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复兴——宋明理学
理学的发展历程
理学的发展历程理学是宋明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形态,由于这个特殊的性质,所以人们习惯于称呼理学为“宋明理学”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形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化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
这个复兴儒学的运动,由隋唐之际的王通发其先声,由唐代中期以后的韩(愈)李(翱)柳(宗元)诸人继其后续,而至两宋时期蔚为大观,形成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而又影响久远的儒学运动。
宋明理学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对佛道二教展开为一种与孟子“辟杨墨”相类似的所谓“辟佛老”的文化攻势,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发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
然而也正是这个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应佛老而使儒学重新走上正统地位的同时,也同时改换了先秦元典儒学的积极精神,把民族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引向萎靡和颓废,因而就其后果而言,其智慧的思辨也具有消极的一面。
易传之讲天道诚体,回归论语孟子之讲仁与心性,最后才落于大学以讲格物穷理。
至宋室南渡,儒学为三系:程明道开胡五峰之湖湘之学,程伊川开朱子之学,陆象山则直承孟子而开出心学一派。
湖湘之学受朱子贬压,一传而衰,故南宋以后,只有朱陆二系传续不绝,而元明之时,朱学且进居正统之位。
及明中叶,王阳明承陆象山而盛唱心学,创立致良知教,王学遂遍天下。
至明末刘蕺山,则又呼应胡五峰而盛言“以心着性”之义,宋、明六百年之学术,亦到此结穴,而完成了发展之使命。
宋明儒者上承先秦儒家而开显的“生命的学问”。
一、由主观面的纵的实践,要求与天道,天德合而为一,这是成就生命之“质”的统一高明;二、由客观面的横的实践,要求与天下民物通而为一,这是成就生命之“量”的广大博厚(联属家国天下而为一体,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如下是有关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或称义理之学。
儒学为回应三教合一的冲击,以传统的儒学理论为基础,同时积极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思维而形成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中国封建时代后期的统治思想。
1.产生背景在政治上,宋代理学之前的政治背景是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大乱。
为适应赵宋王朝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重整封建纲常,宋代统治者通过倡导尊儒读经的方式,以建立和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需要。
赵宋王朝有鉴于唐末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三纲五常之道绝”,这种历史教训,进一步从思想上控制、杜绝所谓的“以下犯上”和“臣弑其君”等活动,由此而产生了封建专制在哲学上的化身宋明理学,建立起以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思想为核心,并上升为本体,否定魏晋玄学那种“崇尚虚无”“以无为本”的旧唯心主义,保障政治统治。
在经济上,宋代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出现了被称为“交子”的纸币,经济发展活跃,形成了颇为发达的民间文化。
这一时期,印刷术已经成熟,图书出版也繁荣起来,在官学之外,民间也出现了书院,罗盘针和火药也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
在这种文化发达的条件下、人们不仅追求向外的发展,也开始追寻内心深处的探索。
在文化上,儒学早在西汉便取得一家独尊的社会地位,其后,五胡乱华,佛道兴起,三教合一,极大的削弱了儒学的社会地位,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心骨的儒学需要复兴及重塑其影响。
安史之乱后,儒学的复兴就已经开始,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到了北宋初年开始初具规模,产生了著名的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其后是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之后是理学的成熟,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依据。
其次,理学的实质其实还是儒家传统的纲常名教,例如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名分等级(尊卑有序,内外有别,华夷之辨等),内圣外王(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类的具体内容,用更为抽象的哲学概念表述出来,以规范世人思想和行为。
1.3 宋明理学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
(3)意义:
①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②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 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学术思 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 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四: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朱子语类》卷一 理比气根本 材料五: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先, 气在后相似。 理比气在先 ——《朱子语类》卷一 材料六:人之所生,理与气合而已。 ——《朱子语类》卷四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 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 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 无。” ——张载《正蒙•太和》
4、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二程” 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载:“(二程)昔见周茂 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 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 金、土……” ——《太极图说》 “孔孟而后,汉儒止有经传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 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故安定、组徕卓乎有儒者之规范, 然仅可谓有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黄宗羲 《宋元学案· 濂溪学案》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评价[实践]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评价摘要:宋明理学是一种以儒学为主干,兼收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因子,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
理学虽然张扬儒家的人伦礼法的,但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元典时代的儒家精神与佛教、道教相融合,是指具有不同于以前的新的思想内涵,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发愤图强等性格。
同时应该看到宋明理学中消极因素,即理学家重建礼制的努力也是对人性的斫伤,以及与后世关于“礼教吃人”的指斥和谴责。
关键词:宋明理学;儒学;继承;发展;评价宋明理学是儒道释三大资源与传统在宋元明时期的新的综合。
它以中、晚唐的儒学复兴为契机,以王通、韩愈、李翱融通儒释的思想为灵媒,经过宋代诸懦的创造性转换,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继元典时代之后精致而完备的思想体系——理学。
理学,又叫新儒学。
之所以称之为理学,是因为宋代诸儒所构建的崭新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并以之构成哲学思辨的核心范畴。
之所以称之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然张扬儒家的人伦礼法的,但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元典时代的儒家精神与佛教、道教相融合,是指具有不同于以前的新的思想内涵,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尽管理学名目不一,究其本质,它是一种以儒学为主干,兼收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因子,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
建立了以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
宋明理学把汉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一变而为讲求四书义理,讨论身心性命修养问题的传统,并以民间自由讲学之书院为依托,把传统精英文化进一步世俗化了。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理学发展世上的关键人物,称此五人为北宋五子。
周敦颐从宇宙论出发,融通儒释道德修身哲学。
借之构筑伦理学本体论。
这一认识路径成为后来的理学诸子坚守的哲学方向。
张载是陕西人,故其学派成为关学。
张载在《易传》的基础上提出宇宙发生论,他强调“气”,认为太极就是气。
中哲 第六章(宋明理学)
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南宋时主要是朱熹、陆九渊;明代最有
影响的是王守仁。
四、宋明主要哲学家思想简介
(一) 北宋五子的哲学思想
1.周敦颐的太极说
周敦颐(1016-1073), 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北宋五 子”之一。著有《太极图说》、 《通书》等,后人编为《周子
全书》。由于周敦颐号濂溪先
生,故其学说又称作“濂学”。
(2)心性论
二程在心性论上主张将性与气统一起来讨论,
从性之本而言,“性即理”(《遗书》二十二上); 从气禀而言,人有贤愚善恶之分。人心中有知,但 心不能直接认识自己,必须用“格物”的工夫, “格物”就是“至物”,就是就物而穷其理。而穷
理的具体途径就是读书讨论和应接事物。二程提倡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要求“合内外之
三、宋明理学的发展线索
1.按传统分类,宋明理学主要有两大派:
其一是宋代占统治地位的道学,其中以洛学为主 干,至南宋发展到高峰,在明代仍有很大影响,并维 持着正统地位。因其主要代表为程颐、朱熹,故常称 为程朱派;又因皆以“理”为最高范畴,故又称之为 “理学”。 其二是产生于宋代,在明中期后占主导地位的以 “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代表人物为陆九渊、 王守仁,故又称为陆王派或陆王心学。广义的宋明理 学包括道学和心学。
(1)理本论 二程反对张载的气本论,提出了以“理” 为最高范畴的理本论体系,并把道、天、天命、 心、气、性、物都用理贯穿起来,认为“理” 是世界的根源,永恒的客观存在,不会因人为 而加以改变。 “理”是万事万物所根据的法则,是物质 世界的“所以然”。万物一理,“理一分殊”。 “理”还是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父子君臣封建 伦理关系的标准。
第六章 宋明时期的哲学
一、背景和概说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从远古时期的原始儒学到现代的新儒学,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1. 原始儒学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原始儒学时期是儒学的起源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
孔子是儒学的奠基人,他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仁”的概念,倡导“君子”为人的行为准则。
他的学说被后世奉为经典,形成了《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
2. 先秦儒学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先秦儒学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墨子等。
孟子是孔子的弟子,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的善良和天命的重要性。
荀子则强调人性的恶劣和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提出了“性恶论”。
墨子则注重实用主义和社会改革,提倡兼爱和非攻的思想。
3. 儒学的统治地位(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儒学成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儒学家成为官员的培养对象。
儒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君主专制、礼仪制度和家族观念等,这些思想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儒学也对其他学派产生了影响,如道家、法家等。
4. 儒学的复兴与变革(公元220年-公元618年)在东汉末年,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儒学逐渐衰落。
然而,隋唐时期,儒学得到了复兴,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儒学家如魏征、颜之推等在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儒学也开始与佛教、道教等其他思想流派进行对话和融合,形成了新的学说。
5. 宋明理学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644年)宋明理学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程朱理学派。
程朱理学强调人性的善良和天命的重要性,提出了“性即理”的观点,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
这一学派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 现代新儒学的兴起(20世纪至今)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儒学再次受到关注和研究。
宋明理学
A c
6、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C、气者,理之所依也,无其器则无其道 D、良知既是天理
B
练习巩固
7、下列关于理学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 B、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 C、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新发展 D、王守仁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8、王阳明创立心学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程朱理学 B.加强内心修养 C.维护封建统治 D.上升为统治思想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理的本质: 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 在的普遍原则。
五、陆王心学 (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 学的开创者 (2)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 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 完成 (3)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 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九渊
陆 王 心 学
“三教合一”含义:
三教”是指:儒教、 佛教、道教。 “三教合 一”不是儒学、佛教、 道教合为一体, 而是一 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关系。
“
三教图
知识· 梳理
宋 明 理 学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的 发 展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三、理学先驱——北宋五子及其思想
请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
答案提示
“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 两者的区 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 别主要在 “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 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 于:人们 思想中是 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 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 想中先天存在的。
儒学的世俗化——宋明理学
2.规范答题——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 (1)不同(比较类模板——分点列表,归纳异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问题
分层信息
主旨提炼
概括归类
材料
无
孔孟 儒学
所学
孔子:“仁”“为政以德”“有 教无类”;孟子:“仁政”“民
强调仁政、民本
不同:孔 孟强调仁 政、民本;
不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董仲舒强
同
材料
无
强调大一统、天 调天人感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1234
解析 答案
3.命题点:对宋明理学内涵的理解 (2014·课标全国Ⅰ,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 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明本心等
发展:宋代儒学重 视孔孟儒学;重视 思辨、强调个人修 养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 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3.理学思想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 天理之件数。”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 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 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 “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2.形成过程
(1)创立——“二程”
人伦者,天理也
①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 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②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 ”,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
宋明理学(正式)
3、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4.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
白马寺(河南洛阳)
江南春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 唐•杜牧
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 千里莺啼绿映红, 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 水村山郭酒旗风。 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 “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南朝四百八十寺, 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①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②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知识点拔 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 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的花自 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 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 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 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 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2) 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 王阳明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参看教材P15学习思考)
4.影响 •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
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 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 主义,即认为世界 统一于人的意识之 外的精神存在物如 绝对精神、上帝的 意志。
专题一宋明理学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旳发展
1、南宋:陆九渊旳心学 (1)“心”作为宇宙万物旳本原,“心即理
” (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心学概念: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把“ 2、心明”中作后为期宇王宙阳万明物旳旳心本学原,提出“ (1心)”“就心是外“无理物””旳、主“张心;外强无调理“”宇旳主观唯 心宙论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他 (2旳)学提说出被“称致为良“知心”学和”“知行合一”旳学说
“理”是世界旳本原——理学关键思想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 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 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材为料地二,天道……宇理德其宙即伦张之“理之间为一三和三理纲等纲而五级,已常秩其。纪天”序之得,为之—就五而——常为是《—…天儒朱《…,文家朱地公子旳得文语之集类而》》
主动:有利于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 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旳性格特征:
注重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旳社会责任 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适应了统治阶级旳需要,成 为南宋后长久居于统治地位旳官方哲学。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专题一 中国老式文化主流思想旳演 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知识框架 儒学旳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背景) 北宋五子与理学旳创建 (兴起) 朱熹旳学说与理学旳成熟 (成熟) 陆王心学与理学旳发展 (发展)
一、理学兴起旳背景:儒学旳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旳困境——儒学独尊地位旳动摇 (1)东汉末年,长久战乱,儒学旳权威性被严 重减弱 (2)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旳广泛传播,直接冲 击着儒家思想作为关键价值观念旳地位
宋明理学
涓流滴到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
──朱熹
──陆九渊
著作数量相差悬殊 朱熹:一生著书209卷,编纂书籍210卷,注释38卷,校勘 72卷。 陆九渊:没有专书留下,只是后人为他编纂了文集。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二程理学
对理的不 同解释 把握理的 不同途径
对理的共 同认识 相同的本 质
3.影响:(1)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 理学创立的先声。 (2)研习 儒经义理 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 (3)重忠孝、讲廉耻、励 气节 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4)理学孕育而生。
“三教”是指:儒教、
佛教、道教。“三教合一”
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 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 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的关系。
思想交锋:鹅湖之会 ·朱陆之辩 (1175年)
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本心 上着力,不用耗费精力在前 人的注疏里探求精微。
易简工夫终久大, 支离事业竟浮沉。
朱熹 为学应格物致知,循序渐 进,广泛阅读古圣先贤的 经典。 陆九渊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墟墓兴衰宗庙钦,
斯人千古不磨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
【训练巩固】参考答案
1. B 2.A 3.C 4.思路引领:(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 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 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 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 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 得到启示。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 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 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 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 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义轻利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 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简述宋明理学发展脉络
宋明理学发展脉络引言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派,它对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三个方面,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
起源宋代儒学复兴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继唐代之后,儒学开始重新兴盛起来。
此时的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跃,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宋代士人大多将儒学作为自己的学问主张,官方也开始重视儒学教育。
理学的兴起宋代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学派,它在推翻唯物主义、否定心灵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气、心三者的关系理论,并强调“理”的重要性。
宋代理学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发展朱熹的哲学思想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释。
他提出的“理气分别说”认为,理和气不可分离,但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他强调人的本性是善的,并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的最高境界。
程朱理学的确立宋代末年至明代初期,程颢和朱熹的理学逐渐融合,形成了后来的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对宋代的理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强调以“心为主”,认为心具有至高的价值,要通过修身来追求圣人之道。
近代理学的变革明代末年,理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汤显祖提出了“欲积力而逐虚无”的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王守仁则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主张理论与实践要相统一。
这些新的理论思想对后来的中国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影响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宋明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强调人的本性是善的,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社会风尚和政治道德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对后来的中国社会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理学对儒学的影响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释,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化和发展。
它对后来的儒家学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理学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宋明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它提出了“理”的重要性,强调以“心为主”,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宋明理学共26页
1、哲学思辨化
2、吸收佛道思想
3、以重塑儒家伦 理道德为核心
<二>背景之可能性
(1)北宋实行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2)唐中后期以来,儒学复兴运动。(韩愈“道统论”;李 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
二、理学的发展、派系、核心概念及主张
发展、 派系
开创:北宋五子
成熟:程朱理学
发展: 陆王心学
——何俊《南宋儒学建构》
程朱理学——朱熹历史地位:
A、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B、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哲学影响深远;对维护
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鹅湖之会 ·朱陆之辩(1175年)
(1175)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鹅湖寺进学术辩论, 史称“鹅湖之会”。
朱熹
陆九渊
VS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1)心学的基本特征:
——朱熹
哲学思想 教材解析
面对乱世,他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希望统
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
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他注重政治
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 修三p4
——人民版重心必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 家的忠、效、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 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 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4、目的——重建儒学信仰
绍熙五年(1194年)九月,朱熹于行宫便殿 奏事。第一札要宋宁宗正心诚意,第二札要 宋宁宗读经穷理。十月十四日,朱熹奉诏进 讲《大学》,反复强调“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 希望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引起 宋宁宗的不满。因此,朱熹在朝仅46日,被 宋宁宗罢职。
宋明理学
天理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 认为其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_。 孔颜之乐 仁 仁者就是“ ”。
天理的实质是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理学的成熟
字元晦,号晦庵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理学的集大成者
(南宋)朱熹
朱熹的主张和成就:
①理先于气,理是宇宙的本原
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不可取的观念: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小结
理学 派别 程朱 理学 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 朱熹 主要观点
不同点
评价宋明理学
“ 贞 节 牌 坊 ”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美丽”的三寸金莲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宋明理学的评价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
2.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周敦颐
《周易》 《太极图》 结合______解释________,建构了包括万 衍生规律 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_________,把人 “理”生万物 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_________ 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程颢、程颐与周敦颐、邵雍、张载)是理学 的开创者。 1.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
1.3 宋明理学
(二)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基本观点 理气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万物各 有其理,万物之理归一(客观唯心主义) 修养论: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强调“仁”和“仁者”,强调社会责任感。 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 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书本知识概括并理解二程和朱 熹的主要观点:
鹅湖之会 ·朱陆之辩(1175年)
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本心上着力, 不用耗费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求 精微。
易简工夫终久大,
支离事业竟浮沉。
朱熹
为学应格物致知,循序渐 进,广泛阅读古圣先贤的 经典。
陆九渊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指以陆九渊与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 实践之。 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思想主张
材料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 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1、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即心是
世界本源。
材料二: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 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不假外求。
2、方法论(思想核心):“致良知”。加强道德修
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2、邵雍
邵雍(1011—1077) 字尧夫,谥康节,北宋哲学家。 其贡献在于,重新排列六十四卦,
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 命运。
3、唯物主义者——张载
张载(1020-1077),北宋大儒,哲 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封先贤。字 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 其理学贡献: (1)开创“气学”一派; (2)理论上,严格区分天、道、心、 性等概念,准确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 旨和精神。
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理学和心学
对后世影响的比较
理学
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对明清 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理学强调的社 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也影响了后世的文 化和社会发展。
VS
心学
心学的影响主要在思想领域,尤其是对明 代的王阳明等思想家。心学的思想也影响 了后世的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成为 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6
宋明时期新儒学的现代价 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心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01
02
03
朱熹的理学派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 学家、教育家,他的理学 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 墨客。
陆九渊的心学派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心学 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强调 内心自省和自我修养。
王阳明的心学派
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心学 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强调 实践和行知合一。
心学对后世的影响
ABCD
对中国文化、教育、政治 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了儒释道的融合,为 后世文化交流和思想创新 提供了基础。
04
心学的发展与影响
心学的起源和形成
心学起源于北宋时期,由程颢、程颐 等人开创。
心学在明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 推广,王阳明等人成为心学的集大成 者。
心学在南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朱 熹、陆九渊等人成为心学的代表人物。
存天理、去人欲。
陆王心学
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 表,强调心即理、知行
合一。
永嘉学派
以叶适为代表,主张功 利主义、强调事功和实
用。
永康学派
以陈亮为代表,主张经 世致用、提倡事功。
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强化了儒家道德伦理观念, 成为封建社会后期主流价 值观。
对东亚文化圈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化 发展受到宋明理学的深刻影响 。
(学案)专题一三宋明理学含答案
三宋明理学学习目标时空坐标1.北宋五子对理学创立的历史贡献。
2.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理学家的主要思想及历史意义。
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4.认识宋明理学在儒家思想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1)原因: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表现: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1)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理学的创立与成熟(一)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二)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1)理气关系方面:认为理比气更根本。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2.主要贡献: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
3.地位及影响:(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三、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创立者,其主要思想包括:(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提出“发明本心”为求理的方法,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包括:(1)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人人都有良知。
(2)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在于“致良知”。
(3)修养的方法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3.心学的影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易错点拨“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第3课 宋明理学——儒家思想的成熟
三、学习延伸:(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 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 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 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 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 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③宋明理 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 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 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 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 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具体影响 —— ( 1 )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其实质 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2)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 消极的影响。(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 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 情,自我调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 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 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 极作用。
第3课 宋明理学——儒家思想的成熟
一、形成背景 1.儒学逐渐吸收佛、道精神 2.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 二、理学派别及主张 1.程朱理学:本体论、伦理道德、认识论 2.陆王心学:本体论、认识论 三、理学的深远影响(总体影响):对中国、 对世界
本体论: 程颢、程颐:认为 是宇宙 万物的本源,先有 而后有 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朱熹: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 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 的 ,它是 的最高 境界。
认识论: 陆九渊: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即是真理”,认为只需 就 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①在社会领域,认为社会 动乱的原因是 破坏所致,只有 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② 在哲学领域,提出了“ ”和 “ ”的学说 。
陆王心学中“心”的含义—— “心”即“理”或“天理”, 是人的主观性、宇宙的本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本质相似之处是 A、都使儒学发展到新的高度 B、都强调“理”是世界的本质 C、都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都强调理是“致良知”这一观点 7、孔子曾说自己“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也在其中矣”。 其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这种境界最能反映理学的 A、忠、孝、节、义 B、唯物主义思想 C、最高范畴为“天理” D、天理的核心是“仁” 8、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 襟怀磊落,认民爱物,其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 的最大不同点是 A、强调精神方面的自足 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 C、强调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D、宣扬追求自由的生活
课堂练习 1、从宋代理学提出的“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的“内心反省, 克制私欲”,这说明 A、主流思想文化维系了专制统治 B、儒学的发展强调个人的修养 C、儒学的发展已经阻碍历史的进 D、孔子的仁学发展到了极端 2、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结合知识分析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表现在 A、重视个人的道德素养 B、探讨宇宙自然的规律 C、认识道德价值的内涵 D、研究儒家学说的经典
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 百花争艳。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 的”。朱子说:“对,天生的。”九渊说:“天生是天生的, 但这是我看了,百花才是美丽的。”阳明说:“对,百花只有 我们看了才是美丽的。”
请思考: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下,该同学设计的情景是否符合 史实?说明理由。
• 消极: •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 积极: •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 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 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 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
史实辩析 下面是某校高二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学习和研究宋明理学的有关 情况:《赏花》是该学习兴趣小组一成员在学完宋明理学后即 兴编的历史情景:
3、宋代的理学是吸收了佛、道思想的新儒学,南宋理学家朱熹提 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指的是 A、封建纲常制度 B、佛教神学观念 C、遭救神学观念 D、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4、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 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 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儒学:继承并发展了儒学儒学 评 价 政治:利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统治 道德:强调气节和社会责任感 生活:深刻影响人们生活
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项目 同 内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仁和礼;重视道德约束;存天 理,灭人欲
实质
影响 异 宇宙观 方法论
以儒家伦理纲常来约束社会,维护 专制
维护封建专制;扼杀自然欲望;强 调气节和道德;塑造民族特性等 理在外物 理在内心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主观唯心主义
儒学复兴——宋明理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张载
概念——理学和心学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 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文集卷七读大纪 材料二: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 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 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 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 在你的心外。” (1)据材料一分析什么是“理” (2)据此材料分析心学有何特点?
天理:物:事物的规律性;社会:三纲五常; 特点:心是万物的本源;用心感知事物
构建体系 强化基础
背景
必要性 可能性 程朱 理学 陆王 心学 魏晋以来儒学受到佛教、道教冲击,实力削弱 宋代宽松的文化政策和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儒 学 复 兴 理 学 兴 起
核 心 主 张
宇宙观:理生万物,理在气先; 修养方法:格物致知,社 会责任; 社会政治:道统论(三纲五常;存理灭欲) 陆:宇宙观:本心即天理; 方法:本心体悟; 社会政治:存天理,灭人欲 王:宇宙观:心外无物;修养:知行合一; 社会政治:存天理,灭人欲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阅读材料,提炼信息
• 材料1 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 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 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 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 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材料4: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 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 积极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