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咪呀!》的成功引进对于我国演艺事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 2012年9月
121
《妈妈咪呀!》的成功引进对于我国演艺事业的影
响
李若薇 吴婧仪 祁 娜 雍逸萌 杨 枫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
摘 要:有着世界第一音乐剧美誉的《妈妈咪呀!》,已经拥有13个语言版本,让全球4500多万人感受了它超乎想象的现场快乐,平均每晚世界各地有18000名观众会兴奋地从座位上跳起来。2011年07月08日,《妈妈咪呀!》在上海首演,热情奔放的辣妈唐娜变成了中国面孔,讲起了中文。经过上海、北京的连续演出, 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100场内吸引了13万人次的观众走进剧院,收获票房4500万元的成绩。此次,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韩国CJ 集团共同组建的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国际版权合作的全新模式,购买《妈妈咪呀!》的版权,推出《妈妈咪呀!》中文版,让这部经久不衰的音乐剧有多了一种“中国之声”,中国音乐剧产业进入产业链上游。《妈妈咪呀!》成功背后所带来的创作理念、经营模式和营销手段,也给我国音乐剧版权合作模式、音乐剧市场、音乐剧人才培养和我国演艺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版权合作 音乐剧市场 票房收入 人才培养 运营模式 文化冲击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9—0121—02
在一般人的心中,提起音乐剧就想到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和音乐剧这种这种演出形式越来越深入人心,我国的本土音乐剧也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仅2011年一年,就有包括《卡萨布兰卡》、《冰山上的来客》、《金沙》等不下10部的国产音乐剧在国内上演。但是,由于国产音乐剧缺乏市场氛围、产业运作模式不够成熟、音乐剧人才的培养缺失以及音乐剧剧本创作缺乏现代感和感染度,国产音乐剧距离世界一流的音乐剧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妈妈咪呀!》的成功引进不仅仅带来了票房和文化冲击,也将新颖的版权合作模式和高度市场化的运营理念带入中国,对我国演艺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本土音乐剧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打造“版权合作”新纪元
据亚洲联创介绍,《妈妈咪呀!》中文版制作完全接轨该剧此前在世界其他13个国家语言版本的通例,即用“版权合作”方式展开。“版权合作”是指外方通过5年授权并对每场实际票房所得进行版权提成,授权中方5年内不限场次演出,并实施严格的演出品质监控。
不同于以往单纯地引进国外优秀音乐剧,此次“版权合作”使得中国的音乐剧行业进入产业链上游,自己核算、调控演出成本,安排演出场次,制定营销策略。这样一来,我国音乐剧行业的盈利空间也大大提升了。更为重要的是,这次“版权合作”给了中国人“钻”进国外优秀音乐剧创作、编排、运作、营销等方面绝好的学习机会,更深层次地接触、学习国外优秀音乐剧作品的诞生过程。就以布景为例,英方为了体现故事中爱琴海的蓝色美景,跑遍世界各地,最终在伦敦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布景店了找到了他们认为最适合的“蓝”。这种在我国音乐剧人才的亲身实践中
体验、学习的方式,绝对比将其送出国学习来得高效得多。
(二)为中国演艺事业带来可观的票房收入 2011年《妈妈咪呀!》中文版,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持续上演190场,观众30多万,票房收入8500万元人民币。其创造了中国音乐剧票房收入的新纪录。而第二轮巡演,即2012年巡演,其信息已在亚洲创联妈妈咪呀中文版官网站上登出,其将在哈尔滨、天津、南京、西宁、杭州、太原、郑州、成都、深圳、兰州、海口11个城市上演82场。这次巡演不仅预示着《妈妈咪呀!》中文版的演出将很快使此次音乐剧版权合作的投入、产出比达到盈亏平衡点,更意味着亚洲联创净赚的开始。
可观的收入一方面来自剧目作品的口碑与演出效果,另一方面其打破了原有中国音乐剧在国内巡演时间不长就“刀枪入库”的状态,相关人士表示此剧将在中国巡演3~5年,这也为创立高票房做好铺垫。
这种可观的票房收入,体现了如今许多中国人开始自主自愿的关注中国音乐剧,意味着中国音乐剧市场开拓到新的阶段,同时为众多中国音乐剧制作人带来希望,使他们更有信心制作出更好的作品。
(三)为中国演艺事业的市场运作注入创新模式 《妈妈咪呀!》中文版显示了一种音乐剧市场运作及发展的新模式,即强强联合。《妈妈咪呀!》中文版制作是以英国经典音乐剧作品的品牌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聘用优秀的舞台总监、指导优秀的演出团队,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整合资源,可以说是是一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面向市场的成功典范。通过这种创新模式,《妈妈咪呀!》中文版赢得了口碑,赢得了票房,实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统一。
同时不得不提的是这种运营模式有低能耗、高产出的优势。短时间内瞄准国际水准的剧目,之后组织演出,迅速占有市场。这一过程其速度、效率、质量令人赞叹。以剧目设团队,以国情定形式,以市场促营销,以演出带管理,一切都以舞台、观众这一最终目的为基础,省去了一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 2012年9月
122
些中间环节。这种低能耗、高产出的方式符合未来文化市场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一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值得被我国演艺事业所借鉴。
此次版权合作标志着中国从用重金引进西方原版音乐剧的第一阶段,进入到经典音乐剧版权合作的第二阶段,并为下一步在国际标准的高度上推出中国原创音乐剧这第三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 对我国音乐剧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在1995年,中戏便已设立音乐剧专业,接着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也纷纷设立专业。第一批(中戏)培养很成功,但因为国内音乐剧市场很小,演员无戏可演,大多转行去当演员,或出国加入其他的班子,比如日本的四季剧团,美国百老汇的一些剧团,并在那里有所作为。从《猫》的演员介绍中,可以看到很多第一批教育出来的音乐剧人才,已经有了相当在外表演的经验,由此可以对中国中戏音乐剧人才方面的教育给予肯定。
目前,众多院校纷纷设立音乐剧专业,市场仍然没有放开,观众对音乐剧的需求离成熟也相差甚远。每年一大批一大批的毕业生毕业找不到音乐剧去演,只能转行。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的音乐剧教育没能像美国那样,有“音乐剧夏令营”等实践领域。学生缺少真实的历练。
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很多剧团抱怨招募不到想要的人才。原因的一方面是,在录取标准上,院校过多地偏颇俊男靓女,忽视了音乐剧对人个性的要求;另一方面,音乐剧对演员的要求确实很高,不仅要能演,而且唱功舞工都要十分精通,缩减了演员的范围。这次中文版《妈妈咪呀!》的招募就碰到了如此尴尬的局面。
主演“唐娜”的演员是话剧演员田元。她是个极其出色的话剧演员,但也难免在唱歌方面不太如意。女儿SOPHIE 的角色倒是很多人可以上演,编导也夸奖院校培养出来的年轻女孩子们功力都不错,但缺口更大的“妈妈的朋友们和爸爸们”却很难找到合适人选,以至于在上海的首演中,爸爸的港台腔让人感觉做作不自然。
好消息是,在《妈妈咪呀!》已经进入第二轮演出时,同样作为版权引进、中文演绎的《猫》已经在上海热火朝天地上映了。对此,业界人士持乐观态度。一方面,这种经典的伦敦剧目能够很密集地锻炼演员的素质,使中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音乐剧演艺人才,现在,导演们已经在佩服中国演员的素质了;另一方面,在轮番的经典话剧的引入后,演员们终于又能站在了舞台上了,不管是不是金饭碗,舞台才是她们的演艺生命所在。
(五)国外音乐剧的市场竞争给国产音乐剧造成票房压力
以“高度市场化”著称的国外音乐剧,在市场竞争上自然占据绝对的上风。中国新闻网在2009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市场化是国产音乐剧的弱项,却是美国百老汇的强项。在这个音乐剧彻头彻尾产业化的国度,有一条法则:没有票房就不可能成为经典。一部音乐剧上演前要经过检测,不合格不上市,检测的标准也近乎苛刻,即使通过检测,如果上演后票房达不到70%也立马下线。”伴随着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音乐剧的大量引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国产音乐剧必然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以《妈妈咪呀!》中文版为例,仅仅是在上海、北京两个城市的演出,总票房就突破了3000万元。腾讯新闻这样写道:“暑期档一向是众多演出和电影的必争黄金档期,而《妈妈咪呀!》中文版刚刚首演一周就在全国收获了过千万的票房,无疑成为今年暑假最大的赢家。”我们对于9月8日在天津大剧院观看《妈妈妈咪呀!》中文版的观众进行调查时发现:60%的观众偏爱国外音乐剧,而只有7.5%的观众会选择国产音乐剧。由此可见,国外音乐剧在我国音乐剧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而类似于《妈妈咪呀!》这样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的进入无疑是对国产音乐剧市场的巨大冲击,给国产音乐剧带来严峻的票房压力。
(六)国外音乐剧的走热使中国国产音乐剧的创作陷入“误区”
近年来,我国的原创音乐剧也在举步维艰地发展着,虽然也有音乐人三宝、小柯在坚持做音乐剧,但创作乏力、演员缺乏、产业化不健全、观众基础薄弱仍是这个艺术产品在中国面临的弊端。同样,在对将近100名的音乐剧受众群体的调查中发现,40.4%的音乐剧消费者认为国外音乐剧的大量引进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冲击,使本土音乐剧创作迷失了中国元素。中国在现代化进程的过程中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导致国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与此相关的表演形式相对陌生,此时来自西方的电影、出版、演出等携带着大量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强烈冲击。
以我国的原创音乐剧《蝶》为例,以“梁祝”为原型的故事情节却把梁山伯的形象从一个书生变成了一个桀骜不驯的诗人,而祝英台则变成了渴望变成人、获得爱情的“蝶人”。为了达到国外音乐剧的水准,《蝶》剧组特意请来了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导演吉勒・马修担任总导演,整部剧充斥着现代歌舞的华丽而失去了中国元素,剧中演员的舞蹈和服装也与西方极为相似。
“洋医生”治不好中国人自己的病,国外音乐剧带来的强烈文化冲击让我国音乐剧制作人在盲目追求西方音乐剧文化的同时迷失了中国传统,音乐剧创作陷入“误区”。在不少人头脑里,音乐剧中国本土化无非就是用中国演员来表演、歌唱和舞蹈,歌唱翻译成中文,舞蹈加一些中国花活,音乐加一点中国音乐元素,这些东西貌似本土化,实际上是本末倒置。
毛主席说得好——先当学生,后当先生。
妈妈咪呀的成功引进,让中国音乐剧市场看到了高票房奇迹,带来了学习先进经营模式的机会,等到了演员们锻炼的舞台。学习的过程中,免不了照搬照抄的过程,但只要熟练掌握后,中国人一定能取其精华,融入国人的艺术精神。小小的市场冲击是音乐剧市场锻炼时必须发生的优胜劣汰,相信经过妈妈咪呀后,更多的地经典音乐剧会被成功引入,促使音乐剧市场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