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备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翻译家。

剧本有《称心如意》《风絮》等;小说有《倒影集》《洗澡》;散文集有《将饮茶》《干校六记》等;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回忆录有《我们仨》。

二、文体知识散文以个人抒情为主,也使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常常是将抒情、记叙、议论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

散文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了。

三、理解词义1.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2.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3.惶恐:惊慌害怕。

4.荒僻:荒凉偏僻。

5.塌败:塌陷破败。

6.滞笨:呆滞笨拙。

7.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8.愧怍:惭愧。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4):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表现出他生活上的“苦”。

第二部分(5—7):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

第三部分(8—22):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五、问题归纳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说说这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交代老王的职业及“我”与老王的关系。

2.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也表现了“我”善良的性格。

3.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此处将老王和他的“前任”对比,有什么作用?老王送冰,冰量多一倍、冰价相等,体现了老王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体现其“善”。

4.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0.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能快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反复阅读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

3.体会鲁迅对于阿长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反复阅读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

2.体会鲁迅对于阿长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默读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在大家童年的记忆中有没有印象很深的人?她/他为什么能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呢?(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大家的分享都很有意义。

那么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也是作者对童年时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的回忆。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跟着一代文豪鲁迅,探知他童年的故事。

二、课前热身1.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完成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2.写作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

但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是其中一篇,回忆了童年时期自己与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3.文体介绍叙事性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

这类散文记叙人物时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细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描写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

2.相关知识——《山海经》《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学生可能找“阿长”
三、整体感知
1.主问题: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
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
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
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
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
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
阿长是一个热心为“我”着想的人;
第三课时
一、主问题:比较阅读群文:《种春风》《邻居阿麻》
思考:每篇选文中作者对人物(事物)“抑”与“扬”的不同态度,进一步领悟通过“抑扬”的对比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种春风》里头先对老人是保持距离,嫌人家脏、破烂邋遢,这是“抑”。后来是老人的行为打动了我,我很感动(“眼角湿润”),最后我也寄了钱对小女孩子表示帮助,心中倍感温暖,这是“扬”。为什么穿得那么破旧,更多的钱都寄去帮助更弱小的人去了,这样更能突出他纯朴热心善良、赤诚无私的品质。抑扬落差越大,对比效果越突出。
前文主要在“抑”,写她诸多不耐烦的规矩;后文主要在“扬”,买来我渴慕的“山海经”,那么这里作者的用意究竟何在?17段的描写特别是“深不可测”占床“情有可原”等词表明作者并不是真佩服,敬重,而是反讽,因为阿长所讲表明其愚昧无知。因了这个反讽(貌似在扬,实则更抑),于是为后文“新的神力”和“确有伟大的神力”作足了铺垫,蓄足了势,而且构成鲜明的对比(或比照),抑者更抑,扬者更扬,让文章波澜顿起,百转千回,极好地突出了一个真心关爱孩子的热心的阿长形象,自然抒发了作者对这个既愚昧无知迷信,又善良热心慈爱的阿长真挚而深切的怀念之情。
《邻居阿麻》与课文更贴近。大篇幅都在“抑”——形貌烦心——管闲事不喜欢——撑船得利大人也不喜欢

语文:第10课《想念冰心》教案(北京新课标七年级下)

语文:第10课《想念冰心》教案(北京新课标七年级下)

《思念冰心》教课设计课题教课目的《思念冰心》作课教师知识目标:认识冰心其人,感觉冰心的人品魅力。

能力目标:感觉作者对冰心老人的敬重、敬爱与怀念,感觉作者由冰心老人而感人,而焕发民族的骄傲与期望。

思想目标:提升学生思想境地,激发学生对冰心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对“冰心是我们的社会生活文艺生重理解冰心是如何的人,感觉其人品魅难活里一个清明、健康和稳固的要素”点力。

点的理解。

教课四段式、议论法课新授方法型教学过程惯例训练导入新课冰心的诗冰心这些短小的作品,经过了七十多年的光阴,仍旧像小花初开时同样新鲜开朗,水汪汪地喜人,光灿灿地刺眼。

冰心老人固然去了,但我们依旧思念她。

(板书课题)教课新课1、作者简介:王蒙—— 1934 年出生,河北南皮人,作家、学者。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中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青人》《蝴蝶》等,散文集《王蒙遨游美文》等。

2、朗诵课文思虑:冰心老人在大作家王蒙的笔下是如何一个人呢?画出要点词和语句。

3、报告所学(总结并板书:清楚、分明、超拔、风趣)4、沉思怀疑,议论解疑a、学生依照课文,怀疑解疑;b、教师抓住要点,增补怀疑。

赏识感悟:讲堂小结冰心老人永久那么清楚、那么分明、那么超拔而又风趣;冰心老人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她的民族精神震惊着几代人;冰心老人是我们社会生活文艺生活里一个清明、健康和稳固的要素。

伟大的古老的中华民族,真的应当多有几个冰心这样的人物,越多越好!教师寄语:只愿“冰心”常化雨,滋润内心一回回。

5、冰心简介作业:学习本文以后,你有哪些感觉,写在作业本上。

附:可能说起问题:1、为了表现冰心老人的人品魅力,全文用了大批资料,能谈谈这些资料是按什么次序安排的吗?(在文中找依照)2、对“她永久那么清楚、那么分明、那么超拔而又风趣”的理解。

3、对“她是一个最最本色的中华小老太太”的理解。

是对冰心老人的尊贵品行、民族精神的颂扬,是对一种民族尊严的崇敬。

4、“她经常以四两拔千斤的自信议论是非”重申了议论的手段,表现了她聪颖与矫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想念冰心》教案北京课改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想念冰心》教案北京课改版

《想念冰心》教学目标1.了解冰心其人,感受冰心的人格魅力。

2.感受作者对冰心老人的敬佩、爱戴与眷念。

3.感受作者由冰心老人而感动,而焕发民族的骄傲与期待。

4.提高学生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对冰心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冰心是怎样的人,感受其人格魅力。

2.对“冰心是我们的社会生活文艺生活里一个清明、健康和稳定的因素”的理解。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找学生简介冰心的诗,而后导入:冰心的这些短小的作品,经过了七十多年的岁月,仍然像小花初开时一样新鲜活泼,水灵灵地喜人,光灿灿地耀眼。

冰心老人虽然去了,但我们依然想念她。

(板书课题)2.了解作者王蒙,当代作家。

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

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

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

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

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

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

这时期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

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1/14
苏轼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 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创始人, 但细数《东坡乐府》,340 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 “豪放”也不过十分之一.实 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 大家
2/14
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 猎》,就是他写第一首,也是 最为经典一首豪放词.宋神宗 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 第二年.当初,密州蝗旱相连 ,而西北方西夏和辽不停袭扰 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 张抗敌御侮苏轼,年届“不惑 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 ,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疾苦,而 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 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 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 茅冈,作此词.
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一样政见而自 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 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5/14
了解词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 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 苍鹰。戴上锦帽穿好貂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山冈。为了 报答全城人跟随我出猎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如同昔日孙 郎。
12/14
鬓微霜,又何妨!
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老, 还有用武之地。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利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 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示了自己杀敌报国志向。
13/14
小结:
这首词经过描写一次出猎壮观 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 为国雄心壮志,表示了为国效命 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表 示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愿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3.1.1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中带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即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1、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刑天舞干戚: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二、作者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其中代表小说是《阿Q正传》)《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三闲集》《且介亭杂文》《坟》,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三、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午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意思】:
明亮月光惊飞了树枝上喜鹊, 午夜里轻轻吹拂夜风,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 好似在诉说着今年丰收喜悦。
8/12
词上阙经过对惊鹊、鸣蝉和噪蛙描绘,写 出了乡村夏夜自然界活力和生机,并经过清 风、明月、稻花,描写了乡村夏夜幽美和静 谧。整个上阙动静结合,表示了词人因景美、 年丰而愈加欢快心情。
1/12
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欧阳修、南唐后主李煜、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代表人物: 范仲淹、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2/12
常见词牌名:
卜算子 如梦令 长相思 浣溪沙 清平乐 虞美人 卖花声 破阵子 菩萨蛮 忆江南 蝶满江红 卜算子 江城子 水调歌头
4/12
诵读诗歌
朗诵这首词,并划分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午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 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12
西江月
明 月 / 别 枝 / 惊 鹊, 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宋词
词,诗歌一个。 因是合乐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 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 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 学皇冠上光芒夺目标一颗巨钻,在古代文 学花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园圃。她以 姹紫嫣红、千姿百态风神,与唐诗争奇, 与元曲斗艳,从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 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3/1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教案5篇Teaching plan of Mulan poetry Lesson 10编订:JinTai College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木兰诗模板(规范版)2、篇章2:木兰诗范本(最新版)3、篇章3:木兰诗文档(通用版)4、篇章4:木兰诗范文(通用版)5、篇章5: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教案篇章1:木兰诗模板(规范版)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

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

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

课时:2课时教学进展: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

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

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1.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是一首北朝民歌。

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

2.字词注音:鞍鞯(anjian),金柝(tuo),辔头(peitou),云鬓(bin)。

3.全班朗读全文。

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

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5.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符合文意。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苏教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纪念碑的结构特点,品味作者感情;2、指导学生理解说明对象、特征,理清本文说明顺序;3、体会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过程与方法:阅读与图片展示、自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1、了解纪念碑的结构特点,品味作者感情;2、指导学生理解说明对象、特征,理清本文说明顺序;3、体会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教学难点】1、体会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教学方法】自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文朗读、PPT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或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视频资料),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周定舫,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近人民英雄纪念碑!二、回忆说明文常识1、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常见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13、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等。

4、说明语言准确、科学、严谨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题、展示学习目标正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表明本文说明的对象。

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瞻仰”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指恭敬地看。

)2、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3、积累词语。

4、初读课文,思考:(1)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作者对纪念碑总印象即纪念碑的总特征)(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词语)巍峨、雄伟、庄严(2) 阅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3)说说课文总体上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纪念碑的?请勾画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词。

(4)了解文章结构特点。

5、班内展示、交流,老师补充。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教版语⽂七年级下册第10课《⽼王》精品教案《⽼王》教学设计此篇课⽂主要教学重点应放在对⼈物形象的分析上,还有⼀个特点是作者按特定的顺序、线索串联细节,还可以在语⾔赏析⽅⾯做⽂章,进⽽体会⽼王和作者的善良,解读“我”对⽼王的态度变化,理解作者的⾃我批判精神。

【知识与能⼒⽬标】1. 通过⽂本细读,体会作者⼀家与⽼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王⾝上闪耀的⼈性之美,准确把握⼈物形象;2. 结合时代背景,解读⽼王临终前赠送⾹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3. 探究作者对⽼王⼼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过程与⽅法⽬标】1、整体把握课⽂内容,整体贯穿全⽂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2、以善良体察善良,感受⼈物思想感情;3、揣摩本⽂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作者的语⾔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标】1、培养学⽣的爱⼼、同情⼼;2、正确认识别⼈的不幸,正确对待⾃⼰的不幸。

【教学重点】通过⽂本细读,体会作者⼀家与⽼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王⾝上闪耀的⼈性之美,准确把握⼈物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作者对⽼王⼼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教师备课阅读推荐:⼀篇⽂章——《丙午丁未年纪事》(1966-1977)⼀本书——《我们仨》⼏篇散⽂——《林奶奶》《顺姐的“⾃由恋爱”》……学⽣的学习准备:1.朗读与默读课⽂2.要点梳理“⽼王的经历”“⽼王的⾝体状况”“⽼王的居住环境”……3.思考:作者与⽼王交往的⼏件事,看出⽼王是⼀个怎样的⼈。

第⼀课时⼀、导⼊新课同学们,我们喜欢关注明星,因为他们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愿意关注伟⼈,因为他们做出了⾮凡的成就;我们关注家⼈,因为我们彼此⾎浓于⽔。

然⽽,⽣活中有很多和我们⾮亲⾮故、不起眼的普通⼈,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做出⾮凡的成就,却有着⼀颗⾦⼦般的⼼。

今天我们就⼀同⾛进杨绛先⽣的⼀篇回忆性散⽂《⽼王》,来共同关注这类常常被忽视的普通⼈。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0课《老王》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0课《老王》教学设计
五、总结提升
莎士比亚曾说过,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善良的杨绛先生写了一个虽不幸却有着金子般心地的老王。生活中像“我”和老王这样以善良体察善良的人很多,真的,人间处处有真情,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同样的体验呢?请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发言交流)
总结:的确,正如一位哲人所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愿我们的真爱能够消除世间的自私、冷漠,愿我们的生活阳光灿烂,春意荡漾。
生:“我”关心老王的生意。
生:“我”女儿送给老王大瓶的鱼肝油。
生:别的乘客不坐他的车,“我”却常坐。
生:我询问只有一位顾客的老王是否能维持生计,表现了对老王的关切。
师:也请用一个字概括“我”及我一家对老王的态度。讨论回答后形成板书:善。
2.自学提示(三)
师:同学们,有看电影、电视而流泪的体验吧?那时感动,是共鸣。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震撼也是如此。
1.自学提示:
那么他到底是这样一个人呢?
用“老王是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述出来。
独立思考(3分钟)——分组讨论(2分钟)——全班交流(3分钟)
2.教师提升:
老王是个可怜的人,表现在他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上了年纪,眼睛又不好。
老王是个孤独的人,表现在他没有什么亲人,打了一辈子的光棍,孤苦伶仃。
老王是个穷苦的人,表现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居住的小屋破破烂烂。
老王是个勤快、本分的人,表Fra bibliotek在他每天跑上三楼给“我们”送冰,冰比别人大一倍而冰价相等。
老王是个替他人着想的人,表现在他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以围住乘客不会掉落。
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表现在他送“我”先生看病,担心他看病钱不够,不收钱,在“我”非给不可的情况下,才勉勉强强收了钱。
老王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表现在他在去世前一天送鸡蛋和香油给“我”家。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教案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教案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文章中的人物刻画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刻画方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很多有关关爱他人的实际例子。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并不均衡,有的同学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注意引导,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
(3)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法组织文章,表达对老王的敬意。
举例:分析课文中的时间、空间顺序,以及人物、事件、情感之间的关系。
(4)人物刻画方法:学习作者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刻画老王的形象。
举例:挑选课文中的具体描述,让学生模仿、创作,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教学难点
7.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故事,学会关爱和尊重他人。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老王》,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语言描述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1)对课文深层情感的理解:学生需要深入体会作者对老王的关爱、尊重和同情,理解这种情感背后的道德观念。
举例: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讨论如何关爱他人,联系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2)文章主题的提炼:提炼出文章所表达的人生道理,如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等。
举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逐步提炼出文章主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导语】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章以“我”与⽼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王的⼏个⽣活⽚段,刻画了⼀个穷苦卑微但⼼地善良、⽼实厚道的“⽼王”形象,表达了作者⼀家对⽼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同情和尊重。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0课《⽼王》课⽂原⽂ 我常坐⽼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王⾃⼰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了,没⽤了”。

⽼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

⽼王只有⼀只眼,另⼀只是“⽥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说,这⽼光棍⼤约年轻时不⽼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了就看不见。

有⼀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肿胀,⼜青⼜紫。

那时候我们在⼲校,我⼥⼉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营养不良⽽瞎了⼀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个荒僻的⼩胡同,看见⼀个破破落落的⼤院,⾥⾯有⼏间塌败的⼩屋;⽼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多年了。

有⼀年夏天,⽼王给我们楼下⼈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冰箱。

他送的冰⽐他前任送的⼤⼀倍,冰价相等。

胡同⼝蹬三轮的我们⼤多熟识,⽼王是其中最⽼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概压根⼉没想到这点。

“⽂化*”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条腿⾛不得路了。

我代他请了假,烦⽼王送他上医院。

我⾃⼰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等待。

⽼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看病,不要钱。

新疆教育版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我爱塔里木》教案

新疆教育版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我爱塔里木》教案

第十课我爱塔里木河教学目标:1。

读懂课文内容,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题。

一,前提测评造句…..如………..般……………怎能………因为………所以………首先………最后………二,导入新课同学们说一说,塔里木在新疆的什么地方?三,教学过程(一.)先让学生读课文,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二)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词句。

(三).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四.讲解课文第一段:讲述了每当“我”听到塔里木河之歌激动不已。

还随着父母从南放来到塔里木。

第二段:讲述了塔里木春风和春天的情景。

第三段:讲述了到秋天塔里木到处是水果飘香的情景。

第四段:讲述了塔里木的冬天充满了愉快和欢乐。

第五段:讲述了塔里木的四季多么美丽,然而更美的是塔里木的人。

比如:一位维吾尔族大妈阿依木汗对“我”特别关心。

第六段:讲述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在塔里木河边长大的情景。

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一)“我”是怎样来到塔里木的?刚来时住在哪儿?答:“我”随着父母从南方来到塔里木。

刚来时住在维吾尔族大妈阿依木汗家。

(二),.塔里木的那个季节风沙最大?风沙来时情况是怎么样的?答:塔里木春季风沙最大。

春风以排山倒海的力量掀起铺天盖地的黄沙,行人像一叶小舟在大风中逆浪而上。

树枝舞动。

(三).塔里木的那个季节最美?这时候是什么景象?答:夏末秋初是塔里木最美的时节。

到处是瓜果飘香。

4.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的四季美。

塔里木人更美?答:因为塔里木每个四季有特色的风景,每个季节塔里木的人爱劳动,任时对别人热情,绝对不忘掉好客的好习惯,也不怕劳累,所以作者说塔里木的人更美。

作业:一。

反述课文大意。

二。

抄写课文中部认识的字。

第十课:我爱塔里木课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想念冰心)教案1 北京课改版 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想念冰心)教案1 北京课改版 教案

《想念冰心》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人物的生活地位和环境,感受理解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2、理解作者的感情和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1、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课文分析:本文多角度选材,作者回忆冰心的琐碎往事,分别体现了冰心的清楚、分明、超拔、幽默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冰心先生的敬佩、爱戴与眷恋,以及由此而焕发的民族骄傲与期待。

本单元综合练习(3)要求读懂人物语言,本课可以从冰心语言入手结合语境背景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进而体会作者的写作感情和意图。

所以讲授不要只停留在冰心的人物分析上,更重要的是作者写本文时所流露出来的真实情感。

写作特点:1、作者为什么用想念冰心,而不用怀念或思念冰心?怀念和思念一般用于对亲人对战士等难以忘怀之情;想念一般表示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不能忘怀之情,含有希望见到的意思。

作者怀着极大的景仰之情,冰心的人格魅力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也表达出对民族的希望。

2、构思巧妙、自然:本文题目为《想念冰心》,先从为什么“想念”写起,后写接触冰心本人——先是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后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先是冰心的创作,后是冰心的为人处世;先是怀念冰心,后是期待现在。

叙事的角度自由变换,读者随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冰心先生的敬佩、爱戴与眷恋,感受到作者有冰心先生而感动,而焕发民族的骄傲和期待。

这种感动和期待是一种无形的吸引力。

3、多角度选材(技巧)。

作者回忆冰心的琐碎往事,45678段分别体现了冰心的清楚、分明、超拔、幽默的特点。

第4段作者先概括冰心的品质:清楚、分明、超拔、幽默。

是最最本色的中华小老太太。

她的中华小老太太的本色体现在:反感数典忘祖的假洋鬼子;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少年儿童、女作家的成长,关心散文的创作。

第5段:体现冰心的智慧和幽默;第6段:写她乐于自嘲。

“坐以待币”、“五不怕”鲜明地体现了冰心的风趣、乐观、超拔脱俗。

第7段:对待国家大事严肃而慷慨。

第8段:接受记者的一切要求一事体现冰心待人真诚。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教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老王》一文的背景、基本概念和人物描绘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关注和尊重他人。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老王》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文关怀的体会都有不错的表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老王》这篇课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人的形象,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引导学生们关注课文中的细节,从修辞手法和人物描绘方面去深入剖析。然而,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分析课文时,仍然难以把握住核心要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方法指导,提高他们的文本解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老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与陌生人交流,发现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课文中杨绛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老王这个人物。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描绘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关注和尊重他人。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弄清继续顺序。

学习本文围绕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阿长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在第一单元走进了一个群星璀璨的世界,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有“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闻一多,有“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民族魂”鲁迅,这些“大人物”令人景仰,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他们值得我们用第二单元学习的“直接抒情“高声赞美!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不是要了解写它的鲁迅,也不是为了了解伟大的著作《山海经》,而是去接近一个小人物——阿长。

(在导语中将第一个单元和第二个单元的教学聚焦与第三单元勾连,使第三单元的教学聚焦从语文知识和人文主题上相呼应。

第三单元聚焦在小人物的形象解读、细节刻画,批注方式开始向理解、感悟似批注拓展。

)二、如何理解小人物呢?小人物的小,体现在“设定平凡、没有背景、没有大成就、地位不高、没有名望、品格不崇高”。

(对“小人物”的理解,对应了第一单元的“大人物”,也为整个第三单元的人物张本。

无论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还是杨绛的人力车夫老王,还是李森祥的用一辈子建房修台阶的父亲,都是如草芥微尘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有什么可写的,这些小人物又该怎么写,对小人物,作者们又是怎样的情感态度,我们应该如歌看待这些小人物,就是这个单元的聚焦点。

)三、感受阿长的“小“。

(一)概括文章回忆了阿长的哪些事。

阿长姓名的由来阿长的生活习惯喜欢切切察察在床中间睡觉摆大字阿长的琐碎规矩元旦的早晨吃福橘,说吉利话讨彩头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对于一个小人物,没有什么惊天动地,载入史册的大事,都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那么选择哪些事,是理解人物形象的抓手,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载体。

这个单元每一篇都要这样概括,去发现“小人物”这一类的选材特点。

)(二)感知阿长的形象从这些事件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长,请你在横线上填上能表现性格品质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廷镇中心学校2017—2018学年度3443模式课时备课年级:年级学科:上课日期:2018年月日
课题老王课型新授主备人个备人
学习目标1、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

2、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

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重点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准备PPT
是否使
用课件
教学实施过程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
阶段环节教学活动设计
开始篇()作业讲评
()预习检测
()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老王》就是展示这种底
层人物的个人操守,最终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
人的尊严和崇高。

过程篇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简介作者:杨绛(1911——),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
生于北京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干校六
记》和《将饮茶》,译著有《堂·吉诃德》是著名学者、作家,
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并思考:
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人”是文章的灵魂,能理解这是个怎样
的人是文本研习的重点。

杨绛先生的散文被称为“杨式太极
拳”,她的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并且鲜有华丽的语
言,“老王”的形象就隐含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

那么对于写
人记事的散文,其关键把握的内容是通过记叙哪些事来表现人
物怎样的性格特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那么这篇文章
精讲点拨巩固检测在这几个具体问题上是如何的呢?下面请我们带着这么几个
问题来听课文录音。

2、落实具体答案;
教师提问:(1)、这篇散文中重点写了哪几个人之间的哪些事?板书:老王杨绛一家人相互关心的事
老王: 1、送冰2、自愿车费减半 3、所送冰比前任大一倍
4、文革时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收钱
5、临终前一夜送鸡蛋和香油
杨绛一家人:1、照顾生意2、给吃鱼甘油3、关心他的住房
4、询问其能否维持生活
(2)、从这些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贫苦、善良、诚实、淳朴
三、文本研读
1、重点研读临死前一夜老王来我家送香油和鸡蛋的这部分(8—16),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部分揣摩探讨。

我们知道,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经常要用一定的人物描写方法,你所知道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
明确:肖像描写、动作、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肖像描写
画出这一部分中关于描写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2、那么老王临死之前还要送作者一家人鸡蛋和香油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他怎样的心理呢?
明确:像老王这样一个饱受白眼的下层劳动者,能够得到杨绛夫妇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关心,在他的心中是充满喜悦和感激的,所以,虽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临终他也要将这份感激表达出来。

老王最想要表达的恐怕是杨绛夫妇能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亲近的朋友,而不是一个可怜的同情对象。

人在生存状态下最根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对于老王而言,是极其重大的满足。

在与杨绛一家的交往中,这个苦而善的底层车夫产生了交往的快感,付出了冲动,也由此奠定了双方的感情,可惜那一刻要给钱,杨绛没能明白老王的这一需求,他们同情底层的老王而且不求回报,但却是忽视了别人的心灵状态。

因此作者才会在文末发出“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感叹。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
(1)、如果从物质层面与老王相比,“我”付出的比老王少,但“我”从这个世界上获得的要比老王多,这是作者从自我反省的层面表达对老王的歉疚。

(2)、和老王的最后一晤,当老王拿了香油和鸡蛋来看钱钟书夫妇时,“我”要给钱,他不肯收钱。

他想表达的是和他们夫妇成为真正的朋友的需求,尤其是在知道自己活不长了的时候,这简直可以看作是他平生最大的心愿了。

但‘我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能理解老王的心意,没把老王当作平等的朋友相待,想到这些感到十分后悔,也为自己这么多年以后才明白。

(3)、从出身、学识、爱情、家庭等方面比较,杨绛比老王幸运,杨绛觉得自己对老王的怜悯是基于不平等的地位,是知识分子的俯视,所以愧怍,杨绛觉得自己关注老王太少,连他去世都不知晓,所以愧怍。

2、文章为什么要这样结构故事,这种形散神凝的结构安排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明确:文章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

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

收入少当然生活苦。

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段写他人好,一个片段写文革时,他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最后一个片断是在离世前一天晚上的事,最能见出老王心地的善良,因此详写。

结束篇
课堂小结
作业设置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文,相信杨绛笔下的“老王”形象,肯定给了我们极
大的心灵的震撼。

让我们学会像作者那样,用善良去体察善良,
多多关注我们周围的不幸者、弱小者,用自己的善良与爱心去
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和我们一样,同享头顶上美丽的蓝
天白云,共同沐浴人间温暖的阳光。









说明:1、本文档受保护,只能在允许编辑的区域进行编辑。

2、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栏、教学反思栏、上课日期及个备人手写,板书设计栏可打印也可手写,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