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难点:两点间的距离的应用。
五、教法学法
针对学生的情况,本人在教学中的引入尽量安排多个实例,多讲具体的东西,少说抽象 的东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例题和练习的安排上多画图,努力贯彻数形结合的思想, 让学生逐步接受和养成画图的习惯,用图形来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中经常用探究发现法, 逐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投影区
例3
10.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平面解析几何的入门课,我的一个主导思想是,要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坐标的思想。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把“数”和“形”联
系起来,把“几何问题”和“代数方程”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目
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力求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课堂联系去初步体会这种“坐标
六、教学过程
1. 提出问题 引发思考
提问:(1)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数轴上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大家还记得是怎么表示的

连接 2 点的线段长即两点间的距离。
(2)大海中有两个小岛,一个在灯塔东 60 海里偏北 80 海里的 A 处,另一个在灯塔西 10 海里偏北 55 海里 B 处,如何知道两个小岛的距离呢
例 1 已知两点 M(8, 10) N(12, 22),求线段 MN 的长度. 解: 根据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 MN | (x2 x1)2 ( y2 y1)2 (12 8)2 (22 10)2 160 4 10 即线段 MN 的长度为 4 10 .
要求学生能对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进行识记,讲解时不能省略,尤其数据代入,虽然
注意:这是一题应用题,所以要答。
5.举一反三 深入研究
例 3 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1,-1),B( ,3) 且︱AB︱=5, 求 .
解:
通过探讨总结,深刻理解公式的特点,体会方程中“知二求一”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练习 已知 A( ,-5),B(0,10)间的距离为 17,求 的值.
6.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
2.已知 C(3,-4),B(-1,7),求|CD|.
3.已知 P( 1 ,2),Q(-3,4),求|PQ|. 2
学生分组并上黑板演示,教师点评。
4.问题解决 联系实际
大海中有两个小岛,一个在灯塔东 60 海里偏北 80 海里的 A 处,另一个在灯塔西 10 海 里偏北 55 海里 B 处,如何知道两个小岛的距离呢(精确到海里)
法”的思想。
我们知道,在平面解析几何里建立坐标系是有技巧的。同样的问题,如果坐标系建立得
恰当,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相反则会比较麻烦。因此,在本课的课堂练习中,我通过如何
求两个小岛之间的距离,找到灯塔和小岛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明白在
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打开思路,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最佳方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便于问题
已知
且△ABC 为等腰三角形,求 值.
分情况讨论,并画出图象思考,情况是否都成立,增加难度,让学生自主思考。
9.板书设计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已知平面内两点 P1(x1, y1) , P2 (x2 , y2 ) , 则 | P1P2 | (x2 x1)2 ( y2 y1)2
例2
复习引入 学生练习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 P1P2 | (x2 x1)2 ( y2 y 1)2
2.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公式的,利用了什么知识点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
7.课后作业 巩固练习
A:课本 p65 练习 1 和 2
B: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 p55 任务 1
8.拓展延伸 课后思考
由勾股定理可得:
+
即 注意点:和学生强调平面解析几何中距离的表示“| |”。 先从位置特殊的点出发,然后再引出一般位置的点,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结论:已知平面内两点 P1(x1, y1) , P2 (x2 , y2 ) ,则 | P1P2 | (x2 x1)2 ( y2 y1)2 语言叙述该公式(加深学生对公式的记忆) 3.例题讲解 习题巩固
的解决。当然,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技巧还要在后面的教学中不断引导,逐渐渗透,这不
是通过一节课所能够解决的问题,这里不过是给学生“下点儿毛毛雨”罢了。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又是学生学习平面解析几何
的一个基本工具,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本课围绕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展开,重在引导学生在知
简单,但是能加深学生印象。
例 2 已知三角形的顶点分别为


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不是我们熟悉的特殊三角形
,求 ABC三条边的长度,并
学生与老师一起计算 AB, AC, BC 这 3 条边的边长,然后观察数据再回答问题,教师
在黑板上并画出图形。 练习 1.已知 A(0,0),B(6,-8),求|AB|.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综合发展。教学中,通过学生讨论,教
师点拨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分享和总结学习
成果。课后练习和思考题也起到了拓展的作用。如果时间再充裕一些的话,还可以把平面上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运用和学生刚刚学过的三角函数知识结合起来,例如,求平面直角坐标系 内某定点与单位圆上一个动点之间距离的最值等,其效果会更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和从特殊到一般的
认知规律; (2) 通过公式的使用过程,让学生领会方程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和合作交 流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根据题目意思引导学生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灯塔所在位置为原点 ,正东方向为 轴 正方向,正北方向为 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则 A 岛坐标为(60,80),B 岛坐标为(-10, 55)。
2.构建新知 得出结论
已知

,试求两点间距离(让学生思考,再引导学生求出特殊位置的两
点的距离)
1.
2.
提问:(1)这
之间的距离怎么去表示呢
(2)大家仔细观察,这两点的距离有什么特点(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然后 代表回答)
这两点的距离实际上,一个是等于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一个是等于纵坐标之差的绝 对值。
(3)那如果是任意的平面上两点,又如何去求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向一般化转化。 3. 观察图形和条件,小组可以讨论,试一试写出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一、教材分析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教案
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
唐佳倩
本人所用教材为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职教《数学·第二册》。平面解析是用代数方法
研究平面几何问题的学科,第八章《直线与圆的方程》属于平面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它 侧重于数形结合的方法和形象思维的特征,综合了平面几何、代数、三角等知识。本课是第 八章第一节课,利用初中学习的数轴距离公式和勾股定理知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推导出 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能产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一年级纺织中专班,上课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计算能力薄弱,对抽象的知识 理解能力不强,但是对直观的事物能够理解,对新事物也有较强的接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
(2)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结构特点; (3)能应用这个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