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第三单元第2课时
2020版高考化学苏教版大一轮复习精练:专题四 第2课时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Word版含解析
课时2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B.氯气易液化, 液氯可以保存在钢瓶中C.氯水、氯气、液氯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D.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时生成FeCl2解析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物为FeCl3, D错误。
答案 D2.实验室里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A.新制氯水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存放于低温避光的地方B.液溴易挥发, 盛放在用水液封的棕色试剂瓶中C.碘易升华, 盛放在有水的棕色广口试剂瓶中D.浓盐酸易挥发, 盛装在无色密封的细口玻璃试剂瓶中解析碘单质应盛放在广口瓶中, 但瓶中不能加水。
答案 C3.下列变化过程中不能直接实现的是()①HCl②Cl2③Ca(ClO)2④HClO⑤CO2A.①→②B.④→⑤C.③→④D.②→③解析A项, 浓HCl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能产生Cl2, 可直接实现HCl→Cl2的转化;B项, 因HClO的酸性弱于碳酸, 所以不能直接实现HClO→CO2的转化;C项, Ca(ClO)2能与H2O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 可直接实现Ca(ClO)2→HClO的转化;D项, Cl2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Cl2、Ca(ClO)2和H2O, 可直接实现Cl2→Ca(ClO)2的转化。
答案 B4.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 经过振荡, 现象如下图所示, 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①AgNO3溶液②NaOH溶液③水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解析甲中气体和溶液都无色, 说明不存在氯气, 是加入NaOH溶液;乙中气体无色且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 说明不存在氯气且溶液中生成了白色沉淀, 是加入AgNO3溶液;丙中气体和溶液都呈浅黄绿色, 说明存在氯气分子, 是加入水。
答案 B5.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解析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 A项错误;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应用饱和食盐水, 且导气管应长进短出, B项错误;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氯化锰溶于水, 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C项正确;加热过程中氯化锰水解, 最终得不到所要产物, D项错误。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三单元第2课时从海水中提取镁和从海
第2课时
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
从海水中提取镁和从海带中提取碘
课标定位素养阐释
1.能够从模型认知视角掌握从海水中提取镁、碘单质的工
艺流程。
2.能够从实验探究角度掌握镁、碘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一、从海水中提取镁和从海带中提取碘
1.从海水中提取镁。
(1)提取流程:
海水
MgCl2
,理由是
。
答案:(1)B (2)Fe3+ Br2 FeBr3 Br2的氧化性大于Fe3+
FeI2 Fe3+的氧化性大于I2 (3)不能 Br2的氧化性大于I2
解析:(1)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可确定还原性
强弱顺序应为I->Fe2+>Br-,氧化性强弱顺序应为Br2>Fe3+>I2。
第(2)小题是对第(1)小题的深化和应用。根据氧化性、还原
C.①③⑤②④ D.③①②⑤④
答案:A
解析:向海带灰中加水后进行过滤,然后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的原理使滤液中的碘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最后用有机溶剂
萃取出碘单质并分液。
3.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提取步骤如下:①把
贝壳烧制成生石灰;②向海水中加入生石灰,过滤,洗涤沉淀物;
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④在氯化氢热气流中加
I2
棕黄色→棕褐色
紫色→深紫色
2、Br2、I2的化学性质。
(1)相似性:
①都能与绝大多数的金属化合;
②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X=Cl、Br、I,下同),HX都易溶于
水且都是强酸;
③都能与水和碱液反应:X2+H2O══HX+HXO,
2019高中化学第1部分专题4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羟酸的性质和应用讲义(含解析)苏教版选修5
羧酸的性质和应用1.乙酸又称为冰醋酸,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什么?试写出乙酸的结构简式。
提示:羧基(-COOH),CH3COOH。
2.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往Na2CO3溶液中加入醋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3.CH3CH2CH2COOH和CH3COOC2H5从官能团角度分类分别属于哪类物质?二者的关系是什么?提示:CH3CH2CH2COOH属于羧酸;CH3COOC2H5属于酯类物质;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新知探究]探究1什么是羧酸?羧酸分子中的官能团是什么?提示:由羧基和烃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叫羧酸,其官能团是羧基(-COOH)。
探究2如何判断一种羧酸是几元羧酸?提示:依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可判断该羧酸是几元羧酸,如草酸(HOOC—COOH)为二元羧酸。
探究3硬脂酸、软脂酸、油酸都是乙酸的同系物吗?提示: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与乙酸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它们属于同系物;油酸(C17H33COOH)的分子结构中含有—COOH和,与乙酸的结构不相似,不属于乙酸的同系物。
探究4甲酸、乙酸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差别?如何鉴别二者?提示:甲酸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而乙酸中没有醛基,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作试剂鉴别二者。
[必记结论]1.羧酸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由烃基和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2)通式:R—COOH(或C n H2n O2),官能团为—COOH。
(3)分类:①按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类:②按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类:[成功体验]1.下列物质中,属于饱和一元脂肪酸的是( )A.乙二酸B.苯甲酸C.硬脂酸 D.油酸解析:选C 乙二酸属于二元酸,苯甲酸属于芳香酸;油酸不属于饱和羧酸,硬脂酸为C17H35COOH,为饱和一元脂肪酸。
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三单元醛羧酸1醛第2课时
5.丙酮的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不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板 书 设 计 (二)醛的性质和应用 (3)化学性质 1.醛的结构: ①还原反应 2.饱和一元醛的通式:CnH2n+1CHO ②氧化反应 3.甲醛 4.醛的化学性质 (1)甲醛的物理性质 5.丙酮的化学性质 (2)应用 教 后 感
第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方法 教 材 分 析 重 点 难 点
2
课时
总
课时
专题 4 烃的衍生物第三单元醛羧酸 1 醛第 2 课时 1.类比乙醛的化学性质认识醛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2.查阅资料,了解甲醛的来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知道甲醛是一种居 室污染物,讨论如何减少避免其对居室空气的污染。 讲授、启发、讨论 甲醛的性质和危害 甲醛的氧化反应 备注
作 业
附:讲义
2
(3)此反应需水浴加热,为什么不用温度计控制水浴温度?
②制取酚醛树脂的反应物都为无色,但制出的酚醛树脂往往呈粉红色,原因: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考答案]
(3)化学性质 ①还原反应: HCHO + H2 → CH3OH ②氧化反应
4.醛的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 R-CHO + H2 → R-CH2OH (2)氧化反应
(复习引入)化学方程式的默写 (二)醛的性质和应用 1.醛的结构: 教 2.饱和一元醛的通式:CnH2n+1CHO 或 CnH2nO 3.甲醛 (1)甲醛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沸点-21℃,易溶于水, 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很好的防腐杀菌效果。 (2)应用:防腐剂、消毒剂、制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维纶、染料等。 [观察与思考]酚醛树脂的制取(以练习题的形式说明注意事项) 学 例.如图所示实验室制取酚醛树脂的装置: (1)试管上方长玻璃管的作用是 (2)浓盐酸在该反应的作用是: 。 。 。 (4)生成的酚醛树脂为 过 色 态。 (5)实验完毕后,若试管用水不易洗净,可以加入少量 浸泡几分钟后,然后洗净。 (6)写出实验室制取酚醛树脂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 ,此反应类型是 程 ①此反应的装置与 的制取装置相似,惟一的区别在于 。 。 。 ③制得的酚醛树脂有 型和 型。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3第三单元第2课时课后达标巩固提升
[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FeCl3水解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解达到平衡时(不饱和),加氯化铁溶液达饱和,溶液的酸性会增加B.浓度为5 mol/L和0.5 mol/L的两种FeCl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小C.有50 ℃和20 ℃的同浓度的两种FeCl3稀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小D.为抑制Fe3+的水解,较好地保存FeCl3溶液,应加少量盐酸解析:选C。
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增大FeCl3溶液的浓度,Fe3+水解程度会减弱,但因c(Fe3+)增大,溶液的酸性会增加;稀释有利于水解;因Fe3+的水解是吸热的,上升温度后会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使Fe3+的水解程度增大;Fe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3H +,要抑制Fe3+的水解,可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lCl3溶液和Al2(SO4)3溶液加热、蒸发、浓缩、结晶、灼烧,所得固体的成分相同B.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解在硫酸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C.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FeCl3D.泡沫灭火器中常使用的原料是碳酸钠和硫酸铝解析:选C。
A项,AlCl3与Al2(SO4)3溶液的水解方程式分别为AlCl3+3H2O Al(OH)3+3HCl,Al2(SO4)3+6H2O2Al(OH)3+3H2SO4,加热促进水解,由于盐酸为挥发性酸,硫酸犯难挥发性酸,故前者最终产物为Al2O3,后者最终产物为Al2(SO4)3,不正确;B项,将FeCl3固体溶解在硫酸中,会引入杂质SO2-4,应溶解在盐酸中,不正确;C项,由于Fe3+水解:Fe3++3H2O Fe(OH)3+3H+,加热会促进水解,HCl逸出,进而使其水解完全,从而除去FeCl3,正确;D项,为了加快产生CO2的速率,泡沫灭火器中常使用的原料是NaHCO3和Al2(SO4)3,Al3+与HCO-3相互促进水解,比与Na2CO3反应产生CO2的速率快,不正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第2课时 (共32张PPT)
三军会师会宁
1936.10
பைடு நூலகம்康西
大
肃
腊子口
B 草地
毛尔盖
IHG
西
E过草地
河
会宁吴会起师镇旧址
A C 泸定桥 渡雪山四
河 安顺场
川
翻雪山
巧长 渡金红沙军江四渡赤水纪念塔
江
金 江沙
赤 1935.1.
南
水 遵义飞贵夺泸定桥
湖
西江
遵义会议旧址
中央革命根据地
建福
贵阳
州
瑞金 1934.10
广西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展示提升
设置多个角色,列出采访提纲, 举办长征老红军模拟访谈活动,对老 红军进行采访,带领大家理解长征精 神的内涵及意义,引导台下同学传承 和发扬长征精神。
1. 长征精神的内涵
• 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 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 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 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
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 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中学生要树立崇高 的理想和信念、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 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 辱观、脚踏实地为实现革命理想争做社会 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而努力。
读后感: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
80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
• 第一,敌军的围攻。红军一直处于几 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中。 • 第二,我党我军内部的错误和矛盾。 • 第三,征途中恶劣的自然条件。 • 第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情。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⑴四渡赤水 •⑵巧渡金沙江 •⑶强渡大渡河 •⑷飞夺泸定桥 •⑸爬雪山 •⑹过草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外读物》中所给诗句。
2.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诗句所传达的意义。
3.能够完成分组共读《课外读物》的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分组共读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增强学生的互助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课外读物》中的诗句。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的意义。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诗句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分组共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1. 第一部分: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语文园地三》中的主要内容。
•利用音频资源播放《课外读物》中的其中一首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2. 第二部分:整体呈现•讲解诗歌的意义与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一首诗进行共读,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讨论,理解诗歌背后的更深意义。
3. 第三部分: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课外读物》中的诗歌,通过表演的方式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学生展示表演成果,相互欣赏与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整理《课外读物》中所有的诗句。
•播放《课外读物》中的音频资源,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妙之处。
2.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寻找并阅读《课外读物》中其他诗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外读物》中的诗句意义,还能够通过分组共读的形式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通过诗歌的表演形式,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情感表达能力。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第3单元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理解原子结构模型提出的证据,知道常见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初步形成模型构建的认知方式,会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各电子层由内到外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字母代号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由近到远能量高低由低到高2.电子分层排布(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按K→L→M→N……顺序排列。
(2)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如K、L、M、N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为2、8、18、32。
②最外层电子数目最多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2个)。
③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18个。
根据电子分层排布的原理,写出3号、9号、11号、17号、19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示]二、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化学反应的特点: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
2.化合价和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活泼金属在反应中,一般失去电子,表现正化合价。
(2)活泼非金属在反应中,一般得到电子,表现负化合价。
(3)化合价与得失电子的关系:失去的电子数=正价的数值;得到的电子数=负价的数值。
微点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一般说来,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4,既不易得也不易失电子。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的微粒只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 )(2)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 )(3)依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可知同位素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
高中教育化学必修第一册苏教版《目录》教学课件
第1课时 物质的量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 第1课时 常见的分散系 胶体 第2课时 电解质溶液 专题1 章末共享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1课时 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 物质的分离提纯 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第二单元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专题2 章末共享
专题3 章末共享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第1课时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第2课时 硫酸的制备与浓硫酸的性质 第二单元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第1课时 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第2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专题4 章末共享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1课时 离子键 第2课时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第1课时 同素异形现象 同分异构现象 第2课时 晶体与非晶体
专题5 章末共享
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第1课时 氯气的发现与制备 第2课时 氯气的性质及应用 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单元 金属钠及钠反应
第三单元 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1课时 粗盐提纯 从海水中提取镁 第2课时 从海水中提取溴、从海带中提取碘
22版:高考专题突破四 第2课时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新定义问题(步步高)
因为 BC=4,则 DE=12BC=2, 所以 OP=OF= 3.
在 Rt△OBF 中,BF=2,OF⊥BF,所以 OB= 7.
在 Rt△OBP 中,PB= OP2+OB2= 3+7= 10,
所以 sin∠OBP=OPBP=
3= 10
1300.
12345
(2)求直线DE到平面PBC的距离.
12345
解 ∵△PAD是等边三角形,AB=2AD,平面PAD⊥平面ABCD, ∴以AD的中点O为原点,OA为x轴, 在矩形ABCD中,过点O作AB的平行线为y轴,以 OP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D=x, ∵四棱锥 P-ABCD 的体积为 9 3, ∴13x·2x· x2-2x2=9 3, 解得x=3,
∴AE= 2 22+22-2×2 2×2×cos 45°=2,
∴AE⊥AB, ∵AB2+PA2=PB2,∴AB⊥PA, ∵AE∩PA=A,AE,PA⊂平面PAE, ∴AB⊥平面PAE,∵AB⊂平面ABCE,∴平面PAE⊥平面ABCE.
12345
(2)求点E到平面PAB的距离.
12345
解 ∵AE=2,DE=2,PA=2 2, ∴PA2=AE2+PE2,∴AE⊥PE, ∵AB⊥平面PAE,AB∥CE, ∴CE⊥平面PAE,∴EA,EC,EP两两垂直, 以E为原点,EA,EC,EP为x轴,y轴,z轴,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0,0,0),A(2,0,0),B(2,4,0), P(0,0,2), P→E=(0,0,-2),P→A=(2,0,-2),P→B=(2,4,-2).
第七章 高考专题突破四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
大一轮复习讲义
题型一 空间距离
师生共研
例1 已知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E,F分别为BC和AC的中点.PA=2, 且PA⊥平面ABC,设Q是CE的中点. (1)求证:AE∥平面PFQ;
苏教版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课件:专题4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栏目 导引
专题4
烃的衍生物
要点归纳
常见典型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解答有机物之间转化的题目,关键是熟练掌
烃的衍生物
想一想
2.在羧酸和酯中均含“ H2发生加成反应吗? ”,它们能与
提示:不能。
栏目 导引
专题4
烃的衍生物
自主体验
1.有关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分子中含有四 个氢原子,所以它是四元酸 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解析:选B。乙酸为一元酸,B项错。 ) 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它是一种具
栏目 导引
专题4
烃的衍生物
探究导引2实验室内制取乙酸乙酯时,注意
哪些问题? 提示:(1)化学试剂加入大试管时,切莫先加
浓硫酸。
(2)加热要小心均匀地进行,以防乙酸、乙醇 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 (3)导气管末端不要浸入液体内,以防液体倒 吸。
栏目 导引
专题4
烃的衍生物
要点归纳
羧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栏H)4。由于B中
有羟基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没有氢原子,故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由于B结构中不含不饱
和键,同样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栏目 导引
专题4
烃的衍生物
答案:(1)168
(2)
(3)③④
栏目 导引
专题4
烃的衍生物
题型探究技法归纳
羧酸的性质
例1 以下结构简式表示一种有机物的结构, 关于其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专题三第2课时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第2课时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高考题型1多运动过程问题1.运动模型多运动过程通常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或者是一般的曲线运动。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是两种或者多种运动的组合。
2.基本规律运动学的基本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的知识和动能定理。
3.分析技巧(1)多个运动过程的组合实际上是多种物理规律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分析这种问题时应注意要独立分析各个运动过程,而不同过程往往通过连接点的速度建立联系,有时对整个过程应用能量的观点解决问题会更简单。
(2)如果涉及加速度、时间和受力的分析和计算,一般应用动力学方法;如果只涉及位移、功和能量的转化问题,通常采用动能定理分析。
【例1】(2021·全国甲卷,24)如图1,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50个减速带(图中未完全画出),相邻减速带间的距离均为d,减速带的宽度远小于d;一质量为m的无动力小车(可视为质点)从距第一个减速带L处由静止释放。
已知小车通过减速带损失的机械能与到达减速带时的速度有关。
观察发现,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在相邻减速带间的平均速度均相同。
小车通过第50个减速带后立刻进入与斜面光滑连接的水平地面,继续滑行距离s后停下。
已知小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图1(1)求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经过每一个减速带时损失的机械能;(2)求小车通过前30个减速带的过程中在每一个减速带上平均损失的机械能;(3)若小车在前30个减速带上平均每一个损失的机械能大于之后每一个减速带上损失的机械能,则L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案(1)mgd sin θ(2)mg(29d+L)sin θ-μmgs30(3)L>d+μs sin θ解析(1)设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经过每一个减速带时损失的机械能为ΔE,由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在相邻减速带间的平均速度均相同,可知小车通过每一个减速带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经过减速带损失的机械能,即ΔE=mgd sin θ①(2)设小车通过前30个减速带的过程中在每一个减速带上平均损失的机械能为ΔE0,对小车从静止开始到进入水平面停止,由动能定理有mg(49d+L)sin θ-30ΔE0-20ΔE-μmgs=0-0②联立①②解得ΔE0=mg(29d+L)sin θ-μmgs30③(3)要使ΔE0>ΔE,有mg(29d+L)sin θ-μmgs30>mgd sin θ④解得L>d+μssin θ。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4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考报告】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1)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2)轿子、马车、帆船等传统的交通工具逐渐被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2.中国近代的交通工具要点近代中国交通的特点及成因史料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
”思考史料中“进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有哪些?提示 进步: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举例: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如人力车、自行车。
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电车、轮船、飞机等。
1.(2015年1月浙江学考)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下列史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 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②③D .④①②③解析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出现在1865年,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出现在1906年,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出现在1877年。
答案 C2.(2010·浙江学考)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D .②③④解析 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上海到1995年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
答案 B考点二 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要点 近代通信工具的发展史料一 “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
2019最新高中化学 专题4第三单元 第2课时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第2课时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工业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及生产过程中原料的综合利用。
2.熟知硫酸的化学性质和浓硫酸的特性。
一、硫酸的制备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设备及生产流程如下图: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下列各进口或出口物质的名称:A 含硫矿石(如FeS 2);B 炉渣;C 二氧化硫、氧气;D 尾气(SO 2、O 2)。
(2)接触法制硫酸分为三个阶段,填写下表:2SO 2+O 2催化剂△2SO 3工业制硫酸的注意事项(1)在沸腾炉中煅烧黄铁矿时,要把矿石粉碎,目的是增大黄铁矿与O 2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加快,提高原料利用率。
(2)炉气进入接触室前要净化,目的是除去炉气中的杂质,防止催化剂中毒及对设备造成不利影响。
(3)接触室内使用热交换器的目的是利用SO2和O2反应放出的热量预热输入设备的气体,冷却反应后的气体。
(4)在吸收塔内用98.3%的浓H2SO4吸收SO3而不是用水吸收的原因是用水吸收SO3时,易形成酸雾,吸收速率慢,而用98.3%的浓H2SO4吸收SO3时,吸收SO3的速率快,不形成酸雾,吸收完全。
例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SO3的吸收过程是在吸收塔(如图)中进行的,吸收塔里还装入了大量瓷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①处通入SO3,整个吸收操作采取逆流的形式B.从②处喷下98.3%的浓硫酸,瓷环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C.从③处导出的气体只含有少量SO2,可直接排入大气D.从④处流出的是可用水或稀硫酸稀释的浓硫酸答案 C解析三氧化硫的吸收通常使用98.3%的浓硫酸,不用水或稀硫酸,原因是水或稀硫酸吸收三氧化硫时容易形成酸雾,吸收速率慢,不利于三氧化硫的吸收;气体的吸收常采用逆流原理,这样有利于气、液的充分接触,吸收效果好;从吸收塔上部导出的气体是N2、没有起反应的O2和少量二氧化硫,直接排入大气会污染环境,所以应用吸收剂吸收或循环使用。
例2工业上制硫酸的设备分为三大部分: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
高中化学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三单元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第二课时从海水中提取镁从海带中提取
第二课时从海水中提取镁从海带中提取碘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海水提镁1.海水中含有MgCl2,是镁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海水中提取镁,可以按照如下步骤: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④将所得产物熔融后电解。
关于提取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B.进行①②③步操作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MgCl2C.第④步电解会产生Cl2D.以上提取镁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知识点二镁的性质2.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Mg→MgO B.MgO→Mg(OH)2C.MgO→MgCl2D.MgCl2→Mg(OH)2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红光,因此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B.自然界中的镁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地壳和海水中C.镁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电解熔融的MgCl2可得到金属镁4.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瓶壁有黑色和白色粉末,不能说明()A.二氧化碳显氧化性B.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C.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D.助燃和不助燃是相对的知识点三海带提碘5.海带中含碘元素,有人设计了以下步骤来提取碘:①通足量氯气 ②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 ③加入CCl 4,振荡 ④过滤 ⑤用分液漏斗分液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A .②④①③⑤B .②①③④⑤C .①③⑤②④D .③①②⑤④6.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知识点四 加碘盐中碘元素的检验7.加碘食盐中碘元素以碘酸根(IO -3 )的形式存在。
已知在酸性条件下,IO -3 离子能跟碘离子(I -)发生反应生成碘(I 2),碘能使淀粉变色。
现提供下列试剂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①碘化钾溶液(溶液中含有I -);②白醋;③白糖;④白酒;⑤纯碱;⑥淀粉。
欲通过实验证明加碘食盐中存在碘酸根离子,必须选用的试剂和物质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⑥C .①⑤⑥D .②④⑤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学案含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全册教学案目录专题1 第一单元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专题1 第一单元第2课时物质的量专题1 第一单元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专题1 第一单元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专题1 第二单元第1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1 第二单元第2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专题1 第二单元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专题1 第二单元第4课时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专题1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专题2 第一单元第1课时氯气的生产原理及其性质专题2 第一单元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溴、碘的提取专题2 第二单元第1课时金属钠、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专题2 第二单元第2课时离子反应镁的提取及应用专题3 第一单元第1课时铝及铝合金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专题3 第一单元第2课时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专题3 第二单元第1课时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专题3 第二单元第2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专题3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专题4 第一单元第1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专题4 第一单元第2课时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专题4 第一单元第3课时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专题4 第二单元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专题4 第二单元第2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专题4 第二单元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课标要求]1.了解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依据物质的组成预测物质的性质。
3.了解研究物质通性的思路和方法。
,1.化学家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分类。
2.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3.常见的两种转化关系:①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盐;②氢化物→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
4.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5.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稿
《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稿1.《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葡萄沟》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
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1、葡萄沟盛产水果:那里不仅有人们最喜爱的葡萄,还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
2、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3、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第二自然段)。
4、葡萄沟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且那里的人也特别好:淳朴的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当葡萄成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拿出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二、说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对于本教材,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词赏句来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和重视情感的熏陶”。
具此并结合前面分析的教材情况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教学,并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1、知能目标:运用学法迁移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2、过程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生词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并读出感情,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第二自然段。
本段共有4句。
第一句写葡萄的种植地点,从第2句开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长和成熟时的情况;第4句写在葡萄成熟的日子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的表现。
文章的难点也在第二自然段,要准确领会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阅读专题4】赋体与散体:鉴赏文字特色及寄托》教学课件(第2课时)
任务四 政论文赋体或散体 与命意寄托的关系
1.问题探究:从写作目的、表达方式、语体特征等方面,比较《五 代史伶官传序》与《过秦论》的异同。
相同点:(1)从写作目的来看,二者都是借古讽今,意在告诫人 们吸取教训,以史为鉴。
(2)在进行论述时都不约而同地对史实进行了一定的渲染和夸张。 (3)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做到了叙议结合。 不同点:语体特征上,《过秦论》主体部分用铺排、渲染、夸张 之辞,使行文气势强健,有一种雄壮之美。《五代史伶官传序》主要 采用散体,语言错落有致,突出文章的思想性、深刻性,同时利用声 韵和对偶词句使文章具有了浓郁的抒情性。
3.问题探讨:用叙述来议论如何使文章读来有气势?
(1)展现雄阔的事件全貌。贾谊对秦国由盛而衰、由兴而 亡的叙述条理清晰,以时间为序来安排文章的层次结构。全过 程、全貌式的历史展现,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2)铺排丰富的事件细节。作者对某一特定时间内的某一 点,突出地加以横向铺陈发挥,使人不仅看到“线”,还看到 “线”上一个个用浓墨重彩着重描述的“点”,层层铺排事件 细节,读来自有气势。
2.问题探讨:举例分析多重对比衬托的表达效果。
多重对比衬托有力地印证了中心论点
如秦军与陈胜、吴广起义军的力量对比:秦疆土之大、地势 之险、国防安保之严密,衬托出起义军及其领导人出身卑微、才 能平庸、财富贫乏、兵员稀少、装备落后、素质低下。一个能打 败多国联军的强大军队最终却被一支弱小的起义军打败,其中一 定有非军事因素,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是由于秦国施行暴政, 使敌我双方强弱力量发生了转变。
2.活动探究:分类概括铺排渲染的结构特点。
同义叠句。以整齐句式叠写一个意思, 如第一段“席卷”“包举”“囊括”“并 吞”等同义叠用,使得文字气足神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探究区
[归纳总结]
第2课时
醇、酚、羧酸的结构中均有—OH,由于这些—OH 所连的基团不 同,—OH 受相连基团的影响就不同。故羟基上的氢原子的活性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也就不同,表现在性质上也相差较大,其比较如下: 含羟基的物质 比较项目 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 在水溶液中电离 醇 酚 羧酸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无色、透明、不溶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有香味的乙酸乙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H+C2H5OH (3)上述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无机酸也可以和醇发生酯化反应,如:
示踪原子法可以证明。
学习·探究区
[活学活用] 3.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2课时
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
,当 CH3CH2OH 发生酯化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
与
C.H2O
D.H2 18O
第2课时 学习·探究区 解析 因乙酸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故有两种形式: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的上方有 (1)你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浓硫酸存在、加热的条件下, (2)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解析 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各种官能团的性质判断。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4.有机物 A 的结构简式是 A 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下列有关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
A.A 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是 1∶3 B.A 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是 1∶3 C.A 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D.A 既能与羧酸反应,又能与醇反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脂肪酸 芳香酸 ________,③属于________。若按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类,上述 ①②③④ ⑤ 物质中的__________属于一元酸,______属于二元酸。
2.羧酸可以表示为
H+ (1)当①键断裂时,羧酸电离出______,因而羧酸具有___________。 酸的通性 —OH (2)当②键断裂时,—COOH中的______被取代,例如发生酯化反应 —OH 酯 时,羧酸脱去________而生成相应的______和水。
防止受热不均发生倒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 栏 2.通过酯化反应,人们可以得到高分子化合物。如 目 开 关
吸收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 ③ 饱 和 Na2CO3(aq) 的 作 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D 选项中 A 含醇羟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含羧基,能与醇发生 酯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5.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均已略去)。请填 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试管 a 中需要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 2 mL,正确的加入 顺序及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 a 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OH)2+2CH3COOH―→(CH3COO)2Cu+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与 Na2C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水中可以电离出 H+,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H CH3COO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 红 ②与 M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Mg+2CH3COOH―→(CH3COO)2Mg+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 5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 COOC H +H O
学习·探究区
(4)实验思考:
第2课时
催化剂和吸水剂 ①浓 H2SO4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导 气 管 末 端 不 能 浸 入 饱 和 Na2CO3 溶 液 的 原 因 是
酚羟基和羧基均不能和氯化钠进行反应,D 错误。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理解感悟
醇、酚、羧酸的结构中均有—OH,可分别称为“醇羟
基”“酚羟基”和“羧羟基” 、 。由于这些—OH 所连的基团不同, —OH 受相连基团的影响也就不同。 故羟基上的氢原子的活性不同, 表现在性质上相差较大,则下列物质中羟基的活性顺序:羧酸>酚> 水>醇。
(2)两分子乳酸在不同条件下可形成链状酯和六元环酯,它 们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答案
(1)①②④⑤⑥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பைடு நூலகம்测区
第2课时
1.确定乙酸是弱酸的依据是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2课时
跟足量的下列哪种物质的溶液反应可
( C ) B.Na2CO3 D.NaCl
C.NaHCO3
解析 研究给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生成钠盐的分子式,可得只 有酚羟基和羧基中的一种发生了反应。酚羟基和羧基均能和氢氧 化钠、碳酸钠进行反应,A、B 错误;
酚羟基不能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羧基能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 C 正确;
第2课时
第 2 课时 羧
[学习目标定位]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酸
1.知道羧酸的结构特点及简单分类方法。 2.能够以甲酸为例学会根据分子结构及官能团分析预测有机 化合物的性质。 3.以酯化反应为例,认识缩聚反应,能根据有机化合物之间 的转化关系合成一些有机物。
知识·回顾区
第2课时
本 1.乙酸的组成与结构 课 C2H4O2 时 乙酸的分子式____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结构 栏 CH3COOH —COOH 目 简式为____________,官能团是____________。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探究点二 酯化反应及应用
第2课时
1.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在一试管中加 3 mL 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 2 mL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浓硫酸和 2 mL 冰醋酸,按下图所示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 心均匀地加热试管 3~5 min,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 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第2课时
× √
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为 CnH2nO2。 羧酸的官能团为羧基,可写为—COOH 或写 为 羧酸除包括链烃基与羧基相连的有机物外,
D
× 环烃基、芳香烃基等与羧基相连得到的有机 物均为羧酸。
答案 C
学习·探究区
2. 化合物 得到一钠盐 C7H5O3Na A.NaOH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⑤乙二酸:______________ HOOC—COOH
羧基 (1)从上述酸的结构可以看出,羧酸可以看作是由 ________和 烃基 R—COOH ________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其通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COOH 官能团为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2)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羧酸进行分类: 若按羧酸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类,上述物质中的①②④属于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探究点一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羧酸的性质
1.写出下列各种酸的结构简式,并填空:
C17H35COOH CH3COOH ①乙酸:____________ ②硬脂酸:______________
C17H33COOH C6H5COOH ③苯甲酸:____________ ④油酸:______________
与乙醇、浓硫酸共热时发生酯化反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故 B 不可能。 答案 B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4.酸牛奶中含有乳酸,其结构简式为 级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高
(1)乳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取代反应 ⑤聚合反应 ②酯化反应 ⑥中和反应 ③水解反应 ④消去反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