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悯农)
古诗两首(悯农)
![古诗两首(悯农)](https://img.taocdn.com/s3/m/2e2c883910661ed9ad51f317.png)
你看到了什么?
mǐn
nóng
悯 农
可怜
(唐)李绅
悯 农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粟
子
粮食的种子 成熟的庄稼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 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 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 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 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悯 农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万:一万 夫:农夫 午:上午 午休 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禾苗 农:农民 收:收到 辛:辛苦 闲:清闲 苦:辛苦
21、古诗两首 千山万水 成千上万 千军万马 渔夫 夫人 功夫 中午 下午 午后 正午 午时 午觉 午饭
农夫 农田 农村 农业 农忙 收回 收工 丰收 收听 没收 收本子 辛辛苦苦 千辛万苦 休闲 空闲 闲话 闲事 苦瓜 苦笑 苦力 苦头 吃苦 苦心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14e34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b.png)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锄禾古诗《悯农》全解悯农唐·李绅chú hé rì dāng wǔ锄禾日当午,hàn dī hé xià tǔ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谁知盘中餐,lì lì jiē xīn kǔ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代宰相、诗人。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大历七年(772年),父亲李晤时任乌程县县令,生李绅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注释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锄禾古诗二首原文和鉴赏
![锄禾古诗二首原文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369d388312b3169a551a492.png)
锄禾古诗二首原文和鉴赏【悯农●锄禾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鉴赏】:《锄禾》,以前一直认为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现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的作品。
这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这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
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
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悯农●锄禾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鉴赏】:诗的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二年级 18课 古诗二首
![二年级 18课 古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0b20e8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6.png)
二年级 18课古诗二首【古诗一】悯农
我走进田野,
看见农民伯伯,
他肩上扛着锄,
脸上沾满尘土。
饱经风霜的手,
粗糙又结茧;
他见我来靠近,
心情却没有变。
我问他勤劳为谁?
他深深浅浅吁了一口气,
说:“这片土地孕育着万物,
饱食天下人民。
种田是为了生活,
铭记忘不了的责任。
”
我感叹这农民伯伯,
看似平凡而普通,
却是我们的栋梁,
肩负着让我们安稳的城。
在这美丽的田野里,
我向农民伯伯们深深鞠躬,
感谢他们的默默奉献,
为我们带来美好生命的灵。
【古诗二】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我站在高高的鹳雀楼,
眺望着远方的风景,
白日西斜黄昏晚,
黄河水奔向大海。
无论是看得见的山,
还是看不见的海,
我都渴望穷尽眼界,
去登上更高的楼台。
人生就像登楼一样,
我们不断向前进,
要努力获得更好的,
超越自己的高度。
登高望远能开阔心胸,
洞察世事的真相,
只要我们足够勇敢,
理想的世界在前方。
【完】。
悯农古诗锄禾日当午意思
![悯农古诗锄禾日当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b3619a9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d.png)
“锄禾日当午”的意思是农民锄地在太阳当头正中午。
出自唐代诗人《悯农》,全诗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为: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悯农(其二) 小学一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悯农(其二) 小学一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e4674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b.png)
悯农(其二) 小学一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作者简介:汉乐府:汉代的乐府诗。
字词释义:①悯:怜悯,同情。
②锄禾:指用锄头清除长在禾苗中的杂草③当午:正午。
④餐:饭食,食物。
⑤皆:全,都。
诗词赏析:《悯农》是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这首描写农民辛苦劳作的诗,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诗人用朴实无华、浅显易懂的语言描写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提醒我们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表达出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诗的前两句,诗人精心设计了一个特定环境下“锄禾”的场景:农民在烈日炎炎的正午挥锄除草、汗水从他身上滴入禾苗生长的土地里。
这一个场景形象地刻画了农民劳作的辛苦,诗人没有具体说明农民“锄禾”如何劳累,而是将“锄禾日当午”与“汗滴禾下土”相呼应,使农民劳作的艰辛不言自明。
诗的后两句,诗人抒发感慨:谁曾想过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提示我们一定要珍惜每粒粮食,因为那都是农民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
这两句诗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
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无病呻吟,却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诗人的博大情怀。
知识链接:世界粮食日“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0c4f3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5.png)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锄禾古诗《悯农》全解悯农唐·李绅chú hé rì dāng wǔ锄禾日当午,hàn dī hé xià tǔ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谁知盘中餐,lì lì jiē xīn kǔ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代宰相、诗人。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大历七年(772年),父亲李晤时任乌程县县令,生李绅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注释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16古诗二首1悯农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16古诗二首1悯农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29c2a32843323968011c9248.png)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我认识 shéi jiē hàn dāng 上衣 水牛 雪花
16古诗二首 悯 农 乡村四月
李绅
唐代 诗人 同情农民,写有
《悯农》诗两首。
mǐn nóng
lǐ shēn
锄禾 悯农 汗滴 谁知 辛苦 盘中餐
chéi zhī xī kǔ pán zhōng cān
chú hé
mǐn nóng
hàn dī
翻土 播种
除草 浇水 灭虫 施肥
中午 小牛
悯 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
(唐) 李 绅
chūn zhǒnɡ yī wà n wú yóu lì sù
春 种 一 粒 粟 ,
qiū sì nónɡ shōu hǎi fū kē xián è zǐ tián sǐ
锄禾 谁知
汗滴 悯农
日当午 李绅
盘中餐
皆辛苦
农田 农民 农家 农
衣
悯农
当
当中 当今 当家 当天
雪字底 横山
锄禾日当午,
我会猜
白天11时——1时
牛没有头。午 中午 上午 下午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餐
Hale Waihona Puke 盘中餐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 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诗意
![《悯农》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4fc96b0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0e.png)
《悯农》诗意
《悯农》有两首,均为唐代诗人李绅所作。
1.《悯农・其一》
1.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注释:
1.“粟”:泛指谷类。
2.“秋收”:一作“秋成”。
“子” 指粮食颗粒。
3.“四海”:指全国。
4.“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犹”:仍然。
3.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
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2.《悯农・其二》
1.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注释:
1.“禾”:谷类植物的统称,这里指禾苗。
2.“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3.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
来的呀?
这两首诗反映了封建时期农民的悲惨遭遇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批判。
第一首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农民辛勤劳作却无法饱腹的残酷现实;第二首诗则通过对农民在烈日下劳作场景的描写,让人们体会到粮食的珍贵。
小学古诗《悯农二首其一》注释及译文
![小学古诗《悯农二首其一》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73bd3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8.png)
小学古诗《悯农二首其一》注释及译文
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注释及译文
悯农二首·其一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
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a29bc2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d.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译文:农夫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夫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教案教学目标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熟悉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章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疼惜粮食,喜爱劳动,喜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熟悉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章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预备学生预备:访问农夫或到农田体验劳动生活,或查阅资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教师预备:生字卡、挂图、朗读录音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孩子们,我们今日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
悯:哀怜。
悯农:怜悯农夫。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留意听清晰每个字的读音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熟悉的字作上记号1、不熟悉的字,请大家帮帮助(抽学生上台展现)。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示小朋友们留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留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方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留意区分“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熟悉“”(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舞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情愿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生生、师生沟通,学会积存词语。
教师总结:平常留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存词语。
四、再读诗句,留意读通顺、流利1、听朗读录音带。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2fdb040b4c2e3f57276367.png)
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悯农(二)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简介]李绅,字公垂,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祖籍安徽亳州,中书令敬玄曾孙。
父辈定居无锡梅里,幼年丧父,少时就读于惠山。
宪宗元和初进士,擢翰林学士,补国子助教。
因触怒权贵下,狱。
武宗即位,徙淮南。
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召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郡公。
居位四年,辞位。
以检校右仆射平章事,复淮南节度使。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逝世,赠太尉,谥文肃。
李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与唐代著名诗人李德裕、元稹一起,号称“三俊”,是当时诗坛较有现实意义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失传。
今存《追昔游诗》三卷、《全唐诗》,另录其杂诗为一卷。
其中《悯农》二首,较有名。
另有《莺莺歌》残段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李绅与宜兴蒋诫修好,蒋诫亦喜诗文,常在一起吟诗。
一日,李绅又到蒋诫家,蒋诫子防是年18岁,绅见其敏慧,李绅当即让其赋《鞲上鹰》,蒋防即席作答:“几欲高飞天上去,何人为解绿丝绦。
”李绅叹其才智,遂向朝廷推荐。
后蒋防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蒋防是著名文学家,所作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至今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李绅,喜爱宜兴山水,曾游历宜兴善卷寺、善卷洞,并留下《别泉石》诗篇:“晴沙见底空无尘,青石潜流暗有声。
微动松风涵淅沥,细浮竹月透轻盈。
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春芽泛玉英。
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醴泉清。
”[注释]悯(mǐn)农:就是对农民遭受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哀怜。
悯,哀怜的意思。
粟:谷子。
这里指代所有粮食作物。
子:植物的籽实。
四海:指普天之下、全国。
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
犹:还,仍然。
[译诗]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
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
古诗两首《悯农》
![古诗两首《悯农》](https://img.taocdn.com/s3/m/ac93c7531711cc7931b716aa.png)
思考: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反映了什么?
农民虽然辛勤劳作(不让一块农田荒废),
但仍免不了被饿死的悲惨命运。造成农民悲
惨命运的根源是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这是 诗人对农民悲惨命运的真实描写。
拓展
请你写一首与劳动有关的诗。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海:指天下。】 【闲田:指荒芜的良田。】
【犹:还。】
虽然天下没有闲着的土地,但农 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被饿死。
整体感知
这首诗借对农民辛劳与悲惨的命运的
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品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农民“春种”“秋收”,“一粒粟”化 为“万颗子”,一年到头辛勤劳动换来了丰 收。从时空的推移和农事的变化,写出了农 民的辛苦和获得粮食丰收的不容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悯农》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
的同情和对旧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不满 之情。
课文结构
悯 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同情劳动人民 憎恨剥削制度
课文主旨
《悯农》这首诗对农民的辛苦生活和悲惨
命运进行了真实、深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现
14 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
悯 农
[唐]李绅
走进作者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人,作有 《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 诗两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我会写Βιβλιοθήκη mǐn悯书写指导
“忄”略高,“文”的 捺变点。
一年级古诗悯农其二
![一年级古诗悯农其二](https://img.taocdn.com/s3/m/ef8a447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8.png)
一年级古诗悯农其二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共两首。
其中第二首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炎炎下辛勤劳动的情景,表达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浪费粮食行为的强烈谴责。
整首诗语言朴素,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1. 首句“锄禾日当午”,以农民在烈日下的劳作开篇,直接展示了农民的辛苦。
2. 第二句“汗滴禾下土”,进一步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形象,汗滴如同珍珠般落下,象征着农民的辛勤付出。
3. 第三句“谁知盘中餐”,通过对日常饮食的描述,引出人们对食物来源的思考。
4. 最后一句“粒粒皆辛苦”,点出了每一份食物都包含着农民的辛勤努力,呼吁人们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动,唤起了人们对农民的尊重和对粮食的珍视,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悯农 锄禾日当午》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悯农 锄禾日当午》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43802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0.png)
《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悯农·锄禾日当午》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这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作品原文:悯农⑴其二锄禾日当午⑴,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⑵,粒粒皆辛苦?词句注释:⑴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⑵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白话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作品鉴赏: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导学案
班级姓名评价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体会这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情感。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全力以赴,尽最大能力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感受成功。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运用习得的古诗学习方法,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
(4)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进入探究点的探究,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四川绵州昌隆县人(今四川省江油市)。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
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
《悯农》诗二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2、预习自测
(1)比一比,再组词
蒲()悯()粟()炉()郎()犹()铺()闽()栗()芦()朗()忧()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秋浦(pú pǔ)赧郎(nǎn hǎn)
紫烟(zǐchái)无限(yín xiàn)
(3)查找有关劳动的诗歌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至少两首)
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内探究
1.我思考,我收获:
学习建议:
请同学们用2分钟左右时间认真朗读古诗,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2.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自读古诗,了解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默读课文,在书上做好批注笔记。
用时5分钟)
探究点二:对比两首诗,找出它们的异同。
(解决途径:思考《秋浦歌》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场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悯农》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读诗句,先解释带点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读一读,填一填。
①《秋浦歌》的作者是朝诗人,此诗表达了
②《悯农》的作者是朝诗人,此诗表达了
3. 默写《悯农》二即《锄禾》
悯农二
李绅
4. 下面每项都有一个动物名,请你们把他们填出来。
柴门闻()吠千山()飞绝。
不是养()人处处闻啼()牧童骑黄()意欲捕鸣()。
两个()鸣翠鸟
一行()上青天。
早有()立上头
4.拓展练习
认真完成练习册。
第五单元必须掌握的字词
挨揍慈悲撇嘴抽噎冻僵逗笑孤零零指望潜身滋润躯壳孕育吮吸积攒明媚絮语妒忌稚气许诺盟誓酿造缓慢花瓣嫩绿厌倦誓言忙碌书柜揉眼睛眯缝竹筒偷盗斯文地址添加衬衣上窜下跳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