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合集下载

轮作与连作

轮作与连作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第一节轮作换茬的作用与应用一、轮连作概念与我国轮连作状况(一)轮、连作概念种植业生产对耕地的利用是连续性的, 由于栽培植物种类繁多, 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多种多样, 因此, 在一块农田上就存在先种什么作物, 后种什么作物的顺序安排问题。

轮作(crop rotation)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如一年一熟条件下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 这是在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

在一年多熟条件下既有年间的轮作, 也有年内的换茬, 如南方的绿肥一水稻一水稻→油菜一水稻一水稻→小麦一水稻一水稻轮作, 这种轮作由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 因此, 也称为复种轮作。

连作(continuous cropping)与轮作相反, 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而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称为复种连作。

生产上把轮作中的前作物(前茬)和后作物(后茬)的轮换, 通称为、换茬”或“倒茬”连作也叫“重茬”。

(二)我国轮连作状况我国不论是在国营农场还是在广大农村, 作物大部分实行比较灵活的换茬式轮作(田块大小不等, 缺乏明显的周期性与空间轮换)或连作。

着重考虑前后茬病害以及作物茬口衔接关系。

特别是对于某些经济作物, 如西瓜、亚麻、红麻、蔬菜等, 土传性病害多, 必须换茬轮作, 否则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在生产条件优越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 连作和自由作的面积日益扩大, 从需求出发更换作物(也缺乏明显的规律性)。

我国主要农区的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等多实行连作或复种连作, 在生产水平较高的水浇地和水田上, 复种连作占绝对优势。

调查资料表明, 绿肥作物在我国南方作物轮作中还占一定位置, 而在广大的黄淮海平原地区已几乎不占什么位置。

在生产水平较低的旱薄地上, 为了养地, 豆科作物尚占一定比重, 而在生产水平高的水浇地上已不靠豆科作物培肥地力, 这是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与肥料(尤其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 生物养地作用的重要性减少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轮作与连作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

《轮作与连作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

《轮作与连作》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目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轮作与连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掌握其原理和实践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作业设计内容:1. 理论进修: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教室讲解,了解轮作与连作的定义、原理、优点和注意事项。

2. 实地考察:学生分组到农田实地考察,观察不同作物的轮作与连作情况,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3.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项轮作或连作实验,包括选取作物种类、确定种植面积、制定种植计划等。

4. 实验实施: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方案,实地种植作物,并记录发展情况、产量情况等数据。

5.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轮作与连作对作物发展的影响,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作业设计步骤:1. 第一周:学生进行理论进修,了解轮作与连作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2. 第二周:学生分组到农田实地考察,记录观察结果并撰写实地报告。

3. 第三周:学生根据实地考察结果,设计一项轮作或连作实验,并提交实验设计方案。

4. 第四至第六周: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方案,实地种植作物,并记录数据。

5. 第七周: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

四、作业评判标准:1. 理论进修:学生能够准确阐述轮作与连作的定义、原理、优点和注意事项。

(占比20%)2. 实地考察:学生能够准确记录农田实地考察结果,并撰写详细报告。

(占比20%)3. 实验设计: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可行,包括选取作物种类、确定种植面积、制定种植计划等。

(占比20%)4. 实验实施: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地种植,并记录数据准确完备。

(占比20%)5. 结果分析: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轮作与连作对作物发展的影响,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占比20%)五、作业设计效果: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轮作与连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掌握其实践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轮作与连作

轮作与连作

在有豆科作物轮作系统中,由于生物固氮作用,秸秆还田后氮的归 还率提高。除去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稻-稻-紫云英轮作中生物固氮 量占两季稻需氮量的26%,花生-油菜轮作中占油菜需氮量的150%。 红壤区不同轮作系统中作物的养分积累量(kg/ha) 轮作组合 稻-稻-油菜 作物 全部 秸秆 稻-稻-大麦 全部 秸秆 稻-稻-紫云英 早晚稻 紫云英 花生-油菜 花生 油菜 N 195.0 66.0 187.5 61.5 433.5 163.5 97.5 39.0 P 43.7 10.0 38.0 6.5 76.0 17.7 9.8 13.1 K 212.9 183.0 217.9 166.8 288.8 102.1 34.9 36.1
三、轮作的作用
以田养田,生物养田) 1、协调改善和合理利用茬口,调养地力(以田养田,生物养田) 协调改善和合理利用茬口, 调节耕层土壤物理状况与微生物状态 作物覆盖度、根系发育特点、 作物覆盖度、根系发育特点、生育期间所采取的管理措施等 不同。 不同。 通过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 通过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 性。通过水旱轮作,使水田的土壤得以脱水产生干土效应。 通过水旱轮作,使水田的土壤得以脱水产生干土效应。 调节作物茬口季节 将生育期不同、 将生育期不同、茬口季节早晚不同的作物轮换以及同种作物 熟期不同的品种搭配种植,有利于错开农忙季节, 熟期不同的品种搭配种植,有利于错开农忙季节,避免或缓 和劳力紧张,保证各项农事作业如期完成, 和劳力紧张,保证各项农事作业如期完成,使各种作物都处于 最佳的生长季节从而获得高产高效。
2、草田轮作
草田轮作的突出作用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 素营养。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多年生牧草可以有效地 保持水土,在盐碱地区还可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有利于农牧结合,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

作物轮作与连作

作物轮作与连作
调查日期 层次 (厘米) 0-10 26/3 10-20 20-30 茬 口
小麦
20.25 21.95 25.05
马铃薯
19.30 20.50 17.95
谷子
15.40 13.60 20.95
玉米
22.50 21.80 21.85
大豆
27.1 31.7 33.1
甜菜
16.90 16.90 18.25
作物类别 禾谷类 籽用豆类 纤维类 油料类 块根块茎 氮 2.22 磷 1 钾 2.89 1.19 2.77 0.89 3.66 举例 小麦、水稻、玉米、 谷子、多穗高粱 大豆、花生 棉花、大麻 油菜 天才、马铃薯
4.26(1.42) 1 3.22 1.50 3.00 1 1 1

不同作物需水数量、时期和吸收能力也不相同。将水分适应

玉米-玉米-→水稻-水稻-→玉米- 玉米(一年两熟,两年一轮)
第一节 轮作倒茬的作用及其作物的病原菌一般都为专性寄生菌类,害虫也有一定的专食性
和寡食性,有些杂草也有其相应的伴生者和寄生者;如果连续种
植同种作物,通过土壤传播的病害必然会大量发生。
面看一下国外的情况:
轮作与肥力关系
含氮量(磅/英亩) 轮作方式
1915
玉米→燕麦→苜蓿三年 玉米→小麦→红三叶草 玉米→玉米→玉米→小麦→红三叶草 玉米→燕麦→甜菜→草木樨→玉米→小麦→红三叶草 2325 2325 2325 2325
1936
2708 2893 2304 2552
1915-1936

在水土流失地区,有多年生牧草作物参加轮作,可增加土壤团粒结构, 有效地保持水土;在盐碱地区可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茬口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轮作与连作导学案-农作物生产》

《轮作与连作导学案-农作物生产》

《轮作与连作》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导在农业生产中,轮作和连作是两种常见的种植方式。

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吗?今日我们将进修《轮作与连作》这一话题,了解它们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状况。

二、目标导向1. 了解轮作和连作的定义和特点。

2. 精通轮作和连作的优缺点。

3. 能够依据详尽状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

三、知识讲解1. 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同作物按照一定的次序交替种植,以达到保卫土壤、增加产量、缩减病虫害的目标。

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缩减土壤退化的可能性。

2. 连作:连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一种作物连续种植多年。

连作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便利管理和操作,但也容易导致土壤疾病的传播和土壤肥力的下落。

3. 轮作与连作的优缺点:- 轮作的优点:有利于土壤保卫和改良,缩减病虫害的发生,增加作物产量。

- 轮作的缺点:需要更多的管理和规划,不适合悉数作物和地区。

- 连作的优点:便利管理和操作,提高作物产量。

- 连作的缺点:容易造成土壤病虫害的传播,导致土壤肥力下落。

四、案例分析以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为例:- 若果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小麦多年,可能会导致土壤中病虫害的积累,影响作物产量。

- 若果接受轮作的方式,将小麦和玉米交替种植,可以有效缩减病虫害的发生,增加产量。

五、练习训练1. 请列举出轮作和连作的优点和缺点。

2. 若果你是一名农夫,你会选择轮作还是连作?为什么?六、知识稳固1. 轮作和连作分别指什么?2. 你认为在什么状况下适合选择轮作?在什么状况下适合选择连作?七、拓展延伸1. 请调查当地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轮作和连作方式,了解其效果和适用状况。

2. 你认为将来农业生产中轮作和连作的比例会如何变化?为什么?八、总结反思通过今日的进修,你对轮作和连作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吗?你觉得哪各种植方式更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期望你能在实际生产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以上就是本次《轮作与连作》导学案的内容,希會对同砚们的进修有所援助。

轮作与连作

轮作与连作

第四章
轮作与连作
轮作的含义与作用
3.不同茬口对微生物的影响 不同作物都有它自己所特有的根际微生物, 因此不同茬口在收获后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上都有差异,由于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上的差 异,收获时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也不同。
第四章
轮作与连作
轮作的含义与作用
表4—4 茬口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茬口 收获时的土壤微生物(千万/克干土) 氨化细菌 根瘤菌
玉米均属年内连作。
在一年一熟地区,连年在同一块地上种植玉
米、小麦、高梁或棉花者,则属于年间连作。
第四章
轮作与连作
连作的应用
二、连作与作物种类 按作物对连作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不宜连作的作物,如茄科、豆科、 葫芦科和菊科作物、以及亚麻,大麻、甜菜等。
第四章
轮作与连作
连作的应用
同科的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也不完全一样,
第四章
轮作与连作
轮作的含义与作用
轮作与肥力关系
含氮量(磅/英亩) 轮作方式
1915
玉米→燕麦→苜蓿三年 玉米→小麦→红三叶草 玉米→玉米→玉米→小麦→红三叶草 玉米→燕麦→甜菜→草木樨→玉米→小麦→红三叶草 2325 2325 2325 2325
1936
2708 2893 2304 2552
1915-1936
2798 2552
1956
2809 2673
增加
11 121
取走 还田
第四章
轮作与连作
连作的应用
第二节 连作的应用
一、连作的概念及其在生产中的地位
同一作物在年内或年间连续重复种植于同一块 田地上,称为“连作”或“重茬”。
第四章
轮作与连作

园艺学复习资料

园艺学复习资料

1、什么叫轮作和连作,连坐有什么害处?克服方法有哪些?连作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几次同一作物的种植制度。

轮作即在同一块土地上,按一定的年限轮换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其循环期短则数月,在一年内种几茬不同作物;长则3~7年或更长时间。

轮作是克服连作障碍的最好方法。

连作的坏处:连坐会导致病虫害严重土壤理化性状与肥力不均营养元素缺乏有害物质积累从而影响作物质量和品质,导致连作障碍. 克服方法:轮作,多施有机肥,排水洗盐,采用无土栽培等.2、什么叫实生苗?实生苗在园艺栽培中用途?实生苗是指利用种子繁殖培育成的苗木.用途:1)方法简单,易于掌握;2)种子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大量繁殖;3)根系发达,适应性广且强;4)实生苗结果晚,变异性强。

3、什么叫层积?层积催芽要点是什么?层积是指将种子进行低温沙藏处理,是一种促进种子后熟的方法. 要点:混合比例:小种子,1:3~5;大种子,1:5~10;湿度:手握成团,一触即散(50%)温度:-5~5 ℃,或冰箱、冰柜, 时间:12月下旬~1月下旬,(一般3月中旬为播种期4、嫁接和嫁接苗?果树上要用嫁接苗建园?嫁接:把优良品种植株上的芽或带芽的枝条,接到另一植株的枝、干或根上,产生愈合组织接口愈合,成为一个新植株的方法。

嫁接苗:采用嫁接的方法,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上培育成的苗木。

1)抗逆性强,能扩大栽培范围;2)可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变异小;3)保持优良品系4)促进杂种实生苗的提早结果,缩短育种进程5、什么是园艺植物?包括哪些内容?园艺植物是一类供人类观赏的植物,包括果树蔬菜花卉茶树等6、什么叫蔬菜?什么是花卉?凡是用于佐餐的植物均称做蔬菜花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7、什么是砧木和接穗?嫁接对砧木和接穗有什么要求?接穗:用于嫁接的芽或枝称为接芽或接穗。

砧木:承受接芽或接穗的部分称为砧木。

要求:1)砧木和接穗的亲和力,2)砧木与接穗的质量,3)嫁接时期,4)外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愈伤组织产生。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与技术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与技术

作物栽培学总论讲稿第五章作物栽培制度与技术第一节作物栽培制度作物栽培制度的概念:作物栽培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其内容包括作物布局、轮作(连作)、间作、套作、复种等。

合理栽培制度的要求:应该是体现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农作物种植的优化方案。

(1)应当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2)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维护农田生态平衡;(3)有利于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达到各种作物全面持续增产;(4)应当满足国家、地方和农户的农产品需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作物布局和品种布局(一)作物布局1.作物布局的概念和内容(1)概念。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或农户)种植作物的种类、各种作物种植的面积比例及其种植地点配置。

换言之,作物布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的区域或农田上种什么、种多少和种在什么地方。

(2)内容。

作物布局主要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绿肥作物等,有时也包括蔬菜、果树等,作物布局所指的范围可大可小,时间上可长可短。

作物布局既可指作物类型的布局,如粮食作物布局、经济作物布局、绿肥饲料作物布局等等;也可指具体作物、品种甚至秧田布局。

在我国南方多熟制地区,作物布局实际上还包括了连接下季的熟制布局。

2.作物布局的决定因素(l)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具有很高的遗传力。

在一个生产单位或区域,自然条件是相对一致的。

虽然通常有多种作物能够生存和繁殖,但不同作物的生长、繁殖能力以及生产力是不同的。

生长繁殖最好,生产力最高的作物,就是对该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最好的作物。

所以一定要因地种植。

(2)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及价格因素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自给性的需求;二是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3)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包括经济、交通、信息、科技等多方面因素。

3.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指出: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市场,面向全国,考虑国际,适应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需求;二是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优势,发展本地优势农产品;三要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林地、草地和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

轮作换茬与连作

轮作换茬与连作

作物对连作的反应可分为三类:
不耐连作: 茄科、菊科、十字花科等。
耐短期连作:甘薯、花生、大豆、芝麻等。 耐长期连作:水稻、麦类、棉花、玉米、
甘蔗、苎麻、紫云英等。
轮作:同一地块上有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 的种植方式。 轮作的优点: 1 合理充分地利用土壤养分与水分 2 减轻作物病,虫,杂草危害 3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影响是评价茬口好坏的主要方面。
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
1 养地作物-豆类,绿肥 2 半养地作物-棉花,油菜,饲料 3 用地作物-谷类,薯类,甘蔗, 烟草
茬口的安排
原则: 瞻前顾后统筹安排
1 重要作物放在最好的茬口上
2 考虑前后茬作物的病虫害及土地用养关系
3 前作分泌物的影响
4 茬口的时间衔接关系
以 自 然 条 件 划 分
BACK
可行性考察指标:
1 经济效益如何? 2 社会效益如何? 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 4 各种生产条件能否有效组合? 5 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如何?
BACK
水热条件与熟制
一熟/年 年均 气温 积温 >0 无霜 期 <8℃ <4000℃ 140—150d 600—800mm 二熟/年 12--16℃ 4000--5500℃ 150—250d 800—1000mm 三熟/年 16--18℃ >5500℃ >250d >1000mm
子项目二:种植制度
任务4 轮作、换茬与连作
间、混、同一地块上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连作的常见危害:
• 物理原因: 土壤的物理结构恶化
• 化学原因: 肥力偏耗, 毒素积累;
• 生物因素: 寄生伴生性杂草危害和专性病虫害加剧;土壤微

轮作与连作名词解释

轮作与连作名词解释

轮作与连作名词解释
轮作是指一种农业种植方式,即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换不同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这是为了避免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导致土壤疲劳和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增加农作物产量。

轮作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安排,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养分需求和病虫害抑制作用,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平衡和循环利用。

连作是指连续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相同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方式一般是为了追求单一作物的高产和稳定产量。

然而,连作容易导致土壤疾病、虫害和营养元素失衡,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连作种植还可能增加农药使用量,使土壤质量下降,进而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

因此,采取适当的轮作方式可以有效改善连作所带来的问题。

《轮作与连作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

《轮作与连作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

《轮作与连作》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背景与目标在农业生产中,轮作与连作是两种常见的作物种植方式。

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而连作则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或同一类作物的种植方式。

这两各种植方式各有优劣,对土壤肥力、病虫害发生、作物产量和品质等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轮作与连作的观点、原理及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农业生产实践能力和科学钻研能力。

二、作业设计内容1. 理论进修:学生需通过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掌握轮作与连作的基本观点、原理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的农业生产案例,分析该案例中采用的轮作或连作方式,并评判其效果。

3. 实验设计:学生需设计一个小型的田间实验,比较轮作与连作在同一地块上的效果差别。

4. 数据收集与分析:学生需实施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 报告撰写:学生需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一份详细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实施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三、作业设计步骤1. 理论进修阶段:- 学生自主进修轮作与连作的相关知识。

- 教师组织一次专题讲座,对轮作与连作的理论进行深入讲解。

2. 案例分析阶段:-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农业生产案例进行分析。

- 每组提交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报告中需包含案例背景、轮作或连作方式、效果评判等内容。

3. 实验设计阶段:- 学生根据所选案例的特点,设计实验方案。

- 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

4. 实验实施与数据收集阶段:-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田间实验。

-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

5.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阶段:- 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报告中需详细说明实验设计、实施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

四、作业设计要求1. 理论进修要深入,能够准确理解轮作与连作的原理。

耕作学练习题初稿

耕作学练习题初稿

耕作学练习题初稿第一章引论部分一、填空题1、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以种植制度为中心,养地制度为基础。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3、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土壤培肥,土壤耕作,水分供求平衡,农田保护以及农田基本建设等。

4、耕作制度的功能包括2个方面:即技术指导功能和宏观调控与决策功能。

5、与单项技术不同,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特点往往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地区性,和多目标性。

6、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精致农作,经济高效,和持久发展。

7、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耕作制度。

8、耕作学从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但它与社会经济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它是应用科学,有很强的技术性,但也包含着一定宏观布局的软科学内容。

二、选择题1、耕作制度包括的2大部分:A CA.种植制度B.旱作农业C.养地制度D.农牧结合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种植制度范畴:CA.作物布局B.熟制C.平衡施肥D.种植方式3、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体现在:BCA.减少投入B.技术指导C.宏观调控与决策D.高产优质4、下面哪项不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DA.生产程序机械化B.生产技术科学化C.农业主体知识化D.作物管理工业化5、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体系有:ABCDA.多熟种植B.节水农业C.营养管理D.农制改革三、名词解释1、耕作制度: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2、种植制度: 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包括作物布局、熟制(复种)、种植方式(间混套作)和轮连作等问题.3、养地制度: 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土壤耕作与保护等。

四、简答题1、耕作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功能。

(要点)(技术指导和宏观调控功能)。

答:微观技术功能:耕作制度的技术功能不等于某一栽培作物的具体技术。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第五章 轮 作与连作
1
Contents
§1 轮作 1、轮作与连作的概念 Conception 2、轮作换茬的作用 The role of crop rotation §2 连作 Continuous cropping §3、作物茬口与茬口特性 、 Chakou (previous crop with its stubble fiel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kou
14
在有豆科作物轮作系统中,由于生物固氮作用, 在有豆科作物轮作系统中,由于生物固氮作用,秸秆还田后氮的归 还率提高。除去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 还率提高。除去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稻-稻-紫云英轮作中生物固氮 紫云英轮作中生物固氮 量占两季稻需氮量的26%,花生-油菜轮作中占油菜需氮量的150%。 量占两季稻需氮量的26%,花生-油菜轮作中占油菜需氮量的150%。 26%,花生 150 红壤区不同轮作系统中作物的养分积累量(kg/ha) 红壤区不同轮作系统中作物的养分积累量(kg/ha) 轮作组合 稻-稻-油菜 作物 全部 秸秆 稻-稻-大麦 全部 秸秆 稻-稻-紫云英 早晚稻 紫云英 花生-油菜 花生 油菜 N 195.0 66.0 187.5 61.5 433.5 163.5 97.5 39.0 P 43.7 10.0 38.0 6.5 76.0 17.7 9.8 13.1 K 212.9 183.0 217.9 166.8 288.8 102.1 34.9 36.1
通泉草、马唐、鳢肠、飘拂草的相 对优势度显著上升.玉米麦与大豆-小麦轮作种子库的物 种组成相似性较高
6
2、换茬 、
同一田块先后种植不同作物的作物接茬(连接)方式。 同一田块先后种植不同作物的作物接茬(连接)方式。 块先后种植不同作物的作物接茬 可指一年内 也可指年度之间 年内, 年度之间。 可指一年内,也可指年度之间。 在同一块田地上一种作物收获以后换种另一种作物) (在同一块田地上一种作物收获以后换种另一种作物)

轮作与连作烟田根际土壤酸性有机组分的初步分离与鉴定

轮作与连作烟田根际土壤酸性有机组分的初步分离与鉴定
长沙 402 1 15)

要 :为探 明轮作 与连作烟 田根 际土壤 酸性有机组分种类及数量 ,采用定性 与相对定 量分 析技 术 ( CMS G / )对几种有机
化合物组分进行 了初 步分 离与鉴定 。结果显示 ,两种种植模 式下土壤 有机 化合 物种 类主要包括醇 类、酸类 、酯类和酞酸酯类 等 四大类物质。轮作和连作土壤酸性有机 组分相对含 量有所差别,其化学成分也有明显差别。烟田根 际土壤酸性有机 组分 中
o g n cc mp u d i o p e c s i o l eac u eo n —r p i g o sa l s r a i o o n si r z s h r o l c u db a s f n h i s mo o c o p n b t ce .
Ab tac : n od rt n u cdco g ncc mp n n y e n u ni e nrtt na d mo oco pn hz sh r ol te s r t I r e f do ta ii r a i o o e t p sa dq a tisi oa o n —r p i grio p ei s i h oi t t i n c ,
a p ei n r e a ai n a d i e t c t n h e u t h we h t s i o g n c c mp u d i l n l d d f u u sa c s rl mi a y s p r t o n d ni a i .T e r s ls o d t a ol r a i o o n s man y i cu e o r s b tn e i f o s
r tt n a d mo o c o p n o l.T e c e c o si e t a s a b i u i e e c .Hi h a i c c mp n n o tn f a i o a i n — r p i g s is h h mi a c n t u n s l o h d o v o s d f rn e o n l t g cd o o e tc n e to c d i

第五章 种植制度

第五章  种植制度

(二)争取季节技术
• 1.改直播为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是克服复种后生长季不 足的最简便方法。
• 2.套作技术的运用 即在前作收获前于其行间、株间 或预留行间直接套播或套栽后作物。
• 3.促进早熟的技术 在作物生育中后期喷乙烯利,可提 早成熟数天。
• 4.作物晚播技术 晚播作物营养生长期比较短,植株比 较矮小,分蘖或分枝少,可适当加大播种量,增加作 物的密度。
如:乔木‖灌木‖草本,果树‖作物
• 有隔行间作和带状间作。用“‖”表示间作。如玉米‖ 大豆,棉花‖甘薯等作物的间作。
• 农作物与多年生木本作物(植物)相间种植也属此类。 • 采用以农作物为主的间作称为农林间作;以林(果)业
为主的间作农作物,称为林(果)农间作。
间作的特性:
• 间作在田间上构成人工复合群体,个体之间既有种内关 系,又有种间关系。
2.增效 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和发挥作物之间的有
利关系,可以较少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少的产品输出。
我国南方、北方都有大量生产实例证明其经济效益 高于单作。
如:黄淮海大面积的麦棉两熟,一般每亩纯收益比 单作棉田提高15%左右;如棉花与瓜、菜、油间套作, 有的比单作棉田收入高达2—3倍。
山东省:在小麦—玉米、小麦—花生、小麦—黄烟一年两 熟的基础上,纳入瓜、果、菜,一年三作或四作,一般 增收3000-5000元/hm2。
•油料:中油菜(650万公顷)、北大豆、东花生 (400万公顷),华东(34)、华南(34)
第三节 复 种
• 一、复种的概念 • 复种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
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 常见的复种方式有平播和套作两种,平播是在上茬作物
收获后直接播种下茬作物,套作是在上茬作物收获前, 将下茬作物套种在其株间或行间。此外,还可以用移栽 和再生作来实现复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耕作学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5―1 轮作换茬的作用与应用
一、概 念
1、轮作 Crop rotation: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 植方式。
轮作形式:
(1)单一作物的年间轮作,例如一年一熟区的大豆 →小麦→玉米三年轮作;
(2)年内不同复种方式组成的复种轮作,例如,南 方的绿肥——水稻──水稻→ 油菜──水稻──水稻 → 小麦──水稻──水稻三第年五章粮轮作油与连肥作 复种轮作。
第五章轮作与Leabharlann 作耕作学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红壤区不同轮作系统中作物的养分积累量(kg/ha)
轮作组合 稻-稻-油菜 稻-稻-大麦 稻-稻-紫云英
花生-油菜
作物 全部 秸秆 全部 秸秆 早晚稻 紫云英 花生 油菜
N 195.0 66.0 187.5 61.5 433.5 163.5 97.5 39.0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耕作学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1.轮作能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1)不同作物要求养分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禾谷类需氮肥、豆科需磷钙肥、薯类烤烟需要钾 肥、油菜荞麦能利用土壤中的难溶性磷。 (2)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的能力也不同 这是和根系深度、根量和根系吸收能力相关的, 一般玉米、高粱、向日葵等根系较深,马铃薯、水 稻、谷子、豌豆等相对较浅。
十字花科
十字花科
塊根莖類
块根块茎类
豆類
豆类
耕作学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标准轮作时空动态示意图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耕作学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二、轮作的发展状况
(1)战国(吕氏春秋)“今兹美禾(谷子),来 兹美麦”。 (2)谚语“倒茬如上粪”说明轮作的重要性,然 而在现代农业中,在水肥条件的改善方面,农药在 防除病虫害和农田杂草的作用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 就,轮作的作用还有多大,连作行不行。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耕作学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3)减少水土流失 南方丘陵地特别是云贵高原的山地水土流
失很严重,采取多种作物一年多熟分带轮作, 地面周年有作物生长,形成根不离土、土不 离根的生物覆盖层,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耕作学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3.轮作能调节作物茬口季节 茬口季节特性指前作收获季节和后作栽培季节的早 晚。在宜连作地区(特别是一年一熟地区),连作作 物常会造成争季节的矛盾和劳力、机械的紧张。而在 一年多熟地区,每种作物要求适时早播早栽,这是复 种高产的关键。轮作生育期不同、茬口季节早晚不同 的作物,有利于缓和作物间或品种间争季节的矛盾和 劳力、机械的紧张度。
一种作物。 The practice of growing different crop after previous harvesting on a given acreage.
3. 重茬:一种作物收获后接连种植同一种 作物。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耕作学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4. 换茬式(不定区)轮作:作物组成、轮换顺序、
耕作学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CROP ROTATION)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耕作学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内容 Contents
轮作换茬的作用 The role of crop rotation 连作 Continuous cropping 作物茬口与茬口特性 Chakou (previous crop with its stubble fiel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kou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耕作学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2.轮作能调养地力,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状况,减少水土流 失 (1)作物的茎秆、残茬、根系、落叶能补充土壤有机质和 养分。 如:麦稻返还多,豆类返还少;但能固氮养地,且返还的 叶子多;增加生物多样性,创造良好的根际和土壤微生物环 境,改善土壤肥力化学性状。 在有豆科作物轮作系统中,由于生物固氮作用,秸秆还田 后氮的归还率提高。除去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稻-稻-紫 云英轮作中生物固氮量占两季稻需氮量的26%,花生-油 菜轮作中占油菜需氮量的150%。
耕作学 第五章
复种轮作
轮作与连作
• 春玉米-→小麦-花生-→春玉米(两 年三熟,两年一轮)
• 小麦-水稻-→小麦-水稻―→蚕豆-水 稻(一年两熟,三年一轮)
• 小麦-水稻―→大麦-棉花-→小麦-水 稻(一年两熟,两年一轮)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耕作学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2. 换茬 Crop change: 在同一块田地上一种作物收获以后换种另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耕作学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3)世界轮作发展状况 ①美国曾利用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等发达条件在肥沃
的土壤中多年连作玉米,结果导致土壤有机质匮乏,肥力 降低,土壤侵蚀、病虫害严重,直至减产。
②英美日等国家经过长期实验证明,许多作物在轮作中较 连作增产,而且同时使用氮、磷、钾化肥增产的效应,轮 作也优于连作。
年限等都比较灵活。换茬的时限比较严格,但没有 地块的轮换。
5. 定区轮作:将地块分作若干个轮作田区,每个
轮作田区按照预定的作物轮换顺序逐年轮作不同的
作物。
1 2 3
第一 期(年)
豆類
豆类
第二 期(年)
塊根莖類
块根块茎类
十字花科
十字花科
豆類
豆类
塊根莖類
块根块茎类
十字花科
十字花科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第三 期(年)
③日本国内曾经旱作物连作盛行,轻视轮作,导致产量不 稳。
④我国农业部提出“轮作是旱田的水”。 ⑤云南烤烟田轮作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耕作学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三、轮作的作用
“倒茬如上粪”。“庄稼要想好,三年两头倒” 。 不同的生产技术水平、农业发展阶段,轮作的主要 目的不同。 合理轮作有助于抑制杂草及病虫害,也有利于改善 植物养分的供给,防止土壤流失,降低水资源的污染, 因此,作物轮作是可持续农作制度的一项核心内容。
P 43.7 10.0 38.0 6.5 76.0 17.7 9.8 13.1
K 212.9 183.0 217.9 166.8 288.8 102.1 34.9 36.1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耕作学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2)水旱轮作对改善稻田的土壤物理状况意义重大 ①长期水稻连作,土壤发僵,容重增大,空隙度降低。 ②水旱轮作后土壤可以利用旱期得以脱水,经过干湿交 替和冻融交替,土壤变得酥松,改善了土壤的通气状况, 好气性土壤微生物增加,有机质积累与矿化得到协调, 速效养分增多,促使有机质腐殖化。 ③同时土壤团粒增多,可塑性增加,容重与凝集力减小, 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从而易于耕作,作物根系良性 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