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导学案
高中数学 选修2-1椭圆导学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导学案【学习要求】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过程. 2.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图形.【学法指导】1.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通过讨论椭圆方程推导的等价性,养成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知识要点】1.椭圆: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ellipse).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 ,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 . 2.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标准方程 焦点a 、b 、c 的关系探究点一 椭圆的定义问题1 给你两个图钉、一根无弹性的细绳、一张纸板,能画出椭圆吗?问题2 动点P 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和|P A |+|PB |=2a (a >0且a 为常数)的轨迹一定是椭圆吗?探究点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问题1 观察椭圆的形状,你认为怎样选择坐标系才能使椭圆的方程较简单?并写出求解过程.问题2 建系时如果焦点在y 轴上会得到何种形式的椭圆方程?怎样判定给定的椭圆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问题3 椭圆方程中的a 、b 以及参数c 有什么意义,它们满足什么关系?例1 (1)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52,-32,求它的标准方程; (2)若椭圆经过两点(2,0)和(0,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跟踪训练1 (1)已知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椭圆过点Q (2,1)且与椭圆x 29+y 24=1有公共的焦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经过P 1(6,1),P 2(-3,-2)两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例2 已知方程x 2k -4-y 2k -10=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跟踪训练2 若方程x 2m -y 2m 2-2=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B .0<m <1C .-2<m <1D .m >1且m ≠ 2探究点三 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应用例3 已知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3=1,椭圆上有一点P 满足∠PF 1F 2=90°(如图).求△PF 1F 2的面积.跟踪训练3 已知椭圆x 249+y 224=1上一点P 与椭圆两焦点F 1、F 2的连线夹角为直角,则|PF 1|·|PF 2|=________【当堂检测】1.椭圆x 225+y 2=1上一点P 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2,则点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 )A .5B .6C .7D .82.若方程x 225-m +y 2m +9=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9<m <25B .8<m <25C .16<m <25D .m >83.椭圆x 216+y 232=1的焦距为________.4.已知椭圆经过点(3,0)且与椭圆x 24+y 29=1的焦点相同,则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课堂小结】1.平面内到两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即|MF 1|+|MF 2|=2a , 当2a >|F 1F 2|时,轨迹是椭圆;当2a =|F 1F 2|时,轨迹是一条线段F 1F 2; 当2a <|F 1F 2|时,轨迹不存在.2.对于求解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有两种方法:可以通过待定系数法求解,也可以通过椭圆的定义进行求解. 3.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若已知焦点的位置,可直接设出标准方程;若焦点位置不确定,可分两种情况求解;也可设Ax 2+By 2=1(A >0,B >0,A ≠B )求解,避免了分类讨论,达到了简化运算的目的.【拓展提高】1.已知P 是椭圆13422=+y x 上的点,21F F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212121=⋅PF PF PF PF ,则21PF F ∆的面积为( ) A .33B .3C .32D .33 2.已知椭圆的两焦点为P F F ),0,1()0,1(21、-为椭圆上一点,且21212PF PF F F += (1)求此椭圆方程(2)若点P 在第二象限,21012,120F PF PF F ∆=∠求的面积3.如果点),(y x M 在运动过程中总满足关系10)3()3(2222=+++-+y x y x ,点M 的轨迹是 ,它的方程是4. 椭圆22194x y +=的焦点为F 1、F 2,点P 为其上的动点,当21PF F ∠为钝角时,求P 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 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1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椭 圆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课时目标 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过程.2.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图形.1.椭圆的概念: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和等于________(大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________.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________,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________.当|PF 1|+|PF 2|=|F 1F 2|时,轨迹是__________,当|PF 1|+|PF 2|<|F 1F 2|时__________轨迹.2.椭圆的方程: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焦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焦距为________;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设F 1,F 2为定点,|F 1F 2|=6,动点M 满足|MF 1|+|MF 2|=6,则动点M 的轨迹是( )A .椭圆B .直线C .圆D .线段2.椭圆x 216+y 27=1的左右焦点为F 1,F 2,一直线过F 1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ABF 2的周长为( ) A .32 B .16 C .8 D .43.椭圆2x 2+3y 2=1的焦点坐标是( ) A.⎝⎛⎭⎪⎫0,±66 B .(0,±1) C .(±1,0) D.⎝ ⎛⎭⎪⎫±66,0 4.方程x 2|a |-1+y 2a +3=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 B .(-3,-2)C .(1,+∞)D .(-3,1)5.若椭圆的两焦点为(-2,0),(2,0),且该椭圆过点⎝ ⎛⎭⎪⎫52,-32,则该椭圆的方程是( ) A.y 28+x 24=1 B.y 210+x 26=1 C.y 24+x 28=1 D.y 26+x 210=1 6.设F 1、F 2是椭圆x 216+y 212=1的两个焦点,P 是椭圆上一点,且P 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差为2,则△PF 1F 2是( )A .钝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斜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二、填空题7.椭圆x 29+y 22=1的焦点为F 1、F 2,点P 在椭圆上.若|PF 1|=4,则|PF 2|=________,∠F 1PF 2的大小为________.8.P 是椭圆x 24+y 23=1上的点,F 1和F 2是该椭圆的焦点,则k =|PF 1|·|PF 2|的最大值是______,最小值是______.9.“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设其近地点距地面n 千米,远地点距地面m 千米,地球半径为R ,那么这个椭圆的焦距为________千米.三、解答题10.根据下列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任意一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0;(2)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2),(0,2),并且椭圆经过点⎝ ⎛⎭⎪⎫-32,52.11.已知点A (0,3)和圆O 1:x 2+(y +3)2=16,点M 在圆O 1上运动,点P 在半径O 1M 上,且|PM |=|PA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能力提升12.若点O 和点F 分别为椭圆x 24+y 23=1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 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OP ·FP →的最大值为( )A .2B .3C .6D .813.如图△ABC 中底边BC =12,其它两边AB 和AC 上中线的和为30,求此三角形重心G 的轨迹方程,并求顶点A 的轨迹方程.。
(导学案)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导学案)【学习目标】(1)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模型;(2)掌握椭圆的定义,能用坐标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的形式。
【重点、难点】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归纳、类比 一、【基础知识链接】1、曲线可以看作是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
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 → → → 。
其中,建立坐标系一般应遵循 的原则。
2、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A (x 1,y 1),B (x 2,y 2),则︱AB ︱=二、【新知导学】 探究任务一:椭圆的定义 【教材导读】 预习课本P38的内容,动动手,做教材P38中的“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1)、设笔尖(动点)为M ,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为2c ,绳长为2a ,当22a c >时,动点M 的轨迹是 ;当22a c =时,动点M 的轨迹是 ;当22a c <时,动点M 的轨迹是 。
(2)、椭圆的定义:把平面内动点M 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大于 )的点的轨迹叫做 .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 ,两焦点的距离(2c )叫做 .探究任务二:椭圆的标准方程【教材导读】 预习课本P38至P39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椭圆的形状,可以发现椭圆既是 对称图形,又是 对称图形。
(2)、怎样建立坐标系,才能使求出的椭圆方程最为简单?①、建系;以 为x 轴, 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1F ,2F 的坐标分别为:. ②、设点并写出点集:设M ( ,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根据椭圆定义知:③、列方程:④、化简方程得:⑤、为使上述方程简单并具有对称美,引入字母 ,令 = a 2 - c 2,则方程可化为(3)、类似的,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其中焦点1F ,2F 的坐标为: .(4)点的位置?试一试:根据下列椭圆方程,写出,,a b c 的值,并指出焦点的坐标: (1)221169y x +=; (2) 2212516y x +=; (1)a = ;b = ;c = (2)a = ;b = ;c = 焦点坐标为: 焦点坐标为: 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高中数学_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1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椭圆定义、掌握标准方程及其推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完成教学试验、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 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坐标法的基本思想。
三.【学习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坐标法的应用。
四.【学习过程】:(一)探究一: 椭圆的定义1.创设问题情景:观察生活中的椭圆图片,演示椭圆形成过程.2.动手实验:学生分组画椭圆.思考:1.在画椭圆的过程中,细绳的两端的位置是固定的还是运动的?2.在画椭圆的过程中,绳子的长度变了没有?说明了什么?3.在画椭圆的过程中,绳子长度与两定点距离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实验结果:若将常数记为2a ,两定点21,F F 间的距离记为2c ,椭圆定义: 椭圆的定义用集合语言叙述为: ①当||221F F a >时,其轨迹为 , ②当||221F F a =时,其轨迹为 ,③当||221F F a <时,其轨迹 . 探究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1.回顾: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2.思考:如何建系,使求出的椭圆方程最简单?3.推导过程:① 建系:② 设点:③ 列方程:④ 化简:讨论与思考:1.在图中,请你从中找出表示2.如果以21,F F 所在直线为y 轴,线段21F F 的垂直平分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焦点是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3.如何由椭圆标准方程判断椭圆焦点位置?(二)学以致用【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1.已知F 1(-4,0),F 2(4,0),平面内到F 1,F 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0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2.已知F 1(-4,0),F 2(4,0),平面内到F 1,F 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6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3.平面内到点F 1(-4,0),F 2(4,0)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例1: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2-,()0,2,并且经过点⎪⎭⎫ ⎝⎛23-25,,求它的标准方程.想一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求它的标准方程吗?解题小结:【变式练习】1.如果椭圆22110036x y +=上一点P 到焦点1F 的距离等于6,那么点P 到另一焦点2F 的距离是 .2.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轴上;焦点在x b a ,1,4==(2).,15,4轴上焦点在y c a ==例2 求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两点P ⎝ ⎛⎭⎪⎫13,13,Q ⎝⎛⎭⎪⎫0,-1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解题小结:(三)学习小结:(四)巩固检测:1、已知椭圆的方程为22218x ym+=,焦点在x轴上,则其焦距为()(A)(B)C)(D)2、若△ABC的两个顶点坐标是A(-4,0),B(4,0),△ABC的周长为18,则顶点C的轨迹方程是()(A)221259x y+=(B)221259y x+=(C)221(0)169y xy+=≠(D)221(0)259x yy+=≠3、已知点(3,4)是椭圆22221(0)x ya ba b+=>>上的一点,F1,F2是椭圆的两焦点,若PF1⊥PF2,求椭圆的方程。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内容: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⑴从知识上说,它是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又一次实际演练;⑵从方法上说,它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所以说,无论从教材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小节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推导;第二课时:运用椭圆的定义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学生情况分析】在学习椭圆之前,学生对曲线与方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能运用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求曲线的方程。
椭圆是常见的图形,学生对椭圆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例如:行星的运动轨迹等等。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识记:①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②区分椭圆的两种类型的标准方程及其对应的图形;③能根据a、b、c的值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B理解:①理解椭圆的焦点、焦距的意义;②会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③能掌握a、b、c之间的关系,会由其中的两个求出第三个。
C掌握:学会运用定义法、待定系数法和数形结合等方法解题。
2.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建立适当坐标系的解析法解题能力。
②巩固与发展学生的定义法解题、待定系数法解题和数形结合的解题能力。
③引导学生探究、操作、运用数学思想(待定系数法)等,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合作学习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②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探求,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③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会形数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教学方法】体验式、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重点学习了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两种方法,提问:方法一是基本法,其求动点轨迹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方法二是待定系数法,其解题步骤又是什么?(说明:通过回忆性质的提问,明示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与原来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后面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方程作好准备。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学案-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
作图,作图后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学生口述后在投影展示,教师再根据投影进行强调。
引生入境听1、师: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图形?2、师:笔尖在移动的过程中,笔尖到两个定点F1和F2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吗?3、师:观察教材P33-图2.1-2.设M(x,y),F1(-c,0),F2(c,0),且|MF1|+|MF2|=2a(a>c),则M点的轨迹方程是什么?4、师:观察教材P34“思考”.设M(x,y),F1(0,-c),F2(0,c),且|MF1|+|MF2|=2a(a>c),则M点的轨迹方程是什么?5.师:定义中,将“大于|F1F2|”改为“等于|F1F2|”或“小于|F1F2|”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点的轨迹是什么?1、生:椭圆.2、生:是.其距离之和始终等于线段的长度.3生:.4、生:5.生:当距离之和等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就是线段F1F2;;_当距离之和小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1.通过教师的引导,由于坐标系选择的灵活性与根式运算的复杂性,在寻求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2.通过这些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椭圆.板书设计导学反思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定义二、标准方程三、例题(文字表述) (符号表述)四。
变式训练。
五。
课堂检测。
六。
作业布置。
1.数形结合的思想开展我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引导发现、讨论交流”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同时让学生通过动手作图亲身经历椭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根据学生思讲练的反馈信息,在后面的教学中及时的进行小结和点评,并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分层次组织引导学生解决存在问题,进行教学调节。
3.在设计过程遇到很多我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将圆锥曲线背景知识融入到课堂;如何用几何画板将图形的翻折更形象的演示等,如何加以改进,这是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
§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通过作图探究抽象出椭圆的定义,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及化简过程. 2.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学习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理解与应用.【课前知识准备】1.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 .2.圆心为)0,0(,半径为4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做一做:将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板上的21,F F 两处,用铅笔把细绳拉紧,使铅笔(动点M )在画纸上慢慢移动形成轨迹.想一想:你作出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①在作图过程中,哪些点的位置不变,哪些距离改变,哪些量不变?②改变两图钉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绳长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③绳长能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新知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 ,定点21,F F 叫做 ,两焦点间的距离||21F F 叫做符号表示:问题1: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跟踪练习1:用定义判断下列动点:M 的轨迹是否为椭圆。
(1)到F1(-2,0)、F2(2,0)的距离之和为6的点的轨迹。
(2)到F1(0,-2)、F2(0,2)的距离之和为4的点的轨迹。
(3)到F1(-2,0)、F2(0,2)的距离之和为3的点的轨迹。
问题2:如何求椭圆的方程?(提示:类比求圆的轨迹方程的方法)新知2: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说明】①焦点在 轴上②焦点坐标为1F ( , ), 2F ( , ); ③c b a ,,的关系为: .跟踪练习2:根据下列椭圆方程,说出方程中a 、b 、c 的值.(1)192522=+y x ; (2) 114416922=+y x ;问题3:回顾椭圆方程的探求过程,若把两焦点1F 、2F 放在y 轴上恰当的位置,椭圆的方程又是什么呢?( )【说明】①焦点在 轴上②焦点坐标为1F ( , ), 2F ( , ); ③c b a ,,的关系为: .问题4:在图形中,a,b,c 分别代表哪段的长度?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如何判断焦点的位置?跟踪练习3:判定下列椭圆的焦点在哪个轴上,并写出焦点坐标。
高中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
2.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2. 会求简单的椭圆方程;3.经历椭圆概念的产生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掌握数学概念的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4.稳固用坐标化的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
【重点难点】重点:椭圆定义的理解和标准方程的运用难点:标准方程的建立与推导【课前探究】阅读并预习教材,找出疑惑之处,完成以下问题1、自制工具,使用拉线法在纸板上演示椭圆定义做出椭圆思考:改变两图钉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绳长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绳长能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2、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3、类比圆的方程的推导过程,尝试自己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课中探究】研讨互动,问题生成1、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和等于常数2a 〔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2c。
2、椭圆的标准方程:思考1:根据椭圆的定义,找出椭圆中的等量关系,并用集合表示?思考2:建系设点,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以F1,F2所在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M〔x , y〕,则F1(-c,0),F2(c,0),设122MF MF a+=思考3:如果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呢?请大家小组讨论,猜测椭圆的方程有何改变?椭圆的标准方程:22221(0)x y a b a b +=>>22221(0)y x a b ab+=>>课中反应练习:1、请判断以下哪些方程表示椭圆,如果是,则判断焦点在哪个轴上?指出22,a b 。
〔1〕22110036x y += 〔2〕22136100x y += 〔3〕2213636x y += 〔4〕22110036x y -=请同学们总结分析椭圆标准方程的结构特点:,焦点在坐标轴上,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通过对标准方程的探求,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自我探究、数学思想方法(待定系数法)的运用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充分感受“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会形数美的统一,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学习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创设问题情境】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你遇到的一些椭圆的实例。
【基础预学】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38-P40内容(阅读到第40页思考题结束),要求读完课本后达到如下要求:1、会画出椭圆;2、能够准确给出椭圆的定义;3、能够说出椭圆方程的推导思路,初步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一、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 小组成员合作画出椭圆,并说出在画椭圆的过程中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 。
2、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几何条件准确地给出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 , 叫做椭圆的焦距。
3、对定义的理解:(1)将“大于|1F 2F |”改为“等于|1F 2F |”,其他条件不变,动点的轨迹是(2)将“大于|1F 2F |”改为“小于|1F 2F |”,其他条件不变,动点的轨迹存在吗?【二、归纳总结,明确新知—椭圆定义 】 1、理解定义:用定义判断下列动点P 的轨迹是否为椭圆?(1)到F1(-2,0)、F2(2,0)的距离之和为6的点的轨迹。
( )(2)到F1(0,-2)、F2(0,2)的距离之和为4的点的轨迹。
( )(3)到F1(-2,0)、F2(2,0)的距离之和为3的点的轨迹。
( ) 【二、归纳总结,明确新知—椭圆的标准方程】2、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复习思考:用坐标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2)(3)(4)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请先写出已知条件:推导过程如下:令=-22c a ,可整理得方程)0(12222>>=+b a by a x ①由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可知,方程 ① 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 ,其中c b a ,,观察右图,你能从中找出表示22,,c a c a - a = ; c = ;22c a -=【探究与创新】探究一:如何得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 ,其中c b a ,,满足的关系式为 。
高中数学选修2-1 导学案
2.2 椭圆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学习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理解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
基础感知预习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平面内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两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2)椭圆的标准方程:当焦点在x轴时,标准方程为;当焦点在y轴时,椭圆的标准方程为(3)集合语言:点集P={M||MF1|+|MF2|=2a,2a>|F1F2|}当2a=|F1F2|时,轨迹是当2a<|F1F2|时,轨迹是合作学习例 1.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2.5,-1.5),求它的标准方程。
例2.在圆x2+y2=4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x 轴的垂线段PD,D为垂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例3.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他们的斜率之积是-4/9,求点M的轨迹方程?当堂检测课后练习2.2.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班级 姓名 小组学习目标1.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2.椭圆的几何性质的实际应用 基础感知合作学习例1.求椭圆16x 2+25y 2=400的长轴和短轴长、离心率、焦点、顶点坐标例2.点M (x,y )与定点F (4,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425x 的距离之比是常数54,求点M 的轨迹方程当堂检测《师说》随堂自测限时训练(1)班级姓名小组1.焦点在x轴上,a=6,c=1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已知椭圆的方程为m2x2+16y2=16m2,焦点在x轴上,则m的取值范围:3.过点(-3,2)且与4x2+9y2=36有相同焦点的椭圆方程为:4.已知椭圆的方程是25x2+a2y2=25a2,它的两个焦点分别是F1,F2,且|F1F2|=8,弦AB过点F1,则三角形ABF2的周长为:5.椭圆25x2+16y2=1的焦点坐标是:6.已知两定点F1(-1,0)F2(1,0),动点P满足:|PF1|+|PF2|=2|F1F2|,求:(1)点P的轨迹方程(2)若∠F1PF2=120。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导学案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平面内一动点M 到两定点1F 、2F 距离之和为常数2a ,则点M 的轨迹为( ). A .椭圆 B .圆
C .无轨迹
D .椭圆或线段或无轨迹
2.如果方程222x ky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0,2) C .(1,)+∞ D .(0,1) 3.如果椭圆22
110036
x y +=上一点P 到焦点1F 的距离等于6,那么点P 到另一个焦点2F 的
距离是( ).
A .4
B .14
C .12
D .8
4.椭圆两焦点间的距离为16,且椭圆上某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等于9和15,则椭圆的标准方程
是 .
5.如果点(,)M x y 在运动过程中,10,点M 的轨迹是 ,它的方程是 .
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⑴焦点在x 轴上,焦距等于4,并且经过点(3,P -; ⑵焦点坐标分别为()()0,4,0,4-,5a =; ⑶10,4a c a c +=-=.
2. 椭圆22
14x y n
+=的焦距为2,求n 的值.。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过程. 2.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图形.【考纲要求】(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编写者试图通过本节教材,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坐标法并进一步激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叙写】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对椭圆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典故的课堂引入及从圆和相关的图片引入着手学生亲自体验画椭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研究椭圆定义的求知欲,去发现椭圆定义的本质,探索图形变化规律,掌握椭圆的概念。
从而推导出椭圆标准方程并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标准方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探究课本P38-P40的基础知识,自主高效预习;2.阅读导学案预习案部分的内容,自主自主完成各项要求;3.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和例题及预习案,完成预习自测题;对合作探究部分认真审题,做不好的上课时组内讨论。
4.本导学案中题号后凡标明A ,B ,C 的只要求相应层次的学生完成即可。
5.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预习案】一. 温故夯基1.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圆上的点M 满足集合P ={M||MO|=r},其中r>0. 2.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知新益能1.课堂引入:这是一个发生在古希腊的故事:西西里岛的一个岩洞里,被关押的犯人不堪忍受这非人的待遇,他们偷偷聚集在岩洞的最里面,小声议论越狱和暴动的办法。
但是,他们商量好的计划很快就被看守人员掌握了,看守人员提前采取了措施,使商量好的计划无法实行,犯人们开始互相猜疑,认为一定是出了叛徒,但是不管怎么查找,也找不到告密者是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并没有人当叛徒去告密,当然找不到告密者了。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通用4篇)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通用4篇)《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能正确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即教师通过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和自制教具:绘图板、图钉、细绳.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出课题问题:XX年10月12日上午9时,“神州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实现多人多天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请问:“神州六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是什么?多媒体展示“神州六号”运行轨道图片.(二)启发诱导,推陈出新复习旧知识:圆的定义是什么?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形式?提出新问题:椭圆是怎么画出来的?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标准方程又是什么形式?引出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三)小组合作,形成概念动画演示椭圆形成过程.提问:点m运动时,f1、f2移动了吗?点m按照什么条件运动形成的轨迹是椭圆?下面请同学们在绘图板上作图,思考绘图板上提出的问题:1.在作图时,视笔尖为动点,两个图钉为定点,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符合什么条件?其轨迹如何?2.改变两图钉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绳长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3.当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时,还能画出图形吗?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交流的探究过程,得出这样三个结论:椭圆线段不存在并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四)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1.回顾: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系、设点、列式、化简.2.提问:如何建系,使求出的方程最简?由各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汇报研讨结果.各组分别选定一种方案:(以下过程按照第一种方案)①建系:以所在直线为x轴,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和课件
高二数学(文)第二章第1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设计:王党爱 2015 .11.25
问题1:如何画一个椭圆?:
问题2:椭圆的定义是什么?
问题3:为什么绳长要大于两定点距离?若等于或小于结果如何?
问题1:推导椭圆标准方程
问题2:完成两类标准方程对照表
例1 下列方程哪些表示椭圆?若是,则判定其焦点在何轴?
28页1,2,3题
1.课本第33页A 组1,2,3(2)题.
2.专家伴读第17页打基础1-5题
1. 一种方法:
2. 两类方程:
3. 三种意识: 11616)1(2
2=+y x 116
25)2(22=+y x 11)3(22
22=++m y m x 0
225259)4(22=--y x 123)5(22-=--y x 11624)6(22=++-k y k x 例2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为F 1(-4,0)和F2(4,0)
,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是10.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问题:若焦点是(0,-4)和(0,4),结果如何? 变式:将题目改为两个焦点的距离为8,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是10,结果如何?。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选修1-1第二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继续用坐标法探究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建立它们的方程,通过方程研究它们的简单性质,并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在必修2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主要方法,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了直线和圆这两个基本的几何图形.在选修1中,教材利用三种圆锥曲线进一步深化如何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由于教材以椭圆为重点交代求方程、利用方程讨论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在双曲线、抛物线的教学中应用和巩固,因此“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内容蕴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等.因此,教学时应重视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及价值.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用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优势为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椭圆的定义②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化简椭圆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经历椭圆概念的产生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掌握数学概念的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②学会用坐标化的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解析法③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具有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创设情境认识椭圆由太阳系各大行星运行系统动画影片切入,逐渐构纳出地球的运行轨迹,初步给出椭圆的表面映象认识。
此时充分借助多媒体强大播放功能形象生动地演示各行星的运行轨迹,再重点突出地球的运行轨迹。
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数学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模型; 2.掌握椭圆的定义; 3.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的理解 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解 【知识链接】
(预习教材理P 38~ P 40,文P 32~ P 34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过两点(0,1),(2,0)的直线方程 .
复习2:方程22(3)(1)4x y -++= 表示以 为圆心, 为半径的 .
【学习过程】
取一条定长的细绳,
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一个 .
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思考: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经过观察后思考: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 保持不变,即笔尖 等于常数.
新知1: 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
反思:若将常数记为2a ,为什么122a F F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试试:
已知1(4,0)F -,2(4,0)F ,到1F ,2F 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 .
小结:应用椭圆的定义注意两点:
①分清动点和定点;
②看是否满足常数122a F F >. 新知2: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2
2210x y a b a b +=>> 其中222b a c =-
若焦点在y 轴上,两个焦点坐标 ,
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知识点一: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解
例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⑴4,1a b ==,焦点在x 轴上;
⑵4,a c ==y 轴上;
⑶10,a b c +==.
变式:方程214x y
m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m 的范围 .
小结:椭圆标准方程中:222a b c =+ ;a b > .
例2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53,22⎛⎫
- ⎪⎝⎭
,求它的标准方
程 .
变式:椭圆过点 ()2,0-,(2,0),(0,3),求它的标准方程.
小结:由椭圆的定义出发,得椭圆标准方程 .
练1. 已知ABC ∆的顶点B 、C 在椭圆2
213
x y +=上,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
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ABC ∆的周长是( ).
A .
B .6
C .
D .12
练2 .方程219x y
m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求实数m 的范围.
【基础达标】
1.平面内一动点M 到两定点1F 、2F 距离之和为常数2a ,则点M 的轨迹为( ). A .椭圆 B .圆
C .无轨迹
D .椭圆或线段或无轨迹
2.如果方程222x ky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0,2) C .(1,)+∞ D .(0,1)
3.如果椭圆22
110036
x y +=上一点P 到焦点1F 的距离等于6,那么点P 到另一个焦点2F 的距
离是( ).
A .4
B .14
C .12
D .8
4.椭圆两焦点间的距离为16,且椭圆上某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等于9和15,则椭圆的标准方程
是 .
5.如果点(,)M x y 在运动过程中,10=,点M 的轨迹是 ,它的方程是 .
【课堂小结】
1. 椭圆的定义:
2. 椭圆的标准方程:
【当堂检测】
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⑴焦点在x轴上,焦距等于4,并且经过点(3,P-;
⑵焦点坐标分别为()()
0,4,0,4
-,5
a=;
⑶10,4
a c a c
+=-=.
2. 椭圆
22
1
4
x y
n
+=的焦距为2,求n的值.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存有的疑惑
高二数学编号:SX-12-XX1-1-O9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导学案
撰稿:陈建军审核:陈刚明编写时间:2012.12.25
姓名:——班级:——组别:——组名:——【学习目标】
1.掌握点的轨迹的求法;
2.进一步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难点:点的轨迹的求法
【知识链接】
(预习教材理P41~ P42,文P34~ P36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椭圆上
22
1
259
x y
+=一点P到椭圆的左焦点
1
F的距离为3,则P到椭圆右焦点
2
F的距
离
是.
复习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6
a=,b则椭
圆的标准方程是.
【学习过程】
问题:圆22650
x y x
+++=的圆心和半径分别是什么?
问题:圆上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 ;
反之,到点(3,0)
-的距离等于2的所有点都在
圆上.
知识点一:求点的轨迹及方程
例1在圆224
x y
+=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段PD,D为垂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
变式:若点M在DP的延长线上,且
3
2
DM
DP
=,则点M的轨迹又是什么?
小结:椭圆与圆的关系:圆上每一点的横(纵)坐标不变,而纵(横)坐标伸长或缩短就可得到椭圆.
例2设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
是4
9-,求点M 的轨迹方程 .
变式:点,A B 的坐标是()()1,0,1,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直线AM 的斜率与直线
BM 的斜率的商是2,点M 的轨迹是什么?
练1.求到定点()2,0A 与到定直线8x =的动点的轨迹方程.
练2.一动圆与圆22650x y x +++=外切,同时与圆226910x y x +--=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式,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基础达标】
1.若关于,x y 的方程22sin cos 1x y αα-=所表示的曲线是椭圆,则α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若ABC ∆的个顶点坐标(4,0)A -、(4,0)B ,ABC ∆的周长为18,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为( ).
A .221259x y +=
B .221259y x += (0)y ≠
C .22
1169x y +=(0)y ≠
D .22
1259
x y +=(0)y ≠
3.设定点1(0,2)F - ,2(0,2)F ,动点P 满足条件124
(0)PF PF m m m
+=+>,则点P 的轨
迹是( ).
A .椭圆
B .线段
C .不存有
D .椭圆或线段
4.与y 轴相切且和半圆224(02)x y x +=≤≤内切的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
5. 设12,F F 为定点,|12F F |=6,动点M 满足12||||6MF MF +=,则动点M 的轨迹是 .
【课堂小结】
①注意求哪个点的轨迹,设哪个点的坐标,然后找出含有点相关等式;
②相关点法:寻求点M 的坐标,x y 与中间00,x y 的关系,然后消去00,x y ,得到点M 的轨迹方程.
【当堂检测】
1.已知三角形ABC的一边长为6,周长为16,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
2.点M与定点(0,2)
y 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的轨迹方程式,F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8
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存有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