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其毅《基础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大全

合集下载

刑其毅《基础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大全

刑其毅《基础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大全

n-C6H13 HO C H
CH3
(S)-2-辛醇
[]D= + 9.9o
构型翻转
n-C6H13 H C OH CH3
(R)-2-辛醇
[]D= - 9.9o
构型保持
如果一个反应涉及到一个不对称碳原子上的一根键的变化,则将新
键在旧键断裂方向形成的情况称为构型保持,而将新键在旧键断裂的相 反方向形成的情况称为构型翻转。这种构型的翻转也称为Walden转换。 在SN2反应中,得到构型翻转的产物。
CH3 + Cl2
CH3Cl + Cl
H= -112. 9 kJ/mol Ea=8. 3 kJ/mol
链终止 Cl + Cl
Cl2
CH3 + CH3
H3CCH3
Cl + CH3
H3CCl
2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称为亲 核取代反应。用SN表示。在反应中,受试剂进攻的对象称为底物; 亲核的进攻试剂称为亲核试剂;在反应中离开的基团称为离去基 团;与离去基团相连的碳原子称为中心碳原子;生成物称为产物。 在上述反应中,若受进攻的对象是饱和碳原子,则称此类反应为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40oC
SO3H + H2O
+ H 2SO4 ( 浓 )
110oC
SO3H + H2O
苯环上的氢被(-SO3H)取代的反应称为磺化反应
反应机理
O
+ +S
O—
H 2SO4 ( 浓 )
O
SO3H
+H

+? HSO4
SO3H + H2SO4

刑其毅《基本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全套整合

刑其毅《基本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全套整合

实例: 甲烷的氯化
卤化反应 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被卤原子取代的 反应称为卤化反应。若卤原子为氯原子, 则该卤化反应称为氯化反应。
CH4 + Cl2
hv
CH3Cl + HCl
反应机理
链引发 Cl2
hv
链增长 CH4 + Cl
2Cl
CH3 + HCl
H= 7. 5kJ/mol Ea=16.7 kJ/mol
反应机理
快 + Cl-Cl
Cl
_
+ H ClAlCl3
+ - AlCl3
Cl Cl 慢
Cl

+ AlCl3 + HCl
快 + Br-Br
+ -
Br Br Br2

+ - Br2
Br Br 慢
Br _ + H Br + Br2
Br

+ H+ + Br3-
苯的磺化反应
+ H 2SO4 ( 10% SO3 )
1 自由基取代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基团被其 它原子或基团所置换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若 取代反应是按共价键均裂的方式进行的,即是 由于分子经过均裂产生自由基而引发的,则称 其为自由基型取代反应。
自由基反应包括链引发、链转移、链终止三个
阶段。链引发阶段是产生自由基的阶段。由于键的 均裂需要能量,所以链引发阶段需要加热或光照。 链转移阶段是由一个自由基转变成另一个自由基的 阶段,犹如接力赛一样,自由基不断地传递下去, 像一环接一环的链,所以称之为链反应。链终止阶 段是消失自由基的阶段。自由基两两结合成键。所 有的自由基都消失了,自由基反应也就终止了。

基础有机化学 第三版 邢其毅4-基本慨念十、反应和反应机理

基础有机化学 第三版 邢其毅4-基本慨念十、反应和反应机理

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邢其毅十、反应和反应机理有机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成键电子发生重新分布,原有的键断裂,新的键形成,从而使原分子中原子间的组合发生了变化,新的分子产生。

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有机反应(organic reaction)。

一级反应:在动力学上,将反应速率只取决于一种化合物浓度的反应称为一级反应。

二级反应:在动力学上,将反应速率取决于两种化合物浓度的反应称为二级反应。

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分类协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相互协调地在同一步骤中完成的反应称为协同反应。

协同反应往往有一个环状过渡态。

它是一种基元反应。

自由基型反应:由于分子经过均裂产生自由基而引发的反应称为自由基型反应。

自由基型反应分链引发、链转移和链终止三个阶段:链引发阶段是产生自由基的阶段。

由于键的均裂需要能量,所以链引发阶段需要加热或光照。

链转移阶段是由一个自由基转变成另一个自由基的阶段,犹如接力赛一样,自由基不断地传递下去,像一环接一环的链,所以称之为链反应。

链终止阶段是消失自由基的阶段,自由基两两结合成键,所有的自由基都消失了,自由基反应也就终止了。

离子型反应:由于分子经过异裂生成离子而引发的反应称为离子型反应。

离子型反应有亲核反应和亲电反应,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发生的反应称为亲核反应,亲核试剂是对正原子核有显著亲和力而起反应的试剂。

由亲电试剂进攻而发生的反应称为亲电反应。

亲电试剂是对电子有显著亲合力而起反应的试剂。

按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关系分类加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作用,生成一个加成产物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基团被其它原子或基团所置换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

重排反应: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发生在同一分子中时,会引起组成分子的原子的配置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形成组成相同,结构不同的新分子,这种反应称为重排反应。

消除反应:在一个有机分子中消去两个原子或基团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
2 / 3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超共轭效应的大小不碳上 C-H 键的多少有关,C-H 键越多,超共轭效应越大。超共轭 效应的大小次序为
CH3->RCH2->R2CH-> R3C4.场效应 叏代基在空间可以产生一个电场,对另一头的反应中心有影响,这就是场效应。距离越 进,场效应越小。
3 / 3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定程度的减弱,亲核试剂、离去基团不碳原子成一直线,碳原子上另外三个键逐渐由伞形转 发成平面,亲核试剂不碳原子间的键开始形成,碳原子不离去基团间的键断裂,碳原子上三 个键由平面向另一边偏转。若中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在生成产物时,中心碳原子的构型 完全翻转,这也是 SN2 反应在立体化孥上的重要特性。
(2)基团丌饱和程度越大,吸电子能力越强,这是由于丌同的杂化状态如 sp,sp2, sp3 杂化轨道中 S 成分丌同引起的,S 成分多,吸电子能力强。
(3)带正电荷的基团具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带负电荷的基团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不 碳直接相连的原子上具有配价键,亦有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
(4)烷基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同时又有给电子的超共轭效应。 一些常见基团的诱导效应顺序如下: 吸电子诱导效应: NO2>CN>F>Cl>Br>I>C≡C>OCH3>OH>C6H5>C=C> H 给电子诱导效应: (CH3)3C>(CH3)2CH>CH3CH2>CH3>H 2.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而使体系内的 π 电子(或 p 电子) 分布収生发化的一种电子效应。 吸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 表示,给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 表示。叏代基的共轭效应和诱导 效应方向有时丌一致。共轭效应只能在共轭体系中传递,且贯穿于整个共轭体系中。 3.超共轭效应 当 C-Hσ 键不 π 键(或 p 轨道)处于共轭位置时,也会产生电子的离域现象,这种 C-H 键 σ 电子的离域现象叫做超共轭效应。

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 邢其毅 第6章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

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 邢其毅 第6章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


O HO

CH3O-SO2-OCH3
*1 硫酸根、硫酸酯的酸根、磺酸根为什么是好的离去基团?
-Br-
C+ R3
Nu-

R3

反应物
R1 R2 R3 C Nu
过渡态
R1 R2 R3
中间体
C
Nu
过渡态
R1 R2 R3 C Nu
Nu C
过渡态
R1 R2 R3
产物
2. SN1的特点 *(1) 这是一个两步反应,有两个过渡态,一个中间 体,中间体为碳正离子。 *(2) 由于亲核试剂可以从碳正离子两侧进攻,而且 机会相等,因此若与卤素相连的碳是不对称碳,则 可以得到构型保持和构型翻转两种产物。 *(3) 这是一个一级动力学控制的反应。又是单分 子反应。
300
< -OSO2
2800
NO2
180
离去基团的离去能力越强,对SN1和SN2反应越有利。
键能越弱,越易离去 C-F (485.3), C-Cl (339.0), C-Br (284.5), C-I (217.0)
离去基团碱性越弱,越易离去 酸性:HF < HCl < HBr < HI, 碱性: F- > Cl- > Br - > I-
R-Br + H2O
甲酸
R-OH + HBr
R:
V相对 结论
CH3
1 CH3X S N2
CH3CH2
1.7 RCH2X S N2
(CH3)2 CH
45 R2CHX SN1 , SN2
(CH3)3 C
108 R3CX SN 1
几种特殊结构的情况分析

化学考研真题典型题解析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

化学考研真题典型题解析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

化学考研真题典型题解析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一、典型题解答典型题14-36 根据指定的原料和必要的试剂合成目标化合物:(i)从戊二酸合成己二酸二乙酯(ii)从2-甲基-2-苯基丁酸合成3-甲基-苯基戊酸解:Arndt-Eistert反应常用于制备比原料多一个碳原子的羧酸同系物。

反应过程为:先利用羧酸与SOCl2反应生成酰氯,接着与重氮甲烷反应制备α-重氮酮;然后α-重氮酮在Ag2O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最后重排得到乙烯酮衍生物,再与水反应生成比原料多一个碳原子的羧酸同系物。

根据上述反应合成特点,目标产物的合成路线分别如下。

(i)从戊二酸合成己二酸二乙酯的合成路线为:(ii)从2-甲基-2-苯基丁酸合成3-甲基-苯基戊酸合成路线为:典型题14-37 画出上述双环内酰胺合成中分子内的Schmidt重排反应分步的、合理的机理。

解:Schmidt重排反应是羰基衍生物与叠氮酸或烷基叠氮在酸催化的作用下转为叠氮化物的过程。

结合电子转移的方向和环结构的稳定性,双环内酰胺合成中分子内的Schmidt重排反应分步机理如下:典型题14-38 从所给的原料出发,分别利用Lossen重排、Hofmann重排、Curtius重排、Schmidt重排等四个重排反应制备以下化合物:(i)正己酸合成正己胺(ii)软脂酸合成n-C15H31NHCOOC2H5(iii)(R)-2-甲基丁酰胺合成(R)-2-丁胺(iv)溴代环己烷合成环己胺解:Lossen重排:苯甲酰氧肟苯甲酰热分解后生成苯基异氰酸酯和苯甲酸。

苯基异氰酸酯水解后形成苯胺。

Hofmann重排:酰胺在NaOH作用下与1倍量的溴反应,生成N-溴代酰胺。

在加热和无水条件下,进一步去质子化,N-溴代乙酰胺会转换成不稳定的盐,最终重排为异氰酸酯,经水解变成少一个碳原子的胺。

Curtius重排:酰基叠氮化物热解重排之后会转化成异氰酸酯。

Schmidt重排:羰基衍生物与叠氮酸或烷基叠氮在酸催化的作用下转为叠氮化物。

有机化学 邢其毅 复习笔记

有机化学 邢其毅 复习笔记
4.外消旋化的条件 ⑴若手性碳易成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该化合物极易外消旋化。 ⑵若不对称碳原子的氢是羰基的 -H,则在酸或碱的作用下极易外消旋化。
含多个不对称碳原子时,若只有其中一个碳原子易外消旋化,称差向异构化。
5.外消旋化的拆分 化学法 酶解法 晶种结晶法 柱色谱法 不对称合成法: 1.Prelog规则—一个分子得构象决定了某一试剂接近分子的方向,这二者的关联成为 Prelog 规则. 2.立体专一性:即高度的立体选择性
补充知识点 Lewis酸的三种类型: Lewis碱的三种类型:
第三章:立体化学
1.无对称面
1.分子手性的普通判据 2.无对称中心
3.无 S4反轴
注:对称轴 Cn不能作为判别分子手性的判据
2. 外消旋体(dl体或+/-体) 基本概念 1.绝对构型与相对构型
2.种类:外消旋化合物/混合物/固体溶液
基本理论 非对映体
有机化学理论部分基础知识点
原子轨道理论 (基态)
1.保里不相容原理 2.能量最低原理 3.洪特规则
激发态
价键理论
1.自旋反向平行规则 2.共价键的饱和性 3.共价键的方向性
4.能量相近轨道形成杂化轨道
分子轨道理论
1.能量相近 2.电子云最大重叠 3.对称性相同
规范性示例
试剂
化学反应的基本模式:A 溶剂 条件 B
可与氧气发生自由基类型:1.烷烃的三级氢 2.醛上氢 3.醚的 ⑶气相硝化,磺化:高温自由基反应 与卤化反应不同的是,气相硝化,磺化要-C-C-键的断裂。(主要用于工业合成,实验室有很 大的局限性)
3. 小环烷烃 a与氢气反应(限三四元环) 反应原则:催化氢化在空阻小的位置发生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

• 6. 共价键的键长、键角和键能
• (1)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称为共价键的键长(length of covaloit bond).
• (2) 键角:分子内同一原子形成的两个化学键之间的夹角称为键角(bond angle)。常以度数 表示。
• <3)键解离能和平均键能:断裂或形成分子中某一个键所消耗或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解离能。 标准状况下, 双原子分子的键解髙能就是它的键能;对于多原子分子,某一种键的键能就 是分子中该类键的平均键解离能一 平均键能。
• 4、苯环上的反应。包括芳香亲电取代(硝化、卤化、磺化等),F-C反应等。这里还包括 芳香性的判断,综合杂环部分来看,要分清在什么情况下不饱和键的π电子才算数(需环状 连续共轭体系),一个不饱和键算几个π电子(双键算2个,三键仍然算2个,因为三键的 两个p轨道是垂直的,有且只有一个p轨道与共轭不饱和键的p轨道平行),杂原子的孤电子 对算不算作这里的π电子(吡咯的N原子算,吡啶的N原子则不算,算与不算要看哪种方式 能形成4n+2电子结构,因为4n+2的芳香结构是稳定的。一个环状结构不符合4n+2电子结构, 它就是反芳香结构,是不稳定的),了解了这几点就比较容易判断了。
须在几个 筒并轨道遂一地各填充一个自旋平行的电子后,才能容纳第二个电子.
• 2. 化学键
• 将分子中的原子结合在一起的作用力称为化学键。典型的化学键有三种:离子健(ion bond)、 共价键(covalent bond)和金属键(metaffic bond)。
• (1) 高子键:依靠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离子键无方向性和 饱和性。其强 度与正、负离子所带的电价的乘积成正比,与正、负离子间的距离成反比。

化学考研真题典型题解析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

化学考研真题典型题解析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

化学考研真题典型题解析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一、典型题解答典型题14-36根据指定的原料和必要的试剂合成目标化合物:(i)从戊二酸合成己二酸二乙酯(ii)从2-甲基-2-苯基丁酸合成3-甲基-苯基戊酸解:A「ndt-Eistert反应常用于制备比原料多一个碳原子的镂酸同系物。

反应过程为:先利用殄酸与SOCL反应生成酰氯,接看与重氮甲烷反应制备a-重氮酮;然后a-重氮酮在Ag2O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最后重排得到乙烯酮衍生物,再与水反应生成比原料多一个碳原子的段酸同系物。

根据上述反应合成特点,目标产物的合成路线分别如下。

(i)从戊二酸合成己二酸二乙酯的合成路线为:3, Agji。

〉(ii)从2-甲基-2-苯基丁酸合成3-甲基-苯基戊酸合成路线为:l.SOCi22.CH2N2 (2oq)3. A&O, H20典型题14-37画出上述双环内酰胺合成中分子内的Schmidt重排反应分步的、合理的机理。

解:Schmidt重反应是叛基衍生物与鎏氮酸或烷基鎏氮在酸催化的作用下转为叠氮化物的过程。

结合电子转移的方向和环结构的稳定性,双环内酰胺合成中分子内的Schmidt重排反应分步机理如下:典型题14-38从所给的原料出发,分别利用Lossen重排、Hofmann重排、Curtius重排、Schmidt重排等四个重排反应制备以下化合物:(i)正己酸合成正己胺(ii)软脂酸合成n-Ci5H31NHCOOC2H5(iii) (R) -2-甲基丁酰胺合成(R ) -2-丁胺(iv )溪代环己烷合成环己胺解:Lossen重排:苯甲酰氧胎苯甲酰热分解后生成苯基异富酸酯和苯甲酸。

苯基异氟酸酯水解后形成苯胺。

Hofmann重排:酰胺在NaOH作用下与1倍量的溪反应,生成N-浸代酰胺。

在加热和无水条件下,进一步去质子化,N-溪代乙酰胺会转换成不稳定的盐, 最终存非为异番酸酯,经水解变成少一个碳原子的胺。

Curtius重排:酰基叠氮化物热解重排之后会转化成异鼠酸酯。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周环反应)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周环反应)

第16章周环反应16.1 复习笔记一、周环反应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1.周环反应(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形成环状过渡态(cyclic transition state)的协同反应(synergistic reaction)统称为周环反应。

(2)协同反应是一种基元反应(elementary reaction)。

其含义是:在反应过程中,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化学键破裂和形成时,都必须相互协调地在同一步骤中完成。

(3)周环反应具有如下的特点:①反应过程中没有自由基或离子这一类活性中间体产生。

②反应速率极少受溶剂极性和酸、碱催化剂的影响,也不受自由基引发剂和抑制剂的影响。

③反应条件一般只需要加热或光照,而且在加热条件下得到的产物和在光照条件下得到的产物具有不同的立体选择性(stereoselectivity),是高度空间定向反应。

④遵循微观可逆性原理。

(4)周环反应主要包括电环化反应(electrocyclic reaction)、环加成反应(cycloaddition)和σ迁移反应(σmigrate reaction)。

2.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电环化反应在加热和光照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立体选向性。

分子轨道对称性是控制这类反应进程的关键因素。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认为:化学反应是分子轨道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在一个协同反应中,分子轨道的对称性是守恒的,即由原料到产物,轨道的对称性始终不变。

因此分子轨道的对称性控制着整个反应的进程。

二、前线轨道理论1.前线轨道理论的概念和中心思想(1)基本概念①最高占有轨道(HOMO):已占有电子的能级最高的轨道。

②最低未占有轨道(LUMO):未占有电子的能级最低的轨道。

③单占轨道(single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有的共轭体系中含有奇数个电子,它的已占有电子的能级最高的轨道中只有一个电子。

用SOMO表示。

单占轨道既是HOMO,又是LUMO。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型有机合成方法)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型有机合成方法)

第25章新型有机合成方法25.1 复习笔记一、Heck反应1.定义卤代芳烃或烯烃与乙烯基化合物在过渡金属催化下形成碳碳键的偶联反应称为Heck 反应。

通常需要碱参与和在钯催化下进行。

2.机理Heck反应的机理如下所示:(1)零价或二价钯的催化剂前体被活化,生成能直接催化反应配位数少的零价钯。

(2)卤代烃对新生成的零价钯进行氧化加成。

这是一个协同过程,也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

碘代芳烃反应最快,产率也较高,而且反应条件温和,时间短。

碘代、溴代以及氯代芳烃或烯烃的活性随着碳卤键的键能增加而递减,一般不使用氟代芳烃或烯烃进行Heck反应。

(3)第三阶段为烯烃的迁移插入,它决定了整个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

一般来说,烯烃上取代基空间阻碍越大,迁移插入的速率越慢。

如(4)整个循环的最后一步就是钯氢消除反应,生成取代烯烃和钯氢络合物。

后者在碱如三乙胺或碳酸钾等作用下重新生成二配位的零价钯,再次参与催化循环。

在此步骤中最重要的是反应的立体化学。

例如:3.应用Heck反应是合成带各种取代基的不饱和化合物最为有效的偶联方法之一。

对许多官能团如醛基、酯基、硝基等均有良好的兼容性。

利用分子内的Heck反应还可构筑稠环体系。

缺点:反应条件比较苛刻,需要比较严格的无氧操作,很多情况下对水也十分敏感。

二、Bergman环化反应1.定义共轭的烯二炔通过分子内环化生成1,4-苯双自由基或其类似物的一类环化反应称为Bergman环化反应,Bergman环化反应具有以下基本反应形式:启动该反应的关键反应条件是加热或者光照。

2.反应机理Bergman环化反应机理可以如下表示:在这个反应中,1,4-环已二烯作为氢供体使得1,4-苯双自由基不断地获得氢从而生成苯,苯不再可逆回到反应底物。

由于整个反应最终生成稳定的芳环体系,因此反应是放热的。

如果炔烃的取代基为丙基,则还会观察到三键被还原的产物出现,这说明反应与三键上的取代基有一定的关系:3.应用在构筑芳环体系、诱导烯烃的聚合以及药物化学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基础有机化学第四版邢其毅第六章知识点上

基础有机化学第四版邢其毅第六章知识点上

卤代烃卤代烃的分类(本来是不想总结这一部分的,但后面做题的时候发现,题干中会出现,可能题目会做,但是你不知道这东西是什么。

所以,还是看看,有点印象比较好)按烃基结构分类1、饱和卤代烃2、不饱和卤代烃(这两类一定要分清楚,考试的时候,选择题可能不给你结构式,直接问。

)乙烯形卤代烃(与双键直接相连)烯丙型卤代烃(与双键的α-C相连)5、芳香卤代烃(苯型和苯甲型的,看一眼就记住了)卤代烃的命名这个自己看书(P218)卤代烃的结构1、饱和卤代烃。

α-C为sp3杂化。

C-X键为极性共价键,由于卤素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故而电子偏向卤素原子,那么α-C则会带有一部分正电荷,所以容易被亲核试剂进攻。

2、不饱和卤代烃一、与α-C以外的饱和碳原子相连。

与饱和卤代烃相似。

二、与α-C相连。

其生成的碳正离子(sp2杂化碳)由于双键的共轭,双键上的电子可以离域至α-C上以稳定正电荷,所以此类卤代烃活性要比饱和卤代烃的活性大。

三、与不饱和碳相连。

卤原子上的一对电子对参与不饱和键的共轭,故而使得C-X键或有双键的性质,所以反应活性最差。

此四类卤代烃的反应活性比较:烯丙型卤代烃>饱和卤代烃≈与α-C以外的饱和碳原子相连>与α-C以外的饱和碳原子相连。

卤代烃的构象一般情况下对交叉的构象最为稳定。

会有例外,做题的时候会遇到,但不多。

往往是根据机理来解释。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低级卤代烃为气体,高级卤代烃为固体。

2、所有卤代烃均不溶于水。

3、卤代烃的可极化性顺序:RI>RBr>RCl>RF。

和第七主族的顺序一致。

可极化性比较大,可转化成反应所需要的形状,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故而RI、RBr、RCl易于进行反应。

(要是想对可极化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可以去查看无机化学。

北师大版的在上册部分。

)卤代烃的反应(各种效应类的问题,后面会单独列出来)碳正离子(重点中的重点,好多题目不提,但是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考这个知识点,贯穿于整本基础有机化学)定义:含有一个只带有六电子的带正电荷的碳氢集团称为碳正离子。

邢其毅第三版至23章常见有机人名反应及其机理

邢其毅第三版至23章常见有机人名反应及其机理

邢其毅第三版至23章常见有机人名反应及其机理1.苯芳香烃芳香亲电取代伯奇还原(Birchreduction)【苯及苯同系物得到环己二烯系,独到之处在于可将苯环部分还原为环二烯】不与苯环共轭的双键不能在该条件下发生还原,与苯环共轭的C=C双键能在该条件下发生还原。

而且反应首先在双键处发生。

机理:傅-克(Friedel-Craft)烷基化反应【苯环上引入烷基】机理:特点一:烷基化反应易发生重排,不适合制备长的直链烷基苯。

特点二:反应不易控制在一元取代阶段,常常得到一元、二元、多元取代产物的混合物。

特点三:反应是可逆的,所以经常发生烷基移位、移环。

傅-克(Friedel-Craft)酰基化反应【苯环上引入酰基,可用于制备芳酮,配合Clemmenen还原制备直链烷烃】特点一:酰基是一个钝化的间位定位基,所以反应能控制在一元取代阶段,产率很好。

特点二:反应是不可逆的,不会发生取代基的转移反应哈武斯(Harworth)合成法【制备稠环化合物】加特曼-科赫(Gattermann-Koch)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在苯和甲苯上引入甲酰基】2.醛、酮亲核加成共轭加成贝克曼(Beckmann)重排【酸性条件下,酮肟转变为酰胺,可用于由酮制备酰胺、羧酸、胺】(1)重排反应是在酸催化下完成的。

(2)只有处于羟基反位的烃基才能迁移。

(3)基团的迁移和羟基离去是同步的。

(4)迁移基团在迁移过程中构型保持不变。

某麦克尔(Michael)共轭加成反应【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能提供亲核碳负离子的化合物(给体)与能提供亲电共轭体系(受体)的化合物发生亲核1,4-共轭加成得到1,5-二羰基化合物】不对称酮进行麦克尔加成时,反应总是在多取代的α-C上发生。

克莱门森(Clemmenen)还原【酸性条件下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乌尔夫-凯惜纳-黄鸣龙(Wolffl-Kihner-HuangMinlon)还原【碱性条件下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机理:麦尔外因-彭杜尔夫(Meerwein-Ponndorf)还原魏悌息(Wittig)亲核加成反应【醛酮形成烯烃】①反应速度醛最快,酮次之。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有机合成基础)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有机合成基础)

第24章有机合成基础24.1 复习笔记逆合成分析理论与生源合成学说为现代有机合成设计思想的基石。

一、有机合成的要求和驱动力1.有机合成的要求(1)合成的反应步骤越少越好,每步反应的产率越高越好,以及原料越便宜越易得越好;(2)有机合成的目的是尽可能地选择最便宜最易得的原料,通过各种有机反应将原料化合物经“拼接”和“剪裁”最终转化成复杂的目标分子结构;(3)有机反应的作用是使原来分子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化学键断裂并形成一个或几个新的化学键,从而完成由原料分子到目标分子的转换。

2.有机合成的驱动力(1)将各种新的有机反应应用于有理论或实用意义分子的合成中;(2)利用天然的或未被充分利用的原料合成各种具有应用价值的物质;(3)合成一些满足特定需求的特殊有机分子。

二、有机合成设计的基本概念1.起始原料、目标分子和逆合成分析(1)通过逆合成分析得到的最简单的化合物,即整个合成利用的第一个化合物称为起始原料(starting material,简写为SM)。

起始原料通常是一些商业化的产品或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化合物。

在合成过程中需要各种试剂(reagent),通过试剂和起始原料或中间体反应可以生成各种新的中间体或目标分子。

试剂也是合成子的合成等价物。

(2)计划合成的分子称为目标分子(target molecule),通常用TM表示。

(3)逆合成分析是一种逻辑推理的分析过程。

它将目标分子按一定的规律通过切断或转换推导出目标分子的合成子或与合成子相对应的试剂。

逆合成分析用双线箭头“ ”表示。

其一般式可表达为:2.合成子、反合成子、合成等价物和切断(1)在分子中的化学键进行切断时所产生的分子碎片称为合成子或叫合成元(synthon)。

(2)合成子可以是正、负离子,也可以是电中性的。

正离子称为受体合成子(acceptor synthon),简称a,负离子称为供体合成子(donor synthon),简称d,电中性的合成子简写为e,其中的中性原子(radical)简写为r。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碳负离子 缩合反应)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碳负离子 缩合反应)

第15章碳负离子缩合反应15.1 复习笔记一、氢碳酸的概念和α氢的酸性氢碳酸的酸性强弱可用碳上的氢以正离子解离下来的能力表示,用pK a值来表示,值越小,酸性越强。

烷烃的酸性很弱。

烯丙位和苯甲位碳上的氢的酸性比烷烃强。

末端炔烃的酸性更强一些,环戊二烯亚甲基上的氢相对更活泼一些。

1.α氢的酸性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碳称为α碳,α碳上的氢称为α氢。

α氢以正离子解离下来的能力即为α氢的活性(酸性)。

通过测定α氢的pK a值或其与重氢的交换速率可以确定α氢的酸性强弱。

(1)α氢的酸性强弱取决于与α碳相连的官能团及其它基团的吸电子能力。

总的吸电子能力越强,α氢的酸性就越强。

一些常见基团的吸电子能力强弱次序排列如下:(2)α氢的酸性还取决于氢解离后的碳负离子(carbanion)结构的稳定性。

碳负离子的离域范围越大越稳定。

(3)分子的几何形状会影响α氢的酸性。

(4)与α氢的解离和介质的介电常数及溶剂化有关。

2.羰基化合物α氢的活性分析羰基的吸电子能力很强,因此羰基化合物的α氢都很活泼。

例如在NaOD—D20中,2-甲基环己酮的α氢均可被氘取代。

(1)羰基使α碳原子上的氢具有活泼性,是因为:①羰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②羰基α碳上的碳氢键与羰基有超共轭作用。

(2)羰基旁所连的基团的不同导致了它们的α氢的活性也有差异。

可以从这些化合物本身的结构以及它们形成烯醇式后的结构来认识:含羰基化合物的α氢的酸性从大到小顺序:酰氯>醛>酮>酯>酰胺①在酰氯中,氯的存在增强了羰基对α碳的吸电子能力,从而也增强了α氢的活性。

同时氯的吸电子效应也使形成的烯醇负离子因负电荷分散而趋于稳定。

②在酯和酰胺中,烷氧基氧的孤电子对和氨基氮的孤电子对均可与羰基共轭而使体系变得稳定。

③酰胺氮上的孤电子对碱性较强,使共轭体系更加稳定,要解离α氢,形成烯醇负离子需要的能量更多,故酸性比酯还弱。

④当醛基中的氢被烷基代替后,由于烷基的空阻比氢大,从某种程度上讲阻碍了碱和氢的反应;另外,由于烷基对羰基具有给电子的超共轭作用,因此醛的α氢比酮的α氢活泼。

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邢其毅第1章_绪论解析

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邢其毅第1章_绪论解析

1.3 有机物的结构
Kekule(1865)——构造式 (原子相互连接的次序和方式)
Kekule和Couper的两个重要基本原则
1.碳原子是四价的
2.碳原子自相结合成键 (分为单,双,叁键,也参与其它 元素连接)
H HC
HC H
CH
HH C
CC
H C CC
H
H
H
CC C
CC C
H C CH
C4H10
• 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越牢固。
(3) 键角
• 键与键之间的夹角。 • 键角与成键中心原子的杂化态有关,也受分子中其他原子的影响。
立体透视式的写法
在纸面上
H
在纸面前方
H
CH H
在纸面后方
(4) 键的极性和诱导效应
a. 键的极性 键的极性是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的。 例如:
H Cl , CH3 Cl , CH3 OH
lweis酸 lweis碱
H+ + ClH+ + OH2 BF3 + NH3 AlCl3 + Cl-
HCl H3O+ BF3-NH3 AlCl4-
F FB
F
讨论
⑴ lewis碱就是Brφnsted碱。 如: : NH3 —Brφnsted碱, lewis碱。
⑵ lewis酸则与Brφnsted酸略有不同。 如:H+—lewis酸,非Brφnsted酸; HCl—Brφnsted酸,非lewis酸; BF3和AlCl3 —lewis酸,非Brφnsted酸。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1.2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简史 • 1806年,柏则里提出“有机化学”这一名词和“生命力”学说; • 1828年, F.Wohler由氰酸铵NH4OCN合成尿素NH2CONH2; • 1845年Kolbe合成醋酸; • 1854年,柏赛罗合成油脂; • 1850-1900年,合成有机化学时代,煤焦油化学时代; • 1900-1940年,有机化学工业时代,煤焦油→染料、药物、炸药; • 1940年-,石油化工时代,石油→三大合成材料(橡胶、塑料、

基础有机化学 第三版 邢其毅4-基本慨念七、理论

基础有机化学 第三版 邢其毅4-基本慨念七、理论

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邢其毅七、理论1马氏规则:卤化氢等极性试剂与不对称烯烃发生亲电加成反应时,酸中的氢原子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卤素或其它原子及基团加在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

这一规则称为马氏规则。

2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认为:化学反应是分子轨道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在一个协同反应中,分子轨道的对称性是守恒的,即由原料到产物,轨道的对称性始终不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用最低的能量形成反应中的过渡态。

因此分子轨道的对称性控制着整个反应的进程。

3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思想:分子轨道理论在处理分子时,并不引进明显的价键结构的概念。

它强调分子的整体性,认为分子中的原子是按一定的空间配置排列起来的,然后电子逐个加到由原子实和其余电子组成的“有效”势场中,构成了分子。

并将分子中单个电子的状态函数称为分子轨道,用波函数ψ(x, y, z)来描述。

每个分子轨道iψ都有一个确定的能值Ei与之相对应,Ei近似地等于处在这个轨道上的电子的电离能的负值,当有一个电子进占iψ分子轨道时,分子就获得Ei的能量。

分子轨道是按能量高低依次排列的。

参与组合的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则将按能量最低原理、鲍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进占分子轨道。

根据电子在分子轨道上的分布情况,可以计算分子的总能量。

4 s−反式构象:双烯体的两个双键处于单键的异侧称为s−反式构象。

5引发剂:有些化合物十分活泼,极易产生活性质点自由基,这些化合物称之为引发剂。

6双位反应性能:一个负离子有两个位置可以发生反应,称其具有双位反应性能。

7反应势能图:以反应进程(自左向右,左边为反应物,右边为生成物)为横坐标,反应物、过渡态和生成物的势能变化为纵坐标来作图,这种图称为反应势能图。

8内型加成产物:当双烯体上有给电子取代基、而亲双烯体上有不饱和基团如与烯键(或炔键)共轭时,优先生成内型加成产物。

内型加成产物是指:双烯体中的C(2)—C(3)键和亲双烯体中与烯键(或炔键)共轭的不饱和基团处于连接平面同侧时的生成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自由基取代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基团被其 它原子或基团所置换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若 取代反应是按共价键均裂的方式进行的,即是 由于分子经过均裂产生自由基而引发的,则称 其为自由基型取代反应。
自由基反应包括链引发、链转移、链终止三个
阶段。链引发阶段是产生自由基的阶段。由于键的 均裂需要能量,所以链引发阶段需要加热或光照。 链转移阶段是由一个自由基转变成另一个自由基的 阶段,犹如接力赛一样,自由基不断地传递下去, 像一环接一环的链,所以称之为链反应。链终止阶 段是消失自由基的阶段。自由基两两结合成键。所 有的自由基都消失了,自由基反应也就终止了。
CH3
OH
C-O+ CCHH33 -H+
CH3
O
C-OCH3 CH3
CH3
CH3 78%
仅有少量空阻大的羧酸按此反应机理进行
4 酯的水解反应
*1. 碱性水解
目录
一、取代反应 二、加成反应 三、消除反应 四、氧化还原反应 五、缩合反应 六、重排反应
一、取代反应
1 自由基取代反应 2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3 酯化反应 4 酯的水解反应 5 芳香亲电取代反应 6 1,2-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7 赫尔-乌尔哈-泽林斯基反应 8 芳香亲核取代反应 9 芳香自由基取代反应
双分子反应一 步活化3;OH CH3C-OH HOC2H5
按加成--消除机理进行 反应,是酰氧键断裂
加成
OH CH3-C-OH
HO+ C2H5
质子转移
四面体正离子
OH
+
CH3-C-OH2
OC2H5
-H2O 消除
+OH
-H+
CH3C-OC2H5
O CH3C-OC2H5
*2 碳正离子机理
该反应机理也 从同位素方法 中得到了证明
O
CH3C-O18H + (CH3)3COH
O18
CH3C-OC(CH3)3 + H2O
*3 酰基正离子机理
O
O
+
C-OH
C-OH2
CH3
CH3 H2SO4(浓) CH3
CH3
O
+C CH3
CH3
+O
C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属于SN1机理
CH3OH
实例:卤代烃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SN1)
R1 R2 C
R3
Br

R1 R2 C
R3
Br
-Br-
反应物
过渡态
R2 R1
Nu-
C+ 快
R3 中间体
R1 R2 C
R3
Nu + Nu
R1 C R2
R3
R1
R2
C
R3
过渡态
Nu + Nu
产物
过渡态
R1 C R2
R3
只有一种分子参与了
决定反应速率关键步骤的 亲核取代反应称为SN1 反 应。在SN1反应中,得到构 型翻转和构型保持两种产 物。
OH
H+
(CH3)3C-OH
+OH R-C-OC(CH3)3
(CH3)3CO+ H2 -H2O (CH3)3C+
O=C-R
属于SN1机理
O -H+
R-C-OC(CH3)3
按SN1机理进
行反应,是烷
氧键断裂
* 3oROH按此反应机理进行酯化。 * 由于R3C+易与碱性较强的水结合,不易与羧酸结合,
故逆向反应比正向反应易进行。所以3oROH的酯化 反应产率很低。
实例:卤代烃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SN2)
H C6H13
HO - +
Br
H3C
C6H13 H
HO
Br
CH3
C6H13 H
HO
+ Br -
CH3
有两种分子参与了决定反应速度关键步骤的亲核取代反应 称为SN2 反应
构型保持和构型翻转
n-C6H13 H C Br HOCH3
(R)-2-溴辛烷
[]D= - 34.6o
实例:卤代烃溶剂解反应的反应机理(SN1)
进攻C+
CH3 CH3 C Br
CH3
慢 -Br-
CH3
CH3 C+
CH3
C2H5OH

-H+
CH3 +
CH3 C HOC2H5 CH3
CH3
CH3 C OC2H5
CH3
3 酯化反应
定义:羧酸与醇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失去一分子水 而生成酯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常用的催化剂有盐酸 、硫酸、苯磺酸等
(五)重要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是对一个反应过程的详细描述,在表述反 应机理时,必须指出电子的流向,并规定用箭头表示一 对电子的转移,用鱼钩箭头表示单电子的转移。
反应机理是根据很多实验事实总结后提出的,它有 一定的适用范围,能解释很多实验事实,并能预测反应 的发生。如果发现新的实验事实无法用原有的反应机理 来解释,就要提出新的反应机理。反应机理已成为有机 结构理论的一部分。
H+
CH3COOH + C2H5OH
投料
1 :1 1 : 10
CH3COOC2H5 + H2O
产率
67% 97%
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的反应,为了使正反应有利, 通常采用的手段是:
①使原料之一过量; ②不断移走产物(例如除水;乙酸乙酯、乙酸、水 可形成三元恒沸物 bp 70.4℃)。
酯化反应的机理
*1 加成-消除机理
n-C6H13 HO C H
CH3
(S)-2-辛醇
[]D= + 9.9o
构型翻转
n-C6H13 H C OH CH3
(R)-2-辛醇
[]D= - 9.9o
构型保持
如果一个反应涉及到一个不对称碳原子上的一根键的变化,则将新
键在旧键断裂方向形成的情况称为构型保持,而将新键在旧键断裂的相 反方向形成的情况称为构型翻转。这种构型的翻转也称为Walden转换。 在SN2反应中,得到构型翻转的产物。
实例: 甲烷的氯化
卤化反应 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被卤原子取代的 反应称为卤化反应。若卤原子为氯原子, 则该卤化反应称为氯化反应。
CH4 + Cl2
hv
CH3Cl + HCl
反应机理
链引发 Cl2
hv
链增长 CH4 + Cl
2Cl
CH3 + HCl
H= 7. 5kJ/mol Ea=16.7 kJ/mol
CH3 + Cl2
CH3Cl + Cl
H= -112. 9 kJ/mol Ea=8. 3 kJ/mol
链终止 Cl + Cl
Cl2
CH3 + CH3
H3CCH3
Cl + CH3
H3CCl
2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称为亲 核取代反应。用SN表示。在反应中,受试剂进攻的对象称为底物; 亲核的进攻试剂称为亲核试剂;在反应中离开的基团称为离去基 团;与离去基团相连的碳原子称为中心碳原子;生成物称为产物。 在上述反应中,若受进攻的对象是饱和碳原子,则称此类反应为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