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第六章 社会群体(11.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如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群体是氏族、家庭群体。

社会群体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人所组成,但不能说凡是有人的地方都可以称为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群体成员必须由某种纽带联系起来,这种纽带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结果,社会关系又以不同的性质构成不同的社会群体。

第二,群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持续的相互交往的活动,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聚在一起的人群不能称为社会群体。如电影院里的观众等

第三,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群体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心里行为的相互影响或学习,会产生或遵守一些共同的观念、信仰、价值和态度。群体成员有共同的兴趣和厉害关系,并遵循一些模糊或明确规定的行为规范。

2 社会群体有哪些类型?

答:社会群体的类型很多,在实际研究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将社会群体划分成不同的类型。(1)根据维系群体成员的纽带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社会群体划分为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血缘群体包括:家庭、氏族、部落等;地缘群体包括:邻居、老乡等;业缘群体包括:各种各样社会经济组织、政治组织等;现代社会中三种群体并存且协同发挥作用,但业缘群体处于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

(2)根据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将社会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及其内部关系是按正式的社会规范建立起来并受正式规范所制约的;而非正式群体及其内部关系则具有非正式化的特点。在现代社会中正式群体处于主导地位而非正式群体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正式群体如学校、公司等;非正式群体如邻里、老乡等。

(3)根据群体成员的归属标准来划分,可以将社会群体划分为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前者是指成员所在的群体,后者是指被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的对象,并对成员的态度、认识产生重大影响的非所属群体。根据群体成员的不同需要,会形成不同的参照群体,而同一参照群体在不同时期也可能发生变化;往往参照群体跟所属群体是同类群体,但也不排除例外。(4)根据群体成员的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为基本群体和社会组织。基本群体也称首属群体或初级群体,它是指成员之间有着面对面的直接的交往,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较浓厚的情感色彩的群体。社会组织也叫次级群体,它是指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共同活动群体;它的成员间关系较间接,情感色彩较淡薄,公务性较强。

3 什么是基本群体?基本群体有哪些特征?(05简答)

答:基本群体又称首属群体或初级群体,初级群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基本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库利所指的初级群体的概念主要指人们在成长过程最初加入的群体,它对于个人的人性和个人理想的形成起到最初的作用;属于这种群体的有家庭、儿童游戏群体。后来一些社会学家将这个概念扩大到人际关系紧密的其他群体,特别是将工作小组归入基本群体的范畴。这两种解释都是可以的,都具有各自研究价值和意义。基本群体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规模较小。基本群体大多是小群体,成员相对是彼此能够有足够机会接触和交往的重要保证。

第二,面对面的互动。初级群体规模小,成员之间能面对面的直接接触,这样能加深成员间的相互了解,促进相互关系。面对面的的互动是基本群体产生、形成和发展额重要条件。

第三,群体成员难以替代,基本群体里成员扮演多重角色,参加各种活动,表现出全部个性;于是成员间形成一种不可替代的特殊关系。

第四,非正式控制。基本群体往往不是靠正式控制维系的,而是通过习俗、道德、社会舆论等非正式控制手段来维系。

第五,聚合力和持久性强。基本群体成员间有着很强的生存依赖关系和归属感,决定了它的聚合力和持久性强。另外,从发展角度看,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如家庭等。

4 基本群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答:第一,基本群体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单位,一旦离开基本群体,个人的生活往往在情感、物质基础上出现缺失。

第二,基本群体承担社会化的任务。所有类型的基本群体对于人的社会化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如家庭、儿童游戏群体在儿童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额意义;基本群体是个人获得社会性的摇篮,人的个性成长与他赖以生存的基本群体的状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第三,基本群体是社会的稳定力量。社会总是通过基本群体和社会组织将个人有机集合成各种社会结构,从而构成社会整体。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以基本群体的稳定和发展为基础的。

基本群体的上述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是:基本群体的目标、它的稳定性以及群体内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等。

6 家庭是如何演化的?

答:家庭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步由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发展,由较低的形式演进到较高的形式。

通常认为家庭经历了如下四个形态:

(1)血缘家庭。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式。原始人类在自然规律作用下,认识到不同年龄人的生理差别,内部逐渐地选择按辈份划分婚姻。这时姐妹是兄弟的共同妻子,兄弟是姐妹的共同丈夫,夫妻都有共同的血缘关系。血缘家庭即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又是一个独立的生活单位。

(2)普那路亚家庭。普那路亚是夏威夷语,意为“亲密的伙伴”。这个名称是从最早发现实行这种家庭形式的夏威夷群岛的土著人那里来的,由共妻的一群丈夫乎称“普那路亚”,共夫的一群妻子也互称“普那路亚”。这种家庭制度是群婚制发展的最典型的阶段。此时人们逐渐认识到族外通婚对后代体质发育有益,并形成了同母所生子女间不应发生性关系的观念,家庭内部开始排除亲兄弟姐妹间的婚姻关系,实行两个氏族之间的群婚。这就是普那路亚家庭形式。

(3)对偶家庭。它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家庭形式,由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而来。这种家庭由一对配偶短暂结合而成,所生子女属母系所有。这种对偶家庭不是氏族公社的独立经济单位,社会的基本组织仍是母系氏族。对偶婚以从群婚时代的单纯性关系转变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联系。对偶婚实行的结果是给家庭增加了一个新的因素,即除了生母之外,已有可能确认生父。

(4)一夫一妻制。这种家庭产生于原始社会某期。它的确立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并适应于整个文明时代。它诞生的动力是财富的增加和按父系继承财产的要求。一夫一妻制相对于对偶家庭而言:夫权高于一切;婚姻关系比较牢固。一夫一妻制家庭形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它有着不同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