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小品两篇

合集下载

文言文游记赏析六首

文言文游记赏析六首

文言文游记赏析文言文游记赏析六首《游黄山记》原文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

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

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于是且步且负各半。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

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

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

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

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

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

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

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

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

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

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

天风撼人,不可立。

晚至狮林寺宿矣。

趁日未落,登始信峰。

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

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

僧惧挽之。

余笑谓:“坠亦无妨。

”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

”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

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

食顷,有白练绕树。

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

”初蒙蒙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

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

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

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

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

译文癸卯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就在沐浴了黄山的温泉。

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

晚上在慈光寺住宿。

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连兜笼也容不下。

袁宏道《满井游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袁宏道《满井游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袁宏道《满井游记》原文及译文赏析袁宏道《满井游记》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选自《袁中郎全集》,作者袁宏道。

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文章用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寓理。

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早春的欣赏和赞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满井游记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C.于时冰皮始解/学而时习之D.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

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

③ ⑤ ⑥


一 山 水 小 品 篇
兰心赏水 课文中写水,写出了水的 什么特点呢?用心品味一下, 按这个格式来说: ( )的水真( )啊, 你瞧( )。
总结:这几篇课文水的共同特征 有哪些?
一 山 水 小 品 篇
巧语辨水 这些水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A、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 山异水,天下独绝。 潭中鱼可 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各篇的作者及相关文学 常识。 2、学会运用比较阅读法来进行 文言文复习,明确各篇景物特 点; 3、归纳出文言文中常见的写景 的技巧; 4、感受古人寄寓在自然山水景 物中的思想感情; 5、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并对 初中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加以分 析。


山 水 景 物 篇 分 类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 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 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 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 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 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 ,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 ,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 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 ──鲁迅《孔乙已》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景之写法 写景的顺序 1、按时间顺序来写景物过程; 2、先总写后分写来描写景物; 3、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景物。 写景的方法 1、用比喻修辞来突出景物; 2、用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来表 现景物; 3、用白描手法来勾勒景物;

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3篇

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3篇

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3篇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和最小的儿子苏过游览白水山的佛迹院。

我们在温泉里洗澡,水热得很,其源头大概可以煮熟东西吧。

沿着山腰向东走,稍微再向北转,有条瀑布高述七八百尺。

山中有八九个曲折的地方,每个曲折的地方都被瀑布奔流冲积成为水潭,深的潭用绳子吊着石头垂下去五丈深还不到底。

瀑布冲入潭里溅起的水花象雪飞,其声音却象雷响,既使人喜欢又使人害怕。

山崖上有几十个大人的脚印,这就是所谓佛迹了。

傍晚回家,倒转身来走,观看野火烧山,火势很大。

我们一下子就越过了几个山谷,到了江边,山间的明月已经升起,我们在江中一面划船,一面玩弄着溅起的水花和月影。

回到家,已经二更了,我又和苏过喝起酒来,吃着那余甘煮成的菜。

看着自己的身影颇感颓废,再也不能熟睡,便写了这篇文章来给苏过。

东坡老人。

注释:[1]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3] 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4]汤池:即汤泉。

[5]殆:(daì)大概,差不多。

[6]循:沿着。

[7]少北:稍向北。

[8]悬水:瀑布。

[9]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10]辄(zhé)为:就是。

辄,就。

[11]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2]水崖:水边的山崖。

[13] 倒(dào)行:顺来路回去。

[14]甚:厉害。

[15]度:越过,过[16]击汰(tài):击水。

独抒性灵的袁宏道小品文

独抒性灵的袁宏道小品文

独抒性灵的袁宏道小品文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县人,官至吏部郎中,其间又数度去职归隐。

与兄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时称"三袁",号为"公安派"。

其文风清新流丽,"独抒性灵","才高胆大,无心于世之毁誉,聊以舒其意之所欲言耳。

"(1)传世有《袁中郎全集》(2)。

一、真情寄于琐事袁宏道最为世人称诵之处在于创作了大量小品文,包括序跋,尺牍,山水游记等,抒写自己的文学旨向,生活志趣,有浓重的抒情色彩,就描写对象而言,既写名山大川,又摹城郊风光,开始有了"近代人文气息","它的感慨,抒写的景物明显带有更为近代的日常气息,它们与世俗生活、与日常情感更为接近了。

"(3)行文语调不是高高在上的文人口吻,也无圣哲训世的凌人与沉重,更没有酸儒的陈腐格套。

且成篇体制短小,"止于其所不可不止",其文简约而意蕴丰厚无穷。

恰如对佳山水,得其意而忘其形,以写意之笔墨绘自然之胸襟,寥寥数笔,境界全出。

而且只可远观静睹,一旦近处细审,可绝无相类。

如名篇《晚游六月桥待月记》。

作者不写人所共赏的湖光山色,正显他的聪明之处,因前人已极写西湖景色之胜,笔墨早就拥雍不堪,恐怕很难捕捉到新语,不如跳开思路,宕开笔墨,单抒写"我"与"景"相会时的独特内心体验: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有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俗客受用,宜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认为寻常的"绿烟红雾"不算胜景,更斥"歌吹为风,粉汗如雨"为"艳冶极矣",如此游西湖,不仅俗不可耐且有败景之虞。

游记小品两篇——滕东中学顾栋(修改)

游记小品两篇——滕东中学顾栋(修改)
人物:古:人和物;今:人,画中人,重要人
同年:古:同榜登科者;今:同一年。
御:古:戴上;今:抵挡;驾驭。
2014年10月31日星期五
穿:
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顾栋
18
词类活用
精兰棋置 名词作状语 城中仕女云集 名词作状语 山色微岚 名词作动词 着重裘以敌之 名词作动词 然则是游也宜书 名词作动词
2014年10月31日星期五 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顾栋 6
高粱桥简介
高梁桥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偏北半里左右,是 北京西郊历史上一座名桥,是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 二十九年在和义门(今西直门)外所建石桥。明清之 时,高梁桥一带繁华壮观,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 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 坐在两岸绿荫下,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为 京师郊外一胜景。在巍峨的西直门城楼上远眺高梁 桥,长河似玉带,白桥跨碧水,绿荫藏酒肆,古刹 连西山。近观高梁桥,桥下,柳浪飞燕逐清波;桥 上,行人车马如穿梭。出城、进城必由此经过,故 这里热闹非凡。侧看高梁桥,则又有小桥、流水、 人家之感。楼、水、桥、人构成了燕山脚下一幅 “清明上河图”。
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顾栋
12
2014年10月31日星期五
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顾栋
13
游记小品两篇
游高粱桥记
袁宏道 袁中道
2014年10月31日星期五
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顾栋
14
识记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鳞鬣(liâ) 窈窕(yǎotiǎo) 几席 (jī) 缙绅(jìn shēn) 趺坐(fū) 痴禅者(chán) 筵中人(yán) 烟霾 (mái) 喧嚣怒诟(xiāo gîu) 了不 相属(zhǔ) 岚(lán) 侑(yîu) 茗 (míng) 羸马(lãi) 微泮(pàn) 飚风(biāo) 舛(chuǎn) 邸(dǐ) 砾砾(lìlì)

二山水游记《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老师版资料

二山水游记《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老师版资料

山水游记(二)(《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目标:识记重点词义和名句,总结、运用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提高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分析能力,掌握答题的有效方法。

一.完成下面内容一、《记承天寺夜游》(八上)①内容主旨:作者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用美景衬托了自己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和自我排遣的乐观豁达的胸。

(叙事:寻伴夜游,描写:庭中月色(月色如水,月色空明)抒情:月下感叹)(欣喜、愤懑、悲凉、失落、豁达)②体会或领悟:人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坎坷曲折,但只要心胸豁达,淡泊名利,就能化忧郁为释然,以平和之心享受生活的乐趣。

③写作特色:1.叙事和抒情、写景有机的结合,情景交融。

2.运用比喻写景。

④描写月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湖心亭看雪》(八下)①内容主旨:通过描写湖心亭看雪的经历,表达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作者:避世的忧愤、孤傲的情怀,客居他乡,有超凡脱俗的性情,遗世独立)②阅读启示:我们要像作者一样保持不随流俗的闲情雅致。

但作品中流露出的孤高自赏和消极避世的情调,我们不应盲目欣赏。

③写作特色:1.本文融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叙事简练,寓意深蕴。

2.“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高度抽象,概括。

3.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④默写描写雪景的一段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三.《岳阳楼记》(八下)①内容主旨:本文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寄寓了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阅读材料整理]苏东坡的小品文

[阅读材料整理]苏东坡的小品文

[阅读材料整理]苏东坡的小品文[阅读材料整理]苏东坡的小品文---小易今日读戈工兄的《苏东坡的围脖》一文,非常喜欢。

想起自己曾经有段时间很迷恋苏轼的那些精短透明有趣的小品文。

翻检以前整理的有关材料,做归并,整理一份新的阅读材料,以备以后教学之用。

2004-4-8 13:49|小易近日迷上苏东坡的小品文,精短又极见境界。

细细品读,见情见性,不亦乐乎!张岱的这则《湖心亭看雪》,颇有东坡遗风——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更定:天亮。

沆砀:冬天天空中白茫茫的寒冷水气。

大白:大酒杯。

简评:短文描绘了一幅意境空灵,淡雅别致的西湖雪景图。

~~~~~~~~~~~~~~~~~~~~~~~~~~~~~2004-4-8 13:50 |小易东坡小品文十篇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织,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评:此诗虽不甚佳,可以见子美清狂野逸之态,故仆喜书之。

昔齐鲁有大臣,史失其名。

黄四娘独何人哉,而托此书不朽,可以使览者一笑。

砚铭或问居士:吾当往端溪,可为公购砚。

居士曰:两手,其一解写字,而有三砚,何以多为?曰:以备牛肉干。

居士曰:吾手或先砚坏。

曰:真手不坏。

居士曰:真砚不坏。

书墨余蓄墨数百挺,暇日辄出品试之,终无黑者,其间不过一二可人意。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白洋潮、钱塘江的夜潮、水之歌水之思精讲精练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白洋潮、钱塘江的夜潮、水之歌水之思精讲精练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白洋潮、钱塘江的夜潮、水之歌水之思精讲精练〖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窈窕..()()微岚.()茗.()饮恕诟.()烟霾.()踵.()逊.()色趺.()坐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⑴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

趺坐:以为:⑵着.重裘以敌.之,而犹不能堪.。

着:敌:堪:⑶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

旋:非常:⑷而旗尾略.不沾湿。

略: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

⑵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未泮。

⑶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4、文学常识。

《游高粱桥记》作者_____ 明代文学家。

与其兄宗道、其弟中道,并称为“公安三道”。

袁中道,明代散文家。

《白洋潮》作者_____,明末清初散文家。

《钱塘江的夜潮》作者______,现代作家,学者。

5、通读这几篇文章,找出描写水的语句。

〖点击思维〗1、注意“岚”不要读作“fēng”,“诟”不要读成“hòu”;“趺”和“跌”读音和写法都不同。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词的含义,注意和现代汉语的区别,如“以为”“敌”“非常”等词语和现代汉语的意思有很大差别。

3、翻译文言句要准确、通顺,注意句中关键词的译法,如⑴中的“侑”,⑵中的“泮”等一定要翻译准确。

4、袁宏道,明代文学家,湖广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张岱,晚明著名散文家。

所作《陶庵梦忆》、《西湖寻梦》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

钟敬文,广东海丰人,是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和倡导者。

5、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初步把握这几篇写“水”文章的特点。

【规律方法】〖理清结构〗京师胜地流急而清游人云集与友人出游游人笑我我笑游人与友出游叙寒气凛冽不堪急归议联系自身抒写心志正面潮水远—稍近—渐近—再近—到塘侧面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惊眩景慕已久决定去看立意看夜潮乘兴而去大失所望败兴而归水之行星生命之源雕刻大师循环与平衡历史沉思〖语言特色〗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在他笔下,秀色可餐的吴越山水,堤柳万株的柳浪湖泊,风清气爽的真州,春色宜人的京兆,皆着笔不多而宛然如画。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明人游记小品五篇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明人游记小品五篇

明人游记小品五篇明人游记小品五篇袁宗道高梁桥〔高梁桥〕又名高亮桥,在西直门外西北,跨高梁河上。

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玉河〕即御河,流经皇宫周围。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罗纹纸〕一种细软有纹理的薄纸,这里形容水波.。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左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垂线〕下垂的柳条。

长丈馀。

岸北佛庐〔佛庐〕佛寺。

道院甚众,朱门绀〔绀(gàn)〕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即天青色.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攒(cu án)簇〕聚集.,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螺髻〕梳成青螺形的发髻。

,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盖〕伞。

殿前剔牙松〔剔牙松〕又名栝子松,比一般松树针叶集中、稠密。

数株,松身鲜翠嫩黄,班剥〔班剥〕同“斑驳”,杂乱错落,此指松皮粗糙不平.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围〕两手合拱为一围.许。

暇日①〔暇日〕闲暇之时。

,曾与黄思立〔黄思立〕名大节,号无净,曾任太常寺博士,是作者的好友。

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中郎〕袁宏道,字中郎。

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钱塘苏堤〕在杭州西湖中,是宋苏轼出任杭州知州时修建,后人称为“苏堤”或“苏公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固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挂进贤冠〕意谓辞官。

,作六桥〔六桥〕西湖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

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情障〕佛家语,佛家认为对世俗生活某些爱好,会形成心情上的翳障。

乎?是日分韵〔分韵〕作诗术语,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分韵”,也称“赋韵”。

,各赋一诗而别.春游西湖选自《西湖游记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此文一题为“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夜。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夕岚〕傍晚时烟雾迷蒙的景色。

岚,雾气..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勒〕逼迫,侵袭。

八年级语文: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

八年级语文: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教学目标:1、了解袁宏道、袁中道的有关文学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4、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

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

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生性直爽,喜游山水。

《虎丘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等名篇。

又作《满井游记》、《徐文长传》等名篇。

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游记、书札、序跋、碑记、传状、日记、杂文等近600篇。

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

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袁中郎全集》行世,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宏道集笺校》本。

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进士,官南京吏部郎中。

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同以公安派著称。

为文崇尚自然,曾游历天下,写下大量纪游诗文,有《珂雪斋集》。

3、关于高梁桥:高梁桥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北京西郊历史上一座名桥,是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在和义门(今西直门)外所建石桥。

明清之时,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底。

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两岸绿荫下,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为京师郊外一胜景。

古时候,高梁桥一带繁华壮观,在巍峨的西直门城楼上远眺高梁桥,长河似玉带,白桥跨碧水,绿荫藏酒肆,古刹连西山。

近观高梁桥,桥下,柳浪飞燕逐清波;桥上,行人车马如穿梭。

出城、进城必由此经过,故这里热闹非凡。

侧看高梁桥,则又有小桥、流水、人家之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自主阅读 游记小品二篇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自主阅读 游记小品二篇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学案 北师大版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学习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义,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

2.通过朗读、品读,学习通过景物对比衬托表现特殊情趣心志的写法。

3.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通过景物对比衬托表现特殊情趣心志的写法。

难点:理解文义,品悟作者情感。

教法选择诵读、讨论、归纳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小黑板、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内容导入:(多媒体展高梁桥的照片)明确这是北京西郊的高梁桥,明清时这儿是一处胜景,明代诗人朱茂瑞春游赞叹:“高梁河水碧湾还,半入春城半绕山。

”乾隆帝秋游赋诗:“凤城北转石桥边,秋水澄泓可放船。

”在他们的笔下,高梁桥景美怡人。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游览此地作文《游高梁桥记》,他笔下的高梁桥如何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学习本文,探寻答案吧!(板书:《游高梁桥记》)一、揭示学习目标(见上)二、指导学生先学1.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标注生字词。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1.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详见投影)。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疏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写高粱桥一带美景及游览盛况。

第二部分(2):写作者与朋友游览经过和感受。

3.检查读音:筵yán侑yòu鳞鬣lín liè趺fú诟gòu窈窕yǎotiǎo缙绅jìnshēn岚lán茗míng4.范读,正音,标记节奏,理解大意。

5.指名朗读,其他同学给予指导。

6.齐读课文后借助注释翻译课文,标记难词难句,小组合作学习解决。

7.高梁桥为何为“京师最胜地”?(高梁桥在北京西直门外,远离闹市,”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急流而清,小黑板出示“自学导航”,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

出示幻灯片,介绍作者。

播放幻灯片,提出阅读要求,学会抓住重点词句。

拓展阅读:《游记小品两篇》《白洋潮》《钱塘江的夜潮》《水之歌,水之思》练习题

拓展阅读:《游记小品两篇》《白洋潮》《钱塘江的夜潮》《水之歌,水之思》练习题

乐阅读游记小品二篇白洋潮钱塘江观潮水之歌,水之思⊙收获平台一、词汇积累: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空。

①鱼之沉水底者,(lín liè)皆见。

②丹楼珠塔,(yǎo tiǎo)绿树中。

③时柳梢新翠,山色(wēi lán)。

④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xuān xiāo nùgòu)。

⑤(淤泥)委积道上,(léi mǎ)不能行,步至门外。

⑥(biāo fēng)自北来,尘埃蔽天,⑦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yān mái)沙尘之乡。

二、品读课文《游记小品两篇》,回答问题。

1.将下列句子的划线部分译作现代汉语。

⑴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

译句:⑵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译句:⑶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译句:⑷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

译句:*⑸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

译句:*⑹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

译句:*2.同样是游历北京郊外的高梁桥,为什么袁氏兄弟所写的游记大相径庭?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由此你在写作方面得到了什么启示?⊙发展空间阅读散文《水之经典》,完成文后各题。

(2004年广西桂林中考题)水之经典⑴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翰之水,多的是,在我看来,最富性格最值得一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⑵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

飞奔如兽、桀鹜不驯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将浪涛如山变为,将凶猛如火变为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常流不懈的生命活动。

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⑶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

高三语文:中国文脉之山水小品

高三语文:中国文脉之山水小品

• 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描写了一幅明丽的山水美景 之后,忍不住写道:“鸢飞冲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返。”这恰好说明他并没有在明山秀水中真正达到澄怀 静虑的境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也营造了一个清新空灵的 优美意境,但“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在这里,人与自然的 关系是相互抵触的、貌合神离的,就象两个彼此陌生的人,永 远不可能达到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往来。
《小石潭记》 《满井游记》 4.言志篇:《记承天寺夜游》 《岳阳楼记》 《 醉翁亭记》
回忆作者作品
• 《三峡》——郦道元(北魏)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 《小石潭记》——柳宗元(唐) 《湖心亭看雪》——张岱(明)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 妙笔绘水
篇目
写水句子
水的特点
《三峡》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谢中书书》
清流见底
多、急、绿 清
写水方法
按照四季顺序写 运用对比突出
《小石潭记》
闻水声如鸣佩环 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清、凉
多种感官描写
凝神忆水
• 一、这些水的共同特征: • 1.清澈、湍急 • 2.写水多用来抒发热爱自然、排 遣忧愁 或避世隐退之意。 • 二、常用的写“水”技巧: • 运用多种修辞,注意景情结合; • 调动多种感官,结合正侧描写; • 变换观察视角,动静虚实相衬。
小结
• 魏晋南北朝是山水游记散文的重要形成阶段,在这个时代, 儒家思想的绝对统治地位开始动摇,老庄思想格外活跃,大自然 在人们思想上精神上所具有的那种神秘、尊严、崇高的品格特性 和那种统治、教化的象征物的约束作用,也渐渐削弱乃至于消失。 高于人们之上的自然山水,渐渐变成人们憩息的场所,游赏的对 象,抒情的凭借,吟咏的题材。

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

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

《答谢中书书》
清流见底
闻水声如鸣佩环 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
多种感官描写 运用比喻修辞
《满井游记》 鱗浪层层清澈见底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亮、清
凝神忆水
一 山 水 小 品 篇
一、这些水的共同特征: 1、清澈、湍急 2、写水多用来抒发热爱自然、排 遣忧愁 或避世隐退之意。 二、常用的写“水”技巧: 运用多种修辞,注意景情结合; 调动多种感官,结合正侧描写; 变换观察视角,动静虚实相衬。 三、用今天所学归纳“山”


写钱塘江潮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 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 雪堆。” 【杂曲歌辞· 浪淘沙】刘禹 锡 “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 雷。” 【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 明 方行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 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涛 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 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酒 泉子(十之十)] 潘阆
山市
神奇、壮观
表达对山市蜃景的赞叹之情
三峡
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
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观潮
壮观、雄伟 惊心动魄
表达对钱塘潮的雄伟和弄潮健儿 的高超技艺的赞叹。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景之写法 写景的顺序 1、按时间顺序来写景物过程; 2、先总写后分写来描写景物; 3、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景物。 写景的方法 1、用比喻修辞来突出景物; 2、用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来表 现景物; 3、用白描手法来勾勒景物;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景之联想 请你根据自己所学,用你联 想到的诗句来形容一下课文的 景物,并说说它们之间的相似 和不同点吧! 格式: 从( )课文中 的( )句子,我想到了诗 句( ), 因为它们描写的( )景色很 相似/不同。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游记小品两篇》 《白洋潮》《钱塘江夜潮》《水之歌水之声》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游记小品两篇》 《白洋潮》《钱塘江夜潮》《水之歌水之声》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游记小品两篇》《白洋潮》《钱塘江夜潮》《水之歌水之声》(2课时)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搜集高梁桥及其潮水的相关资料并交流;了解游记小品两篇的写作背景。

2、自由朗读,重点标画文中文言片段的疑点、难点,试着翻译文言段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写作:“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1.个性阅读,多角度思考理解文章内容,2.比较阅读,比较游记散文与科学说明文的不同特点。

3.了解水资源的宝贵,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发现文章的异同并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突破口: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思维习惯。

评价任务: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自由朗读,读准、读顺。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5、阅读科学小品文,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6、写作练笔要感情真挚,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学过程:游记小品两篇课堂导入(多媒体出示三组图片,每组中有两张图片,图片中景致相同,但是色调迥异)不同的景致通常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但是图片中的景致相同,只是色调上存在差别,同学们有没有产生不同的感受呢?那又是怎样的感受呢?画家的情感见于色调的调配,《游记小品两篇》描绘的也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致,而且是同一个季节月份,作者又是亲兄弟,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袁氏兄弟去游逛高梁桥,去抚摸作家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记小品两篇
游高粱桥记
袁宏道 袁中道
三袁长兄——袁宗道(1560~1600)
▪ 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明代文学家,明湖 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七年(1589) 礼部会试第一,殿试成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 次年任翰林院编修,授庶吉士,为公安派的代表 人物之一。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十一月四日 (12月9日),在北京“竟以惫极而卒”。终年 40岁。光宗继位,赠礼部右侍郎。为人神清气秀, 稳健平和。居官15年,“省交游,简应酬”, “不妄取人一钱”,身为东宫讲官,死后竟仅余 囊中数金,几至不能归葬。
了自己。
▪ 游览天气不同——袁宏道所遇天气应是风和日丽;袁中道则遇 到了沙尘暴。
▪ 游览感受不同——袁宏道是享受悠游之乐;袁中道则感到百苦 而急归。
▪ 表现主旨不同——袁宏道是借景抒情,抒发超凡脱俗的雅士情 怀;袁中道则描写客观,通过江南春景的反衬直抒自己的人生 感慨。
▪ 侧重点不同——袁宏道侧重写景。袁中道侧重议论。 ▪ ……
通假字

▪谭
见课本注释
▪志
古今异义
人物:古:人和物;今:人,画中。
御:古:戴上;今:抵挡;驾驭。
穿:
词类活用
▪ 精兰棋置 名词作状语 ▪ 城中仕女云集 名词作状语 ▪ 山色微岚 名词作动词 ▪ 着重裘以敌之 名词作动词 ▪ 然则是游也宜书 名词作动词
一词多义
三袁仲兄——袁宏道(1568~1610)
▪ 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 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在文学上反对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 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 合称“公安三袁”。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吏 部郎中,正五品。博学多才,为官勤勉,任吴县县令仅 一年,吴县大治。当朝宰相申时行曾感叹:“两百年来 无此县令”。43岁病逝于沙市,葬于白鹤山。他是“公 安派”的领袖人物,成就最大,影响最广,一生著述丰 厚,传世诗歌有1700多首,游记、杂文等600多篇,其 中多篇诗文被选入大中学课本。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 《袁中郎全集》。
▪ 三袁是同胞兄弟,并能同时在各学术领 域,如哲学思想、政治倾向、文学观点、 创作风格,以至性情、气质等方面,发 挥相互影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 有的,甚至可谓文坛奇迹,因此有“一 母三进士,南北两天官”一说。 三人对以后几百年的历史乃至近代的五 四文化运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袁氏兄弟不仅文名卓著,为官也清正廉 洁,三人为官到头,只落得两袖清风。
3.探究二文写景和感受大相径庭的原 因。 (提示要紧扣二人的人生经历)

▪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僧人寂子一同去旅 游。那时的杨柳方才发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 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时。盘腿坐在古书根上, 把茶看成酒来品饮,绿树浪影恰似劝人畅饮的音 乐和锦帛普通,清清的水让本人发生错觉,似乎 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普通,人来人往,也恰 似这景色的一局部。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本人们三 小我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僧人一样,纷繁相视而 笑。而本人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哗 怒诟,和这美景涓滴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 过了一会儿,碰到了统一年及第的黄炜,叫他下 来,与他扳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欣赏了梅 花,接着就回家了。
三袁小弟——袁中道(1570—1626课本 ) 为1623年最新研究成果1626年
▪ 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公安派”领 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湖广公安人。万 历三十一年(1603)34岁时才考中举人。万历 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徽州府教授。万历四 十八年(1620年),升南京吏部主事。天启四年 (1624),升南京吏部郎中,1626年八月三十日 (10月19日)病逝于南京,终年57岁。其成就次 于宏道。其文学主张与宏道基本相同,强调性灵。 著有《珂雪斋集》20卷、《袁小修日记》20卷。
句子的独立性
▪ 2.鱼鸟之飞沉 助词,的
▪ 3.呼而下,与之语 代词,代黄
昭质
▪ 4.中目塞口,嚼之有声 代词,
沙尘
▪ 5.何京师之苦至此 助词,的
▪ 6.着重裘以敌之 代词,代指寒冷
句式---省略句
▪ 趺坐古根上 句前省“余” ▪ 步至门外 省主语“我们” ▪ 中目塞口,嚼之有声 省“尘埃” ▪ 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砾砾 句前皆
▪高 粱 桥
游记小品两篇
游高粱桥记
袁宏道 袁中道
你能读准吗?
léi
羸马




pàn
微泮
lì lì
砾砾
mái
烟霾
biāo chuǎn
飚风 舛

diāo

貂帽
zhuó qiú
着重裘
2020年8月19日星期三
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顾栋
8
一、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同学们朗读之后,根据课 下注释,疏通文意。注意 积累文言实虚词及句式。
▪ 以 1.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表目的的连接 来

2.茗饮以为酒 把……当成

3.予以问予 因此
▪ 4.着重裘以敌之 用来
▪ 而 1.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连词承接
▪ 2.而飙风自北来 表转折
▪ 3.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 表修饰
▪ 4.流急而清 表并列
▪ 之 1.鱼之沉水底者 结构助词,取消
二、再读比较,理清主旨
1.两篇游记各描绘了高粱桥怎样的 景色?
2.请尽量多的找出两篇文章的不同 之处?
3.探究二文写景和感受大相径庭的 原因。
1.两篇游记各描绘了高粱桥怎 样的景色?
▪略
2.请尽量多的找出两篇文章的不同之 处?
▪ 游览时间不同——袁宏道三月初一;袁中道是三月中。 ▪ 游览积极性不同——袁宏道主动;袁中道被动。 ▪ 描写主体不同——除景物外,袁宏道写到了游人;袁中道只写
省“余”
游高梁桥记——译文
▪ 高粱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景色最漂亮的 中央。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 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 看得分明。梵刹鳞次栉比,红楼朱塔,在绿树 的映托下显得非分特别的斑斓。而从西山为游 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精美迟早都纷歧样, 似乎是成心用来文娱游人的一样。当春意正浓 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需不是出格的没空城 市来这里旅游一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