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高血压健康管理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
研究建议和展望
加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科学研究,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 推广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加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跨学科合作,提高健康管理效果 加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加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政策支持,提高健康管理的可持续性
感谢观看
汇报人:
03
高血压健康管理的 现状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 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 城市地区患病率较高
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
肥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是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 肾病等
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现状:高血压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问题:缺乏有效的健康管理手段,患者依从性差 现状: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问题:缺乏有效的健康教育手段,患者健康知识不足
文献检索和筛选的方法
检索策略:使用关键词、主题词、作者等检索条件进行文献检索
数据库选择:选择适合研究领域的数据库,如PubMed、Web of Science等
文献筛选: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
文献质量评估: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确保文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文献整理:整理文献,按照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进行分类和归纳,为后续研究提供 基础。
06
高血压健康管理的 研究结果和结论
研究结果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 以控制血压水平
饮食和运动对高血压患者的血 压控制有积极作用
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对高血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研究结论
高血压健康管理对降低血压有显 著效果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管 理,以保持血压稳定
高血压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高血压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的普及,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这种疾病给全球的公共卫生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对高血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概述近年来关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根据一项综合分析研究的结果显示,高血压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饮食、肥胖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此外,高血压还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和肾衰竭等密切相关。
近年来,高血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病理生理学、遗传学、干预治疗和预防措施。
关于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发现,体内钠钾平衡紊乱是高血压的关键机制之一。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还发现高血压与皮质醇水平的异常升高有关。
遗传学研究表明,高血压可能具有家族聚集性,这一结论得到了大量的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支持。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家族的样本收集和基因编码的分析,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多个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如ACE、ADRA1A、AGT和NPPA等。
在干预治疗方面,降压药物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当前,针对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限制盐摄入、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和手术疗法等。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降压药物如ARB和ACEI等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显示出良好的降压效果。
除了干预治疗,高血压的预防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表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
例如,减少钠盐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适当控制体重和规律锻炼等都是降低高血压风险的重要手段。
未来的高血压研究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探索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其次,基因组关联研究对高血压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或将继续深入研究高血压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此外,高血压的预防和干预治疗策略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研究对于提升公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学文献综述范文
临床医学文献综述范文今天咱们来唠唠高血压这个事儿。
高血压就像个隐藏在身体里的小恶魔,悄咪咪地搞破坏。
为了搞定它,全世界的医学专家们可没少做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就像一堆宝藏,藏在各种各样的临床医学文献里。
那我今天就像个寻宝人,把这些宝藏挖出来给大家瞅瞅。
一、高血压的危害。
这高血压可不得了啊!它就像个调皮的小怪兽,在我们身体里的血管里横冲直撞。
长期高血压的话,心脏就得比平常更卖力地工作,就像一辆汽车总是高速行驶,发动机迟早得累坏,所以心脏可能会变得肥大,最后导致心力衰竭。
还有啊,高血压对我们的血管壁那是不停地施加压力,血管壁就像被吹得太胀的气球,一不小心就会破裂,这要是发生在脑血管,那可就是脑出血,后果相当严重呢。
肾脏也逃不过高血压的魔掌,它会影响肾脏的小血管,让肾脏的过滤功能下降,就像一个筛子被堵住了一部分,最后可能发展成肾衰竭。
二、高血压的传统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利尿剂。
这是治疗高血压的元老级药物了。
利尿剂就像是身体里的小抽水机,通过让肾脏排出更多的钠和水,减少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比如说氢氯噻嗪,好多高血压患者都用过。
不过呢,它也有小缺点,就像一个人干活太猛了,有时候会让血钾降低,就像身体里的钾元素这个小士兵被抽调走太多了。
所以患者吃这个药的时候,医生还得时不时地检查血钾水平,看看是不是要补点钾。
β受体阻滞剂。
这类药就像是给心脏和血管做了个“减速带”。
像普萘洛尔,它能阻止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脏和血管上的β受体结合,让心脏跳动没那么快,血管也不会收缩得那么紧,血压就降下来了。
但是呢,有些患者吃了可能会觉得有点喘不上气,就像被人捂住了一点点鼻子,还有可能影响血糖、血脂的代谢,就像一个小捣蛋鬼在身体里打乱了一些正常的秩序。
钙通道阻滞剂。
想象一下,我们身体里的血管就像一条条小管道,钙通道阻滞剂就像是守在管道口的小卫士,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
这样血管就不会那么容易收缩了,血压也就降下来了。
高血压疾病的研究报告
高血压疾病的研究报告
高血压疾病的研究报告
1. 研究背景和目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本研究旨在调查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以及预防与治疗措施,为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健康体检数据。
通过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研究对象的风险因素、病程特点和治疗效果,得出相关结论。
3. 结果分析:(1)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尤以中老
年人群为主要患病人群。
(2)高血压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3)长期患高血压疾病会导致心脏、脑血管等器官的损伤,严重时可导致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4)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
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疾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4. 结论: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引起足够重视。
预防高血压疾病应从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和积极治疗等方面入手。
仅依靠药物治疗并不足以完全控制高血压疾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定期随访管理也是关键。
5.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设计,数据获取有一定局限性。
未来研究可以采用前瞻性研究和多中心研究设计,进一步探讨高血压疾病的潜在机制和更有效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高血压资料全:国内外研究进展
高血压资料全:国内外研究进展一、引言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对高血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高血压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高血压是指在没有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可分为1级、2级和3级,其中1级高血压为140-159/90-99mmHg,2级高血压为160-179/100-109mmHg,3级高血压为≥180/≥110mmHg。
此外,根据病因,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三、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全球范围内,高血压的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而在发展中国家,如我国、印度等,高血压患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且男性高于女性。
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此外,高血压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父母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其发病风险较正常人高。
四、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有60%-70%的病例具有家族遗传背景。
环境因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诱因。
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等均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肥胖、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疾病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肾脏调节血压功能异常;2)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4)血管内皮功能异常;5)胰岛素抵抗等。
高血压综述
引言概述:
高血压,也被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高发率。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且伴有心脏、脑血管及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
本文旨在对高血压进行综述,包括其定义、病因、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内容:
1.高血压的定义
1.1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高血压的定义
1.2血压分类及标准(包括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分期等)
2.高血压的病因
2.1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2.2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3.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
3.1高血压的全球流行情况
3.2高血压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3.3高血压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3.4高血压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4.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
4.1血压调节的生理原理
4.2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
4.3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关系
5.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1高血压的早期无症状表现
5.2高血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5.3高血压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血压测量、血液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心电图等)
5.4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
5.5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结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由于其患病率高、病程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健康影响巨大。
了解高血压的定义、病因、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高血压的全面了解,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保障人们的健康。
同时,应该加强对高血压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降低全球高血压的发病率,减少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血压病综述范文
高血压病综述范文中文医学综述写法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注释、几部分。
其中注释部分又由前言、主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材料来源、现状和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价值和实践意义,假如属于争辩性课题,要指明争辩的焦点所在。
主体次要包括论据和论证。
通过提出问题、问题和处理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依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
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
这部分应包括历史进展、现状分析和趋向猜测几个方面的。
①历史进展:要按时间挨次,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进展情况,体现各阶段的水平。
②现状分析:引见国内外对本课题的讨论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
将归纳、整理的现实和材料进行陈列和必要的分析。
对有制造性和进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具体引见,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辩的问题要引见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进展趋势,并提出本人的看法。
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
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需提及即可。
②趋向猜测:在纵横对比中确定所综述课题的讨论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瞻望性看法。
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精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爬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
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进展历史依年月挨次引见,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
不论采纳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进展方向。
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1)纵式写法“纵”是“历史进展纵观”。
它次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挨次或专题本身进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化、情况、趋向猜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进展轨迹。
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进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处理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进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进展层次交代清晰,文字描述要紧密连接。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文献综述4600字》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文献综述目录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文献综述 (1)一、国内外用药进展 (2)二、临床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2)1. 利尿药 (2)3. 钙通道阻滞药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 (4)5. AT1受体阻断药 (4)6. 中枢性降压药 (5)7. 血管平滑肌扩张药 (5)8. 神经节阻断药 (5)10.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 (6)11. 钾通道开放药 (6)12. 肾素抑制药 (7)三、总结 (7)高血压通常泛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增高降低程度变化为主要特征(其中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以及机体的功能或其他各种器质性损伤而同时发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不仅仅是常见的慢性血管疾病,疾病,也是直接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最主要的一个具有危险性和影响力的因素。
与心肌梗死、中风、心力衰竭和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相关[1]。
而抗高血压药物则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促进病情好转。
大多数高血压的具体原因不明,被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少数原因可被查出,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的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有脑卒中、肾衰竭、心力衰竭、冠心病等。
且其中的各种并发症大多可能会导致严重死亡或严重致残。
总体来说,高血压疾病患者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合理预防治疗,其平均寿命会较正常人群至少缩短15~20年。
一、国内外用药进展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国内外临床主要是通过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有研究表明,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中有将近7成是联合用药。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所联合发表的《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噻嗪类利尿药和钙通道阻滞剂是大多数临床医生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的首选[2]。
而欧洲近年来将单片复方制剂(SPC)推荐为联合治疗药物的首选,这种SPC主要是有两种药物组成,但仅限于RAS抑制剂和CCB或利尿剂----最近被推荐为首选的联合治疗药物,并且正在开发更多样化、低成本的SPC。
高血压综述论文范文
高血压综述论文范文高血压是一种古老的疾病,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医学的进步高血压问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血压综述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血压综述论文范文篇一多数高血压患者通常只注意药物治疗,而忽视饮食治疗或饮食治疗不合理,常常导致治疗失效[1]。
饮食护理指导可以有效地控制体质量,防止和纠正脂类、蛋白、血糖代谢紊乱,预防或延缓动脉硬化,减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2-5]。
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进行护理调控,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心内科收治的存在吸烟饮酒史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36例,女4例,年龄41~79岁,平均(55.0±5.0)岁,病程1~25年,平均(6.5±1.0)年;对照组:男35例,女5例,年龄40~80岁,平均(57.3±5.4)岁,病程1~25年,平均(6.3±1.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药物指导、饮食控制等。
观察组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2.1饮食总量的调控对于体重超标甚至肥胖的患者,要高度重视,因为两者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通过饮食控制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护理上首先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调整膳食,严格控制能量的摄入,把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范围内,肥胖者应节制饮食,减轻体重[3]。
1.2.2低盐饮食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低盐饮食要求患者每日食盐的摄入总量控制在5~10g,有研究表明,正常人群每日摄入量超过10g,则会大大超过机体的需要量,所以笔者建议,遵照WHO推荐的高血压患者每天的钠盐摄入量控制在1.5~3.0g较为适宜,护理上需要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估计每日摄入的食盐量[4-5]。
1.2.3低脂饮食动物内脏中胆固醇含量高,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食物中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容易促进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应减少对动物内脏和油脂的摄入[6]。
中国大陆高血压健康素养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中国大陆高血压健康素养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大部分是发生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中国大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给社会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和增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和肾脏等重要器官都有很大威胁,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中国大陆高血压健康素养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深入了解中国大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素养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高血压管理政策、提高患者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分析研究中国大陆高血压健康素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入探讨高血压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以及健康素养对高血压管理的作用。
通过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管理和干预措施,促进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降低高血压相关健康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研究高血压健康素养的现状和问题,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高血压管理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改善。
1.3 研究意义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中国大陆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开展关于中国大陆高血压健康素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中国大陆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和控制情况。
这有助于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宣传策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意识。
研究中国大陆高血压健康素养还可以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分配资源,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减少高血压相关的疾病负担。
高血压病文献整理
高血压中医病机与证候一、高血压病概述高血压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及慢性肾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生活方式、社会和自然环境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而呈逐年上升态势。
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约有2人患高血压[1]。
中医古籍中并无高血压病的病名,但是有关于高血压病的认识散见于眩晕、头痛、心悸、失眠等病症中,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眩冒”等范畴。
二、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即使血压低于140/90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2]。
三、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一)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1. 中医病因高血压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古籍文献中没有提及,但不乏对高血压的症状及并发症的描述,如眩晕、头痛、中风等。
高血压病因复杂,发病机制涉及体内多个系统,对其病因及发病的机理现代医学尚未完全阐释清楚。
中医学是从患者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关系平衡及变化的角度来认识高血压病,按照其症状表现归属于中医“头痛”、“眩晕”、“肝阳”、“肝风”、“风眩”、“头风”等范畴,而随病程发展可归属于“心悸”、“怔忡”、“胸痹”、“饮证”、“水肿”及“中风”的范畴[3]。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形成病因主要是由体质、精神、饮食、七情、起居、劳欲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体质的阴阳盛衰,禀赋的强弱、脏腑气血的盈亏等为高血压发病的基本病因,精神持续高度紧张,劳欲过度也是发病的常见因素,恣食肥甘厚味、嗜食咸味或嗜烟酗酒而聚湿生痰、助阳化火同样是高血压不容忽视的致病环节。
高血压医学论文综述
高血压医学论文综述在医学领域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血压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血压医学论文篇1浅谈高血压健康指导摘要: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的慢性疾病,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是造成心血管意外及脑卒中的最主要危害因素,与此同时,也会引发慢性的闭塞性周围血管疾病及充血性的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及动脉瘤等。
据全国进行的3次较大规模的高血压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年龄在65岁以上人群中患高血压者约35%,其中67.5%的患者血压未得到控制,其原因包括随意增减药量、未规律服药、随意换药,为按时测量血压或规律服药一段时间血压正常后停药,表现症状时服药等原因,出现服药-停药-服药循环.因此,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不仅需要考虑其病因及临床症状等,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且适宜高血压个体患者的健康指导计划,有效地进行健康宣教,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对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高血压病;健康指导1高血压的概念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
2高血压诊断标准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诊断标准,即在非药物情况下,连续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重复测量的血压值达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高血压分级3.1高血压如何分级高血压从病因上分为:①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95%的高血压都属于这种情况,一般中老年人的高血压都是这种高血压,降压治疗保护重要器官就行了;②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占到5% 最常见的是肾脏不好的患者。
3.2依据血压升高程度的不同,将高血压分为3级。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95mmHg;高血压1 级(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高血压2 级(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高血压3 级(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高血压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国内外高血压病的研究概况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导致高血压发病的原因有多种,总体可以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此国内外医学专家对高血压病的分类、病因、治疗以及预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1、高血压病的概况学者项氏[1]定义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
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亦即收缩压141-159mmHg(18。
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
1—12。
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的概况,学者邓氏[2]说道,高血压病即原发性高血压或简称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这个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如增龄就是一个明显的相关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增加。
这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高血压,我们习惯性地称之为老年高血压。
由于老年人的特点,促发的因素更加复杂.一部分老年高血压是由老年前期(45~59岁)或更早发生的高血压延续至老年期。
一部分是由于老年人器官的老化,调节功能下降,血管硬化和粥样硬化,更易促使血管的弹性减退,心脏搏血时的外周阻力增加,产生压力负荷型的血压增高。
关于高血压病的综述论文
关于高血压病的综述大坝分院:刘云摘要: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另外,血液中缺乏负离子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因此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
国内外高血压的现状:发达国家重视血压测量的规范。
欧洲血压测量建议(JHypertens2003,21:821)和美国血压测量建议(Hypertens2005,45:142)对血压测量的规范发挥重要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重视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2005年Cuspidi报道意大利6家医院855例门诊高血压病人规律地进行家庭自测血压达75%,其中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占54%,腕式血压计19%,水银血压计或气压式血压计占23%。
中国医师协会2005年调查北京和上海门诊高血压患者3812例,每天自测血压的占6、8%,每月自测血压一次的41、7%,仅在头晕,头疼时自测血压占40、9%。
2007年5月至10月,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和阜外医院调查北京部分功能社区9900例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占30%。
自测血压不能全面推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血压计问题,医生认识和病人认识等均有关。
一项匈牙利医生调查分析,由于医生的认识而未开展自测血压的原因是:许多血压计未认证或不准确占74、9%,耽心病人被“血压”数值“迷住”占54、5%,多数病人未被适当培训占40、7%,耽心病人任意记录血压数值占11、9%。
我国现有高血压2亿人,高血压控制率小于10%,其中原因之一是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仅凭感觉用药。
相当多的农民从未测过血压,仅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高血压,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才发现高血压。
(一)高血压类型及易患人群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95mmHg;1 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2 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 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国内外对高血压的研究概1
国内外对高血压的研究概况李春雪(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09级中药学2班,四川,成都,610075)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就国内外对高血压的研究展开综述,提高对高血压病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西医;治疗;日常护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富贵病”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越来越普遍,并且向年青化蔓延。
特别是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不明,伴或不伴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1]。
据估计全球约有1O亿高血压病患者,且其患病率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
因此对高血压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有效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1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根据血管疾病—高血压—预防(VHP)的概念将高血压的定义扩大为:由多种病因参与的不断进展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改变[2]。
高血压的发展与功能性和结构性的心血管异常有紧密的关系,这些异常损伤心脏、肾、脑、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从而导致过早的病态和死亡。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将<120/80mmHg(1mmHg=0.133kPa)定义为正常血压:收缩压(12O~139)mmHg或舒张压(8O~89)mmHg,为高血压前状态;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为2级高血压。
其分类体现了对高血压病干预措施的前移和干预力度的加强。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研究综述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研究综述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被称为“健康杀手”。
中医药在高
血压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高
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中医传统理论,例如“肝
主疏泄,肝阳上亢易致高血压”等。
据统计,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
率约为80%,且对高血压相关病症,如头痛、眩晕、失眠等有较好的
调节作用。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气
功等,这些方法在调节血压、改善微循环、减少动脉硬化等方面均有
积极作用。
在临床研究方面,一些研究表明,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率较高。
比如丹参益心丸、天王血压丸等复方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显著。
此外,针灸治疗高血压也备受关注,如“内关”、“风池”等穴位针刺对高血压有明显疗效。
气功练习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通过调整呼吸、集中精神等方式来缓解高血压症状,并具有辅助
药物治疗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虽然中
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但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表明了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可以
进一步验证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
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挑战
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对策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4
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与筛选
文献检索:使用关键词、主题词等在数据库中进行搜索
文献筛选:根据研究目的和范围,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分类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健康教育,老年人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高血压等健康问题,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现状
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等多个方面。
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包括讲座、宣传册、电话咨询等。
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且多数老年人缺乏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重视。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未来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研究方向,包括如何提高教育效果、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等方面,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对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改进建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强化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老年人更好地掌握高血压防治技能。
增加个性化教育: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定期评估与反馈:对老年人的高血压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教育方案,确保教育效果。
加强社区合作:与社区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教育活动。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探讨高血压与年龄的相关性
拓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在老年人中的实践应用
关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深入研究老年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策略
病因与发病机制: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如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
高血压健康管理论文的文献参考
参考文献:论文的参考 文献应完整、准确,包 括作者、文章标题、期 刊名称、出版年份、卷
号、期号、页码等。
论文注意事项
论文结构:明 确论文的结构, 包括引言、文 献综述、研究 方法、结果与 讨论、结论等
部分。
文献引用:正 确引用文献, 避免抄袭和剽
窃。
数据分析:使 用正确的数据 分析方法,确 保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的推广:通过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实现高血压患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 长期管理,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高血压健康管理论文的写作技 巧与注意事项
论文写作技巧
明确主题:确定论文的 主题和研究方向,确保 论文具有针对性和实用
性。
结构清晰:论文结构应 清晰明了,包括引言、 文献综述、研究方法、 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
分。
逻辑严密:论文的论述 应具有逻辑性,论据充 分,论证严密,避免出
现逻辑漏洞。
数据准确:论文中的数 据应准确无误,避免因 数据错误导致论文结论
不准确。
语言规范:论文的语言 应规范、简洁、明了, 避免使用口语化和过于
复杂的句子。
格式规范:论文的格式 应符合学术规范,包括 字体、字号、行距、页
边距等。
生率
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主要关注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以及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 习惯
国外研究现状:主要关注高血压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药物治疗,以及高血压患者的心 理和社会因素
研究方法:包括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试验、实验室研究和系统评价等
研究结果: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 解决。
戒烟限酒:减少烟草和酒精 的摄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
高血压综述论文
高血压综述论文高血压的的特征及其预防摘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逐年增大,以往在我们的一贯印象中只属于老年人群体的一些疾病也出现了病患年轻化的趋势。
高血压便是其中的一种。
因此,如何预防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也逐渐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了解高血压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症状对于研究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的作用自然显得愈发重要。
关键词:高血压特征预防理论部分——高血压的定义及其特征一、高血压的医学定义和致病原因所谓高血压,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体内血压异常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
当一般人的舒张血压高于90mmHg,收缩血压高于140mmHg时即可判定出现高血压症状。
通常情况下,如果长期神经紧张或者情绪激动的人,其大脑内的高级神经皮层活动就会产生障碍,继而诱发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血管运动神经系统的调节障碍,从而全身小动脉痉挛,产生动脉压增高而产生头晕、心悸、耳鸣、昏厥等临床患病特征。
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通过医学界对高血压多年的研究发现,诱发高血压症状的主要因素有下面几点:一、遗传因素:多组研究数据表明,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遗传特征。
若父母均出生于有高血压病史的家庭,则他们的子女未来患上高血压的几率可达75%以上。
二、环境因素:现代人因环境因素患高血压的案例呈逐年上升态势。
通过对多个因环境因素产生的病例的调查,基本上可以得出以下几种可致病因素:1、饮食因素:随着生活程度的逐年进步,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带油腻的食物(如大鱼大肉,油脂调料等)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有很多时分几乎能够到达百分之百。
另外,过量的烟酒应酬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导前线之一。
2、精神因素:现代人长期为工作和家庭奔波。
长时间精神紧张,生活压力大。
心脑血管的日常负荷早已超过健康水平,极易诱发。
c运动因素:生活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缺乏运动,光吃不练,体重超标。
d药物因素:现代人过火依赖药物,出格是部分年青人为解决一些难言之隐,过火依赖计生类药物。
患高血压的几率既然也就越来越高。
高血压病的研究报告
高血压病的研究报告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高血压的病因、病理生理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以期提供对高血压病的全面了解和有效管理。
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探讨高血压的治疗策略,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搜集并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归纳高血压的研究成果。
3. 研究结果与讨论3.1 病因高血压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肥胖、缺乏运动等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3.2 病理生理特点高血压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血管内壁受损,导致动脉硬化、心脏负荷增加等病理生理变化。
此外,高血压还与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
3.3 诊断方法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血压测量,根据最新诊疗标准,成年人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同时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3.4 治疗策略高血压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限制盐摄入、适量运动、戒烟等。
4. 结论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探讨高血压的病因、病理生理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为高血压的临床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高血压病的研究概况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导致高血压发病的原因有多种,总体可以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此国内外医学专家对高血压病的分类、病因、治疗以及预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1、高血压病的概况学者项氏[1]定义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亦即收缩压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的概况,学者邓氏[2]说道,高血压病即原发性高血压或简称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这个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如增龄就是一个明显的相关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增加。
这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高血压,我们习惯性地称之为老年高血压。
由于老年人的特点,促发的因素更加复杂。
一部分老年高血压是由老年前期(45~59岁)或更早发生的高血压延续至老年期。
一部分是由于老年人器官的老化,调节功能下降,血管硬化和粥样硬化,更易促使血管的弹性减退,心脏搏血时的外周阻力增加,产生压力负荷型的血压增高。
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
如离退休后工作环境的改变,体力减退、丧偶或子女赡养等家庭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精神的不安。
2、高血压病的分类医学上,根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将其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原因不明了,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约占原发性高血压人的95%以上,大多数病人有家族遗传史。
继发性高血压是因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病因明确。
2.1 原发性高血压2.1.1 病因学者彭氏[3]等说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6%,约60%高血压病人有家族史。
除此之外,饮食习惯也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人的血压水平和患高血压的可能性都是不同的,这与饮食中摄入的钠盐量有密切关系,钠盐的摄入量越高,患高血压病的几率就越大。
2.1.2 病理学者蒋氏[4]对高血压病理分析得出,高血压的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而长期的高血压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
可能会导致心脏的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继而引起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还会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容易形成微动脉瘤,从而发生脑出血;高血压促使脑动脉硬化,可并发脑血栓的形成。
2.1.3 临床表现学者李氏[5]大多数的高血压病是属于慢性的,因而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
但这并不表示,高血压病完全没有临床表现。
一旦高血压病人因紧张、疲劳、寒冷或者是突然停止服用药物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
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
对于重症的高血压病人而言,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
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抽搐。
有的甚至还会诱发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
更为严重的是,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2.2 继发性高血压学者张氏[6]研究表明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原因的高血压。
血压升高仅是这些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
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
继发性高血压尽管所占比例并不高,但绝对人数仍相当多,而且不少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分泌瘤等,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
2.2.1 老年继发性高血压学者刘氏[7]等分析调查,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sH)又称症状性高血压,是由确定的原因引起的,针对病因治疗后可以控制的高血压。
由于高血压是最早出现且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老年患者,常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老年继发性高血压认识的深入,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率明显增加,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 ~1O。
而老年继发性高血压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症状不典型。
学者刘氏[8]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通过水钠潴留引起高血压,是肾上腺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类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和代谢性碱中毒。
新近多项研究显示,大部分原醛患者,特别是早期患者并无低钾血症。
2.2.2 药物性高血压学者高氏[9]观察,因医生用药不当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并超过正常值称之为医源性高血压。
哪些药物能引起药物性高血压?据陈氏介绍:长期用皮质类固醇、应用苯丙胺或过量甲状腺素、长期摄入甘草、口服避孕药等可引起药物性高血压。
据陈氏介绍:口服避孕药、升压药物如交感胺类、麻黄素、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等可引起药物性高血压。
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以下几类:生理盐水血浆制品抗生素钠盐(如青霉素钠)等含钠药物、避孕药、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消炎痛炎痛喜康布诺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各种肼类抗抑郁药、直接引起血管收缩的药物、改善贮存神经递质功能的药物、引起肾脏损害的药物、中药生地甘草及其制剂、酒精等。
2.2.3 内分泌性高血压学者Stewart[10]的研究调查报告中提到,虽然内分泌性高血压确切的患病率尚不清楚,但几乎可以肯定其患病率低于高血压病例总数的5%。
对本病保持高度警觉并进行适当的调查研究对做出诊断是十分必要的。
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容易死于脑血管疾病,但这种情况通常是可以逆转的,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某些类型的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分子基础已经被阐明,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关高血压的新的发病机制,对了解占人口总数10%的“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可能有重大的意义。
另一研究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学者曾氏[11]观察,。
继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其中内分泌性和肾血管性是其主要原因,占一般高血压人群中5%~10%或更高;在欧洲的中、重度高血压病人中其比例高达31%。
Conn早在1965年就提出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20%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Conn综合征),但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学者张氏[12]等研究中提到,在所有高血压患者就诊时,确定为原发性高血压之前,一定要注意排除由其他疾病造成的继发性高血压,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是诊断PA的最重要指标,检测尿香草扁桃酸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关键,CT、MR1检查可提高对两者的诊断率,手术治疗是降低血压确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3、高血压病的治疗以及高血压病人的护理3.1 高血压用药知识学者谢氏[13]对于高血压病的用药知识做了以下分析:继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则可以服药根除,一旦根除便无需继续服药;而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不明则需要终生服药。
由于药物的作用是在服用药物后半小时出现,2-3个小时到达高峰,因此服用药物的最佳时间是早上7点和下午两点。
为使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处于稳定状态,提倡使用长效制剂。
长效制剂每天服用一次,任何时间服用均可,特别是谷峰比值高的药物。
但要每天在同一时间服用,最好还是早晨起床后服药。
国外相关研究报道,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每降低1O一14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5—6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2/5,冠心病减少1/6,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1/3。
虽然同是高血压病,但每个人患病机理不同,如老年人患高血压主要原因是血管硬化,常表现为高压增高,这些患者宜选择钙离子拮抗剂,如络活喜、拜新同等,也可选择寿比山、双氢克尿噻等利尿剂。
青年人高血压主要与精神压力过大、过于兴奋有关,主要表现为低压高,这样的患者应选择抑制神经和内分泌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这些药物有雅施达、洛汀新等。
3.2 控制血压学者汪氏[14]调查研究显示血压控制不好主要有10大常见原因:1)吃得太咸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血压控制不佳的最常见的原因。
正如学者王氏[15]所提到的钠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有直接关系。
因此,高血压病人应避免吃得太咸;2)对降压治疗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学者Khurram Bari[16]说到高血压没有明显的症状。
这就让许多高血压病人没有要服用药物的意识;3)治疗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阶段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不明,所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服药,而有的患者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时候就停止用药,这也是很危险的;4)降压目标不明确多数高血压患者只想着要降血压,但是对于降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才是标准血压,他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5)血压以正常就停止用药;6)频繁换药;7)道听途说服药不少高血压患者缺乏对高血压病的科学认识,就擅自服用那些所谓的“祖传秘方”或者是江湖医生的药房,其实这是很盲目而且不科学的用药可能会伤及其他内脏。
学者于氏[17]分析说明,不同的降压药所针对的病症和适用体都是不同的,因此必须要在医生的诊断下对症下药;8)缺乏针对性降压治疗如果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但是却没什么效果,这个时候应该找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寻找到针对性强的药物;9)忽视精神心理因素学者惠氏[18]等所述,高血压的防治方法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10)熬夜或失眠熬夜和失眠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破坏血压的昼夜规律,直接影响降压效果。
总结根据学者费氏[19]的观察显示,高血压病是一种急需得到社会广大群体关注的一种疾病,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我们应该要采用一些养生型的降压方法,避免伤及其他身体器官。
学者刘氏[20]提到高血压病人应该有良好的心态,将锻炼与药物相结合来更好的治疗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作为老年人中最常出现的一种病症之一,惊醒我们应该在年轻时就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而且,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应该被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