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通用7篇)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通用7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1打开王维审老师的第二本书《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扉页,我写着的日期是2017年3月17日,记得当时是学校里发的,收到书时我很是欣喜,可惜的是我拿回家囫囵吞枣地浏览了一遍之后,就再也找不着了,这件事可以借用书名里的一个词,就是我很“困惑”。
一直困惑到今年春天,搬家的时候才发现了这本书。
时隔三年多之后,借着教体局“师训科”掀起的“读书活动”,我们学校里暑假读书活动,我再次领到了同样的一本书,感觉是再遇老友,也感觉很幸运。
新书送人,读的是老的一本。
今天,轮到我交本书的读后感,我觉得自己的感受是从来没有的独特。
本书共有七章,第一章是“成为好老师的第一步”,就是老师要读书和写作。
我想起了我当初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喜欢的学校图书室里初次见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厚厚的书,抽出来翻看了一下,随即放回去,为什么呢?感觉如看天书,啥也不懂,更没有兴趣,主要是对这本书很陌生。
而现在呢?我家里光教育专著就有70本多,仅仅一个多月前的“6.18”当当搞活动,我就一次性的买到20本书,李镇西的一套就10本,还有家风系列,尹建莉的,虽然拥有的不是全部读透,但是,大部分读完,而对比读书前后的感受,就是读教育专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对教育理解的浅薄;读得越多,不是懂得多了,而是觉得自己懂得太少,越需要多读。
书的第二章到第六章都是讲的今天,我们作为教师,如何去看待教育的现状和学生,是运用“你有抬高一厘米的权力”,是“用什么样的眼睛看学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爱学生”?“教育不仅仅是拯救”,“教育还有另一种力量”。
最后第七章是“从教书匠到教育家”。
用动画片《杰克与仙豆》收尾,给了教育工作一个诗意的诠释。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曾经有很多困惑。
我热爱传统文化,希望能够将其传授给我的学生们,但我也担心这是否与现行教育背道而驰。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教育方法充斥着网络,让我感到非常眼花缭乱。
我甚至觉得养孩子就像买彩票,要看运气。
虽然我已经有了一些教育心得,但我仍然感到困惑。
然而,读完《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之后,我感到更加坦然。
这本书通过作者___的亲身经历和深刻反思,向我们解
释了困惑的原因,并告诉我们如何走出困境,保持进取的心态。
在“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这一章节中,我明确了一颗愿意成长的心会让自己走得更远,教育生活也会更有意义。
作者说:“教师本来就是个文化人,读点书写点文字本来就是再正常不
过的事情。
”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已经离文字太远了。
虽然我曾
经写下过一些教育感悟,但这些年来,随着教龄的增加,我已经逐渐变得麻木。
即使我有了一些教育感悟,我也很少再愿意写下来。
然而,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意识到保持一颗宽容向善的心,守住心中的美好,这才是成就不同于他人的关键。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还教会了我如何阅读——“做大阅读的桩,成就读书的圈,寻找书中的我”。
保持一颗宽容向善的心,这让我感受到了作者___的博大胸怀和宽厚仁慈。
同时,我也领略到了作者简单、有力、果断取舍、睿智、随和的特质。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教书育人,轻描淡写的定义这教师的职责,却浓墨重彩的勾勒出“教师”这个名词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毕业至今,似乎将自己定义为“教师”总感觉有些牵强,以至于在今年暑期前接到学校通知,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读一些书,写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并精心列出了一系列供老师选择的书目。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和我有关系吗?”紧接着心底有些“叛逆”的细胞开始“作怪”,“暑期两个月,读本书应该不是难题吧!”接踵而至身体里另一股血液开始涌荡,“这也至少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应该珍惜,虽然很长时间我都没有认真读过书了。
”所以我开始仔细甄别那些被列出的书目。
其实每一次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往往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可能由于我对自己现状的疑惑,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王维审老师写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老实说,当时我不知道王维审是个什么角色,不知道他经历过怎样的故事,也不知道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在我当时的印象,他就是一个叫做王维审的作者,仅此而已。
但我翻开书的自序,瞬间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住了。
整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简单真实,似乎没有刻意讲什么大道理,但又句句言之有物。
书中王老师提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文字:“你不要大声斥责他,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搞成不注意听讲、坐不安稳的坏典型。
我劝你轻轻走到他眼前,握住他的手,把他从他那童年的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
”。
《做不抱怨的老师》读书心得
《做不抱怨的老师》读书心得
《做不抱怨的老师》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它讲述了一位老
师的成长历程和对教育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
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首先,书中提到了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
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
我们要
做的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责任感和担当,不抱怨,不放弃,坚持做好自
己的工作。
其次,书中强调了教师的情感投入。
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的工作,需要老师们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
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生
心目中的良师益友,让他们在我们的教育下茁壮成长。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教师的成长与自我提升。
教育是一个不断
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
育水平和专业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给予他
们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阅读《做不抱怨的老师》,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做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我将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名不抱怨的老师,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读书随笔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我是一个不爱阅读的人,但为了孩子,我们进行了亲自阅读,为了完成任务,我在暑假里阅读了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着读着,我逐渐明白了阅读的意义,是把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理顺、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换句话说,就是用别人的智慧帮助自己建构自我。
于是我静下心,认真阅读了这本书,我有两点体会。
一、我明白了我们该有怎样的师生关系,其实,我刚参加工作时,和书里小张的一样,为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尽可能地迎合学生的兴趣。
即使学生出现了问题,也是用委婉的语气交流,怕伤学生的自尊心,刚开始还行,但后来课堂纪律越来越差,为了维持基本的课堂秩序,我也开始限制学生的活动,对违反纪律的问题也开始严厉制止。
到最后只能靠班主任来维持。
其实这件事困惑我很多年,今天不再困惑了,我终于知道了我属于“先宽后严”的老师。
从对教师对学生的约束来说,应该是先严后宽,慢慢让习惯成自然,这是最为理想的一种状态。
第二,我终于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学不会。
我们每位教师应该都有体会,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笨,就数学上而言,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们反复讲,讲了不知多少遍了,学生还是听不懂,甚至手把手教,学生照样学不会。
这个问题,困扰我多年,我始终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经过王老师的指点。
我茅塞顿开。
其实我们犯得错误是“摁着牛头吃草”和“杀鸡取卵”。
对于大多数“笨”学生,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学,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学习,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排斥心态,而我们为了追求即时的效益,很违心的违背教育原则,把冰冷的教学和生硬的灌输作为主要的工作方法,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的学生。
其实对于学生来讲,只要解决了“愿意学”的问题,知识的接受和消化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摒弃纯粹的教学观念,让人性参与到教育之中,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
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做“好玩”的教育。
孩子上幼儿园总是拽着妈妈的衣服哭闹,送孩子上幼儿园跟打仗一样,很累,很无奈,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不好玩!我们精心备一节课,特别是公开课,学生的反应很平淡,甚至还有学生抠指甲,甚至睡觉,为什么,回答,不好玩!不光孩子是这样,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概身在其中的人感到好玩的并不多。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读了王维审老师所著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书中既有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又有对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
我拜读这本书,找到了一束光,照亮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找准突破自我的成长方向。
王老师在《最重要的是方向》一文中,向我们展示了庄华涛老师是如何突破困境,坚持教育写作,短短几年时间,发表文章几百篇。
庄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愿意成长,就可以蹚出一条路来,而这条路就是成长的方向。
比如作者王老师,学的是历史专业,当过临时工,教过数学,做过班主任,酷爱读书,善于反思,喜欢写作,陆续出版了多部教育专著,成为教育叙事写作引领者。
这源于他找准了自己成长的方向并付诸行动,加上持久的努力,成为改变未来的正能量。
面对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压力,更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困惑过、恐慌过,该怎么办?是在教育一线继续碌碌无为,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出路?经过不断尝试和摸索,我时常回顾自己的教育成功之彩,反思自己的教育失败之痛,品味生活之美……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发现自己的强项,专注培养。
最为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成长方向,坚守自己内心的美好。
——在读写的更深处寻找一束光。
作为教师,怎样在读写中寻找一束光呢?王老师长久的阅读和写作,让他形成了自我反思的习惯。
作为班主任,他在处理任何一件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小事时,都会用下面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我这样做合理吗?我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了吗?我对这件事的处理有没有不恰当的地方?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去处理?这样的反思,不仅让他的教育行为趋于规范,走向成熟,更让他从慌乱、匆忙、紧张、重复的班级管理事务中慢慢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规划、思考班级的发展方向。
这种追问和思考,打破了常规对我的束缚,引导我寻找出路,让那些肤浅、简单的经验,那些似是而非的疑惑和困扰,在自我剖析和碰撞中联想到了似曾相识的生活场景。
同样的读书困惑,同样的教学故事,在我身边也发生过,想一想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在对比之中,我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
《做不抱怨的老师》读后感
《做不抱怨的老师》读后感犹如灯塔照亮人生抱怨,似乎也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
〃当我拜读完《做不抱怨的教师》这本书以后,内心深处为之一颤。
自我反思一下,为什么会抱怨,是因为对工作不满而懈怠,是因为学生的不懂事而生气,也可能是因为对同事的不满而耿耿于怀。
此刻突然茅塞顿开,这本书让我的心灵仿佛释然了许多,它犹如良药慰藉了心灵,犹如灯塔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为我领航,促使自己努力以〃好教师,好班主任〃的标准实现人生目标。
我曾抱怨工作太累,一周满工作量,常常搞得自己晕头转向,虽然已尽力但还是力不从心,有时会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到了课堂,让工作变得焦头烂额,此刻回想一下,怎样能够有这种想法呢?醒悟的瞬间情绪简单了,工作踏实了,也不感觉累了,原有的热情与幸福感又回到了身边。
不抱怨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学校的教育本身在于〃传道授业解惑〃。
对于学生的成长,我感觉永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在这种压力下,学生没有快乐的笑容,教师也永远生活在抱怨之中。
止匕外,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却被老师抱怨成不爱学习的坏毛病,同样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成为教师抱怨的话柄。
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
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学会与他人相处的艺术。
做不抱怨的教师还要有爱。
教育工作是充满爱的事业,这种爱包括自爰与爰人。
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强,还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时刻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
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格式,时刻都会遇到不同的事情,就好比大海中的航船,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经历大风大浪的考验。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成熟的理智,正确的挫折观,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时刻充满阳光,才能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下,幸福快乐地成长。
做一名不抱怨的教师,用我们的心去教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
《做不抱怨的老师》读后感
《做不抱怨的老师》读后感
《做不抱怨的老师》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是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一位老师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抱怨,坚守自己的教育理念,努力帮助学生成长。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承担起培养学生成长的责任。
同时,书中也强调了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质。
作者通过故事讲述了老师如何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且始终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挑战。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关心并关爱学生,成为他们坚强的支柱和引领。
总的来说,读完《做不抱怨的老师》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心态,激励我努力向优秀的老师学习,成为一名不抱怨,能够影响学生的老师。
书中的故事和启示会一直影响着我,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教学的机会,用心去关爱和教育每一位学生。
这本书是一本对教师很有启发意义的好书,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并受益。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1韩愈的《师说》中说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工作中我也常常很困惑:如何有效地和家长打交道——既不打消家长积极性,又能委婉地提出问题;如何有效地驾驭课堂;面对调皮、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如何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类似这样的困惑,我有许多许多。
机缘巧合下看到了王维审老师所写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这本书,书中并没有侃侃而谈一些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来挖掘和阐述教育的真谛,读罢,让我瞬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而让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三章:用什么样的眼睛看学生。
在我平时的工作中,总有一些调皮、难管的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讲悄悄话,甚至还会发出怪声扰乱上课秩序。
对于这样的孩子,总感觉缺点多于优点,甚至找不到优点,因此我在教育过程中总会出现缺乏耐心的情况,有时,一些不合适的语句总会脱口而出,如:你真笨;我讨厌你。
而当我阅读了《用什么样的眼睛看学生》一文时,我突然为家长没有找我的茬而感到庆幸,同时也为我之前不适宜的言辞感到羞愧。
文中以一块石头的价值让故事中的徒弟明白了石头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在于看石头人的眼睛,其实教育也是如此,关键是用什么眼睛来看。
这则小故事不禁让我想到了我和我的学生之间的一件小事。
丁李华是我们班有名的皮大王,打人、咬人、上课发出怪声等等,可以说他身上有许多老师讨厌的坏习惯,在我印象中很不好。
但记得有一天天气很冷,孩子们该起床了,我轻轻地叫醒孩子们,一个个帮他们穿衣服。
但是我的手很冰凉,于是我就开玩笑的对我正在帮忙穿衣服的孩子说:“陆老师的手好冷,你愿意帮我捂捂吗?”那孩子摇了摇头,我只叹孩子太小,不懂事,当然心里也有淡淡的失落。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疑惑的老师》读后有感《做一个不再疑惑的老师》读后有感1学期初学校发了王维审老师的新作《做一个不再疑惑的老师》,提及来实在愧疚,被我放置在办公桌许久。
终于在暑期的空暇时间我又重拾起了这本书,细细品尝着王维审老师接地气的叙事里储藏着的大道理。
在教育的路上行走,时间越久,你就越会感觉它就是一场修行。
读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疑惑的老师》,赐予我更多沉静和理性的思虑,这本书没有弘大的理论商讨,而是在娓娓道来中消解了一线教师广泛存在的疑惑,不论从引领成长的“内功”上,仍是从 __可读性的“外在”上来说,都是一本难得的教师心灵读本;它极少长篇大论、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用“接地气”的案例解读和教育叙事的笔法解答了教师集体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疑惑和疑虑,解读从头教师到优异教师的成长历程。
在《做一个不再疑惑的老师》中,王老师从个人成长经历谈到经验管理,再到人性的回归;从忘我的阅读到坚韧不拔的写作,再到直达灵魂的反省与追问。
从”念书,让教育不停丰盈”,到“写作,成为那远处的钟声”,再到“反省在更深处找寻”。
序言的每个小标题都发散着智慧的光辉,都震惊着我的心灵。
而从第一章“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到最后一章“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全文,则让人读后勾魂摄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念书,让我们不停宽阔视线,让我们不停增添知识,让我们下笔若有神,念书能够清洗我们心灵的尘埃,让我们对自我进行梳理,能够触摸到自己心里最深地方盼望的东西。
能够让我们理解自己究竟是个什么角色,什么样子,让身心俱疲的我们找一隅养精蓄锐。
但念书却更应当像老师说的,如吃饭和呼吸相同自但是然,成为一种常态。
诚如他言,“一个优异的念书人,念书不是为了服从他人的思想,不是为了做知识的积蓄罐,更不是为了做他人的传话筒”。
人最大的悲痛就在于弄不清楚我是谁,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确立哪些东西属于自己。
教师念书能够让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在着什么。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后感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后感
读完《做不抱怨的教师》,我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我
们应该更加坚定地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不去抱怨和埋怨,而是积极地
面对和解决问题。
书中的教师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只
有勇敢地面对和努力克服困难,才能让教育事业走得更远。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我也学到了很多耐心、坚韧和为人师者应该具备
的品质。
他们不仅在教育理念上有着坚定的信念,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坚持不抱怨、积极面对的态度。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深刻地反思自己在教育生涯中的态度和
行为,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教育中的挑战。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激励我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坚韧、积极地面对困难和
挑战,在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希望我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抱怨、不畏难,用心践行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2000字_模板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2000字_模板《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2000字文/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樊志军博客名:我心飞扬1975暑期,惯例是读书时间。
从数本推荐书目中,我一眼就选中了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
原因很简单——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十分困惑的老师,乃至于我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越教越觉得自己不会教了!”于是,在当当下单,不两日,书到。
也没有刻意苦读,时不时翻上几张,竟也觉颇有心得。
从这本书的各个章节来看,其实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而是相当松散独立的。
从前言里也可找到答案,这是王老师从自己曾发表过的上千篇文章里采选而来,可说是他历年来的反思结晶。
作者也没有特意套用什么深刻玄妙的“理念”来使之“高大上”。
就是这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平实如常的语言,让我读起来犹如朋友间的闲聊,倍觉轻松又有所教益。
这可说是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了。
其次,读的时候我时常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王老师许多的经历我也似曾相识,作者的感悟往往也与我不谋而合。
如王老师告诫老师要“坚守住自己的美好”,要有“坚守的方向——做一个安静的老师”;要“寻找坚守的理由——喜欢”;更要“获得坚守的信心”。
王老师一直在书里强调:做一个简单的老师!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而如何变得“简单”,王老师也给指明了方向——要“断舍离”,学会取舍。
该放弃的必须毫不犹豫,该坚持的必须坚定不移。
“要选择一种有境界的舍弃”。
而以往的我,似乎“舍”得过于利落了,乃至该“持”的也持不下去了,不得不说自己有些堕落了。
还有,王老师关于现今教育界的一些乱象的批评也让我大呼痛快!如谈到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展的看起来“轰轰烈烈”,实则瞎胡闹的“课改”时,王老师指出,“在许多时候,我们对于传统的东西,总是忍不住采用极端的态度去对待它,要么顶礼膜拜,视为神物,不加甄别地全盘接受;要么深恶痛绝,把它视为挡在创新路上的怪物,不假思索地一棍子打死。
”王老师郑重指出,“我们的传统课堂里,一定有许多许多积淀下来的好东西存在,一定有很多属于传统的独特价值。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假期,有幸读到王维审老师编著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这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书,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是来自一线老师的声音,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让自己少一些困惑,让自己离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更近一些。
(一)如何做好自己尤其是在社会日益浮躁的今天,如何找寻一份宁静,做好自己。
王维审老师在文章《要有站起来的底气》中提到一种现象:“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一个朋友对当下教师评价机制的评价。
初闻,似乎杀气重了些。
细想,却也有几分道理在里头。
朋友所说的“万骨枯”,应该就是那些在竞争中慢慢消沉的灵魂吧!更为可悲的是,那些有幸冲到前面的“将”们,在顺利摘下心仪的“奖牌”之后,也大都在激动之余不再继续追求。
荣誉到顶,职称到头,前面再也没有了值得争抢的诱惑。
于是,一切复归平静,在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以后,心甘情愿、心平气和地放弃了努力,相比于那些败下阵来的人而言他们只不过是在距离起点稍远的地方。
于是,教育就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怪现象:失败的人不再努力,成功的人也不再努力。
而事实上,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成长呢?无论何时,成长都是自己的'事情。
与舞台大小无关,与有没有掌声无关,与利益得失无关,与别人的平头论足无关。
成长需要这样一份坦然的心态:既不做“万骨枯”的悲哀,也不求“一将功名”的荣耀。
成长需要这样一份自信:只要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时间终将会在你的身上积淀出美好的东西。
(二)站在教育的高度当家长急着问我们要高分时,当社会的考试形式不变,只有高分才能上好学校时,当素质教育的口号喊的响当当的时候,夹在中间的教师该如何去做?在王维审老师的一篇文章《教育的高度》中,提到了一位老师发来的一封邮件,读来让人感慨万千:那位老师在邮件中说:“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成功的教师。
从教几十年,我几乎能够把教材完整地背下来,教学参考书更是读了一遍又一遍,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教学设计都了如指掌。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心得体会 -完整获奖版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心得体会暑假阅读书目,我第一眼就选中了这本,并非因为我困惑,只是觉得它和我的生活、工作会很贴近。
而看了后,确实有三点让我印象深刻。
一、让自己先快乐起来一周有七天,五天都在工作。
且不说爱孩子,要让自己先快乐,就是爱自己,更要让自己先快乐。
书上说,一个内心充盈、幸福感强烈的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一定是阳光和温暖,一个焦躁万分、疲惫不堪的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一定是恐惧和寒冷。
细想也的确如此。
曾经的某一天,我也因我的孩子们乱吵乱闹而焦躁万分,曾经的某一刻,我也因我的孩子们乱窜乱跳而疲惫不堪,那时的我,也曾暴怒的批评他们,狠心的放下狠话,或威胁,或训斥,被说的孩子被我的坏情绪感染,低头不语战战兢兢,眼里充满了恐惧,小心翼翼的看着我。
当时是被我吓怕了,可不一会仍旧会再犯。
生气毫无意义,没有对事情起到帮助,也没有对孩子做到教育。
而有时候,细细想来,我心情大好之时,孩子是怎么看怎么可爱,谁谁谁扎的辫子真洋气啊,谁谁谁跑着玩起来充满活力,谁谁谁嘴那么能说,还说的井井有条,真是个小能豆……那时的我,也没觉得孩子有多么的捣蛋,多么的难管。
反而越是哪天事儿多,心烦,不快乐,就一定会遇见熊孩子捣蛋,就一定会嫌他们不听话乱跑是一群疯娃娃,就一定会嫌他们叽叽喳喳乱讲话吵吵闹闹真烦人!这是心情在作祟,是情绪在传染!快乐就像一面镜子,你快乐照出的人也快乐,一切都温暖祥和,你不快乐,照出来的人也不快乐,一切都面目可憎。
你快乐的时候,看一切都美好,孩子们看起来一个赛一个的可爱,听他们对话是天真又有趣,看他们行动起来是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搂着他们抱着他们听童言童语,看童乐童趣真是开心极了。
不快乐的时候,真真是看哪哪烦,看哪哪不如意,讨厌听他们吵闹的乱讲话,烦他们速度那么快的跑来跑去,也不喜欢他们围着你蹭来蹭去,心情不同,眼里看的事物也不同。
带着快乐之心看孩子,教孩子,孩子一定是越看越可爱,越教越快乐。
二、做一个会反思的教师我并非幼教专业,我不擅唱歌跳舞,我不会弹琴。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书体会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书体会入职三个月了,有过感动,有过失望,有过困惑,有过迷茫……新教师需要学习
的东西太多了,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什么不会,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王维审老师的许多观点在很好的指引我们这些新老师不断成长进步。
老师和学生之间到底该如何相处?我们该有怎样的师生关系?还记得九月份我
刚来学校的时候,就一直想把这群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想着和他们愉快的学习,我用心去教,他们认真去听,每节课一点点时间我们就可以高效的完成新课,然后稍加练习就能巩固的非常棒,课后我也不想布置很多作业,毕竟小学生的天性还是爱玩。
刚开始还行,但后来不自觉的孩子太多了,课堂纪律不如预想的好,我时不时就会反思。
读了王老师的书,我知道对于教师对学生的约束来说,应该是先严后宽的,慢慢的让习惯成为自然,这才是最为理想的一种状态。
有的孩子为什么就是学不会呢?每位教师都应该深有体会,现在的孩子真是越
来越笨,就拿数学课来说,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们反复的讲,学生还是听不懂,甚至手把手的教,他们照样不会。
经过王老师的指点,我突然茅塞顿开,其实是我们“摁着牛头吃草”了。
对于那些学生来说,他们之所以不会,是他们不愿意学,他
们不喜欢学,对于学习产生了排斥心理,我们急于求成,把冰冷的教学和生硬的灌输作为主要的工作方法,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的学生。
而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解决“愿意学”的问题,只要将这个问题解决,知识的接受和消化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虽然改变不了知识,但我们要尽可能的学会弯下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探究一些他们喜欢的方式,再将知识教给他们。
打起精神,继续探索吧!。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信任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共享。
在教育的路上行走,时间越久,你就越会觉得它就是一场修行。
还记得当时的“唯成果论”,以成果的好坏去判定一位老师教学质量的凹凸,以成果的凹凸去衡量自己教学的得失,却忽视教育的主题——同学,对同学心灵的关注少之又少,对于他们点滴中的成长忽视不计。
就这样走着走着,时不时,我会感觉困惑、倦怠,由于眼前有太多让我们困扰的事情牵绊。
读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赐予我更多沉静和理性的思考,这本书没有宏大的理论探讨,而是在娓娓道来中消解了一线老师普遍存在的困惑,无论从引领成长的“内功”上,还是从文章可读性的“外在”上来说,都是一本难得的老师心灵读本;它很少长篇大论、晦涩难懂的理论学问,更多的是用“接地气”的案例解读和教育叙事的笔法解答了老师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疑虑,解读从新老师到杰出老师的成长历程。
全书分成七个章节,从心灵到行动,从同学到老师,从老师到教育,王老师用自己的切身的体验,深刻的反思,开阔的眼界向读者们解读困惑的缘由并引导我怎么走出逆境,怎样保持一颗进取的心。
在“成为好老师的第一步”章节中,我明确了一颗情愿成长的心会让自己行走得更远,教育生活也会更有意义!“老师原来就是个文化人,读点书写点文字原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突然觉得自己离文字太远了,除了上学时写的作文,工作后写的教案,应付检查批改的作文,几乎没有自己的文字,从没有想过要动手写一写自己。
看到王老师这样说,真是觉得惭愧!书中不但告知我们读书的重要,而且教会我读书的方法——“做大阅读的桩,成就读书的圈,查找书中的我”,我在感叹之余,全是佩服,一般的文字告知我深刻的道理。
在我觉得叙事除了牢骚之外没有什么好说好写的,他又以“问题——专题——主题”化的写作路径为迷途的我教育迷津。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初入教师职业,难免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如何精进专业发展、如何更好与学生交往……这些问题都让我产生迷茫,有时就会找寻不到进步的方向。
11月我有幸拜读了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我开阔了眼界,一下就有了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是王维审老师系列丛书的第二本,他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实例向我们解答了教师群体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疑问,让我产生了思考与反思。
其中,让我产生思考的第一部分,就是王维审老师写的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
优秀的教师绝对不是天生的,每位踏上教师岗位的年轻人都需要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尤其是现阶段的我们,更需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与错误,在实践中改正错误,不断弥补。
我们都应该感恩入职初期,这样那样的磨难,也不应该为任何挫折而停下追求进步的脚步,这或许就是教师能做也是应该做的事。
积累经验,增长阅历,潜心向前,这或许就是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
而成为好教师,必然离不开专业发展,王老师提到,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读书,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也能提高自身的专业和人文素养,但如今来说,读书对我们来说似乎变成了一件难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静下来仔细思考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
但只有多读书,常读书的老师专业发展才能不断进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王老师提到,首先要读出一个根桩,其次要读出一个圈,再次要读出一个我,在这一方面,我还差的太远了。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应该多阅读专业书籍,提高专业素养,再阅读教育类书籍,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自己的所学所获,深化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认知。
其次,我们如何爱学生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作为一名教师,爱的教育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如何爱学生也是我们不断深思的问题。
师爱的意义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却不依赖这份温暖,享受这一段时光,却又不贪恋这份时光。
《做不抱怨的老师》读书心得
《做不抱怨的老师》读书心得
《做不抱怨的老师》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
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分享了许多关于教师如何应对挑战和困难
的经验和建议。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教育工
作者的职业素养和态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书中强调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品质,比如耐心、责任心、关
爱学生、不抱怨等。
作者认为,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需要
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家长,需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因此,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而不是抱怨和
抱怨。
在书中,作者还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故事,这些故事
让我深受感动。
作者在书中提到,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这让我意识到,做一名优秀的
老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高尚的师德和爱心。
通过阅读《做不抱怨的老师》,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这个职业
的伟大和艰辛。
教师是社会的建设者,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工
作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和汗水,但他们却很少有机会被人关注和理解。
因此,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理解,同时也对自己未来的教育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做不抱怨的老师,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1本周拜读了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中"磨难是什么"一节,在书中王教授列举了如今有些青年教师经历的所谓"磨难",列举了柳永、唐寅等大师级的经历以及自己艰辛的教育历程,件件桩桩无不让人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王教授刚毕业时的遭遇,致使他毕业后的三年是在非教育状态下度过的:无学生可教,无课可上,老师不像老师,工人不像工人。
这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称得上是磨难,但也恰恰是这三年,让他在孤寂中深入阅读了大量教育经典,不仅完成教育人生的起始积淀,更让他有了坚韧的教育意志品质。
试想倘若王教授当初不是逆境逢生,而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那我们就少了一位大师级的教育专家。
我不由自主联想到了自己,今年的交流生活可谓艰难。
暑期过后,由于种种原因,我被安排到离家20多公里的学校,环境改变了倒是小问题,最头疼的是班里的"天才"学生太多,文化基础太差,很多孩子的背后跟着的是一个特殊的家庭,这让我大大感到"水土不服"。
虽然诸多不适,但我仍以满腔的热情迎接挑战,以满满的爱心来对待班里的孩子。
我依照本性给没吃早餐的孩子递上自己的备用口粮;对家庭困难的孩子嘘寒问暖,送学习用品并鼓励他改变现状;跟玩手机的同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讲述玩手机的危害,并与其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不厌其烦地给生活在单亲家庭且与父亲关系僵硬、顶撞老师的孩子进行感恩和励志教育……我自认为自己的行动足以感动或感化他们,但几个回合后,现实给了我一个响亮的耳光!这些孩子仍"我行我素",不完成作业的同学周末还是不完成,而且有百般理由来为自己解脱;早晨迟到的还会姗姗来迟;玩手机的一位同学在周六与我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通话并保证痛改前非之后的周天又出门玩游戏了……我感到深深的挫败感,感受到无语无力加无奈!这是怎样的一个班级,这是怎样的一群孩子啊……在班级状况接踵而来让我应接不暇的时候,我也气馁过,过得过且过,甚至想是不是欺负我一个外来人?但这样的念头转瞬即逝,不服输的内心不允许我就此放弃,我不由想到了张爱玲的:"短的是人生,长的是磨难",孙悟空西天取经还八十一难呢,这或许也是我们班的磨难吧。
既然自己遇到了这些问题,那就见招拆招吧,我欣然接受所有,我也暗暗告诫自己,必须尽自己所能,全力以赴帮这群孩子!之后我一如既往,甚至比之前还努力,还用心,针对孩子的习性和状态,竭尽所能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努力使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虽然班级仍然有状况出现,但我能感觉到学生与我更近了,而且每个孩子都在尝试改变,都在努力和进步,有什么比这更让老师欣喜的呢?与王教授所遭受的磨难相比,我的这点事算什么?庆幸的是,读了王教授的这本书之后,我的心更平和了,我愿意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感谢这本书给我的启迪。
的确,磨难是雕刻人品质的利剑,是鞭策人进步的长绳,是人生的.调和剂和催化剂,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
正如书中引用朱永新所说:"同样的石头,背在肩上就是包袱,踩到脚下就成高度。
同样的遭遇,有人哀怨,有人奋起,哀怨者得到包袱,奋起者成就高度。
"同样是磨难,如果我们能从中寻找到成长的理由和力量,那么磨难就是一个人成功的拐点和积淀。
期待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在教育的磨难中不断成长和成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2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如与学生交往的困惑、教学上的困惑、对专业发展的困惑等。
这些困惑,让我产生迷茫,有时候失去方向。
读了王老师《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一书,一下子让我开阔了眼界,走出了困惑,有了一颗进取之心。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是王维审老师“觉者为师”系列书的第二本,书中精选了王老师在各级报刊发表的与教师成长有关的随笔。
王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句句警言箴语,从“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你有抬高一厘米的权利、用什么样的眼睛看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爱学生、教育不仅仅是拯救、教育的另一种力量、从教书匠到教育家”这七个章节,向我们解读了从新教师到“杰出”教师的成长历程,解答了我们教师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疑虑,也让我静下心来阅读和思考。
王老师在“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章节中,说到“我们为什么要读写、教师读书怎么读、教师写作怎么写”等问题时,我真是觉得惭愧!忽然想到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忙于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困生等,闲暇时只想放松休息,哪怕买了书籍,也很少会静下心来好好阅读,更不要说动手来写一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日复一日,似乎越来越成为了一名“匠”,当年入师范学校的初心与梦想丢弃了,没有了“一颗愿意成长的心”。
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常读书、会思考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
怎样读呢?王老师读书的建议是:读出一个桩、读出一个圈、读出一个我。
先要熟读所教学科的专业书籍,丰厚教育基本理论;其次要跳出教育看教育,阅读各类书籍,丰富阅读视野,聚拢成一个读书圈;再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理顺、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读出自己来,构建自我。
同时,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要学会用文字来反思自己的教育。
发现那些长久存在小烦恼、小心情,那些容易忽略的小细节、小事件,透过现象,探索教育规律,寻找到教育之“道”。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都是教育的必须和必需。
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才是适合于学生和教育的爱,却是一个值得我们时时思考的话题。
在“我们应该怎样爱学生”章节中,王老师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我要表扬你。
作为学生,很在意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渴望能得到教师的赞美与表扬。
教师的一声夸奖,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无穷的创造力。
尤其是对差生不吝啬表扬的言语,会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怀着一片爱心,真诚发自内心地去鼓励、赞扬学生的进步,给予热情和温暖,也要怀着同样的爱心,去指出、纠正学生的缺点、错误,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充满情和爱,顾及到学生的“面子”,把握好批评的时机,注意批评的形式,尽可能地留个台阶给学生下,学生不仅会没有委屈,而且也从教师善解人意的举动中感受到教师的一片爱心。
教师还要在学生的困难之际、关键之刻、教学之余爱心融入,使师生情感交融氛围进一步稳固、升化,达到更加融洽的情境。
“一个温暖的思考者,带给教师的一束光”。
这本书是一本教师心灵读本,王老师书中所说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更蕴含着教育生活的大道理,给了我以具体的指导,给了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路。
愿我今后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3在教育的路上行走,时间越久,你就越会觉得它就是一场修行。
还记得当初的“唯成绩论”,以成绩的好坏去判定一位老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以成绩的高低去衡量自己教学的得失,却忽略教育的主题——学生,对学生心灵的关注少之又少,对于他们点滴中的成长忽略不计。
就这样走着走着,时不时,我会感觉困惑、倦怠,因为眼前有太多让我们困扰的事情牵绊。
读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给予我更多沉静和理性的思考,这本书没有宏大的理论探讨,而是在娓娓道来中消解了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无论从引领成长的“内功”上,还是从文章可读性的“外在”上来说,都是一本难得的教师心灵读本;它很少长篇大论、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用“接地气”的案例解读和教育叙事的笔法解答了教师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疑虑,解读从新教师到杰出教师的成长历程。
一个教学中的意外,一名独特的学生,一堂有缺憾的课以及相悖于教育路上渐行渐远的步伐……它不仅仅是个插曲,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理解它?如何去面对它?以怎样的心态去解决它?依稀记得刚上班时自己宏大的理想:做一名学生喜欢,受人尊敬、爱戴的好老师,自己也象王老师书中第一章——成为好老师的第一步中提到的“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从教育叙事开始”“做一个会反思的教师”,从反思中思量“我们该有怎样的师生关系”,怎样“做一个从容的教师”,并“坚守住心中的美好”,朝着“最重要的是方向”努力着,并记录下自己一路走来的痕迹,可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却把原来的梦想丢弃了,各样各样的事情,疲于应付,就变成了敷衍,打开“百度”东拼西凑,面对使出浑身解数却无动于衷、原地不动的学生,我们纠结、苦恼,却不愿“承认差生的存在”,“选择一种有境界的舍弃”,拥有“抬高一厘米的权利”,“做一个简单的教师”,“不做链条上的那一环”,“给爱一个适当的位置”。
再次思量“分数”,它真的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吗?不尽然,“分数能够说明什么”,它只是检测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一个知识段的掌握程度,不能说明一个人的能力。
其实,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学到知识有多少,认识的有多少,在实际中会运用多少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王维审老师说的“及格还是出色”“没有理由放弃对人的关注”,“让教育多一份诗性与美好”,“放下,才能走得更远”。
而在这条道路上,没有亘古不变之法,只能借鉴前人经验,不断地增加智慧才能培养好每一个人。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为前提,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来衡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体验”,事必躬亲,循循善诱,集思广益,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永不放弃对教育智慧的修炼,终身学习,潜心为学,“给心灵一个柔软的着陆点”,给自己一个修复灵魂的机会,不忘记成长。
教育是一场修行,“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我们“回归,教育的另一种力量”,知道“爱,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在窗外”,“你若寻找,便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