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SDS实验报告
SDS—AGE尿蛋白电泳对肾脏损伤部位的实验诊断分析
a o si: b rtr o ai nJ . l ah l2 0 , n nt al oaoycmp r o []JCi P to,0 6 c a s n
5 6): 6l 66 9( 6 一 2.
[] 秦 桂 娥 , 岩 . -0 2 靳 UF1 0尿 沉 渣 分 析 仪 影 响 因 素 探 讨 [ ] J.
蛋 白尿 是 肾脏 疾 病 及 其 他 疾 病 并 发 肾损 伤 最 常 见 的 临 床 表 现 之 一 , 年 来 对 早 期 肾 损 伤 的 诊 断 和 判 断 肾脏 疾 病 的 损 伤 近
[] G aa J Gal yA. elb rtr i n s fui 1 rhm C, l wa Th aoaoyda oi o r o g s 一 n r rc ifcinJ . l ah l20 ,4( 2 :1— ayt t net []JC i P to,0 1 5 1 ) 9 1 a o n
国际检 验 医学杂志 21 年 3月 第 3 卷 第 3 00 l 期
It a dMac 00V 1 1N . n L bMe, rh21, o 3, o3 J .
・ 成 为 可 能 , 时 对 尿 液 细 菌 培 养 起 筛 选 作 用 ; 应 用 同 在 U 一0 0 作 尿 沉 渣 分 析 时 , 疑 似 尿 路 感 染 的 患 者 , 好 采 用 F10i 对 最 无 菌 留尿 标 本 。
伤 患 者 中非 选 择 性 肾小 球 蛋 白 尿 2例 、 择 性 。 球 蛋 白尿 3例 、 小 管 性 蛋 白 尿 5例 、 合 性 蛋 白 尿 3例 、 理 性 蛋 白 尿 2例 。 选 肾小 肾 混 生
5例 高 血 压 肾 病 患 者 中非 选 择 性 肾小 球 蛋 白尿 1 、 择 性 肾小 球 蛋 白 尿 2 、 例 选 例 ’ 管 性 蛋 白 尿 1 、 合 性 蛋 白尿 1例 。 对 照 组 肾小 例 混 5例 均 为生 理 性 蛋 白尿 。结 论 于保存等优点 。 【 键 词 】 蛋 白尿 ; 电 泳 , 脂 凝 胶 ; 实 验 室 技 术 和 方 法 ; 肾疾 病 关 琼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报告.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并测定分子量。
实验原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分离蛋白质的标准方法,可对不同来源和大小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和鉴定。
在本实验中,通过将蛋白质溶解于含有SDS和2-巯基乙醇等条件下的试样缓冲液中,以使蛋白质带有几乎相同的负电荷,通过电泳使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以大小不同的分子量在电场作用下移动,最终被染色,进行分离鉴定。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材料:SDS-PAGE电泳装置、试样缓冲液、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样品、电泳缓冲液等。
2.制备SDS-PAGE电泳凝胶:按照说明书,将聚丙烯酰胺凝胶拆封并放置在实验室温度下一段时间,使其柔软。
3.制备电泳缓冲液:按照说明书,取适量的Tris、glycine和SDS等物质,配制电泳缓冲液,使其达到所需浓度。
4.制备试样缓冲液:按照说明书,取适量的Tris、SDS和2-巯基乙醇等物质,配制试样缓冲液。
5.制备样品:取适量的蛋白质样品,在试样缓冲液中煮沸一段时间,使蛋白质分子展开。
6.装样:将制备好的样品加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装置样品槽中。
7.电泳:按照说明书,调整电泳缓冲液pH值和电泳电压等条件,开启电泳装置,进行电泳操作。
8.染色:将电泳板取出,进行荧光染色或银染色法。
9.图像处理:使用图像分析系统或其他软件,进行蛋白质条带的分析和图像处理。
实验结果:经过SDS-PAGE电泳后,样品中的蛋白质在凝胶中呈现出大小不同的分子量条带,通过荧光染色或银染色可以清晰地看到分离的蛋白质条带。
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可以判断样品中含有哪些蛋白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生化实验报告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操作人:XXX 时间:XXXX 地点:XXXX温度:25℃一、实验目的:1.了解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检测蛋白的原理;2.掌握制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方法;3.掌握电泳槽的正确摆放方法;4.掌握完成电泳后染色和洗脱额方法。
二、试验方法与过程:1 制作聚丙烯酰胺凝胶:1.1 安装玻璃板:搭配长短玻璃板,将玻璃板正确固定在架子上。
1.2 检查密封性:用移液枪将蒸馏水注入两块玻璃板之间,若页面没有下降,说明密封性良好,倒掉蒸馏水,用吸水纸吸干水分,进入下一步。
2 配胶2.1 配分离胶(12%):按顺序将下列溶液加入烧杯,搅拌均匀,迅速用移液器转移至玻璃板之间,加至约2/3的高度,在其上加蒸馏水使其上侧水平,室温放置约20min,将上层的水倒去,用滤纸吸干水分。
2.2 配浓缩胶(5%):按顺序将下列溶液加入烧杯,搅拌均匀,迅速用移液器转移至玻璃板之间,加至接近玻璃板上端,插入样梳,室温放置约20min,拔掉样梳3 样品的制备取40 μL样品,加入10 μL loading Buffer,金属浴煮沸10min。
12000rpm离心3min4 上样及电泳分别取20μL诱导前样品、诱导后样品、纯化后样品,8μLmarker上样,200V电泳30min。
5 染色、洗脱、观察将聚丙烯酰胺凝胶从玻璃板上取下,用蒸馏水冲洗数次后置于摇床上染色10min,倒掉染液,倒入洗脱液,置于摇床上,每隔10min更换洗脱液,直至条带清晰为止。
三、原始数据:从左至右分别为诱导前样品、诱导后样品、marker、纯化后样品、纯化后样品。
上样在上部四、结果处理与分析:电泳结果较好:电泳显示的条带还是较清晰。
经分析,诱导前的样品含有多种蛋白质,因此跑出的条带多且密集。
诱导后的样品可明显观察到也含有多种蛋白质,但有一条明显颜色深度及宽度大于其他条带。
结合marker条带分析,纯化后的蛋白的分子量位于35.0kDa至45.0kDa之间,约为38.0kDa;诱导后的样品为分子量约为38.0kDa、42.0kDa的蛋白被诱导表达。
尿蛋白电泳
尿蛋白电泳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尿蛋白电泳-临床意义尿蛋白电泳是指是将尿蛋白按其分子量大小、顺序分为不同组分,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一种试验。
用尿蛋白类型按分子量分为低分子蛋白、中分子蛋白、高分子蛋白及混合性蛋白四种,此项检查,可以大致推断尿蛋白的来源(是溢出性蛋白尿还是组织破坏性蛋白尿);并可了解肾脏程度的情况,如仅有中分子量尿蛋白,病变较轻。
如低中高分子量尿蛋白均有,说明病变较重。
结论:SDS-AGE尿蛋白电泳技术对患者无创伤,电泳结果有助于判断尿蛋白的来源,分析肾脏损伤的部位以及程度,对临床诊断肾脏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意:本试验仅表示尿蛋白的来源,与免疫功能检查无关,本院已有尿十项检查,尿电泳可以不做。
强烈建议都做血清蛋白电泳,并了解电泳图样及其意义:记住三个人的形象(潘长江、王玥波、姚明),这是托儿所的教学方法,对于这些年轻、精神正常的人再听不懂、不理解、记不住,真是智商问题。
尿蛋白圆盘电泳(即尿蛋白电泳)尿蛋白圆盘电泳又称为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尿蛋白圆盘电泳临床意义区别尿蛋白的分子量,从而了解尿蛋白的形成原因和病变部位。
中分子和大分子的尿蛋白主要由肾小球损伤所致;小分子量尿蛋白为肾小管及其间质病变导致,混合性蛋白尿病变累及肾小管、肾小球和间质。
4尿蛋白圆盘电泳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l )正常类型:在白蛋白区带上下两侧,白蛋白为单独组成成分。
( 2 )低分子蛋白尿:主要区带在白蛋白及白蛋白以下,提示肾小管及间质病变或溢出性蛋白尿,如急、慢性肾孟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酸中毒,中毒性肾病等。
( 3 )中分子蛋白尿、高分子蛋白尿:前者蛋白区带在白蛋白上下附近,后者在白蛋白及以上。
主要反映肾小球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和妊娠高血压疾症等。
( 4 )混合性蛋白尿:特征为低分子与高分子蛋白质同时存在,白蛋白为主要区带。
蛋白质sdspage电泳实验报告
蛋白质sdspage电泳实验报告蛋白质SDS-PAGE电泳实验报告引言: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基本的分子之一,它们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研究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科学家们开发了许多技术和方法。
其中,SDS-PAGE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它通过电泳的方式将蛋白质按照其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和定量。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SDS-PAGE电泳技术对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进行分析,了解其分子量和纯度,并探讨其应用于蛋白质研究中的意义。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收集不同来源的蛋白质样品,如乳清蛋白、鸡蛋清蛋白等。
将样品加入SDS-PAGE样品缓冲液中,加热至100摄氏度,使蛋白质完全变性。
2. 准备电泳胶:根据实验需要,配制相应浓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加入TEMED和过硫酸铵使其聚合。
3. 装载样品:将变性后的蛋白质样品注入电泳胶槽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4. 电泳:将电泳胶槽连接至电源,设置合适的电压和时间,进行电泳分离。
5. 凝胶染色:将电泳胶取出,用凝胶染色剂染色,使蛋白质带可见。
6. 图像分析:使用分子量标准品作为参照,通过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蛋白质带的迁移距离,计算其分子量。
实验结果:通过SDS-PAGE电泳实验,我们成功地将不同来源的蛋白质样品分离出来,并得到了清晰的蛋白质带。
根据分子量标准品的迁移距离,我们计算出了各个蛋白质样品的分子量。
讨论:1. 分子量测定:通过SDS-PAGE电泳实验,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这对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因为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相互作用方式。
2. 纯度分析:通过观察电泳胶上的蛋白质带的清晰度和数量,我们可以初步评估样品的纯度。
纯度高的样品通常只有一个清晰的蛋白质带,而纯度低的样品则可能有多个模糊的带。
因此,SDS-PAGE电泳可以帮助我们选择纯度较高的蛋白质样品进行后续实验。
3. 应用前景:SDS-PAGE电泳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尿蛋白测定实验报告
尿蛋白测定实验报告尿蛋白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尿蛋白测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了解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变化,并探讨尿蛋白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收集新鲜尿液样本,避免污染和外界因素的干扰。
2. 样本处理:将尿液样本离心,去除悬浮物,得到清晰的尿液样本。
3. 尿蛋白测定:使用尿蛋白试纸或尿蛋白定量试剂盒,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比色法、免疫测定法等。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定的结果,可以得到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会显著增加。
讨论:1. 尿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尿蛋白测定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高蛋白尿是很多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通过尿蛋白测定,可以及早发现这些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尿蛋白测定的方法选择:尿蛋白测定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比色法、免疫测定法等。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3. 尿蛋白测定的误差和干扰因素:尿蛋白测定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尿液的稀释、酸碱度的变化等。
因此,在进行尿蛋白测定时,需要注意样本的收集和处理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和校准。
结论:尿蛋白测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及早发现肾脏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尿蛋白测定的方法选择和误差控制也是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实验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尿蛋白测定的应用和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附录:尿蛋白测定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详见实验手册或相关文献。
在进行实验时,请遵循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并注意个人卫生和实验设备的清洁。
尿蛋白定性实验报告结论
尿蛋白定性实验报告结论
尿蛋白定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
通过该实验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脏疾病、尿路感染等问题。
以下是尿蛋白定性实验报告的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尿液样本可被初步判定为尿蛋白阳性。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通常只含有少量的蛋白质,正常蛋白排泄量为每天不超过150mg。
然而,尿蛋白定性实验结果显示样本中存在可见蛋白质,这暗示着可能存在一定的异常情况。
尿蛋白的阳性结果可能源于多种原因。
首先,肾脏疾病是最常见的引发尿蛋白阳性的原因之一。
肾小球滤过系统的异常导致蛋白质从血液中泄漏到尿液中,表现为尿蛋白阳性。
这些肾脏疾病包括肾炎、肾衰竭、肾小球病变等。
另外,尿路感染也可能导致尿蛋白阳性,其原因是尿路感染引起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细菌增多,从而产生蛋白质。
尿蛋白阳性的实验结果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认相关疾病的存在。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检查、血肌酐检测、超声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肾脏疾病。
此外,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也是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尿蛋白定性实验结果的阳性提示了可能存在某种异常情况,但不能确定具体的病因。
因此,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得出准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治疗计划,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尿蛋白定性实验结果显示样本中存在可见蛋白质,这暗示着可能存在肾脏疾病、尿路感染等问题。
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将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这个实验结果的结论为尿蛋白阳性。
SDS-AGE电泳法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图谱分析
[] 左 月 然 . 理 学 [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社 ,9 7 1 3 2 护 M]北 人 19 :5 .
[] 张 德 莲 . 理 行 为 缺 失 与 预 防 [ ] 家 庭 护 士 , 0 6 4 3 护 J. 20 ,
( 2 : 9 1 ) 5.
[ ] 赵永 新 . 理 文 书 写 潜 在 的法 律 问 题 及 对 策 [] 中 国 护 1 护 J.
13 1 标 本 采 集 及 处 理 收 集 患 者 新 鲜 晨 尿 1 .. omL, 用 优 采 利 特 2 0尿 液 分 析 仪 p 值 指 示 剂 蛋 白 质 误 差 法 做 尿 蛋 白半 0 H 定 量 。将 尿 液 于 150rri 心 5ri, 上 清 液 , 尿 蛋 白 0 / n离 a n取 a 对 半 定 量 高 于 ( +) + 的尿 液 , 9g L生 理 盐 水 稀 释 , 尿 蛋 白 用 / 使 含量低于或等 于( +) + 。处 理 后 的 标 本 为 S - DSAGE 的 待 测 标 本 , 冰 冻保 存 。开 启 电泳 仪 预 热 , 2 LS S溴 酚 蓝 稀 应 取 O D 一 释 液 加 入 8 L 已处 理 的 尿 液 , 分 混 匀 , O 充 吸取 5 I加 入 凝 胶
惯 和 结 构 的 改 变 , 尿 病 的 患 病 率 呈 直 线 上 升 趋 势 , 由于 治 糖 且 疗 方 法 的 改 善 , 存 时 间 的增 加 , 而 肾脏 及 其 他 并 发 症 也 增 生 从 加 。据 最新 统计 , 国 目前 约 有 50 0万 人 正 面 临 着 糖 尿 病 的 我 0 威 胁 。在 美 国 , 尿 病 肾病 占终 末 期 肾 功 能 衰 竭 的 首 位 , 为 糖 约 3 ~ 3 % 。1型 糖 尿 病 发 生 糖 尿 病 肾 病 的 比例 较 高 , 为 5 8 约 3 ~ 5 , 发 生 率 约 为 2 左 右 。 由于 糖 尿 病 患 者 中 1 5 O 2型 O 型 发 病 率 远 远 超 过 2型 , 在 糖 尿 病 肾功 能 衰 竭 透 析 患 者 中 2 故 型 患 者 占 7 ~ 8 。其 中 蛋 白尿 的 出 现 是 提 示 糖 尿 病 患 者 O o 。 血 管 内皮 功 能 紊 乱 和 广 泛 损 伤 的 常 见 表 现 。通 过 尿 蛋 白 肾脏 电泳 可 正 确 判 断 尿 蛋 白 的成 分 , 断 蛋 白 的性 质 和 来 源 , 判 了解 肾脏 的损 伤 类 型 及 程 度 分 析 病 因 和 判 断 预后 _ ] 1 。本 文运 用 十 二 烷 基 硫 酸 钠 一 脂 糖 凝 胶 ( D - GE 电泳 技 术 对 2型 糖 尿 病 琼 S SA ) 肾病 患 者 的尿 样 标 本 进 行 分 析 , 以探 讨 尿 蛋 白 电泳 在 糖 尿 病 肾 病诊断治疗 , 鉴别 诊 断 中 的 临床 价 值 。
sds电泳实验报告
sds电泳实验报告
SDS电泳实验报告
SDS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方法,通过离子交换和分子大小的差异来分
离和检测蛋白质。
本实验旨在利用SDS电泳方法分析不同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纯度,并比较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迁移情况。
首先,我们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浓度和类型的蛋白质标准品,包括牛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和细胞提取液中的未知蛋白质。
然后,将这些标准品和未知蛋白质样
品与SDS缓冲液混合,并在加热后进行电泳分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蛋白质在SDS电泳中的迁移速度与其分子量成正比。
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迁移速度较慢,而较小分子量的蛋白质迁移速度较快。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不同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带电性和迁移模式,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鉴定和分析蛋白质的性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确定了未知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纯度,并与标准品进
行了比较。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可能存在的蛋白质杂交现象,这为我们进
一步深入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提供了线索。
总的来说,SDS电泳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
快速准确地分析和鉴定不同类型的蛋白质。
通过不断优化实验条件和技术手段,我们相信SDS电泳在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十二烷基磺酸钠-琼脂糖凝胶(SDS-AGE)尿蛋白电泳与临床病理相关分析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年第21卷第4期M edi ca l Labor at or y Sci enc e a nd C li l l J C$.2010。
V0121.N o.4103I塑!!!Q:!!鱼!』j:i!!呈:!婴二竺!!:型!竺:丝:坚!I十二烷基磺酸钠一琼脂糖凝胶(SD S—A G E)尿蛋白电泳与临床病理相关分析程英1庞莉1黄睿21(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分院检验科830054,新疆克州人民医院检验科8453502(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特橙科,830000)【摘要】目的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一琼脂糖凝胶技术(SD S—A G E)进行非浓缩尿蛋白电泳,试结合病理活检资料相关分析按分子量蛋白区带区分的尿蛋白类型。
方法应用SD S—A G E技术对42倒肾脏疾病患者非浓缩尿液标本进行电泳分析。
结果根据非浓缩尿蛋白SD S—A G E电泳剖象提示,各型尿蛋白与肾小管局灶萎缩病变统计擘无显著差异(P<0.05);肾小管损害程度,混合型>中、高分子型>单纯中分子型(P<0.001);3倒尿蛋白阴性者分别见于轻微病变(2例)和局灶阶段透明变性(1例);低分子尿蛋白阴性伴肾小管中、重度萎缩者9例,6例为I gA N,2例FSG S,l例M N。
结论s D s—A G E法简便、无创,样本可永久保存,便于追踪随访病人,因而对肾脏疾病的早期定位诊断、鏊别、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辅助价值。
尿蛋白电泳可将尿液中各种蛋白质通过电流加速区分不同分子量’的尿蛋白类型.高分子量蛋白区带,主要反映肾小球病变;呈现出低分子量蛋白区带多见于肾小管病变及溢出性蛋白尿;混合型蛋白尿则可见到大、中、小各种分子量区带,示肾小球及肾小管均受累及。
国内部分实验室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 S—PA G E)技术鉴别蛋白尿的来源,此法具有局限性.耗时(5d).操作繁琐,标本要求高,尿液需预浓缩,不适于临床实验室广泛开展[1】。
SDSPAGE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报告
SDSPAGE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SDS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一、实验目的:通过SDS-技术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二、实验原理:SDS-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电泳分离技术。
在该技术中,蛋白质样品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还原剂混合后,加热可以使蛋白质完全还原并且与SDS结合,形成具有负电荷的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在电场中按照其分子质量大小被分离。
蛋白质样品在SDS-中首先经过堆胶,即在样品中添加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被沿着凝胶的宽度扩散,形成连续的蛋白质稜。
然后,电泳阶段开始,电场通过凝胶,带动带电的蛋白质稜向阳极迁移。
三、实验步骤:1.准备SDS-电泳胶液:根据使用说明配制3种浓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胶液,即5%堆胶胶液、12%分离胶液和4%扩散胶液。
2. 准备样品:取相应的蛋白质样品,如细胞裂解液,将其与试剂R (含有30%甘油和2%β-巯基乙醇酰胺)和Laemmli试剂混合,以加热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堆胶:将堆胶胶液慢慢注入电泳槽中,留出足够的空间来注入分离胶液。
4.加载样品:在样品孔中加入相应数量的样品、分子量标记和模板。
5.电泳:将电泳槽连接到电源,调节电压,使电流保持稳定。
首先进行堆胶阶段,然后切换到电泳阶段,直至蛋白质移动到凝胶底部。
6. 凝胶染色:取下凝胶,用凝胶染色剂对凝胶进行染色。
一般常用染色剂有银染和Coomassie蓝染。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描述的方法进行实验后,我们观察到在凝胶上出现了多条蛋白质条带,每条条带代表一个蛋白质。
条带的颜色越深,表示其含量越多。
通过与分子量标记的对照,可以确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五、实验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可以通过标准曲线法来计算,即通过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标准品的移动距离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来推断未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通过SDS-技术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具有许多优点:能够同时分离多个蛋白质;能够对蛋白质进行集中分析;精确测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群体分子质量等。
实验报告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实验报告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实验二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1 原理1.1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性能及制备原理1.1.1性能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机械性能好,有弹性,透明,相对地化学稳定,对pH和温度变化比较稳定,在很多溶剂中不溶,是非离子型的,没有吸附和电渗作用。
通过改变浓度和交联度,可以控制孔径在广泛的范围内变动,并且制备凝胶的重复性好。
由于纯度高和不溶性,因此还适于少量样品的制备,不致污染样品。
1.1.2 制备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用丙烯酰胺(Acr)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
聚丙烯酰胺凝胶聚合的催化系统有化学聚合和光聚合两种。
本实验是用化学聚合。
化学聚合的催化剂通常多采用过硫酸铵(AP)或过硫酸钾,此外还需要一种脂肪族叔胺作加速剂,最有效的加速剂是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
在叔胺的催化下,由过硫酸铵形成氧的自由基,后者又使单体形成自由基,从而引发聚合反应。
叔胺要处于自由碱基状态下才有效,所以在低pH时,常会延长聚合时间;分子氧阻止链的延长,妨碍聚合作用;一些金属也能抑制聚合;冷却可以使聚合速度变慢。
通常控制这些因素使聚合在1小时内完成,以便使凝胶的性质稳定。
1.1.3 凝胶浓度和交联度与孔径的关系凝胶浓度根据被分离的物质的分子量大小确定。
当分析一个未知样品时,常先用7.5%的标准凝胶或用4~10%的凝胶梯度来试测,而后选出适宜的凝胶浓度。
凝胶的机械性能、弹性是否适中很重要,胶太软易断裂,;太硬则脆,也易折断。
1.2 SDS-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原理蛋白质分子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取决于所带净电荷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如果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SDS和巯基乙醇,则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分子量,而与所带电荷和形状无关。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SDS和巯基乙醇后,巯基乙醇能使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SDS能使蛋白质的氢键、疏水键打开,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形成蛋白质-SDS 复合物。
sdspage分离蛋白质实验报告
sdspage分离蛋白质实验报告SDS-PAGE分离蛋白质实验报告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为了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开发了许多方法来分离和纯化蛋白质。
其中,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本实验旨在通过SDS-PAGE分离蛋白质,了解其原理和操作步骤。
材料与方法:1. 样品制备:将待分离的蛋白质样品加入SDS-PAGE样品缓冲液,并进行煮沸处理。
2. 凝胶制备:根据所需分离范围选择合适的凝胶浓度,制备缓冲液和凝胶溶液。
3. 凝胶装置组装:将上下电泳槽连接,安装电极,注入缓冲液。
4. 样品加载:将样品注入凝胶槽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5. 电泳:设置适当的电压和时间,进行电泳分离。
6. 凝胶染色:将凝胶浸泡在染色液中,使蛋白质带可见。
7. 图像获取与分析:使用凝胶成像系统获取凝胶图像,并进行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SDS-PAGE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蛋白质样品,并获得了清晰的凝胶图像。
根据图像,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蛋白质在凝胶上形成了不同的带状条带,这些条带代表了不同的蛋白质分子量。
在SDS-PAGE实验中,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作用是使蛋白质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带有负电荷,使其具有相同的电荷密度。
这样,蛋白质在电场中迁移速度只与其分子量有关,而与电荷无关。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蛋白质迁移距离与已知分子量的标准品的迁移距离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待测蛋白质的分子量。
在实验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操作细节。
首先,样品的制备过程中要彻底破坏细胞结构,使蛋白质充分释放。
其次,在加载样品时要小心,避免产生气泡,影响分离效果。
此外,电泳条件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过高或过低的电压都会影响分离效果。
通过SDS-PAGE实验,我们可以不仅可以分离蛋白质,还可以进一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并研究其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表达变化。
尿蛋白定性实验报告
尿蛋白定性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尿液样本的定性检测,判断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
2. 实验原理尿蛋白定性实验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通过观察尿液样本中是否出现沉淀或浑浊,来判断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含有微量的蛋白质,无法被肉眼观察到。
而若尿液中存在大量蛋白质,则会表现为沉淀或浑浊现象。
3. 实验材料•尿液样本•均质器或振荡器•试管或离心管4.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样本从被测者取得一份新鲜的尿液样本,约5-10毫升即可。
步骤2:均质样本使用均质器或振荡器将尿液样本均质,确保样本中的蛋白质均匀分布。
步骤3:观察尿液外观将均质后的尿液样本倒入透明的试管或离心管中,静置片刻,观察尿液的外观。
步骤4:判断结果根据尿液的外观判断结果:•如果尿液呈现透明无色或微黄色,无明显沉淀或浑浊,说明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较低,定性结果为阴性(-)。
•如果尿液出现浑浊、沉淀或有颗粒物,说明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定性结果为阳性(+)。
5. 实验注意事项•使用新鲜的尿液样本进行实验,避免样本受到污染或降解。
•在实验过程中,避免将尿液样本接触到皮肤或口腔等部位,以防止交叉感染。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操作说明,并按照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完成后,及时清理实验用具和处理尿液样本,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6.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的观察和判断,可以得出尿液蛋白定性结果。
如果定性结果为阴性(-),说明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较低,属于正常范围;如果定性结果为阳性(+),则表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能存在蛋白质异常排泄的情况。
7. 结论通过尿蛋白定性实验,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然而,尿蛋白定性实验只能提供初步的定性结果,并不能确定具体蛋白质含量的多少。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尿液中蛋白质的具体含量,可以采用定量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
8. 参考文献(这里可以列出实验参考资料的引用,以支持实验原理和步骤的描述)以上是关于尿蛋白定性实验的报告,通过本实验可以初步判断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并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实验报告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和测定,并研究样品中蛋白质的分子量。
2. 实验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测定方法。
在此方法中,蛋白质样品首先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反应,使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带有负电荷。
然后,蛋白质样品被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经过电泳分离。
由于SDS的作用,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迁移速度与其分子量成反比。
最后,通过染色或蛋白质标记物检测,可以确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3. 实验步骤: a. 准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按照制备凝胶的方法制备所需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包括配制凝胶溶液、注射样品孔和负载样品等步骤。
b. 样品制备:将待测蛋白质样品加入SDS缓冲液,并加热至高温,使蛋白质与SDS反应,使其带负电荷。
c. 电泳操作:将样品加载到凝胶中,连接电源进行电泳,设定合适的电压和时间进行分离。
d. 染色和可视化:电泳完成后,将凝胶染色以可视化蛋白质条带,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银染、共染等。
e. 分析和测定:根据标准蛋白质的移动距离和相对分子量,通过比较和分析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4.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和染色,观察到样品中的蛋白质条带。
根据标准蛋白质的移动距离和相对分子量,可以推断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实验结果可以用图表形式展示,包括蛋白质条带的位置和相对分子量的估计。
1/ 25. 结果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比较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与已知标准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之间的差异。
根据条带的位置和相对分子量的估计,可以推断样品中的蛋白质组成和含量。
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6.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关于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和组成的结论。
总结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指出实验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019年SDS研究实验报告
SDS研究实验报告一、研究背景及目的对于那些生物体内含量高、易于分离结晶获得纯品的蛋白,可以通过测定氨基酸序列,借助各种氨基酸的分子量求出蛋白的分子量,并与质谱等手段相互结合,得到精确可信的分子量。
但对于那些含量少,不易分离的蛋白,无法实现结晶,就必须借助其他手段测定其分子量。
要找到能够测定分子量的实验手段,首先要考虑那些能够将不同分子按照其各自的分子量分离的技术。
在众多的技术当中,密度梯度离心、层析、电泳都与物质的分子量有关。
其中,超速离心机造价高,使用过滤层析色谱测分子量要做标准曲线,柱长要求高,且这些方法不够准确。
因此,电泳技术成为了实现分子量测定这一目的的最佳选择。
但是,在活性电泳中,影响蛋白前迁移率的因素有蛋白质的电荷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
要测定分子量,就要消除电荷、分子形状对蛋白迁移率的影响,即使得各种蛋白的电荷、形状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电荷,使各分子不带电违背电泳的基本原理,而使各分子带点完全相同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考虑使其带上大量电荷,从而让分子之间的电荷差异可以忽略。
在活性电泳中,改变样品的带电情况依靠的是缓冲液pH的变化,显然不能够使分子大量带电,这就表明必须向电泳体系中引入其他物质,与蛋白分子定量等量结合,且不改变分子量差异造成泳动差异。
对于分子形状,考虑到功能性蛋白大多是球形粒子,要保持形状不变,就要实现对蛋白的包裹性结合。
而蛋白表面的电荷分布情况千差万别,依靠电荷性质无法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考虑到蛋白质中含有大量的疏水氨基酸,可以通过疏水作用结合,这就要造成蛋白变性,是疏水基团充分暴露出来,分子不能在维持球型而变成棒状,因此,所选择的物质还需要能够维持复合物形状的统一。
基于以上考虑,科学家选择了双亲性物质,既能通过疏水作用与蛋白定量结合成牢固的复合物,又能借助亲水性在溶液中良好分散。
新技术的发明常以原有技术作为基础。
在活性电泳中,采用碱性体系,依靠浓缩效应实现了样品的浓缩,大大提高了分析的精度。
尿蛋白SDS实验报告
尿蛋⽩SDS实验报告尿蛋⽩SDS-PAGE分析⼀、实验⽬的与要求1.掌握SDS-PAGE分析蛋⽩质组分的原理与实验操作技术2.熟悉肾病患者尿蛋⽩组分的特征3.了解实验设计对照组和空⽩组的意义4.了解临床实验样品的获取应符合医学伦理学规范⼆、实验原理1.SDS-PAGE 原理*⼗⼆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由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成,聚合过程是以过硫酸铵(APS)为催化剂,四甲基⼄⼆胺(TEMED)为加速剂的氧化还原作⽤*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与为蛋⽩质电泳提供载体,其凝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成功与否,与促凝剂及环境密切相关中等毒性,操作注意安全(⼝罩⼿套通风等)*甲叉双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成带有酰胺基侧链的脂肪族长链,相邻的两个长链通过亚甲基桥交联起来就形成三维⽹状结构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过硫酸铵APS强氧化剂,单体聚合引发剂提供驱动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聚合所需的⾃由基新鲜配制*TEMED通过催化过硫酸铵形成⾃由基⽽加速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的聚合加⼊TEMED聚合⽴刻开始,迅速混合凝胶液并灌胶易燃有腐蚀性,注意操作安全SDS-PAGE常⽤于蛋⽩质分⼦量测定、蛋⽩质纯度分析、蛋⽩质浓度检测、western blot的第⼀步、蛋⽩质修饰及免疫沉淀蛋⽩鉴定ect 。
本次实验利⽤垂直板SDS-PAGE分析肾病患者的尿蛋⽩样品。
2. 尿液蛋⽩与肾脏疾病尿液蛋⽩检测为肾病临床诊断重要指标正常尿液蛋⽩质<150mg⾎浆蛋⽩质60%尿蛋⽩⾮⾎浆蛋⽩质40%尿液蛋⽩形成主要通过肾⼩球滤过、肾⼩管重吸收及肾⼩管、尿道排泄三⼤机制完成包含⾎浆蛋⽩质、肾组织蛋⽩质、尿路蛋⽩质⾎浆蛋⽩质主要经肾⼩球滤过及近曲⼩管重吸收后逸出产⽣肾组织蛋⽩质主要为肾⼩管细胞分泌或⼩管细胞破坏后释放漏⼊尿液所致尿路蛋⽩质主要为膀胱、尿道、副腺等分泌或漏⾄尿液所致分为选择性和⾮选择性选择性蛋⽩尿指肾⼩球仍保留⼀定的分⼦筛选功能,尿中主要为⼀些中⼩分⼦蛋⽩如⽩蛋⽩、转铁蛋⽩,没有或极少⼤分⼦蛋⽩⾮选择性蛋⽩尿指肾⼩球分⼦筛选功能严重破坏,⾎浆中不论分⼦⼤⼩能从肾⼩球滤过膜通过,尿中⼤中⼩分⼦蛋⽩均有,且有相当⼤量的⼤分⼦蛋⽩质如IgG、IgA、IgM*尿蛋⽩质组分---肾⼩球滤过膜损伤程度(1)肾⼩球性蛋⽩尿⾎液中蛋⽩由肾⼩球不正常滤过⽩蛋⽩、转铁蛋⽩、免疫球蛋⽩G、A、M ect(2)肾⼩管性蛋⽩尿反映肾⼩管损伤程度低分⼦蛋⽩,通过肾⼩球过滤并在肾近曲⼩管全部或者⼤部分重吸收α1-微球蛋⽩、β2-微球蛋⽩、视黄醇结合蛋⽩、th糖蛋⽩etc(3)混合性蛋⽩尿肾⼩球和肾⼩管同时受损⼤⼩蛋⽩分⼦同时出现三、实验所⽤仪器与试剂仪器:SDS-PAGE垂直电泳系统、⽔浴锅、凝胶成像分析仪、脱⾊摇床试剂:蛋⽩质marker,尿蛋⽩样品(肾病患者,正常⼈对照),30%丙烯酰胺,浓缩胶缓冲液1mol/L Tris-Cl, ph6.8,分离胶缓冲液1.5mol/L Tris-Cl, ph8.9,10% SDS,10% APS 现配,TEMED 最后加⼊,电泳缓冲液5x储备液,凝胶上样缓冲液:溴酚蓝,染⾊液:考马斯亮蓝甲醇,冰醋酸,脱⾊液:冰醋酸甲醇四、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
蛋白质sds电泳实验报告
蛋白质sds电泳实验报告蛋白质SDS电泳实验报告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有机分子之一,它们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SDS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它能够通过分离蛋白质并确定其分子量,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蛋白质SDS电泳实验,分析不同样品中的蛋白质组成和分子量。
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将不同来源的蛋白质样品(如细胞提取物、血清等)加入SDS-PAGE样品缓冲液中,并加入还原剂(如β-巯基乙醇)使蛋白质完全还原。
2. 准备SDS-PAGE胶: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胶浓度和孔数,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
3. 样品加载:将样品加入准备好的样品孔中,注意控制加载量,避免过多的样品堆积导致分离不清晰。
4. 电泳条件:在合适的电泳缓冲液中进行电泳,设置适当的电压和电流,进行一定时间的电泳过程。
5. 凝胶染色:电泳结束后,将凝胶染色以可视化蛋白质分离带。
实验结果:通过蛋白质SDS电泳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带。
每个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带的数量和分子量各不相同。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样品中蛋白质的组成和相对含量。
讨论:1. 蛋白质组成差异:不同样品中的蛋白质组成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不同,或者是由于样品来源的不同。
2. 蛋白质分子量:通过蛋白质SDS电泳实验,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分子量范围。
通过与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标准品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样品中特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3. 异常蛋白质:在实验中,我们可能会观察到异常的蛋白质分离带,这可能是由于蛋白质的修饰或异常剪切引起的。
进一步研究这些异常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可能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
结论:蛋白质SDS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方法,能够通过分离蛋白质并确定其分子量,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实验三 尿蛋白测定
[尿蛋白简介]
1、运动性蛋白尿产生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尿中蛋白极少,大强度运动会造成 尿蛋白的升高,运动性蛋白尿是由运动引起的蛋白 质含量增多的尿,是由血液蛋白质在肾小球滤过增 加及肾小管重吸收减少造成,这种尿蛋白属于“球 管型蛋白尿”
2、尿蛋白指标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尿蛋白的数量与训练负荷的强度 和量都有关,可以用尿蛋白的数量来评定训练负
水平,表示运动员机能状态保持良好,能够及时
恢复,下一训练日可以安排同样的、甚至更高一
点的训练负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尿十项分析仪测定尿蛋白的方法。 2、掌握尿蛋白指标在评定训练负荷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反射光电比色法:采用球面积分析仪接受双波长反
射光的方式测定试带上的颜色变化进行半定量测定。
三、主要实验仪器及耗材
尿十项分析仪、尿十项分析仪专用试剂条、 Monark-894型功率自行车。
四、实验操作
1、安静状态下尿蛋白的测定 取受试者安静时尿液测定尿蛋白基础值。
2、大强度运动后尿蛋白的测定
采用乳酸耐受力训练,适当准备活动后受试者
在Monark-894型功率自行车上进行1分钟大强度蹬
骑(负荷为受试者体重的8.5% ,转速为80r/min),
间歇4分钟,随后再进行1分钟大强度蹬骑,重复4
次,蹬车结束后,取受试者运动后15-20分钟时尿液
进行检测。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结合受试者试验前后尿蛋白水平的变化分 析尿蛋白指标在评定训练负荷中白的数量与训
练负荷强度(尤其是糖酵解供能为主的训练强度)
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评定训练负荷强度更为灵
敏。
3、尿蛋白测试时取尿样的时间
尿蛋白SDS-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方法建立及临床应用
尿蛋白SDS-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方法建立及临床应用吴惠毅;孙召东;刘安定;仇为民;祝捷凯;杨新玲【期刊名称】《浙江检验医学》【年(卷),期】2004(000)004【摘要】目的建立尿蛋白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琼脂糖凝胶(AGE)电泳方法。
方法分别对Ⅰ、Ⅱ、Ⅲ、Ⅳ型四种琼脂糖、不同的缓冲对、电压和电泳时间进行实验,确定最佳的分离条件,建立测定方法并应用于临床。
检测临床尿蛋白阳性标本57份。
结果当Ⅳ型琼脂糖凝胶浓度为40g/L,SDS含量为0.1%,在pH7.0的AMP-咪唑-HCl缓冲体系下进行电泳,可以有效的将尿蛋白按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
57份临床尿蛋白阳性标本电泳结果表明,生理性蛋白尿24例、中、高分子5例、小分子1例和混合型17例。
结论本法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成本低廉等优点,可以将尿蛋白按分子量大小分为小分子、中分子以及混合型,对肾脏疾病的受损部位和损伤程度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适于基层实验室的常规开展。
【总页数】4页(P5-7,53)【作者】吴惠毅;孙召东;刘安定;仇为民;祝捷凯;杨新玲【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蚌埠医学院检验系;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相关文献】1.非浓缩尿蛋白SDS-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及临床应用 [J], 黄开泉;宁芬2.尿蛋白SDS-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建立及临床应用 [J], 吴惠毅;孙召东;刘安定;仇为民;赵绍林;杨新玲3.尿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及临床应用 [J], 杨清;张玲;黄俊;李俊华4.尿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及临床应用 [J], 论宁5.尿蛋白超薄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初步临床应用 [J], 陈晋;吴惠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蛋白SDS-PAGE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SDS-PAGE分析蛋白质组分的原理与实验操作技术
2.熟悉肾病患者尿蛋白组分的特征
3.了解实验设计对照组和空白组的意义
4.了解临床实验样品的获取应符合医学伦理学规范
二、实验原理
1.SDS-PAGE 原理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聚丙烯酰胺凝胶由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聚合过程是以过硫酸铵(APS)为催化剂,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加速剂的氧化还原作用
*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与为蛋白质电泳提供载体,其凝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成功与否,与促凝剂及环境密切相关
中等毒性,操作注意安全(口罩手套通风等)
*甲叉双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成带有酰胺基侧链的脂肪族长链,相邻的两个长链通过亚甲基桥交联起来就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聚丙烯酰胺凝胶
*过硫酸铵APS
强氧化剂,单体聚合引发剂
提供驱动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聚合所需的自由基
新鲜配制
*TEMED
通过催化过硫酸铵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的聚合
加入TEMED聚合立刻开始,迅速混合凝胶液并灌胶
易燃有腐蚀性,注意操作安全
SDS-PAGE常用于蛋白质分子量测定、蛋白质纯度分析、蛋白质浓度检测、western blot的第一步、蛋白质修饰及免疫沉淀蛋白鉴定ect 。
本次实验利用垂直板SDS-PAGE分析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样品。
2. 尿液蛋白与肾脏疾病
尿液蛋白检测为肾病临床诊断重要指标
正常尿液蛋白质<150mg
血浆蛋白质60%尿蛋白非血浆蛋白质40%
尿液蛋白形成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及肾小管、尿道排泄三大机制完成
包含血浆蛋白质、肾组织蛋白质、尿路蛋白质
血浆蛋白质主要经肾小球滤过及近曲小管重吸收后逸出产生
肾组织蛋白质主要为肾小管细胞分泌或小管细胞破坏后释放漏入尿液所致
尿路蛋白质主要为膀胱、尿道、副腺等分泌或漏至尿液所致
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
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仍保留一定的分子筛选功能,尿中主要为一些中小分子蛋白如白蛋白、转铁蛋白,没有或极少大分子蛋白
非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分子筛选功能严重破坏,血浆中不论分子大小能从肾小球滤过膜通过,尿中大中小分子蛋白均有,且有相当大量的大分子蛋白质如IgG、IgA、IgM
*尿蛋白质组分---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程度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血液中蛋白由肾小球不正常滤过
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A、M ect
(2)肾小管性蛋白尿
反映肾小管损伤程度
低分子蛋白,通过肾小球过滤并在肾近曲小管全部或者大部分重吸收
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th糖蛋白etc
(3)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损
大小蛋白分子同时出现
三、实验所用仪器与试剂
仪器:SDS-PAGE垂直电泳系统、水浴锅、凝胶成像分析仪、脱色摇床
试剂:蛋白质marker,尿蛋白样品(肾病患者,正常人对照),30%丙烯酰胺,浓缩胶缓冲液1mol/L Tris-Cl, ph6.8,分离胶缓冲液1.5mol/L Tris-Cl, ph8.9,10% SDS,10% APS 现配,TEMED 最后加入,电泳缓冲液5x储备液,凝胶上样缓冲液:溴酚蓝,染色液:考马斯亮蓝甲醇,冰醋酸,脱色液:冰醋酸甲醇
四、实验步骤
1.样品制备。
尿蛋白样品(浓度1-1.5mg/ml)+样品缓冲液,100度3min
2.电泳槽准备。
防止漏水
3.配制分离胶并灌入
4.配制5%浓缩胶并灌入
5.分别灌入分离胶和浓缩胶,插入样品梳
6.加样
7.电泳:浓缩胶电泳电压80-120v,分离胶150-180v
8.卸板,凝胶入染色液
9.染色:摇床室温3-4h
10.洗板
11.脱色:4-8h,条带清晰
12.凝胶成像仪观察记录结果
13.结果分析:
结合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sds-page结果分析
五、实验结果
1.最终所得电泳条带如下左图:
2.结果分析
a)由图可见,所得条带中部略粗,且发现本班其他小组都存在此种情况,可能原因是样品中的白蛋白含量过高而导致条带中部膨大;
b)本次实验结果条带不够整齐,有歪斜的情况,原因是在拔样品梳时,左右手用力不均导致样品槽偏移
c)样品一的电泳条带结果显示,该患者的尿液中蛋白质分子量在白蛋白和肾小球性蛋白所占比例比较多,染色结果比较深;肾小管性蛋白较少,染色浅,根据查阅资料该患者可能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病。
d)样品二的电泳条带结果显示,该患者的尿液中蛋白质分子量在白蛋白所占比例比较多,染色结果深;而在肾小球性蛋白和肾小管性蛋白的比例较少,染色浅,根据查阅资料该患者可能患有肾病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