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双向扩散实验

合集下载

生化大实验双向琼脂免疫扩散

生化大实验双向琼脂免疫扩散

四 操作步骤
1. 制板:用移液管吸取热琼脂 20ml,平铺 于直径9cm培养皿中。 2.打孔:待琼脂凝固后,按图1梅花孔型打 孔,孔径 2mm, 孔与孔距离 3-4mm。用针 挑去孔内琼脂。 3.用微量加样器将羊抗人IgG抗体、羊抗人 LDL 抗体及羊抗人 apoA-I 抗体各 5-10ul 加 入周边孔中,中间孔加不同峰的液体。 4. 将培养皿置于生化培养箱内,于 37 ℃温 育,隔天观察结果。
五 注意事项
1.用琼脂浇培养皿时,培养皿必须保持水平位置。
2.每个孔的加样量应保持一致,既使每个孔都被 加满,又必须不使样品溢出孔外。 3.打孔时注意不要将孔弄破。
六 复习题
1.什么是抗原? 2.什么是抗体? 3.双向免疫扩散的原理及应用。

○ ○ ○ 三孔型
○ ○
双孔型
○ ○ ○ ○ 双排孔型
○ ○○○ ○
梅花孔型
图1 双向免疫琼脂扩散孔型
三 试剂与器材
1.缓冲液:4.65gTris加水溶解,加115ml 0.1 M HCl,最后补水至1000ml,pH为8.2。 2.凝胶液:5g琼脂糖加500ml上述缓冲液, 微波炉加热煮沸溶解。注意用中小火, 以免暴沸。 3.待测样品:I号峰、II号峰、III号峰 4.羊抗人IgG抗体、羊抗人LDL抗体、羊抗 人apoA-I抗体。 5.生化培养箱、微波炉、刻度吸管、培养 皿、下口径2mm滴管等

二 实验原理
双向免疫扩散是一种定性试验。将抗原、抗体分 别加入琼脂板相对应的小孔中,使两者互相扩散, 在比例适当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观察沉淀线的 位置、数量、形状,以及对比关系,可对抗原或 抗体进行定性分析,常用于: ( 1 )抗原或抗体的纯度鉴定。也可对抗体效价进行 初步估算。 ( 2 )用已知抗血清(或抗原)检测未知抗原(或抗 体) (3)抗原或抗体相对分子量的估计 双向免疫扩散常见孔型有三孔型、双孔型、双排 孔型、梅花孔型(见图1)

双向琼脂扩散实验报告

双向琼脂扩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原理。

2. 熟悉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操作方法。

3. 学会分析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结果。

二、实验原理双向琼脂扩散试验(Double immunodiffusion test)是一种经典的免疫学实验方法,用于检测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该实验基于抗原与抗体在琼脂凝胶中相互扩散的原理。

当抗原和抗体在琼脂凝胶中相遇时,如果两者浓度比例合适,就会在两者相遇处形成白色沉淀线,称为沉淀反应。

三、实验材料1. 抗原:待检测的样品。

2. 抗体:已知抗体。

3. 琼脂粉:精制琼脂粉。

4. 生理盐水。

5. 载玻片。

6. 打孔器(直径3mm)。

7. 湿盒。

8. 吸管。

四、实验方法1. 制备琼脂板:用生理盐水配制1.0~1.5%琼脂,隔水煮沸使溶化,用吸管吸取3.5ml趁热浇于载玻片上,制成琼脂板。

2. 打孔:待琼脂凝固后,按图所示用打孔器打孔,并用针头挑去孔中琼脂(孔距为5mm)。

3. 加样:在孔中加抗体,在孔的周围加抗原。

加样时勿使样品外溢或在边缘残存小气泡,以免影响扩散结果。

4. 扩散:将加好样品的琼脂板置于湿盒内,于37℃温箱中放置24小时后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1. 观察孔间沉淀线的数目与特征。

2. 分析沉淀线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判断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六、结果分析1. 若凝胶中抗原抗体是特异性的,则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两孔之间出现一清晰致密白色的沉淀线,为阳性反应。

2. 若在72小时仍未出现沉淀线,则为阴性反应。

3. 结果分析时,需考虑抗原特异性、抗原浓度、沉淀线形状等因素。

七、讨论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简单、灵敏、特异的方法,可用于检测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该实验在临床医学、生物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病原体检测、药物过敏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进行了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并观察到了清晰的沉淀线。

这表明抗原与抗体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双向凝胶扩散实验报告

双向凝胶扩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双向凝胶扩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双向凝胶扩散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双向凝胶扩散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免疫学实验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

该实验基于抗原和抗体在凝胶中扩散并形成沉淀线的原理。

当抗原和抗体在一定比例下相遇时,会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在凝胶中形成一条明显的沉淀线。

三、实验材料1. 琼脂糖凝胶板2. 抗原和抗体试剂3. 打孔器4. 微量加样器5. 温度计6. 移液管7. 湿盒8.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琼脂糖凝胶板放入温水中软化,然后取出用剪刀裁剪成合适的尺寸。

2. 打孔:用打孔器在凝胶板上打孔,孔径约为3mm。

3. 加样:用微量加样器将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入凝胶板上的相邻孔中,注意加样时避免产生气泡。

4. 固定:将凝胶板放入湿盒中,放入37℃的恒温箱中扩散24小时。

5. 观察结果:取出凝胶板,用显微镜观察沉淀线的形成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结果:在抗原和抗体孔之间形成了明显的沉淀线,表明抗原和抗体发生了特异性结合。

2. 分析:根据沉淀线的位置、数量和形状,可以初步判断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和浓度。

沉淀线距离抗原孔越远,说明抗体浓度越高;距离抗体孔越远,说明抗原浓度越高。

若出现多条沉淀线,可能表明抗原或抗体不是单一的成分。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加样时应避免产生气泡,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 在恒温箱中扩散时,应保持湿盒内温度恒定,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抗原和抗体的浓度、凝胶板的质量、实验条件等。

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七、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进行了双向凝胶扩散实验,观察到了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验证了实验原理。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和浓度,为后续的免疫学研究提供参考。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1.双扩散用于疾病诊断: 以IBD诊断为例,中心孔加 IBD标准阳性血清,周围孔 分别加IBD标准抗原、生理 盐水、待检抗原1.2.3.4。
2.双扩散用于抗体检测: 以免疫鸡IBD抗体检测为例, 中心孔加IBD标准抗原,周 围孔分别加IBD标准阳性血 清、IBD阴性血清、待检血 清1.2.3.4。
D. 沉淀带形成一种特异性的半渗透性屏 障,阻滞相同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允 许不同的分子通过。
沉淀线的特征与位置:
1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和浓度,
2 抗原、抗体分子的大小
3 扩散率
当抗原体存在多种成分时,将呈现多条 沉淀线以至交叉反应线,因此可用来检查抗 原和免疫血清的特异性、纯度或浓度比较抗 原之间的异同点,因而应用范围较广。
以3mm孔径打孔器打孔一排,孔距5mm。电 泳前各孔中加入抗原液,每孔20μL。
4.电泳:250伏1.5小时(滤纸搭桥)
5.结果判定
电泳结束后,取出琼脂板,加1%鞣酸 生理盐水浸泡后30分钟,观察与测定结果。
四 结果
五 讨论
试分析沉淀峰出现云雾状或圆形的原因 及解决方案。
三 操作步骤
1.琼脂玻板的制备梅花型打孔图 将溶化的1.5%琼脂倒在培养皿中,使之
能将表面覆盖,制成厚度约2~3mm厚的琼脂 糖凝胶板,待冷却后根据所需形状打孔。 (切勿剧烈振荡融化后的琼脂糖,防止气泡 的出现。)
2.免疫扩散及结果观察
每孔加入 抗原/抗体10μl
注意:加样至孔满为止, 不可外溢。待孔内液体渗 入凝胶后即可放于温盒中。 湿盒于37℃中,一般保温 24~48h,观察抗原抗体
产生的白色沉淀线。
四 结果记录
A
Ag Ab
五 讨论
BCDEF

免疫扩散实验(双向双扩散)——生物技术第四组..

免疫扩散实验(双向双扩散)——生物技术第四组..

试验材料
▪ 生理盐水、1%琼脂(用于制作琼脂扩散试 验平板)
▪ 已知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待检血清 ▪ 打孔器、微量加样器、枪头、酒精灯、搪
瓷盒等
试验步骤
1. 制板:称取1g琼脂粉,加入100ml生理盐水, 煮沸使之溶解。待溶解的琼脂温度降至60℃左 右时倒入平皿中,厚度为2-3mm。留意勿产生 气泡。
2. 打孔:待琼脂凝固好后用打孔器打孔,孔径和 孔距依不同疫病检疫规程而定,一般孔径 3~5mm,孔间距4~7mm。孔型多为7孔,中心 1孔,四周6孔(如梅花孔)。用针头挑出孔内 琼脂。
3. 封底:将琼脂板无凝胶面在酒精灯火焰上轻轻 灼烧,用手背感受微烫即可。
4. 抗体效价测定:用微量加样器于中心孔加 入已知抗原,于四周孔加倍比稀释的血清, 每个稀释度加1孔。加样时不要使样品外 溢或在边缘残存小气泡,以免影响扩散结 果。
双向免疫扩散凝胶染色图
留意事项
▪ 浇制琼脂板时要匀整、无气泡。 ▪ 孔要打得圆整光滑,边缘不要裂开。 ▪ 加样时应尽量避开气泡或加到孔外,以保
证结果的精确性。 ▪ 留意微量进样器每加一个样品之后,更换
枪头。
思索题
▪ 如何进行血清琼扩效价的测定?
免疫扩散试验(双向双扩散)
2010级生物技术第四组试源自目的▪ 了解双向琼脂扩散的原理和用途。 ▪ 驾驭抗体效价的测定方法。 ▪ 视察抗原、抗体在琼脂板中形成的沉淀线。
试验原理
▪ 双向双扩散简称双扩散,此法是一种定性 试验。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在琼脂凝 胶中各自向四周扩散,假如抗原和抗体相 对应,则在二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 线;若抗原和抗体无关就不会出现沉淀线。 此试验可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纯度,滴定 抗体的效价,以及用已知抗原(抗体)检 测和分析未知抗体(抗原)。

双相免疫扩散试验

双相免疫扩散试验

双相免疫扩散试验
实验原理:抗原和抗体在含有电解质的琼脂凝胶板的对应孔中,各自向四周凝胶中扩散,当二者发生特异性反应时,在浓度比例合适处形成可见的白色沉淀线。

本实验用于检测免疫成功与否及所产生的抗体的效价,抗体效价以出现明显沉淀线时的抗体的最高稀释度为判定终点。

一般来说,当效价≥1:16时(可在1:64以上),即可放血收集血清。

试剂和器材:
1.待测血清(抗体)
2.0.4%BSA(抗原)
3.琼脂粉、生理盐水
4.载玻片、吸管、滴管、打孔器、湿盒等
步骤和方法:
1.制备琼脂凝胶:生理盐水配制浓度为12g/L的琼脂,完全溶化至澄清
2.浇板:将载玻片置于水平台上,吸取琼脂加在玻片上,盖满、平整、无气泡
3.打孔:待琼脂凝固后,按下图打孔
4.加样:中心孔加入抗原,1-6孔所加血清的稀释度分别为:
1:8,1:16,1:32,1:64,1:128,1:256,每孔加样10μl
5.扩散:将加好样的琼脂板放入湿盒中,室温放置1-3d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肉眼观察是否产生乳白色沉淀线
注意事项:
1. 加样时不要溢出空外
2. 反应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沉淀线可解离而导致假阴性,时间过短,则沉
淀线不出现或不清楚。

试验9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试验9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实验9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目的了解双向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原理将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到琼脂板上相应的小孔中,使两者各自向四周扩散,如抗原与抗体相对应,两 者相遇即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比例适合处形成白色沉淀线。

如果所加抗原和抗体标本中分别含有若干与 血清学反应无关的抗原抗体,则因各种抗原的扩散系数和各对抗原抗体间的最适比例不同,以及抗原抗体 复合物所形成的沉淀线具有选择性渗透屏障作用,扩散后可以形成若干条沉淀线,一条沉淀线代表一对抗 原抗体。

因此,通过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可用已知抗体(或抗原)检测未知抗原(抗体),可鉴定抗原性 物质性或免疫血清的浓度、纯度及比较抗原之间的异同点。

主要用于分析抗原或抗体成分定性鉴定;抗原、 抗体的纯度以及抗体效价的测定。

本实验以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 )为例。

材料1. 1.2%生理盐水琼脂。

2. 待检血清、肝癌病人AFP 阳性血清(或脐带血)。

3. AFP 诊断血清(抗AFP 抗体)。

4. 载玻片、琼脂板打孔器、微量加样器、吸管等。

方法1. 琼脂板的制备将载玻片置于水平桌面上,取已溶化的盐水琼脂3.5ml,倾注于载玻片上,使其自 然流成水平面。

待琼脂凝固后,用打孔器按图打孔,孔径3mm,孔距5mm,挑出孔中琼脂。

2. 加样 于中央孔加入AFP 诊断血清,周围1、4孔加入已知AFP 阳性对照,2、3、5、6孔分别加 入待检血清。

(不同样本应更换吸头)3. 反应 将琼脂板放入湿盒内置37温箱中,24h 后取出观察结果。

结果观察观察孔间沉淀线的数目及特征。

本试验1、4两孔(AFP 阳性血清)与中央孔(抗AFP 抗体)之 间应出现清晰的乳白色沉淀线。

其余各孔 则根据与中央孔之间有无沉淀线的特征判 断结果。

如图所示,2孔待检血清标本与中 央孔产生沉淀线,并与相邻阳性对照所产 生的沉淀线互相融合,则表示阳性:3、5、 6孔与7孔间无沉淀线,为实验阴性。

注意事项1. 加样时不要将琼脂划破,以免影响沉淀线的形成。

免疫扩散实验双向双扩散——生物技术第四组

免疫扩散实验双向双扩散——生物技术第四组
免疫扩散实验双向双扩散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免疫扩散实验双向双扩散 的原理
3 免疫扩散实验双向双扩散 的应用
4 免疫扩散实验双向双扩散 的优缺点
5 免疫扩散实验双向双扩散 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免疫扩散实验双向双扩散的原理
实验意义:免疫扩散实验双向双扩散的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通过抗原与抗体 的相互识别和结合,实现抗原与抗体的相互识别和结合。
免疫扩散实验双向双扩散的应用
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基因工程:用于基因克隆、基因 表达调控等
生物检测:用于疾病诊断、病原 体检测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物制药:用于疫苗研发、抗体 制备等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交叉污染, 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如温度、湿度等
实验成本较高,需要购买昂贵的 实验设备和试剂
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适用于研究免疫反应、免疫调节、免疫治疗等领域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要避免交叉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实验原理介绍
免疫扩散实验: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双向双扩散:抗原和抗体在凝胶中同时扩散,形成清晰的沉淀线 原理:抗原和抗体在凝胶中扩散,遇到对方后结合形成沉淀线 应用: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以及抗原和抗体的相对浓度

免疫化学实验操作指导书:双向免疫扩散法

免疫化学实验操作指导书:双向免疫扩散法

实验(三) 双向免疫扩散法
双向扩散法(double diffusion)又称琼脂扩散法,是利用琼脂凝胶为介质的一种沉淀反应,扩散作用使分处两处的抗原和相应抗体相遇,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比例合适时将出现沉淀现象。

一. 实验目的:测定免疫血清的效价
二. 器材与试剂
1. 载玻片
2. 打孔器
3. 微量取液器
4. 稀释板
5. 培养器或带盖培养皿
6. 抗原
7. 免疫血清(抗血清)
8. 琼脂糖(或进口分装琼脂粉)
9. pH 7.2磷酸缓冲生理盐水(PBS)100ml
三. 实验方法
1.琼脂凝胶板的制作
称取0.6g琼脂粉放入三角瓶中,加入50ml PBS, 加热溶解成1.2%的琼脂溶液(冬天则琼脂的浓度为1%),用5~10ml小量筒量取4ml 倾入洁净水平放置的载玻片中,凝固后用打
264。

实验一-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实验一-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实验一双向免疫扩散试验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免疫扩散法的操作步骤2、掌握抗血清效价的测定和特异性抗体的分析技术二、实验原理在一定条件下,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相互作用,发生免疫沉淀反应。

免疫扩散法就是使抗原与抗体在琼脂糖凝胶中自由扩散而相遇,从而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此复合物分子量增大并产生聚集,不再继续扩散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带状或线状沉淀带。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淀带是一种特异性的半渗透性屏障,它可以阻止免疫学性质与其相似的抗原抗体分子通过,而允许那些性质不相似的分子继续扩散,这样由不同抗原或不同抗体所形成的沉淀带各有各的位置,从而可以分离和鉴定混合系统。

利用琼脂糖凝胶作为扩散介质是因为一定浓度的琼脂糖凝胶,其内部为多孔网状。

而且孔径很大,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分子量自十几万到几百万以上)自由通过。

因为大多数抗原和抗体的分子量都在20 万以上,所以它们在琼脂糖凝胶中几乎可以自由扩散。

而且琼脂糖凝胶又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含水量大、透明度好、来源方便、处理容易等优点,因此是免疫沉淀检测技术中最理想的扩散介质。

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定时将加热溶化的琼脂或琼脂糖浇至玻片上,等琼脂凝固后,打多个小孔,将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入小孔内,使抗原和抗体在琼脂板上相互扩散。

当二个扩散圈相遇,如抗原和抗体呈特异性的结合且比例适当时,将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淀,该沉淀可在琼脂中呈现一条不透明的白色沉淀线。

如果抗原与抗体无关,就不会出现沉淀线,因此可以通过该试验,用特异性抗体鉴定抗原,或反之用已知抗原鉴定抗体。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设备载玻片、打孔器和挑针、湿盒、恒温箱、三角瓶、移液管、微量移液器2、试剂和材料(1)生理盐水(2)1.2%琼脂胶:称取1.2 g 琼脂糖,加100mL 生理盐水,加热溶解(3)抗原及相应免疫血清:抗原为人IgG,抗体为羊抗人IgG 免疫血清四、实验步骤1、制备琼脂玻片:将已加热溶化的1.2%琼脂5mL,迅速倾入洁净干燥的载玻片上,室温自然冷却凝固。

双向琼脂扩散实验报告

双向琼脂扩散实验报告

双向琼脂扩散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双向琼脂扩散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本实验的目的在于:1、掌握双向琼脂扩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了解抗原抗体在琼脂介质中的扩散规律。

3、能够通过实验结果判断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情况。

二、实验原理双向琼脂扩散实验是将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入琼脂凝胶板相对应的孔中,两者在凝胶中自由扩散,当抗原和抗体的浓度比例合适时,会在两者相遇的部位形成白色沉淀线。

沉淀线的形成是由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达到一定浓度时沉淀下来所致。

根据沉淀线的形状、位置以及数量,可以判断抗原和抗体的浓度、分子量、特异性等。

例如,如果两条沉淀线完全融合,说明两种抗原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沉淀线部分融合,说明两种抗原存在部分相同的抗原决定簇;如果沉淀线交叉,说明两种抗原完全不同。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材料抗原:_____(具体抗原名称)抗体:_____(具体抗体名称)生理盐水琼脂粉2、设备水平式电泳仪打孔器移液器培养皿恒温箱四、实验步骤1、制备琼脂凝胶板称取一定量的琼脂粉,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加热溶解至透明。

将溶解好的琼脂液倒入培养皿中,厚度约 3 5mm,放置在水平台上待其冷却凝固。

2、打孔使用打孔器在琼脂凝胶板上打孔,孔的排列呈梅花形,孔径约3mm,孔间距约 5mm。

3、加样用移液器吸取抗原加入中心孔,周围孔分别加入不同稀释度的抗体。

加样时要避免产生气泡。

4、扩散将加样后的琼脂凝胶板放入恒温箱中,37℃扩散 24 48 小时。

五、实验结果经过 24 48 小时的扩散,观察琼脂凝胶板上的沉淀线情况。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抗原与抗体 1 反应,在两者相遇的部位形成了清晰的沉淀线,沉淀线呈弧形,表明抗原与抗体 1 发生了特异性结合。

2、抗原与抗体 2 反应,沉淀线不明显,可能是抗体 2 的浓度过低或者抗体 2 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较弱。

3、抗原与抗体 3 反应,出现了交叉的沉淀线,说明抗原与抗体 3完全不同,不存在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双向扩散实验实验报告

双向扩散实验实验报告

1. 掌握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抗原与抗体在琼脂凝胶中相互扩散的规律。

3. 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检测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

该实验原理为:将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入琼脂凝胶板上的小孔中,抗原和抗体在琼脂凝胶中各自向四周扩散,当两者相遇时,在适当的比例处形成白色沉淀线。

根据沉淀线的特征和位置,可以判断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和浓度。

三、实验材料1. 琼脂凝胶:1.0~1.5%琼脂,隔水煮沸使溶化。

2. 抗原和抗体:已知抗原和抗体,如羊抗人全血清、小牛血清、正常人混合血清等。

3. 打孔器:直径3mm。

4. 吸管:用于加样。

5. 湿盒:用于保持琼脂凝胶湿润。

6. 温箱:用于恒温培养。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琼脂凝胶板:用生理盐水配制1.0~1.5%琼脂,隔水煮沸使溶化。

用吸管吸取3.5ml琼脂液,趁热浇于载玻片上,制成琼脂板。

待琼脂凝固后,用打孔器打孔,并用针头挑去孔中琼脂(孔距为5mm)。

2. 加样:在中央孔中加入抗体,周围孔中加入各种抗原。

加样时注意不要使样品外溢或在边缘残存小气泡,以免影响扩散结果。

3. 置入湿盒:将加好样品的琼脂板置于湿盒内。

4. 培养观察:将湿盒放入37℃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

5. 结果观察:观察凝胶中抗原抗体孔间沉淀线的数目与特征,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中,将羊抗人全血清作为抗体,小牛血清和正常人混合血清作为抗原,分别加入琼脂凝胶板上的小孔中。

经过24小时培养,观察结果如下:1. 中央孔与周围孔之间出现白色沉淀线,表明抗原与抗体发生了特异性结合。

2. 沉淀线清晰,表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比例适宜。

3. 沉淀线长度与抗原浓度成正比,可以用于半定量分析。

六、实验分析1.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检测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等优点。

2. 实验结果表明,羊抗人全血清与羊抗人全血清、小牛血清和正常人混合血清之间具有特异性结合。

双向琼脂扩散_实验报告

双向琼脂扩散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利用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3. 熟悉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判定。

二、实验原理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该实验原理如下:将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入琼脂凝胶板上的相邻小孔中,抗原和抗体在琼脂凝胶中各自向四周扩散。

当抗原和抗体浓度比例适宜时,二者相遇并在最适当的位置结合,形成白色沉淀线。

沉淀线的形成说明抗原和抗体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

三、实验材料1. 抗原和抗体:如蛋白质、多糖等。

2. 琼脂凝胶:精制琼脂粉、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PBS)等。

3. 载玻片、打孔器、微量进样器、湿盒、37℃恒温箱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琼脂凝胶:按照说明书比例称取琼脂粉,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和磷酸盐缓冲液,隔水煮沸使溶化。

2. 倒制琼脂板:将熔化的琼脂凝胶趁热倒入载玻片上,厚度约为2-3mm。

3. 打孔:待琼脂凝固后,用直径3mm的打孔器在琼脂板上打孔,孔间距为5mm。

4. 加样:用微量进样器将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入相邻的孔中,注意加样时勿使样品外溢或形成气泡。

5. 扩散:将加好样品的琼脂板置于湿盒内,放入37℃恒温箱中扩散24-48小时。

6. 观察结果:观察琼脂凝胶中是否出现白色沉淀线,并记录沉淀线的特征。

五、实验结果1. 正常情况下,琼脂凝胶中会出现一条清晰的白色沉淀线,说明抗原和抗体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

2. 若抗原和抗体浓度比例不适宜,可能不会出现沉淀线。

3. 若琼脂凝胶中存在其他抗原抗体系统,可能形成多条沉淀线。

六、实验讨论1.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简单、灵敏、特异的免疫学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2. 实验过程中,加样、扩散等操作需注意细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通过观察沉淀线的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情况。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成功检测了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沉淀试验——双向免疫扩散

沉淀试验——双向免疫扩散

沉淀试验一一双向免疫扩散试验一、目的要求1.掌握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的原理和用途;2.熟悉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可溶性抗原(如细菌的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组织浸出液等)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线,称为沉淀试验(precipitation)。

在生理条件下,抗原抗体均带负电荷,使极化的水分子在其周围形成水化膜,成为亲水胶体。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表面电荷减少,水化膜变薄;而且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与水接触的表面积减少,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在电解质作用下,各疏水胶体之间靠拢,形成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如果抗原成分不纯,免疫动物后可以产生针对不同抗原成分的多种抗体,于是就形成多条沉淀线,如图2-1所示。

图双向免疫扩散试验(doubleagarimmunodiffusiontest):将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到琼脂板上相应的小孔内,由于抗原和抗体各自向四周扩散,故称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若抗原与抗体相对应,两者相遇即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该复合物的体积大于琼脂的微小孔隙,于是不能扩散,并逐步聚集在一起形成白色沉淀线。

每一对应抗原和抗体可出现一条沉淀线,出现沉淀带的抗体最大稀释倍数即为抗体效价。

由于抗原抗体在琼脂内的扩散受到浓度、分子量大小与表面电荷的影响,所以沉淀线可以出现在抗原孔与抗体孔之间的不同位置。

当抗体浓度过高时,沉淀线就靠近抗原孔,为前带;相反,则沉淀线靠近抗体孔,为后带。

如果抗原与抗体的比例合适,则沉淀线位于两孔中间,为等价带,如图2-2所示。

图2-2抗原-抗体结合的沉淀带形成原理示意图三、实验用途:沉淀试验广泛应用于病毒抗原、细菌毒素或寄生虫抗原等的诊断(图2-3),以及各种免疫血清效价和毒素、抗毒素的测定等。

四、材料:(1)耗材:小平皿、1.5mL 的离心管、吸头;(2)试剂:琼脂糖、8.5%高渗盐水、待检血清、鸡卵白素(ovalbumin,OVA )、兔抗OVA 阳性血清;(3)仪器:高压锅、打孔器、移液器、湿盒、恒温箱。

双向扩散试验实验报告(3篇)

双向扩散试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双向扩散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双向扩散试验在抗原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3. 学会通过观察沉淀线判断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反应关系。

二、实验原理双向扩散试验是一种经典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抗原与抗体的定性检测。

该实验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在琼脂凝胶中的扩散和沉淀反应。

将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入琼脂凝胶平板的小孔中,随着琼脂的凝固,抗原和抗体在琼脂凝胶中向四周扩散。

当抗原与抗体相遇并达到适当比例时,二者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从而在琼脂凝胶中形成可见的沉淀线。

三、实验材料1. 琼脂凝胶平板2. 抗原和抗体样品3. 打孔器4. 微量加样器5. 生理盐水6. 酒精灯7. 温箱8.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制备琼脂凝胶平板:称取1g琼脂粉,加入100ml生理盐水,煮沸使之溶解。

待溶液冷却至60℃左右时,倒入平皿中,厚度为2-3mm。

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2. 打孔:待琼脂凝固后,用打孔器在平板上打孔,孔径和孔距根据实验要求确定。

3. 加样:用微量加样器将抗原和抗体样品分别加入孔中。

4. 封底:将琼脂板无凝胶面在酒精灯火焰上轻轻灼烧,用手背感受微烫即可。

5. 培养:将加好样品的琼脂板置于湿盒内,放入温箱中培养24小时。

6. 观察:取出琼脂板,用显微镜观察沉淀线形成情况。

五、实验结果通过观察琼脂凝胶平板上的沉淀线,可以判断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反应关系:1. 若抗原与抗体对应,则形成清晰的沉淀线,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

2. 若抗原与抗体不对应,则无沉淀线形成,表明两者之间无特异性结合。

3. 若沉淀线模糊不清,表明抗原与抗体浓度不适宜或存在其他干扰因素。

六、实验讨论1. 双向扩散试验是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在临床医学、疾病诊断、疫苗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a. 琼脂凝胶平板的制备应确保无气泡,以保证抗原和抗体在琼脂中的均匀扩散。

b. 加样时,应避免样品溢出,以免影响沉淀线的形成。

临床免疫学: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临床免疫学: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5. 准备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清
(1/2;1/4;1/8;1/16)
6. 加样(10μl/孔)
7.温育
结果判断:
出现沉淀线的最高抗体稀释度即为该抗 体在对应抗原浓度下的效价。
注意事项:
自己总结
思考题:
1. 如何根据双扩实验中沉淀线的状态对 抗原和抗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梅花形
加样
请在实验报 告封面写上: 姓名 班别 学号 组别
实验目的
掌握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的原理、操作 方法。
实验原理
本质上属于固相免疫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分别在含有电解质的固
相介质中向四周扩散, 若抗体抗原相对应, 则在比例适宜处形成沉淀线; 若将待检抗体做系列倍比稀释,可以根据 白色沉淀线逐渐消失的情况确定抗体的效 价。
试剂与材料
1. 已知浓度的抗原:人IgG 2. 待测抗血清 3. 1.5%琼脂糖: 生理盐水配制 4. 生理盐水 5. 载玻片、移液管、打孔器、针头、移
液器、湿盒
1. 标记
2. 制板 (4~5ml琼脂糖溶液/玻璃板; 静置待凝)

3. 打孔 (梅花形,间距保持4~5mm)


4. 固定 (过火5~6次)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实验室规则
1.进入实验室要穿白大衣。书及文具等放指定区 域。实验材料严禁带出实验室外。
2.实验室内禁止饮食。 3.实验完毕要清理桌面。 4.安排值日搞卫生。 5.实验报告要及时交。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 2.实验原理 3.主要材料(简略) 4.实验步骤 5.结果及分析 6.讨论及问答题

生化大实验双向琼脂免疫扩散

生化大实验双向琼脂免疫扩散
可用于大量样本检测
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本的检测。
实验优缺点分析
实验周期较长
需要等待蛋白质在琼脂 中扩散,时间较长。
影响因素较多
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 响,如温度、湿度、pH 值等。
定量分析不准确
由于扩散的非均一性和 不稳定性,定量分析不 够准确。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改进实验方法
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 性。
加样
将抗原或抗体溶液加入到相应的孔中,并让其扩 散。
加入抗体或抗原
将抗体或抗原溶液加入到凝胶板的另一侧的孔中, 让其扩散。
显色反应
观察凝胶板上是否出现沉淀线,如果出现则说明 抗原和抗体发生了反应。
结果分析
根据沉淀线的位置和清晰度,分析实验结果。
02
生化大实验双向琼脂免疫扩散的应 用
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应用拓展
将双向琼脂免疫扩散技术应用于更多领域,如疾 病诊断、药物研发等。
技术创新
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如纳米技术、生物信息学等, 创新发展新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避免操作失误或遗漏。
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 常情况,如气泡、沉淀等,及 时处理并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温,避免 温度波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后的处理和结果分析
清洗并整理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整洁。
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出结论,为后 续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检测
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和污染物,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0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双向免疫扩散原理及应用

双向免疫扩散原理及应用

双向免疫扩散原理及应用双向免疫扩散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和原理,常用于检测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血清的抗原或抗体的浓度测定。

它基于免疫反应的原理,通过免疫扩散法在凝胶中形成可视化的免疫沉淀线条,从而判断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浓度。

双向免疫扩散的基本原理是将两种反应物分别置于凝胶上,让它们在凝胶中逐渐扩散并发生免疫反应。

在扩散过程中,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会在凝胶中形成可见的免疫沉淀线条,从而可以判定是否存在抗原或抗体以及它们的浓度。

双向免疫扩散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双向免疫扩散、放射免疫扩散等。

其中,双向免疫扩散是将待测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抗原或抗体一起置于凝胶上,在扩散的过程中,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样品中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免疫沉淀线条。

放射免疫扩散则是在凝胶上施加放射性同位素,通过检测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来判断免疫沉淀的位置和浓度。

双向免疫扩散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包括:1. 临床诊断:双向免疫扩散可以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在体液中的浓度,常用于检测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抗体水平、血型鉴定、自身免疫疾病的抗体检测等。

例如,双向免疫扩散可以用于检测乙肝病毒抗原和抗体,艾滋病病毒抗原和抗体等。

2. 生物学研究:双向免疫扩散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或多肽的存在与浓度。

例如,双向免疫扩散可以用于检测不同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揭示蛋白质分布和功能等。

3. 食品安全检测:双向免疫扩散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抗原或抗体残留物,例如检测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转基因成分等。

4. 环境监测:双向免疫扩散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抗原或抗体,例如检测水体中的微生物污染、大气中的过敏原等。

总的来说,双向免疫扩散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免疫学实验方法和原理,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对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工业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双向免疫扩散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结果可视化,灵敏度较高,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免疫双向扩散实验

免疫双向扩散实验

双向扩散法—抗原分析原理双向扩散法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琼脂介质中相互扩散而形成一定类型沉淀线的方法;沉淀线的特征与位置不仅取决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及相互间浓度比例,而且与其分子大小及扩散速度相关;当抗原抗体存在多种系统时,可呈现多条沉淀线以至交叉反应;材料生理盐水1%琼脂管每管约4ml载玻片打孔器及打孔模板微量加样器及塑料吸头抗体及抗原1、2、3、4、5、6;湿盒方法1.将已溶化的1%琼脂盐水管放56~60℃水浴箱中平衡温度备用;2.将载玻片置于水平桌面上,倾注已溶化琼脂~4ml,使成厚度约琼脂板;3.凝固后,将打孔模板置于琼脂板下,然后用打孔器打孔,根据不同需要可制成三角型、方阵型或梅花型;本次实验采用三角型,即每一个三角型的三个孔为一组;因本次实验所制备的琼脂板均以载玻片为底板故根据其大小只能采用三角型同时每一琼脂板也只能制成两组;否则,如采用方阵型或梅花型则因琼脂板边缘琼脂厚度不够而使周边各孔所加抗原或抗体量不足或溢出,如制成三角型三组,因各孔相距过近相互渗透扩散而难于正确判定结果;4.用微量加样器加抗体各10μl;各组所余两孔各按抗原1、2为一组,3、4为二组,5、6为三组,分别各加入10μl;注意每加一样品均需更换加样器塑料吸头,以防止交叉现象影响实验结果;5.作好记录,放湿盒中,置37℃温箱,24小时后观察结果;结果说明:1融合性沉淀弧,说明两孔中抗原相同,为同一性反应;2两沉淀线独自形成并形成交叉,说明两孔中的抗原完全不同,为非同一性反应;3融合性沉淀弧出现支线,或同时有另一条或两条沉淀线,说明两孔中抗原有相同部分又有不同部分,此为部分同一性反应;单向免疫扩散法Single radil immunodiffusion—正常人群IgG正常值检测原理在含有特异抗体的琼脂板中打孔,并在孔中加入定量的抗原,当抗原向周围扩散后与琼脂中抗体相结合,既形成白色沉淀环,其直径或面积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同时用标准抗原或国际参考蛋白制成标准曲线,即可用以定量检测未知标本的抗原浓度mg/ml或IU/ml;应用这一实验方法可检测正常人群或患者血清中IgG、IgA及IgM的含量及正常值;材料1.示教部分:2%离子琼脂或生理盐水琼脂内含2‰NaN3标准马抗人IgG血清抗体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参考蛋白工作标准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PBS玻璃板或载玻片;打孔器孔径3mm及打孔模板;微量加样器湿盒容器内加湿纱布或泡沫塑料2.实验部分:已制备好的含有马抗人IgG抗体的1%琼脂板;1:50稀释的单人份待检血清标本;打孔器、模板、微量加样器及湿盒等;方法一标准曲线的制备:示教1.按照玻片的大小,以能制做1~厚度的琼脂板的量,分装其1/2量的2%盐水琼脂;例如,用普通载玻片制做时其1%琼脂量为4ml,在分装2%盐水琼脂时既为2ml;溶化后置56~60℃水浴中平衡温度备用;2.稀释抗体:将标准抗人IgG抗体按其效价用 PBS做成1倍稀释;例如,血清效价为1:140,原浓血清既应稀释为1:70;并分装试管,其分装量应与2%盐水琼脂量相等;3.制板:将已稀释的抗人IgG抗体于56℃水浴中预热约半分钟,再倾注于已溶化并维持56~60℃的2%盐水琼脂管中,用拇指将管口堵紧;翻转试管1~2次,将抗体与琼脂混合均匀注意:抗体与琼脂混合时切勿产生气泡,迅速倾注于玻片上,待凝固后既制成;4.打孔:将琼脂板置于模板上,在同一直线上用打孔器打孔5个,孔距10mm;5.稀释不同浓度的参考蛋白标准工作标准:应根据制品说明进行稀释,例如:工作标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IgG为100单位/ml,微克/单位,其稀释范围为1:10、1:20、1:40、1:80及1:160;6.加样:将已稀释的不同浓度的工作标准顺序用微量加样器每孔加入10μl注意:每一稀释度均应更换塑料吸头;7.置湿盒中,放37℃温箱,24小时后观察结果;8.用量角规测量并记录沉淀环直径,然后以沉淀环直径为纵座标,不同单位/ml为横座标,绘制成标准曲线;在制做标准曲线时,为尽量减少误差,至少应做两份以上标准板;二正常人血清中IgG值的测定:1.将已制备好的抗体琼脂板置打孔模板上,每一琼脂板可打孔4个孔径3mm,孔距10mm;2.将单份正常人血清用 PBS分别作1:50稀释;3.用微量加样器分别取1:50稀释的单人份血清标本10μl加入孔中,每份标本应各加两孔每份标本均应更换塑料吸头;4.作好标记置湿盒中,放37℃温箱,24小时后观察结果;结果测量各份标本的沉淀环直径并记录结果,然后用标准曲线测出每份标本所含IgG的单位/ml,并换算为mg/ml;将全班实验结果做出统计及均值,并写出较完整的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向扩散法—抗原分析
【原理】
双向扩散法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琼脂介质中相互扩散而形成一定类型沉淀线的方法。

沉淀线的特征与位置不仅取决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及相互间浓度比例,而且与其分子大小及扩散速度相关。

当抗原抗体存在多种系统时,可呈现多条沉淀线以至交叉反应。

【材料】
生理盐水1%琼脂管(每管约4ml)
载玻片
打孔器及打孔模板
微量加样器及塑料吸头
抗体及抗原1、2、3、4、5、6。

湿盒
【方法】
1.将已溶化的1%琼脂盐水管放56~60℃水浴箱中平衡温度备用。

2.将载玻片置于水平桌面上,倾注已溶化琼脂3.5~4ml,使成厚度约1.5mm琼脂板。

3.凝固后,将打孔模板置于琼脂板下,然后用打孔器打孔,根据不同需要可制成三角型、方阵型或梅花型。

本次实验采用三角型,即每一个三角型的三个孔为一组。

(因本次实验所制备的琼脂板均以载玻片为底板故根据其大小只能采用三角型同时每一琼脂板也只能制成两组。

否则,如采用方阵型或梅花型则因琼脂板边缘琼脂厚度不够而使周边各孔所加抗原或抗体量不足或溢出,如制成三角型三组,因各孔相距过近相互渗透扩散而难于正确判定结果)。

4.用微量加样器加抗体各10μl。

各组所余两孔各按抗原1、2为一组,3、4为二组,5、6为三组,分别各加入10μl。

注意每加一样品均需更换加样器塑料吸头,以防止交叉现象影响实验结果。

5.作好记录,放湿盒中,置37℃温箱,24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
说明:
(1)融合性沉淀弧,说明两孔中抗原相同,为同一性反应。

(2)两沉淀线独自形成并形成交叉,说明两孔中的抗原完全不同,为非同一性反应。

(3)融合性沉淀弧出现支线,或同时有另一条或两条沉淀线,说明两孔中抗原有相同部分又有不同部分,此为部分同一性反应。

单向免疫扩散法(Single radil immunodiffusion)—正常人群IgG正常值检测
【原理】
在含有特异抗体的琼脂板中打孔,并在孔中加入定量的抗原,当抗原向周围扩散后与琼脂中抗体相结合,既形成白色沉淀环,其直径或面积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

同时用标准抗原或国际参考蛋白制成标准曲线,即可用以定量检测未知标本的抗原浓度(mg/ml或IU/ml)。

应用这一实验方法可检测正常人群或患者血清中IgG、IgA及IgM的含量及正常值。

【材料】
1.示教部分:
2%离子琼脂或生理盐水琼脂(内含2‰NaN3)
标准马抗人IgG血清(抗体)(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参考蛋白工作标准(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pH7.2 PBS
玻璃板或载玻片。

打孔器(孔径3mm)及打孔模板。

微量加样器
湿盒(容器内加湿纱布或泡沫塑料)
2.实验部分:
已制备好的含有马抗人IgG抗体的1%琼脂板。

1:50稀释的单人份待检血清标本。

打孔器、模板、微量加样器及湿盒等。

【方法】
(一)标准曲线的制备:示教
1.按照玻片的大小,以能制做1~1.5mm厚度的琼脂板的量,分装其1/2量的2%盐水琼脂。

例如,用普通载玻片制做时其1%琼脂量为4ml,在分装2%盐水琼脂时既为2ml。

溶化后置56~60℃水浴中平衡温度备用。

2.稀释抗体:将标准抗人IgG抗体按其效价用pH7.2 PBS做成1倍稀释。

例如,血清效价为1:140,原浓血清既应稀释为1:70。

并分装试管,其分装量应与2%盐水琼脂量相等。

3.制板:将已稀释的抗人IgG抗体于56℃水浴中预热约半分钟,再倾注于已溶化并维持56~60℃的2%盐水琼脂管中,用拇指将管口堵紧。

翻转试管1~2次,将抗体与琼脂混合均匀(注意:抗体与琼脂混合时切勿产生气泡),迅速倾注于玻片上,待凝固后既制成。

4.打孔:将琼脂板置于模板上,在同一直线上用打孔器打孔5个,孔距10mm。

5.稀释不同浓度的参考蛋白标准(工作标准):应根据制品说明进行稀释,例如:工作标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IgG为100单位/ml,80.4微克/单位,其稀释范围为1:10、1:20、1:40、1:80及1:160。

6.加样:将已稀释的不同浓度的工作标准顺序用微量加样器每孔加入10μl(注意:每一稀释度均应更换塑料吸头)。

7.置湿盒中,放37℃温箱,24小时后观察结果。

8.用量角规测量并记录沉淀环直径,然后以沉淀环直径为纵座标,不同单位/ml为横座标,绘制成标准曲线。

在制做标准曲线时,为尽量减少误差,至少应做两份以上标准板。

(二)正常人血清中IgG值的测定:
1.将已制备好的抗体琼脂板置打孔模板上,每一琼脂板可打孔4个(孔径3mm,孔距10mm)。

2.将单份正常人血清用pH7.2 PBS分别作1:50稀释。

3.用微量加样器分别取1:50稀释的单人份血清标本10μl加入孔中,每份标本应各加两孔(每份标本均应更换塑料吸头)。

4.作好标记置湿盒中,放37℃温箱,24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
测量各份标本的沉淀环直径并记录结果,然后用标准曲线测出每份标本所含IgG的单位/ml,并换算为mg/ml。

将全班实验结果做出统计及均值,并写出较完整的实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