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论文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学生座位巧安排学生座位安排最容易使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产生矛盾,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要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调查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兴趣、爱好、性格,各科学习情况与同学关系等。

可以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对学生进行基础分类,也可按学生相对成绩进行分类或者依据学生个性分类,将学生分配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安排好座位,这些学生位置相对保持稳定。

这样的编排方式,便于形成“你帮我扶”的良好班风。

由组长帮助小组内差生,协助老师检查、督促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促使其不断进步。

以此形成结对帮扶关系。

二、建立有效的帮扶制度低年级学困生相对较多,这是既定事实。

老师要是一一对他们进行补缺补差是不现实的,要是放手不管,这些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差,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要求。

结学习帮扶对子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有效办法。

这样做比家长为孩子请家教,比老师隔三差五地辅导一下效果好。

具体做法是,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帮扶一个学习差的学生,并把他们安排在同桌,同一个小组,这样便于检查作业,发现问题能及时给予辅导。

这样做既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好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好学生的个人成就感油然而生。

同时建立“帮扶成效”考核奖励机制。

这种机制,主要是用来提高帮扶双方的兴趣,让他们保持一颗强烈的好胜心和永久的责任心。

对于帮扶效果好的同学,教师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外,还可加分或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帮扶效果好的在班上评先选优时可适当加分或倾斜。

这样,既培养了帮扶者的能力,又检验了帮扶者掌握知识的情况,还为教师挤出更多时间。

三、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纪律是上好课的保证,没有好的课堂纪律,老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乱哄哄的课堂上就是想学习的学生也没法学好。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浅谈新课程论文篇一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

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

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

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

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重磅】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

【重磅】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

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活用新教材教活新课程GRT省BFRT中心学校GFT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已有数年,改革的成效更是日趋显著,精彩纷呈,硕果累累。

但至今为止还有少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中老年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仍就心存余虑,无所适从,仍然使用老办法来教新教材,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更是让人担忧。

针对这一现象,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其实,新课程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由“教教材”到“用教材”。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教材不是圣书,也不是绝对权威,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地区差异、教学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应从实际出发,既要遵循教材,有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因为教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材,才能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认真分析和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

能否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领会得越深,越发能够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个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教材,处理教材。

第二,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教材一般都具有简约化的特点,有的课时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详尽的学习材料和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也就很难反映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第一篇:新课程下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教育进入到21世纪后,传统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所必须做出的变革。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和观念下,教育思想陈旧,其与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育模式无法相互适应。

特别是美术教学,在传统应试教育的体系中,其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推进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分析1、美术教学的边缘化与美育的目的无法适应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增长,使得其各个能力全面提升。

而素质教育是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而美育教育的中心环节及是美术教育。

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改革的同时,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却与美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无法适应。

首先,在学科定位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偏见影响,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副科环节。

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无论是课时还是授课内容,美术教育往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

本来就显得偏少的学时安排,往往面临着其他学科的挤占。

而在教学效果评估及学习成绩的考核上,美术教育往往不能有所体现。

其次,目前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弱化趋势,就师资力量而言,其往往相当薄弱。

在教学水准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与其他学科一样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涌入。

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美术教师队伍还呈现出人才流失的现象。

这更加大了传统美术教育教学的困境。

2、美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无法与学生兴趣形成共振受到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上,显得非常陈旧和落后。

当前,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教育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其在美术教育教学上,仍然呈现出教学方式简单、教育内容弱化、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

美术教育在一些地区的课堂上,被简单地等同于画画,而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仍然处于临摹阶段。

对模型的简单模仿和对画面的单一呈现,是当前最主要的教学内容。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

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

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

诸如:1.多媒体演示导入法。

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引用诗歌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2.引用故事导入法。

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

3.列举学生身边事例导入法。

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

为此,导入时可设计引用身边事例。

4.穿插社会热点导入法。

以社会热点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如把近段时间从电视、报刊、网络上看到的社会热点内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新课程论文篇一课程改革不仅是一项教育事业内部的改革,而且是一项社会化的一项工程,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的在改进和完善。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重视课改的重要性,积极思考切实有效的模式,主动参与课改实践,发挥课改的优越性,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从而优化我们的教育。

纵观各种关于课改的学习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次课改的几大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在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课程教材的改革等等,在学分制和课程管理上都有了改变,职业学校还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在传统的课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所以同级别的学习,同级别学生都是用的一样的教材,和一样的课程,这就是所谓的“统考”,这种传统的课程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教育也必须要顺应时代,这也是根据社会发展来决定的。

在学科课程实施中,作为专业课,我们在新新课程中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实践、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如计算机专业就开设几个板块的课程,有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数据编程等,这些课程贯穿于各个学期中完成,这样就能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开学生的空间思维。

新课程体系注重多样化、多层次、多实践,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发展空间。

二、新时期课改的评价体系课堂评价体系一直都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技巧,有研究表示,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分割不开的。

因此,新时期课堂教学必须要优化评价体系,打破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评、评什么等笼统不明确,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评价观点以教师为主,这样就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一定要把重心转移到学生的素质上来,把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组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让同学们真正的快乐的学习。

因此,新时期的教学评价一定要做到整体性、全面性,既要对学生学习成绩做出评定,又要正对学生的各种特征做出评定从而充分的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的衡量和评价,才能充分的创新课堂。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关于浅谈新课程论文(精选6篇)关于浅谈新课程论文(精选6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从“做”中“学”,从探索中发现知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顺应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体会到:只有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只有,才能改变我校目前的被动局面。

因此学校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进行课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能力。

通过两年的课改,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力和成绩都提高得很快。

下面来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以及个人体会:我们学校采用了六步教学法,自己编写导学案,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成绩好的与差的搭配,这样有利于学生讨论和交流,组内兵教兵,组与组之间有竞争。

贯彻新课改中提出的“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主为,以老师的引导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下面就教学中谈谈我体会最深的几个问题:一、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教学活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因此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合理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引人入胜的教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论文5篇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论文5篇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论文5篇第一篇: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论文摘要:高效课堂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必然选择,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需要科学改革,合理利用学校资源;科学合理地成立班级小组建设;建立班级精准“扶帮”制度;完善积分兑换学生评价;合理设计学生积分评价表;实行学生积分兑换制。

关键词:高校课堂;构建;新课改打破传统教学,建立高效课堂,这是时代对每位教学者的要求。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因此,要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全面进行课程改革,就要以“高效课堂”代替“传统教学”。

一、高效课堂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必然选择我校坐落在农村,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后进生也越来越多。

农民的认识提高了,学校学生流失严重,有一年竟然流失了57人。

这个问题不得不让每位校长和教师反思。

一次大范围的学生和家长就学生学习及流失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转学主要原因是选择了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就读,大部分学困生是因为对知识点的学习脱节导致厌学。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开展“建设高效课堂动员大会”,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扬弃传统教学模式,全校开始建立高效课堂。

二、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的几个重点环节(一)科学改革,合理利用学校资源1.改组织。

把原有的教导处改为课改办,成立综合办,原后勤处改为后勤保障办,成立学生自主管理中心,成立家校学生反馈中心,这样便于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层面。

2.改课堂。

把“一言堂”改为“参与式”,“教案”改为“导学案”,把课堂模式改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及反思课,形成教学固定模式。

把课堂打造成“10+30分”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教师在课堂中起组织者的作用。

(二)科学合理地成立班级小组建设在班级小组建设方面,许多课改的学校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都建立了小组,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区域等作为分组的依据,这样建成的小组学生能力搭配不均,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课堂改革小学论文(8篇)

课堂改革小学论文(8篇)

课堂改革小学论文(8篇)小学课改论文篇一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体,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不同的学习需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与探究的过程。

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

小学生虽小,但是却有着鲜明个性与巨大的潜能,为此,我们要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期待,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开学习,勇于发表个人不同见解,体现教学的民主,让课堂上能够有更多不同的声音。

这样,才能使教学氛围更加愉悦、轻松,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其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

二、开展互动探究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传统教学,学生是教学的附属,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接收着经由教师传递的书本上现成的知识。

教师眼中的成功课堂是学生没有疑问,取得高分。

这忽视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只重书面成绩这是传统教学的重要弊端。

在新课改下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不是教学的附属,而是学习的主人,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构建者。

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代之以启发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与教师展开积极的探究,形成师生互动,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改下成功的教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以问题来诱发学生探究动机,以问题为主线在师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大更宽的互动平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向灌输,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与交流。

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首先让学生任意出数,多大的数都可以,只要学生说出来,我很快就能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

学生发现我总是能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来,而他们在判断时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费时费力不说,结果还一定准确。

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在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时,有没有简便算法,如果有的话,是什么规律呢?这样学生便会以此问题为主线来认真地观察这些数的特征,不断地进行假设、验证,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论文•相关推荐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呈现出百花齐放、色彩缤纷的争妍气息,也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追求。

生动和灵性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语文课堂是生命化课堂,也是知识化课堂。

叶澜教授强调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提出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新课程特点是张扬其个性,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核心是“活”,既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要让学生的“心”和“手”动起来,构建成双向互动的活动。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教学相长。

可见,语文课堂在开放中才能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好的发挥。

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结生活和情感体验。

所以教师的目光应该集中在学生身上.观察学生的动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和个性差异。

如优秀生学习敏捷,后进生学习迟缓,这是教师所关注的.。

教师教学时要开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发展,让爱、生命与教学同行。

因为爱的教育是永恒的,没有爱的教育,就没有生命力,教育就会失败。

面向全体学生。

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要有生命力,必,须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独立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自主性学习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积极的态度,有实践精神,学习者由被动变主动。

有无可推诿的责任心。

独立性学习是学习者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发现问题自己完成,是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实现要我学、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以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reading)为例新课程改革赋予学生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主决策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主要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主的学习方式。

所以学生成绩好坏取决于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参与对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那么学生对于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在课前的自我准备和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所以布置有效的前置性作业和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极其重要的。

下面就以新课标九年级第九单元第六课时的阅读课为例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计。

step1.lead-inteacher’s activity:播放一段精彩视频片段“姚明十佳球”(让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课文主题篮球上)。

teacher:what do you know about basketball?please tell us. ss: 展示前置性作业一(四个小组)teacher:简要总结学生的对话即他们对篮球的喜爱,篮球及其运动员的了解。

然后问学生: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basketball?(inventor,history,which country.......)step2.homework checking(课前准备:词汇复习)students’ activity: (展示前置性作业二)(四个小组)books closed:出示准备的实物和卡片,口头复习本课词汇。

复习过程包括全班学生集体回答和提问个别学生。

(教师随时准备更正学生错误的发音)组内互换设计好的词汇听写卡,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然后打开单词表进行批改,批改完之后进行错词订正并在本组内评出听写最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予以掌声鼓励。

books open: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the words.(纠正错误的发音)step3.reading.text reading.把课文分成四部分分别让四个小组整体朗读,并评出朗读最好的一个小组给予掌声鼓励。

谈谈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论文

谈谈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论文

谈谈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论文谈谈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论文一是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的最佳境界在于训练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

"教师的最大任务就是教会学生生存的本领和活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转变角色,不能单纯的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和多动嘴,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完成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要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掌握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是教师要善于把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

如果教师不讲究教学方法,那教学效果就很难令人满意。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教师要致力于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得新知的态度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高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与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来组织教学,把课本知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

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思路(10篇)-课程改革论文-教育论文

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思路(10篇)-课程改革论文-教育论文

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思路(10篇)-课程改革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班主任角色转变思考摘要:班级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形势要求,班主任教师要不断更新班级建设的管理观念,使学生的发展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做好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以使自己在这场教育改革中取得更高的成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班级管理;教育观念;管理手段;角色定位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作为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用实际行动深化教育改革,为国家建设提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一、班主任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坚持学习,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但与此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每一位班主任教师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新的挑战,更是一次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发展学生能力的良好机遇。

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会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学生,他们对于学生的殷切期望不小于任何一位家长。

要想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智力水平高、身体强健、具有创新精神的全能人才,教师首先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学生需求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

(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如果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就会知道,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些富有创新意识和行动力的人是社会发展中最主动和积极的先进力量。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小议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小议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小议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小议论文一、前言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全曰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新一轮的数学课程实验的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随之迎来了一场新的变革。

《新课标》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理念具有跨越式的意义,对于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正确理解《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调整与改进,是其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1.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对学生充分尊重并及时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予以积极评价,进而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踊跃展示自己的个性,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要予以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2.新课改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造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摆正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地位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的机会,通过启发或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得出结论,最终达到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目标。

新课改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启发学生通过自身的认真观察,主动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和应用对规律予以发现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能够更贴近生活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能够更贴近生活,能够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到其实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非遥不可及,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与发现数学。

课改实践教学论文(3篇)

课改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改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改;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策略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探索课改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实践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4.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支持,而我国许多地区和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2. 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实践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实践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成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4.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四、课改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策略1. 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论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论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论文一、后现代教学文化分析理论教学文化分析是将学校组织作为文化实体来分析,认为“学校教育组织就像复杂的社会组织一样符合网络构成,而不是一个自由标、官方角色、命令和规则推动的正式系统”。

文化分析关注课程变革的意义,它确定和检查教育时间所处社会文化环境里的变革过程。

其中一个关键是“教学对教师的意义”和那些意义的源泉。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不同,它不是特定的学校文化。

教学文化承认学校教育本质上是教师做的,在很大意义上是一种普通的职业文化。

它使用许多界定文化的词汇和“标准实践”、“共享期望”等。

构成教学文化的规范、信念和价值观不具有平等的意义。

按科柏特等人的说法,构成教学文化的规范、信念和价值观可分为“神圣的”和“世俗的”。

神圣的被认为是不可更改的教师底线。

依据教师实践的基础,当神圣的规范受到课程变革的挑战时,变革将遇到教师的抵制。

例如,在许多教师看来,传授经典永恒的知识是神圣不可改变的,但如果有人提出知识是次要的,能力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课程实施重视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这一定会遭到极力反对。

与神圣的规范相比,世俗的规范更容易变革。

神圣和世俗的文化区分,有利于课程变革许多方面概念的重建,也为教师抵制变革现象提供基础。

这种区别也帮助解释吸收变革时的不一致。

它告诉我们:课程变革中包含的文化与学校中存在的文化优势越适合,它挑战的规范越少,成功实施变革的机会越多。

因此,看起来,学科的基础革新与认识中的信念、教育中的教学时间越一致,他们创造出的“文化不协”就越少,因此更能为教师所接受,至少在中学如此。

后现代的教学文化分析理论中,我们至少可以作出这样两点认识,一是教师与原有教学职业文化对课程改革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二是为了课程变革能成功,有必要建立合作的教学文化。

二、教学文化分析理论对课程改革的探索教学文化可以被看成是课程文化的组成部分。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论文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论文摘要: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因而,本文就如何在新课程下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做了一点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基本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阵地,是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但是,长期以来,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未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难以到位。

为此,本文就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式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如何优化,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一、优化课堂教学观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

教育观念不变,课堂教学优化无从谈起、课改难以实施。

所以,要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1.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观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核心理念。

虽然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喊了多年,但在不少教师的眼里,“主导”就是“领导”,课堂上仍然居“统治”地位,学生仍是操纵的对象。

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核心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既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起步策略,又是学生自在主体成长为自为主体的终极目标。

2.要确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观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课改中的重大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与学由“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新课程下的教学论认为,教学应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则应当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互教互学的过程。

3.要确立科学、全面的课堂教学任务观课堂教学任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归宿。

教学任务观是否科学、全面,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学生座位巧安排
学生座位安排最容易使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产生矛盾,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要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调查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兴趣、爱好、性格,各科学习情况与同学关系等。

可以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对学生进行基础分类,也可按学生相对成绩进行分类或者依据学生个性分类,将学生分配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安排好座位,这些学生位置相对保持稳定。

这样的编排方式,便于形成“你帮我扶”的良好班风。

由组长帮助小组内差生,协助老师检查、督促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促使其不断进步。

以此形成结对帮扶关系。

二、建立有效的帮扶制度
低年级学困生相对较多,这是既定事实。

老师要是一一对他们进行补缺补差是不现实的,要是放手不管,这些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差,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要求。

结学习帮扶对子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有效办法。

这样做比家长为孩子请家教,比老师隔三差五地辅导一下效果好。

具体做法是,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帮扶一个学习差的学生,并把他们安排在同桌,同一个小组,这样便于检查作业,发现问题能及时给
予辅导。

这样做既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好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好学生的个人成就感油然而生。

同时建立“帮扶成效”考核奖励机制。

这种机制,主要是用来提高帮扶双方的兴趣,让他们保持一颗强烈的好胜心和永久的责任心。

对于帮扶效果好的同学,教师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外,还可加分或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帮扶效果好的在班上评先选优时可适当加分或倾斜。

这样,既培养了帮扶者的能力,又检验了帮扶者掌握知识的情况,还为教师挤出更多时间。

三、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
纪律是上好课的保证,没有好的课堂纪律,老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乱哄哄的课堂上就是想学习的学生也没法学好。

教师要为课堂建立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纪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课堂无规则,教学活动根本无法正常进行。

说实话,现在我们的课堂,特别是语、数以外的学科,确实有点乱。

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教师普遍喊累。

这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如果我们教师在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提高质量只能是空话。

教师要为课堂建立必要的规则,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守纪、学会尊重。

四、选用有效的学习方式
农村班除了显性的课堂纪律不好管理外,还有一个隐性的问题不好解决。

在一个班,在一节四十分钟的课中,要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展示的机会,那是不容易做到的,做不到这一点是违背新课程要求的。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各自适合运用的情况。

发现学习适合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具体材料,接受学习适合已定论的、现在的理论材料。

接受性学习的基本优点在于,教师凭借自己的学识,经过充分的准备,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讲清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效率较高。

1.充分的自主学习。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自读自悟。

时间要给足,机会要多,参与面要广,指点要到位。

过去我们提倡的“十让”策略,是保证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有效办法。

这“十让”策略就是时间让学生占用,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难让学生解决,方式让学生确定,情感让学生体验,错误让学生纠正,学法让学生归纳,规律让学生发现,操作让学生动手,作业让学生设计。

2.有效的合作学习。

新课改的课堂上,时兴合作学习,曾一度几乎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但要讲求实效。

⑴分组:一般采取异质分组。

即小组内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

它的好处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⑵合作的规则:小组合作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比如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领导者、激励者、检查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等,而且
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又如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

提倡“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教师要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如请求发言、遵循指导、称赞他人、澄清观点、支持反馈、互相检查、表示疑义、提出建议、概括小结等),让学生掌握说话的技巧。

合作学习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引导与参与分不开,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⑶合作学习的内容(任务):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只需要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任务,可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

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合作探究;遇到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可合作学习;学生意见分歧,有必要争论时,让相同意见者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辩论。

全班教学、小组合作、个人独立自学是三种基本的课堂学习组织方式,应因人而异,根据实际情况恰当选择。

适当的探究学习。

在小学阶段,探究性学习不可滥用,应该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运用这一学习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