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1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必修1思维导图

必修1思维导图

普通高中化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必修1(1—前两章)
思维导图
山东省北镇中学史学强
2013年12月17日
你是否发现笔记记得越多,思维也越混乱?你是否经常为琐事缠身而苦无分身之术?你是否总是感叹一天的时间太少?思维导图来了!它可以“解救”你!
思维导图是一种终极的思维工具,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发明,并在全球得到广泛推广,已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到目前已被世界上2.5亿人所使用。

思维导图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绘制起来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趣!它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记忆力和办事效率。

本资料利用思维导图整理高中化学中每一节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增强记忆、改善思维、提高化学的学习效率!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第2节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2节电解质
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

0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0讲必修1各章思维导图

0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0讲必修1各章思维导图

第 1 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课时
第 2 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 3 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 4 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1课时
第 4 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2课时
第 5 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1课时
第 5 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2课时
第 3 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 2 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2课时
第 3 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 5 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 1 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课时
第 1 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课时
第 2 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 3 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1课时
第 3 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2课时
第 1 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 2 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1课时
第 2 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第 2 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课时
第 3 节 细胞核——系统内的控制中心
第 4 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 1 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 2 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1课时
一轮复习
必修1 思维导图
崔三英子 2020年7月2日于汕头潮阳
第 1 章 走近细胞
第 1 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1课时
第 1 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课时
第 2 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1课时
第 2 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课时
第 2 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 1 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1课时
第 4 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1课时

【备考2023】一轮复习必修一思维导图 课件

【备考2023】一轮复习必修一思维导图 课件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
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本 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
家为政治目标。
由无产阶级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
国为政治目标。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知识体系
社会 主义 制度 在中 国确 立
社会主义革命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探索)
啥时候——改造的时间 怎么办——总路线和总任务 为什么——历史必然性 怎么样——改造成功的标志 怎么看——历史意义 为什么——历史新课题 怎么办——坚持原则,主要矛 盾和主要任务。 怎么样——取得巨大成绩 怎么看——历史的飞跃和教训
封建社会
色社会主义焕发生命力
生产关系、历史进步性、残酷统治(局
限性)、主要矛盾及斗争、解体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
理论
科学社会 主义创立
的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实践
必修一
把整本书 装进脑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维导图
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
02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社会主义 制度建立
回看走 过的路
宏观把控
远眺前 行的路
比较别 人的路





线
03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坚持自 己的路
改革开放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高中必修二第一章思维导图

高中必修二第一章思维导图
(钠钾例外),熔沸 点降低,金属性增强
递变性:随着原
子序数的增加, 非金属性减弱
相似性: 非金属性 强,可与
金属,水, 氢气反应, 最外层7e-
※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增强; 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
②阴阳离子之间的吸引与排斥处于平衡状态。 ③成键后体系的总能量降低。 5.存在: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大 多数盐类以及活泼金属的氧化物等
由离子键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可能有共价键( NaOH) 有共价键的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有共价键
※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等,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增弱; 得电子能力增强,非金属性增强
? 元素金属性强若判断
? 1.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 出H2难易程度;
? 2.金属间的置换;
?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 化物碱性强弱;
②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 两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相差越大,键的极性越强
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①共用电子对要画在成键两原子之间
②没有“[ ”] 和电荷符号
㈡离子键 1.定义: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构成离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3.离子键的实质:静电间的引力和斥力 4.成键原因:①原子之间相互得失电子形成稳定的阴阳离子
※半径规律 原子半径:同周期原子从左到右半径以此减小,同主族原子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离子半径:①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②同种元素的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大,半径越大

2019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1章-思维导图【3】(含答案)

2019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1章-思维导图【3】(含答案)

化学·必修2(人教版)1.(双选题)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解析:根据O与F没有负价,可知X为O,其右边相邻的为F,又因为Y、Z、W、R是短周期元素,所以Y 为Na,Z为Al,W为S,R为Cl。

根据周期律,可知答案选得B、D两项。

答案:BD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共价键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A3.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N(NO2)3(结构如下图所示)。

已知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108.1°,下列有关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B.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C.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15.2 g该物质含有6.02×1022个原子(已知:NH3分子结构属于三角锥形)解析:N与O之间形成的是极性键;由N—N—N键角为108.1°说明4个N不在一个平面,其结构为三角锥形,相当于NH3结构中3个H原子换成3个NO2;由N原子平均化合价为+3可知该物质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由分子式,可知15.2 g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故原子总数为6.02× 1023。

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B.HF、HCl、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解析:离子键的作用还包括静电斥力,故A项错;HF、HCl、H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B项错;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并不是含氧酸的酸性,故C项错。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思维导图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思维导图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热的计算反应热 焓变焓变反应热中和热 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导致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存在误差的原因①量取溶液的体积不准确。

②温度计读数有误(如未读取到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就记为终止温度)。

③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溅出。

④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

⑤隔热层隔热效果不好,实验过程中有热量损失。

⑥测过酸溶液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溶液的温度。

⑦溶液浓度不准确。

⑧没有进行重复实验。

燃烧热限制条件 ◐反应条件:101kPa◐可燃物必须是1mol 纯物质◐生成指定产物表示方法 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和热化学方程式的知识设计的表示方法,如计算方法 燃料燃烧的放热量=可燃物的物质的量×燃烧热的绝对值热化学方程式 ★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注意:标物态;配平(包括∆H );∆H 的单位和“+” “-”;∆H 的值与n (反应物)同倍数变化盖斯定律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反应热计算的依据 热化学方程式与数学上的代数方程式相似,可以移项同时改变正、负号,各项的化学计量数包括∆H 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根据盖斯定律,将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H 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任意反应∆H=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和- 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和任意反应生成物反应物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时的注意事项 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或除以某一个数时,应热数值也必须乘以或除以该数 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 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指反应按所给形式完全进行时的反应热正、逆反应的反应热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关键与方法关键方法目标方程式“四则运算式”的导出 写出目标方程式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然后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导出“四则运算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调控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①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③重要比值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段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注意: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的单位时间内的浓度变化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因为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在化学反应中视为定值 ④大小比较方法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先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A+bB=cC+dD,比较与②教学表达式及单位单位为或内因外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温度浓度催化剂压强充入惰性气体 ◈原因 浓度一定时,升高温度,分子的能量增加,从而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 温度升高,使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从而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也会相应加快 ◈规律 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减慢反应速率 ◈原因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大大降低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会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增加了反应物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因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规律 正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的催化剂 负催化剂能够减慢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原因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一定的,即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一、物质及其变化1. 物质的结构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分子结构: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晶体结构: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

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3.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涉及物质组成和结构变化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化学性质:涉及物质组成和结构变化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1. 化学键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形成。

共价键: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

金属键:由金属原子间的自由电子云形成。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化学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三、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2.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可以用于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元素周期表可以用于解释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

四、化学计量学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表示物质中含有的基本粒子数,单位为摩尔。

摩尔质量:表示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

2.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及其量的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反应物和物的物质的量保持一定的比例。

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焓变:表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单位为焦耳。

反应热:表示化学反应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单位为焦耳。

五、溶液与胶体1. 溶液溶液的定义: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液的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单位为摩尔/升。

2. 胶体胶体的定义: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的混合物,分散相粒子的大小介于分子和宏观粒子之间。

胶体的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等特性。

六、酸碱反应1. 酸碱理论酸碱质子理论:酸是质子(H+)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高中生物必修一组成细胞的分子思维导图脑图

高中生物必修一组成细胞的分子思维导图脑图

组成细胞的分子脂质脂肪CHO (甘油,脂肪酸)(能源物质)良好的储能物质皮下脂肪层起保温作用缓冲减压,保护内脏器官磷脂CHONP(甘油,脂肪酸,磷酸)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的种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固醇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调节脂质):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不溶于水,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丙酮、氯仿、乙醚鉴别加苏丹3(液体)变为橘黄色加苏丹4(颗粒)变为红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分布内脏周围皮下等量的脂肪和糖进行氧化,脂肪耗氧多,产生的水多,能量多无机物水存在形式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功能参与化学反应,参与代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维持细胞形态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生化反应的良好溶剂结合水细胞结构的成分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高:新陈代谢旺盛,抗逆性差低:新陈代谢缓慢,抗逆性较强含量下降为人体老化的特征之一不同生物体在生命不同时期含水量不同幼嫩细胞多于成熟细胞水生生物>两栖生物>陆生生物幼儿>男性>女性>老人无机盐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作为化合物组成成分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内的酸碱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例N---蛋白质,ATP,核酸,叶绿素,磷脂P--ATP,核酸,磷脂(植物缺磷植株短小)Ca---过高肌无力,过低抽搐,高浓度钙离子有益于血液凝固Mg---叶绿素合成Fe--二价铁离子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缺少二价铁离子,无氧呼吸乳酸堆积,易中毒I--甲状腺激素合成有关,成年人甲状腺激素过高:甲亢;过低:甲状腺肿;幼儿缺:呆小症糖类CHO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ATP最终能源——太阳能单糖不能水解可以直接被细胞吸收常见:葡萄糖(主要能源物质)、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必须水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蔗糖(果糖+葡萄糖)、甘蔗甜菜、水果蔬菜中丰富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发芽的小麦和谷粒中乳糖(半乳糖+葡萄糖)人和动物乳汁中多糖基本单位:葡萄糖分子淀粉植物体内储能物质玉米、小麦、水稻的种子中,马铃薯、山药、甘薯的变态的茎或根中不溶于水鉴别:加碘液变蓝合成部位:植物细胞叶绿体糖原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及时分解葡萄糖功能合成部位:肌肉,肝脏纤维素构成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溶于水动物需要借助微生物才能分解纤维素合成部位:高尔基体还原糖鉴别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核酸DNA脱氧核糖核苷酸C,H,O,N,P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碱基胸腺嘧啶T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双链结构(反向平行双螺旋)鉴别甲基绿绿色二苯胺沸水浴蓝色RNA核糖核苷酸C,H,O,N,P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碱基尿嘧啶U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单链结构(tRNA具有部分双链结构)鉴别吡罗红实验原理:甲基绿,吡罗红对DNA,RNA亲和力不同制片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洋葱叶片内表皮原理生理盐水:保持细胞形态烘干:固定并杀死细胞水解方法:8%的盐酸30°保温五分钟目的: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染色体中DNA,RNA分离冲洗方法:蒸馏水缓水流冲洗目的洗去盐酸,避免对实验造成影响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蛋白质氨基酸CHON有时还有Fe,S分类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通式连接方式脱水缩合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直接原因氨基酸分子数目种类不同氨基酸分子排列顺序不同肽键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根本原因DNA分子多样性分泌蛋白的形成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全程供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催化作用,如大多数酶传递信息,起调节作用,如激素免疫作用,如抗体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蛋白质有关计算公式1: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公式2:肽链质量=氨基酸数X平均质量-(氨基酸数-肽链数)X18-二硫键数X2游离羧基|氨基=肽链数+R基上氨基或羧基数C:氨基酸数X2+RH:氨基酸数X4+R-2X脱去水分子数O:氨基酸数X2+R-脱去水分子数N:氨基酸数+R变化变性:空间结构改变,肽键不变,不具有可逆性盐析:空间结构不改变,肽键不变,可逆水解:空间结构改变,无肽键,不可逆溶解:空间结构不变,肽键不变,可逆。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 思维导图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 思维导图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区分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不同)2.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的组成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区分血浆和血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之间的关系各种常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血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区分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血浆-组织液-靶细胞;肌肉注射: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组织液-淋巴-血浆-组织液-靶细胞)内环境的定义与作用不属于内环境的过程和成分细胞外液的成分(以血浆为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渗透压的定义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_____细胞外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细胞内液渗透压与什么有关酸碱度-正常人pH:7.35-7.45,相对稳定与HCO3-和H2CO3、HPO42-和H2PO4-等物质有关温度(人一般是37)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拓展:组织水肿第2节内环境的稳定1、影响内环境变化的原因内因: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外因:外界环境的变化2、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探究实验稳态定义3、稳态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贝尔纳:神经调节坎农: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目前: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概念的发展分子水平-基因表达、激素分泌、酶活性的稳态细胞水平-细胞分裂分化的稳态器官水平-心脏活动、消化腺分泌的稳态群体水平-种群数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态第2章 神经调节第1节 神经调节的基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协调运动,维持机体平衡脑干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下丘脑-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有关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分类1:脑神经和脊神经分类2: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器官、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控制交感神经兴奋时占优势副交感神经安静时占优势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共同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树突-短而粗,接受信息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长而细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出神经纤维:轴突+髓鞘(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神经纤维+包膜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等功能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和反射弧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定义完成反射的条件能准确判定反射现象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不会消退是条件反射的基础数量有限条件反射出生后、学习、训练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作用:是机体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反射弧方向的判定兴奋的概念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与方向(注意前提)局部电流的形成静息电位形成与测量动作电位形成与测量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相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小体的形成突触的组成方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前膜突触小体膜与突触小泡融合体现膜结构的特点突触间隙组织液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是扩散作用突触后膜可以是轴突膜、树突膜、肌肉细胞膜、腺体细胞膜、细胞体膜有很多的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小分子物质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胞吐出前膜,在间隙扩散不进突触后膜,只有特异性受体结合去向: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突触小泡形式储存的原因以胞吐形式出前膜的原因可以作用于神经元,也可作用于肌肉或者腺体细胞突触的类型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轴突-轴突型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原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某些化学物质作用的位点是突触有些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有些会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有些会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例:可卡因的作用途径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存在着控制同意生理活动的中枢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沟回-使得大脑在有限体积的颅腔内可以有更大的表面积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的相连,其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内都有它的代表区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脑中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机体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的有条不紊与精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膀胱受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过程交感神经兴奋--膀胱不会缩小副交感神经神经兴奋-膀胱缩小人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脑干中也有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心血管、内脏的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第5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听、说、读、写言语区W区-不能写字V区-不能看懂文字(区分看不见)S区-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不能听懂话(区分听不见)学习和记忆定义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记忆过程:四个阶段感觉性记忆短时记忆、转瞬即逝加以注意时,转为第一级记忆第一级记忆短时记忆小部分信息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第二级记忆长时记忆反复重复、将信息与已有的信息整合第三级记忆长时记忆,永久记忆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的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情绪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消极情绪到达一定程度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和心理咨询好转抑郁持续下去得不到缓解,可能会形成抑郁症例:5-羟色胺抗抑郁的原理第3章 体液调节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的发现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激素调节促胰液素的发现实验沃泰默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稀盐酸+狗的血液----无胰液的分泌稀盐酸+去除神经的小肠--有胰液的分泌斯他林和贝利斯稀盐酸和黏膜混合制成提取液---注入同一条狗的静脉中--胰腺分泌胰液促胰液素特点小肠粘膜分泌作用于胰腺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研究的实例胰岛素的发现胰腺的特殊性摘除法班廷和助手贝斯特--结扎法一只狗-胰管结扎-胰腺萎缩另一只狗-摘除胰腺--减法原理用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加法原理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摘除法--减法原理性腺移植法-加法原理其他研究方法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泌激素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的内分泌腺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TH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TH作用:调节、促进和提高含量异常问题TH有分级调节分泌激素本质是固醇的内分泌腺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皮质醇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睾丸(雄激素)和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的激素本质都是蛋白质的内分泌腺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相应的激素垂体分泌促激素生长激素幼年少/多作用:调节相应内分泌腺活动胰岛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血糖胰岛B细胞胰岛素--唯一降血糖两种激素在糖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激素调节实例血糖平衡神经-体液调节血糖浓度-3.9-6.1mmol/L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胰岛素作用:促进三条去路,抑制后两个来源胰高血糖素:促进后两个来源糖尿病--三多一少反馈调节定义意义类型及举例TH分级调节起动员作用-神经冲动和激素TH分级调节过程激素有放大作用激素调节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弥散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作为信使传递信息体内源源不断产生激素的原因激素既不...又不...也不...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体液调节定义激素调节不等于体液调节范围一些低等动物人和高等动物体特点比较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实例1:体温调节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体温相对恒定原因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下产热不同主要的散热器官散热主要途径:辐射(红外线)、传导(接触)、对流(气体交换)蒸发(汗液)温度感受器类型体温调节中枢寒冷和炎热时体温调节的过程以及反射弧书写实例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调节中枢水的来源(3个)饮水食物代谢水的排出途径(4个)肾脏皮肤肺大肠Na、K代谢特点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注意Na)水盐平衡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联系(易忽略)第4章 免疫调节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类型: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免疫活性物质抗体蛋白质只与一种抗原结合溶菌酶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异常: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第2节 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多种不同蛋白质--标签体液免疫抗体起主要作用过程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抗体作用是:细胞免疫过程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因子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强烈、产生的抗体更多两种免疫的协调配合入侵细胞病原体信号分子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第3节 免疫失调过敏反应定义特点过敏原原理自身免疫病定义典例免疫缺陷病定义类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病毒名称遗传物质信息传递过程直接死因攻击的细胞曲线图变化原因传播途径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疫苗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作用器官移植定义面临问题-免疫排斥组织相容性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成败取决于供受体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免疫抑制剂-提高成活率免疫诊断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免疫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增强疗法有些疾病--免疫抑制疗法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 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达尔文-影响鲍森詹森-影响透过琼脂块拜尔黑暗条件影响分布不均匀温特化学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区分:为什么从人尿中提取出来?为什么不促进人生长?植物激素定义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主要合成部位原料运输方向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部位运输方式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细胞水平促进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作用特点两重性顶端优势产生与解除实验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第2节 其他植物激素区分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和植物激素赤霉素种类赤霉素合成部位(区分生长素)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促进气孔关闭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孤立的起作用,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生长素和乙烯关系不同激素相对含量影响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定义特点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类型以及作用赤霉素-无须发芽膨大素-水果长势快、个头大、加快成熟青鲜素-储存乙烯利-成熟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综合考虑目的、效果、毒性、残留、价格和是否施用方便施用浓度、时间、部位、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气候条件会影响效果探究实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一年生枝条(带少量芽、叶)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从处理部位、深度、时间、浓度等方面进行对比预实验-空白对照第4节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光是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光敏色素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质复合体)分布各个部位分生组织比较丰富受光刺激,结构会改变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其他环境因素思考: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温度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温度决定的重力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

高一化学第1章 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3课时课件

高一化学第1章 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3课时课件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新知识· 预习探究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操作。
3.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新思维· 名师讲堂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常见计算 ●思维导图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细品教材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称为 B 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 cB,单位为 mol/L(或 mol· L-1)。 nB (2)公式:cB= 。 V (3)使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注意事项 ①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中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 (且以升为单 位),而不是溶剂的体积。1 mol/L 是指 1 L 溶液中会有 1 mol 溶质,而不是 1 L 溶剂中溶有 1 mol 溶质。
同。
⑥用结晶水合物配制溶液时,其溶质不应包含结晶水。 例如,25 g胆矾(CuSO4·5H2O)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溶质是 CuSO4,而不是CuSO4·5H2O。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温馨提示:下面是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一些常见错误: ①用 1 L 水溶解 40 g NaOH,所得溶液的浓度为 1 mol· L-

选择性必修一思维导图

选择性必修一思维导图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the Queen of Belgium invited him
hardworking talented Uninterested in fame and wealth
peaceful
Unit 3 Faster, higher, stronger
fascinating
reasons
ensures previous research
shown videos (bring about a variety of emotions) some negative emotionesearchers gathered from the participants)
Baron de Coubertin borrowed from Father Henri Martin Dideon of Paris
why
to describe the athletic achievements of students at the school
Olympic oath
what who when
contents “In the name of all competitors, …”
writer
Baron de Coubertin
taken by an athlete from the host nation while holding a corner of the Olympic flag.
ambitious
got a job in 1921
difficult mathematical formulas in his spare time led to grea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became a famous scientist went on with his work quietly

1-1-2蒸馏和萃取

1-1-2蒸馏和萃取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新知识· 导学探究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新知导学 1.向混有Na2SO4的NaCl溶液中,先滴入几滴稀盐酸, 1 2 无 □ ________生成;再滴入 □ _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 3 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①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 发的过程。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把滤液(或溶液)倒入蒸发皿里,再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 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见上图。 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 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停 止加热。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提示:蒸馏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可 以用于加热的反应容器,在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温度计 ——测量温度;冷凝管——用于冷凝气体;牛角管又叫承接 器——将蒸馏出的液体转移至锥形瓶中;锥形瓶——用来接 收冷凝出的液体。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水蒸气的温度,所以它 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下沿。加入碎瓷片,是为 了防止液体暴沸。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2.萃取剂应具备哪些性质?
提示:(1)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2)溶质在萃取剂里 的溶解度远大于其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3)溶质与萃取剂不 发生反应。

必修一思维导图(1)

必修一思维导图(1)

球陌昭睨抄挥a 虽甘L MHMJL 港科料舉曲需y1IS 0B'^(一.电・、、 H •至耐1町祁駆■ •・爭性BLIE 金界另I 黑出 阿”9畫阳童卡曲q 舷• ER£-W >暫 UH 肚• =3tBfe-物质分类氯漠碘及其氧化物進 r si :空工 届1不罚-it 書曲W : rSLfB.Wf4HV~Vf~ <:iaa n.r*讥ID U子日 m ■? r * ti*厳虻牛一 TW»Hr da mi■r卜V#TE teTi>jaILTH NLttKMl111丁見恳耀Fe 、Cu 的获取及其应用赤铁矿:Fe2O3红棕色 磁铁矿:Fe3O4黑色 黄铁矿:FeS2 黄铜矿:CuFeS2 高炉炼铁:C+O2=\ =CO2镁的提取与应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区别 CO2+C= 高温=2CO氧化还原反应:| H ■1叵讪b |鱼宜前业1*溴:深红色液体,易挥发水中为橙黄色,碘:紫黑色固体, 水中为棕黄色,CCl4和苯中为橙红色易升华 CCl4和苯中为紫红色 氧化性:Cl2>Br2>I2溴、碘离子检验:1.加Cl2,再加入CCl4下层紫红色为碘离子,橙黄色为溴离子2. 加入 AgNO3和 HNO3溶液黄色沉淀为碘离子,淡黄色沉淀为溴离子居就汕jL 區二元I 竺譯诵AlA丽―4试0叽1|嗣7團劇+叵巫£'寧匣霾主要方程式:MgCl2(熔融)=通电=Mg+Cl2 f 镁的性质:2Mg+CO2点燃 =2MgO (白色)+CMg+N2= 点燃=Mg3N2镁的应用:炮火,镁铝合金做航天材料,MgC 可用于耐磨材料丰电IE 凰・ *帀當辅畀申一的代合槪枕島"F 平旺希电 的低舍鞠ft 音詢半査掾电萬衣前鐵越 ■晋塞井子耳■干撇?am Aits* 匪怜It 姑合扶密比 K M■ft It 盘、 李士■靈H接离子反应 必修 整理Fe2O3+3CO= 高温=2Fe+3CO2 CuCaCO3= 高温 =CaO+CO2CaO+SiO2= 高温=CaSiO3 Fe , Cu 的应用:Fe3+Fe2O3 (铁红):红棕色,作颜料FeSO4 :补Fe 剂,抗氧化剂,净水剂 FeCl3 :净水剂 CuSO4:消毒 Fe2+Fe 的化学性质:的化学性质:不与H+反应生成H2Fe+Cu2+==Cu+Fe2+的化学性质(黄色):强氧化性:2Fe3+ + Cu==2Fe2+ + Cu2+2Fe3+ + Fe==3Fe2+特性:Fe3+ + 3SCN- ==Fe ( SCN 3(血红色)的化学性质(浅绿色):2Fe2+ + Cl2===2Fe3+ + 2C1-与非金属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 Fe2+ 检验:先加入 KSCN 无现象,再加入C12 , Fe+S=与H+反应生成H2点燃=FeS Fe2+ 铁三角变为血红色和Fe3+共存时Fe2+检验:加入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加入NaOH 后先有白色沉淀,再变为灰绿色,再变为红褐色Na 及其化合物Na 银白色,密度小于水钠的性质:与 O2反应(4Na + O2 == 2Na2O (白色)2Na + O2 = 燃烧=Na2O2 (淡黄色))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f ):浮溶游响红Na20 性质:与酸反应: Na2O +2HCl=2NaCl+H2O与酸性氧化物反应:Na2O +CO2 ===Na2CO3与水反应:Na2O +H2O=2NaOHNa2O2的性质: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2Na2O2 +2CO2 ===2Na2CO3+O2 f与水反应:2Na2O 2+2H2O=4NaOH+O2Na 的制备:2NaCl (熔融)=通电=2Na+Cl2 fNa 的用途:制备 Ti ;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Na , K 合金);植被钠光灯(黄色)Na2CO3 和 NaHCO3 比较吝称倍毛疽11碱苏打白也捕末 水■誰易涪于水,g )ZS^HCO : — N^-CCh-H :1X0: T①匿帽甲*11执巧法・竹评宫T 雨話! K1HCC&不甘嚣曲为HMDs 圃*dr许益弘m 曰色;.‘I i 清石丽术呻适科协° 淀主咸?JMJM :否頤.元現 珀空转化CO; +H=O&断加務血Mm WDbO *皿凸碱性:NaCO3>NaHCO3鉴别万法2: :NaHCO3不与CaCl2反应与酸反应:Na2CO3+HC 匸NaHCO3+NaCl (较慢)NaHCO3+HCl=NaCl+H2O+CO2(较快)离子反应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盐,用 =号 eg.HCl=H+ + Cl-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用?号 eg.HClO ? H++C1O-易错离子方程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其余不拆):2H2O2OH- + 2H+ + Ba 2+ + SO4 2- =2H2O + BaSO4 J H+ (少量) + CO32- = HCO3- 2H+ (过量) + CO32- = CO2 + H2O含硅化合物与信息材料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Si 在自然界以SiO2,硅酸盐等化合物存在 Si 的性质:很稳定常温下不与强酸,强氧化剂反应 亲 F 性:Si+4HF == SiF4 f +2H2f 水晶中SiO2的含量很高,沙子和硅藻土中 SiO2很少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区分 SO2和CO2:1.品红;浓硫酸性质:(1)吸水性:(2)浓H 2SO 4的脱水性:Si+O2= 加热=SiO2 (酸性氧化物) SiO2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晶体,硬度大,熔点高,不溶于水 用于做光导纤维 做光学镜片 石英砂锅SiO2 的化学性质: 2NaOH + SiO2 = Na2SiO3 + H2O (NaOH 不用玻璃塞) Si+Cl2= 力口热=SiCl4 Si+2NaOH+H20==Na2SiO3+2H2 f Na2SiO3 性质:Na2SiO3+2HCl=2NaCl+H2SiC j SiO2+CaO CaSiO3( 炼铁造渣)不与水反应特性:不与稀硫酸、 HCl 反应 SiO2+4HF SiF4 f +2H2O(水玻璃) Na2SiO3 + CO2+H2O=Na2CO + H2SIO3J Na2SiO3 + 2CO2(足量)+ 2H2O=2NaHCO + H2SIO3 J Si :深灰色固体,用于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主要原料 产品主要成分 水泥 黏土、石灰石、少量石膏 成分复杂主要是硅酸盐 玻璃 石英、纯碱、石灰石 N&SQ 3、CaSiQ 、 SiO 2陶瓷黏土 成分复杂主要是硅酸盐, SiO 2硅酸不稳定:H2SiO3=加热=SiO2+H2O 工业制硅2C+SiO2==高温==2CO+Si(得到粗硅) Si+2Cl2=高温 =SiCl42H2+SiCl4==高温==Si+4HCl(得到精硅)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生物必修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思维导图

生物必修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思维导图
器官中葡萄糖肝糖原肌糖原单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蔗糖分布种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只有核糖或脱氧核糖水果蜂蜜等水解产物功能组成rna和atpadp的成分组成dna的成分光合作用的产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奶类产品或甜菜等哺乳动物乳汁糖原动物的肝脏中淀粉麦芽糖植物发芽的谷粒中较多纤维素植物细胞壁中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和半乳糖葡萄糖和果糖两分子葡萄糖动物的肌肉组织中不能直接水解保护支持贮存能量贮存能量调节血糖贮存能量提供能量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无机盐存在形式及其功能

2019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4讲第一章单元复习

2019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4讲第一章单元复习

第4讲第一章单元复习一.思维导图二.综合习题训练1.使用下列装置给液体升温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C[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电热壶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煤气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项过程属于热量的传递。

]2.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答案]B3.已知石墨生成金刚石的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由此可以判断出()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只要加热到一定程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发生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一个只有能量变化没有物质变化的反应B[石墨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错误、B正确;有些反应加热也不能发生,C 错误;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有物质变化、能量变化,为化学变化,D错误。

]4.下列关于反应热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ΔH<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由C(s)+1/2O2(g)===CO(g)的反应热为110.5 kJ·mol-1,可知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 -1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1 mol NaOH分别和1 mol CH3COOH、1 mol HNO3反应放出的热量:CH3COOH<HNO3 D[A项,ΔH<0时表示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C完全燃烧的产物应该是CO2(g);C项,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故与二者的能量有关;D项,CH3COOH电离时吸热,故正确。

]5.如图是1 mol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ΔH(单位:kJ·mol-1)示意图,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常温时的稳定状态。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MgCl2制Mg是吸热反应B.MgBr2与Cl2反应的ΔH<0C.MgF2(s)+Br2(l)===MgBr2(s)+F2(g)ΔH=+600 kJ·mol-1D.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MgI2>MgBr2>MgCl2>MgF2D[生成氯化镁为放热反应,其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电解氯化镁制取Mg为吸热反应,A 正确;氯化镁的能量小于溴化镁的能量,氯气的能量大于溴的能量,所以MgBr 2与Cl 2反应是放热反应,即ΔH <0,B 正确; Mg(s)+F 2(g)===MgF 2(s) ΔH =-1 124 kJ·mol -1,Mg(s)+Br 2(l)===MgBr 2(s) ΔH =-524 kJ·mol -1,将第二个方程式与第一方程式相减得MgF 2(s)+Br 2(l)===MgBr 2(s)+F 2(g) ΔH =+600 kJ·mol -1,C 正确;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所以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 2<MgBr 2<MgCl 2<MgF 2,D 错误。

高一必修生物细胞思维导图

高一必修生物细胞思维导图
组成:由C,H,O三种元素构成
分类:单糖-不能水解 二糖-能水解为2
分子单糖 多糖-能水解为多个单糖分子
又称为“碳水化合物”(CH2
O)

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单糖-六碳糖:葡萄糖(生命的燃料),果糖,半乳糖(C6
H​ 12
O6 ​
)

单糖-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DNA,RNA的基本单位)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二糖-水解为两分子单糖
催化作用:细胞中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运输作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具有运输作用
调节生命活动:胰岛素,生长激素
免疫作用:抗体
蛋白质
组成:基本单位:氨基酸(蛋白质水解得)
结构的多样性:
有关蛋白质的计算:
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 DNA 真核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 量
细胞中的化合物
细胞膜主要成分:磷脂(脂类)
水:70%-90%
蛋白质:7%-10%
脂质:1%-2%
组成细胞化合物含量
糖类和核酸:1%-1.5%
无机盐:1%。1.5%
含量:95.5%
特点: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
自由水
具流动性,溶解性,易蒸发,良好的溶剂和运输“工具”
含量:4.5% 特点: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
淀粉-最常见的多糖:由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 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多糖-生物大分子
淀粉,糖原和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形成的三大类多糖
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人和动物的储能物质源自肝脏-肝糖原 肌肉-肌糖原
组成细胞的元素
头发:蛋白质
皮肤基底层:脂肪
细胞中遗传物质:D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