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民俗分析 共52页

合集下载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民俗文化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民俗文化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民俗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传统服饰和民俗文化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传统服饰和民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展示中国人民智慧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通过探讨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和与民俗文化的紧密关系,来展现中国传统服饰的魅力。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最早的中国传统服饰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时期,那时人们主要使用动物皮毛来制作衣物。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服饰经历了多次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周朝时期,中国的传统服饰开始有了一些规范和区别。

贵族阶层的服饰采用华丽的刺绣和丰富的颜色,以彰显其尊贵地位。

而平民百姓则更多地选择简单而实用的服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传统服饰逐渐融合了各个朝代的元素。

宋朝的服饰注重庄重和雅致,明朝则强调色彩的丰富和对称的设计。

清朝时期,服饰逐渐趋向统一,呈现出更加大气磅礴的特点。

二、中国传统服饰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服饰与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传统服饰往往是民俗活动和节日庆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都会有特定的服饰要求。

以春节为例,中国人会穿上传统的汉服或旗袍,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追忆。

在婚礼、丧葬等重要场合,人们也会着传统的礼服,以示对传统礼仪的尊重。

此外,中国的传统服饰在戏曲表演、舞蹈、武术等艺术形式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戏曲剧目中,演员们身着不同朝代的服饰,通过服饰的包容性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和文化特点。

三、中国传统服饰的魅力中国传统服饰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

无论是刺绣、织锦还是缎纹,都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精益求精。

传统服饰的色彩也是其魅力所在。

在中国传统服饰中,红色往往是主导色调,因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寓意喜庆和幸福。

此外,中国服饰中的喜鹊、蝴蝶等图案,也赋予了服饰更多的生动和灵气。

中国服饰民俗

中国服饰民俗


红头瑶

传说,现在金平定居的瑶族是明清时期从两广 迁入的。在艰苦的跋涉中,走在前面开路的瑶 人为了让后面的人看得见,就砍下红色的锥形 芭蕉花,举在头上为联络信号,后固定在头上。 后来,她们的头饰就沿袭了锥形芭蕉花的式样

走在队伍中间的 人,已经找不到 芭蕉花了,只好 砍一截芭蕉杆顶 在头上,再搭上 头帕,便成了 “平头瑶”或 “蓝靛瑶”
二、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性别 年龄 职业 地位 民族、季节、质料 色彩
摩梭人的少女与妇女
因纽特人
藏族人
三、服饰的发展

1. 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与祖灵崇拜原始文化在服 饰上的反映
畲族姑娘凤凰冠 高辛氏的三女儿嫁给畲族祖先 盘瓠王,成亲那天,新娘母亲 送给三公主一顶非常漂亮的凤 凰冠和凤凰衣。婚后,三公主 生下三男一女,当三公主的女 儿出嫁时,真凤凰竟然从山里 飞出来,嘴里衔着一身五彩斑 斓的凤凰装。从此,畲族女性 就以穿凤凰装为最美最神圣。


彝族男子“天菩萨”“指天刺” 除父母长辈外,任何人不许触摸。即使战争对 待俘虏,也不许触碰侮辱。
2. 神话、民族历史在服饰上的反映



神话是民族文化及社会心理的一种象征化 投射。 在没有文字的民族中,人们将神话、历史 以及他们希望记录的一切,投射在与身相 随的衣装图样上,凝成一种文化密码。 服饰就是一种无字的天书,象形的史记, 荒古的神话、始祖的业绩、家族的宗谱、 民族的历史、习俗、宗教信仰及道德规范, 都在衣装上用一针一线“写”得清清楚楚。



在少数民族中,人类起源神话往往和 族源神话合而为一。 在神话中,一次似无必然联系的事件, 皆可导致各民族分化及其他文化形态 (如服饰、生活方式等)的差异 如云南金平县苗族,因服饰和支系不 同而有黑苗、白苗、大花苗、青苗或 清水苗数种。

中国传统民族服饰研究

中国传统民族服饰研究
古代,满族先世的服饰,一年四 季皆穿袍服,分为光皮和毛皮两种。 其后,“女工所织,只有麻布”。 清初,在宁古塔地方,“满洲富者 绩麻为寒衣,捣麻为絮;贫者衣狍 皮,不知有布帛”。直到康熙年间, “今居宁古塔者,衣食粗足,则皆 服绸缎,天寒披重羊裘,或猞猁狲、 狼皮大呼。惟贫者乃服布”。这与 从前衣皮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
穿旗袍。
藏族服饰
• 概况
• 藏族,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 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这里雪峰 林立,气候寒冷。以号称地球第 三极地闻名遐迩。藏族人民世 世代代就在这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牧 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也 形成了具有典型的雪域高原民
族独有的地方风格特色。
•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 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 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藏族 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大, 其基调变化亦小。藏族服饰的 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 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 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 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 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 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 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 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 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有 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 布结纽扣。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 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 上阑干。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 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 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 织阑干。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 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壮族妇女 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服装花 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上 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 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与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与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与礼仪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传统服饰与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服饰和礼仪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与礼仪的特点和意义。

一、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古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服饰风格和特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

首先,中国传统服饰注重色彩的运用。

古人有云:“白者为至雅。

”在中国古代,白色有着尊贵与纯洁的象征,因此白色成为贵族喜爱的颜色。

另外,中国传统服饰中还广泛运用了红色、黄色等明亮鲜艳的颜色,这些颜色代表着吉祥、喜庆和祝福。

其次,中国传统服饰注重细节的处理。

从衣襟的纽扣到袖口的褶皱,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具。

丝绸、绣花和金银线的运用,使得服饰更加华丽而富有质感。

再次,中国传统服饰强调的是整体的和谐美。

襟、袖、裤、帽等各个部分的搭配和衣裳的整体形象都要求和谐统一。

通过服饰的组合,体现着个人和社会的品位和身份。

最后,中国传统服饰还有着丰富的寓意。

例如,褶皱的形状寓意着福气连连;刺绣中的花纹代表着吉祥如意等等。

通过服饰的设计,人们可以不言自明地展示自己的身份和愿望。

二、传统礼仪传统礼仪在中国社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文明素养的展示。

中国传统礼仪以“礼”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传统礼仪讲究举止仪态。

在古代,人们注重的不仅是言谈举止是否得体,更重要的是展示出高雅、从容和自持的风貌。

包括行走姿势、目光、动作等方面都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其次,中国传统礼仪注重尊卑有序。

尊卑有序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传统礼仪中,人们根据社会地位的高低,分别采用不同的称呼、礼仪和待遇。

这种尊卑有序的体现形式既能维护社会秩序,也能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再次,中国传统礼仪强调与他人的交往。

第二章服饰民俗

第二章服饰民俗

第二章 服饰民俗
(12)清朝。 男子穿长衫 马褂并蓄长辫 。妇女穿旗 袍,外罩马 甲,足蹬花盆 鞋,
发式有如 意头、大拉翘 等。
第二章 服饰民俗
2.近现代汉族服饰的变化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男子服饰上的变革首先是“剪辫子革命”,其次是在长衫队列里,加进 了 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女子服饰仍流行旗袍,青年学生中流行短衣短裙。 (2)新中国成立之初。 中山装、西裤取代长衫,成为城市男装主流,但在农村,对襟小褂仍较 普遍。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与苏联外交关系较好,受其影响,女装中 曾一度盛行大翻领、双排扣的“列宁装”,“布拉机”即连衣裙也受到城 市妇女 的青睐,成为流行不衰的夏季服饰样式。 (3)文革期间 服饰单一,男女一般都穿军装或灰蓝黑服装。这是我国服饰文化的大倒 退。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3.哈萨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4.回族 回族由于散居的原因,男士在服饰上最 具特色的就是礼拜帽,一般是由白布制 作,式样为无檐小圆帽,也有戴黑色的, 最初是做礼拜时戴的,现在已成为民族标 志,平日随处可见。回族 妇女戴披肩盖头,只把脸 露在外面回族老年妇女冬 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 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 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 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 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 薄纱巾。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1.蒙古族服饰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1.蒙古族服饰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2.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 维吾尔族男性—— 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男子穿绣花衬衫,外套斜领、无纽扣“裕袢”。 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得更亮,绿得更翠,喜欢穿色彩 艳丽的连衣裙,外面往往套穿绣花背心。
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年轻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上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叶

中国服饰民俗

中国服饰民俗

中国服装秀与我们今时的服饰不同,中国历代的服饰有着各异的特点和鲜明的时代印记。

古代劳动者们的智慧与勤劳,凝聚成一针一线,编织出美丽、绚烂的服饰文化,留给今时今日的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

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便“搴木茹皮以御风霜,绹发冒首以去灵雨”,慢慢学会用树叶和兽皮来遮掩自己的身体,这大概可以算是最早的“衣服”了。

传说到了黄帝时期,元妃嫘祖就发明推广了育蚕技术,而到了殷商时代,人们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丝织的技术,并且改进了织机,发明了提花装置,织出了许多精美瑰丽的丝绸。

在商代出土的文物中,可以考据商代的服饰大概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奴隶主贵族的衣服多以锦绣絺紸为料,头戴扁帽,身穿右衽领衣,下穿裙裳,腰间束带,裹腿,脚着翘尖鞋。

而奴隶的衣服多以麻布、葛布为主,免冠、着圆领短衣短裳从西周至汉代,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定型阶段。

周代分封制的建立,使阶级间的差别极为明显,在服饰上也建立了一套完整、严格的制度。

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皇帝,皇后和文武百官的衣制。

冕服源于夏商,是皇帝、诸侯及卿大夫等在祭祀、登基、朝贺等重大利益场合穿着的礼服。

冕服主要由冕冠、玄衣及纁裳、带、蔽膝、赤舄等服饰组成。

王后有六服:祎衣、揄秋、阙翟、鞠衣、展衣、橼衣。

祎衣色黑,揄秋色青,阙翟色赤,此三服为从王祭祀之服。

鞠衣为王后在春蚕育蚕礼仪中的穿着,色黄绿。

展衣为白,为礼见帝王、会待宾客之服。

橼衣色黑,为侍御于王及便居之服。

周代除冕服外,另有牟服,裘,袍,深衣等衣制。

其中,深衣是一种经过改革的服装,在春秋战国时流行,是天子、诸侯、大夫、士庶平时穿着的衣服,其特点是上衣下裳连在一起,将衣襟接长向右掩,用绦系结,然后在腰间束带,下摆不开衩。

春秋时期中原各地已经形成了一套大致相似的服装制度,宽松肥大的衣裙袍服成为特有的民族服饰。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诸侯之间兼并战争的愈演愈烈,骑兵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有志于富国强兵的赵武灵王发动了一场服装改革——“胡服骑射”废除下裳,改穿有裆的长裤;废除履舄,改穿有统一的长皮靴,上衣改为紧身左衽的短袍。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分析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分析

唐代贵族女装
• 女子一般着艳丽大 袖衫,以穿男装为 时尚。披帛、帏帽
盛行。
• 女子面妆华丽繁复
唐代贵族男装
夫衫 盛
人的 唐
游贵 女
春妇 服
图 》 局 部 ) 。
及 侍 女 ( 张 萱
《 虢 国
穿 襦 裙 、 披
帛 或 袍
唐代女子服饰与面妆:
初 唐 小 袖
衣 和 仙
裙 、 披 帛
中 晚 唐 大
3、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
• 服饰形制的百花齐放
• 胡服骑射,出现合裆裤 • 深衣成为大众服装













特点:
首先,服饰用料出现 了“深衣”。为汉服基本款式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第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色彩也有重大 的变革。
第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服饰哲学观。
10、清代时期 (中国传统服饰的改革阶段)
• 男子以剃发梳辫、长 袍马褂的满族服饰为 基本装束,官员服制 以“补子”为饰。
• 满族女子着旗装,汉 族女子装束沿袭明代
• 。出现满汉服饰融合 的民族服装的经典: 旗袍
清代男子服饰 清代官员补服
清代女子服饰:
清 满 族 女 子 服 饰
清代汉族女子上衣
• 汉衣与胡服并存
唐代 孙位 《高逸图》
魏晋时期女子服饰:
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先秦遗俗,一般上身穿衫、袄、 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 ,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 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中国服饰图案中的民俗内涵与特征分析

中国服饰图案中的民俗内涵与特征分析

巾国I l l l t gi国案巾昀民俗内涵与特征分析口河南工程学院常征摘要:对传统服饰纹样的形式特征与民俗个性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民俗信仰在服饰纹样中的表现形式;分析了服饰纹样中古代民俗信仰及图腾崇拜的情感与内涵.进而揭示了民俗信仰对于传统服饰纹样的影响及中国服饰文化中的民俗寓意在服饰上的完美体现。

关键词:服饰图案:形式特征;民俗文化中国服饰纹样的发展宛如一条星河.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绘出了服饰的华彩。

也奏出了文化的乐章。

服饰图案纹样的发展。

其带有的文化气质深邃久远,其中的情和意更具有典型的中国情节。

我国的儒、道、法、墨等诸家.对服饰均有各自独到的见解.而这无疑影响了中国服饰的文化形象和民族风格。

并且广泛存在于中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形态、民俗风情、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着装观念、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中。

而中国服饰文化中的民俗寓意。

在服饰上则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服饰纹样的外在形象与文化内涵相结合服饰是最贴近人、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

因此。

服饰图纹中表现吉祥如意、避悔驱邪的内容比其他艺术更为人们所重视。

形的外在形象与内涵的结合主要表现在具有这种深厚、独特文化背景的服饰纹样中。

于是.我们的先人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

在服饰纹样题材上大量运用了具有祈福纳吉的吉祥纹饰.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风雨雷电、日月星辰、文字等。

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

通过借喻、双关、比拟、谐音、象征等手法。

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

在结体构形时。

多求整齐、圆满,具有典型例子如:儒家强调“修身”作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的入世思想。

以孔子“岁寒。

知松柏之后凋也”之语为人格原型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吉祥图案。

以及梅、兰、竹、菊四君子组合吉祥图案。

都被文人学士用来作为坚贞、高洁情操的礼赞和自我表达。

象征着纯洁爱情的葫芦花.一些民族的小伙子常在三弦琴和赠给姑娘的信物筒上。

雕刻葫芦图案,象征爱情像葫芦花一样洁白、纯净。

传统文化中的服饰与民俗习惯

传统文化中的服饰与民俗习惯

传统文化中的服饰与民俗习惯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饰与民俗习惯是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服饰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痕迹,展现着民族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而民俗习惯则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性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以传统服饰和民俗习惯为切入点,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服饰的特点与意义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服饰不仅是一种外部装饰,更是一种身份象征和文化的传承。

每一套传统服饰都有着特定的款式、图案和颜色,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和社会阶层的文化特征。

传统服饰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细节和装饰。

无论是男装还是女装,都注重裁剪、绣花和配饰的精致和讲究。

这种精心打造的细节体现了民族人民追求美感的态度,同时也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继承。

传统服饰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比如,旗袍是中国女性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女性的柔美和婉约,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优雅和自信的象征。

而长袍则代表着男子之间的友好和互助,它的设计简洁而大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二、传统服饰的重要保护与传承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服饰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服饰的保护,保护其原始风貌和传统工艺。

很多传统服饰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加强对传统工艺的保护,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传统服饰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

其次,传统服饰的传承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传统服饰的传承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推广和传承。

例如,在学校课程中增加对传统服饰的介绍和教学,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和演出来宣传传统服饰的魅力等方式,可以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服饰。

三、民俗习惯的重要性与传承民俗习惯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文化传统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民俗习惯涵盖了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与传统服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民俗学第五讲服饰民俗

民俗学第五讲服饰民俗

2、西北少数民族服饰
• 维吾尔族:男子穿绣花衬衣,外套 斜领、无纽扣的“裕拌”,“裕拌” 身长没膝,外系腰带。在北疆因天 气较寒冷,外套常常有纽扣。妇女 则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外面 往往还套穿绣花背心。男女皆喜欢 头戴绣花小帽,脚穿长筒皮靴。在 用料上喜欢选用纯毛、纯棉、真丝、 真皮,妇女喜欢艳丽的衣物,并以 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等饰物点 缀。手工刺绣是维吾尔族的传统工 艺,衬衣、背心及小圆帽上均绣有 花纹图案。
• 藏族服饰 • 农区男子外着长袖肥腰圆领、向右开襟系带 的氆氇长袍。妇女冬春穿长袍,夏秋着无袖 袍,内有各种颜色的衬衣,前系氆氇围裙, 领、袖、衣襟上镶边;男女均系腰带,穿长 靴。牧民男女穿羊皮袍,不缝袍面。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 • • • • 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求吉心理 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此外,服饰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审美 观念。
1、东北少数民族服饰
• 满族:旗袍、马 甲、坎肩、过去 男子留长发、结 辫,而妇女不仅 留发、结辫,还 挽譬等。满族把 深绎色看做福色, 还崇尚白色,常 用作镶边的饰物。 满族妇女擅长刺 绣。
•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 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 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 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 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 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 剃去周围的头发。
•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服装 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 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 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 下摆处镶上多层精 细的花边。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 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 头或旗髻。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 绒花和鬓 花等各种装饰品。 • 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 佩饰。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 带。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绸缎缝制, 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入关以后,满族旗 袍已在中国妇女中通用。

处暑时节的中国传统服饰与民俗风情

处暑时节的中国传统服饰与民俗风情

处暑时节的中国传统服饰与民俗风情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其中传统服饰和民俗风情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处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天的尾声,也是传统服饰和民俗的狂欢时刻。

本文将介绍处暑时节中国传统服饰和民俗风情的特点和魅力。

一、传统服饰1. 中式旗袍中式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它起源于民国时期,以其优雅的剪裁和流行的款式成为了中国女性的时尚标志。

在处暑时节,许多女性选择穿着旗袍,以展示中华传统服饰的魅力。

旗袍多以丝绸、锦缎等材质制作,舒适且质地华美。

腰间系上一条精美的丝带,衬托出女性的纤细腰身,展现出优雅的气质。

2. 绸缎长衫绸缎长衫是男性传统服饰中的代表之一。

它以绸缎面料制作而成,通常配有纽扣和腰带,营造出端庄的风格。

处暑时节,男性穿着绸缎长衫,不仅能展示中国男性的绅士风度,还可以适应较高的气温。

长衫的颜色和花纹也多种多样,让男性有更多选择,以展现出自己的品味和风格。

二、民俗风情1. 天灯处暑时节,中国一些地区的民众习惯在房顶上放置天灯,以祈求吉祥和平安。

天灯由竹篾和纸制成,形状像一只小鸟。

在夜晚,天灯点燃蜡烛后,会飘向天空,犹如一道道明亮的星星。

这一民俗风情不仅美丽,寓意着美好的愿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2.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运动,也是处暑时节的民间活动之一。

在赛龙舟的比赛中,选手们分成多个队伍,乘坐精心装饰的龙舟划水竞赛。

在岸边观赛的观众们欢呼雀跃,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加油助威。

这项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勇气和团结精神,也丰富了处暑时节的节日气氛。

三、处暑时节的传统服饰与民俗风情的意义1. 传承文化处暑时节的传统服饰和民俗风情是中国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通过穿着传统服饰和参与民俗活动,人们保留了古老的风俗习惯,并将其代代相传,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永久传承。

2. 提升民族自信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冲击。

中国服饰民俗及意义与图片展

中国服饰民俗及意义与图片展

(四)、第四阶段 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
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二、服饰构成要素的变化与服饰承载观念变化的关系 服饰有五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即质、形、饰、色、画。
质是服装原料的性质,形是服装的样式,色是服装的色彩, 饰是佩戴的饰物,画是服装的花纹图案(包括人体自身上 的图画,即文面文身)。
(二)求吉心理
求福趋吉,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这种趋向反映在 许多方面,衣服图案和服饰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三)表现民族自我意识
民族自我意识是“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 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同一民族的 人感觉到大家是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 理”。
(四)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领域越来越扩大。但服饰 的演变却走着相反的道路,即愈来愈简便,愈来愈大方。
春秋战国服饰
秦 汉 服 饰
唐朝服饰
宋 代 服 饰
宋代贵妇盛装服
明朝服饰
清朝服饰
少 数 民 族 服 饰源自大代表云南各族服饰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各民族之间的文
化交流,一是在历史发展历程中,因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 的改变而影响到服饰的改变。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体现于许多方面,服饰上的相 互影响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自周代以来,强调以礼治国,礼的本质是“别”, 别君臣、父子、男女,别亲疏贵贱。服饰是人们日常交往 中最直观的表征,因而它成为区别性别、年龄、身份、贵 贱、职业的重要标志。
此外,服饰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审美观念。在历史上, 某些重大的历史性变革,也常常会引起服饰的相应变化。
三、服饰变化的特殊轨迹 每个民族的服饰,都随着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而不断

服饰民俗

服饰民俗

A
14
2、近现代汉族服饰的变化
• 男子服饰上的变革首先是“剪辫子革命”,其次是在长 衫队列里,加进了中西合壁的中山服。
• 女子服饰仍流行旗袍,青年学生中流行短衣短裙。 • 建国以后,中山装、西裤取代长衫,成为城市男装的主
流,但在农村,对襟小褂仍是较普遍的服装。 • 50年代后期,受苏联服饰的影响,女装中曾一度盛行大
A
1
第二节 服饰民俗
一、服饰民俗概述 二、中国汉族服饰民俗 三、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四、外国服饰民俗
A
2
一、服饰民俗概述
(一)服饰、作用、构成 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服饰的作用——一是保护身体
二是装饰 服饰构成五要素——质、形、饰、色、画
A
3
1、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A
15
褂长 袍 马
A
16
三十年代穿高领、窄袖长袄、长裙上海时髦 女子与 三十年代上海时装(连衣裙)
A
17
旗袍
A
18
(二)近代汉族服饰的变化
辛亥革命以后
——汉族男子的服装主要有长袍马褂、长袍坎肩、中山装、学生装及西服等。
——而中式衫袄和中式抿裆裤则是劳动人民的主要服饰。
——女服在这一时期旗袍、坎肩、上衣下裙、裤为主。
A
53
A
54
A
55
A
56
A
57
A
58
A
59
A
60
A
61
A
62
4、中南民族服饰
1、畲族:凤凰装 2、黎族:筒裙、纹身

探索不同文化的传统服饰与风俗

探索不同文化的传统服饰与风俗

探索不同文化的传统服饰与风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为独特的标志之一,而传统服饰和风俗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间的传统服饰与风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文化的独特之处。

本文将探索一些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传统服饰与风俗,以期带给读者对多样文化的尊重与欣赏。

一、中国的传统服饰与风俗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服饰和风俗也别具特色。

中国的传统服饰包括汉服、蒙古族的长袍和藏族的长袍等。

汉服以其华丽、庄重的特点闻名于世,既适合日常穿着,也是重要的礼仪服饰。

在中国,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场合还有自己的特定服饰,例如春节的红色和中秋节的月饼服饰等。

此外,中国的风俗习惯也与服饰紧密相关,例如在中国婚礼上,新娘通常会穿红色的婚纱,象征喜庆和祝福。

二、印度的传统服饰与风俗印度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服饰和风俗同样丰富多彩。

印度的传统服饰以其色彩斑斓和华丽的细节而闻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服饰之一是“萨里”(Sari),是由一块长布料包裹起来制成的。

不同地区和宗教的印度人也有各自的特定服饰和风俗,如北方的“蒂卡”(Tika)和南方的“班纳尔斗篷”(Banarasi Dupatta)等。

在印度,婚礼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家庭庆典,新娘会穿上华丽的传统服饰,搭配饰品和妆容,体现出独特的风俗与传统。

三、日本的传统服饰与风俗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和传统的国家,其传统服饰和风俗也以简洁、雅致而闻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包括和服(Kimono)和浴衣(Yukata)。

和服是一种非常精致和正式的服饰,常常在特殊场合和节日上穿着,如结婚典礼、成人礼等。

而浴衣是夏季的常见服装,适合在浴衣节、花火大会等活动中穿着。

除了服饰,日本的一些特色风俗也与传统服饰相结合,例如在日本新年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和服,举行正式的神社参拜仪式。

四、非洲的传统服饰与风俗非洲是一个文化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大陆,其各个地区的传统服饰和风俗差异巨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服饰

——穿在身上的书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从中国传 统的服饰来认识中国的社会习俗。
教学内容:
一、中国服饰习俗 二、中国服饰历史 三、少数。包括服装、鞋、帽、袜 子、手套、围巾、领带、提包、阳伞、发饰等。
服饰有两大功能:一是区别身份地位; 二是表示所处的场合。 古代政府对全天下的人,都有规定的服色,从
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都有详细规定,因 穿制服的人,多属上层阶级,是人们企羡的对 象。时代不断变迁,中国文化中不断加入外来 文化,流行服色也会反过来影响制服服色,在 这两种服色文化互相激荡的结果。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 影响而生成的。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 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 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 主体的服饰文化。
各民族的不同社会风俗和审美心理,也使中国 的服饰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类型。如傣族妇女喜 穿无领、斜襟、紧身、短袖的上衣,下着筒裙 等。
(四)工艺上的服饰差别。
这是由制作方式带来服饰类型的不同。 无论是编织、印染、还是绣嵌、裁缝,这些技
术上的因素不仅制约了各种服饰原料,如纺织 工艺的平纹、斜纹、格子纹,印染和刺绣工艺 的各色花鸟虫鱼,而且构成了服饰的成品和款 式,如佩戴的镶嵌和缀饰、服装的样式。
二、中国服饰发展史
周朝:始于商代的上衣下裳是中国 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 衣象征天,天未明时是玄(黑)色; 下裳象征地,地是黄色。上玄下 黄的服制就来源于对天地的崇拜。
到了周代,中国的冠服制度也 在这一时期出现。从此,衣冠等级 在服饰中有了严格的区分。根据 《周礼》等书的记载,夏商周时代 把“礼”分为五大类,分为祭服、 朝服、军服、婚丧之服等。
(二)观赏性。这是服饰的一种审美外观。 例如服装款式和人体的对称,色彩和花纹的 匀称,鞋帽和衣裤的协调等等。
(三)礼仪性。这是服饰的一种社会伦理观 念的象征。如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婚丧服 饰,都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今天,汉族仍 然流行带结婚戒指和穿孝服的婚丧服饰习俗。
(四)信仰性。这是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在 服饰习俗上的标志。如我国宗教神职人员的 服饰即各具特征,如佛教的袈裟、念珠。而 给死人穿的”寿衣”,则是汉族民间信仰在 服饰上的具体体现。
在中国,服饰制作工艺的地方化尤为突出。如 苏绣和湘绣服饰已经驰名世界,而少数民族的 土机染纺的各种花布服饰也打入了国际市场。
如果说上述四个方面是中国服饰类型的 生成原因,那么服饰习俗惯制则是服饰 习俗普遍表现和社会制度。简单地讲, 我国服饰习俗惯制主要也有四种形式:
(一)实用性。这是服饰自身特征的表 现。如原料、做工的经久耐穿,规格、 式样的舒适合体,方便生产及其生活, 适应气候冷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19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三)季节、区域和民族的服饰 差异。
这是由自然时空和人种不同形成的服饰类型。
因季节不同,佩戴装饰上季节差别则更明显。 而且,服装类型的区域性主要是由各地的自然 条件和经济生活所提供的物质原料所决定的。 如鄂温克、鄂伦春族以狩猎生活为主,服饰则 多用兽皮做成 。
服饰习俗内容
服饰习俗内容是指由各种构成因素产生的服饰类 型及其确立的习俗惯制。我国的服饰在各地区、 各民族世代习俗的传承中形成了各种类型,这些 服饰类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构成因素。
(一)性别和年龄上的服饰不同。 这是由人类主体生理因素产生的服饰类型。男女
性别在头饰上有各自的特点,年龄也是服饰类型 多样化的原因。
秦汉:
秦代服饰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中国服饰持 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 式。
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 或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秦汉 时代,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
魏晋:魏晋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士大 夫阶层形成了消极的社会风气,追求“对酒 当歌,人生几何”的享乐主义,沉沦于颓废 的生活方式,以老庄、佛道思想为时尚,这 种风气也直接反映在人们的衣冠服饰上。最 有代表性的是当时的“竹林七贤”。宽衣博 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敞胸露臂, 衣服披肩,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 饰则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 优雅而飘逸。
(二)职业和地位上的服饰区别。
这是由社会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造 成的服饰类型。
不同的职业往往有自已的服饰标准。 社会地位对服饰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新书》云:”奇服文章一等上下而 差贵贱,是以高下异、则名号异,则 权力异,则事势异……”衣着服饰有明 尊卑、别贵贱的特殊功用,”贵贱之 别,望而知之。”历代都不准僭越。
山顶洞人开始用捕猎所获的兽皮来掩盖保护身 体和保暖 ,这标志着人类刚脱离了动物境界, 原始服饰出现的雏形。而山顶洞人遗存中发现 的利用缝纫加工为特征的服饰文化。
黄帝时“胡曹作衣”;或说:“伯余、黄帝制 衣裳。”
周代是中国冠服制度逐渐完善的时期。 这时候,有关服饰的文字记载十分多见。 青铜器铭文中,有关服饰的记载和“虎 冕练里”(毛公鼎)、“女裘宝殿” (周、伯蔡文簋)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19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性别上也会经常出现不 分男女的状况。如明代李乐在《见闻杂记》 中述及江南情形说:”熟闻二十年来,东南 郡邑,凡生员读书人家有力者,尽为女人红 紫之服,外披内衣,姑不论也。”并作诗曰: 昨日到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 是读书人。”现在在服饰上更有姓别接近的 趋势。
一、 中国服饰习俗
服饰习俗是经济习俗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 生活的变迁往往首先在服饰等生活方式上表 现出来。
服饰既具有保护身体的功能,同时也是一种 装饰和文化的象征。因此,一方面服饰有实 用的价值,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个人的和地方、 民族群体的日常审美趣味,表现了一定社会 的伦理观念。
在文明社会,服饰也成为社会道德观念的一 种物化。服饰的形式大致包括衣服、发饰、 鞋帽、佩戴(如首饰、围巾等)、装饰(如 手帕、化妆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