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义江解读《红楼梦》
第一讲《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
一、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第五大?)
二、《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
(一)以切身感受作为小说题材
《红楼梦》是在作者亲见亲闻、亲身经历和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切的生活素材基础上创作的。这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史上还是第一次。(跨进了近代小说的门槛)当代小说中常见,e.g.《亮剑》作者肯定有部队生活的经验
《红楼梦》之前,《史记》等史传文学→笔记小说(《世说新语》)→民间传说→传奇话本等前人、古人、他人的故事,读者很少关注小说的作者
《红楼梦》之前的小说多用古典主义写法,小说的作者与小说创作本身并无太大联系,与《红楼梦》大不相同
(二)再现生活的广阔画面
《红楼梦》之前的小说注重事件、故事而不是生活(方方面面)
《红楼梦》具体、细致、生动、真实地展示了作者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中广阔的生活场景,礼仪、习俗、爱情、友谊、伦常关系,种种喜、怒、哀、乐,以至饮食穿着、生活起居等等琐事细节,无不一一毕现。这也是以前小说从未有过的。
(三)突破传统方法描写人物(最初见于鲁迅)
传统小说:好人都好,坏人都坏,人物个性单一
《红楼梦》:不掩饰,不隐晦,不讳饰,不讽刺,如实描绘
(四)整部书是一个有机整体
《红楼梦》全书的结构,与我国其他古典长篇小说相比,可以说是有着根本性区别的(《三国演义》——历史框架,《水浒传》——板块结构),具有一种成熟的艺术性精巧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
(五)以假存真的特殊手法
作者以假存真,实录世情,把饱含辛酸泪水的真实感受,用“满纸荒唐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其内涵和手法,自然都很值得研究。
(六)中华文化的综合体现
在小说这一文学形式中,要多方面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就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以说,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哪一部小说能够做到。《红楼梦》却能在极大程度上综合体现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第二讲脂评、脂本与脂砚斋批书人
一、《红楼梦》版本两大系统:
(一)脂评抄本系统(脂本)——最多八十回,脂砚斋,庚辰本(1761年)
(二)程高刻本系统(刊本)——一百二十回,分为程甲本(1791年),程乙本(1792年)
二、为什么依据脂本研究红楼:
后人依据后加的四十回把前八十回里有矛盾的地方做了改动:
1、石头(通灵宝玉)与神瑛侍者(转世为贾宝玉):后人把夹带的人和夹带的东西合二为一,实际并非同物,石头并非贾宝玉;
2、调包计(把薛宝钗代林黛玉嫁给贾宝玉):把薛宝钗写得很有心计城府
3、“二尤”根本面貌;
4、晴雯之死;
5、姽婳将军诗
需研究作者本来的意图、思想
三、《红楼梦》批书人:
脂评情况复杂,不可一概轮值,应用正确的态度,尽量分辨,了解不同人的角度、观点不同。
1、曹雪芹家人:畸笏叟(曹父),曹棠村(弟);
2、曹雪芹亲友:孔梅溪、松斋;
3、合作者:脂砚斋(虽为重评,但评了4次);
4、圈外人:鉴堂、绮园、玉兰坡,立松轩。
四、脂评本的价值:
1、提供了作者写作的情况:
①原稿的回数(并未在写作中直接分好);
②初稿已基本写成,末回是“警幻情榜”;③很多地方未分回;
④被借阅者迷失了五、六稿;⑤前书《风月宝鉴》;
⑥曹雪芹未修补完全书就已逝世(1764年);
⑦脂砚斋于曹雪芹逝世半年后离世(1764年)。
2、秦可卿情节初稿及回目;
3、八十回以后后半部佚稿;
4、人名、地名的寓意。
第三讲索引派与自传说的谬误
一、索引派的谬误:
(一)索引派定义:
索求曹雪芹隐去的事情
索引派认为小说故事表面上讲的是这一个故事,隐去的是另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实际上是通过小说用荒唐言、假语把它说出来。
方向有误,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牵强附会,错误地把文艺形象与现实的人相联系。(二)索引派示例:
1、顺治皇帝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
2、明珠家事说;
3、张侯家事说;
4、傅恒家事说;
5、和珅家事说;
6、吊明之失,揭清之亡说——蔡元培《石头记索隐》;
7、宫闱秘事说。
(三)索引派成因:
《红楼梦》创作具有较强先进性,超越当时的文艺理论。
(四)新索引派:
新索隐派(刘心武的秦学):编造历史
二、自传说的谬误:
(一)自传说定义:
自传说(自叙说):胡适——红楼实际上是作者的自叙传。
成功将小说作品和作者自己的家世、背景相联系,但未深入了解小说的虚构本质,
将小说与作者家世相对等,有失偏颇。
(二)驳斥理由:
1、小说本身并非始终以贾宝玉为主线;
2、政治环境不允许;
3、伦理不通;
4、作者并无完全相似的经历。
第四讲石头撰书与甄贾宝玉
一、石头是曹雪芹虚拟的原始作者:
石头≈作者;补天=科考,经国济世
石头并不完全代表作者,石头记中更多是作者家中长辈的经历。
石头记:石头写的故事,石头城的故事。
书中多处文字以石头口气叙说,石头自称“蠢物”而不是“我”。
二、石头通灵:
“通部情案,必皆从石兄挂号,然各有各稿,穿插神妙。”——脂砚斋
三、虚拟石头撰书的主要意图:
(一)强调“满纸荒唐言”的小说中所蕴藏之“真”;
(二)兼备两种叙事方法之所长(第一与第三人称)
第一:给人亲身经历的感受,增强真实性;
第三:叙述方式自由,范围广。
四、设置甄贾二府的作用:
(一)提醒“真与假”;(二)“明写”同“暗点”。
五、石头的转移:
四大关键:贾家之败;元妃之死;黛玉之死;甄宝玉送玉
第五讲眼泪还债与黛玉之死
一、眼泪还债的特定含义:
1、林黛玉报答前生“甘露之惠”;
2、切合故事情节;
3、“潇湘妃子”雅号的寓意:
(1)解释林黛玉心理;(2)暗示林黛玉命运。
二、《终身误》&《枉凝眉》:
《终身误》——薛宝钗;《枉凝眉》——林黛玉
三、明义的题诗——“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四、林黛玉的花名签——“莫怨东风当自嗟”
五、贾府中人看法(对宝黛二人关系)——府人皆知
六、其他线索——林黛玉不断为宝玉牺牲,为宝玉痛苦。
第六讲褒贬纷争的薛宝钗
一、贬宝钗议论的出现及原因:
贬宝钗的议论出现在120回本刊行之后,前八十回中宝钗不是宝黛之恋的障碍,后四十回众人集体“谋杀”黛玉(调包计),众人形象发生了变化。
在一百二十回本中的宝钗,具有以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