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计算
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f796998d79563c1ec5da71b1.png)
1.400 0.200 0.694 1.400 0.496 8.000 3.000 0.006 0.049 0.250 1.000 0.003 0.067 80×80 4.838 0.124 0.116
m
m/s
0.3~0.2
㎡
m
m
个
可取3.0
长宽比例协0.25~0.3
左右 ㎡
前段和中段0.12-
m/s 0.14,末端0.1-
0.14m/s
列
㎡
格
格
8~18
段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4.000 3.000 21.000 70.000
0.130
1.068 0.800 1.335
min
3-5
层/格
层
>16
cm
60~70
m/s
0.12~0.14,浊度要求高 时取低值
㎡
m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布置需要
主要设计输出
8.800
m
5.500
m
5.453
m
L0
0.800
m
E 第一段单格竖井宽度
W0’
1.400
m
F 第二段单格竖井长度
L0
0.800
m
G 第二段单格竖井宽度
W0’
1.500
m
H 第三段单格竖井长度
L0
0.800
m
I 第三段单格竖井宽度
W0”
1.600
m
序号
名称
1 设计基本参数
1.1 处理水量
V0 f=Q/V0 L0 W0” W0” V2 A2=Q/V2 L1 H1 n洞1 ξ2 h2=(ξ2v2^2)/2g h2’ V1 ξ1 h1=(ξ1v1^2)/2g h1’ L3×W3
网格絮凝池及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及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3f349e98bd63186bcebbc66.png)
网格(栅条)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的二平面布置和穿孔旋流絮凝池相类似,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
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留到下一格,上下对焦交错流动,直到出口。
一、使用条件1.原水水温为4.0~34.0℃、浊度为25~2500度。
2.单池处理的水量以1~2.5万m3/d较合适,以免因单格面积过大而影响效果。
水厂产水量大时,可采用2组或多组池并联运行。
采用网格或栅条的絮凝池效果相接近,但栅条加工比较方便,用料也省。
3.适用于新建也可用于旧池改造。
二、设计要求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2.絮凝池分隔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分成3段,其中前段各格为3~5mim,段端3~5min,末段4~5min;4.网格或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断较少,末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断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cm;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2~0.14m/s,末段0.1~0.14m/s;6.网格或栅条的外框尺寸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
前段栅条缝隙为50mm,或网格孔眼为80×80mm,中段分别为80mm和100×100mm;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3~0.2m/s,,中段0.2~0.15m/s,末段0.1~0.14m/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
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因此上部孔洞标高应该考虑沉淀池水位变化时会不会露出水面;8.网孔或过栅流速,前段0.25~0.30m/s,中段0.22~0.25m/s;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雨5m、直径150mm~200mm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10.网格或栅条材料不可用木料、扁钢、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等。
木板条厚度20~25mm,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厚度30~70mm。
三、计算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如下表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表项目公式1.池体积2.池面积3.池高4.分格子面积5.分格数6.竖井之间孔洞尺寸7.总水头损失Q—流量(m3/h)T—絮凝时间(mim)'H—有效水深,与平流沉淀池配套时,池高可采用3.0~3.4m,与斜管沉淀池配套时可采用4.2m左右v—竖井流速(m/s)2v—各段孔洞流速(m/s)1h—每层网格水头损失(m)2h—每个孔洞水头损失(m)1v—各段过网流速(m/s)1ξ—网格阻力系数,前段取1.0,中段取0.9 2ξ—孔洞阻力系数【例】网格絮凝池计算。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9636cc9b0717fd5370cdc03.png)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一、已知条件设计规模:处理水量为60000t/d二、已知水质条件常年平均浊度:60NTU 常年平均水温:16℃三、网格絮凝池的设计计算由已知水质条件,常年平均浊度为60度,常年平均水温为16℃,符合网格絮凝池的使用条件:原水水温为:4.0~34.0℃ 原水浊度为:25~2500度以此,此水质可以使用网格絮凝池对原水絮凝。
3.1 设计处理水量Q :)1(1ξ+⨯=Q Q 式中:Q :设 计处理流量(m ³/d) 1Q :设计规模(m ³/d)ζ:水厂的自用水系数,一般取:5%~10%,设计中取对于一般的水厂取5%,本设计采用5%。
则设计处理水量Q 为:s m h m d m Q Q /729.0/2625/63000)05.01(60000)1(3331===+⨯=ξ+⨯=3.2 单池设计处理水量2Q : NQQ =2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m ³/d) 2Q :单池设计流量(m ³/d)N :絮凝池的数量,本设计取N=2则单池设计处理流量2Q 为:s m h m d m Q /365.0/5.1312/315002630003332====3.3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V :602TQ V =式中: 2Q :单池设计处理流量(m ³/h)T :絮凝时间(min),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要求,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 ,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时,絮凝时间可适当延长。
本设计中采用16min 则: 3235060165.131260m T Q V =⨯== 3.4 絮凝池的面积A :'H VA =式中: V :单池的有效容积(m ³)H ’:有效水深(m ),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配套时,池高可采用3.0~3.4m ;絮凝池与斜管沉淀池配套时,可采用4.2m 左右。
本设计考虑使用斜管沉淀池,因此采用4.2m 。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f5d2ca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6.png)
0.013
.
0.10
.
.
i=
槽内起点水深:h1=ℎ
0.040m2
.
0.152
51.41
0.00048
.
0.00048
5.3
0.10
超负荷 30%时出水槽内流量 Q=0.01215×1.3=0.01579m3/s,集水总槽内流速
取 0.3m/s,槽宽 b=0.2m。
.
槽内终点水深:h4=
池子总高度为:0.3+1.5+1.5+0.6+0.87=4.8m。
(3)参数复核
1)雷诺数:
水力半径 R=d/4=30/4=7.5mm
运动粘度=0.01cm2/s(t=20℃)
Re=0.75*0.2/=0.75*0.2/0.01=15
2)沉淀时间:
T=l/ =1000/2.373=421s=7.02min
絮凝池的反应过程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放置密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5m/s,第二段放置疏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2m/s,第三段放置栅条。第
一段过孔流速为 0.3~0.2m/s,第二段过孔流速为 0.2~0.15m/s,第三段过孔流速为
0.15~0.1m/s。
以下为絮凝过程中不同段的竖井隔墙上孔洞尺寸及过孔流速,共 15 个竖井,
(4)排水渠计算
集水槽坡降为 0.15,水面坡降为 0.035m。
排水渠底的标高在集水槽的基础上降低 0.2m,宽度设置为 0.4m。
七、排泥方式及计算
沉淀池日排泥量为 472.23m3/d,则每小时为 19.68m3/h。设置每小时排泥一
次。设置排泥管的管径为 DN200mm,管道横截面为 0.0314 m2,穿孔管长度为
网格絮凝池计算书
![网格絮凝池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16e8310f2b160b4e767fcfff.png)
③网格总水头损失为∑h总0.18m (13)过水洞水头损失第一档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1=0.0096m 第一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1=0.1147第二档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2=0.0044m 第二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2=0.0530第三档第一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3=0.0015m 第三档第二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4=0.0015m 第三档第三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5=0.0015m 第三档第四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6=0.0015m 第五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5=0.0122过水洞总数头损失为∑h总0.18m (14)GT 值校核絮凝池总水头损失为h0.36m G 值计算式为50.89s -1GT=69166.56满足要求设计采用的排泥管管径为DN150mm(15)污泥斗尺寸:每个网格配一个泥斗,泥斗上部尺寸1100×1100mm×mm泥斗深h1.00m (16)絮凝池尺寸8.9×6.3m×m二、斜管沉淀池计算1、已知条件设计用水量Q=437.50m 3/h=0.12m 3/s液面上升流速v= 2.00mm/s 颗粒沉降速度u 0=0.40mm/s 采用蜂窝六边形塑料斜管,板厚b=0.40mm 管的内切圆直径d=32.00mm 斜管倾角60.00°沉淀池有效系数φ=0.952、设计计算(1)清水区净水面积A`=Q/v60.76m 2 (2)斜管部分面积A=A/φ63.96m 2沉淀池中间设置一道宽350mm 的隔墙,底端与斜管底端水平,顶端与集水槽底端相平,尺寸为8900x350x1790mm×mm×mm 斜管部分平面尺寸:宽度B`=7.20m ,长度L`=8.90m则斜管面积为A=64.08m 2 (3)进水方式由边长一侧流入,该边长度与絮凝池宽度相同L=8.90m(4)管内流速v2.31m 考虑到水量波动,设计采用v 0= 2.50mm/s (5)管长l①有效管长l 476.57mm ②过渡段长度l `=250.00mm ③斜管总长L =l+l`726.57mm ④取斜管总长L`=1000.00mm (6)池长调整B=9.40m 斜管支承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小梁及角钢架设 (7)管内沉淀时间t=400.00s= 6.67min①超高h1=0.80m ②清水区高度h2= 1.00m ③斜管区高度h3=0.87m ④配水区高度(按泥槽顶计算)h4= 1.78m ⑤排泥桁车排泥,排泥高度h 5=0.75m ⑥有效池深H`=h2+h3+h4= 3.65m ⑦滤池总高H=h1+H`+h5=5.20m (8)进口配水采用穿孔墙配水,进口流速为v=0.07m/s 墙长L=7.20m 进口孔眼总面积s= 1.74m 2设置进口边长0.15m的方形喇叭孔眼,孔眼个数n=77.16个,约为78个出口流速为v`=0.05m/s=θdu u v o θθcos sin 33.100-=。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水厂)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水厂)](https://img.taocdn.com/s3/m/08dca60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4.png)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水厂)
本文介绍了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首先计算清水区面积,根据设计流量和液面负荷得出清水区实际面积。
有效系数取决于斜管材料的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清水区宽度沿着絮凝池的长边布置,长度计算后取斜管长度为1m。
斜管支撑
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角钢——扁钢的方式制作。
水力校核中,斜管内流速和Froude数均满足要求。
沉淀池池高根据
超高、清水区高度、斜管区高度、配水区高度和泥斗高度计算得出。
出口设计采用集水槽出水方式,需要计算集水槽长度、个数和槽宽。
考虑单根集水槽的流量,该流量一般为设计流量的
1.2~1.5倍,因此超载系数为1.3.根据计算,单根集水槽中的流量为56.02m3/h,而整个集水槽的流量为7
2.83m3/h。
为了确
保沉淀池不会超载,需要校核集水槽总面积与沉淀池表面积的比值是否小于0.25.
单根集水槽的高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hjsc=hjsc1+hjsc2+hjsc3+hjsc4=0.24+0.05+0.05+0.1=0.44m。
其中,hjsc2代表集水槽中水的跌落高度,一般取50mm;hjsc3
代表孔口的淹没深度,可取为50mm;hjsc4代表槽的超高,可取为100mm。
而hjsc1代表集水槽中水深,可以通过其他参数计算得出。
集水槽上孔眼的计算需要考虑孔眼的总面积。
根据公式,集水槽所需孔眼的总面积为0.033m2,可以通过其他参数计算得出。
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a63404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c.png)
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在设计斜板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到污水流量、污水水质、沉淀效果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一、斜板管沉淀池的原理和构造斜板管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沉淀设备,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重力沉淀和斜板管的作用来实现固液分离。
污水经过斜板管沉淀池后,固体颗粒会沉淀到底部,而清水则从上部倾流出去。
斜板管沉淀池通常由一个沉淀池和内部设置的一系列斜板管组成。
二、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1.污水流量:污水流量是设计斜板管沉淀池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使用的单位是立方米/小时(m³/h),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到。
2.污水水质:污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和颗粒大小对沉淀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通过测量悬浮物含量来确定污水的水质。
3.沉淀效果:沉淀池的设计应该达到一定的沉淀效果,常用参数是沉淀效率。
通常情况下,沉淀效率要求为90%以上。
4.斜板管参数:斜板管的长度、斜度和数量都是影响沉淀效果的重要因素。
斜板管的长度和斜度需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流量等参数来确定。
三、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方法1.计算沉淀池的尺寸:首先要根据污水流量和停留时间来确定沉淀池的尺寸。
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一般根据水质和沉淀效果来确定,通常取值在1-3小时之间。
2.计算斜板管长度和斜度:斜板管的长度和斜度要根据沉淀池的尺寸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斜板管的长度为沉淀池的总长度的3-6倍,斜度为沉淀池的总高度的1-4倍。
根据具体污水水质和要求可以进行微调。
3.计算斜板管数量:斜板管沉淀池中斜板管的数量一般取决于污水的流量和沉淀效果要求。
通常情况下,斜板管的数量应该能够保证污水在斜板管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达到设计要求。
四、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注意事项1.对于不同水质和要求的污水,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可能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设计斜板管沉淀池时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在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沉淀池的排放口设置,以确保清水排放的质量。
网格絮凝池及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及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5edc4320508763230121253.png)
网格(栅条)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的二平面布置和穿孔旋流絮凝池相类似,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留到下一格,上下对焦交错流动,直到出口。
一、使用条件1.原水水温为4。
0~34.0℃、浊度为25~2500度.2.单池处理的水量以1~2。
5万m³/d较合适,以免因单格面积过大而影响效果。
水厂产水量大时,可采用2组或多组池并联运行。
采用网格或栅条的絮凝池效果相接近,但栅条加工比较方便,用料也省。
3.适用于新建也可用于旧池改造.二、设计要求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2.絮凝池分隔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分成3段,其中前段各格为3~5mim,段端3~5min,末段4~5min;4.网格或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断较少,末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断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cm;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
12~0。
14m/s,末段0。
1~0。
14m/s;6.网格或栅条的外框尺寸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
前段栅条缝隙为50mm,或网格孔眼为80×80mm,中段分别为80mm和100×100mm;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
3~0。
2m/s,,中段0。
2~0.15m/s,末段0。
1~0。
14m/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
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因此上部孔洞标高应该考虑沉淀池水位变化时会不会露出水面;8.网孔或过栅流速,前段0。
25~0。
30m/s,中段0.22~0。
25m/s;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雨5m、直径150mm~200mm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10.网格或栅条材料不可用木料、扁钢、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等.木板条厚度20~25mm,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厚度30~70mm。
三、计算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如下表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表【例】网格絮凝池计算.设计规模为6000m³/d,絮凝池分两组,可以单独工作. 【解】设水厂自用水量为5%,则设计流量为:Q=6000×1。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d68aba60740be1e640e9a0b.png)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一、 已知条件设计规模:处理水量为60000t/d二、 已知水质条件常年平均浊度:60NTU 常年平均水温:16C三、 网格絮凝池的设计计算由已知水质条件,常年平均浊度为 60度,常年平均水温为16C ,符合网格 絮凝池的使用条件:原水水温为:4.0〜34.0C 原水浊度为:25〜2500度以此,此水质可以使用网格絮凝池对原水絮凝。
3.1设计处理水量Q :Q =Q i (1)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m3d )Q i :设计规模(m3d )I 水厂的自用水系数,一般取:5%〜10%,设计中取对于一般的 水厂取5%,本设计采用5%。
则设计处理水量Q 为:•3 3 3Q =Q i (1) =60000 (1 0.05) = 63000m /d=2625m /h =0.729m /s3.2单池设计处理水量Q 2 :Q 2:单池设计流量(m3d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m3d )Q 2NN :絮凝池的数量,本设计取N=2则单池设计处理流量Q 2为:63000 333Q 231500m 3/d =1312.5m 3/h =0.365m 3/s23.3絮凝池的有效容积V :60式中: Q2 :单池设计处理流量(m^h )T :絮凝时间(min ),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要 求,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 ,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时,絮凝时间可 适当延长。
本设计中采用16mi n3.4絮凝池的面积A :式中: V :单池的有效容积(m3H':有效水深(m ),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配套时,池高可采用3.0〜3.4m ;絮凝池与斜管沉淀池配套时,可采用4.2m 左右。
本设计考虑使用斜管 沉淀池,因此采用4.2m 。
则:A = — 350 = 83.33m 2H' 4.2 3.5絮凝池的池高H :H=H +h+ h式中:H':絮凝池的有效水深(m )h :絮凝池的超咼(m ),—般取0.3m h '泥斗的高度,取0.6m则: H=H +h + h' = 4.2+0.3+0.6= 5.3m 3.5絮凝池的分格面积f :式中:f :絮凝池的分格面积(m2则:601312.5 1660= 350m 3A =—H'Q■. o :竖井流速(m/s ),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要求,絮凝池每格的竖井流速为:前段和中段为: 0.12〜0.14m/s ;末端为:0.1〜 0.14m/s 。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4cb227758fafab069dc02eb.png)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1、栅条絮凝池设计计算1.1、栅条絮凝池设计通过前面的论述确定采用栅条絮凝池。
栅条絮凝池是应用紊流理论的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的平面布置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
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流向下一格,上下接错流动,直至出口,在全池三分之二的分格内,水平放置栅条,通过栅条的孔隙时,水流收缩,过孔后水流扩大,形成良好的絮凝条件。
1.1.1网格絮凝池设计要求:(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
(2)絮凝池分格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
(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匀成3段,其中前段3-5min,中段3-5min,未段4-5min。
(4)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段较少,未段可不放。
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段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
(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2-0.14m/s,未段0.22-0.25m/s。
(6)栅条的外框尺寸加安装间隙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
前段栅条缝隙为50㎜,中段为80㎜。
(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3-0.2 m/s,中段0.2-0.15 m/s,末段0.14-0.1 m/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
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
(8)栅孔流速,前段0.25-0.3 m/s ,中段0.22-0.25 m/s。
(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于5m ,直径150-200mm 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
1.1.2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 (1)池体积60QTV =( m 3) (3.1) 式中:V ——池体积( m 3); Q——流量(m 3/h );T——絮凝时间(min) (2)池面积1H VA =(㎡) (3.2) 式中:A——池面积(㎡);1H ——有效水深(m) (3)池高()m H H 3.01+=(3.3)(4)分格面积v Qf =(3.4)式中:f ——分格面积;0v ——竖井流速(m/s )(5)分格数fAn =(3.5) 式中:n ——分格格数; (6)竖井之间孔洞尺寸22v QA =(㎡) (3.6) 式中:2A ——竖井之间孔洞尺寸(㎡);2v ——各段过网格水头损失(m/s )(7)总水头损失∑∑+=21h h h (m ) (3.7)gv h 22111ε= (m ) (3.8)gv h 22222ε=(m ) (3.9)式中:h ——总水头损失(m ); 1h ——每层网格水头损失(m )2h ——每个孔洞水头损失(m ) 1v ——各段过网流速(m/s ) 2v ——各段孔洞流速(m/s )1ε——网格阻力系数,前段取1.0,中段取0.92ε——孔洞阻力系数,可取3.01.1.3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因为设计流量0.182m³/s ,流量比较小,只需采用一个反应池,设絮凝时间10min,得絮凝池的有效容积为:V =0.182×10×60=109.2 m³设平均水深为3.0m ,得池的面积为:34.360.32.109m A ==竖井流速取为0.12 m/s ,得单格面积:25.112.0182.0m f ==设每格为方形,边长采用1.23m ,因此每格面积1.5㎡,由此得分格数为:3.245.14.36==n 为配合沉淀尺寸采用25格 实际絮凝时间为:min4.10623182.0250.323.123.1==⨯⨯⨯=s t 池的平均有效水深为3.0m ,取超过0.45m ,泥斗深度0.65m ,得池的总高度为:m H 10.465.045.00.3=++=过水洞流速按进口0.3 m/s 递减到出口0.1 m/s 计算,得各过水孔洞的尺寸见表:表1.1 过水孔洞的尺寸图1.1 网格絮凝池布置图絮凝池布置中,图中已表示从进口到出口各格的水流方向,“上”、“下”表示隔墙上的开孔位置,上孔上缘在最高水位以下,下孔下缘与排泥槽口齐平。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讲解学习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ceefc837f524ccbff021848c.png)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1、栅条絮凝池设计计算1.1、栅条絮凝池设计通过前面的论述确定采用栅条絮凝池。
栅条絮凝池是应用紊流理论的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的平面布置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
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流向下一格,上下接错流动,直至出口,在全池三分之二的分格内,水平放置栅条,通过栅条的孔隙时,水流收缩,过孔后水流扩大,形成良好的絮凝条件。
1.1.1网格絮凝池设计要求:(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 。
(2)絮凝池分格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
(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匀成3段,其中前段3-5min ,中段3-5min ,未段4-5min 。
(4)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段较少,未段可不放。
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段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
(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2-0.14m/s ,未段0.22-0.25m/s 。
(6)栅条的外框尺寸加安装间隙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
前段栅条缝隙为50㎜,中段为80㎜。
(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3-0.2 m/s ,中段0.2-0.15 m/s ,末段0.14-0.1 m/s ,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
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
(8)栅孔流速,前段0.25-0.3 m/s ,中段0.22-0.25 m/s 。
(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于5m ,直径150-200mm 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
1.1.2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 (1)池体积60QTV( m 3) (3.1) 式中:V ——池体积( m 3); Q ——流量(m 3/h );T ——絮凝时间(min) (2)池面积1H VA =(㎡) (3.2) 式中:A ——池面积(㎡); 1H ——有效水深(m) (3)池高()m H H 3.01+= (3.3) (4)分格面积v Qf =(3.4) 式中:f ——分格面积;0v ——竖井流速(m/s )(5)分格数fAn =(3.5) 式中:n ——分格格数; (6)竖井之间孔洞尺寸22v QA =(㎡) (3.6) 式中:2A ——竖井之间孔洞尺寸(㎡);2v ——各段过网格水头损失(m/s )(7)总水头损失∑∑+=21h h h (m ) (3.7)gv h 22111ε= (m ) (3.8)gv h 22222ε=(m ) (3.9)式中:h ——总水头损失(m );1h ——每层网格水头损失(m )2h ——每个孔洞水头损失(m ) 1v ——各段过网流速(m/s ) 2v ——各段孔洞流速(m/s )1ε——网格阻力系数,前段取1.0,中段取0.92ε——孔洞阻力系数,可取3.01.1.3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因为设计流量0.182m³/s ,流量比较小,只需采用一个反应池,设絮凝时间10min,得絮凝池的有效容积为:V =0.182×10×60=109.2 m³设平均水深为3.0m ,得池的面积为:34.360.32.109m A ==竖井流速取为0.12 m/s ,得单格面积:25.112.0182.0m f ==设每格为方形,边长采用1.23m ,因此每格面积1.5㎡,由此得分格数为:3.245.14.36==n为配合沉淀尺寸采用25格 实际絮凝时间为:min4.10623182.0250.323.123.1==⨯⨯⨯=s t 池的平均有效水深为3.0m ,取超过0.45m ,泥斗深度0.65m ,得池的总高度为:m H 10.465.045.00.3=++=过水洞流速按进口0.3 m/s 递减到出口0.1 m/s 计算,得各过水孔洞的尺寸见表:表1.1 过水孔洞的尺寸图1.1 网格絮凝池布置图絮凝池布置中,图中已表示从进口到出口各格的水流方向,“上”、“下”表示隔墙上的开孔位置,上孔上缘在最高水位以下,下孔下缘与排泥槽口齐平。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de6a8e9a417866fb94a8e6d.png)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一、已知条件设计规模:处理水量为60000t/d二、已知水质条件常年平均浊度:60NTU 常年平均水温:16℃三、网格絮凝池的设计计算由已知水质条件,常年平均浊度为60度,常年平均水温为16℃,符合网格絮凝池的使用条件:原水水温为:4.0~34.0℃ 原水浊度为:25~2500度以此,此水质可以使用网格絮凝池对原水絮凝。
3.1 设计处理水量Q :)1(1ξ+⨯=Q Q 式中:Q :设 计处理流量(m ³/d) 1Q :设计规模(m ³/d)ζ:水厂的自用水系数,一般取:5%~10%,设计中取对于一般的水厂取5%,本设计采用5%。
则设计处理水量Q 为:s m h m d m Q Q /729.0/2625/63000)05.01(60000)1(3331===+⨯=ξ+⨯=3.2 单池设计处理水量2Q : NQ Q =2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m ³/d) 2Q :单池设计流量(m ³/d)N :絮凝池的数量,本设计取N=2则单池设计处理流量2Q 为:s m h m d m Q /365.0/5.1312/315002630003332====3.3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V :602TQ V =式中: 2Q :单池设计处理流量(m ³/h)T :絮凝时间(min),按《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要求,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 ,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时,絮凝时间可适当延长。
本设计中采用16min 则: 3235060165.131260m T Q V =⨯==3.4 絮凝池的面积A :'H VA =式中: V :单池的有效容积(m ³)H ’:有效水深(m ),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配套时,池高可采用3.0~3.4m ;絮凝池与斜管沉淀池配套时,可采用4.2m 左右。
本设计考虑使用斜管沉淀池,因此采用4.2m 。
网格絮凝池及设计计算(互联网+)
![网格絮凝池及设计计算(互联网+)](https://img.taocdn.com/s3/m/b666ef4b0066f5335b812127.png)
网格(栅条)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的二平面布置和穿孔旋流絮凝池相类似,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
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留到下一格,上下对焦交错流动,直到出口。
一、使用条件1.原水水温为4.0~34.0℃、浊度为25~2500度。
2.单池处理的水量以1~2.5万m³/d较合适,以免因单格面积过大而影响效果。
水厂产水量大时,可采用2组或多组池并联运行。
采用网格或栅条的絮凝池效果相接近,但栅条加工比较方便,用料也省。
3.适用于新建也可用于旧池改造。
二、设计要求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2.絮凝池分隔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分成3段,其中前段各格为3~5mim,段端3~5min,末段4~5min;4.网格或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断较少,末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断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cm;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2~0.14m/s,末段0.1~0.14m/s;6.网格或栅条的外框尺寸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
前段栅条缝隙为50mm,或网格孔眼为80×80mm,中段分别为80mm和100×100mm;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3~0.2m/s,,中段0.2~0.15m/s,末段0.1~0.14m/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
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因此上部孔洞标高应该考虑沉淀池水位变化时会不会露出水面;8.网孔或过栅流速,前段0.25~0.30m/s,中段0.22~0.25m/s;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雨5m、直径150mm~200mm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10.网格或栅条材料不可用木料、扁钢、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等。
木板条厚度20~25mm,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厚度30~70mm。
三、计算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如下表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表项目公式1.池体积2.池面积3.池高4.分格子面积5.分格数6.竖井之间孔洞尺寸7.总水头损失)m3(60QTV=)m('2HVA=)m(3.0'+=HH)m3(vQf=fA=n)m(222vQA=)m(hhh21∑+∑=)(22111mgvhξ=)(22222mgvhξ=Q—流量(m³/h)T—絮凝时间(mim)'H—有效水深,与平流沉淀池配套时,池高可采用3.0~3.4m,与斜管沉淀池配套时可采用4.2m左右v—竖井流速(m/s)2v—各段孔洞流速(m/s)1h—每层网格水头损失(m)2h—每个孔洞水头损失(m)1v—各段过网流速(m/s)1ξ—网格阻力系数,前段取1.0,中段取0.92ξ—孔洞阻力系数【例】网格絮凝池计算。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094de5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f.png)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沉淀池是用于固液分离的设备,主要用于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根据不同的处理要求和工艺条件,沉淀池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参数。
下面将分别介绍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和计算。
1.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是利用水流在沉淀池内流动的原理,将悬浮物和颗粒物重力沉降至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以下是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和计算:-沉淀时间:沉淀时间是指水流在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通常根据水流速度和沉淀池尺寸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沉淀时间为2-4小时。
-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是沉淀池设计的关键参数,通常根据悬浮物和颗粒物的沉降速度来确定。
水流速度过快会导致悬浮物无法充分沉降,水流速度过慢会降低处理效率。
根据经验公式,水流速度一般控制在0.5-1.0m/s。
-池体尺寸:池体尺寸主要考虑处理量和沉淀时间。
处理量越大,池体尺寸越大。
沉淀时间越长,池体尺寸越大。
一般情况下,沉淀池的高度控制在3-5米,宽度和长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辐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是利用水流由中心向周围辐射状排放的原理,使悬浮物和颗粒物在辐射状水流作用下向池壁沉淀。
以下是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和计算:-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是辐流沉淀池设计的重要参数,通常根据悬浮物和颗粒物的沉降速度来确定。
与平流沉淀池相比,辐流沉淀池的水流速度相对较高,一般控制在1.0-2.0m/s。
-池体尺寸:池体尺寸主要考虑处理量和沉淀时间。
处理量越大,池体尺寸越大。
沉淀时间越长,池体尺寸越大。
一般情况下,辐流沉淀池的高度控制在3-5米,宽度和长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使用斜管作为沉淀介质,悬浮物和颗粒物在斜管的重力作用下沉降至底部进行分离。
-斜管角度:斜管角度是斜管沉淀池设计的重要参数,通常根据悬浮物和颗粒物的沉降速度来确定。
斜管角度越大,沉降速度越快。
一般情况下,斜管角度控制在55-65度。
- 斜管间距:斜管间距是指相邻斜管之间的距离,也是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之一、斜管间距根据处理量和沉降时间来确定,一般控制在300-500mm。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竖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平流沉淀池)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竖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平流沉淀池)](https://img.taocdn.com/s3/m/9ee340cbddccda38366baf69.png)
0.96
污泥容重r
1000 kg/m3
污泥量S=Q(C0-Ce)*T0/r(100-p0)
10.000 m3/d
污泥区所需容积V
设计内容 池子个数n 设计表面负荷q'(3~6 (m3/m2*h)) 清水区面积A 方形池子斜管区边长a
设计取值
斜管倾角
斜管长度(1~1.2m) 池内停留时间 斜管区上部水深h2(0.6~1.2m) 斜管高度h3 超高h1 缓冲层高度(0.5~1.0m) 方形斗斗高 方形池下斗宽(倾角60°) 方形污泥斗容积V1(要大于V)
设计参数 设计水量Q 设计水量Q 设计运行时间T0 进水悬浮物浓度C0 出水悬浮物浓度Ce 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T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自动生成)
1000 m3/d 42 m3/h 24 h/d 500 mg/L 100 mg/L 6h
0.012
0.5 0.1
污泥含水率p0(初沉池95%~97%,二 沉池99.2%~99.6%)
设计值 0.6 mm/s 19.290 m2 2.0 h 4.320 m 20 mm/s 0.579 m2 0.859 m
19.869 m2
4.457 m
20 mm/s
1.159 m 0.159 m
0.5 m 0.5 m 1.0 m 3.303 m 15.169 m 6.479 m
圆形池直径D
圆锥斗斗高 圆锥斗下部半径 污泥斗容积 圆形沉淀池总高
方形沉淀池总高
2.500 m3 斜管沉淀池 设计值 1
3.0 m3/(m2*h)
15.263 m2 3.907 m
2.8 m
60 °
1.0 m 33.315 min
0.8 m 0.866 m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d8cc8985022aaea998f0f85.png)
1.已知条件:进水量Q=5万吨/天=自用水系数=5%则进水量Q'=0.608m 3/s=单座Q1=0.304m 3/s =清水区上升流速= 1.3mm/s 取颗粒沉降速度=0.3mm/s 取SS与NTU相关系数为1.2进水NTU=50=60出水NTU=3=3.6管厚=0.4mm 边距=35mm 水平倾角=60°2.单池计算a.清水区面积A=233.71m 2则实际清水区面积A'=240.72m 2取池宽B=12m 则池长L=20.06m 取L=20.50m b.斜管长度L管内流速V 0= 1.50mm/s 斜管长度L=405.22mm250mm则斜管总长L’=655.22mm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设计斜管沉淀池座数为2座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在满足考虑管端紊流积泥,过渡区管长采用其取L’=800mm c.排泥计算每日沉淀池干污泥量G=1.481t取污泥含水率=98%取污泥密度ρ=1.03t/m 3每日沉淀池湿污泥体积V 湿=71.87m 3则每次排泥量V’=11.98m3取V’=12.0m 3单斗排泥量V 单= 6.0m 3取泥斗下底面面积F 1=0.6m 2泥斗上底面面积F 2=5.0m 2泥斗高h 1=2.5m 2则泥斗贮泥部分体积V 1=6.11m 3取刮泥板高h 2=0.1m 刮泥板宽b 2=6.0m 刮泥板行进速度V 2= 1.0m/min 两台刮泥机一个工作循环刮泥量V 刮= 1.37m 3刮泥机一个工作循环所需时间T 刮=41.00min 取排泥管直径d=200mm 取排泥时间t 排= 1.5h 则排泥流速V 泥=0.04m/s采用双钢丝绳牵引刮泥机,卷扬机平台置于沉淀池中部于进水端设置两座污泥斗设计每天排泥6次,则每隔4小时刮泥一次大于单斗=0.3md.沉淀池高度采用保护高h保= 1.2m清水区高h清布水区高h= 1.5m布污泥斗高h斗= 2.5m斜管高0.69m沉淀池总高H= 6.19m e.复核Re及沉淀时间T水力半径R=8.75mm=0.875cm管内流速V0=0.15cm/s取运动黏度ν=0.01cm2/s则雷诺数Re=13.13沉淀时间T=532.94s=8.88min0.579m3/s2187.50m3/h1093.75m3/hmg/Lmg/L其中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3%计在满足配水均匀条件下,使进水沿池宽方向布置于单斗排泥量6.0满足排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