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具体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目标,保障企业财产安全和规范经营活动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
下面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内容。
一、风险评估与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一步是进行风险评估与控制。
企业应对各类重要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二、责任与权限:企业内部控制要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与权限。
各个部门要按照自己的职责范围来开展工作,并且要明确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和沟通关系。
三、制度与流程:企业内部控制要建立规范的制度与流程。
各种制度应该从企业目标出发,合理分工,明确流程,使得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信息与沟通:企业内部控制要注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递。
各级各部门之间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保证信息的流通畅通,并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五、内部审核与监督:企业内部控制要进行内部审核与监督。
各个部门要设立内部审核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六、防范与检测:企业内部控制要加强防范和检测机制。
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问题要提前进行预防,并设立相应的检测机制,对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营。
七、纪律与处罚:企业内部控制要建立纪律与处罚制度。
违反企业规定的行为要依法进行纪律和处罚,以起到警示和震慑的作用。
八、持续改进:企业内部控制要实施持续改进。
通过不断总结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逐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和规范经营行为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的建立和运行。
只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并保持长期竞争力。
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目录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货币资金 (4)第一章总则 (4)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4)第三章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 (5)第四章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 (7)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采购与付款 (7)第一章总则 (8)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8)第三章请购与审批控制 (9)第四章采购与验收控制 (9)第五章付款控制 (10)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存货 (11)第一章总则 (11)第二章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12)第三章请购与采购控制 (13)第四章验收与保管控制 (13)第五章领用与发出控制 (15)第六章盘点与处置控制 (15)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对外投资 (16)第一章总则 (16)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17)第三章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控制 (18)第四章对外投资执行控制 (19)第五章对外投资处置控制 (20)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工程项目 (21)第一章总则 (21)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21)第三章项目决策控制 (22)第四章概预算控制 (23)第五章价款支付控制 (23)第六章竣工决算控制 (24)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固定资产 (25)第一章总则 (25)第二章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25)第三章取得与验收控制 (26)第四章使用与维护控制 (28)第五章处置与转移控制 (29)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销售与收款 (30)第一章总则 (30)第三章销售与发货控制 (32)第四章收款控制 (33)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筹资 (35)第一章总则 (35)第二章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36)第三章筹资决策控制 (36)第四章筹资执行控制 (37)第五章筹资偿付控制 (38)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成本费用 (39)第一章总则 (40)第二章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40)第三章成本费用预测、决策与预算控制 (41)第四章成本费用执行控制 (42)第五章成本费用核算 (42)第六章成本费用分析与考核 (43)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担保 (44)第一章总则 (44)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45)第三章担保评估与审批控制 (46)第四章担保执行控制 (47)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合同 (48)第一章总则 (48)第二章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 (49)第三章合同草案编制控制 (50)第四章合同审核控制 (50)第五章合同订立控制 (51)第六章合同履行控制 (52)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对子公司的控制 (54)第一章总则 (54)第二章对子公司的组织及人员控制 (54)第三章对子公司业务层面的控制 (56)第四章母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及其控制 (58)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财务报告编制 (60)第一章总则 (60)第二章岗位分工与职责安排 (60)第三章财务报告编制准备及其控制 (61)第四章财务报告编制及报送控制 (63)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信息披露 (65)第一章总则 (65)第二章信息披露整体控制 (65)第三章信息披露一般流程控制 (66)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预算 (68)第一章总则 (68)第三章预算编制控制 (69)第四章预算执行控制 (70)第五章预算调整控制 (72)第六章预算分析与考核控制 (72)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人力资源政策 (74)第一章总则 (74)第二章岗位职责与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74)第三章招聘、培训与离职 (75)第四章人力资源考核政策 (77)第五章薪酬及激励政策 (77)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计算机信息系统 (78)第一章总则 (78)第二章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 (79)第三章信息系统开发、变更与维护控制 (80)第四章信息系统访问安全 (82)第五章硬件管理 (83)第六章会计电算化及其控制 (84)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货币资金(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存货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存货的安全完整,提高存货运营效率,保证合理确认存货价值,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货业务中的各种差错和舞弊,根据《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所称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者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主要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
企业代销、代管存货,委托加工、代修存货也合用于本规范。
第三条企业在建立并实施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一)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二)存货请购依据应当充分适当,请购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三)存货采购、验收、领用、盘点、处置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对存货预算、供应商的选择、存货验收、存货保管及重要存货的接触条件、内部调剂、盘点和处置的原则及程序应当有明确的规定;(四) 存货成本核算方法、跌价准则计提等会计处理方法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第二章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一)存货的请购与审批,审批与执行;(二)存货的采购与验收、付款;(三)存货的保管与相关会计记录;(四)存货发出的申请与审批, 申请预会计记录;(五)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 申请预会计记录。
第五条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
办理存货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的政策、法律及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六条企业应当对存货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存货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第七条审批人应当根据存货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存货业务。
如何规范内部控制
如何规范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自己的目标,采取的保护财产、提高效率、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等措施。
规范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以下是规范内部控制的一些建议:1. 确立明确的控制目标和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应该明确制定内部控制的目标,并建立风险管理策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2. 建立适应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业务特点和组织结构,建立适应性强、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
3. 设立合理的授权制度和审批流程。
企业应建立明确的授权制度和审批流程,确保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避免权力滥用和内部纠纷。
4.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机构。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核算、财务预算等,同时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5.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内控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内控能力,确保员工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制度进行工作。
6. 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流程。
企业应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流程,包括信息安全管理、数据备份和灾备等,确保信息的可靠和安全。
7. 加强内部沟通和监督机制。
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8. 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
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减少违规风险。
9. 建立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改进机制。
企业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的自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持续改进内部控制体系。
10. 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分析。
企业应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策略和措施,降低外部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规范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措施,并不断完善和优化。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是指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组织活动的规范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制定的内部控制的一系列制度、方法、规则和程序。
一、内控目标:1.保证组织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减少资源浪费。
3.管理和规范业务流程,确保事务的顺利进行。
4.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5.防范和减少内部和外部风险,保护组织利益。
二、内控原则:1.明确责任:明确内控责任人和责任范围,实行层级审批制度。
2.合理规划:合理确定组织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规范和流程。
3.内外部沟通:与内外部相关方保持沟通与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孤岛。
4.风险评估:评估和管理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5.资源配置:合理分配和利用组织的资源,提高效益。
三、内控指标:1.管理人员:明确内控部门和负责人,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2.内部流程:建立和完善各个业务流程,确保流程规范、透明。
3.信息系统: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保护组织信息的安全。
4.人员培训: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和能力。
5.绩效评估:建立绩效评估制度,对内控进行监督和考核。
四、内控措施:1.制定内控制度:编制内控手册、规范和流程文件,确保内控的有效实施。
2.分工明确: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权限滥用和失控。
3.审计监督: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公开透明: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对组织的经营状况和内部控制情况实行公开。
5.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
五、内控审查:1.内部自查:建立内部自查制度,定期对内控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2.外部审查:接受外部审查机构的审计和监督,确保内控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问题整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4.评估报告:对内控情况进行评估和报告,向上级组织和相关部门汇报。
5.改进优化:持续改进和优化内控制度,提高内控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内部控制具体规范
7861677961r1自然风险r2政治风险r3经济风险r4技术风险r5国际风险r6内部决策和管理风险8062r1r11洪灾风险r12风暴风险r13地震风险r14雪灾风险r15气温风险8163r2r21政治环境风险r22政策风险因素r211战争风险r212社会动荡风险r221经济体制改革风险r223宏观政策变化土地金融改革r224有关建设施工的条例和规范的变化风险r225建设审批程序的变化风险r226法律风险r221行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变化8264r3r31项目市场风险r32项目财务风险r33地价风险r34合同风险r35工程招投标风险r36国民经济状况变化因素r311材料机械价格上涨r312机具设备租赁费增加r326税利变动风险r325承包商垫支能力风r313工资上涨r314施工管理费增加r321通货膨胀r322利率变化r323建设项目资金供应风险r324项目超概预算风险r341总价合同风r343成本加酬金合同风险r351公开招标风险r353议标风险因素r352邀请招标风险r342单价合同风8365r41设计技术风险r42施工技术风险r4技术风险因素r411设计基础资料的准确性r412设计文件的准确性r415设计规范的合法性系数选取r413新结构的力学计算模型及简化r414设计安全度取值r426临时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失误r425现场计划进度不合理r421材料更新r427安全措施不当r422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困难r423施工工艺落后r424施工技术和方案不合理8466r5国际风险因素r51国家风险r52国际政治风险r53国际投资环境风险r54货币汇率变化风险r55国际货币利率变化风险8567r61投资方式选择风险r62融资风险r63管理风险r6市场风险工期风险质量风险建设资金筹集风险88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内部会计控制关键控制点借款和所有者权益帐面余额在资产负债日确定存在借款利息费用和已支付的股利是由本单位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引起的借款或发行股票经过授权审批
公司内控制度规范
XXX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XXX公司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XXX公司(以下统称公司)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
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公司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制衡性原则、重要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以及成本效益原则。
第六条公司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七条公司领导班子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公司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当充分发挥单位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公司可以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或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岗位,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第八条公司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大额资金使用、大宗设备采购、基本建设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第九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决算编制和绩效评价、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物资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债务管理、经济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
单位应当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公司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业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的轮岗制度。
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应当替代采取专项审计、部门互审等控制措施。
第十条公司应当综合考虑经济活动的规模、复杂程度和管理模式等因素,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配备能力和资质合格的业务人员。
内控基本规范
内控基本规范内控基本规范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为了保障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制定的一系列管控措施和规范。
内控基本规范旨在规范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活动,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和管理水平,保护企业财产和利益的安全。
一、内控制度规范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个业务环节能够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规范进行,杜绝违规操作和失误。
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以确保企业各个环节的高效运作。
同时,内部控制制度也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以适应企业运营的变化和发展。
二、风险控制规范企业应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控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应急处置等各方面的内容,以及各项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企业还应制定灵活的风险管理策略,能够及时应对各种风险事件,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三、审计监督规范企业应建立自身的审计监督机制,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审计。
审计监督机制应包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多个层面,以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审计监督机制还应定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和优化,及时发现和改正存在的问题。
四、信息安全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企业应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企业信息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信息系统的防火墙和权限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各项内容,以及员工对信息安全工作的培训和教育。
企业还应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信息安全隐患。
五、合规规范企业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制度。
合规管理制度应包括内部合规控制、合规风险评估和合规培训等方面,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企业还应定期进行合规检查和评估,确保合规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六、责任追究规范企业应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失责和违规违法行为进行追究和处罚。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摘要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的一套制度和措施,旨在确保组织的目标的达成,并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治理。
本文将介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原则,以及实施内部控制的步骤和关键要素。
1. 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达成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措施,以确保组织的资源有效使用、运营活动合法合规、财务报告可靠和风险管理有效。
2. 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资源有效使用:确保组织的资源合理、高效地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
•运营活动合法合规:确保组织的运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
•财务报告可靠:确保组织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供决策者参考。
•风险管理有效:确保组织能够及时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保障组织的安全和稳定。
3. 内部控制原则内部控制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分工与配合原则:各岗位、各部门之间应明确分工,任务职责清晰,形成协同工作的合力。
•风险管理原则:针对组织面临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确保组织的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合理经济原则:内部控制的实施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即投入与产出之间应保持合理的平衡。
•信息与沟通原则:内部控制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和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的畅通和高效流转。
4. 实施内部控制的步骤实施内部控制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控制目标:明确组织的控制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评估风险:识别组织面临的各类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确定应对策略。
•设计内部控制:制定合适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授权与责任、审批与监督、记录与核实等控制要素。
•实施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措施落实到组织的各个环节,确保控制的有效执行。
•监控内部控制:建立监控体系,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 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实施内部控制需要考虑以下关键要素:•领导支持:组织领导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1. 引言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机构,为了规范运作、提高管理效能,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本文档旨在介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目的和原则,以及具体的内部控制要求和实施步骤。
2. 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目标、保护财产和遵守法律法规,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内部监督和信息沟通等手段,建立起的一套制度和措施。
3. 内部控制的目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和财务稳定;•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效能;•遵循法律法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规范和合理性。
4. 内部控制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合理性原则:内部控制应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适用于各个环节;•效益性原则:内部控制应确保投入和产出的合理比例,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可操作性原则:内部控制应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控制要求,并能够有效执行;•统筹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考虑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利益,避免局部利益冲突;•审计检查原则:内部控制应具备内部审计和监督的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5. 内部控制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包括:5.1 流程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工作按照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并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5.2 风险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风险管理应涵盖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管理风险等各个方面。
5.3 资产保护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资产保护制度,明确资产的管理责任和义务,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设立相应的权限和审批程序,以防止资产的丢失、损坏和滥用。
5.4 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方面。
财务管理应遵守财经法规,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源、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等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安排。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地管理企业风险,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1. 适应企业特点:内部控制制度应根据企业的规模、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进行定制,须合理简化程序,便于操作。
2. 运营效率:内部控制应使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高效顺畅,避免不必要的繁琐程序。
3.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应依据企业的风险特征,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警示机制,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4. 内控合规:内部控制制度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确保企业合规运营,避免违法风险。
5. 信息保密:内部控制应加强对企业信息的保护,避免敏感信息泄露和滥用。
二、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1. 组织结构:建立明确的组织机构,界定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
形成正确的权力制衡机制,防止权力过度集中。
2. 职责分工:分清内部控制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相互交叉和冲突。
3. 制度建设:对企业各项管理活动建立相应的制度,明确操作规范和流程。
4. 内部审计: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并提供改进意见。
5. 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6.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7. 内部报告:建立健全的内部报告制度,及时反映企业运营情况和问题,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1. 制定和发布内部控制政策: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并将其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目标相衔接。
2. 风险识别和评估:全面识别和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类内外部风险,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 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适应企业需求的内部控制措施和制度建设方案。
4.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指企业为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以及促进企业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制定和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以下是一份1000字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全体员工、职工、客户和合作伙伴,所有人员在工作中都要遵守本规范的要求。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职责和权限,规范各类业务流程,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二章财务内部控制第四条财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和及时的一系列制度、方法和措施。
第五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包括会计政策、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并确保全体员工牢固掌握财务知识。
第六条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财务预算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控制,并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问题。
第七条企业财务报告应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按规定时间及时报送相关部门。
第三章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第八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对资产的存量和流量进行监控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方法和措施。
第九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登记、转移和清理、库存管理和动态盘点等。
第十条企业应对资产进行全面计划、合理配置、科学使用和有效保护,防止不当占用、浪费和损失。
第十一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盘点制度,定期对所有资产进行盘点和核实,并及时记录和报告资产的变动、流向和价值变化。
第四章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第十二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的一系列制度、方法和措施。
第十三条企业应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预警机制,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十四条企业应建立风险控制和防范制度,加强对内外部风险的监控和防范,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第十五条企业应定期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防范措施,确保风险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为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同时提高治理和经营效率,本文将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进行详细介绍。
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1. 内部控制目标的明确企业应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应性较强的目标,明确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所追求的结果或影响。
2. 内部控制责任的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应明确分配给各级管理人员,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应承担不同的内部控制责任。
3.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流程、操作程序、岗位职责等,确保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
4. 内部控制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企业内部控制需要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信息的遗漏和失真,同时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5.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监督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和改进。
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 风险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环节,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 控制活动企业应确保各项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有效性,通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明确各项业务流程,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控制活动的有效执行。
3. 信息与沟通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与沟通机制,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监督和评价企业应设立独立的监督和评价机构,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改进意见。
5. 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益处1. 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可以有效防止资产的滥用、浪费和盗窃,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
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规范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保障资产安全、规范经营行为、提高运营效率并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是组织内部对其财务报告以及其他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
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不仅能够为企业或组织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也能够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提高企业或组织的信誉度和业务管理水平。
一、内部控制规范基本原则:1.明确职责,确保授权合理。
企业或组织应该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明确各员工的职责,确保职权分配明确,避免交叉重复。
2.制度规范,确保日常工作规范。
企业或组织应制订符合国家法规、规范财务管理的制度,规范职场人员以及企业的各种工作行为。
3.分工明确,防范风险。
企业及组织的各个部门应该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统一指挥,以此保障资产的安全和规范经营。
4.监督检查,保障制度有效性。
企业应该制定一套监督检查系统来保证规范在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存在的隐患和漏洞。
二、内部控制规范内容:1.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在签订各类业务合同时,应按照法律规定,运用严密的审批流程进行审核,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资产锁定管理制度。
企业或组织应严格控制资产的使用范围以及使用时间,防止资源过度浪费。
3.支出、收入核算管理制度。
企业应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完整的支出、收入核算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4.审批管理制度。
企业在进行日常办公事务时应制定严格的审批流程,确保在执行办公事务的过程中审批流程可靠。
5.风险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制定和完善一套风险控制制度,将风险降至最小,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不会受到损失。
6.保密制度。
企业应严格遵守有关的保密规定,建立一套系统的保密管理制度,对敏感信息、商业机密等资产的保护加强管制,防止泄露。
7.人事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者需要根据公司的业务特性,制定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等,以完善公司的人事管理制度。
三、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流程:1.制定内部控制规范方案。
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学校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学校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第四条:学校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学校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学校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学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到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学校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学校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建立学校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为切实做好我校内部控制工作,我校成立内部控制工作领导组,统筹、协调本校内部控制工作。
组长:(校长)副组长:成员:内部控制工作领导组设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我校具体的内部控制工作。
第七条:学校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学校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第二章学校层面内部控制第八条:财务室为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
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第九条:学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
学校建立健全集体研究决策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护自身利益,实现组织目标,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建立的一系列风险管理、内部监督和运营程序。
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财务报告保障,帮助企业合规经营、提高运营效率。
本文将介绍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与应用指引,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基本规范1.明确目标与责任企业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是为企业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责任,确保所有员工理解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并将其贯彻到日常工作中。
此外,应该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员工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职责,避免权责不清导致的问题。
2.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需要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可能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对于重大风险,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并监督实施和效果。
3.制定与执行控制措施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业务流程、信息技术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这些控制措施需要确保合规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确保员工理解控制要求,并按照要求执行。
4.信息和沟通信息交流和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以及信息的安全性。
同时,需要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和机制,使信息能够顺畅地在企业内部流动,并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
5.监督与改进企业内部控制需要进行监督和改进。
监督可以通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管理层自评等方式进行。
监督的目的是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问题。
基于监督结果,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 领导层重视与承诺内部控制的建立需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与承诺。
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并履行自己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责。
2.明确责任与权限企业需要为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他们知晓自己的职责,并在职责范围内履行义务。
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
一、任职资格
1、准入条件:具备法定注册资本,合规登记,具备必备的运作资质,经国家相关部
门批准登记;
2、选任资格:勤恳廉洁,经济管理能力强,具有相应教育和职场经历;
3、期限:任期为三年,任职期间内不得变更其职位、地址等,应保持该机构的连续
发展。
二、机构内部控制标准
1、管理职能
落实内部控制,强化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有效的管理;
2、会计企业制度
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制度,推行企业财务会计处理规范,明确协助外部审计、保有审
计和内部审计机制;
3、内部检查制度
每一年进行一次内部检查,确保内部操作的真实、熟悉、准确、有效和合理,形成完
善的内控体系,并根据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内控体系;
4、内部管理机构
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构,对公司内部管理工作进行规范、调整、决策、保证,定期
对内部操作等情况进行分析,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维护公司的管理流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5、安全管理
确保资产、资料的安全、有效性,制定资产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或资料的监督
管理,保护公司资产及有关资料不被修改、损坏或泄露;
6、风险控制
制定风险控制政策,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如有财产保险、关联交易、股权投资等
意外损失损益预警,以及重大投资决策较好的全面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货币资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货币资金,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第三条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符合法律要求,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应当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三)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的记录,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一)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二)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
(三)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第五条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企业关键财会岗位,可以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在最长不超过五年的时间内进行岗位轮换。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货币资金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一)支付申请。
企业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经授权的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
(二)支付审批。
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
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性质或金额重大的,还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三)支付复核。
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企业是否妥当等。
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等相关负责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四)办理支付。
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第七条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第三章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
第八条企业应当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当及时存入开户银行。
第九条企业应当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本企业的现金开
支范围和现金支付限额。
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或超过现金开支限额的业务应当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第十条企业现金收入应当及时存入银行,不得坐支现金。
企业借出款项必须执行严格的审核批准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
第十一条企业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和集中收付制度,加强对货币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
银行账户的开立应当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要,不得随意开立多个账户,禁止企业内设管理部门自行开立银行账户。
企业应当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发现未经审批擅自开立银行账户或者不按规定及时清理、撤销银行账户等问题,应当及时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传递及保管等环节的管理与控制。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不得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得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不得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不得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指派对账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进行审核,确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调节相符。
如调节不符,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对账单的稽核和管理。
出纳人员不得同时从事银行对账单的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工作。
第十六条实行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等方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企业,应当与承办银行签订网上银行操作协议,明确双方在资金安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交易范围等。
操作人员应当根据操作授权和密码进行规范操作。
使用网上交易、电子支付方式的企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不应因支付方式的改变而随意简化、变更支付货币资金所必需的授权批准程序。
企业在严格实行网上交易、电子支付操作人员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的同时,应当配备专人加强对交易和支付行为的审核。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
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核算和报告。
第四章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加强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处理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
企业因填写、开具失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作废的法定票据,应当按规定予以保存,不得随意处置或销毁。
对超过法定保管期限、可以销毁的票据,在履行审核批准手续后进行销毁,但应当建立销毁清册并由授权人员监销。
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账薄对票据的转交进行登记;对收取的重要票据,应留有复印件并妥善保管;不得跳号开具票据,不得随意开具印章齐全的空白支票。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
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不得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按规定需要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与事项,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采购与付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行为,防范采购与付款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采购与付款,主要是指企业外购商品并支付价款的行为。
企业外购劳务并支付价款的控制,可以参照本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企业在建立并实施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请购依据应当充分适当,请购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三)采购与验收的管理流程及有关控制措施应当清晰,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方式的确定、采购合同的签订、购进商品的验收等应有明确规定;
(四)付款方式、程序、审批权限和与客户的对账办法应当明确。
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企业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请购与审批;
(二)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三)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
(四)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五)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
有资源整合条件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业务采购权应当尽量集中,实施集中或相对集中采购,或采取集中招标形式,以提高采购效率,堵塞管理漏洞,降低成本和费用。
第六条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防范采购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商业贿赂、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
第七条企业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或采购合同,下同)、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第三章请购与审批控制
第八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置商品或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并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
企业采购需求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相适应,具有必要性和经济性。
请购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应当明确采购类别、质量等级、规格、数量、相关要求和标准、到货时间等。
第九条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
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应当对需求部门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