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事件简介
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那我给你说几个比较出名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哈。
一、三鹿奶粉事件。
1. 事件经过。
这事儿当年可轰动了。
三鹿奶粉那时候是个挺有名的牌子呢。
好多家长都给自家孩子买这个奶粉喝,觉得大品牌放心。
结果呢,好多宝宝喝了这奶粉之后,身体出了大问题,被查出得了肾结石。
为啥呢?原来啊,是有不法分子往奶粉里加了三聚氰胺这种东西。
三聚氰胺这玩意儿,含氮量高,当时那些坏家伙就是想让奶粉在检测的时候,蛋白质含量看起来达标,就昧着良心加了这个有害物质。
2. 影响。
这可把全国家长们给吓坏了。
那些患病的宝宝遭了老罪了,又是住院又是治疗的。
三鹿这个品牌也彻底垮台了,最后破产。
而且这事件让整个中国奶粉行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大家都不敢轻易相信国产奶粉了,好多人都跑去买进口奶粉,哪怕贵得很呢。
二、地沟油事件。
1. 事件经过。
你能想象有人把从下水道捞出来的油重新加工,再端上咱们的餐桌吗?没错,就有这样的事。
一些无良商家把地沟油收集起来,经过一些粗糙的加工处理,就伪装成正常的食用油卖给餐馆啊、小吃摊啊之类的。
这些地沟油那可脏得很,里面什么细菌、有害物质都有,想想就恶心。
2. 影响。
这让大家出去吃饭的时候都提心吊胆的。
那些喜欢在外面吃小吃或者下馆子的人,心里都犯嘀咕,不知道吃进嘴里的油是不是地沟油。
而且这事儿一曝光,大家对餐饮行业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监管部门也不得不加大对地沟油的查处力度,要把这些坏家伙从餐饮市场里给揪出来。
三、瘦肉精事件。
1. 事件经过。
有些养猪的人啊,为了让猪长得瘦肉多,就给猪喂瘦肉精。
瘦肉精这东西,猪吃了之后,长出来的肉看起来瘦肉比例很高,卖相好。
可是人吃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那可就惨了。
会出现心跳加速、头晕、恶心等症状。
比如说双汇瘦肉精事件,双汇那也是个大品牌啊,结果被查出有瘦肉精猪肉流入市场,可把消费者给气坏了。
2. 影响。
消费者对猪肉的安全性担忧得不得了,很多人都不敢随便买猪肉吃了。
双汇这个品牌也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来挽回声誉,重新建立消费者对它的信任。
食品安全案件

食品安全案件食品安全案例:合成香精事件事件背景:2010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案件,被称为“合成香精事件”。
此案件曝光了一家知名食品公司涉嫌使用非法添加剂合成香精来制造食品,导致了大量消费者中毒,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事件经过: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在2010年3月。
一名消费者购买了该食品公司生产的冷饮产品,并在食用后不久出现了严重呕吐和腹痛的症状。
此消费者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治疗,并被确诊为食物中毒。
类似的案例陆续出现,一个消费者接一个消费者报告因食用该食品公司的产品而导致身体不适。
各大医院的急诊室开始接收大量因为食品中毒而需要治疗的患者,甚至出现了因过量摄入有害物质而导致生命危险的情况。
有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通过对食品样本的检测,发现该食品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一种叫做亚硝基胺的非法添加剂制作合成香精。
亚硝基胺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长期摄入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食品公司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他们未经许可和审查,在食品中添加了这种禁用的合成香精,严重违背了对消费者的安全承诺。
此外,该公司未按照规定进行产品检测和抽检工作,导致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律师的点评:该案例涉及的合成香精事件是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该食品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多项法律法规,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首先,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任何食品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该公司在未经许可和审查情况下添加非法添加剂,明显违反了这一要求。
其次,该公司未按照规定进行产品检测和抽检工作,导致非法添加剂严重超标。
这表明他们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不力,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第三,该公司的违法行为导致了大量消费者中毒,严重危害了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根据民法的相关规定,该公司应对消费者的医疗费用、损失赔偿等承担经济责任。
最后,法律应该对该公司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和惩罚,以起到警示和威慑的作用,促使其他食品生产企业始终遵守食品安全法规定,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这事儿当年可轰动了。
一些不良奶粉厂商,为了让检测的时候蛋白质含量数据好看,就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
这三聚氰胺可不是啥好东西,根本就不能被人体正常吸收,结果好多小宝宝喝了这种奶粉后,都出现了肾结石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那些可爱的小宝贝们,有的肾都被结石折磨得不行了。
全国上下都愤怒了,这简直是拿宝宝们的健康开玩笑啊。
那些无良企业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个事件也让咱们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更加重视了,标准也更严格了。
二、地沟油事件。
你能想象有人把从下水道里捞出来的油重新加工,然后再送上咱们的餐桌吗?没错,地沟油事件就是这么可怕。
一些不法分子,收集饭店下水道里那些油腻腻、脏乎乎的泔水油,经过一些简单又恶心的加工,伪装成正常的食用油。
这些地沟油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吃多了对身体那可太有害了,什么肠胃病啊,致癌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老百姓知道这事儿的时候,都觉得太恶心了,在外面吃饭都提心吊胆的。
后来国家大力打击地沟油的生产和销售,就是要把这种恶心又危险的东西彻底赶出咱们的餐桌。
三、瘦肉精事件。
那些养猪的人里啊,有一小撮贪心的家伙。
他们想让猪长得瘦肉多,卖相好,就给猪喂瘦肉精。
这瘦肉精可不得了,猪吃了它虽然是长瘦肉了,但是人要是吃了含瘦肉精的猪肉,那心跳就会加速,就像刚跑完百米冲刺一样,还会手抖、头晕呢。
好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这种猪肉,身体出现各种不舒服。
这事儿被曝光后,大家买猪肉的时候都开始小心翼翼的,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猪肉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不让这些喂了瘦肉精的猪肉流入市场。
315食品安全案例

315食品安全案例315食品安全案例是指中国消费者协会每年的3月15日公布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旨在揭露和打击涉及食品安全的不良企业和产品。
以下是关于315食品安全案例的10个例子:1. 2018年,315曝光了一家知名食品企业,其生产的某品牌方便面被检测出超标的铅含量,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2. 同样在2018年,315揭示了一家糕点厂使用过期面粉生产糕点的案例,这种不合规的生产行为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
3. 2019年,315曝光了一家大型超市销售过期食品的事件,这些过期食品被重新包装售卖给消费者,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4. 在2020年的315晚会上,一家知名乳制品企业被曝光在产品中添加了非法添加剂,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
5. 同样在2020年,315揭示了一家餐饮连锁企业使用过期食材的案例,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6. 2021年,315曝光了一家著名饮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这种不合规的行为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
7. 同样在2021年,315揭示了一家饮料企业生产的某款果汁中含有过高的添加剂,这种不良行为威胁到了消费者的健康。
8. 2018年,315曝光了一家快餐连锁店使用过期食材的案例,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9. 2019年,315揭示了一家知名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剂,这种不合规的行为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10. 在2020年的315晚会上,一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被曝光在产品中掺入了大量的非食用物质,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并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以上是关于315食品安全案例的10个例子,这些案例揭示了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的普遍存在,也提醒了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要保持警惕,选择合格、安全的食品。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
盘点国内历年来食品安全事件

盘点国内历年来食品安全事件1. 2004年4月前,大量营养素含量低下的劣质婴儿奶粉从郑州、合肥、蚌埠和阜阳批发市场流入阜阳农村销售点。
安徽阜阳市发生189例婴儿患轻中度营养不良、12例婴儿死亡的恶性事件。
2. 2005年3月2日与3月3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化妆品检测中心对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批次为“2003年7月7日”的“美味源”牌金唛桂林辣椒酱进行检测时,首次发现“苏丹红一号”。
从3月5日开始,“苏丹红”用于食品的情况不断被广东、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检出。
3. 2005年年3月,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检疫队就曾在渝中区西三街水产交易市场查获600多只含有致癌药物孔雀石绿的甲鱼。
2005年6月30日,《河南商报》发表一篇题为《食品安全再拉警报孔雀石绿毒浸鲜鱼》的报道,用于水产品养殖、可导致人体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化学制剂——孔雀石绿被发现污染水产品。
4. 2005年10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以《全球禁用日韩致癌保鲜膜转道中国》为题报道称,聚氯乙烯(PVC)保鲜膜含有致癌物质,有害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我国一些超市的生鲜产品,如蔬菜、水果及熟食包装大量采用PVC保鲜膜,LG、三菱、三荣这3大品牌占据了国内市场近80%的份额,它们主要是来自日本和韩国的产品。
5. 2005年上半年,青海境内的候鸟群出现禽流感案例。
10月份以后,内蒙古、安徽、湖南、湖北、辽宁、新疆等地都出现疫情。
10月13日,卫生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卫生部农业部关于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合作机制》,要求对禽流感地区的家禽进行大规模扑杀,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同时实施广泛的疫苗注射等措施。
6.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红IV号。
14日,北京食品办又检出六种咸鸭蛋含苏丹红,大连等地也陆续发现含苏丹红的“红心”咸鸭蛋。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食品安全事故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食品中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旨在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 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聚氰胺事件。
这种化学物质被严禁用于食品加工,然而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提高奶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故意掺入了三聚氰胺。
数以千计的婴儿因饮用受污染的奶粉而受到严重伤害,引发了公众的恐慌与愤怒。
这一事件暴露了监管不严和不道德商业行为的问题。
政府在事件爆发后采取了严厉措施,打击了相关不法分子,并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检测机制。
此外,企业及消费者也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和购买环节的监督,共同守护食品安全。
2. 苏丹红事件苏丹红是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合成染料,但在2005年,苏丹红却被发现出现在食品中。
这种染料被非法添加在辣椒粉、火腿等食品中,对人体健康有着潜在的损害。
苏丹红事件引发了广泛的恐慌,人们开始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更大的担忧。
为了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了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
此外,加强对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促进透明的食品信息披露,并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也是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3. 毒大米事件近年来,毒大米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一些农民为了提高产量而滥用农药,使得大米中残留的有毒物质超标。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包括农药的合理使用、农田水质的监测等。
此外,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推行有机农业等也是有效降低农产品安全风险的方法。
4. 油麦菜事件油麦菜是我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然而近年来油麦菜被发现含有过量的农药残留。
由于缺乏监管和质量检测,大量的农药被无意或有意地使用在农产品上,威胁了公众的健康。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2024年“瘦肉精”事件:中国台湾地区曝光了一起使用瘦肉精来提高猪肉瘦肉率的食品安全案件。
这引发了公众对于农药和兽药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滥用的担忧。
2.2024年“苹果门”事件:湖北武汉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被曝光在苹果制品中添加了过氧化苯甲酰,这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
这次事件让公众对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规性产生了怀疑。
3.2024年“地沟油”事件:中国上海和其他地区曝光了一系列使用回收废油制造食用油的案件,这些废油主要来自餐馆排放的污油、污水和生活垃圾。
人们担心这些回收的废油中可能含有剧毒的物质,对身体健康构成风险。
4.2024年“大米门”事件:中国湖南一些地区曝光了一起将塑料袋和橡胶粉装入大米中销售的案件。
这让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食品生产环节中的欺诈行为产生了质疑。
5.2024年“追溯门”事件:中国安徽一起麻辣香锅中使用过期、滥用农药的案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追溯体系的关注。
这次事件揭示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
6.2024年“疫苗门”事件:中国长春长生生物科技公司被曝光生产和销售造假狂犬疫苗事件,导致广大公众对于疫苗安全问题产生了恐慌和忧虑。
这次事件揭示了疫苗监管的重要性和合规性的关键。
这些事件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公众的担忧,也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在全球贸易中起到了重要角色。
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都在采取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防控能力。
为解决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措施应该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追溯体系建设,增加食品抽检力度,并加强信息公开和消费者教育等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各项措施,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总结而言,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严峻。
只有加强相关监管和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20111、催熟芒果4月6日上午,媒体走访了华润万家、人人乐等大型超市。
发现果品区大多摆放着用保鲜膜包裹的芒果,长得饱满,色泽鲜黄。
而海南芒果5月中旬才成熟,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
“乙烯利释剂”是一种低毒农药,如果用量过大、就会超出国家标准,食用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提醒广大消费者,吃芒果时,最好清洗干净、去皮食用。
2、上海染色馒头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上海工商部门连夜查扣6048只涉嫌“染色”馒头。
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责任人被公安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馒头作为最普遍的食物之一,上海的染色馒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恐慌。
全国各地开展馒头检测行动,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3、水银刀鱼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了12条刀鱼,加工时发现其中3条体内掺有不明物,经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部门鉴定为水银。
注入水银使刀鱼增加重量卖出更高的价格,还可以让死刀鱼看起来更有光泽。
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
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4、万能牛肉膏2011年4月,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广泛流传“牛肉膏”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将鸡肉、猪肉加工成“牛肉”。
据市民透露,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如果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
之后,广东佛山又爆出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涉案假牛肉数量超过了1.6万公斤。
过量长期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引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全球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威胁。
本文将概述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旨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警惕,加强食品监管措施,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事件一: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重大的毒奶粉事件。
多家奶粉生产企业添加了含有工业用途的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尿路结石、肾脏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媒体报道,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此后,中国政府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
事件二:瘦肉精丑闻瘦肉精是一种生长促进剂,被用于家禽和畜牧业中,以增加肉类产品的产量。
然而,瘦肉精在人体摄入过多后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2011年,台湾曝光了多家餐饮连锁企业使用了含有瘦肉精的肉类制品,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和公众恐慌。
此后,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监管、提高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以防止瘦肉精的滥用。
事件三:塑化剂污染食品油塑化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用于软化塑料。
然而,过多摄入塑化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013年,台湾爆发了一起塑化剂污染食品油的丑闻。
调查发现,许多食品油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掺入了工业用途的塑化剂,导致了许多人食用油中的塑化剂超标。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油安全的广泛担忧,并促使政府加强了食品检测和监管措施。
事件四:有毒农药残留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作物免受害虫侵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农药使用不当的情况,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近年来,多个国家爆发了一系列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
例如,某国爆发了一起农药残留超标的饮料事件,这些饮料中含有高剂量的有毒农药,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这些事件引起了公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迫使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管和管理。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几个食品安全事件,并得出相关的教训和总结。
一、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毒奶粉事件。
多个奶粉品牌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导致成千上万的婴幼儿出现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
此事件引发了全社会的愤怒和抗议。
分析:这起事件揭示了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监管漏洞。
奶粉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监管部门也未能充分履行职责,未发现和制止这种严重的安全问题。
教训与总结:食品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生产商应该加强自我监督,保证产品质量。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惩罚违规行为。
二、瘦肉精事件2011年,我国爆发了一起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瘦肉精事件。
某些养殖场为了让猪肉更加肥大,非法使用瘦肉精。
而瘦肉精被发现对人体健康有着明显的危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恐慌。
分析:这起事件揭示了我国养殖业存在的不合规行为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一些养殖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个人和公众的健康,使用了违禁的添加剂。
监管部门在此事中也未能有效监管,导致问题的长期存在。
教训与总结:科学合规的养殖方式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
养殖场应该严格遵循标准和规定,拒绝使用违禁物质。
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养殖场的抽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规行为,确保食品供应链的安全。
三、有机食品虚标事件2016年,一些有机食品品牌被曝光虚标有机标识,这意味着这些产品并不真正符合有机标准。
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有机食品真实性的质疑,破坏了消费者对于有机食品的信任。
分析:此事件揭示了市场监管的薄弱环节,以及有机认证制度的不完善。
一些食品企业虚标有机标识,是为了提高产品的销售额。
而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履行职责,导致虚标行为长期存在。
315食品安全案例

315食品安全案例315食品安全案例是指在315晚会上曝光的一系列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事件。
下面列举了10个315食品安全案例。
1. 卫龙辣条事件:2013年,卫龙辣条被曝光添加了有害物质苏丹红,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添加剂滥用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2. 美心月饼事件:2014年,香港美心月饼被曝光添加了过期油脂,引起了香港市民的恐慌和抵制行动。
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
3.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奶粉中被发现添加了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肾结石。
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原料安全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4. 微商代购食品事件:近年来,微商代购食品成为食品安全的新隐患。
一些代购食品无法得到正规渠道的监管,存在质量问题。
5. 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滥用食品添加剂,超过了国家标准,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了威胁。
6. 有机食品虚假宣传事件:有机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虚假宣传产品的有机性,误导了消费者。
7. 食品过期销售事件:一些商家为了减少损失,将过期食品重新包装出售,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风险。
8. 食品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农药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滥用导致了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9. 食品假冒伪劣事件:假冒伪劣食品的存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给消费者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健康风险。
10. 餐饮卫生问题事件:一些餐饮企业忽视了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威胁。
以上是10个315食品安全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多样性和严重性。
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加强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提高企业责任意识,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10则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

10则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10则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1.2010年3月19日,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目前中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2.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
自20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3.2008年10月,四川广元柑橘生产中发生蛆虫疫情爆发。
这次柑橘疫情导致柑橘价格的大幅下跌,并且出现严重的滞销状况。
政府出资收购柑橘,并进行深埋、消毒处理,以控制疫情的发展。
4.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
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
5. 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
6. 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从16日开始,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7. 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
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8. 2003年12月1日,杭州质检部门公布“毒海带”事件的调查结果,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
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9. 2003年11月16日,“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五例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五例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贸易和食品供应链的日益密切,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定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介绍五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帮助读者更加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实严峻性。
1.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波及面广,威胁巨大。
该事件涉及到一批奶粉制造商在生产中掺入了三聚氰胺,用于提高奶粉的蛋白质含量指标。
然而,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毒物质,长期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
尤其对婴幼儿来说,更是生命的威胁。
该事件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尿毒症,数百名婴儿不幸死亡。
2. 马铃薯煎饼王事件2014年,中国河南省封丘县发生了一起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大规模食物中毒的事件,被称为“马铃薯煎饼王事件”。
该事件涉及一家小吃店使用泡过农药的马铃薯制作煎饼,导致上百名消费者中毒。
受感染的人们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此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和社会舆论反弹,并成为整顿小吃行业和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导火索。
3. 沙门氏菌污染鸡蛋事件2017年,欧洲多个国家爆发了一起严重的沙门氏菌污染鸡蛋事件。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摄入含有沙门氏菌的食物会导致肠道感染和中毒。
此次事件中,一家荷兰鸡蛋养殖商在养殖过程中使用了含有沙门氏菌的农药,导致该批次鸡蛋被污染。
这些鸡蛋被分销到多个欧洲国家,并被广泛销售,引发了广泛的食品安全恐慌和消费者的担忧。
4. 大豆油假冒事件2013年,中国江苏省镇江市发生了一起大豆油假冒事件。
一家不具备生产资质的小作坊使用劣质大豆制作假冒品牌的大豆油并进行销售。
这批假冒大豆油中掺入了工业柴油和添加剂,远远超过国家标准的限量要求。
假冒大豆油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巨大,涉及市场众多,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5. 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2019年,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发生了一起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
食品安全危机案例

食品安全危机案例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而食品安全危机则是指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的突发事件。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危机案例为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一、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即三聚氰胺事件。
这起事件由于一些不法商人将三聚氰胺添加到奶粉中以提高蛋白质含量而引发。
三聚氰胺对人体肾脏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对婴幼儿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这起事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监管不力,相关部门未能有效监控奶粉市场,造成了不法商人有机可乘;二是企业缺乏自律意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使用有害物质。
针对这起事件,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了食品安全监测标准,加强了对食品生产环节的抽检工作,并加强了惩罚措施,对违法生产食品的企业进行了严厉处罚。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了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苏丹红事件2005年,苏丹红事件在中国引发了巨大关注。
苏丹红是一种禁用的致癌物质,但被不法商贩添加到食品中以增加颜色的鲜艳度。
这种添加行为不仅违法,还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苏丹红事件揭示了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漏洞。
监管部门在这方面的监管较弱,而不法商贩则利用这一漏洞进行违法活动。
此外,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择手段地使用低品质的原料,从而导致了苏丹红事件的发生。
中国政府针对苏丹红事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食品原料的监管,禁止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原料。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另外,政府还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增加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
三、霉变鸡蛋事件2010年,新闻报道了国内某地霉变鸡蛋事件。
该事件的起因是鸡蛋存放不当导致发霉,进而释放有害物质。
大量食用有霉变的鸡蛋可能对人体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的风险。
这起事件揭示了食品加工环节中的管理不善问题。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举国震惊,而在此前后,食品安全的危机在中国一再爆发。
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事件,从这些被认为是“公开的秘密”中,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经营之道。
????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 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一、“砒霜门”据《今日早报》报道“农夫山泉有点甜。
”伴随这句广告语的广为流传,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以及其它系列产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
然而,现在网上已经有网民把这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改成了“农夫山泉有点毒”。
日前,海口市工商局对海口部分批发市场、商场、农贸市场、超市等销售的部分食品进行抽样初检,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生产的30%混合果蔬(生产日期:2009—6—27,规格:500毫升/瓶)、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生产日期:2009—8—16,规格:445毫升/瓶)、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的蜜桃多汁(生产日期:2009—8—22,规格:250毫升/瓶)3种饮料总砷超标。
海口市工商局的消费警示还表示,上述结果经过了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和海口市卫生防疫站复检证实。
消息一出,统一和农夫山泉深陷“砒霜门”的新闻遍布了各大门户网站。
杭州卖的“涉毒”饮料产地有别据介绍,总砷指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中砷的总量。
常说的砒霜中毒,就是急性砷中毒。
如果检验报告属实,也就意味着“农夫山泉”、“统一”有批次饮料“涉毒”。
昨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杭州朝晖路的华润万家超市,发现平日受白领青睐的农夫山泉“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和统一蜜桃多汁等“问题果汁”仍占据货架显著位置,尚未撤柜。
不过,记者仔细查看了该饮料包装,发现与海口市工商局公布的“黑名单”里的生产产地并不一样。
“黑名单”中涉及的是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和广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而在杭城这两家超市销售的是农夫山泉杭州千岛湖饮用水有限公司和昆山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
杭州华润万家公关部负责人表示,一在网上看到相关消息,超市便对相关产品进行了自查,同时让供应商给我们一个说法。
发现这些产品三证齐全,进入超市的流程手续也符合规定。
目前,没有接到国家和省内相关部门发出的权威通知。
而且由于目前销售的饮料与海口检测的广东产品不属于同一产地和批次。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 事件背景和定义食品安全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保证食品不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活动。
然而,在近年来,我们不时地听到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事件主要包括食品污染、食品添加剂超标、假冒伪劣食品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近年来中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 事件一:毒奶粉事件毒奶粉事件是200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之一。
这一事件的导火索是中国乳业巨头三鹿奶粉被曝出含有多次超标的三聚氰胺。
该事件造成六个月以下婴幼儿过度摄入三聚氰胺,数千名婴幼儿患病,数名婴幼儿因此死亡。
此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愤慨和严重不信任。
3. 事件二:瘦肉精事件瘦肉精是一种被用于促进猪等动物生长的饲料添加剂,然而过量使用瘦肉精容易导致人体健康问题。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多起瘦肉精被检测到超标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主要涉及到肉类产品,如猪肉、鸡肉等。
瘦肉精事件引发了对养殖业管理和监督的质疑,也对食品安全制度和相关法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事件三:明火炖汤事件明火炖汤是中国餐饮文化中一道受欢迎的菜品。
然而,近年来明火炖汤事件频发,暴露出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
这些事件主要涉及餐馆使用劣质食材、不合格的食材加工等问题。
由于食物在炖制过程中被直接暴露于明火中,食品安全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有着潜在的危害。
5. 事件四:油品混假事件油品混假是指一些不法商家将劣质油掺假到正常食用油中以获利的行为。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多起油品混假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主要集中在食用油领域,如大豆油、菜籽油等。
这些油品都被掺入了劣质、假冒的油,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6. 事件五:假冒伪劣食品事件近年来,中国也发生了多起涉及假冒伪劣食品的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主要包括假冒知名品牌、过期食品被再次售卖、非法添加物等。
这些假冒伪劣食品不符合卫生标准,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中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NO1.海鲜产品体内含有“孔雀石绿”2005全国2005年6月5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孔雀石绿”。
7月7日,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发了《关于组织查处“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的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严查违法经营、使用“孔雀石绿”的行为。
随后多地报道海鲜产品使用“孔雀绿石”。
NO2.苏丹红鸭蛋2006北京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06年11月12日报道,在北京市场上,一些打着白洋淀“红心”旗号的鸭蛋宣称是在白洋淀水边散养的鸭子吃了小鱼小虾后生成的。
经过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检测,结果发现这些鸭蛋样品里含有偶氮染料苏丹红Ⅳ号,具有高致癌性。
NO3.三鹿“三聚氰胺奶粉”2008河北2008年6月28日,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宗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多个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查出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该事件导致逾30万儿童受害。
NO4.皮革奶2005-2011山东2005年,山东等地曝出在牛奶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的事件,引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重视,曾经大力整顿。
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条被广大网友热议的名为《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报道。
报道中声称,不法商家把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提炼成“皮革水解蛋白”,再将其掺入奶粉中,企图以此来提高奶里的蛋白质含量好蒙混过关。
NO5.地沟油2010全国2010年3月19日,地沟油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地沟油被销往全国各地,主要用于火锅底料中。
NO6.瘦肉精2011全国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与应对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与应对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成为了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本文将对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曝光情况及中国政府应对此次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曝光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该事件爆发后,成千上万的婴儿因摄入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出现严重肾脏问题,甚至导致了部分婴儿的死亡。
此次事件的曝光度极高,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愤怒和关注。
二、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面对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曝光,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首先,政府立即停止受影响奶粉的生产和销售,并成立专门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
此举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向社会传递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
通过加大监督力度和检查频率,政府力求保障市场上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食品企业的执法力度,对违规企业实施了重罚,并公示了失信企业名单,以此强化了市场监管。
再次,政府加强了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如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的使用,政府有效提高了食品安全标准,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辨别能力。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发放食品安全知识手册等方式,帮助民众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影响与启示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曝光对中国食品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该事件引发了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深思。
尽管中国政府在此次事件曝光后迅速采取措施,但问题的发生说明了食品安全监管仍然存在不足。
因此,政府应持续改革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体系,并加强对违规企业的打击力度。
其次,此次事件凸显了食品企业的责任和诚信意识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1. 引言食品安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仅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也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社会声誉造成严重损失。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案例为例,探讨食品安全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2. 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国食品安全史上最为严重的一起事件之一。
2008年,中国三鹿集团旗下的奶粉产品被检测出含有有害化学物质三聚氰胺。
这种物质会导致尿毒症,严重威胁婴幼儿的生命健康。
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恐慌和愤怒。
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大幅提升,消费者开始对乳制品的质量产生质疑。
此外,三鹿集团的声誉也遭到严重损害,公司陷入了巨大的经营困境。
3. 麦当劳过期肉事件2014年,麦当劳在中国各地的供应商被曝光使用过期肉制作汉堡包和鸡肉产品。
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对于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的重新关注。
麦当劳过期肉事件对于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消费者因此对麦当劳产生了不信任感,餐饮行业整体的食品安全环境也备受质疑。
4. 瘦肉精丑闻瘦肉精丑闻在2011年爆发,涉及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猪肉领域。
瘦肉精是一种激素,可以加速猪肉生长。
然而,瘦肉精对人体有害,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瘦肉精丑闻引发了公众对于猪肉及相关加工食品的忧虑。
消费者对猪肉质量的信心受到了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被迫加强对猪肉产品的监督。
5. 解决方案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给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非常重要:•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和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并建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
•提高企业责任感:企业应该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起更大的责任,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加强公众教育:公众应该增强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了解如何正确选择食品,并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
•加强科技支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追溯体系的建设,提高检测技术的精确度和迅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有记者将酒鬼酒送第三方检测后发现,
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高达260%,长期食用塑化剂超
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
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毒害
人类基因。
回顾:在记者曝光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后,湖南省质 量技术监督局11月21日向质检总局报告,经湖南省产 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截 止目前检验结果,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超 标2.47倍。酒鬼酒回应声明指出,经国家质检总局、 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三个权威部门认定, 根据国际通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人 体可以耐受摄入量,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适量的 情况下,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可以放心饮用。这次塑 化剂事件对于整个白酒行业影响深远,冲击巨大。白酒 板块遭受重挫。仅当天,两市白酒股总市值共蒸发 327.79万元。而不久之后,茅台也被曝出塑化剂超标, 白酒行业今年可谓是全面受挫。
结果:光明表达了对消费者表示深深的歉 意,第一时间派专业人员上门进行处理,根据 消费者的意愿进行退货、补货或者退款。光明 方面同时承诺,会对产品移库过程加强监督管 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评论:2012年6月至10月短短5个月的时间 里,光明牛奶共发生了6起安全事件,不论原因 如何,都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食品安全 的监管力度还需加强。
结果:采购地沟油已成事实,但健康元
公司依然在辩解,健康源公司竟然要为地沟
油“正名”。不得不说,使用地沟油生产的抗
生素是否对人体构成危害,民间、专家、业
界仍然是众说不一,尚无权威说法,所以也
给了舆论争议的空间。
评论:国家急需建立完善的检测,监管
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否则地沟油将会
成为老百姓一直担忧的心头大事。
2012年度中国食品安全事件简介
xxxx公司 品控部
酒鬼酒被曝塑化剂超标260% 光明牛奶“酸败门” 健康元地沟油事件 古井贡酒“勾兑门” 伊利奶粉“含汞门” 双汇“蛆虫门” “毒胶囊”事件 立顿“毒茶” 雅培奶粉质量问题 麦当劳过期产品加工出售
酒鬼酒被曝塑化剂超标260% 时间:2012年11月
的信心。
评论: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不能“民不
举,官不究”,同时,应该明确标准,严格
执行监管和检测,真正做到没有“鬼”。
光明牛奶“酸败门” 光明牛奶5个月6次出现质量问题 时间:2012年9月
原因:光明牛奶出现变质现象,在 配送前进行移库的过程中,因车辆 温度没达到标准导致其中部分产品 发生酸败。
回顾:9月8日,多位上海的牛奶订户发现,通过 “光明随心订”订购的220毫升装小口瓶鲜牛奶, 送到家中后出现了异味变质。据悉,这些订户基本 分布在杨浦、浦东、金山、长宁等区。对于此事, 光明方面的解释是:配送过程中车辆温度没达标导 致产品酸败。值得注意的是,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出 的情况下,在2012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上,光 明总裁郭本恒曾公开抱怨:“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 业4553次,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 以复加的程度!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而在之 前的6月份,安徽省颍上县部分学生食用光明乳业 配送的牛奶后,78名学生身体不适,6名学生出现 呕吐。
健康元地沟油事件 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涉
嫌采购地沟油制药 时间:2012年8月
原因:根据公安机关 侦查,健康元全资子 公司--河南焦作健康 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涉嫌采购地沟油制药, 并用于生产制药原料。
回顾:健康元全资子公司--河南焦作健康元 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涉嫌采购地沟油制药,并 用于生产制药原料。宁波市中院于8月28日 开庭审理的全国首例特大地沟油案案件,揭 开了健康元的这一惊天秘密。河南惠康及其 关联企业与焦作健康元签订购销合同,共销 售1.62万吨地沟油,金额高达1.45亿元, 平均售价8950元/吨,这一价格不仅远低于 正常豆油的价格,甚至还低于河南惠康向食 品厂销售均价(9375元/吨),更低于向饲料 企业的销售均价(1.12万元/吨)。
结果:酒鬼酒董秘张儒平表示,被检出
塑化剂超标的50度酒鬼酒目前市场存货为
5000万元,公司没有产品召回计划。如果经
销商要退货,公司会收;若不退,公司不予
处理,因为质监局尚无塑化剂含量的具体要
求。此次涉及塑化剂的50度酒鬼酒不超过上
市公司总收入的10%,但业内人士分析,此
事件更多的是冲击酒鬼酒的品牌以及消费者
结果:古井贡酒回应称,公司确实存在
部分酒用食用酒精勾兑的情况。其解释称,
这主要是用在液态发酵白酒上,液态发酵一
般会使用食用酒精勾兑,公司主要是在部分
低端酒的发酵过程中才会使用食用酒精,高
端的酒不会用到。
评论:在粮食供应充足并且能够出口的
今天,酒业实在没有理由唯利是图、减少工
序,继续沿用这种不规范的做法。提高酒品
的质量,保证品牌的信誉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பைடு நூலகம்
伊利奶粉“含汞门”
伊利部分批次奶粉出 现汞超标
时间:2012年6月
原因:6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对婴幼儿配 方乳粉汞含量进行了专项应急检测,检测结 果表明,除了伊利部分批次奶粉出现汞超标 外,其他婴幼儿配方乳粉汞含量未见异常。
古井贡酒“勾兑门”
古井贡酒部分酒用食 用酒精勾兑
时间:2012年8月
加点酒精 一般人喝不出来
原因:古井贡酒中报披露了一项4551.49万 元的酒精采购,有媒体怀疑其勾兑酒。该公 司回应称古井贡酒并非所有产品都是使用酒 精勾兑而成,只有少量的低端产品是用食用 酒精勾兑生产,
回顾:2012年上半年,古井贡酒从安徽瑞福祥食 品有限公司采购酒精4551.49万元,折算约为 6596吨。业内人士表示,这说明古井贡酒出售的 酒品中有部分酒是用酒精勾兑出来的。位不愿具名 的资深酒类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一般白酒企业采购 酒精为勾兑所用,且现在市场上许多食用酒精也是 用化学方法生产的,因酒精的乙醇含量大于95%, 对人体伤害较大,同时,调制酒的质量和酿造酒的 质量是无法相比的。真正白酒是不再加水、酒精和 香料成分的原始工艺的白酒。这种酒分子呈大分子 团状态。如果外购优质白酒勾兑,每生产一吨白酒 需要3万~4万元成本的基酒,但如果使用食用酒精, 吨成本只要8000~9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