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第一章
社会统计学----教材

《社会统计学》全书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什么是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统计学的对象与特点•社会统计的方法•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第二节社会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单位•标志与变量•指标与指标体系第二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方法及种类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静态资料与静态资料•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一般调查与专项调查•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第二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第三节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概念的操作化•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第四节统计误差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抽样误差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第一节统计分组的原则与标准“穷举”与“互斥”•频数(或次数)分布数列•品质数列与变量数列第二节统计表统计表的格式、内容与种类•统计表的制作规则第三节变量数列的编制对于离散变量•对于连续变量•组距和组数的确定•累计频数第四节统计图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顿数分布曲线•洛仑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第四章集中趋势测量法第一节算术平均数对于未分组资料的算术平均数计算•对于分组资料的算术平均数计算•算术平均数的性质第二节中位数对于未分组资料的中位数计算•对于分组资料的中位数计算•中位数的性质•其他分割法第三节众数对于未分组资料的众数计算•对于分组资料的众数计算•众数的性质第四节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及其他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各种平均数的关系第五章离中趋势测量法第一节全距与四分位差全距•四分位差第二节平均差对于未分组资料A•D的计算•对于分组资料A•D的计算•平均差的性质第三节标准差对于未分组资科S的计算•对于分组资料S的计算•标准差的性质•标准分第四节相对离势变异系数•异众比率•偏态系数第六章概率与概率分布第一节概率论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事件之间的关系•先验概率•经验概率第二节概率的数学性质概率的数学性质•排列与样本点的计数•运用概率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第三节概率分布、期望值与变异数离数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分布函数•数学期望•变异数第七章假设检验第一节二项分布二项分布的数学形式•二项分布的讨论第二节统计检验的基本步骤建立假设•求抽样分布•选择显著性水平和否定域•计算检验统计量•判定第三节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数学形式•标准正态分布•正态曲线下的面积•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法第四节中心极限定理抽样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第五节总体均值和成数的单样本检验σ已知,对总体均值的检验•学生t分布(小样本总体均值的检验)•关于总体成数的检验第八章常用统计分布第一节超几何分布超几何分布的数学形式•超几何分布的数学期望与方差•关于超几何分布的近似第二节泊松分布泊松分布的数学形式•泊松分布的性质•关于泊松分布的近似第三节卡方分布( 分布)卡方分布的数学形式•卡方分布的性质•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第四节F分布F分布数学形式•F分布的性质•关于F分布的近似第九章参数估计第一节点估计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第二节区间估计精确性和可靠性•抽样平均误差与概率度•区间估计的步骤第三节其他类型的置信区间未知,小样本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总体成数的估计•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第四节抽样平均误差简单随机抽祥的抽样误差•分层抽样的抽样误差•整群抽样的抽样误差•等距抽祥的抽样误差第五节样本容量的确定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确定样本容量第十章双样本假设检验及区间估计第一节两总体大样本假设检验大样本均值差检验•大样本成数差检验第二节两总体小样本假设检验小样本均值差检验•小样本方差比检验第三节配对样本的假设检验单一实验组的假设检验•一实验组与一控制组的假设检验•对实验设计与相关检验的评论第四节双样本区间估计σ12和σ22已知,对均值差的区间估计•σ12和σ22未知,对均值差的区间估计•大样本成数区间估计•配对样本均值差的区间估计第十一章非参数检验第一节符号检验配对样本的“符号检验”•符号检验与二项检验•简便检验•“符号检验”的作用第二节配对符号秩检验配对样本的符号秩检验•配对符号秩检验的步骤•符号秩检验的效力第三节秩和检验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秩和•秩和检验的具体步骤•U检验第四节游程检验独立样本的游程检验•游程•游程检验的具体步骤•差符号游程检验第五节累计频数检验独立样本的累计频数检验•累计频数检验的步骤•没有预测方向和已经预测方向•经验分布与理论分布之比较第十二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一节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关程度与方向•因果关系第二节定类变量的相关分析列联表•削减误差比例•系数•系数第三节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同序对、异序对、同分对•Gamma系数•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萨默斯(d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第四节定距变量的相关分析相关表和相关图•积差系数的导出和计算•积差系数的性质第五节回归分析线性回归•积差系数的PRE性质•相关指数R第六节曲线相关与回归第十三章检验与方差分析第一节拟合优度检验问题的导出•拟合优度检验(比率拟合检验) •正态拟合检验第二节无关联性检验独立性、理论频数及自由度•关于频数比较和连续性修正•列联表的卡方分解•关系强度的量度第三节方差分析总变差及其分解•关于自由度•关于检验统计量Fo的计算•相关比率•关于方差分析的几点讨论第四节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的检验回归系数的检验•积差系数的检验•回归方程的区间估计第十四章动态分析与指数分析第一节时间数列及其指标分析时间数列的构成与分类•动态比较指标•动态平均指标第二节时间数列的趋势分析随手绘法•移动平均法•半数平均法•最小平方法第三节指数分析法动态指数及其分类•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用与个体指数的联系来求综合指数•其他权数形式的质量和数量综合指数•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静态指数第一章导论统计是关于数字和数据合成的学问。
(完整word版)卢淑华 《社会统计学》讲义

社会统计学讲义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统计学1、社会统计学是运用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和技术。
研究对象:概括而言是指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
2、选择统计分析方法的原则是根据研究目的和资料本身的特点选择。
3、统计分析的作用:(1)可对资料进行简化和描述;(2)可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和深入地分析(统计分析通过事后解释使得探讨变量间复杂的因果联系成为可能);(3)可通过样本资料推断总体(通过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将样本推论到总体并指出这种推论的误差及做出这种推论的把握有多大)。
4、社会统计的基本程序(1)制定计划;(2)统计调查;(3)统计整理;(4)统计分析;(5)统计报告。
5、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与单位总体又称母体,是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
3个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2)标志与变量总体的每个单位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性,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
可变的品质标志无法用数值表示,我们称之为变项;可变的数量标志能够用数值表示,我们称之为变量。
(3)指标与指标体系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或样本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由两部分构成: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在社会统计中,如要全面把握对象总体情况,就不能单凭一个指标,而要靠一组相互联系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指标来完整地反映对象总体。
指标体系就是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统计指标的集合体。
二、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社会学研究之阶段与步骤(1)确定课题:来源与社会学理论、当前社会现实和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为国家现代化服务;(2)了解情况:查阅文献和向有经验、有知识的人了解,运用个案调查、典型调查进行探索性研究;(3)提出一定的想法和建立假设:差异式、函数式;(4)建立概念和测量方法:采用适当的术语和概念;操作化定义;概念的表现形式往往具有多值性;(5)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事实、态度与看法、行为趋向、理由;方式有固定答题式和自由答题式;(6)试填问卷:发现不周或遗漏之处在试填阶段予以纠正;(7)调查实施(抽样调查):从局部推论到全体(8)校核与登录(9)统计分析与命题的检验:检验最初研究阶段的命题或假设是否得到证实或部分证实,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内容提出建议和确定进一步的研究方案。
社会统计学教学大纲

社会统计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统计学英文名称:social statistics课程编号:12600722j使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总学时数:48学时总学分:3学分大纲撰写人:文法学院社工系马永方内容简介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主干课之一,与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完整地介绍了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和资料处理技术。
社会统计学则侧重介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论的处理技术。
从事社会工作研究理论和实践的人都有必要掌握社会统计学这门有用的工具。
本课程共7章。
第一章导论,介绍社会统计学和相关概念,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第四章到第七章是统计分析。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描述统计,第六到第七章是统计推断,第六章概率论是统计推断的基础,统计推断有两个基本内容:假设检验第七章。
一、讲授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社会学研究和统计分析(2学时)第一节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第二节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和统计学的运用第二章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第一节分布统计表统计图第二节集中趋势测量法第三节离散趋势测量法第三章概率(3学时)第一节基础概率第二节概率分布、均值和方差第四章二项分布及其他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3学时)第一节二点分布第二节排列与组合第三节二项分布第四节多项分布第五节超几何分布第六节泊松分布第五章正态分布、常用统计分布和极限定理(3学时)第一节什么是正态分布第二节标准正态分布第三节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第四节常用统计分布第五节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第六章参数估计(4学时)第一节名词解释第二节参数的点估计第四节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第五节大样本区间估计第七章假设检验(4学时)第一节统计假设第二节统计检验的基本步骤一、建立假设二、求抽样分布三、选择显著性水平和否定域四、计算检验统计量五、判定第八章单总体假设检验(4学时)第一节大样本假设检验第二节小样本假设检验第九章二总体假设检验第一节引言第二节大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第三节小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第十章列联表(4学时)第一节什么是列联表第二节列联表的检验第三节列联强度第十一章等级相关(定序变量之间)(4学时)第一节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第二节Gamma等级相关第三节其他等级相关系数第十二章回归与相关(6学时)第一节回归研究的对象第二节回归直线方程的建立与最小二乘法第三节回归方程的假定与检验第四节相关第五节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第十三章方差分析(3学时)第一节引言第二节一元方差分析第三节二元方差分析第四节多元方差分析第十四章非参数检验(4学时)第一节非参数检验第二节符号检验第三节符号秩检验第四节累计频次检验第十五章抽样(4学时)第一节引言第二节抽样调查方法第四节样本容量的确定二、参考书目1.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2.社会统计学,张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3.社会统计学导论,周德民、贺翠微,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教学大纲说明一、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本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是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PPT培训课件

例:
根据生命表,年龄为60岁的人,可望活 到下年的概率P=0.95。设某单位年龄为 60岁的人共有10人,问:
(1)其中有9人活到下年的概率为多少 (2)至少有9人活到下年的概率为多少 (3)至多有9人活到下年的概率为多少
第四节 多项分布
以三项分布作为研究对象,依此类推
三项分布: P x1 , x2 , x3 n! P P P 1 x1 2 2x 3 x3
x
x nx
n
xa
例:
教师中吸烟的比例为50%,随机抽查教 师10人,求概率:
1、全不吸烟 2、1人吸烟 3、至少2人吸烟 4、2-4人吸烟
三、二项分布的数学期望
E
n
x
P
n
x
x
x
Cp q x
n
nx
n
p
x 0
x 0
5、二项分布的方差等于
2
2
6、查表方法
3、二点分布----一次贝努里试验的概率分布; 二项分布----n次贝努里试验的概率分布;
4、二点分布是二项分布的特殊情况
5、二点分布 :
变量的取值只有两类 ;
x
0
p
q
代码:0、1 ;
1
p
分布列:
6、二点分布的性质 1)P(=0)>0 P(=1) >0 2)P(=0)+ P(=1)=q+p=1 3)二点分布的期望与方差
如:同一地点的交通事故。
例
某城市一交叉路口每年平均发生交通事 故5起,如果交通事故的发生服从泊松分 布,在指定的一年内以下交通事故发生 的概率是多少?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第一章

资料的对象 3)要把握统计分析的前提是否满足:资料的信度和效度;
资料收集的科学性;资料在总体中的分布。
统计分析中常见的错误
社会统计学
社会统计学以德国为中心;克里斯首创 认为社会统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变动与规律性 研究对象是社会总体而不是个体,大量
观察、研究内在联系,才能揭示其规律 性。
社会统计学的两大流派
❖ 社会指标学派 ❖ 描述统计学派
社会指标
用来测定某一社会要素状态的统计量。 社会指标举例:
检验;定类-定距:方差分析;
定序变量
初级定量测定 除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秩序
之分 如: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 定序-定序:等级相关
定距变量
除定类、定序外,取值之间有标准化的 量度
可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典型例子:智商测定 定距-定距:回归与相关
定比变量
除定类、定序、定距之特征外,取值可 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比例
有一个绝对固定的、非任意的零点 可进行乘除运算 绝大多数经济变量可进行定比测定 如:年龄;收入;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二、社会学不社会统计学
1、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课题---了解课题---假设---术语---问卷---调查---校核---统计
社会统计学Social Statistics

2019年5月23
例如:调查1000户家庭,7种家
庭类型户数的频次分布为:
(核心家庭,707户)
(直系家庭,182户)
(大家庭,7户)
(断代家庭,9户)
(单亲家庭,37户)
感谢你的观看 (单身家庭,15户)
15
第二章 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第一节 单变量的分布及其描述方法
2011年3月。
10. [美]James D.Hamilton著,刘明志译,《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9年。
210119.年中5月国23统计年鉴http://www.s感t谢a你ts的.观go看
3
第一章 绪论
1 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及统计学的应用
2 统计分析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作用 3 抽样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4 变量的层次及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Exe 本章习题
程》,2008年12月。
6. 何书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7. 贾俊平 何晓群 金勇进编著,《统计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12年6月。
8. 同济大学概率统计教研组编著,《概率统计》(第二版),同济大学
出版社,2000年5月。
9. 易丹辉编著,《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统计分析方法应用水平是社会学研究科学性的重要标志 保尔·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中谈到,马克思认为:“一种科学只 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二、统计分析方法应用的目的是要发现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统计规律 (一)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 1、随机性 客观现象可分为确定性现象和非确定性现象(随机现象) 2、统计规律性: 通过对大量个体特征的统计分析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现象的统计规律。 (二)统计学是发现和彰显统计规律的有效工具
社会统计学: 第1章 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

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
统计学
工作与成果的关系 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统计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统计方法,获取真实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了解事物的真相。 (二)社会统计学定义:所以,社会统计学就是运用统计 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 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也就是对社会现象的资 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便对社会学的假设、理论进 行求证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统计学被公认必须与数量分析方法和手段联系起来。
(二)近代统计学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末): 1.数理统计学派:凯特勒把德国的国势学派、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和意大利、
法国的古典概率论加以融合改造为近代意义的统计学。他是数理统计学派 的奠定人,有“ 现代统计学之父”之称。
2.社会统计学派凯特勒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建立了一个专门研究社会现象的 统计学派。后来这个学派传到德国,就出现了以克尼斯(1821—1898)、梅 尔(1841—l 923)和恩格尔(1821—1896)为代表的德国社会统计学派。
他们把统计学定义为国家“ 显著事项”的记述和比较。 特点是只用文字记述,不用数字计量,与今日统计学 相差甚远。国势学派被称为有名无实学派。(历史、 国民经济核算和国际比较的内容
2、政治算术学派(有实无名学派)
威廉·配第的代表著《政治算术》对当时的英、荷、法 等国的“ 国富和力量”进行了数量的计算和比较;格 朗特写出了第一本关于人口统计的著作。他们开创了 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先例。
1661格朗特在《对死亡表的自然和政治观察》一书对 英国人口情况的分析揭示了一系列的数量关系,如男 婴儿出生多于女婴儿,两者之比是14︰13,男性死亡多 于女性。一般疾病和事故的死亡率较稳定,而传染病 的死亡率波动较大。指出为了提出一个要在多年内形 成的规律需要进行多次的观察。应用了大量观察法研 究相关的数量方面。是统计学真正的起源。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第一章资料

一、社会统计学的发展
统计学的两大流派:数理统计学派和社 会统计学派
数理统计学派的原创始人是比利时的A ·凯特靳, 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法国的古典概率引入统计 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社会统计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的K·克尼斯,他 认为统计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研究方法为 大量观察法。
例:中学升学率调查
课题确定:升学率差异较大;学生择校
初探:收集文献,前人研究;咨询相关人员; 典型个案观察(好坏各2-3所中学)
假设:构思影响因素:1、师资专业水平,2、 学生入学水平,3、父母教育水平;
师资水平高
升学率高
入学成绩好
升学率高
父母教育水平高
升学率高
续例
操作化定义:如,师资:学历、职称、 获奖等;学生水平:考分、地域、性别 等;父母水平:学历、职业、教育子女的 时间等(注意:每一个定义就是一个变量, 要注意变量的各种可能取值)
1、混淆统计联系与因果关系 根据观测数据得到的统计联系(如相关 关系)只是因果关系存在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
2、事后解释错误 将探测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得到的理论 假设反过来作为假设检验来看待。
统计分析中常见的错误
3、生态学错误 混淆宏观模式与微观模式。 如:教育、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生育水平 越低,不能引申为个人教育水平与生育 水平的关系。 4、还原论错误 根据较低层次研究单位的分析结果推断较 高层次单位的运行规律。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二、社会学不社会统计学
1、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课题---了解课题---假设---术语---问卷---调查---校核---统计
社会统计学第1章绪论-1

教材及参考书目
社会统计学(第四版),卢淑华,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9
社会统计学,张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社会研究的统计分析,李沛良,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1 社会统计学,(美)布莱洛克著,沈崇麟等
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社会统计学,黄润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
第一章 绪论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主要内容
什么是社会统计学 几个基本概念
社会统计学的作用 测量层次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统计学
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Biblioteka 社会统计的出现国势学派
统计学的产生
政治算术学派
社会指标运动 社会统计在中国
数理统计学派 社会统计学派
17世纪以前,社会统计主要局限于对事物 进行原始的调查登记和简单的计算汇总。
社会统计的方法
1.大量观察法 所谓大量观察,即是就总 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 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 的数量特征。
2. 大数规律 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 其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 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 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 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 数值。
所谓描述统计就是讨 论范围仅以搜集资料本身
1886年,高尔顿:相关指数 1900年,皮尔逊:卡方检验,复相关计算 1928年,戈塞特t;费舍F 1950 S,拉扎斯菲尔德:自动化处理 1966年,斯坦福:SPSS
4.社会统计学派
凯特勒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把政治经济学、
数学和当时政府统计工作的方法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一 个专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统计学派。后来这个学派传到德 国,就出现了以克尼斯(1821—1898)、梅尔(1841—l
社会学统计第一篇

1976年,经互会《社会统计基本指标体系》 197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社会生活质量的计量》 1982年,中国国家统计局成立社会统计司 1983年,《中国社会统计资料》首次公开出版
第二节 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 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 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内容:1.搜集数据;2.整理数据;3.展示数据 目的:1.描述数据特征;2.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 推断统计(决策): 所谓推论统计,主要是依据概
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 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 内容:1.参数估计;2.假设检验 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关系
统计数据的内在规律(一些例子)
1.正常条件下新生婴儿的性别比为107:100 2.多次重复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
和反面的频率各为1/2;多次重复投掷一枚骰 子出现1~6点的频率各为1/6。
统计方法内容结构
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
推断统计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所谓描述统计就是讨论范围仅以搜集资 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
明初创建“户帖制” :由户部制作“户帖”(即登 记表),统一格式和内容,逐级下发,让每户居民翔 实填写人口,逐户登记在册。主要内容有:户主姓名 、籍贯及丁口数(男子成丁、不成丁,姓名,年龄; 女子大口、小口,姓名,年龄),还分别记载全家其 他成员的“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及与户 主的亲属关系;另有“事产”一项,详载该户土地、 房屋、山林、河塘、耕畜、船只等不动产和动产基本 情况;最后一项是“户别”,即属于“军户”“民户 ”或“匠户”等。
社会统计学 卢淑华

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统计学科。
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社会数据,提供了对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科学视角。
社会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趋势,为社会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一、社会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社会统计学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社会领域的统计数据和现象。
社会统计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社会人口统计学: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动趋势等问题,包括人口普查、人口调查和人口统计分析等方法。
2.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数量、结构和变动趋势等问题,包括就业率、收入分配、消费水平等指标的统计分析。
3.社会调查统计学: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行为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面访调查和实地观察等技术手段。
4.社会健康统计学:研究社会健康问题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包括疾病发生率、医疗资源分布和保健水平等指标的统计分析。
5.社会环境统计学:研究社会环境问题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包括自然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等指标的统计分析。
社会统计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揭示社会现象的特征:社会统计学通过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能够揭示社会现象的数量、分布和变动趋势等特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
2.分析社会问题的原因:社会统计学可以对社会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3.评估社会政策效果:社会统计学可以用于对社会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和效果,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4.提供决策支持:社会统计学可以为政府、企业和组织等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帮助他们做出准确的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二、社会统计学的方法和技术社会统计学主要依靠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揭示社会现象和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社会统计学方法和技术:1.问卷调查: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对一定群体进行调查,收集社会数据和意见信息。
《社会统计学》人大版

第二章 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第一节 单变量的分布及其描述方法
一、变量及其分布 (二)变量的分布 • 变量分布指个体在变量取值上的分布。对一组观察值,一般用 频次分布、频率分布和累积频率分布三种方法描述变量分布。 • 1、频次分布:变量取值与取值上拥有的个体数的集合称为频
次分布。若变量有m个取值,则该变量的频次分布可表示为:
第二章 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1 2 3 Exe
单变量的分布及其描述方法 集中趋势 离散趋势
本章习题
第二章 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第一节 单变量的分布及其描述方法
• 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就是用统计表、统计图和统计特征值将变量 的状态、水平和分布特征表现出来的方法。 一、变量及其分布 (一)变量的特征 • 1、变量的含义: – 研究对象的每个个体都具有很多属性和特征。比如每个人 都有身高、体重、年龄、学历等特征。这些在不同个体上 具有不同表现的特征就称为变量。统计学中的变量在个体 上是相对稳定的,在不同个体上表现出变化。这类变量也 称为随机变量。 • 2、变量取值的两个特征 – 完备性。完备性是指变量的取值必须涵盖全部的个案。 – 互斥性。互斥性是指变量的取值之间不能互相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四节 变量的层次及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二)尺度变量(Scale Variable) 若测量工具有单位,则测量结果就不仅能够比较大小,而且能 够比较出大多少或小多少。此种测量就是尺度测量,得到的变 量就是尺度变量。尺度变量根据测量工具是否具有绝对零分为 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1、定距变量
第二章 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第一节 单变量的分布及其描述方法
二、统计表 (三)描述尺度变量分布特征的统计表——分组表 • 1、分组表的制作步骤: • (1)确定全距。全距就是变量观察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 (2)确定组距与组数。一般是2、3、5、10或它们的倍数。 • (3)确定各组的上下限。最低组的下限要小于最小的观察值, 最高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的观察值。连续型数据的一组的下限与 下一组的上限为同一值,习惯上以组的上限为实,下限为虚。 (即“下组限不包括在内”的原则) • (4)登记各组中个案的频次,计算频率。将个案按照变量取值 大小划分到各组中,按需要统计出频次、频率及累计频率等,并 将统计出的数据置于相应单元格内,绘制成分组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主要的指标合幵法
1、类型法:将指标交互分类 如:代际职业地位流动:两个指标 2、指数构成法:用简明的公式来综合各项
指标 如:失业率;人均住房占有率; 3、尺度法:依据指标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总
值,是研究对象高低有序。 如:传统生育态度评分
定类变量
按某一个品质特征将总体单位划分若干 个类型;
有属性之分,无大小、程度之分 两个原则:互斥原则;穷尽原则。 如:性别;婚姻。 定类-定类:列联表;定类-定序:非参数
凯特勒
比利时物理学家、统计学家。 论人类、概率论书简、社会物理学 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大数定律分析社会复杂现
象偶然性中的规律性;误差理论解决统计的准 确性问题; 平均人:模特:平均身高、体重、智力、道德 品质。社会所有人与平均人没有差异时,社会 矛盾趋于缓和。统计学的任务就是关于平均人 的比较研究。
例:中学升学率调查
课题确定:升学率差异较大;学生择校
初探:收集文献,前人研究;咨询相关人员; 典型个案观察(好坏各2-3所中学)
假设:构思影响因素:1、师资专业水平,2、 学生入学水平,3、父母教育水平;
师资水平高
升学率高
入学成绩好
升学率高
父母教育水平高
升学率高பைடு நூலகம்
续例
操作化定义:如,师资:学历、职称、 获奖等;学生水平:考分、地域、性别 等;父母水平:学历、职业、教育子女的 时间等(注意:每一个定义就是一个变量, 要注意变量的各种可能取值)
设计问卷:依操作化定义而定。三个方 面:基本资料;态度;原因。
(课外练习:设计一份问卷调查表)
续例
实施调查:地点、抽样对象、样本量、组织与培 训、实施。(要注意地域的代表性和抽样的随 机性)
校核与登录 统计分析与检验: 资料统计由计算机完成 统计分析:1、假设检验;2、相关分析;3、结
论 对策与建议;或提出新的假设
社会统计学
社会统计学以德国为中心;克里斯首创 认为社会统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变动与规律性 研究对象是社会总体而不是个体,大量
观察、研究内在联系,才能揭示其规律 性。
社会统计学的两大流派
❖ 社会指标学派 ❖ 描述统计学派
社会指标
用来测定某一社会要素状态的统计量。 社会指标举例:
分析 (例:对中学升学率的调查研究) ▲统计分析的目标 2、在社会研究中的运用统计分析要注意的问题 1)要把握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随机性、规律性 2)要把握社会统计分析自身的特点:操作化定义、收集
资料的对象 3)要把握统计分析的前提是否满足:资料的信度和效度;
资料收集的科学性;资料在总体中的分布。
统计分析中常见的错误
检验;定类-定距:方差分析;
定序变量
初级定量测定 除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秩序
之分 如: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 定序-定序:等级相关
定距变量
除定类、定序外,取值之间有标准化的 量度
可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典型例子:智商测定 定距-定距:回归与相关
定比变量
除定类、定序、定距之特征外,取值可 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比例
社会统计学
第一讲:导论
社会学与社会统计学
一、社会统计学的发展
统计学的两大流派:数理统计学派和社 会统计学派
数理统计学派的原创始人是比利时的A ·凯特靳, 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法国的古典概率引入统计 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社会统计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的K·克尼斯,他 认为统计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研究方法为 大量观察法。
有一个绝对固定的、非任意的零点 可进行乘除运算 绝大多数经济变量可进行定比测定 如:年龄;收入;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 恩格尔系数 ❖ 基尼系数 ❖ 痛苦指数 ❖ 社会指标体系
洛伦兹曲线(1)
洛伦茨曲线( 2)
市场总发货值的百分比与市场中由小到大厂商的累积 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 也越小。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劳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 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劳 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 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统计分析中常见的错误
5、混淆统计检验显著与实际意义显著 统计检验是否显著相对于以下三个条件: 实际差异幅度、置信度、抽样规模。如果 样本规模很大,在降低置信度要求的情 况下,统计检验会很显著,但实际意义 不大。
三、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分析方法不同 全面调查—统计描述 抽样调查—统计推论 单变量与多变量的分析方法不同 单变量—集中与分散特征 多变量—相关性(有时需要将多个指标合并。合并方法) 不同层次变量的分析方法不同 定类变量 定序变量 定距变量 定比变量 (思考与练习:大学生校外租房现状调查。方法?变量?)
1、混淆统计联系与因果关系 根据观测数据得到的统计联系(如相关 关系)只是因果关系存在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
2、事后解释错误 将探测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得到的理论 假设反过来作为假设检验来看待。
统计分析中常见的错误
3、生态学错误 混淆宏观模式与微观模式。 如:教育、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生育水平 越低,不能引申为个人教育水平与生育 水平的关系。 4、还原论错误 根据较低层次研究单位的分析结果推断较 高层次单位的运行规律。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二、社会学不社会统计学
1、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课题---了解课题---假设---术语---问卷---调查---校核---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