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但人眼不一定看见。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水中约155m/s钢铁中约520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的反射而形成的。

5、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的能量叫声能。

6、声可以利用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大小。响度跟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跟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符号:Hz)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音色:声音的品质。音色与物体的结构材料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

1、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

2、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三要素其实是乐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4、噪声的危害:使人头痛、记忆力衰退;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噪声被称为“隐形杀手”。

5、噪声的控制:在声源处减弱(如:减小、改变、停止)、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吸声、消声、隔声)、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耳罩)。

6、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可听声:人耳听到声音的正常范围20Hz~20000Hz。

2、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于集中的声能。应用:B超、超声波焊接、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测速。

3、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易于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会使人产生恐惧、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俱裂。应用:监测自然灾害。

五、我们怎样听到声音(附)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1、物质的三态:固态、气态、液态。

2、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4、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②换算关系T=t + 273K

5、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6、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1℃ 1℃ 0.1℃

所用液体: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实验用温度计和寒暑表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体温计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五、水循环

1、物态变化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颜色

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声源和人造声源)

2、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个过程叫做光的色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