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 及其免疫检测 瑞金医院检验科 顾志冬【精品-】

合集下载

免疫抑制剂细胞内浓度测定的研究进展

免疫抑制剂细胞内浓度测定的研究进展

【Abstract】 Currently, ex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is the major approach of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 of clinical immunosuppressant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efficacy of immunosuppressant remains elusive. With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in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 of immunosuppressant is gradually mature. Theoretically, it may more accurately reflect the efficacy of immunosuppressant due to that the level of drug exposure in target cells can be directly measured. In this article,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in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 of immunosuppressant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in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 of immunosuppressant and drug efficacy was emphatically analyzed. Detection of in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 of immunosuppressant possesses better application value in clinical practic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settings.

2021肿瘤血液标志物在肺癌早筛早诊中作用(全文)

2021肿瘤血液标志物在肺癌早筛早诊中作用(全文)

2021肿瘤血液标志物在肺癌早筛早诊中作用(全文)据2020 年WHO 发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肺癌发病率占全部癌症的11.4%,虽然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乳腺癌跃居一位,但死亡率仍为肺癌居首。

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第一位,WHO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82 万人,死亡71 万人;预计到2025 年,我国肺癌人数将达到100 万。

防控肺癌是我国癌症防治工作中的重点。

研究发现亚洲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病率较高,女性肺腺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肿瘤相关标志物不断被发现,血液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治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血液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可用于诊断、治疗、评估疗效和随访等。

如何在诊治过程中正确应用血液肿瘤标志物是临床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近日,中国抗癌协会科普部部长、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肺癌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委、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李永哲教授在2021 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肺腑支言》第4 期访谈上,就血液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早筛早诊中的价值进行了解读。

本文就解读内容作一整理。

01哪些人群需要进行肺癌筛查?关于肺癌筛查,ACCP、NCCN 指南建议55 岁至74 岁,吸烟>30 包年或戒烟小于15 年的人群每年行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 筛查。

2018 年之后的NCCN 指南又增加了建议年龄≥50 岁,吸烟量≥20 包年,并具有另一项危险因素(包括:职业暴露史、恶性肿瘤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阻肺或肺纤维化病史,被动吸烟史)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 的肺癌筛查。

目前我国肺癌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对高危人群的定义:02肺癌血清抗体七项如何实现肺癌筛查获益?肿瘤自身抗体与肿瘤免疫反应有关;产生机理主要由于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特异性抗原,而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被称为肿瘤自身抗体。

理论上讲正常细胞并不产生肿瘤自身抗体,只有肿瘤细胞才能激发肿瘤免疫应答,其中肺癌七种自身抗体血液检测技术的特异性>90%,敏感性为60% 左右。

【衡道丨干货】同步多重IHC:节约时间、金钱和患者组织的法宝

【衡道丨干货】同步多重IHC:节约时间、金钱和患者组织的法宝

【衡道丨干货】同步多重IHC:节约时间、金钱和患者组织的法宝自从Coons及其同事关于冷冻组织中抗原的免疫荧光检测的革命性论文发表以来,免疫组织化学(IHC)在过去几十年间已成为解剖病理学实验室的常规,在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的肿瘤或其他类型组织的组织切片中,单独鉴别出每种靶向抗原。

单标记IHC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标记能力,结合它们各自的反应物发色团,以产生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显现的比色染色。

否则,通过与第一抗体的结合(直接免疫荧光)或通过附着到能够检测物种特异性的原发性的第二抗体上(间接免疫荧光),荧光色素可以呈现抗体-抗原的相互作用。

最近,病理实验室里的IHC已从单标记方法转变为多标记标记检测。

多重IHC方法可以在单个组织样本中显现多个靶向抗原,并且可以同步或依次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通常,如果使用的一抗来自相同的宿主物种,则需要连续多重IHC;否则,他们可以同时被着色和孵化。

为什么要使用多重IHC方法因为同时显现多种抗原有许多优点。

如果使用下一代测序和质谱法去检测单个目标分子,往往要破坏组织样本,而多重IHC可最大限度地提高从单个组织样本中获取的数据量——这对于保留宝贵的患者组织至关重要。

多重IHC还允许用户检测组织结构中令人感兴趣的蛋白质的空间排列、相互作用和共生定位。

多重IHC方法相当复杂,为了得到最准确和可重复的诊断,需要经过适当培训的高技能人员来操作。

在临床应用中,这些复杂的技术需要自动化,以便为不熟悉高级多路倍增方法的临床病理人员提供简单、有效且易于理解的结果。

此外,随着多重IHC的诊断效用不断增强,组织学实验室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需求,自动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标准化和稳定性)有助于达到满足这类需求所需的速度、质量和可重复性。

多重IHC用于诊断早期采用多重IHC进行临床诊断的一个驱动因素是:泌尿科医生采用尽可能小的针进行前列腺活检,这导致病理人员很难可靠地诊断(或排除)小的癌症病灶;检查多个微小组织碎片非常耗时且诊断的可重复性差。

(完整版)免疫检测点介绍

(完整版)免疫检测点介绍

(一)免疫检测点简介“免疫检验点”,为抑制受体和抑制信号通路,这些“检验点”在正常情况下能抑制T 细胞的功能,同时在肿瘤组织中可能被肿瘤利用形成免疫逃逸。

PD-1 、PD-L1、CTLA-4、B 和T 细胞衰减器(B and T cell attenuator,BTLA)、T 细胞免疫球蛋白以及Tim-3 等分子均属于“检验点”分子,在肿瘤组织中可能被肿瘤利用形成免疫逃逸,它们通过控制胞外以及胞内信号来控制细胞周期进程。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是表达在活化T细胞、NK细胞及B细胞上的免疫抑制检验点分子。

目前已知的唯一配体是MHC-II分子。

NK细胞表面存在杀伤抑制受体(KIRs,可抑制NK细胞的杀伤作用),在肿瘤微环境中可能会被诱导表达,从而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功能。

因此,KIRs也被认为是免疫抑制检验点,通过阻断其信号可增强NK细胞的杀伤肿瘤的功能[53]。

目前已有针对KIRs单抗进入临床实验(lirilumab单抗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已进入I期临床实验)很多免疫抑制检验点在肿瘤细胞中与PD-1/PD-L1共表达,另一方面,免疫抑制检验点的联合阻断中可供选择的目标增多有利于筛选出最佳组合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二)临床常用的检测点“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h-1,PD-1)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表达在T细胞表面,同属于抑制性共刺激分子,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类似“刹车”的角色。

CTLA的配体(即CD80和CD86)只表达在抗原递呈细胞上,而非肿瘤细胞表面,因此CTLA-4抑制T细胞活化发生在次级免疫器官(淋巴结)内,而不是肿瘤微环境中。

同时CTLA-4主要表达在CD4+ T细胞而非CD8+ T细胞,CTLA-4单抗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CD4+ T细胞间接促进CD8+ T细胞的功能。

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在医学领域中,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成为了研究和治疗肿瘤的重要方向。

肿瘤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卫部队”,它能够识别并清除外来病原体和体内异常细胞,包括肿瘤细胞。

然而,肿瘤细胞具有一些特殊的机制,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从而得以生长和扩散。

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主要通过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可以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

肿瘤特异性抗原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而肿瘤相关抗原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都有表达,但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量更高。

当免疫系统识别到这些肿瘤抗原后,会激活一系列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在肿瘤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

其中,T 淋巴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

CD8+ 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CTL)能够直接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

它们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I 类分子(MCHI)结合的肿瘤抗原肽,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物质,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CD4+ 辅助性 T 淋巴细胞(Th)则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等,辅助 CTL 的活化和增殖,增强免疫反应。

然而,肿瘤细胞并非坐以待毙。

它们会通过多种途径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例如,肿瘤细胞可以下调 MCHI 分子的表达,使 CTL 无法有效识别;还可以分泌一些免疫抑制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等,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此外,肿瘤细胞还能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或者招募调节性 T 细胞(Treg)来抑制免疫反应。

为了更好地了解肿瘤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评估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免疫学检验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免疫学检验技术包括免疫细胞的检测、肿瘤抗原的检测、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等。

免疫细胞的检测对于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联合检测四项肿瘤标记物及其临床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联合检测四项肿瘤标记物及其临床应用

4. 张清媛 ,李贺书 ,王树滨 ,等. CA15 - 3 在乳腺癌诊断和监 测中的应用 ,中国肿瘤临床 ,1997 ,24 (1) :57~58. (收稿 :1999 - 02 - 23 修回 :1999 - 05 - 20 编辑 :崔群飞)
©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CL IA) 是一种超微量的分析
结果表明 ,乳腺癌和胃癌任一单项指标检测阳
方法 ,将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 性率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阳性率 ( P < 0. 05) ;肺癌
的免疫反应结合起来 ,用于测定肿瘤标记物已成为 的四项联检阳性率高达 81. 3 % ;肿瘤标记物任一单
参考文献
1. Lai RS. et al. CYFRA21 - 1 cnzyme - linked immunosor2 bent assayevaluation as a tumor marker in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Chest ,1996 ,109 (4) :995 - 1000.
右江医学 1999 年第 27 卷第 3 期
·151 ·
残留 ,但极小片状的胚胎组织有时与子宫内膜及宫 腔血块难以分辨 ,应结合尿 HCG 试验 ,再作出诊断 。 病人持续 、反复点滴状阴道出血时间长 ,容易合并感 染 ,很难鉴别其超声图像 ,这就要求超声医师要不断 积累超声声像图的经验 ,丰富知识 ,认真多切面观 察 ,才能为临床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诊断 。
判断疗效 ,监测复发等重要手段 。CEA 作为一种肿 项对本研究的恶性肿瘤阳性率参差不齐 (11. 3 %~

移植排斥反应ppt课件

移植排斥反应ppt课件
移植术前后的PRA高低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明 显有关。
-
33
(二)排斥反应的防治
1、HLA配型(组织配型) 2、免疫抑制剂 3、移植耐受的诱导 4、移植物等的预处理
-
34
1、HLA配型— 越接近,成功率越高。
HLA配型应包括对HLA-Ⅰ类分子和其Ⅱ类分 子的配型。尤其Ⅱ类分子的匹配与否,更关系到移 植物能否长期存活问题。
活化- 血栓形成- 缺血性坏死~ 血型不符、多次妊娠、反复输血、移植过~
-
13
2、急性排斥反应: 时间:数周~数月内 机制:①残留于供体移植物中的APC对受体的
免疫系统提供最初的抗原性刺激,激 活免疫应答~(direct path) ②通过受体的APC对移植物抗原的识别 后,再刺激并激活免疫应答反应~ (indirect path) 分类:急性体液排斥反应/急性细胞排斥反应
免疫学机制参与(感染、并发症等)
-
18
GVHR( GVHD)
发生的前提: ①受、供者HLA型不匹配,②移植物 中存在足够量的免疫细胞(成熟T),③受者免疫 无能或极低。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表现 为急性/慢性,难以逆转死亡率高
T细胞是介导GVHR的主要效应细胞,去除骨髓中成 熟T细胞有效预防GVHR的发生。
关注点(一)排斥反应的监测 (二)排斥反应的防治
-
31
(一)排斥反应的监测
1、细胞免疫学监测①T淋巴细胞数量、功能以及亚群 比例等,②杀细胞活性(CTL和NK)。
2、细胞因子监测:Th1型/ Th2型 Th1型包括IL-2、TNF-a、IFN-r等 Th2型包括IL-4、IL-10等
3、抗HLA抗体检测 4、蛋白、酶类、补体检测

淋巴瘤免疫疗法的探索者——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闫子勋医生

淋巴瘤免疫疗法的探索者——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闫子勋医生

闫子勋已经知道瑞金医院在白血病治疗中的成就,并且把考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作为目标。

这个目标一直激励着这位意志坚定的女孩,即使她在做了三年眼科临床医生后仍未放弃这个念想,并在2010年得以圆梦。

那年她考取了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赵维莅教授的硕博连读研究生,由此与这家医院杰出的血液病临床科研团队结缘并在日后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

到我们访问闫医生时,她已在瑞金医院血液科做了4年的临床医生,目前她主要承担了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的CAR-T免疫治疗。

利用这种有别于传统放化疗的新型免疫治疗方法,瑞金医院血液科实施这种疗法的23位病患绝大部分都得到缓解,其中大部分患者已完全缓解,回归正常工作,开始和动手能力都是较大的考验。

像这样一天一天做实验成了闫子勋的工作常态,在外人看来是枯燥的,但每一次实验的进展就会让她开心得忘乎所以,迎着清晨的露水、伴着夜晚的月光做实验的每一天,闫子勋都会觉得充实而快乐。

医学与其他学科不同,除了需要较强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外,与生命相关的任何科学探索研究都需要慎之又慎。

闫子勋在导师赵维莅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也养成了缜密的科研思维方式。

在攻博前期,闫子勋的研究主要围绕外周T 细胞淋巴瘤展开,这是一种侵袭性淋巴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一般只有30%左右,国际上对这种淋巴瘤分子机制的研究也较少。

闫子勋在研究中,通过miRNA 芯片和代谢组学技术,发现这种淋巴肿瘤细胞表达的小分子核糖核酸(RNA)与患者化疗耐药和不良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而蛋白酶体抑制剂能克服小分子RNA 引起的化疗耐药性,并影响患者的预后。

这项研究成果闫子勋在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发表在了影响因子为10.4分的《白血病》(Lleukemia )杂志上。

探索之路,初见曙光小有成绩后的闫子勋并没有停下脚步,又开始了对NK/T 细胞淋巴瘤基因组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

NK/T 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侵袭性强、生存期短、化疗耐药性高、预后差、死亡率高(高危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30%)的恶性肿瘤,且具有亚洲高发的特点。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度 较 为 恒 定 。血 液 C sC浓 度决 定 于 肾小 球 滤 过 率 ( R) 不 y GF ,
da ee ltsJ. n l d 19 ,2 ( ) 9 79 6 ibtsmelu[] N E g JMe ,9 3 3 9 7 :7—8 . i [ ] Th ib tsC nrla dC mpiain ilR sac o p 6 eD aee o to n o l t sTr eerhGru . c o a
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 因此 恶 性 肿 瘤 的早 期 诊 断 及 合 理 治 疗 得 十 分 重 要 。经 组 织 细 胞 学 检 查 而 确诊 时 , 者 往 往 已 患 处 于 肿 瘤 的 中晚 期 , 因此 肿 瘤 标 志 物 检 测 已成 为 肿 瘤 早 期 诊 断 的重要手段之一[ 。笔 者 通 过 联 合 检 测 C 2 、 A1— 、 E A1 5 C 53 C A 及 恶 性 肿 瘤 相 关 因 子 ( S ) 探 讨 其 在 恶 性 肿 瘤 诊 断 中 的 T GF 以
Tr tJ. d e n ,9 5 4 (4 : 731 2 . i E] Kin yIt1 9 ,7 1 ) 10 —7 0 a
[ ] T eDi ee o to a d C mp i t n i s ac o p 7 h a ts C n r l n o l ai sTr lRee rh Gr u . b c o a

[o 唐 红梅 , 振 伟 , 国 林 . i3 姜 廖 胱抑 素 C 的临 床 应 用 [] 国 际检 验 医 学 J.
杂 志 , 0 1 3 ( ) 2 6 2 8 2 1 ,2 2 :1- 1.
( 收稿 日期 : 0 卜l — 5 2 1 10 )

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及CA724联合检测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及CA724联合检测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 62 -*基金项目:2022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T220119)①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福建省肿瘤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1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及CA724联合检测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周旭升① 林青① 肖燕萍① 【摘要】 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及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收治的疑似早期胃癌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良性胃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CEA、CA199、CA242及CA724的水平,并分析四项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结果:观察组CEA、CA199、CA242及CA72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56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中,阳性48例,其中乳头状腺癌25例,管状腺癌23例;阴性8例,其中胃溃疡5例,慢性胃炎3例。

CEA、CA199、CA242及CA724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3.75%,准确率为92.86%,均高于4项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4项单独检测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及CA724联合检测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显著优于各项单独检测,可为早期胃癌的快速筛查和诊断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242 糖类抗原724 诊断价值 doi:10.14033/ki.cfmr.2023.31.0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31-0062-04 Diagnostic Value of Combining Tumor Markers CEA, CA199, CA242 and CA724 in Early Gastric Cancer/ZHOU Xusheng, LIN Qing, XIAO Yanpi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31): 62-6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ombining tumor markers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CA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242 (CA242) and carbohydrate antigen 724 (CA724)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Method: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3, 56 suspected early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to Clinical Oncology Schoo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addition, 40 patients with benign stomach diseases admitted to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the tumor markers CEA, CA199, CA242 and CA724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above four tumor markers were tested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as analyzed. Result: The levels of CEA, CA199, CA242 and CA724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mong the 56 suspected early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48 positive cases (25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cases, 23 tubular adenocarcinoma cases) and 8 negative cases (5 gastric ulcers cases, 3 chronic gastritis ca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CEA, CA199, CA242 and CA724 were 93.75% and 92.86%,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the four separate test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pecificity of the combined test and that of the four separate tests (P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tumor markers CEA, CA199, CA242 and CA724 has high diagnostic value, which i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each single detection, and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apid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Key words] Tumor markers CEA CA199 CA242 CA724 Diagnostic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 Clinical Oncology Schoo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1, China 胃癌属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病因学研究中,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不良、慢性胃病等因素有关。

实体肿瘤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

实体肿瘤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

实体肿瘤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摘要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在实体肿瘤免疫治疗受益者筛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监测、肿瘤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受到临床关注。

为促进临床有效选择和解读实体肿瘤诊疗相关的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北京医师协会医学检验专科医师(技师)分会、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专家,对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髓源性抑制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充分总结,并撰写了专家共识,同时对外周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指标和方案或方法给出了推荐和参考方向,以期为实体肿瘤患者的精准诊疗提供帮助。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是宿主抗肿瘤免疫最主要的途径,也是肿瘤发生免疫逃逸形成免疫抑制的关键靶点。

肿瘤微环境的局部细胞免疫,以及基于脾脏、淋巴结和血循环的外周细胞免疫的功能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转归密切相关[1]。

基于外周血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在筛选免疫治疗受益者、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及评估肿瘤疗效和预后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

如何正确选择和解读实体肿瘤诊疗相关的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规范。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北京医师协会医学检验专科医师(技师)分会、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在肿瘤免疫监测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结合国内外进展,撰写实体肿瘤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的专家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合理选择免疫指标评估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以辅助实体肿瘤的精准诊疗。

鉴于细胞免疫功能在实体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价值,共识编写工作组关注细胞免疫应答从启动到发挥效应功能的全过程,针对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辅助细胞、负向免疫调节细胞等多种细胞亚群和免疫分子进行了临床研究证据的整合,筛选出在肿瘤免疫治疗监测、预后评估中具有指导价值的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指标,并结合临床检验实践归纳为T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亚群分析和细胞因子水平检测三大类,并对这些指标的检测方案和临床应用选择作出了推荐。

几种常用免疫缺陷小鼠的血液学及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与比较分析

几种常用免疫缺陷小鼠的血液学及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与比较分析
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购自 希森美康医用电了(上海)有限公司,使用配套 试剂测定血常规;Hitachi 718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及
配套试剂盒,购自日本日立公司;BD FACS Aria II流式细胞仪及配套试剂,购自美国BD公司。 1.3临床血液学、血清生化学指标测定
5种品系的6周龄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 禁食16 h后小鼠眼眶采血800 pL/只。取150 pL 全血加入EDTA-K2抗凝测血常规。650 pL血液 静置30 min后放入离心机,以10 000 r/min离心 2 min,取血清用于生化指标测定。 1.3.1 血常规测定
谈小倩,瞿 伟,李亮,钱珍,顾坚忠,徐 平 (上海吉辉实验动物饲养有限公司,上海201 103 )
[摘要]目的 测定与比较分析几种常用免疫缺陷小鼠的血液学(血常规与血清生化)指标和 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为肿瘤、免疫学等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1) BALB/cAnude、SCID、NOD-SCID和NPSG共4个免疫缺陷小鼠品系,每品系取6周龄小鼠各20只(雌 雄各半),同周龄近交系BALB/cA小鼠作对照,采血后测定血常规(30项)和血淸生化(25项) 指标;(2) 4种免疫缺陷小鼠6周龄,每品系雌雄随机各取2只,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淋巴细 胞亚群,同周龄近交系BALB/cA小鼠作对照。结果(1)免疫缺陷小鼠的白细胞数(WBC)、淋 巴细胞数(LYMPH)、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和中性粒细胞数(NEUT)低于BALB/cA小 鼠(P< 0.01),屮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和网织红细胞数高于BALB/cA小鼠(P < 0.05, P< 0.01); SCID、NOD-SCID、NPSG 小鼠的 WBC、LYMPH和LYMPH%显著低于BALB/cA-nude 小 鼠(P< 0.05), NEUT% 高于 BALB/cA-nude 小鼠(P < 0.05)。(2) NOD-SCID 和 NPSG 小鼠 的血糖、三酰廿油水平低于BALB/cA小鼠(P < 0.01),而尿酸水平相对偏高(P < 0.05)。 (3) BALB/cA-nude小鼠T细胞严重缺失,B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降低;SCID和NODSCID小鼠T细胞缺失,B细胞和NK细胞活性降低更加明显;NPSG小鼠T细胞、B细胞和NK 细胞均表现为缺失。结论 BALB/cA-nude、SCID、NOD-SCID和NPSG小鼠的血液学性状和血液 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均符合相应免疫缺陷小鼠的品系特征。 [关键词]免疫缺陷小鼠;血液学;血淸生化学;淋巴细胞亚群 [中图分类号]Q95-33; R-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17(2021)02-0155-06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及应用探析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及应用探析

率 均 与健 康 对 照 组 的 阳 性 率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此次调查 的 7 O例 原 发 性 肝 癌 患 者 为一 直 在 且 运 用 5种肿 瘤 标 志 物 进 行 联 合 诊 断 阳性 率 达 到 9 5 以上 , 而 对 健 康 对 照 组 的 阳性 率 仅 有 1 。见表 1 。
1 . 3 统计 学 处 理 采 用 S P S S 1 7 . 0统 计 学 软 件 处 理 , 计 数 资
料采 用 Y 检 验 。P <O . 0 5为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结 果
7 O例 健 康 人 a — L 一 岩藻糖苷酶( AF U) 、 谷氨酰转 肽酶( GG T) 、
7 O例 作 为 健 康 对 照 组 , 分 别 检 测 AF U、 GG T、 S F 、 C HE、 AF P等 肿 瘤 标 志 物 , 分 析 此 5种 化 学 发 光 酶在 原 发 性 肝 பைடு நூலகம் 肿 瘤 中的 诊 断 价 值 。 结果 5种 肿 瘤 标 志 物 化 学发 光酶 在 原 发 性 肝 癌 的诊 断 中 , 阳 性 率 均 高 于健 康 对 照 纽 , 差 异 有
目前 临 床 上 对 于 原 发 性 肝 癌 的 早 期 诊 断 主 要 是 依 靠 影 像
学检查和使用肿瘤标志物 来测定 , 这两种方法 各有优 劣 ; 肿瘤 标 志 物 的测 定 具 有 敏 感 性 大 、 特 异 性 较 高 以及 痛 苦 少 等 优 点 , 被 越 来 越 多 的医 生 所 重 视 。本 研 究 对 7 O例 原 发性 肝 癌患 者 与
1 . 1 一般资料
本院肿瘤 专科 进行 治疗 的患 者 , 年龄 3 8 ~7 3岁 , 平均( 6 3 ± 3 . 2 ) 岁, 平均住院时间 ( 9 0 . 4 ±1 . 2 ) d 。健 康 对 照 组 7 o例 均 为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者:顾文慧周丽云韩双印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09期【摘要】肿瘤免疫疗法的出现为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疗法使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了极大进步。

靶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或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途径的检验点抑制剂的免疫疗法在治疗不同类型癌症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其以更低的副作用使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

然而只有部分患者受益,同时也伴有副作用和高成本等问题。

预测生物标志物的开发有助于精确选择最可能受益于ICI的患者。

本文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治疗现状以及疗效相关的预测标志物进行综述。

【关键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生物标志物;PD-L1;微卫星不稳定;肿瘤突变负荷[中图分类号]R73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218-03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有三种:手术、放疗和化疗。

对于晚期恶性肿瘤,传统治疗通常难以达到根治,而且副作用大。

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的发展,肿瘤微环境以及肿瘤的免疫机制逐渐清晰,肿瘤免疫治疗飞速发展。

研究者发现免疫系统既可以约束又可以促进肿瘤发展,即肿瘤免疫编辑,包括消除,平衡和逃逸三个阶段[1]。

在这些阶段中,肿瘤细胞通过不同机制逃避免疫监视并继续扩散,包括肿瘤自身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改变、肿瘤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分子的改变,肿瘤代谢重编程,肿瘤细胞表达抑制性配体以及免疫抑制细胞大量存在等。

免疫逃逸机制的逐渐清晰促进了肿瘤免疫疗法的发展。

目前,免疫疗法已经成为第四种肿瘤治疗方法。

相对于传统疗法,肿瘤免疫疗法有更持久的临床反应和更少的副作用[2]。

肿瘤免疫疗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Adoptive Cell Transfer Therapy, ACT)、肿瘤疫苗和非特异性免疫刺激[2]。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定量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估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定量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估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定量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估陈长强;杨晶;顾志冬;万颖蕾;毛客自;冯晓静;徐建新;樊绮诗【摘要】目的建立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定量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并评估其分析性能.方法选用2株商品化抗SAA单克隆抗体,分别结合于硝酸纤维素膜和胶体金,制备免疫金渗滤试剂板条(SAA-DOT)以定量检测SAA.按照EP文件,评估SAA-DOT的分析性能(检测限、精密度、准确性、线性范围等).结果 SAA-DOT 最低检测限为5 mg/L;10和100 mg/L的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9.07%和10.21%,天间CV分别为11.33%和11.53%;线性范围为5~ 230 mg/L;SAA-DOT的测定结果与商品化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LERN)试剂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5,P<0.05).表观健康者血清SAA浓度中位数为5.7 mg/L,95%可信区间为0~9.6 mg/L.结论基于DIGFA的SAA-DOT简便、快速,能在5 min内完成检测,各项分析性能指标达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对体外诊断试剂的要求,可用于临床患者血清标本的检测.【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3(028)009【总页数】6页(P835-840)【关键词】斑点免疫金渗滤法;血清淀粉样蛋白A;即时检验;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作者】陈长强;杨晶;顾志冬;万颖蕾;毛客自;冯晓静;徐建新;樊绮诗【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25;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上海2012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25;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上海2012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1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一类多基因编码的多态性蛋白家族,为组织淀粉样蛋白A的前体物质,属急性时相反应蛋白[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免疫 及其免疫检测
瑞金医院检验科 顾志冬
第一节 概述
什么是肿瘤?为什么会发生肿瘤?
肿瘤是正常组织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赘生物。按 其所引起的后果不同可分为恶性和良性两种。
实践表明,内在的遗传因素、免疫状态和外部的 诱变因子,是构成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其中,机体的免疫状态,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的 强弱,已被视为是否发生肿瘤的重要内在因素。

核医学

术前:穿刺、刮片、拉网

病理
辅助
术后:组织切片
免疫:肿瘤抗原和代谢物测定
分子生物:肿瘤相关基因分析
正常
间变
恶性
可见前期
影像诊断
不可见前期
物质分析
肿瘤的发展及诊断期
第一节 概述
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
1. 肿瘤细胞缺乏有效的抗原性表位,难以触发足够的抗肿瘤 免疫效应。
2. 肿瘤细胞的MHC分子表达发生改变,异常表达的MHC分 子,有碍机体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影响抗原递呈 作用。
新发现的NKT细胞在胸腺外发育,其发育依赖于TCR 与类MHC I类分子CD1的相互作用,经TCR触发,主 要介导NK类细胞毒活性。
第二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细胞免疫效应
3. 巨噬细胞
活化的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结合可触发细胞 毒活性,细胞毒性介质有细胞溶解蛋白酶、 TNF-α及其相关的因子、IFN- α和IFN-γ、IL-1, 氧化反应的中介物如过氧化氢,氮化反应的中 介物如NO、精氨酸酶等也可能属于此列。
分子形成复合物,被CD4阳性的T细胞的TCR识别并使自身 活化。 效应:通过释放细胞因子(TNF,IFN-γ)发挥抗肿瘤作用。
Th表面的CD154分子和APC表面的CD40分子结合,释放 IL-12。促进CTL分化和增殖。
Th和APC释放共刺激信号分子,协助CTL的分化和增殖。 可增强B细胞活化引起的抗体应答及CD8阳性CTL的细胞毒 其亚群可分泌因子促进体液免疫应答。
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
WHO:每年肿瘤死亡人数为630万,至2020年 , 全世界肿瘤患者将达1500万。 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08.39/10万,占死亡 人数17.94%,居死亡原因第二位。 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 存率。
最普遍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
临床:病史、体症

物理检查:X光、CT、磁共振、B超、红外、
改变 3. 随机病变而产生新的蛋白 4. 胚胎抗原的过度表达或分化抗原的异常表达。
第三节 肿瘤抗原的分类
肿瘤特异性抗原
为肿瘤细胞所特有,只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 任何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正常细胞。 1.化学物质诱发 其抗原的显著特征是高度个体化,即高度的个体特异 性。不同肿瘤,甚至同一化学致癌物诱导的肿瘤,所 表达的肿瘤抗原可有不同,而不同化学物质引起的肿 瘤,其抗原的差异性更大。
3.自发 自发肿瘤系无明显诱因的肿瘤,很难检测到特异性的 抗原标志物,其原因可能有: 1) 早期肿瘤细胞及近亲本子代细胞一定时间内可以表达, 但后代细胞因为染色体的随机突变而失去表达。 2) 可能存在,但单独使用抗原抗体方法难以得到确定答 案。
第三节 肿瘤抗原的分类
肿瘤相关抗原
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成分,也少量存在于正常 细胞,但在肿瘤发生的机体可异常表达,可分为胚胎 性抗原和分化抗原两种类型。 胚胎抗原 分化抗原
它是参与抗肿瘤、抗感染的主要效应细胞。
第二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细胞免疫效应
4. 树突状细胞
是一类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辅佐T、B细胞参与 特异性杀伤肿瘤的过程。
可利用制备肿瘤特异性树突状细胞以进行肿瘤的 生物疗法。
第三节 肿瘤抗原的分类
肿瘤抗原是细胞癌变过程中所表达的新生物或过量表 达产物,它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 细胞发生转化而产生新的蛋白 2. 点突变或基因重组致细胞内癌基因活化,促使表型
第二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细胞免疫效应
1. T细胞 生物学效应包括T细胞的直接杀伤和对免疫系统其 它成分的活化。
(1)CD4阳性的辅助T细胞 (2)CD8阳性的细胞毒T细胞
第二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CD4阳性的辅助T细胞 在胸腺中分为Th1和Th2,其中和肿瘤免疫关系密切的是Th1细 胞。 激活:肿瘤细胞抗原+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MHC II类
3. 不能正常表达B7等活化免疫细胞的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 子。
4. 患者血清中存在着封闭因子。
5. 肿瘤细胞产生的某些细胞因子对T细胞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6. 肿瘤细胞表达FasL,和活化CTL的Fas结合,介导CTL凋 亡。
第二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体液免疫效应
1. 激活补体的溶细胞作用 2. 介导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3. 调理吞噬作用 4. 干扰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5. 其他作用
第三节 肿瘤抗原的分类
肿瘤特异性抗原
2.病毒诱发 无严格的特异性,通常由同一种病毒诱发的所有肿瘤, 都具有相同的TSA。血清学试验和肿瘤特异性CTL的检 测,均有助于抗原的检定。其可诱导机体的免疫应答, 故又被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其成分多系病毒基 因的表达成分。
第三节 肿瘤抗原的分类
肿瘤特异性抗原
第二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CD8阳性的细胞毒T细胞 是肿瘤免疫的主要途径。 通过释放毒性物质或促发靶细胞上的死亡受体,而 直接溶解靶细胞,或通过分泌IFN- γ间接杀伤肿瘤 细胞,在机体发挥免疫监视的作用。
第二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2. NK细胞
细胞免疫效应
NK细胞是宿主固有免疫或一线防御机制的一部分, 非MHC限制性,她们不需要对宿主或其免疫功能进 行调整适应。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比对大多数 正常细胞更具有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类似于CTL, 还可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以调节机体免疫反应。
第四节 常见肿瘤的免疫诊断及应用原则 一、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
是显示肿瘤存在的生物化学指示物 ▪ 与肿瘤相伴产生 ▪ 抗原或激素或酶蛋白 ▪ 存在于血液、体液及组织中 ▪ 可定量或定性检测到
可以作为辨认和追踪肿瘤存在和发展的 标志
肿瘤标志物研究历史
1845 Be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Jones 本周蛋白 1930 Zondek HC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