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概论》的课程标准
《文化产业概论》的课程标准
![《文化产业概论》的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709a0a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7b.png)
《文化产业概论》的课程标准《文化产业概论》的课程标准1、课程介绍:文化产业概论一课是艺术学、文化产业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一门新型的核心基础课程。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盛,文化产品的渗透性越来越强,文化产业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社会产业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对社会、艺术、经济、旅游等进行考察和研究已经绕不过文化产业的话题,21世纪的文化产业将成为人类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作为一门概论性课程,全面厘清和探讨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是其基本定位,梳理出文化产业核心的理论体系是其研究的重点,对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概念的来龙去脉、什么是文化产业的本质、文化产业的外延内容包括哪些是文化产业概论教学的重点。
文化产业概论既可以作为艺术专业、文化产业专业核心的基础性课程,也可以作为人文学科和各文科专业的拓展性专业课程。
2、课程的学科性质:文化产业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内容,其中涉及到文化学、艺术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市场营销学、创意学等多门学科,在未来的学科发展中,文化产业具有成为独立学科强大的潜力。
同时,文化产业概论是诸多构成学科的基础性课程,对各构成学科具有强大的反哺功能和开拓发展的价值。
上述构成学科的交叉性、延伸性发展都可以将文化产业作为其子研究方向,也可以择取文化产业中与自身关系密切的内容和模块进行深度挖掘和完善。
3、课程定位:文化产业概论是艺术专业、文化产业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可以作为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市场营销学、创意学等专业的专业性基础课,也可以作为相关人文学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以及其他专业的公共选修课。
至于如何确定这门课程的课程属性和开课性质,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的定位和办学需要进行贴切合理的安排。
总之,学习文化产业概论对于学生培养来说功效较大,对于培养目标来说将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有益补充,因为文化产业势必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一种常态。
4、教学目的:使修习这门课的学生能够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文化产业,通过对文化产业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好地把握我国文化发展的脉动和潜力,通过对文化产业的了解和认识,也可以更加深刻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和方向。
《文化产业概论》的课程标准
![《文化产业概论》的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86de42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d.png)
《文化产业概论》的课程标准文化产业概论的课程标准一、引言文化产业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经济增长、就业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文化产业概论》这门课程,对于学生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特点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从文化产业的定义、历史与现状、政策环境等方面来介绍这门课程的标准。
二、文化产业的定义和分类1. 文化产业的含义和范围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活动为基础,以创造、生产、传播和消费文化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形态。
它包括了广播影视、出版印刷、文化旅游、艺术设计、创意产业等多个领域,涵盖了文化创意、文化传媒、文化商贸等多个层面。
2. 文化产业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属性和内容,文化产业可以分为实物文化产业和非实物文化产业两大类。
实物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了出版印刷业、影视制作、文物保护等,而非实物文化产业则包括了广播电视、创意设计、演艺经纪等。
三、文化产业的历史与现状1. 文化产业的历史沿革文化产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当时文化产品的加工和传播方式开始进行了工业化的改造。
而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文化产业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部门。
2. 国内外文化产业的现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电影产业、以韩国为代表的流行文化产业等,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在国内,文化产业也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四、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与实践1. 政策环境的重要性政策环境对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级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支持政策和法规,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2. 文化产业的实践案例通过学习《文化产业概论》,学生将了解到一系列的文化产业实践案例。
这些案例涵盖了文化产业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文化旅游的规划与运营等各个环节。
课程标准设计
![课程标准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a2e54a336c1eb91a375ddc.png)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欧阳盼一、学习领域概述1、专业名称、代码与含义专业名称: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代码:051600专业含义: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涵盖的职业(工种)为装配钳工(6-05-02-01)、机修钳工(6-06-01-01)、工具钳工(6-05-02-02)、维修电工(6-07-06-05)、焊工(6-04-02-05)。
2、专业简介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技术特点是复合型,知识特点是知识面宽,岗位特点是应用性强,就业特点是覆盖范围广、针对性强,要求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当是: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具备今后自我发展的综合素质,专业面要宽,岗位针对性要强,适应面要广,力求一专多能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具体说来,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三大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
二、学习领域目标1 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2 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的质量、成本、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3 专业能力目标熟悉机械识图及制图能力掌握机械结构分析及设计能力掌握传动部分分析及设计能力熟悉机械零件测量基本能力熟悉常用电气图纸识读能力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能力了解电气线路故障排除能力了解低压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能力三、学习领域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从事自动化流水线操作,机械安装与维修及电气维修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培养和提高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本职工作的劳动者。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d06ab1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f.png)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旅游是一种人们喜爱的活动,它不仅能够扩展人们的视野,增长知识,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而旅游文化课程则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具备掌握和应用旅游文化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课程。
为了确保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教育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些标准。
一、旅游文化课程标准内容1、旅游文化概述:介绍旅游的基本定义、特点、功能、影响等;2、旅游文化资源:涵盖旅游文化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特点、开发与保护等;3、旅游文化地理与环境:涵盖旅游文化地理与环境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影响等;4、旅游文化历史:介绍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演变、影响等;5、旅游文化制度与政策:介绍旅游文化制度与政策的基本内容、宗旨、对象、措施等;6、旅游文化文艺:涵盖旅游文化文艺的类型、特点、表现形式、影响等;7、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介绍旅游文化的交流方式、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方法、合作形式等。
二、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资源地理及其环境、相关制度与政策和文艺表现形式等;2、技能目标: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调查研究、规划设计、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亲身实践,提高学生对旅游文化的认同感、爱好力、保护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三、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教学内容1、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介绍旅游与文化的概念定义、相互作用、影响机理等,使学生认识旅游文化的重要性;2、旅游资源概述:介绍旅游资源的分类、特征、开发利用、保护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发展前景;3、旅游文化地理与环境:介绍旅游地区的地理位置、景点、气候、地形地貌等情况,以及旅游对环境的影响;4、旅游文化历史:介绍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为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发展变化提供历史支撑;5、旅游文化制度与政策:介绍旅游文化制度与政策的基本内容、宗旨、对象、措施等,以及旅游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6、旅游文化表演:学习旅游文化各种表演形式,掌握旅游文化艺术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7、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介绍旅游文化交流的规律和方式,加强与旅游文化交流合作的策略思考和实践操作等内容。
《文化产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化产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bfb596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4.png)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文化产业概论课是以文化产业基本理论为主线,展开对文化与文化产业相关问题的讨论分析,注重学习和研究世界各国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所创造的理论成果和积累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探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化创新和创意的基本规律、文化产业的基本商业模式等,了解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基本问题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化产业管理的兴趣,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文化产业理论的基本概念、文化产业运动的一般规律和一般特征。
也就是说,是把具体领域的文化产业带有共性的东西抽象出来进行研究,并且从中找到文化产业运动和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关系。
针对这门学科的特点,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学活动:(1)文化产业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现象,也不同于一般的经济产业,它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文化学、政策学、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领域,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安排和研究方法的学习等方面都要注意打开学生的视野,广泛吸- 1 -收和运用多学科的知识。
(2)文化产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文化产业概论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不能脱离文化产业实践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剖析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对文化产业的基本理论概念和运作规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3)文化产业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一方面是还不成熟,另一方面又大有可为。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热点问题,尝试用正在学习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课程目标文化产业概论课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基础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文化产业的基本理论素养。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1)了解中外文化产业理论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文化产业的研究方法,掌握文化产业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内容,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文化产业概论》课程标准
![《文化产业概论》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c4b321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c.png)
《文化产业概论》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1学期总学时:26学时(2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文化产业概论是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限定选修课程。
文化产业是一门特殊的行业,它具有双重属性,既有经济的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既具有一般经济的管理特点,又有自己的特殊属性。
(二)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建立文化产业的观念,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较熟练地掌握艺术文化鉴赏能力,文化行业的观察和把握能力;初步掌握文化项目的创意、策划和经营能力,文化项目和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文化产业概论是对于正确认识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并由此衍生出针对我国现状应该如何对文化产业进行保护和开发的各种问题的研究。
在课程教学理念上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从理论与批评的互动关系中寻求教学的突破点,使理论变得更加鲜活、更具当代性,彰显出该课程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2)设计理念教学中应该坚持重点难点突出,做到点、线、面结合融会贯通,以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和原则,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与掌握文化产业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基础知识、主要命题、概念、范畴等。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讨论式学习,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先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文化产业管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三)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学会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要求1、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2、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和经验,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标准
![《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4b21d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f.png)
《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三、四、五学期总学时:560课时(35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核心课、理实一体课。
(二)课程作用本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策划与推广、文案写作等实践技能。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以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指导,紧紧围绕文化创意与策划行业的人才需求,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推行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1、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重点建立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根据项目设置任务,以实训为手段,将知识、理论、实践进行整合,设计出一体化的课程。
通过讲、练、竞赛性实训、项目性实训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文化创意策划岗位具备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文化创意师、品牌策划师、文案企划师、企业文化师等岗位职业专门能力和关键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与企业达成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式,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在校企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积极为学生优质学习创造条件。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职业应具备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拥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具有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
(二)知识目标1、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文化创意策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文创产业发展的动向,具有较强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2、专业知识:掌握创意思维方式,能运用现代设计手段,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能独立完成设计方案。
3、综合知识:通过创意、设计和营销策划各类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文创设计、制作、生产技术管理、品牌策划、营销等综合竞争力。
(三)能力目标1、具有敏锐的文化发展感知能力,对大众审美标准的认知能力及对文化市场走向的把握能力;2、具有良好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3、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能将之融入到现代生活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市场洞察力,运用新媒体搭建传播平台,进行推广的能力。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673ae0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f.png)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涵盖了广泛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对文化产业的理解、管理和运营能力为目标。
一般来说,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产业概论,介绍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和分类,让学生对文化产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文化市场营销,教授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结合文化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化产品营销的策划和实施能力。
3. 文化创意设计,介绍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设计能力。
4.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介绍相关的政策法规,让学生了解文化产业的法律环境和政策支持。
5. 文化产业经济学,教授文化产业的经济学原理,让学生了解文化产业的运行规律和经济特点。
6. 文化项目管理,培养学生对文化项目策划、组织、实施和管理的能力,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7. 文化产业投融资,介绍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方式和运作模式,培养学生的投融资决策能力。
8. 文化产业数据分析,教授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文化产业市场研究和决策支持。
9. 文化产业国际化,介绍文化产业国际化的趋势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10. 文化产业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产业的实际运作和管理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产业管理能力,涵盖了文化产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案例分析,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文秘专业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质量报告》
![文秘专业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质量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b475e6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0.png)
?文化概论?课程质量报告2021年8月?文化概论?是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承当着面向高职生讲授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
作为文秘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课程组教师一直致力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方法的创新、评价方式的改革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教学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现将本课程建设质量报告如下:一、优化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以学生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为主旨,引导学生认识国传统特征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素质,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底。
根据教学目标课程组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选取强调因材施教教学活动以完成工程任务的过程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参与任务解决的过程,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这种模式由传统的教师“教学〞变为学生“求学〞“索学〞。
课程设计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生源特征,特别是他们的原有素质和知识底蕴,以此为根据,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他们各有所得,各有长进。
〔二〕课程实施注重实践教学、工学结合文化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文秘专业主干课,本课程为了到达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安排了30%的课内实践训练分析和课外实训任务,实践内容涉及的主要思路是将课堂教授的重点和难点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逻辑的分析与理性的判断。
二、课程团队建设组队、培训、获奖等情况本课程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主讲,所有组成员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创新,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培训和实践活动,通过培训、实践和学习,将学习到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之中,大大提升了课程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
课程团队培训情况统计表三、教学方法、考评方式探索〔一〕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为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大纲
![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7bd039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b.png)
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大纲**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文化产业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产业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方法,开展文化产业相关工作。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文化产业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3. 培养学生的文化产业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主要内容1. 文化产业概念与分类- 文化产业的定义与内涵- 不同类型文化产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2. 文化产业管理理论- 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管理的区别- 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 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文化产业相关法规的解读和应用 4. 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 文化产品设计与创意开发- 文化产品营销策略与推广手段 5. 艺术团体管理- 艺术团体组织结构与运营模式 - 艺术节目的策划和执行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2. 案例分析3. 课堂讨论4. 实地考察5. 小组项目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10%)2. 作业与小组项目(30%)3. 期中考试(20%)4. 期末考试(40%)六、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文化产业管理导论》参考书目:1. 《文化经济学》2. 《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3. 《文化产业政策与规划》七、教学安排- 每周一、三下午2:00-4:00,地点:教学楼301- 开学第一周为选课周,第二周开始正式上课八、注意事项1. 缺勤超过三次者将不能参加期末考试2. 请保持课堂纪律,尊重老师和同学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和活动以上为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大纲,希望所有学生认真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c8ad564b84ae45c3b358cad.png)
一、必修课程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a9306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7.png)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及文化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宽阔的人文视野和现代管理意识,熟悉经济管理、金融贸易、文化法规及政策,具备较强规划、决策、组织、策划、创意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具备较强社会调研和信息处理能力;熟练掌握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与文化营销策划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熟练掌握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知识和实操技能,具有“诚信、宽容、博学、务实”素质的复合型专业化高级应用人才,并具备进一步深造的潜力。
学生毕业后能在文创类企业、新媒体企业、影视动漫企业,金融机构,文化管理咨询公司,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等从事文化运营管理、文创策划、文化贸易、文化投融资、文创数据分析等经营管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及标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文化产业管理、文化贸易、文化营销、文化投融资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接受文化理论、文化产业管理、文化营销和文化投融资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文化贸易、文化营销和文化投融资方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实操技能。
培养的规格及标准如下:1.知识结构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管理与经济、贸易与营销、产业与金融、文化与历史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文化产业管理、文化营销学、国际金融、中国文化史、文化资源概论、文化投融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了解国家的文化战略与政策及相关法规,熟知我国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⒉能力通过培养,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具有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基础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能力、文化贸易和文化营销策划的实务操作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文学审美能力,具备相应的观察透析能力、分析判断力、趋势预测能力,熟悉我国文化产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文化产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把握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⒊素质通过培养,学生应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精神;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课程标准与课程展示说明
![课程标准与课程展示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4fb4fbe960590c69ec376df.png)
该课程是公共课、专业课、拓展课还是职业资格或技能认证课 程;理论课还是实践课等。 理论课还是实践课等。 理论课还是实践课等
举例说明
本课程是国家示范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 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工作过程系统化、情境 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能独立自 主完成数据库日常管理任务为目标,与其他学习 领域一同构成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行业中相关岗位 就业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 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该课 程位于第三学期,总课时64学时,前导课程是 《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设计》课程;后续 课程是《网络维护与网络安全》、《网站建设以 及系统设计》等课程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尤其重 要的是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达成的能力目标和素质 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全面体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功能 。 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定位(描述)、课程目标、课程设 计(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课程考核、教学条件的配置 、教材等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编制说明等内容。
(二)能力目标
具有独立组织和实施软件开发,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具有解决具 具有独立组织和实施软件开发,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体问题的能力,能够和不同的客户沟通能力。常用词为:能干什么, 体问题的能力,能够和不同的客户沟通能力。常用词为:能干什么, 会干什么,能操作,能填制,能运用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等。 会干什么,能操作,能填制,能运用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等。
一、制定课程标准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制定课程标准要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 制定的职业教育原则。 (二)制定课程标准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 制定课程标准既要满足“岗位人” 职业人”的需要, 又要考虑生存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 又要考虑生存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要强调人才的职业能力和 素质,要符合产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素质,要符合产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三)制定课程标准要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课程标准要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以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课程要以人为本, 以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课程要以人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极性和主动性。 (四)制定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要考虑职业 制定课程标准, 性原则和学生认知规律,以职业工作(项目) 性原则和学生认知规律,以职业工作(项目)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合 理安排教学顺序, 理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 为一体。 法,融“教、学、做”为一体。
安庆师范大学2019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安庆师范大学2019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f5630502cc22bcd127ff0c13.png)
1、《英美概况》,赵春荣,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中国文化读本》,叶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舰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汉语写作实用修辞》,李绍林,语文出版社,2006年版。
考试说明:初试各科目考试形式和内容依照全国翻译硕士教指委制定的“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 )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总纲”。
20 人)日制3-4年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刑事诉讼法学②民事诉讼法学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3、《西方翻译理论通史》,刘军平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4、《译介学导论》,谢天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础(非法学)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①刑法学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合能力:重点考察考生采访方案制定、消息和深度报道写作、新闻标题制作、新闻稿件分析等应用能力。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重点考察考生对于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核心概念把握,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新闻传播现象的能力。
法学)人)②色彩①新闻写作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新闻学概论②传播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2、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3、新闻写作精要,高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4、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丁④922艺术技能测试②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自命题)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自命题)055200新闻与传播日制3年学论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①舞台设计与创作同等学力加试:①王次炤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6艺术基础(自命艺术135103戏曲04戏曲舞美与设计(拟招生人数 20人)①教师学同等学力加试: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911参考书:阮成武,《小学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小学教育045115小学学科教学全日制2年①教师学同等学力加试:①中国古代文学②中国现当代文学加试参考书目: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03参考书:①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1②倪文锦,谢锡金主编《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03语文教学论学科教学(语文)01中学语文教学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人)①教师学908参考书目: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社,2010.08ISBN 978-7-04-026386-2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学科教学(英语)01英语课程与教学①教师学同等学力加试:①创作②素描918参考书:1、《美术概论》第二版,邹跃进,诸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ISBN978-7-04-033200-1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18 艺术概论学科教学(美术)01美术课程与教学论备注:1、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数学二三门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自命题考试科目“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参照教育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文化教育行业政策与制度指南
![文化教育行业政策与制度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c0f2d6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7.png)
文化教育行业政策与制度指南第1章文化教育行业概述 (3)1.1 文化教育行业的发展历程 (3)1.2 文化教育行业的基本特点 (4)1.3 文化教育行业的政策环境 (4)第2章政策法规体系 (4)2.1 文化教育政策法规的层次结构 (4)2.2 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 (5)2.3 地方层面的政策法规 (5)第3章文化教育体制改革 (6)3.1 文化教育体制的发展历程 (6)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文化教育体制 (6)3.1.2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教育体制改革 (6)3.1.3 新时代文化教育体制的创新发展 (6)3.2 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目标 (6)3.2.1 优化文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文化教育服务效能 (6)3.2.2 深化文化教育体制改革,激发文化教育创新活力 (6)3.2.3 完善文化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公民文化教育权益 (6)3.2.4 加强文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文化教育国际影响力 (6)3.3 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举措 (6)3.3.1 推进文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文化教育产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63.3.2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 (7)3.3.3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7)3.3.4 加强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教育服务水平 (7)3.3.5 实施文化教育扶贫,保障贫困地区和群体文化教育权益 (7)3.3.6 推动文化教育信息化,发展在线文化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7)3.3.7 加强文化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文化教育人才素质和能力 (7)3.3.8 加大文化教育投入,完善文化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7)第4章教育管理制度 (7)4.1 学前教育管理制度 (7)4.1.1 学前教育机构设置与管理 (7)4.1.2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7)4.1.3 学前教育质量管理 (7)4.2 基础教育管理制度 (7)4.2.1 基础教育学校设置与管理 (7)4.2.2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 (8)4.2.3 基础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价 (8)4.3 职业教育管理制度 (8)4.3.1 职业教育学校设置与管理 (8)4.3.2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 (8)4.3.3 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价 (8)4.4 高等教育管理制度 (8)4.4.1 高等教育学校设置与管理 (8)4.4.2 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 (8)4.4.3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价 (9)第5章文化产业政策 (9)5.1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9)5.1.1 战略目标 (9)5.1.2 战略路径 (9)5.2 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9)5.2.1 政策法规 (9)5.2.2 政策措施 (10)5.3 文化产业政策扶持措施 (10)5.3.1 财政扶持 (10)5.3.2 税收优惠 (10)5.3.3 金融支持 (10)5.3.4 土地政策 (10)第6章文化市场管理 (10)6.1 文化市场管理概述 (10)6.1.1 文化市场管理的内涵 (11)6.1.2 文化市场管理的任务 (11)6.1.3 文化市场管理的原则 (11)6.2 文化市场准入制度 (11)6.2.1 文化市场准入条件 (11)6.2.2 文化市场准入程序 (11)6.2.3 文化市场准入监管 (11)6.3 文化市场执法监管 (11)6.3.1 文化市场执法监管任务 (12)6.3.2 文化市场执法监管措施 (12)6.3.3 文化市场执法监管协同 (12)第7章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12)7.1 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任务 (12)7.1.1 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2)7.1.2 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 (12)7.2 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体系 (13)7.2.1 法律法规 (13)7.2.2 政策措施 (13)7.2.3 规划纲要 (13)7.3 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案例分析 (13)7.3.1 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工程 (13)7.3.2 长城保护工程 (13)7.3.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14)第8章教育公平与普惠政策 (14)8.1 教育公平的内涵与意义 (14)8.2 教育普惠政策体系 (14)8.3 教育公平与普惠政策的实践与创新 (15)第9章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 (15)9.1 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15)9.2 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政策法规 (15)9.3 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实践案例 (16)第10章文化教育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16)10.1 文化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6)10.1.1 产业融合与创新驱动 (16)10.1.2 政策扶持与市场引导 (17)10.1.3 国际化与合作共赢 (17)10.1.4 社会参与与多元化发展 (17)10.2 文化教育行业政策需求 (17)10.2.1 完善政策体系 (17)10.2.2 优化政策环境 (17)10.2.3 强化政策支持 (17)10.2.4 加强政策监管 (17)10.3 文化教育行业发展政策建议与展望 (17)10.3.1 提高文化教育行业创新能力 (17)10.3.2 加强文化教育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17)10.3.3 深化文化教育行业改革 (18)10.3.4 扩大文化教育行业对外开放 (18)10.3.5 培育文化教育行业新型业态 (18)第1章文化教育行业概述1.1 文化教育行业的发展历程文化教育行业作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我国古代的私塾、科举制度,直至现代的教育体系和文化产业的兴起。
《茶文化》课程标准
![《茶文化》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c7ae6f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2.png)
茶文化》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茶文化(TeaCulture)•课程代码:0200112•课程学时:56,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6,实践教学学时20•课程学分:4•适用专业: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二、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专业核心课程、职业基础课程;是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21级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
本课程以中学(高中或职高)阶段的历史、语文等课程学习为基础,平行课程包括《茶艺茶道》、《茶学概论》等课程,后续课程包括《茶会活动策划》、《茶事艺文》《茶席设计》等职业技术课和岗位选修课程。
该课程以茶文化基础知识核心,结合时代发展趋势,重点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领悟和表现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就业和创业所需的茶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责任意识等职业素养,同时使学生达到国家中级茶艺师资格证书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茶文化服务、茶艺茶道展示等职业岗位需求和创业需求为导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国家中级茶艺师资格标准为指导,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调整优化,组建课程模块,实施“课堂+实地认知+项目”的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序化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旅游新业态与“旅游+”新形态下,文旅融合发展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始终,同时融合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有效依托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及智慧职教的职教云、X学院和慕课学院、学习强国等平台,有序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自主开放式教学,使之成为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品牌核心课程。
秘书学中国文化概论授课计划教案3
![秘书学中国文化概论授课计划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96b5403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d.png)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教案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秘书学本科专业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二)课程定位该课程是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主要对接基础教育、高级秘书、文化产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讲授1840年以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
(三)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秘书学(本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汉语言文化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备较强的中文写作能力和外语、秘书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综合知识的现代秘书专业人才。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在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帮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宗教、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感悟现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文关系,从而提升从事秘书工作的职业素养。
3、具体方法:课程按照基础知识、能力、素质的专业培养方向设计教学内容,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32。
(1).根据教材安排,重点讲授传统文化发生、发展过程,及形成的哲学、科技、教育、建筑、艺术、文学的主要特点。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传统文化宗法制、儒家、道家、佛教思想以及各文化形态的主要内容等基础知识。
(2).讲解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根据文秘特点,重点讲授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书法、绘画的创作和鉴赏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分析文学、绘画、书法等具体作品提高艺术鉴赏和写作能力。
(3).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结合秘书职业特点和秘书人的职业素养,重点挖掘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有关人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等内容,结合实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直觉体悟、知行动态统合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和人生境界,并有意识地内化为自己的修身要求,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说课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说课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f5a55b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a.png)
謝謝觀看
感
lAMPS AND CAN LES OF FAMILIES D
引出建设文化强国第四个要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情 境 导 入 一环教
节学
, 激 发 兴 趣
播
放
教师行为
视
频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引出坚定文化 自信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 展的重要性,明确我们要坚定 文化自信。
小 组 讨 论 一环教
节学
, 在 做 中 学
小交 组流 合分 作享
教师行为
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并由教师总结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习
语
教师行为
一环教 节学
生
声
教学设计 意图
延伸议题,深化认同
练 巩 (3分钟)
固 新 知
习题训练 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
,
课
堂
小
业议
学 延 伸 , 课 后 作
个人设计:任选一个角度、形式,以“讲好
中国故事 展示独特东方美”为主题,全面系统 向世界展示真正的“东方美”。
播 放
据激发
求以疑
视兴 激
频趣 思
合伸 巩 作固 探新 究知 ,, 在议 做学 中延 学
教 学 过 程
播情 放境 视导 频入
教师行为
(3分钟)
教学设计意图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二十大关于文化发展内容,引出本节课的 总议题: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新辉煌。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进 入课堂学习状态。
教 学内 难容 点要
求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引用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教 多种活动形式展开教学,能够激发学
学 生学习兴趣。部分教学案例贴近学生
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规范
![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0d950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2.png)
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规范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中,标准化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制定和遵循规范,可以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行业的创新与协同。
本文将从项目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论述,为文化创意产业制定一系列规范,助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管理是文化创意产业中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为了增强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制定以下规范:1.项目计划: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目标、具体任务、工期安排、资源需求等,确保项目全面而有序地进行。
2.风险管理: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和控制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团队协作:建立高效的团队协作机制,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权责,加强沟通和协调,保证团队合作的流畅和高效。
二、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以下规范:1.合法获取:所有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必须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和使用相关的知识产权,严禁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2.注册保护:鼓励创意者对涉及知识产权的作品进行注册保护,保障其权益,有效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3.知识产权交易: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为创意者提供公平、透明的交易平台,加强版权的管理和保护。
三、市场营销规范市场营销是文化创意产业能否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促进市场营销的规范化,制定以下规范:1.产品质量:文化创意产品必须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对产品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满意度。
2.宣传真实性:文化创意企业在宣传产品和服务时,应当遵循真实、客观的原则,严禁虚假、夸大宣传,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价格公正: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定价必须公正合理,不得恶意抬高价格,以保障市场的正常秩序。
四、人才培养规范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制定以下规范:1.教育资源整合:加强文化创意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进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培养具备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概论》的课程标准
1、课程介绍:文化产业概论一课是艺术学、文化产业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
理、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一门新型的核心基础课程。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盛,文化产品的渗透性越来越强,文化产业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社会产业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对社会、艺术、经济、旅游等进行考察和研究已经绕不过文化产业的话题,21世纪的文化产业将成为人类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作为一门概论性课程,全面厘清和探讨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是其基本定位,梳理出文化产业核心的理论体系是其研究的重点,对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概念的来龙去脉、什么是文化产业的本质、文化产业的外延内容包括哪些是文化产业概论教学的重点。
文化产业概论既可以作为艺术专业、文化产业专业核心的基础性课程,也可以作为人文学科和各文科专业的拓展性专业课程。
2、课程的学科性质:文化产业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内容,其中涉及到文化学、艺术
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市场营销学、创意学等多门学科,在未来的学科发展中,文化产业具有成为独立学科强大的潜力。
同时,文化产业概论是诸多构成学科的基础性课程,对各构成学科具有强大的反哺功能和开拓发展的价值。
上述构成学科的交叉性、延伸性发展都可以将文化产业作为其子研究方向,也可以择取文化产业中与自身关系密切的内容和模块进行深度挖掘和完善。
3、课程定位:文化产业概论是艺术专业、文化产业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专
业课,可以作为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市场营销学、创意学等专业的专业性基础课,也可以作为相关人文学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以及其他专业的公共选修课。
至于如何确定这门课程的课程属性和开课性质,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的定位和办学需要进行贴切合理的安排。
总之,学习文化产业概论对于学生培养来说功效较大,对于培养目标来说将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有益补充,因为文化产业势必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一种常态。
4、教学目的:使修习这门课的学生能够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文化产业,通过
对文化产业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好地把握我国文化发展的脉动和潜力,通过对文化产业的了解和认识,也可以更加深刻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和方向。
理论联系实际是本课程主要的教学宗旨,理论上让学生打开视野、拓宽知识面,实践上让学生在学习中与社会接触得更加紧密、对社会了解得更加透彻、对中国经济的走势和利弊有更专业的认知。
当然,如能更多地培养学生成为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大有裨益。
5、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艺术类、文化产业类、工商管理类学生来说,文化产业的
知识将成为学生的必备知识,文化产业知识的学习将使这类学生成为这个行业的中流砥柱;对于其他人文学科的学生来说,熟悉和掌握文化产业的必备理论将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的脉动,成为他们未来所处专业的多面手和多效高能人才,也为他们将来顺畅地接触和跨入文化产业的跨界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其他专业如工科、理科生来说,学习和了解文化产业将会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社会,也会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增光添彩。
6、教学手段:理论讲授、课堂交流、案例剖析、社会调查、项目运营、文化产品
开发等都可以成为本课程的教学手段。
课堂紧紧抓住理论教学,实践模块紧紧围绕社会项目、社会案例进行考察和剖析,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带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中去,围绕文化的产业化和文化商品的革命性、创意性展开活生生的教学和研讨对本课程的学习、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都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7、课程体系:
(1)知识模块化构建——
文化遗产业文化传播业出版发行及印刷业
影视产业舞台表演产业美术产业
设计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
自然生态产业社会培训产业网络信息产业
科技创意产业休闲娱乐产业文化投资产业
文化产品制造业其他个性化文化产业
(2)知识属性化构建——
基础性理论知识体系
拓展性理论知识体系
实践性考察知识体系
实践性参与知识体系
讨论性学习知识体系
8、课程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文化产业简述:从概念到产业实践
文化产业类别
第二章文化产业的概念(4学时)
文化的含义
产业的含义
文化产业的含义
第三章文化产业的本质(4学时)
以文化为中心的本质
以产业为中心的本质
文化的产业与产业的文化
创意的中心地位和本质属性
第四章文化产业的外延(4学时)
文化产业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产业对产业的影响
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
文化产业与文化霸权
第五章文化产业的历史(4学时)
文化产业历史研究的方法
欧洲文化产业的演变
中国文化产业历史概述
第六章文化产业的分类(4学时)
文化产业的分类标准设定
内容文化产业
媒介文化产业
综合文化产业
第七章文化产业的内容(6学时,含2学时项目实践)文化产业几大类内容概貌
文化产业的天枰式内容体系
文化产业传统文化的内容
文化产业现代文化的内容
文化产业未来文化的内容
第八章文化产业的价值(6学时,含1学时分组讨论)价值的含义
发展经济的价值
丰富生活的价值
体现尊严的价值
拯救生态的价值
第九章文化产业的管理(6学时,含2学时项目实践)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管理
文化产业的商业形态管理
文化产业的创意形态管理
文化产业的品牌形态管理
第十章文化产业的未来(6学时,含1学时分组讨论)创意先行
制度保证
品牌制胜
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