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重点汇总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数的认识:认识0-20的数,理解数的意义,如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

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能够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数的运算: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初步认识减法和退位减法,能够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图形的认识: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感知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4.位置与顺序:理解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能够用位置关系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初步认识行和列,能够用行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5.时间的认识:初步认识钟表,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能够识别整时和半时。

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感知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这些知识点,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也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一年级数学重点归纳,小学知识,值得收藏!

一年级数学重点归纳,小学知识,值得收藏!

一、读数、写数1、20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单数:1、3、5、7、9······双数:2、4、6、8、10······(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

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1、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一年级上册数学八大专项考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八大专项考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八大专项考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八大专项考点包括:
1.认识钟表:一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钟表的结构,包括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整点的概念。

2.20以内的加减法:这是一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认识图形: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图形的概念,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4.认识数位:学生需要了解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并能够进行数位的转换。

5.认识方位: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方位概念,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6.比较大小: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比较不同数字的大小,并能够进行大小关系的排序。

7.单位换算: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单位换算,如厘米、米、千克等。

8.图形计数: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正确地计数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能够进行面积的计算。

这些考点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多练习、多思考,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数的认知
1.数的读法和书写:0、1、2、3、4、5、6、7、8、9
2.比较大小:大、小、相等
3.数的数量关系:多,少,相等
4.数的顺序关系:1在2前面,4在6后面等
二、数的加减法
1.加法口诀:1+1=2、1+2=3、1+3=4等,直到10以内的加法口诀
2.加法的运算规律:1+2=2+1,3+4+2=3+(4+2)
3.加法的交换律:2+5=5+2
4.加法的有序性:2+3=5
5.减法的认识:10-1=9、8-3=5等,直到10以内的减法口诀
6.减法的运算规律:2-1=1,(3-1)-1=1等
三、数的形状和空间位置
1.形状的辨认: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2.形状的分类:些许形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实物形状的画法:用直线和曲线画出形状
4.位置的认知:上、下、左、右等
5.位置的指示:将物体放在一些位置
四、数的观察和整理
1.数据的图表:柱状图、折线图、直方图
2.图表的观察:看懂图表中的数据
五、数的排序与分类
1.数的排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
2.数的分类:数字、形状等的分类
3.数的组合:数的加法、组合
六、时间和金额
1.时间的认知:年、月、日、星期、小时、分钟等
2.时钟的认识:钟面和指针的认识
3.金额的认识:元、角、分等的认知
七、数的工具
1.尺子:量长度
2.秤:量重量
3.容器:量容积。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 数字书写与识别:学会书写和识别1-100的数字。

2. 数数:能够正序和倒序数数,理解数的顺序。

3. 比较大小:能够比较10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

4. 数的组成:理解个位和十位的概念,初步认识数的组成。

二、基本运算1. 加法:掌握10以内的加法运算。

2. 减法: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

3. 简单应用题:能够解决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简单加减问题。

三、几何图形1. 基本图形认识: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2. 形状比较:能够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边数等特征。

3. 图形组合与分割:理解图形可以通过组合或分割形成新的图形。

四、时间和金钱1. 时间概念:了解时钟的基本构造,学会识别整点和半点。

2. 金钱认识:认识硬币和纸币,理解基本的货币单位和面值。

五、测量与数据1. 基本测量:了解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基本概念。

2. 数据收集:学会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数据。

3. 数据表示:能够用图表或图形简单地表示数据。

六、逻辑与推理1. 简单分类:能够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

2. 模式识别:识别并延续简单的图形、数字和颜色模式。

3. 问题解决:通过逻辑思考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七、数学语言与表达1. 数学词汇:学习与数学相关的基本词汇。

2. 表达能力:能够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表达数学概念和解题过程。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这份总结旨在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指南,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一年级数学的核心概念。

每个知识点都应该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和练习来巩固和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必会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必会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必会知识点一、数与代数。

1. 数的认识。

- 认识1 - 20各数。

- 会数、会读、会写1 - 20各数。

例如,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写作15,读作十五。

- 能区分几个十和几个一。

像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 数的顺序。

- 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

例如,11<15,19>10。

会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 - 20各数。

- 数的基数和序数含义。

- 基数:表示物体的数量,如教室里有12个小朋友。

- 序数:表示物体的顺序,如从左边数第5个同学。

2. 数的运算。

- 加法和减法。

- 加法的意义: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

例如,树上有3只鸟,又飞来2只,一共有3 + 2=5只鸟。

- 减法的意义: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

如盘子里有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5 - 2 = 3个苹果。

- 10以内的加减法: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如1+3 = 4,5 - 1 = 4等。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例如计算9+3,把3分成1和2,9+1 = 10,10+2 = 12。

二、图形与几何。

1. 认识图形。

-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一般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如牙膏盒。

-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大小都相等。

像魔方。

- 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曲面。

如易拉罐。

- 球: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滚动。

如足球。

2. 位置。

- 上下、前后、左右。

- 能辨别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如在教室中,黑板在教室的前面,讲桌在黑板的下面,我的左边是同桌等。

三、综合与实践。

1. 分类。

-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例如,把一堆图形按照形状分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或者按照颜色把一些物体分为红色的一类、蓝色的一类等。

一年级全部知识点总结数学

一年级全部知识点总结数学

一年级全部知识点总结数学一年级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加法、减法、数字比较、形状和空间、时间和数据收集。

1. 数字在一年级,学生将学习认识20以内的数字,并且能够进行数的排序和数的比较。

他们也会学习如何用正确的数字和数量来表示物品或人数。

2. 加法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加法,他们将学习简单的加法口诀和如何用算术表达式来解决问题。

他们还将学习用物品模型、数线、数学游戏等方式进行加法练习。

3. 减法一年级学生也将学习减法,他们将学习简单的减法口诀和如何用算术表达式来解决问题。

减法的概念将通过实际情境和玩耍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4. 数字比较在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用大小号来比较数字,以及如何用大小号来比较物品的数量。

他们将学习如何通过阿拉伯数字符号和物品数量的比较来形成大小概念。

5. 形状和空间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认识各种各样的图形,包括圆形、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等。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对图形进行分类和区分。

6. 时间在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认识天、周和月等时间单位,并且学会用时间序号来表示日期的顺序。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用钟面来读时间。

7. 数据收集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用图表、表格和图片来收集和呈现数据。

他们将学习如何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来分析和应用数据。

总的来说,一年级数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启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并且利用生活实践和游戏活动来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希望学生们在一年级的学习中能够建立起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难点重点题型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难点重点题型

小玲画了一排小花,其中(qízhōng)一朵黄花从左数 在第6个,从右数在第5个,这一行花有几朵?
第六
第 五
(dì wǔ)
10人 第五页,共十四页。
第六页,共十四页。
左边(zuǒ bian)9只小鸭
鸭妈妈
(mā mā)
右边5只小鸭
15只
9+1+5=15(只)
第七页,共十四页。
第八页,共十四页。
复习(fùxí)
一、数出20以内(yǐ 的数 nèi)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以内的数从大到小排序
第一页,共十四页。
20以内(yǐ 的单数 nèi)
• 1、3、5、7、9、11、13、15、17、19
从大到小排序(pái xù)
第二页,共十四页。
20以内 的双数 (yǐ nèi)
• 2、4、6、8、10、12、14、16、18、20
从大到小排序(pái xù)
第三页,共十四页。
小玲画了一排小花,其中一朵黄花(huánghuā)从左数在
第6个,从右数在第5个,这一行花有几朵?
第六
第 五
(dì 四页。
第十页,共十四页。
第十一页,共十四页。
盘子里有18个草莓,芳芳上
个,下午吃了6 午 吃了5 (shàngwǔ) 个,她吃了多少个?
第十二页,共十四页。
第十三页,共十四页。
红红(hónɡ hónɡ)有10支彩笔,芳芳有14
支,红红比芳芳少几支?
第十四页,共十四页。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一、认识数(一)、有趣的“0”“一年级0”可以表示没有,“0”可以参加计算,“0”在数中起到占位作用,“0”可以表示起点,表示0度。

(二)、基数与序数表示物体的多少时,用的是基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时,用的是序数。

基数与序数不同,基数表示物体的多少,序数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二、数一数(一)、数简单图形数零乱放置的物体或数某一类图形的个数时,应先将所有物体依次标上序号,可以按照序号,顺序观察,数准指定的图形。

注意对于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结果也会不同。

因此在数简单图形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二)、数复杂图形数复杂图形时可以按大小分类来数。

(三)、数数按条件的要求去数。

三、比较数列比一比当比较的2个对象整齐的排列时,很容易采用连线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

如果比较的2个对象是杂乱排列的,可以通过数数目的方法进行比较。

也可以采用分段比的方法。

四、动手做(一)、摆一摆要善于寻找不同的方法。

(二)、移一移五、找规律(一)、图形变化的规律观察图形的变化,可以从图形的形状、位置、方向、数量、大小、颜色等方面入手,从中寻找规律。

(二)、数列的规律数列就是按一定规律排成的一列数。

怎样寻找已知数列的规律,并按规律填出指定的某个数是解题的关键。

(三)、数表的规律把一些数按照一定的规律,填在一个图形固定的位置上,再把按照这一规律填出的图形排列起来。

从给出的图形中寻找规律,按照规律填图是解题的关键。

六、填一填(一)、填数字给出的算式是一组,不同算式中相同图形中所填的数字是相同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自然界中存在的数,从1开始往后依次增加。

2.数的读法与写法:掌握数的读法与写法,例如“一”、“二”、“三”等。

二、加法与减法1.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即两个或多个数的和。

2.加法的运算:掌握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包括竖式运算和横式运算。

3.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即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差。

4.减法的运算:掌握数的减法运算方法,包括竖式运算和横式运算。

三、数的比较1.大小比较:掌握数的大小比较规则,比较数的大小关系,例如“大于”、“小于”、“等于”等。

2.数的顺序排列:掌握数的顺序排列规则,将一组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四、数的拆分与组合1.数的拆分:掌握将一个数拆分为几个部分的方法,例如“5可以拆分为2和3”。

2.数的组合:掌握将几个数合并为一个数的方法,例如“2和3组合为5”。

五、数的计数与测量1.数的计数:按一定的次序逐个数出来。

2.数的测量:根据标准单位对物体的长、宽、高、重量等进行测量。

六、数的图形1.数的图形:认识常见的数学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数的图形特征:认识不同图形的特征,例如圆的特征是没有棱和角,正方形的特征是四边相等且都是直角等。

以上就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包括课堂讲解、示范演示、操作练习等。

同时,还要重视数学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计数的事物,如家中有几只宠物、书包里有几本书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计数和对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拼图游戏、数学角色扮演等,通过游戏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大全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大全

1.数的认识:
-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大小比较
-数的排序
-0-100的数的认识
2.数字之间的关系:
-数的前一个和后一个数
-数的相邻数
-数的相等和不等
-数的加法和减法
3.数的加法:
-数的加法概念
-1-10的加法运算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数和和数的关系
4.数的减法:
-数的减法概念
-1-10的减法运算
-减法的倒退法和比较法
-被减数和减数的关系
5.几何形状:
-二维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三维图形的认识:立方体、球体和圆柱体
-图形的边和角的认识
6.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图形的位置:在左、右、上、下、中
-图形的方向:前、后、左、右
7.图形的辨认和组成:
-图形的组成:由边、角、面组成
-图形的分解和组合
8.长度的认识:
-长度的比较:长、短
-长度的测量:用手指、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
9.重量的认识:
-重量的比较:重、轻
-重量的测量:用秤、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
10.时间的认识:
-一天的时间顺序:上午、下午、晚上
-时间的长短比较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大致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为了更好地学习数学,孩子还应通过多做一些练习题和实践,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归纳认识和应用数线的技巧

小学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归纳认识和应用数线的技巧

小学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归纳认识和应用数线的技巧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数理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数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本文将对小学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并介绍数线的应用技巧,以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认识数线数线是用来表示数值大小和相对关系的一种图形工具,通常由一条直线和上面的标记组成。

在从小学开始的数学学习中,数线被广泛运用于数值比较、加减法、数的排序等方面。

在数线上,数字从左到右依次增大,而从右到左则依次减小。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线上的标记,辅助进行数值大小的比较。

例如,当数字7位于数字9的右边时,我们可以直观地判断出数字7比数字9小。

二、数线的应用技巧1. 比较大小数线可以帮助我们比较数值的大小关系。

当我们遇到需要比较大小的情况时,可以将数值沿数线进行刻度,然后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数字6和数字9的大小。

我们可以将6和9在数线上标出,并观察它们的位置。

数字9在数字6的右边,因此可以判断出数字9比数字6大。

2. 加法运算数线还可以辅助我们进行加法运算。

例如,计算2+3的结果。

我们可以将起点设置为2,然后沿着数线向右移动3个单位,最后停在5的位置。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2+3=5的结论。

3. 减法运算类似地,数线也可以辅助我们进行减法运算。

例如,计算7-4的结果。

我们可以将起点设置为7,然后沿着数线向左移动4个单位,最后停在3的位置。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7-4=3的结论。

4. 数的排序除了比较大小和进行加减法运算外,数线还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进行数的排序。

当我们遇到一组数需要进行排序时,可以先将这些数在数线上标出,并根据数线上的位置来确定它们的顺序。

例如,将数字12、8、4进行排序。

我们可以在数线上将这三个数字标出,观察它们在数线上的位置,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将它们排序为4、8、12。

三、数线的拓展运用除了在基本的数值比较和运算中,数线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1——6年级学习重点

小学数学1——6年级学习重点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认识、加减法、看图列式;8、9的认识、加减法;10的认识、加减法;加减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钟面、时针、分针的认识;认识整点与几点半;用两种方法表示整点和几点半。)
第八单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以内的进位加法(凑十法计算;渗透加法交换律思想)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数的顺序及其比较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简单的计算)
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七单元:找规律(图形数的规律变幻的发现)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
五年级上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用(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解方程;稍复杂的方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总复习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估计)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三年级下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简单的数据分析;平均数)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根据方位的知识设计校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 认识1-100以内的数,从0-100能跳数。

2. 数字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3. 数的加法和减法,通过实际的物品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数的表达1. 单数、双数和零的概念,能够用足够多的物品判断数的奇偶。

2. 星期的概念,连续几天的顺序。

3. 年龄、身高、重量的表达,使用数字进行简单的描述。

三、数的比较1. 数的大小比较,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

2. 长度的比较,学习使用标尺进行测量和比较。

四、数的排序1. 数的顺序,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一组数。

2. 数字的简单排序,通过比较数的大小进行排序。

五、数的运算1. 数的加法,认识加号和加法的含义,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数的减法,认识减号和减法的含义,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3. 数的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数的和。

4. 数的逆运算,认识加法和减法的逆运算,进行简单的恢复运算。

六、数的图形1. 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 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圆柱体等。

3. 通过数的运算和图形的对比,认识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七、数的度量1. 认识时长的单位,学习使用钟表进行时间的读取。

2. 认识长度的单位,学习使用标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3. 认识重量的单位,学习使用秤进行重量的测量。

4. 认识容积的单位,学习使用容器进行容积的测量。

八、数的应用1. 数的应用,认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数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如购物、换零钱等。

以上是____年小学一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2)小学一年级数学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数字概念:认识自然数,掌握数数的技巧,从0到100的数字认读。

2. 数字的大小比较:认识比较符号,能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3. 数字的读写:认识10以内的数字,并能正确地书写。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1.数的认识-数的名称:0、1、2、3、4、5、6、7、8、9 -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2.数的运算-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简单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口算与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问题3.简单的乘法和除法-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乘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乘法表的部分记忆-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除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二、几何形状与空间关系1.图形的认识-点、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长度和面积的认识-圆、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的认识2.边与顶点-图形的边和顶点的认识3.方向与位置-前方、后方、左方和右方的认识-上方、下方、内侧和外侧的认识-在平面内描点、画线和画图形三、图形的认识与比较1.形状的简单比较-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的比较-长度和面积的比较2.计量-长度的认识和比较-用长度单位量长-重量的认识和比较-用重量单位称重-容量的认识和比较-用容量单位量容四、时间与日历1.一天的时间-分钟的认识和计数-小时的认识和计数-一天的分成几个时间段2.一周的时间-星期的认识和计数-各星期的名称和顺序3.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的天数-日期的认识和写法4.季节的认识和变化-春、夏、秋、冬的顺序-各季节的特点和变化5.几个节日的认识和庆祝活动-元旦、春节、国庆节、中秋节等节日的认识和庆祝活动以上是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大致归纳总结。

这些知识点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基础,帮助孩子建立起数学思维和基本计算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化的示范引导,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如下:
1. 数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主要研究1-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基本读写方法,十以内数的分解和组合方法,十以内的加减法算法和口算技巧。

2. 时间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还涉及时间的认识,学生需要研究钟表的
指针指向,小时和分钟的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记录和计算
方法。

3. 形状和图案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还需要研究各种简单的图形的名称、特征、属性和分类方法。

同时还需要了解基本的图案组合方式和绘制方法。

4.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还需要研究基本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式,研究一些基本的统计方面的知识。

这些都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并掌握。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电子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电子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电子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直线:一条拉紧的细线向两方无限延伸就是直线。

直线表示法①两大写字母法如直线AB或直线BA(字母无顺序性)②小写字母法如直线a直线特征:①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②直线没有粗细不能度量长短。

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④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⑤直线无端点但有无数个点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在直线上(也可说直线经过点)②点在直线外(也可说直线不经过点)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

数学干货!小学数学1-6年级综合知识及重点解读!

数学干货!小学数学1-6年级综合知识及重点解读!

数学干货!小学数学1-6年级综合知识及重点解读!小升初考试是对学生1-6年级知识积累的检验,为了让孩子更轻松的复习,下面把小学1-6年级的数学知识及重点做了一个整理,希望对孩子们能有所帮助。

一年级的知识及重点1、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5、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的知识点和重难点1、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加、减法竖式。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口诀。

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乘法口诀求商。

除法竖式。

有余数除法。

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

百位、千位、万位。

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连加法。

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

两步计算式题。

小括号。

2、量与计量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3、几何初步知识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

4、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1-20各数的熟悉1、数数:依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挨次:11—20各数的挨次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拟大小:可以依据数的挨次比拟,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展比拟。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其次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比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17-7=10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局部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一年级数学学问点集合第几学问点在数物体时,要用到1,2,3,4,5,...这些数,我们称他们为自然数。

自然数有两方面的含义;用来表示某物有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某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

通常说的“几个”所表示的是基数,那么“第几个”所表示的就是事物的次序,也就是物体在什么位置。

正确用“几”和“第几”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分。

亲自实践并感知数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事物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填符号
比较2个数的大小,首先要比较2个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其次,当2个数的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当2个数各个相同数位上的数都分别相同时,这2个数相等。
比较2个算式的大小的方法是:
(1)同一个数分别加上(或减去)1个相等的数,所得的结果相等;
(2)同一个数分别加上2个不同的数,所加的哪个数大,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三)数数
按条件的要求去数。
五、应用题
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是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成的。一般先说题意,再列算式。
六、填一填
(一)填数字
给出的算式是一组,不同算式中相同图形中所填的数字是相同的。在做这些题时,不要为只填出一个答案而满足,应找出所有的答案。如果不必要一一列出时,应给以说明,这才是完整、正确的解答。
小学一年级数学重点汇总
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初学阶段,一切都还很朦胧,家长应该多做一些巩固孩子数学基础知识的工作。那么至于奥数方面,家长应多培养孩子对此的兴趣。我们整理了一年级奥数的八个难点,家长们可以据此来引导孩子学习:
一、比一比
当比较的2个对象整齐的排列时,很容易采用连线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如果比较的2个对象是杂乱排列的,可以通过数数目的方法进行比较。也可以采用分段比的方法。
二、认识数
(一)有趣的"0"
"一年级0"可以表示没有,"0"可以参加计算,"0"在数中起到占位作用,"0"可以表示起点,表示0度。
(二)基数与序数
表示物体的多少时,用的是基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时,用的是序数。
基数与序数不同,基数表示物体的多少,序数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三、动手做
(一)摆一摆
要善于寻找不同的方法。
(3)同一个数分别减去2个不同的数,所减的哪个数小,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4)2个不同的数减去同一个数,哪个被减数大,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七、说道理
做数学题,每一步都要有理由,要把道理想清楚,说出来。
八、找规律
(一)图形变化的规律
观察图形的变化,可以从图形的形状、位置、方向、数量、大小、颜色等方面入手,从中寻找规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列的规律
数列就是按一定规律排成的一列数。怎样寻找已知数列的规律,并按规律填出指定的某个数是解题的关键。
(三)数表的规律
把一些数按照一定的规律,填在一个图形固定的位置上,再把按照这一规律填出的图形排列起来。从给出的图形中寻找规律,按照规律填图是解题的关键。
(二)移一移
四、数一数
(一)数简单图形
数零乱放置的物体或数某一类图形的个数时,应先将所有物体依次标上序号,可以按照序号,顺序观察,数准指定的图形。注意对于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在数简单图形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二)数复杂图形
数复杂图形时可以按大小分类来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