企业可以与学生约定,学生须保守其在实习期间所知悉的商业秘密,如违反约定,学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校企股份合作模式必须要设立完善的监督机构。

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监督行政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监督机构的组成人员除了由出资人的代表外,还应由热衷职业教育事业、关心职业院校发展的校内外职业教育专家和当地劳动部门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监督人员有权列席股东会和行政管理会议,对两会进行监督,有权在会议上发言,对股东和校长等行政管理人员违法和违反职业教育目的和违反章程、劳动法的行为有权要求其予以纠正。

三、学习先进的经验,规范化管理高职职业教育与企业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但是高职职业教育与企业各自属于不同的行业,校企之间的合作并不是都能够顺利形成的。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规范化管理,首先是管什么,怎么管,谁来管的问题没有解决。

在这个问题撒谎能够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在校企之间起协调作用。

总所周知,在职业技能教育中,德围和日本是发展走在前面的。

看一看他们的办学模式对我们研究校企结合是有很大帮助的,如在日本和德国设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日本的产学恳谈会、德国职业资格委员会、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等,负责将企业界对人才需求反映给学校。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来制定教学内容,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在我国则可由劳动部门主管,根据企业用工状况,给职业技校安排教学专业。

劳动部门的权威性不用质疑,能起到很好的中介作用,一边能是代表成员企业利益,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在企业与政府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一边则有义务向政府提供行业的有关情况,向企业宣传贯彻政府的方针政策,并要求企业执行政府所作出的决策。

职业院校往往根据自已设置的专业加入若干行业协会,而企业也是协会的会员。

如果职业院校或企业向协会提出和对方合作的意向,那么通过协会的居间沟通,校企之间的合作就会比较顺利。

尤其是校企之间互不相识,没有可以联系的渠道之时,行业协会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校企之间搭建一个合作的平台。

四、统一要求和因地制宜相结合职业院校的生产劳动主要是教育性的劳动,目的在于培养一代新人。

通过生产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知识与劳动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

这些都是劳动技术教育的统一要求。

而根据劳动技术教育任务的广泛性,要求组织学生参加的劳动实践活动也应该是多样性的,所以在校企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因地制宜。

中西部由于发展落后,有些地区没有相应的工业产业。

所以无论是生产性的劳动或服务性的劳动、工业的劳动或农牧副业的劳动、手工劳动以及机器操作的劳动,都应尽可能地纳入校企结合的范围。

但是,从指导思想上应明确要立足于现代生产技术。

因为现在科学技术正在深入发展,世界已进入一个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以新兴电子工业、遗传工程、海洋开发和航天事业为代表的新的技术革命时代,工农业生产的技术基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成该立足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只有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这一要求,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但足,我国地区辽阔,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别很大,而各地区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也不一样,因此,实施校企结合新的办学模式要从各地区实际的生产条件出发,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不同的安排,因地制宜地开展生产劳动技术教育,逐步达到与现代牛产劳动相结合。

五、注意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的特点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劳动实习,要有利于他们自身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首先,在选择生产劳动的项目时,要考虑青少年学生的知识、智力发展的水平和身体方面的发展特点,要选择适应面比较广,有利于教学、生产、科学实验三结合。

必须是无毒无害的、无危险的劳动项目。

还有不得安排学生到娱乐场所实习。

其次,在安排学生劳动时,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劳动逐步提高到技术性较强的劳动,产品工艺过程不亘太复杂。

第三,要科学地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劳动的内容、时间和劳动量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以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劳动前要进行充分的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的教育,事先了解学生的劳动条件,严防工伤事故发生。

在劳动期间要注意学生的休息和营养条件,学校的校医要随时对学生的劳动进行医疗卫生监督,对体弱有病的学生和月经期间的女生,应予以必要的照顾。

决不能把学生的劳动同工人、农民的劳动同样要求,要注意劳逸结合,以免影响他们的身心正常发展。

六、劳动技术教育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实施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