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六讲ppt[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思想性: 2、战后新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演变以 及和平和发展时代主题形成的影响。 (1)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客观要求: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 (2)对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矛盾复杂化和社会主义 阵营解体的深层次因素。
(3)对战后时代主题演变的影响。 和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发展的必 要性和可能性。 (4)对社会主义提出的历史课题。
第六讲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本讲教学内容和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思想, 理解新科技革命对战后世界格局演变产生的 影响,从而把握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展望当代科 技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主要科技领域的前沿 动态,从而确立创新意识。 了解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明确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战略要求,从而 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 系更为紧密。 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国际化广度 和深度;基础理论研究;与意识形 态关系。 (4)某些领域的前沿动态。
(三)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1.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紧迫感 (1)科技创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 (2)中国科技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有利条件。 (3)中国科技总体水平的差距和问题。
1、在反对“唯科学主义”的同时,避 免“反科学”主义的消极影响。 唯科学主义缺乏批判精神,并非科学 精神——“科学技术万能论” “反科学”主义否定科学的真理性和 对社会的进步作用——科技悲观论。
2、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工具理性 和价值理性统一起来。 世界大势:现代化; 问题实质:科研和技术发展方向;应 用。 中国:先天不足;后天需要——“崇 尚科学”。但不能重演现代性弊端。
(一)思想性: (3)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和应用,离不 开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 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约束程度越来越高: 物质条件;社会利益关系;政治体制; 学术氛围;意识形态评价。
(4)科学技术应用后果的两重性。 当代科学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导致的负面 效应越来越凸现:人的发展的“异化” 力量:全球性问题;“单向度的人”。 (5)正确分析和评价科学技术及其应用 的两重性。 深刻原因:思想观念;发展水平;社会 层面。 区别科学技术同它应用的社会后果。
2、关注科学技术在研究方向和运用 中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强大技术打破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 态的平衡;科学技术不能解决所有 的社会问题和人类进步问题。 3、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 动力。 科学技术——生产力——人类社会 的关系,非形式逻辑关系。
(三)崇尚科学和反对“唯科学主义” :信念与责任。
(三)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2、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1)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三个战略要求:战略基点;中心环节; 国家战略。 (2)自主创新的内涵和能力要求。 自主选择创新目标、主导创新过程、拥 有和运用主要创新成果的创造性活动。
(3)自主创新的内容(外延)。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 收再创新。
(三)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3、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更新价值观念:以人为本。 (2)推进体制创新:建立国家创新 体系。 (3)深化教育改革:按创新人才总 体要求和创新人才能力体系要求, 改革和完善培养机制。
二、讲授重点
(一)思想性: 把握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一)思想性: 1、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1)科学技术的本质:人类对自然的认 识和改造关系。 (2)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 量:生产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 身的关系。 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越来越突出:使 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改变社会关系 ;促进了人的解放。
(二Baidu Nhomakorabea知识性 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整体趋势 、前沿动态。 结合特定专业,有重点地讲授。
(二)知识性 1、“主要特征”:概括性。 2、“发展趋势”(整体)和“前沿 动态”(分领域):展望性。
(三)实践性 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感和责 任感。
(三)实践性
1、增强紧迫感 (1)国际比较:忧患。 关键技术;自主品牌;研究质量; 创新人才;创新生态。 (2)有利条件:自信。 社会需求;物质条件;国际交流; 基本制度。
(三)实践性 2、确立两大观念 (1)价值观念:以人为本。 (2)整体观念: 内部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技术, 知识,国防,区域,中介。 外部生态:体制机制,评价体系, 市场,政策,法制,文化,国际。 人才培养:文化自觉;能力体系。
三、探索难点
(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变量关系。 1、古代:间接生产力。 直接生产力:劳动经验和工艺。 2、近代:直接生产力。 与资本的发展逻辑相关,促进生产 工具变革。 3、当代:第一生产力。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 量:对生产力各要素的渗透。 质:决定生产发展方向;使经济形态发 展转变。
(二)科学技术与近现代社会进步: “革命力量”和“双刃剑”的关系。 1、充分认识科技革命对社会变革和马 克思主义诞生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一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大发展, 马克思主义问世; 第二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 断,列宁主义诞生;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开辟,理论开创。
(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 1.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1)科技发展加速化(内)。 (2)科技知识综合化(内) 。 (3)科技研究集约化(内) 。 (4)成果转化产业化(外) 。 (5)科技人文交融化(外) 。 (6)科技经社互动化(外) 。 (7)科研开发国际化(内、外) 。
(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 2.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整体化趋势更为明显: 科学内部、科学与技术、自然技术 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2)处于革命性变革的前夜: 外部需求;内在逻辑。
3、把追求“真”的研究活动与承担 社会责任的价值担当结合起来。 对科学的价值有自觉意识。 科学责任和社会责任。
一、教材要点
(一)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1、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革命
(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1)基本概念界定(1)。 (2)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2-6)。 (3)当代科学技术的地位作用(7)。 (4)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8)。
(一)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2、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对二战后世界 格局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思
想的验证)
(1)近代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 革命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及第三次 科技术革命的兴起(1)。 (2)新科技革命对二战后世界格局演 变的影响(2-5)。
(一)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3、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和社会约束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思想的运用发挥)
(1)社会价值越来越突出(3)。 (2)社会约束程度越来越高(4)。 (3)应用中可能导致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凸 显(5)。 (4)社会影响和社会约束的评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