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34052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7.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为人真诚的重要性。
2.学认本课10个生字,7个二类生字。
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采用多种方式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启发。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设计(A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认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二、随文识字:在课文具体语句中学习生字兼:会意字上下结构八部(1)同时涉及或具有几方面的情况:兼职兼顾德才兼备软硬兼施(2)加倍、合并:兼并、兼程兼办兼任兼课兼管歉:形声字左右结构欠部(1)感到对不住别人:道歉歉意抱歉歉疚(2)庄稼收成不好:歉收歉年谎:形声字左右结构(1)假话,骗人的话:撒谎说谎(2)假的,不真实的:谎言谎话谎称扩词:谎报谎信扯谎弥天大谎罪:会意字上下结构四部(1)触犯法律的行为:罪行犯罪罪证(2)过失,过错:罪过归罪于人(3)痛苦,苦难:受罪遭罪(4)刑罚:判罪死罪罪有应得罪人问罪得罪定罪吾:上下结构口部(1)我,我的,我们的:吾国吾辈吾人(2)姓抑:会意字左右结构压下去,压抑:压抑抑郁抑强扶弱扩词:抑扬顿挫抑制抑止谅:形声字左右结构(1)宽容:谅解原谅体谅见谅(2)预想,料想:谅不见怪谅他也不敢做闷:形声字半包围门部mēn(1)空气不流通(2)不说话,不张扬(3)声音低沉(4)在屋里呆着(5)不透气扩词:闷热闷气闷头闷声闷气mèn心情不舒畅:闷闷不乐闷气愁闷苦闷均:形声字左右结构土部(1)相等:平均均摊势均力敌(2)都,全:均等均分均衡沮:(神色)颓废:沮丧三、自由练习读全文。
四、小结,布置作业:方格本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步行18里)18里=9000米二、自由读课文思考:步行18里的原因。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e02bd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0.png)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能够:1.掌握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2.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3.听懂故事并能用简单语言表达对故事情节的理解;4.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2.课件:课文图片、生字词卡片等教材3.教具:黑板、粉笔、彩色笔、故事道具等4.其他:课堂活动准备、课堂布置等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通过简单的歌曲或游戏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准备开始学习第五单元的内容。
步骤二: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生动解说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跟读课文,齐声朗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步骤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呈现生字词,逐个讲解含义及正确书写方法。
2.学生跟读并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步骤四: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谈论故事中的人物、事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步骤五:课堂活动1.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间互相讨论、表达观点,并展示小组成果。
步骤六: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重要内容及学习收获。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故事内容理解较好,但在书写生字词时有些困难,下节课需要加强相关练习。
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积极,但仍需引导表达更多思想和看法。
五、作业布置1.背诵本节课的课文内容。
2.书写生字词,并用句子进行巩固。
3.完成相关练习册上的作业任务。
六、扩展阅读教师可建议学生在课外阅读类似故事,拓展其课外阅读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朇能带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5篇)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b8fcd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e.png)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5篇)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认真审题,明白作文要求是写多彩的活动。
2.注重点面结合,有点有面更加具体。
3.把活动过程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还要写清楚活动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写活动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
2.难点:要写清楚活动的体会,写明这次活动告诉的道理,这样才能让游戏活动有个明确的主题。
教学准备:1.准备作文要求的课件。
2.放一段关于活动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出示一段活动的视频。
2.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老鹰捉小鸡3.活动真是太有趣了!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活动真是太好玩了,让美好的时光匆匆而逝!你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请回忆生活,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活动,并写一写你喜欢的活动。
4.出示作文要求的课件。
记一次活动我们先一起来玩一个活动。
这个活动可以是室内的,也可以是室外的;可以是个传统活动,也可以是个新活动。
如果大家能自己创编一个活动,就更好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写活动:写清楚活动是怎么玩的。
写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
把你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
如,应遵守规则,伙伴间要团结协作,遇事要勇敢果断、坚持到底……写完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一起举行活动。
(1)分小组进行。
(2)提出要求:要一边玩一边观察,一边玩一边思考。
2.交流活动的感受。
3.如果写这个活动,该怎样写呢?有哪些内容必须要写呢?4.学生交流。
(1)活动的规则要写。
(2)举行活动的过程要写。
(3)活动时还要关注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并把人物写具体,这样便有趣了!5.教师相机提问。
(1)活动过程中会反复进行,进行很多次?莫非一个一个地写吗?生交流讨论。
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53eaa7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f.png)
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词,能够正确地读写、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小小的船》、《江南》、《画》、《秋天到了》四篇课文。
2. 生字词的学习,包括识字、写字、组词和造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故事、游戏、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3. 拓展活动: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拓展活动,如绘画、写作、表演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4. 总结与评价: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2. 通过测试、竞赛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通过家长会、家长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学习环境,为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2. 辅助资料: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b971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8.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1.单元分析本单元是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聚焦了两个要点,即“留心观察”与“细致观察”。
留心观察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关于周围事物的丰富素材,助力我们写好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
02.大单元学习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在“表达与交流”板块中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本次习作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如何观察周围世界,写下观察所得”,核心问题确定为:“怎样观察周围事物才会有更多的发现?”要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就要“从文本阅读中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事物的;运用不同感官从不同方面仔细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这就是这一大单元的学习目标。
03.具体设计一、确立学习情境,搭建任务框架,安排学习内容引导孩子像作家一样去留心观察生活,尝试用多种感官观察体验去发现身边事物的缤纷多多彩,增强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基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于是,统整了单元文本内容,重新规划,安排了学习内容:本单元教学以生活情境为依托,进行大单元整体设计,对教材原有顺序进行了调整,将本单元内容组成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以核心任务——描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主题,出一期《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作文专刊,每个人为专刊撰写一篇描写身边事物的文章为总的任务情境,以怎样留心观察,细致观察为任务驱动,整合了三个具体任务,8个学习活动,构建了单元学习任务框架,在读文与交流中明确,美的发现需要细心的观察,通过比较回忆,想象感受,观察带来的新发现,再通过自己的眼睛与笔,描绘出一个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在美的发现中感受美,在美的感受中表达美。
二、留心观察,勾连文本与生活,洞察新发现任务一:“草地是金色的吗?”围绕这一任务安排了三项活动。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五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五](https://img.taocdn.com/s3/m/08357b7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7.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五篇13: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动弹、欲望、糟蹋、珍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导读品悟,感悟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5.拓展阅读《生命的壮歌》,把学了《生命生命》后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预习探究1、师生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现在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吧。
(自由交流)听了刚才的交流,你对“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老师也搜集了两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们愿意听听吗?(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
能读懂吗?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随着到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
齐读。
质疑。
二、合作交流(一)生字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我会读。
(2)我会讲。
(3)我要问。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几个事例?4、交流,理清脉络。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香瓜子:砖缝冒苗我:静听自己的心跳(二)课文1、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着重选择其中一段反复朗读,体会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2、小组合作学习。
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寻找一个与自己选择同一段的同学,交流各自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分别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板书)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19、生命生命香瓜子:砖缝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佩)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我震撼(2)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有哪些?a、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设计意图、教学策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设计意图、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d7c307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f.png)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
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辩论,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要目光短浅,而要站得更高,要全面。
《寒号鸟》讲的是喜鹊在冬天快要到来的时候,劝说寒号鸟做窝,但懒惰的寒号鸟不听劝告,最后冻死在寒冷的冬夜里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要有计划、有安排。
《我要的是葫芦》讲了一个人种葫芦不听劝告,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葫芦都掉光了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刚进入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各种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学习本单元几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故事本身对于孩子很有吸引性,但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动画和图片其他教学手段,以便于孩子们更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4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7个词语。
2.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3.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4.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
5.背诵古诗《江雪》。
6.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7.能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8.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9.能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1.认识4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7个词语。
2.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3.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教学难点:1.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
2.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b6b05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b.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导语】本文是根据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内容,设计一份全单元教案的教学方案。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掌握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了解其中的重要知识点;(2)能够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的词语与句型;(3)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独立的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的研读,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2)鼓励学生们进行思考与表达,增强其语文表达能力;(3)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遵守学习和考试规范;(2)倡导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3)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掌握第五单元课文的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三、教学难点:运用课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相关教学资料,如课本、拓展阅读书籍等;(2)准备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与讲解。
2.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课文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3. 学习重点知识点:(1)通过课堂讲解、示范与练习等方式,教授课文中的重要概念与知识;(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4. 拓展阅读:(1)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2)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读后感悟与心得。
5. 综合运用:(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课文重要知识点;(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配对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进行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合作解题与互相学习。
6. 写作任务:(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写作主题;(2)借助教师的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3)鼓励学生们相互检查、修改与完善自己的作品。
7. 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与点评;(2)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与解答。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4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a3ebc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1.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朗读例文,理解例文内容。
2.分析例文,总结例文中反向想象的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分析例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例文内容继续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课时1课时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有一条尾巴自豪地说:“我拥有一只猫!”这太可笑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走进例文,分析这条尾巴它是怎么想的。
下面我们就以《尾巴它有一只猫》为例,分析尾巴是如何想象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板书:尾巴它有一只猫)二、阅读指导,分析想象:(一)初读例文。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2)尾巴它真的有一只猫吗?自由读文,找出相关语句读读,大家一起交流。
(二)细读例文。
1.尾巴为什么说它有一只猫呢?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边读边理解,展示如下:(1)(课件出示3)“我从出生开始,就拥有这只猫,无论它干什么,都听我的话,都跟在我身边。
”“我这只猫特别乖,我天天骑着它满地跑。
”本来是尾巴跟着猫跑,尾巴在听猫的指挥的呀。
所以跳蚤揭穿它:(课件出示4)“如果你有一只猫,那你为什么还跟着它到处跑,是猫有你这条尾巴,而不是你这条尾巴有一只猫。
”跳蚤的`话,非常正确呀,可是尾巴又是怎么说的呢?(2)(课件出示5)“我就是有一只猫。
我跟着它跑是因为我乐意,你看看小孩子,个个做爸爸妈妈的小尾巴,跟着他们跑。
难道只能是爸爸妈妈有小孩子,不能是小孩子有爸爸妈妈吗?猫可以有一条尾巴,为什么尾巴就不能有一只猫呢?”如此说来,尾巴的这种想象合理吗?那是一种怎样的想象?预设:尾巴的这通想法是合理的,这是一种反向的思维想象。
预设:不光合理,还很有趣,这真是一只有趣的尾巴!照这种思维方式,顺下去所以,狗尾巴可以说——“哎呀,原来我有一只狗哇,真好!”2.通过阅读,你认识了一条怎样的猫尾巴?预设:我认识了一条喜欢反向思维的狗尾巴。
预设:我认识了一条自负的狗尾巴。
预设:我认识了一条有趣的狗尾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0b84b5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d.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第五单元《夏天里的成长》教学目标:1.研究并掌握“苞、蕾、苔、藓”等生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3.了解课文围绕中心意思的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研究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围绕中心意思的写作方式。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扫清阅读障碍,研究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引导学生谈论夏天的喜好,为课文主题做铺垫。
2.展示课题,齐读课题。
3.带领学生进入夏天的主题,探讨夏天的成长。
二、初读课文,研究字词。
一)初读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尝试理解。
2.学生标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向同学、老师请教。
3.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4.学生汇报课文理解情况,教师引导讨论和纠正错误。
5.学生互相检查字音并正音。
6.学生在研究小组内交流生字,进行竞赛。
7.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汇报识字情况,理解字词的意思。
二)研究生字1.学生研究生字“苞”“藓”“蔗”“谚”“瀑”,掌握“蔗”字的笔顺。
2.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掌握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指明文章的中心句。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1.老师让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2.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大家齐读这句话。
(板书: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3.作者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等方面来讲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三、抓住中心,深入研究。
一)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这段主要写了哪几样生物?(绿蔓、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2.它们在夏天里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长速度快)3.画出共同特点后和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研究第二自然段。
1.这些生物在夏天里成长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https://img.taocdn.com/s3/m/ff97a48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6.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一. 教材分析《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一篇短文和两个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语言知识的输入,也有语言实践的输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对于简单的交流和表达已经没有问题。
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下,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仍然是他们需要提高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短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人交流的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短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难点: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言交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短文和练习题,确保教学内容完整。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相关情境道具,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呈现一幅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内容,引出交流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短文,让学生注意短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例如,可以让学生模拟在商店购物、问路等场景,运用短文中的句型进行交流。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4e814a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f.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中的习作例文教学。
2. 教学目标•熟悉习作例文内容,了解文章结构•提升学生书写能力,培养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3.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习作例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展示个性化写作风格•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构思合理的文章框架4.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小组合作讨论•个别指导与辅导5.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备好习作例文材料–学生准备纸笔2.导入–通过引出主题或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氛围3.学习习作例文–教师阅读习作例文,讲解文章结构和内容要点–学生跟读,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方式4.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习作例文的主题和结构,展开个人创作–教师在一对一或小组指导中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5.展示与分享–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习作,展示各自的写作风格与创意6. 巩固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互相学习,相互修改提升作品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通过教师讲解习作例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学生的创作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现出各自独特的写作风格,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后续作业中重点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及时的个别指导与辅导,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困惑,提升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而在展示与分享环节,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讨论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激情。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写作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写作水平。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55729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5.png)
2.认读词语。
嘶哑 拯救 扎煞 奈何 嗅到(课件出示8)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1.学生完成听写。
2.学生集体纠错。
3.学生复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环节二:讲读课文
1.整体感知全文。
2.学习课文,说说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
3.默读全文,说说豌豆们都是怎样的性格。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活动意图: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环节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哑、庞”(课件出示5)
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学生讨论、交流。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课件出示9)(多媒体出现下面三个问题)
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课堂小结: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学生活动: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
1.师生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课件出示2)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体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体教学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f32a2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b.png)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体教学设计(通用10篇)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体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体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阅读《乡土中国》品味语言,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梳理全书内容,理解《乡土中国》的主旨,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掌握整本阅读《乡土中国》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解读的空间,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梳理全书内容,理解《乡土中国》的主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阅读整本书,学习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拓宽阅读视野,我们将终身受益。
2、写作背景《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
此书的写作,缘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作者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课程的经历。
最初费孝通参考美国的教材授课,上过几轮后,他利用自己的社会调查成果重起炉灶,以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为对象,边研究边授课,并撰写了14篇文章,之后整理汇成此书。
《乡土中国》由作者根据自己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结集而成。
在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乡土社会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需要指出的是,书中讲到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统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26a47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1.png)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统整教学设计主题设计:细致观察的艺术【单元目标解读】1.阅读目标:体会作者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2.写作目标:学会仔细观察,并将观察所得写下来。
3.核心理解:掌握"怎样"留心观察的方法。
【教材分析】1.《搭船的鸟》观察方法:定点观察特点:作者保持静止,聚焦观察对象,获得细致结果2.《金色的草地》观察方法:多次探访特点:不同时段观察,捕捉变化3.《我家的小狗》观察方法:结合事件观察特点:多事件、多角度,形成观察"拼图"4.《故乡的杨梅》观察方法:长期聚焦观察特点:关注变化,多方面聚焦【教学方法】解码观察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四篇课文,探讨各篇文章的观察方法。
2.小组讨论:比较不同观察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总结观察方法:定点观察、多次探访、事件关联观察、长期聚焦观察。
情境:"我和作家比细心"任务:学习作家的观察方法,完成个人观察记录【教学流程】任务一:观察结果梳理与方法探究活动一:文本通读与观察对象分析1.引导学生通读四篇文章,梳理观察对象:《搭船的鸟》:翠鸟(动物,偶然观察)《金色的草地》:草地(环境,有意多次观察)《我家的小狗》:小狗(宠物,生活观察)《故乡的杨梅》:杨梅(植物,刻意多方面观察)2.总结:这些观察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活动二:观察印象探讨1.引导学生分享每篇文章留下的印象:翠鸟:外形漂亮,动作敏捷(关注外形和动作)草地:早绿、午金、晚绿(注重变化)小狗:聪明、倔强、可爱(融入情感)杨梅:样子、色泽、味道的变化(长期观察)2.讨论印象形成的原因,如作者的情感投入、观察的持续性等。
活动三:观察方法探究1.引导学生讨论每篇文章的观察方法:翠鸟:定点观察(一动不动坐好一直看)草地:多次观察(多跑几次看,动手翻一翻)小狗:日常相处观察(随手记录)杨梅:长期多角度观察(等着、看着、尝着)2.总结"仔细观察"的方法:盯紧了看(集中注意力)多次查看(增加观察频率)长时间相处(场景"拼图"法)各个方面去了解(全方位观察)活动四:观察技巧实践1.设置观察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身边的对象进行观察。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12687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3.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春晓》。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
3.能够运用正确的书写技巧正确描写春天的景色。
4.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展示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1.课文《春晓》的朗读。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复述。
3.描写春天的景色。
4.小组合作展示作品。
三、教学难点1.复述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表达。
2.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春天的景色。
四、教学准备1.课文《春晓》的课件。
2.黑板、彩色粉笔、书写工具等。
3.春天的图片或实物。
4.小组合作展示的准备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听一段春天的音乐,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好奇。
2.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特点以及他们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步:学习课文《春晓》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多遍,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第三步:描写春天的景色1.展示春天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描写的兴趣。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春天的景色,注意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
第四步:小组合作展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描写春天的景色。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其他组员补充描述。
第五步:总结反思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分享描写春天的经验。
2.学生就本节课的收获和困难进行自我反思,展示反馈意见。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春天的诗句》。
2.收集春天的图片或实物,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春晓》,感受春天的美丽。
愿大家在描写春天的过程中,用心感受春的气息,让文字生动地展现春天的景色。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f51c8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f.png)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白鹭》、《小乌龟》、《写鹅》等课文。
–了解诗歌《水调歌头》。
–能正确书写并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关爱自然的意识。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好,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掌握课文的意义。
•难点:理解和感悟诗歌《水调歌头》的内涵,完成相关的总结归纳。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第一课时:《白鹭》–课文导读,了解课文内容。
–分组朗读、品读课文。
–听录音,模仿朗读。
–课文理解和讨论。
2.第二课时:《小乌龟》–课文导读。
–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
–完成课堂练习,理解课文中反映的乌龟形象。
3.第三课时:《写鹅》–了解课文背景。
–分组表演课文内容。
–进行课文赏析。
4.第四课时:诗歌《水调歌头》–诗歌背景介绍。
–集体朗读,理解诗歌意义。
–分组讨论诗歌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介引入课文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2.阅读与理解–学生听读课文,理解主旨,掌握词义。
–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3.写作与表达–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写一段话、一篇小作文等。
4.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课程反馈。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分:包括听说读写综合表现。
2.课后作业:课文要求的书写、背诵等。
3.课程测验: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小测验。
六、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同时,要多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8b0a4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3.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识记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点,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掌握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引导其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尊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3)学能目标:学生能在不同情境中自如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1)学习《第五单元习作例文》;(2)寒假生活经历,自由谈。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习作例文,掌握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
4.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先问学生寒假过得怎么样,再举个例子,让学生介绍寒假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
(2)新课学习(35分钟)1)讲解本单元习作例文通过阅读本单元习作例文,介绍作文的基本结构和框架,并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2)自由谈让学生仿照例文进行自由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发掘出值得表达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进行自由谈的练习,写出自己的寒假感受并交给老师。
5.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学生情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情况;(2)教师评价: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3)教学效果评价:师生互动的情况;教学材料的使用情况;授课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教学的反思。
二、教学反思本次语文课程的教学主题为“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掌握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还可以发掘自己的生活经验,丰富内心世界,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1.教学前期导入环节十分重要教学内容涉及生活话题,学生对于开头怎么说可能会很纠结。
在导入环节中可以先让学生介绍寒假过得怎么样,再举例子,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话题,在讲解习作例文之前,先与学生交流,增强学生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以“科学与发现”为主题,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
五篇课文中,《奇异的琥珀》、《自然之道》、《一位这样的老师》是精读课文,《表里的生物》、《最佳路径》是略读课文。
这五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大自然中奇妙有趣的知识,有的展现了人类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去学习,去探索。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主要写的是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来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但是与一般说明文不同的是,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组织材料,使文章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
《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写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个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观察太平洋绿龟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鹰咬啄,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送到大海。
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里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这件事使“我们”感到震惊和懊悔。
这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一位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讲的是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
第二天测验,每一个同学的试卷都不及格。
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逐渐地“我们”在怀特森老师的课上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讲的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就要对外开放了,但是连接各个景点之间的道路的设计方案还没有确定。
这使大师大伤脑筋。
他路经法国著名葡萄产区时,得知有一位老太太葡萄园里的葡萄总是先卖完,她的做法给了格罗培斯启发,半年后,乐园里的人行道铺设好了。
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这种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效果往往是最好的。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五”中,编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大栏目。
“温故知新”有“词语辨析”“认识分号”“拓展与交流”和“阅读平台”四个小栏目。
在“词语辨析”中,通过三种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辨析反义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填空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这是训练学生把内容表述得具体一些的一项基本功。
“认识分号”练习中有两项内容,一是通过读句子,了解分号的作用;二是通过给句子加标点,学会运用分号。
“拓展与交流”采用交流阅读笔记的方式引导学生畅谈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的认识和收获,重在交流对课文写法上的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以及从中感悟到的道理。
“阅读平台”提供的阅读材料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中的科学的热情,并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生活与科学”,训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使他们在交流互动中,增长知识,增强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中的应对能力。
“习作”要求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
“习作讨论平台”从习作内容和方法上都给学生进行了提示。
本单元在在五篇课文前面编排的导语有两小段话。
第一段话简要提示了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和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并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段话明确指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
”本单元要求认识生字14个,会写生字24个。
要求掌握“读读写写”词语19个,“词语采集”16个。
单元学习目标:1.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怎样成为最佳路径的,从中受到启示;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2.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体会表达效果;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理解“左右”“一般”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的段落。
4.认识14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掌握“读读写写”词语19个,“词语采集”16个;能够辨析和正确使用反义词。
5.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6.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实例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做到有条理、有重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礼貌。
7.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文章不少于300字。
单元内容及课时:《奇异的琥珀》(2课时)《表里的生物》(1课时)《自然之道》(2课时)《一个这样的老师》(2课时)《最佳路径》(1课时)《语文百花园五》(4课时)单元教案主备人:王爱珍共享教案者:黄翠莲、李玲、王月芳21.奇异的琥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教学重点: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写作思路。
3、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理解题意。
二、初读课文。
正音,指导易写错的字,理解生字词。
三、想一想课文大意。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课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五、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六、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例如:列表格、画箭头、写小标题、文字叙述等方式。
七、你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针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疑问?附:板书:形成(1—12)21奇异的琥珀发现(13—17)样子、价值(18)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深入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回顾初读内容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种化石,它叫什么?——琥珀谁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琥珀?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3.编者把文中写的这块琥珀称之为“奇异的琥珀”,“奇异”是什么意思?——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奇而诧异。
板书:与众不同令人惊异二、深入学习课文(一)透过“样子”,感受奇异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块琥珀,它奇异在哪呢?1.相继出示图片和文字,指读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2.交流“奇异”之处:“两个小东西”:苍蝇和蜘蛛,是一对天地,同处一室,实属不易;“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象是昨天刚发生的事一样,不得不为之惊叹。
3.带着惊异之意,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指读、齐读。
4.惊叹之余,我们不由得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学生交流后归纳: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二)揣摩“形成”,感受奇异1.今天,我们不妨跟随科学家们,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以文字为依托,去想象一下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把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勾勒了出来。
在你仔细阅读文章内容,想尽办法弄清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同时,透过语言文字的描写,是否也感受到了它的奇异之处呢?2.在上节课初读课文自己自学的基础上,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完善你的想象,然后讲给大家听。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松脂球化石谁先来讲一讲松脂球是怎么形成的?4.指名讲:在听讲的时候可以在书上做一些标记,谁知道做什么标记?——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为什么要做标记:为评议做准备,免得遗忘。
5.听后评议:针对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谈出自己的看法时间漫长:约莫一万年自然环境:夏天正午阳光强烈树林中高大的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不断地往下滴主人公苍蝇:一心一意打扮自己心情愉悦蜘蛛:一心一意寻找美食神情专注6.他刚才的讲述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他哪讲得绘声绘色、富有情趣?——体会生动形象语句的表达效果。
7.大家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有声有色地读一读吧!8.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松脂球就能形成了吗?——还要有一个恰当的时机这个时机在什么时候出现了?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了?谁来读读第7自然段?听后谈感受。
——抓住“刚好”一词,感受“瞬间巧合”之奇异。
9.“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都过去了,这时为什么又提到苍蝇和蜘蛛,而且是“成千上万”只?——这块琥珀的魅力之所在——太少见了!10.自己练习完整地讲一讲松脂球的形成过程。
11.松脂球又是如何变成化石的呢?地壳变化:淹埋时间漫长:又是几千年(三)谈论“发现”感受奇异1.一个“巧”字贯穿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那它的发现是否也存在着一种巧合呢?2.自读第三部分之后进行交流。
(四)分析“推测”感受奇异1.这种种巧合给这块琥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感叹它本身“奇异”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奇呢?指读地18自然段:能够从哪感受到?——“可以推测”、“可以知道”。
2.“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识、琥珀的样子和发现琥珀的过程,不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家们就是依据这些,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