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高中教案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高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17935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6.png)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高中教案
【课堂主题】
实验创新:探究酸碱中的电导率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特性;
2. 掌握电导率实验的操作方法;
3. 提高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4. 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探究酸碱中的电导率;
2. 学生实验设计和创新。
【教学难点】
1. 实验操作的细节;
2.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导电仪、酸碱溶液、盐桥、电极;
2. 实验材料:试剂、玻璃器皿;
3. 实验手册:实验操作步骤、数据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实验创新,接着简单介绍一下电导率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操作(30分钟)
1.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导电仪,设置合适的实验参数;
2.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不同酸碱溶液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3. 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讨论实验结果并记录数据。
三、实验分析(10分钟)
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 学生讨论实验现象,解释电导率的变化;
3. 学生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四、总结(5分钟)
1.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2. 学生展示实验数据和结论;
3. 教师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表现,并提出建议。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创新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设计和实施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化学创新实验说课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化学创新实验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67dc23bef01dc281e53af0f0.png)
化教真验革新道课稿之阳早格格创做商量气氛中氧气含量拆置的矫正任教科目:初中化教任教单位:少沙县黄花中教做者:陈恺仄尊敬的诸位收袖、博家评委、教授们:大家上午佳!尔去自少沙县黄花中教,尔参赛的课题是《商量气氛中氧气含量拆置的矫正》.人教版初三化教第二单元课题1《气氛》教教安插了一个典范的演示真验去商量气氛中氧气含量,真验中通过白磷正在集气瓶中焚烧,热却后,挨开止火夹,火通过导管加进集气瓶,体积降高约五分之一等局里,商量气氛的身分.正在真验中,有好处开收教死的思维,是一个非常要害的真验.课本中采用的仪器为集气瓶、导气管、烧杯、止火夹、焚烧匙、酒粗灯,正在真验支配历程战论断分解中,自己感触该真验有以下缺累之处:1、该拆置系统性缺面较大,一圆里,导管中有5-10ml气氛,随着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缩小,压强减小,挨开止火夹,导管内的气氛将加进集气瓶,引导液里小于五分之一.2、该拆置的刻度不明,五分之一之道齐凭教授心道,不通过准确的定量展示,对付于宽紧的科教教习去道,不利于培植教死粗益供粗的科教粗神.3、正在分解论断时,由于物理中的大气压强还已教习,教死最易明白的是,为什么火会加进集气瓶.4、该拆置需要等到拆置真足热却,才搞挨开止火夹,热却所需要的时间较少,如已真足热却,真验缺面较大.鉴于以上缘由,自己根据化教战物理相闭知识,分离多年教教试验体味,对付那个真验举止了一定的矫正.矫正如下:仪器:500ml集气瓶,少导管二根,橡胶塞一个,橡皮管一根,焚烧匙、250ml量筒.真验支配:1.先对接仪器,查看拆置的气稀性,2.用集气瓶拆谦火,把塞子塞紧,手段正在于道明那是一谦瓶火.3.将集气瓶中的火倒250ml搁正在量筒内,共时题问:集气瓶内的气氛体积是几ml?(用于测定气氛的体积)4.正在焚烧匙内拆上脚量白磷,将一端少导管搁进量筒内,加热白磷,白磷剧烈焚烧后,赶快将戴少导管的橡胶塞塞住集气瓶.5.瞅察真验局里.最开初,由于白磷正在集气瓶内焚烧,气体受热伸展,将排出部分火,咱们正在不妨瞅到量筒内将有气泡冒出,那部分被排出的气氛,是导管内的气体,不是集气瓶内的气氛,也恰恰是咱们真验需要排出的气体.之后火将沿着导管加进坐集气瓶,量筒内液里渐渐下落.6.白磷真足反应后,将集气瓶倒过去,振荡,让集气瓶,充分热却.(约莫20秒钟时间即可热却),正坐集气瓶,捏住橡胶管,将导管内存留的火倒流至量筒,把少导管拿出量筒,读出量筒内火的体积,为200ml.由此可知,缩小的气体体积为50ml.咱们也透彻测算出气氛中氧气约占气氛体积五分之一.本拆置矫正之后的便宜:1.教死很简单明白,真验前透彻天测定出本去气氛的体积.真验后,透彻的测定出量筒内火缩小的量,便是集气瓶内气体缩小的量.2.从初自末,皆保护着瓶内、中气压仄稳,有好处氧气的充分反应,也很曲瞅天瞅察到火不竭天通过导管,从量筒内自然天流进集气瓶,正在不教习大气压的情况下,可明白为,集气瓶内的气体不竭缩小,表里的火不竭补充,无需过多的阐明气压的变更.3.集气瓶正在真验前被潮干,并留有存火,有好处五氧化二磷的吸支,并热却拆置,拆置简单热却,倒坐集气瓶,即可用火热却,让体系温度落矮,很快天回复到反应前的初初温度.4.真验历程中,排出了导管内的气氛,最大大概天减小了真验缺面.5.真验局里明隐,读数透彻,有道服力.附:自己感触那个真验的矫正,虽然很简朴,但是正在本质教教中可支配性强,有本质意思,那个真验的矫正被扬弃感触深为可惜.正如,正在商量二氧化碳溶于火的真验一般,将一个硬塑料瓶拆半瓶火,支集半瓶二氧化碳,盖上瓶盖,振荡,塑料瓶变扁,那个真验虽然简朴,但是效验非常佳真用.颁布正在博客上,期视通过尔的博客取共止接流,对付进止九年化教教教的共止们有益.也期待举一反三,得到共止的进一步矫正.自己查阅了搜集战相闭资料,不创造取本真验相似的矫正,有本创性.本真验乐成的闭键:1.气稀性佳;2.白磷一定要剧烈焚烧,可则氧气不克不迭充分反应.。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化学创新实验说课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化学创新实验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24117c8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7.png)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化学实验的进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在自主探究中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化学实验创新的意义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和体验化学现象,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化学实验创新,则是在传统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更创新的实验方式和理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2.化学实验创新的方法化学实验创新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法:a.探究实验法探究实验法要求学生在实验中积极参与,经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b.团队协作法团队协作法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分组合作,相互帮助,互相鼓励,达到共同完成实验的目的。
c.游戏模拟法游戏模拟法是通过建立游戏化的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3.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是制备碳酸钙。
通过前期知识学习、探究实验和团队协作,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懂得分析实验数据和结论,培养批判思维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其他实物引入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前期知识学习让学生先了解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应用场景等相关知识。
3.实验操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并且每个小组的实验条件不同,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完成实验的目标。
4.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出制备碳酸钙的最优条件,并根据实验结论,探讨制备碳酸钙的应用价值。
5.展示成果让学生将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并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意见交流,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和成果的喜悦。
四、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实验技能,并针对学生不足之处进行深入的教学。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魅力,培养了对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为下一步的化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创新说课稿模板
![初中化学创新说课稿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3f2756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7.png)
初中化学创新说课稿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化学课,课题为《空气的组成与性质》。
本次说课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八册第三章第一节。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化学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兴趣。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学习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空气的成分。
同时,通过对空气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比例,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和过程。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讲授新知介绍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比例,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讨论。
4. 巩固练习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空气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的掌握。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并进行相关的小实验,如“自制氧气”等,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8b9c125727a5e9856a61f0.png)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一、使用教材苏教版《化学1》专题2第2单元第二节《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二、实验器材仪器:离心机、离心试管、锥形瓶、滴定管、滴定管夹、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试剂:固体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蒸馏水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1)实验内容上的创新:增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
苏教版的教材上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只在书本P52出现的表格中有水溶性的比较,显示两者都易溶,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相同温度下,Na2(2)实验方法上的创新:溶解性差异的比较有两种思路,其一是在等量的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其二是等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所需要溶剂的体积,从不同角度作比较,从定性到半定量的探究。
四、实验原理等质量(2.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4mL)水,溶解、振荡、沉降,比较剩余固体量的相对多少,判断溶解量的相对多少,从而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等质量(1.5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完全溶解所要消耗水的体积,通过比较水的体积,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并根据消耗的水量计算溶解度。
五、实验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溶解过程本质上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分子中,并与水分子结合的过程,从微粒角度解析宏观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物质的溶解和离子的结合(结晶析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由实验现象推得结论,构建控制变量思想(单因子变量)与实践研究物质性质的模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物质的溶解性差异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实验,促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科学原理本质,建立解决问题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六、实验教学内容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探究过程设计为与学生一同探究的实验课,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掌握基本研究方法,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94645e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3.png)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本节实验课中,通过创新的实验设计和实施,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化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实验素养,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2. 学会运用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通过该实验,学生将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研究如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并掌握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处理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简要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实验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进行顺利。
同时,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操作。
首先,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同时,教师可以适时解释实验现象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4. 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和反应机理。
**5. 总结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顾实验过程,让学生自主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在本节实验课中所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情况;2. 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分和评价;3. 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对本节实验课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 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实验;3. 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4. 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是否准确和完整;5. 教学评价是否及时和准确。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乙醇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乙醇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a7d570ace53a580216fcfef3.png)
乙醇化学性质一、使用教材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化学性质二、实验器材(一)乙醇和钠的改进装置实验仪器:输液管、10ml注射器2个、50ml注射器1个、木条、酒精灯、火柴实验试剂:钠粒、无水乙醇、肥皂水图一(二)乙醇的催化氧化改进装置实验仪器:2个U型管、自制3孔试管夹、长玻璃棒、长玻璃导管、酒精灯、白粉笔、火柴实验试剂:脱脂棉、无水乙醇、Cu丝、CuO粉末、NaOH溶液、CuSO4溶液图二(三)模拟酒驾检验实验仪器:干燥管、试管夹、塞子、酒精灯、火柴、滤纸实验试剂:无水乙醇、K2Cr2O7溶液图三(四)乙醇与强氧化剂酸性KMnO4和K2Cr2O7溶液的反应实验仪器:废草珊瑚含片药板实验试剂:无水乙醇、酸性KMnO4溶液、K2Cr2O7溶液图四三、实验创新点和实验不足与改进(一)乙醇和钠的定量改进实验1.传统实验装置(图五)的不足(1)只能说明乙醇可以与钠反应,并不能证明产物是什么?(2)乙醇是易挥发液体,且钠与乙醇反应放热,故放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乙醇蒸气,只是通过气体燃烧产物的检验,判断钠与乙醇反应放出氢气,缺乏严谨性。
(3)本实验只能定性检验乙醇与钠反应,并不能定量测定。
2.乙醇和钠的定量改进实验装置(图六和图七)优点图五图六图七(1)实验器材生活化,密闭性好,收集气体纯净,简化实验步骤。
(2)肥皂水过滤其他可能产生的气体,实验更严谨一些。
(3)增加两个注射器,注射器1可以测量滴加乙醇的体积,注射器2可以收集产生的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实现实验装置的定量化改进。
3.加入定量改进的目的(1)学生定量分析乙醇的利用率。
(2)提供一种定量测定乙醇结构的思路。
(二)乙醇催化氧化的改进实验1.乙醇催化氧化传统实验装置(图八)不足图八(1)仅凭气味判断乙醛,现象不明显,依据不足,不够科学,不能起到很好的课堂演示作用,并且乙醛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不利,不符合当前绿色环保实验的要求。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基于手持技术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基于手持技术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7e2f918eefdc8d376ee32f1.png)
基于手持技术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实验一、使用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二、实验器材笔记本电脑,朗威dislab数据采集器,压强传感器,pH传感器,滴定计数器,具支试管(含配套活塞),试管架,针筒注射器,磁力搅拌器,烧杯,酸式滴定管,0.1mol/L 的碳酸钠溶液、0.1mol/L碳酸氢钠溶液、0.1mol/L盐酸。
三、实验改进要点教材中的实验是一个定性实验,将它设计为定量实验,用精准的实验数据让学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性质及本质原因,图1 苏教版教材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装置图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一)、密闭体系,用压强传感器测量压强变化判断产生气体的快慢。
(二)、用pH传感器和酸式滴定管等定量仪器测量碳酸钠溶液与盐酸的分步反应。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通过探究性实验,从宏观和微观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
(二)、实验过程中,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分析现象的原因和本质联系。
(三)、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实验证据推理和科学探究的化学素养。
六、实验教学内容(一)、比较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的快慢。
(二)、探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分步进行。
七、实验教学过程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均会产生气体,在密闭体系内,产生气体的速率快慢会影响压强改变的快慢,由此原理设计了实验方案。
实验1:在密闭体系内,分别取0.1mol/L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各2ml,用针筒注射器快速注入5ml 0.1mol/L盐酸,用压强传感器测量压强变化,数据采集器采集数据,并绘制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学生发现实验存在不严谨之处,在往具支试管里头注入盐酸的过程,就是使得体系压强增大的过程,为了科学严谨,是否应该用蒸馏水代替两者溶液多做一个空白对照实验?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评价给予肯定。
分别往2ml的蒸馏水、0.1mol/L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快速注入过量的盐酸,通过数据采集后绘制三条曲线。
初中化学说课稿实验创新
![初中化学说课稿实验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d809027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a.png)
初中化学说课稿实验创新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化学实验课,主题为“实验创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创新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实验仪器、观察化学反应、记录实验数据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次课程的内容选取自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基础实验,我们将对这些实验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更加安全、直观和有趣。
针对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我们将重点放在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上。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实验操作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实验操作流程,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模仿。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微观粒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燃烧、生锈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实验设计介绍实验目的和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例如,设计一个探究酸和碱反应的实验,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并解释其原因。
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
4.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
5. 结果讨论全班共同讨论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化学创新实验说课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化学创新实验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f6e63a2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a.png)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一、引言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等优势,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下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方式固定、操作过程繁琐等,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本课程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创新,设计了一些富有新意的化学实验,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要素,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的培养;4.通过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1.采用新颖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兴趣;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1.如何设计合适的化学实验,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2.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对实验设备、试剂和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和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规划实验流程。
(2)实验过程的展示展示实验器材和材料,并介绍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
对重要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进行演示和讲解。
(3)学生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4)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实验经验和技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和分享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实验内容(1)实验一:探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化学反应的速率,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常数和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初中化学创新课说课稿模板
![初中化学创新课说课稿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13c0e8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1.png)
初中化学创新课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化学课程,主题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本次课程旨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能够通过实例加以区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如燃烧、生锈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新课内容做铺垫。
2. 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15分钟)详细讲解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和常见实例,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类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 实验操作与观察(20分钟)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现象,加深对反应类型特点的理解。
4.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化学反应实例,分析其属于哪种反应类型,并解释其反应过程。
5. 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增强直观感受。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化学反应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反应过程。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高中教案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高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cb0dd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a.png)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高中教案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一项核心的教学理念。
特别是在科学领域,如化学这门学科,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篇文章将为大家展示一份针对高中化学的实验创新说课教案范本,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更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过程。
因此,在制定教案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实验项目。
在这份教案中,我们选取了一个典型的高中化学课题——“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这个课题不仅涉及到基础的化学反应知识,还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够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化学的魅力。
教案的设计分为几个部分: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视频,内容是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对比,比如铁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生锈速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理论讲解:简要回顾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实验设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个影响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进行探究,记录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
4. 结果分享与讨论:各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 拓展探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例如食品保鲜、清洁剂的选择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对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
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验设计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直接给出步骤。
- 注重过程评价:除了关注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更要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
- 提供即时反馈:在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深化理解。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化学创新实验说课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化学创新实验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f499c0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f.png)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化学创新实验说课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专家、评审老师,大家好!我是XX中学的化学老师,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为大家分享我近年来在化学实验创新方面的经验与感悟。
本次我选取了一项比较成功的化学实验创新项目进行分享,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项目背景在我所教的高中化学课程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必修内容之一,这一部分内容中的试验项目有特定的普及度和方法,不易离开这一模板设计出多样性、创新性强的实验项目,于是我的同事们和我决定进行实验创新,独立开发一套新的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实验项目。
我们的目标是,在不失原有内容的情况下,使学生体验更多样的操作方式与化学现象,增强他们对知识的领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经过反复实验设计和实验情况的修改,我们最终完成了这一实验项目的设计。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一项目的内容。
二、实验介绍1.实验目的通过金属(铜、锌、铁、铝等)与非金属(碳素,氢气等)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反应现象,协助学生了解金属元素的活泼性、不活泼性和化合性质,同时展示相关化学实验。
2.实验材料试剂:铁素、铜粉、铝粉、锌粉、NaHCO3、醋酸、稀酸、稀碱、木炭、氢气气瓶。
器材:试管、导管、烧杯、实验台、实验台电源、温度计、电磁阀、气体瓶、滴定管、药匙、火柴。
3.实验步骤(1)铜粉与稀酸反应:将50ml稀酸倒入烧杯中,加入少量铜粉,引燃铜粉后,倾斜试杆烧杯口向下接触铜粉燃烧的烟雾,观察烟雾中是否有蓝色火焰,说明铜元素能通过化合反应使铜化合物发生分解。
(2)铝粉与稀碱反应:在电磁阀管中装有NaHCO3,稀酸,稀碱,观察稀碱于铝粉的反应,同时倾斜试杆烧杯,观察烟雾中是否有白色结晶。
(3)锌粉与醋酸反应:将醋酸加入锌粉中,观察可燃物质燃烧,同时注意观察烟雾中银白色物质沉淀。
(4)木炭与氢气反应:木炭、氢气分别在气瓶中,使用电磁阀打开气瓶内氢气并点燃。
观察烟雾中是否有黑色物质。
三、教学效果本实验项目在实践中多次调整过程中,最终形成了有严谨的实验步骤、贴近当前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操作简单流畅,能较好的引发学生思考和奋发创新,其中以下方面较好体现:1.利用实验设计收集化学现象,并通过相关分析对学生进行激发与引导,使得学生发现一些异类的化学现象和核心知识。
省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省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30d6fb3ed630b1c58eeb580.png)
省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省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水电解装置的改进所属市区:株洲市芦淞区任教学科:化学所在单位:株洲市七中邮政编码: 412000作者姓名:马伶俐学实践经验,对水电解装置加以改进,制作了气压式水电解器。
首先介绍制作材料:一个500mL广口瓶和一个五孔橡皮塞,以及电解水常用到的电器材料如导线、电极、接线柱、学生电源。
体现创新和改进的仪器有:不用试管收集和检验气体,改用两支带活塞、从上至下有刻度的玻璃管作为专用的电解管(可来自废弃的酸式滴定管或报废的霍夫曼水电解器上的电解管)、产生气压的动力仪器不用洗耳球、双连球,选用医院里报废的血压计上的气压球。
应用上述仪器组装出如下图所示装置:1、水是弱电解质,为增强导电性,电解液用15%的NaOH溶液。
2、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通过气压球上旋纽控制装置内外气压。
我应用本装置多次课堂演示实践证明,有以下五个方面体现改进处:1、材料常见易得,制作简便,一经制得可长期使用,适宜于在农村中学推广应用。
2、采用了气压球自由控制装置内外气压平衡,使实验现象从容呈现。
3、该装置携带方便,实验时可直接摆放在讲台上,无需固定.4、操作简单,从容安全,手不沾液,耗时短,现象明显。
5、可多次反复实验,学生也可参与实验。
下面我演示实验:1、向广口瓶中加入适量电解液,组装仪器。
2、打开电解管活塞,挤压气压球,使电解液(恰好接触活塞)充满电解管,关闭活塞,接通电源,在6~8V直流电压下电解2~3min。
3、关闭电源,比较两极气体体积大小。
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打开活塞后,一手均匀挤压气压球,一手进行气体的检验。
七、实验效果:1、实验过程中两电解管中有大量气泡迅速冒出。
2、当生成氢气体积10~10.2mL,氧气体积4.8~5mL时,关闭电源,此时结论最接近VH2:VO2=2:1。
3、检验气体时,正极生成的气体用火星的木条靠近,木条复燃;负极生成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体被点燃,均匀挤压气压球,能观察到气体持续燃烧一段时间,现象明显。
《乙醛的银镜反应创新实验》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乙醛的银镜反应创新实验》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740876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3.png)
《乙醛的银镜反应创新实验》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二节。
二、实验器材试管、圆底烧瓶、三脚架、石棉网、废液缸;2%AgNO3溶液、2%氨水、10%NaOH溶液、乙醛溶液、0.5 mol/L FeCl3溶液、热水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实验原本采用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的方法来配制银氨溶液,但是用这种方法配制的银氨溶液OH-浓度较小,使其主要成分除了Ag(NH3)2OH外还有大量的Ag(NH3)2NO3存在。
用这样的银氨溶液来进行银镜反应现象不够明显,耗时长,制镜效果不好,很难得到银镜,或者有时只会得到黑色的银沉淀。
该反应的实验原理是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H2O+2Ag↓ +3NH3,可以看出OH-对该反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强碱性环境中醛基的还原性有所增强,同时OH-作为一种反应物,适当的提高OH-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所以需要提高银氨溶液中OH-的浓度。
因此,改进了银氨溶液的传统配制方法,采用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的方法来配制银氨溶液。
通过实验发现,用2%氨水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体积比6∶1混合配制的银氨溶液制镜效果最好,速度最快,同时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原反应条件是水浴加热并保持试管静置,生成的银镜仅能覆盖溶液浸润的部分(约为试管高度的1/5),若要大量析出银镜,必定浪费药品,加大成本。
并且使用水浴加热装置,温度不易掌控,装置繁琐,操作较复杂,且出现现象的时间较长,不适于课堂实验教学。
改进后,不再使用试管,改用圆底烧瓶,以增大银附着析出的表面积,让学生更容易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撤掉水浴加热装置,通过快速振荡圆底烧瓶的方法,增大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微粒有效碰撞次数,以增加反应熵变来加快反应速率,达到水浴加热的目的,以此来简化实验装置。
此外,通过振荡还可以使溶液浸润整个烧瓶内壁,整个烧瓶均有光亮的银镜产生,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效果更为直观,既降低成本有节约药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5篇)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2db93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3.png)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5篇)学校化学试验创新说课稿1学问与技能要求:〔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会写苯的燃烧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分析推想苯的结构,提高依据有机物性质推想结构的力量。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把握讨论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化学家发觉苯环结构的历史学习,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胜利的过程,培育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
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一,课始检测〔1〕烷烃、烯烃燃烧的现象?〔2〕烷烃、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什么?二,导入这节课起我们学习一种特别的烃,先请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学史资料。
三,科学史话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别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
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四,探究问题1〔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依据苯的分子式C6H6苯是饱和烃吗?〔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xxx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xxx交替形式。
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xxx;结构简式为:xxx五,探究问题2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试验证明你的猜测?重要化学性质能使溴水褪色;使锰酸钾褪色。
六,分组试验从试验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
1、将1滴管苯滴入装有水的试管,振荡,观看。
2、将1滴管苯与1滴管溴水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观看现象。
3、将1滴管苯与1滴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
4、提问试验现象是?5、归纳小结试验、现象、结论。
水、分层、苯不溶于水。
溴水、分层,上层为橙红色〔萃取〕、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64eac158a417866fb84a8ef0.png)
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一、使用教材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二、实验器材:试管、胶头滴管、长胶头滴管、具支试管、导管、烧杯常规配制NaOH溶液、FeSO4溶液;用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FeSO4溶液;6mol/L的NaOH溶液、7mol/L的NaOH溶液、8mol/L的NaOH溶液、9mol/L的NaOH溶液;H2SO4溶液、NaHCO3溶液;石蜡油。
三、实验创新点:1、打破定式思维:以往的实验研究几乎都放在如何除去O2上,而本实验同时考虑了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取得了理想的实验效果。
2、试剂的改用:(1)用7mol/L的NaOH溶液与0.2mol/L的FeSO4溶液反应,使生成的Fe(OH)2白色絮状沉淀下沉、几分钟后才变色,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2)用NaHCO3代替Fe粉与H2SO4溶液反应产生CO2来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反应快、无残留、生成的CO2密度比空气大,有利于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在CO2的氛围中Fe(OH)2能保存24小时之久。
四、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影响氢氧化亚铁制备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方案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过程中掌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实验中收获学习化学的乐趣六、教学过程1、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往Fe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几乎观察不到白色絮状沉淀(图1、图2所示)2、讨论并优化实验(1)提出问题:(a)为什么白色絮状沉淀最终会变成红褐色?(b)哪些部位的O2会对实验产生干扰?(c)如何排除O2的干扰?(2)师生共同讨论设计出改进装置并实验: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NaOH和FeSO4溶液、用石蜡油液封并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胶头滴管伸入FeSO4溶液中挤出。
现象:沉淀上浮且迅速变色,但下层的变色较慢(如图3、图4所示)(3)进一步提出问题:(a )能否让生成的Fe(OH)2下沉以达到液封的效果? (b )如何能让沉淀下沉?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并提出解决的方案:用NaOH 的浓溶液与FeSO 4溶液的稀溶液反应(4) 探究NaOH 的浓度对实验产生影响:由FeSO 4溶液的浓度和酸度决定用6Hmol/L 、7mol/L 、8mol/L 、9 mol/L 的NaOH 溶液进行实验并进行两项操作:将NaOH 溶液加入FeSO 4溶液中或者将FeSO 4溶液加入NaOH 溶液中将不同浓度的NaOH 加入0.2mol/L 的FeSO 4溶液中 对比以上两组实验,选择将7mol/L 的NaOH 加入0.2mol/L 的FeSO 4溶液进行实验,沉淀量较多且下沉。
湖南衡阳市中学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湖南衡阳市中学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9dca86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8.png)
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创新讲课稿敬爱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快乐能有机遇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今日我要展现的实验创新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创新。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 1 的内容。
在第二单元课题 2《氧气》中,学生已学习了硫、碳、细铁丝的燃烧,知道了物质的燃烧是激烈的氧化反应。
本课题要点经过对燃烧的条件的实验研究来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而后对其加以应用得出灭火的原理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既是对化学变化中详尽知识的增补和完美,又对此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
在教材中,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在 500mL的烧杯中注入 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
我感觉教材的实验研究有以下四个不足之处:1、白磷露置在空气中燃烧,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2、白磷燃烧所需时间受水温、气温等要素影响较大;3、氧气需要制取使得装置复杂;4、硬纸圈不可以沉入水底,加上白磷在热水中融化,氧气一吹变小且游动,操作不便。
于是,我信心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
第一我想到自己身处农村校校,改进实验要让仪器易得;其次我感觉为了防范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装置必定要密封;别的还要在保证明验现象显然的前提下要让装置简单、易于操作。
最后我在校外小诊所里找回了一些荒弃的药剂瓶和输液管,多次实验后制成了三个如图装置,其结构近似于九年级化学常有考点——洗气瓶装置。
此刻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装置:接下来我就用它、水槽、红磷和白磷等来向大家演示一下这个创新实验:我第一向 1 号瓶中放入少量红磷;而后向 2 号瓶中注入少量热水后再放入一小粒白磷;接着向 3 号瓶中放入一小粒吸去表面水的白磷。
将三只瓶一起放入盛有约80℃热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教课时可以在等候的空隙向学生介绍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供参考)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5fa8f06483d049649a66589f.png)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良任教科目:初中化学任教单位:长沙县黄花中学作者:陈恺平尊重的列位领导、专家评委、教师们:大伙儿上午好!我来自长沙县黄花中学,我参赛的课题是《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良》。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安排了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来探讨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通过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上升约五分之一等现象,探讨空气的成份。
在实验中,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是一个超级重要的实验。
教材当选用的仪器为集气瓶、导气管、烧杯、止水夹、燃烧匙、酒精灯,在实验操作进程和结论分析中,本人感觉该实验有以下不足的地方:一、该装置系统性误差较大,一方面,导管中有5-10ml空气,随着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导管内的空气将进入集气瓶,致使液面小于五分之一。
2、该装置的刻度不明,五分之一之说全凭教师口说,没有通过准确的定量展现,关于严谨的科学学习来讲,无益于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在分析结论时,由于物理中的大气压强还未学习,学生最难明白得的是,什么缘故水会进入集气瓶。
4、该装置需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才能打开止水夹,冷却所需要的时刻较长,如未完全冷却,实验误差较大。
基于以上理由,本人依照化学和物理相关知识,结合连年教学实践体会,对那个实验进行了必然的改良。
改良如下:仪器:500ml集气瓶,长导管两根,橡胶塞一个,橡皮管一根,燃烧匙、250ml量筒。
实验操作:1.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用集气瓶装满水,把塞子塞紧,目的在于证明这是一满瓶水。
3.将集气瓶中的水倒250ml放在量筒内,同时题问: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是多少ml?(用于测定空气的体积)4.在燃烧匙内装上足量红磷,将一端长导管放入量筒内,加热红磷,红磷猛烈燃烧后,迅速将带长导管的橡胶塞塞住集气瓶。
5.观看实验现象。
最开始,由于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气体受热膨胀,将排出部份水,咱们在能够看到量筒内将有气泡冒出,这部份被排出的空气,是导管内的气体,不是集气瓶内的空气,也恰正是咱们实验需要排出的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
任教科目:初中化学
任教单位:长沙县黄花中学
******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长沙县黄花中学,我参赛的课题是《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安排了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通过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上升约五分之一等现象,探究空气的成分。
在实验中,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教材中选用的仪器为集气瓶、导气管、烧杯、止水夹、燃烧匙、酒精灯,在实验操作过程和结论分析中,本人觉得该实验有以下不足之处:
1、该装置系统性误差较大,一方面,导管中有5-10ml空气,随着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导管内的空气将进入集气瓶,导致液面小于五分之一。
2、该装置的刻度不明,五分之一之说全凭老师口
说,没有通过准确的定量展示,对于严谨的科学学习
来说,不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在分析结论时,由于物理中的大气压强还未学
习,学生最难理解的是,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
4、该装置需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才能打开止水
夹,冷却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如未完全冷却,实验误差较大。
基于以上理由,本人根据化学和物理相关知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个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改进如下:
仪器:500ml集气瓶,长导管两根,橡胶塞一个,橡皮管一根,燃烧匙、
250ml量筒。
实验操作:
1.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用集气瓶装满水,把塞子塞紧,目的
在于证明这是一满瓶水。
3.将集气瓶中的水倒250ml放在量筒内,
同时题问: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是多少ml?
(用于测定空气的体积)
4.在燃烧匙内装上足量红磷,将一端长
导管放入量筒内,加热红磷,红磷剧烈燃烧后,迅速将带长导管的橡胶塞塞住集气瓶。
5.观察实验现象。
最开始,由于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气体受热膨胀,将排出部分水,我们在可以看到量筒内将有气泡冒出,这部分被排出的空气,是导管内的气体,不是集气瓶内的空气,也恰恰是我们实验需要排出的气体。
之后水将沿着导管进入坐集气瓶,量筒内液面逐渐下降。
6.红磷完全反应后,将集气瓶倒过来,振荡,让集气瓶,充分冷却。
(大约20秒钟时间即可冷却),正立集气瓶,捏住橡胶管,将导管内存留的水倒流至量筒,把长导管拿出量筒,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00ml。
由此可知,减少的气体体积为50 ml。
我们也精确测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
本装置改进之后的优点:
1.学生很容易理解,实验前精确地测定出原来空气的体积。
实验后,精确的测定出量筒内水减少的量,就是集气瓶内气体减少的量。
2.从始自终,都维持着瓶内、外气压平衡,有利于氧气的充分反应,也很直观地观察到水不断地通过导管,从量筒内自然地流入集气瓶,在没有学习大气压的情况下,可理解为,集气瓶内的气体不断减少,外面的水不断补充,无需过多的解释气压的变化。
3.集气瓶在实验前被润湿,并留有存水,有利于五氧化二磷的吸收,并冷却装置,装置容易冷却,倒立集气瓶,即可用水冷却,让体系温度降低,很快地恢复到反应前的初始温度。
4.实验过程中,排出了导管内的空气,最大可能地减小了实验误差。
5.实验现象明显,读数精确,有说服力。
附:本人觉得这个实验的改进,虽然很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可操作性强,有实际意义,这个实验的改进被抛弃觉得深为可惜。
正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一样,将一个软塑料瓶装半瓶水,收集半瓶二氧化碳,盖上瓶盖,振荡,塑料瓶变扁,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效果非常好实用。
发布在博客上,希望通过我的博客与同行交流,对从事九年化学教学的同行们有益。
也期待抛砖引玉,得到同行的进一步改进。
本人查阅了网络和相关资料,没有发现与本实验相似的改进,有原创性。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1.气密性好;2.红磷一定要剧烈燃烧,否则氧气不能充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