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
综合接地细则

综合接地细则
一.桥梁综合接地要求:
按照设计桩基础桥墩接地的设置,在每根桩中应有一根返长接地钢筋,桩中的接地钢筋在承台中应环接桥中应有工根接地钢筋,一端与承台中环接钢筋相接,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孔相连。
二.承台桩基综合接地连接:
(1)利用承台底面钢筋网片,选纵向、横向一根钢筋连接形成一个框形接地极,每个桩头主筋至少有一根或二根与接地极连接。
(2)框形接地极、水平接地极钢筋“十字”交叉的纵向与横向两根钢筋节点应以直角形“L”钢筋焊接,桩头主筋与接地极连接点都应已直角形“L”钢筋焊接。
(3)结构物内兼有接地功能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200mm,钢筋直径不小于Φ16钢筋。
(4)接地板使用的钢筋,还是利用承台底层的主筋作为水平接地板钢筋应中Φ16,桩头与接地板连接。
三.墩身综合接地连接:
墩顶或台顶采用的接地端孔必须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按设计图纸布置靠前进方向即大里程方向,预留两个接地端子,位置以设计为准,桥墩中应利用墩身主筋,有二根作为接地钢筋的导线,一端与承台基底水平接地极中的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
如墩身没有钢筋另设置二根钢筋作为接地导线。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综合接地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之煤合接地21综合接地21. 1 一般规定21、1、1高速铁路应设置综合接地系统。
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极、接地端子及 接地连接线等构成。
1、2综合接地系统应遵循等电位连接得原则。
1、3接触网带电体5M 范围以内得铁路电气设备与金属构件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1、4线路两侧20M 范帀以内得铁路建(构)筑物得接地装置应纳入综合接地系统。
1、5避雷针得接地应设独立接地装置,当接地装置与与贯通地线得距离小于15M 时应接 入综合接地系统,其接入点与通信、信号及其她电子设备得接地连接点得间距宜大于15M •有 困难时应大于5M 。
21、1、6综合接地系统得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Q 、21、1、7综合接地系统应利用桥梁、隧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结构物内得非预应力结构钢筋 作为接地钢筋21、2贯通地线、引接线及横向连接线21、2、1高速铁路应沿线路两侧分别敷设贯通地线。
21、2、2贯通地线得敷设应符合下列规楚:1、 桥梁地段得贯通地线应敷设在在梁体上线路两侧得电缆槽内,每一条贯通地线均应在梁 体端部通过接地端子与桥梁接地极连接一次。
2、 隧道地段得贯通地线应敷设在隧道内线路两侧得电缆槽内,毎一条贯通地线应毎间隔约 100M.通过接地瑞子与隧道接地极连接一次。
3、 路基地段得贯通地线应敷设在线路两侧得电缆槽下方;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塹地段, 贯通地线埋在距基床底层顶而-300M-400MM 处;硬质岩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路肩 电缆槽下约-200MM 得沟中,并回填细粒上。
21、2、3贯通地线截面积得选择应符合下列规立:1、 应按照远期得牵引电流讣逢。
2、 满足正常情况下流过贯通地线最大牵引回流得需要。
3、 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短路时间按不大于100MS 讣)通过瞬间大电流时热稳是得要求。
4、 应根摇不同区段牵引回流得分布情况每段合理考虑。
21、2、4贯通地线得材质应耐腐蚀。
21、2、5路基地段,对应接触网支柱得同一里程处,设贯通地线得引接线,该引接线应与贯通地 线同材质、同截而。
桥梁专业综合接地施工要求

桥梁专业综合接地施工要求(供参考)由于与站后接口的综合接地施工参考图未到,以下要求根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2009)相关章节整理,请各有关站前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予以参考。
21.1.6 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21.1.7 综合接地系统应利用桥梁、隧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结构物内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21.2.1 高速铁路应沿线路两侧分别敷设贯通地线。
21.2.2 贯通地线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桥梁地段的贯通地线应敷设在梁体上线路两侧的电缆槽内,每一条贯通地线均应在梁体端部通过接地端子与桥梁接地极连接一次。
21.2.6 线路两侧贯通地线应进行横向连接。
路基地段间隔宜每隔约500m 设一处横向连接线,横向连接线应与贯通地线同材质、同截面;桥梁地段利用梁端接地钢筋、隧道地段利用隧道接地钢筋实现横向连接。
21.3.1 桥梁、隧道地段应设综合接地系统接地极,路基地段应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接地极。
21.3.2桥梁接地极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桩基础桥墩:在基础外围的每根桩中应选用通长结构钢筋,并在承台中环接构成接地极。
2 、明挖基础桥墩:在基底底面设一层钢筋网格做为水平接地极,通过桥墩中的结构钢筋与梁体接地钢筋相接。
3 、梁体:无砟轨道桥梁和道砟厚度小于0.3m 的有砟轨道桥梁,在梁体上表层适当位置处应利用结构钢筋作为纵向和横向接地钢筋。
桥梁上钢轨两侧的防护墙上,利用其表面的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21.3.5 桥梁接地端子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桥墩墩帽设置接地端子,供桥墩接地极与梁体接地装置的连接;接地端子与桥墩接地钢筋可靠焊接。
2 、在每跨梁上部两端设置接地端子,用于贯通地线及轨旁设备、设施等的接地连接。
3 、在每跨梁底部两端设置接地端子,用于梁体与桥墩间的接地连接。
4、梁体上的接地端子均应在梁体内与其接地钢筋可靠焊接。
5 、在每个垂直于线路方向的桥墩侧面、距地面-200mm 处设置接地端子,用于测试和栓接附加接地极。
地铁车站综合接地施工技术要求

综合接地施工技术要求为提高雄安快线一标段各车站综合接地整体施工水平,确保施工质量,针对各车站综合接地施工提出以下技术要求:1、材料选择(1)水平接地极、均压带和接地引出线均采用50x5mm扁铜,材质为T2紫铜。
(2)垂直接地极采用∅=50mm,L=2.5m,壁厚5mm的紫铜管接地极(含铜量不低于99.5%)。
2、施工要求(1)综合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2)综合接地装置的水平接地极埋设在车站结构底板下0.8m处,当底板垫层底部标高局部变化时,接地网水平接地极与底板底部仍保持0.8m的相对关系。
(3)人工接地装置的水平接地极外缘闭合,外缘各角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小于均压带间距的1/2。
(4)垂直接地极每隔20米分布在接地网的周边地带,并和水平接地极之间进行连接,从而构成复合接地网。
(5)综合接地装置的水平接地极中间设置均压带,以防水平接地极某处断裂影响整个接地网的工作。
接地引出线在站台板下或电缆夹层靠墙安装。
3、连接方式接地装置各接地极之间以及接地极与接地引出线之间的连接采用热熔焊接,并满足下列技术要求:(1)采用搭接焊的部分,其搭接长度不小于接地体宽度的2倍或直径的6倍。
(2)热熔焊接焊点不应自然松脱。
(3)焊接点应和被焊导体具有相同的导电性能,焊接点能够经受反复多次的大浪涌故障电流而不退化,焊接点的电阻不受时间变化影响。
(4)焊接点的铜含量应达到97%以上。
(5)焊接完成后,焊点应涂抹沥青等防腐材料。
4、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为配合车站施工,接地装置敷设宜分四段进行。
在阶段性施工结束后,应对完工部分的接地装置进行接地电阻测量(在1/4,1/2,3/4处分别测量),并以此推算整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
如果推算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请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系,在剩余部分接地装置敷设中应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如增加接地网的面积,添加物理降阻剂等。
5、相关注意事项(1)为满足综合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接地体材质和接地网的面积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隧道综合接地

编制依据
隧道综合接地的设置 接地钢筋的焊接 接地电阻的检测
一、编制依据 1.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图号:通号 (2009)9301;
2.宁杭公二、隧道综合接地的设置
综合接地技术是客运专线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性 能直接影响客运专线电子、电器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和人身安全 防护要求。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等电位连接并确 保综合接地系统的接 地电阻值不大于1Ω 。
二、隧道综合接地的设置 7、隧道仰拱接地极设置
⑴、暗洞内仰拱接地极
Φ 16连接钢筋在施工 电缆槽时预埋。
二、隧道综合接地的设置 7、隧道仰拱接地极设置
⑴、暗洞内仰拱接地极
接地极按照1m×1m的单层钢筋网 设置,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 上的网格节点施以“L”形焊接,其 它节点绑扎。
二、隧道综合接地的设置 7、隧道仰拱接地极设置
Thank You ~ ~
参见:通号(2009)9301-26
二、隧道综合接地的设置 5、隧道电缆槽处接地端子设置
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电缆槽底部,每间 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于贯 通地线的连接。
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电缆槽靠线路侧壁 上,每间隔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 设施接地。
≥200mm
≥200mm
≥200mm
接地钢筋
Φ 16L形钢筋
纵向接地钢筋
L形钢筋焊接一
L形钢筋焊接二
纵向接地钢筋焊接
三、接地钢筋的焊接
做为接地极的环向锚杆和钢拱架除按结构要求焊接牢固外,还要 通过直径φ16的L形钢筋与钢拱架进行有效连接,焊缝长度满足规定 要求,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200mm,双面焊缝长度不小于100mm。
综合接地电缆技术规格书

综合接地电缆技术规格书综合接地电缆技术规格书一、引言综合接地电缆是用于接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电力系统的各种设备和设施接地,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规格书描述了综合接地电缆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要求,旨在确保该设备在使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术语及定义2.1 综合接地电缆:用于电力系统中连接各种设备和设施的接地电缆。
2.2 裸电线:一种轮廓型截面并具有丰富的表面纤维极佳的裸电线,通常用于高压电网的接地。
2.3 铜芯铝包钢制芯综合接地电缆:一种由铜芯和由铝包钢制芯组成的电缆,用于电力系统中连接各种设备和设施的接地电缆。
三、设计要求3.1 类型选择:根据使用环境和技术要求,选择适当的综合接地电缆类型。
3.2 长度计算:根据使用要求和现场条件,计算综合接地电缆的长度和尺寸。
3.3 线缆外径:穿过综合接地电缆的管道或套管内径、支持悬挂的张力、抗拉强度等均应考虑到线缆外径。
四、制造要求4.1 线缆芯安装:铜芯铝包钢芯综合接地电缆的芯线应紧密且均一地编织,铜芯应与铝包钢芯相隔离。
4.2 电缆绝缘:电缆绝缘应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使用的人造材料应通过相关的质量检测。
4.3 综合接地电缆护套:综合接地电缆护套应采用PVC护套,两层护套应在不同方向上包裹线缆芯。
五、安装要求5.1 输电线杆接线:综合接地电缆应通过绝缘管和电缆夹,与输电线杆上的相应设备或接地线杆直接相连。
5.2地下敷设:综合接地电缆在地下敷设时,应注意与其他管道之间的空间保留或分隔。
5.3 铺设位置:综合接地电缆应尽量在离其所连接的设备或设施最近的地方铺设,以减少经过长距离的综合接地电缆和接地线。
六、检查要求6.1 电缆标识:综合接地电缆的每个电缆末端应准确地标识,并记录其长度、规格、型号等。
6.2 线缆表面检查:应检查综合接地电缆表面是否有缺陷或裂纹等损坏。
6.3 电缆电气性能检查:应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检测综合接地电缆的电气性能。
七、维护要求7.1 频率:综合接地电缆的维护频率应根据使用情况来确定。
综合接地

第一节 综合接地
接触网带电作业
一、等电位作业
即由作业人员通过“等位”措施直接接触带电体进行操作,故亦称 为直接带电作业。作业人员通过绝缘工具送至作业地点,并借助绝缘工 具对地绝缘。 接触网带电体——人——绝缘工具——大地 一般采用“等位线转移方式”,作业人员手持绝缘棒将挂钩和接触 网带电体联接,这时充电电流经等位线而不通过人体,作业人员即在无 任何异样感觉的情况下进入等电位状态。
第一节 支
柱
矩形格构钢支柱 返回
第一节 支
柱
圆 钢 柱
返回
第一节 支
柱
矩形横腹杆式 钢筋混凝土支柱
返回
第一节 支
柱
等径圆 钢筋混凝土支柱
返回
第一节 支
柱
H 型钢柱
返回
第一节 综合接地
列车密度高,客流量大的客运专线,旅客安全至关重要,接地系统 必须满足相关的安装标准。 高速列车负荷电流、故障短路电流均比既有铁路大,因此地网中钢 轨电位也大大增高,采用传统的接地方式不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根据 国外经验,宜采用综合接地方式。综合接地可以简化网上结构,直接接 地,可靠性高,并有效降低钢轨电位,同时避免沿线的各设备相互干扰 和故障,提高整体可靠性。比如:京津城际也采用了综合接地方式,线 路两侧各设置有一根70mm2的贯通地线(铅包铜绞线)。
Return Circuit
foundation earth electrode
Pile foundations
Structure Earth Pole foundations
第一节 综合接地
1.综合接地系统沿线路两侧分别敷设的贯通地线(一般为带保护层的 软铜绞线),并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 装置作为贯通地线的接极,形成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 2.综合接地系统通过接地连接线将铁路沿线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接 地、强弱电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过电压接地、防静电接地、屏 蔽接地等与贯通地线等电位连接起来,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3.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构件、轨旁设施和设备应接入综 合接地系统。 4.距线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 地系统。 5.路基地段线路两侧贯通地线每500米横向连接一次。 6.桥墩的接地端子设置在墩帽和桥墩,梁体也要设置接地端子。 7.在两侧电缆槽的靠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并与接地极 及二次衬砌内接地钢筋可靠连接。从隧道进口开始,在两侧电力电缆槽底 部,每间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
路基综合接地相关要求

路基综合接地相关要求一、技术要求1、路基地段接地极充分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
2、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贯通地线埋设埋深距基床底层顶面-30cm~-40cm。
分支引线设置在每个接触网支柱处,分支引接线应弧形下穿电缆槽、水沟等,无明显折角。
3、硬质岩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约20cm,沟中回填细粒土。
4、涵洞地段的贯通地线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安装前,将其敷设在电缆槽靠线路侧面的下部位置。
分支引线设置在每个接触网支柱处,分支引接线应弧形下穿电缆槽、水沟等,无明显折角。
5、路与桥、隧在邻近过渡段的路基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处预留接地端子,并预埋分支引接线,将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
桥、遂地段的贯通地线沿通信信号电缆槽敷设至路基段,采用L形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路基段通信信号电缆槽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
6、声屏障接地在百米段落的中部的某个立柱(靠近接触网支柱)基础内预制接地端子,并与锚栓柱焊接;声屏障接地端子通过不锈钢连接线与路基电缆槽接地端子连接。
二、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路基施工时同步完成贯通地线敷设工作,线路两侧均在设计指定位置埋设。
采用人工配合专用机具敷设,敷设后的线缆平直,无损伤。
敷设完成后立即对贯通地线接地电阻进行测试,每隔500米进行一次测试,必要时,增设接地极,确保贯通地线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贯通地线每间隔500m左右用同材质、同规格的铜线横向连接一次,每间隔50m用引接线引出至电缆槽内。
引接线露出300mm,在电缆槽道施工时,从电缆槽底部预留孔引入信号电缆槽内,与电缆槽内的接地端子排相连。
贯通地线的敷设在桥头引出路基面,与桥上贯通地线对接。
三、施工要求1、分支引接线的埋设①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侧向水平引至路基边坡,沿护肩底以及电缆槽底引至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内壁位置,与电缆槽侧壁预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线压接。
②每个接触网支柱处、跨线建筑物处及桥梁与路基、过渡段处各埋设一根分支引接线,材质同贯通地线。
隧道及桥梁综合接地要求

隧道及桥梁综合接地要求根据中铁咨南广指网[2009]2号设计联系单,上海天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南广铁路NGJL-3标监理部对隧道及桥梁综合接地具体要求如下:1、隧道内接触网槽道基础采用后植入安装方式,为满足隧道内贯通的PW线与综合接地系统的连接,隧道衬砌施工时应预留综合接地端子,预留接地端子设于隧道断面顶部中心处。
2、隧道进出口两端10m范围内各设一处综合接地端子,,隧道内按间距不大于250 m预留接触网综合接地端子。
3、隧道内接触网预留接地端子的连接钢筋与隧道内结构钢筋可靠焊接,隧道内接地端子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具体安装位置及安装要求详见通号(2009)9301-21。
4、Ⅲ级围岩隧道利用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做为接地极,Ⅳ、Ⅴ级以上围岩隧道利用锚杆和钢拱架(或钢网片)做为接地极。
锚杆接地极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环向间距为2倍锚杆长度。
5、隧道洞室接地端子设置于室内两侧壁下部,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
6、桥梁地段综合接地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框架桥、涵顶面填土高度小于100mm时需要采取接地措施,就近接入综合系统。
7、桩基础桥墩接地设置:每根桩中应有一根通长接地钢筋引出,桩中的接地钢筋在承台中应环接,桥墩中应有两根接地钢筋,一端与承台中的环接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
8、明挖基础桥墩接地设置:基底底面设一层钢筋网做为水平接地极,钢筋网格间距按1m*1m设置,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应施“L”形焊接,外围钢筋应闭合焊接,其他节点绑扎,水平接地钢筋网格我外缘距承台混凝土底面不大于70mm。
9、每座桥梁的每个桥墩应设置接地装置,并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10、接地端子采用不锈钢制造,材料成份应满足:Cr≥16%、Ni ≥5%、Mo≥2%、C≤0.08%。
接地端子的端子孔规格为M16,并应设置端子塞,方便开启。
11、其他布置原则及安装要求按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图号:(2009)9301] 采用。
隧道综合接地系统

隧道综合接地系统技术要求及监控重点一、技术要求:1、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
2、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接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3、隧道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
4、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
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
5、隧道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
6、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
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
7、隧道二次衬砌中的接地钢筋设置(见下图)⑴二次衬砌中有结构钢筋的隧道:a.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钢筋。
b.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跟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c.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d.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
e.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⑵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除接触网吊柱基础接地外,不再单独考虑接地钢筋设置。
环向接地钢筋设置位置根据接触网专业提供的里程位置埋设。
⑶线路两侧的贯通地线通过隧道内环向接地钢筋实现横向连接。
二次衬砌综合接地主要材料表8、隧道接地极设置(见下图)⑴对于一般拱墙设防水板的衬砌隧道应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锚杆、钢架、钢筋网或地板钢筋。
a.Ⅰ、Ⅱ级围岩有地板钢筋的隧道及明洞地段,利用隧道地板下层的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
b.Ⅲ级围岩隧道,利用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作为接地极;c.Ⅳ、Ⅴ级以上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拱架(或钢网片)做为接地极;d.隧道地板接地极按照1米间隔选用地板结构钢筋,即在隧道地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行焊接,其他节点绑扎;地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置一处(见下图)。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4.2.8.1施工准备
(1)放热焊接操作之前,在使用前需用喷灯或其他方法对焊模加热驱除潮气。加热点涵盖整个模具表面,重点为模具模腔,反应腔。首次加热时间十分钟。
(2)用钢丝刷或砂纸打磨干净被熔接位置。
(3)在正式用于接地铜母线施工之前,对参加人员进行了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模具基本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了各种型式接头的熔接实验,对达到要求的操作人员方可允许参加正式施工。两人一组,并穿戴好护具(眼镜、手套)。
灰黄色、灰色
风化剧烈
岩芯多风化呈土状或砂状,原岩结构不清晰。
-9.05~-4.06
1.10~1.80
29b-2强风化粉砂岩层
灰黄色、浅灰色
风化剧烈
矿物成分以长石为主,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石,质软,岩体完整程度较破碎~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61.68~68.39
1.00~12.40
(4)在使用焊模前,应仔细检查其内面是否有焊渣或铜水凝固物,如发现应及时清理,以免在焊模开合面处密合不好,形成缝隙,导致熔焊时铜水外流。如发现开河面破损,应及时更换焊模。
4.2.8.2焊接物就位及模具安装
将导体端部擦拭干净,待焊接的导体需平稳放置,模具固定导体以后,选取与之配套的模具并将导体插入模穴中心,待焊接导体接头处应对准模具中心导留孔。小截面导体间无须留缝隙,大截面导体之间对接需留有约2mm的间隙,以便更好的熔接。固定后需要观察导体放置是否平稳,导体端部缝隙应位于模穴中心位置,且闭合模夹至锁定位置;模具是否有明显缝隙,防止反应过程中漏浆。(必要时可使用填缝胶)
4
4
综合接地装置由车站结构底板下的人工接地网组成。
4
(1)接地装置在穿越下翻梁等构筑物时与其底部距离不小于600mm,若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下有素混凝土及碎石垫层,则应在垫层下600mm。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综合接地技术交底一、梁体综合接地1、 连续梁起始端(小里程)及中间桥墩底板设置2个接地端子,起点侧距梁端75cm;顶板设置6个接地端子,梁体左右侧各3个,位置见下图。
2、 底板端子套筒表面应于梁底齐平,每个接地端子顶部用橡胶塞进行密封,以确保端子内丝完好清洁。
3、 连续梁主跨接地端子顺线路方向的位置均在主墩横向中心线小里程侧75cm,横向位置与边跨相同。
4、在梁顶表层设纵向接地钢筋,纵向接地钢筋设于两侧防护墙顶部、底部及上下行无砟轨道底座板板间的1/3和2/3处(距离梁体中心线0.8m位置),并纵向贯通整片梁。
轨道底座板间的纵向接地钢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应小于10cm,纵向接地钢筋应优先利用梁体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每施工一节段必须使用红色喷漆标记,以便焊接时容易识别。
5、在梁端时纵向接地钢筋要与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连接,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连,防撞墙顶部和底部的纵向接地钢筋顺线路方向每间隔2m连接一次。
连续梁端部6、在墩身位置处,B墙靠近梁中心线应预埋接地端子,通过梁体横向结构钢筋与梁底部接地端子连接,接地连接焊接完成后应进行电阻测试。
详细连接见下图所示,如不详见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7、浇筑梁体混凝土前,接地端子与接地钢筋要做贯通性检查,使用低电阻测试仪进行电阻测试,将仪器的两个电源接头分别连接底板及顶板上的接地端子进行测试,测值小于1欧姆为合格。
填好测试记录表,签字齐全存档以备检查。
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施工,测试完后立即用胶带将端子缠裹结实,防止杂物进入端子内。
8、所有接地钢筋间的连接均采用焊接,应保证焊接质量,所有接地钢筋之间的连接采用φ16钢筋焊接,单面焊20cm,双面焊10cm,焊接厚度不小于4mm,焊缝应饱满。
各工点施作时应根据具体的钢筋配筋,采用搭接焊或 L 型焊接。
(详见后面焊接照片)9、用于综合接地的纵向和横向钢筋可利用原位置或附近的梁体非预应力结构钢筋。
综合接地专项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XX项目综合接地专项施工,主要针对项目内所有电力系统、弱电系统、防雷系统的接地进行改造,以确保整个建筑的安全运行。
工程包括以下内容:1. 接地极的埋设和连接;2. 接地母线的敷设;3. 等电位连接;4. 接地电阻的测量;5. 施工质量验收。
二、施工方案1. 接地极的埋设和连接(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接地极材料,如镀锌圆钢、镀锌扁钢等。
(2)接地极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确保接地电阻满足规范要求。
(3)接地极之间采用搭接焊或专用接地连接器连接,确保接触良好。
(4)接地极埋设完成后,对接地电阻进行测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 接地母线的敷设(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接地母线材料,如镀锌扁钢、镀锌圆钢等。
(2)接地母线敷设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确保敷设路径合理。
(3)接地母线敷设完成后,对母线进行搭接焊或专用接地连接器连接,确保接触良好。
(4)对接地母线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3. 等电位连接(1)对建筑内所有金属构件、设备、管道等进行等电位连接。
(2)等电位连接采用专用接地连接器或搭接焊进行,确保接触良好。
(3)等电位连接完成后,对接地电阻进行测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 接地电阻的测量(1)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对接地系统进行测量。
(2)测量时,确保测试仪准确无误。
(3)根据测量结果,对接地系统进行调整,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5. 施工质量验收(1)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
(2)施工完成后,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确保施工质量。
(3)对接地系统进行验收,包括接地极、接地母线、等电位连接等,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队伍(1)选用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队伍,确保施工质量。
(2)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技能。
2. 施工进度(1)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按期完成。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协调与沟通,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 质量控制(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综合接地要点总结

各部位接地钢筋的设置及控制要点一、隧道初期支护综合接地重点控制是:1、钢拱架的连接,连接板处的焊接,或用直径16的钢筋或拱架一边的满焊接,控制要点是焊接质量必须保证,自上而下,不能漏焊。
最后与仰拱拱架互相连接,形成环状接地网。
拱架与拱架的间距约为一个台车长度。
2、接地锚杆的连接,主要是与钢拱架的连接,控制要点是确保锚杆和钢拱架的可靠连接。
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
3、接地钢筋或拱架及引出接地钢筋必须做明显的记号标识。
4、接地处的接地只要交叉或引出钢筋的,一律使用L钢筋做连接,确保单双面焊的尺寸和质量。
二、隧道仰拱综合接地重点控制是:1、钢拱架的连接,连接板处的焊接,或用直径16的钢筋或拱架一边的满焊接。
控制要点是焊接质量必须保证,自上而下,不能漏焊。
可与初期支护(初次衬砌)连接,也可以另引出一根接地钢筋,最后与电缆槽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2、仰拱接地极按照1米×1米的单层钢筋网设置,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络节点采取L形焊接,其他节点绑扎,必须和钢拱架的连接。
三、隧道二衬综合接地重点控制是:1、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钢筋。
2、接触网线垂直向上拱项中线,往两侧一米开始以O.5米为间隔(纵向钢筋与纵向钢筋的间距),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3、做完3根纵向结构钢筋后,再继续往下两侧各l.0米一段的纵向钢筋的间距,选作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距电缆槽顶面1.5米停止设置。
4、在每个台车位的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与环向、纵向接地钢筋相互连接,保证达到焊接质量。
5、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除接触网基础接地外,不单独考虑设置接地钢筋。
6、隧道二次衬砌中的接地钢筋}直径是16平方以上的圆钢,满足接触网最大短路电流的要求,所以焊接保证程度和质量,接地处的接地只要交叉或拐弯处及引出钢筋的(关键处有接地钢筋,与环向、纵向接地钢筋相互连接必须L连接),一律使用L钢筋做连接,施工时应对接地钢筋的引出必须在上头做出明显的记号标识。
综合接地施工工艺要求

综合接地系统实施工艺1 总体要求1.1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结构和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对未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的铁路,其金属结构和设备均应接地。
1.2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的电气化铁路,距铁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1.3 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1.4 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管线等设施,必须采取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1.5 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1.6 建筑物垂直接地体应均匀布置,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接地体顶部埋深距地面不宜小于0.6m。
1.7 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和工程实施。
2 建筑物接地及等电位连接2。
1 建筑物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2。
2 建筑物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其基础内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当基础采用础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时,宜利用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
2 接地体间及接地体与外引线间必须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应将建筑物四周的混凝土基础内的主钢筋焊接连通,构成闭合的基础接地网,其网格尺寸应不大于5m(信号楼要求不大于3m)。
网格交叉处、与外引线或预埋连接板间的连接应焊接.2.3 信号楼(或中间站行车室)应在建筑物四周散水外大于1m处,埋设环形人工接地体,并与建筑物四角及每隔5~10m的基础接地网钢筋焊接一次,接地电阻不应于大于1Ω。
2。
4 变、配电所(包括室外的配电装置)的接地装置除利用自然接地体外,还应敷设以水平接地体为主的环形人工接地网。
其网孔尺寸通过计算确定,应满足发生单相接地时将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聊到允许值的要求。
综合接地实施方案

(一)区间路基贯通地线埋设实施方案针对路基施工情况,确定以下几种不同的贯通地线埋设实施方案。
1.基床表层不换填的石质路堑地段,贯通地线埋设实施方案:贯通地线埋设于电缆槽下,距离基床表层顶面以下 0.75m,距离轨道中心 3.9m 的位置。
先将电缆槽宽度范围内的基床表层范围内基岩挖除,再在贯通地线埋设的位置,开挖出比埋设深度深 0.04m,宽度略大于贯通地线直径的“小槽”,以敷设贯通地线;先向“小槽”内回填 40mm 粒径不大于 5mm 且不含碎石的土壤,敷设贯通地线,最后用粒径不大于 5mm 且不含碎石的土壤将“小槽”填满,进行人工夯实。
3 横向连接线的埋设实施方案:在横向连接线埋设的位置,开挖出宽 0.2m,深度低于横向连接线埋设深度 0.1m 的凹槽,凹槽底部先浇筑 0.1m 厚 C25 混凝土,将横向连接线埋设到位后,将凹槽采用 C25 混凝土浇筑填满。
2.只基床表层换填且已换填完成的石质路堑地段,贯通地线埋设实施方案:贯通地线埋设于电缆槽下,距离基床表层顶面以下 0.75m,距离轨道中心 3.9m 的位置。
采用机械切槽,将电缆槽宽度范围内的基床表层切除,在贯通地线埋设的位置,开挖出比埋设深度深 0.04m,宽度略大于贯通地线直径的“小槽”,以敷设贯通地线;先向“小槽”内回填 40mm 粒径不大于 5mm 且不含碎石的土壤,敷设贯通地线,最后用粒径不大于 5mm 且不含碎石的土壤将“小槽”填满,进行人工夯实。
横向连接线的埋设实施方案:在横向连接线埋设的位置,采用机械切槽切出宽 0.2m,深度低于横向连接线埋设深度 0.1m 的凹槽,清除凹槽边缘松动的填料,凹槽底部先浇筑 0.1m 厚 C25 混凝土,将横向连接线埋设到位后,将凹槽采用 C25 混凝土浇筑填满。
3.只基床表层换填且未换填完成的石质路堑地段,贯通地线埋设实施方案:贯通地线埋设于电缆槽下,距离基床表层顶面以下 0.75m,距离轨道中心 3.9m 的位置。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综合接地施工方案综合接地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将电力设备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其他导体直接连接到地面,并通过地下的导体将其与地面的金属物体相连接,以降低设备的电压和电流,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勘探和分析:进行现场地质勘探,了解地质条件,确定土壤的电阻率、渗透性、含水量等参数,评估地电阻的大小,为后续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2. 接地系统设计:根据设备的功率、电流和电压等参数,结合地质情况,采用混合接地方式和金属外壳接地方式构建综合接地系统。
3. 地网施工:根据设计方案,在设备周围挖掘接地坑,并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地网,地网的布置应均匀、合理,长度和间距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置。
地网的电阻应满足安全要求。
4. 接地电阻测试:接地施工完成后,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和检测,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求。
测试结果应记录并保存。
5. 接地极施工:根据需要,在设备周围设置接地极,接地极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导电性能,确保有效地向地下导体传导电能。
接地极的深度和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
6. 接地线路施工:连接设备和接地极的接地线路应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耐腐蚀性能好、导电性能好的导线,接地线路的走向和敷设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7. 接地保护:在接地系统中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以防止设备和线路受到过电压的侵害,保护接地系统的安全可靠。
8. 施工质量检查: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方案。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施工质量。
在进行综合接地施工时,还需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合格的施工工具和器材,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并且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预案,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总之,综合接地施工方案是保证电力和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设计和施工,确保接地系统的安全可靠。
桥隧综合接地及接触网基础技术要求说明

桥隧综合接地第一节:隧道综合接地一、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线、接地装置(或接地极)、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接地装置等构成。
2、全线上、下行采用贯通两根地线方式,贯通地线应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环保性能应满足国家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有关规定。
3、隧道内的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电力电缆槽内,并采用砂防护措施,接地装置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锚杆、钢架、底板钢筋。
4、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欧的标准。
5、利用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上部纵向贯通的2根Ф10结构钢筋作为纵向接地钢筋,此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长度小于100m 的隧道除外)。
钢筋端头间距不小于10cm。
6、隧道内每间隔100m在各信号、电力电缆槽侧墙上各预埋1个接地端子,每间隔50m在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外缘预埋1个接地端子。
7、每个综合洞室及接触网下锚洞、开关洞均需预埋两个接地端子,供洞室内设备接地。
8、接地母排及接地端子采用不锈钢制造,不锈钢材料的成分应满足:Cr≥16%、Ni≥5%、Mo≥2%、C≤0.08%。
二、接地与管线过轨的设置㈠各专业的综合接地的设置如下1、Ⅱ级围岩隧道内综合接地设置利用底板的下层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接地极的面积和间距由一个台车长度来确定,每个接地极中有1根Ф14横向钢筋能过Ф16连接钢筋与纵向接地钢筋上下行交错连接,此根Ф14横向钢筋与底板用于接地的纵向结构钢筋和通过Ф16连接钢筋与通信信号电缆槽线路侧侧墙上部用于接地的2根Ф10纵向结构钢筋之间的连接采用“L”形焊接,底板其它用于接地的纵、横向钢筋间连接采用双面点焊,焊点间距1m×1m。
2、Ⅲ级围岩隧道内综合接地设置利用隧道系统锚杆和Ф16专用环向接地钢筋(或格栅钢架)作为接地极,以约2倍锚杆间距选择锚杆作为接地锚杆,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距设置专用接地钢筋。
专用环向接地钢筋(或格栅钢架)与接地锚杆焊接,并通过Ф16连接钢筋与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上部的2根Ф10纵向接地钢筋上下行交错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资料提纲一、设计原则 (1)二、一般要求 (1)三、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2)四、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3)五、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5)六、车站范围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6)七、无砟轨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8)八、综合接地工艺要求 (8)附:九、综合接地工程数量统计原则(供参考) (9)十、各专业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主要地线种类(了解一下) (11)十一、各专业工程设计分工(了解一下) (11)贵广铁路贺广段综合接地设计交底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一、设计原则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
2.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或接地极)、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构成。
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3.综合接地系统以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
4.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和需接地的构筑物和设备应通过引接线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5.距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6.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二、一般要求1.全线上、下行每侧贯通一根地线。
贯通地线及各种引接线均采用铜截面为:肇庆以西采用70mm2、肇庆以东采用35mm2的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的接地铜缆。
2.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方便工程实施。
3.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钢筋可以利用时,可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接地装置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接地端子应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
5.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不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120mm(或直径不小于14mm);接触网短路电流大于25KA 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200mm(或直径不小于16mm)。
当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的截面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钢筋并接使用(无需改变钢筋的间距)或局部更换直径为14mm或16mm的钢筋。
6.结构物内的接地钢筋之间均要求可靠焊接,保证电气连接。
具体技术要求按照桥梁、隧道、路基、轨道、站台、建筑物等各工点设计的要求实施。
三、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桥梁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
充分利用桥墩基础作为接地极。
2.桥梁地段综合接地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
3.无砟轨道桥梁接地设置要求,应在梁体上表层(或保护层)设纵向接地钢筋,分别设于两侧防护墙下部及上、下行无砟轨道底座板间的1/3和2/3处,并纵向贯通整片梁;轨道底座板间的纵向接地钢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应小于100mm。
纵向接地钢筋与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连接,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连。
4.有砟轨道桥梁接地设置要求,应利用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并与梁底的接地端子连接,道砟厚度小于0.3m的梁体上表面适当位置处应设纵向接地钢筋。
5.桩基础桥墩接地设置,在每根桩中应有一根通长接地钢筋,桩中的接地钢筋在承台中应环接,桥墩中应有二根接地钢筋,一端与承台中的环接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
6.明挖基础桥墩接地设置:(1)在基底底面设一层钢筋网做为水平接地极,水平接地极应满布基底底面;钢筋网格间距宜按照1m×1m设置,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应施以"L"形焊接,外围钢筋应闭合焊接,其他节点绑扎;水平接地极钢筋网格的外缘距承台混凝土底面不大于70mm。
(2)桥墩中应有二根接地钢筋,一端与基底水平接地极(钢筋网)中的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以上接地钢筋均可用基底、桥墩中的结构钢筋代替。
7.桥梁地段声屏障接地设置:桥上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声屏障及支架应在其结构内预留接地端子,就近与桥上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
贵广铁路贺广段综合接地设计交底8.桥台接地设置:墩体内设置接地钢筋,桥台面接地钢筋参照桥梁体的接地设置要求实施。
9.跨线桥(及其他建筑物)接地设置:在墩内及梁体内设纵、横向接地钢筋,通过桥墩下部的接地端子与线路两侧综合接地系统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
10.框架桥、涵接地设置:框架桥梁、涵顶面填土高度小于100mm时需采取接地措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下部侧墙结构钢筋可不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11.每座桥梁的每个桥墩均应按照要求设置接地装置,并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四、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隧道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
2.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
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
3.隧道二次衬砌中的接地钢筋设置:(1)二次衬砌中有结构钢筋的隧道:a.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钢筋;b.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c.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d.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e.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2)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除接触网吊柱基础接地外,不再单独考虑接地钢筋设置。
环向接地钢筋设置位置根据接触网专业提供的里程位置埋设。
(3)线路两侧的贯通地线通过隧道内环向接地钢筋实现横向连接。
4.隧道接地极设置:(1)对于一般拱墙设防水板的衬砌隧道,应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锚杆、钢架、钢筋网或底板钢筋。
a.I、II级围岩有底板钢筋的隧道及明洞地段,利用隧道底板下层的结构钢筋做为接地极;b.III级围岩隧道,利用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做为接地极;c.IV、V级以上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拱架(或钢网片)做为接地极;d.隧道底板接地极按照1米间隔选用底板结构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节点绑扎;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
e.锚杆接地极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接地锚杆与钢网片、钢拱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
(2)抗水压衬砌及全封闭衬砌瓦斯隧道在仰拱填充层内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钢筋网作为接地极。
即在仰拱填充层内设置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节点绑扎;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
5.接地钢筋间的连接:隧道内的锚杆接地极、底板接地极和二次衬砌内的接地钢筋等接地装置均应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6.接地端子设置:见隧道图纸(1)隧道内接地装置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
(2)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电力电缆槽内侧壁,每间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
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接地连接。
(3)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每间隔100m在靠水沟侧内侧壁预埋1个接地端子,供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每间隔50m在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外缘预埋1个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
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
(4)在每个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两侧壁下部设置接地端子(距地面20~30cm),供洞室内设备、设施接地。
(5)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贵广铁路贺广段综合接地设计交底(6)当接触网槽道基础采用预埋方式时,需将基础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当基础采用后植入安装方式时,需在安装基础的位置预埋接地端子,并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
五、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路基地段的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的埋设应与路基工程同步实施。
2.路基地段贯通地线埋设:(1)一般路基地段沿线路两侧各设一根贯通地线,位于通信信号电缆槽外侧内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层中,接地极充分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
(2)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的贯通地线埋深距基床底层顶面-30cm~-40cm处;硬质岩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约20cm,沟中回填细粒土。
(3)涵洞地段的贯通地线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安装前,将其敷设在电缆槽靠线路侧面的下部位置。
(4)贯通地线纵向通过路基地段的电缆井(不含过渡段电缆井)时,应从手孔下约20cm通过,在手孔施做时,应避免机械对贯通地线的损伤。
3.分支引接线的埋设:(1)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侧向水平引至路基边坡,沿护肩底以及电缆槽底引至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内壁位置,与电缆槽侧壁预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线压接。
(2)每个接触网支柱处、跨线建筑物处及桥梁与路基、隧道与路基过渡段处各埋设一根分支引接线,材质同贯通地线。
4.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过渡段贯通地线连接(1)在邻近过渡段的路基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处预留接地端子,并预埋分支引接线将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
(2)桥隧地段的贯通地线沿通信信号电缆槽敷设至路基段,采用 L 形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路基段通信信号电缆槽预留接地端子连接。
(3)当桥隧之间路基长度小于10m或没有做接地极使用的接触网支柱基础时,贯通地线可直接敷设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内。
5.两侧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附横向连接里程表(1)长度超过1000m的路基地段,每间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
(2)长度为500~1000m的路基地段,在路基段中间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
(3)长度小于500m的路基地段,不考虑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4)横向连接线的规格、埋设深度、埋设工序及工艺与贯通地线相同。
6.路基地段接地极、接地端子设置(1)路基地段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接地极使用。
在施作接触网支柱基础时,在基础沿线路方向小里程侧面预制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连接钢筋要求与基础内结构钢筋和至少两根接触网支柱基础螺栓可靠焊接;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及无砟轨道板等设施接地;接地极通过不锈钢连接线与通信信号电缆槽内的接地端子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