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转型期基础教育问题及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转型期基础教育问题及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社会开始进入转型期。在这个同时跨越几个社会生产方式的时代,各种社会问题也凸现出来,作为关键的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引发教育的思考,而基础教育更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当前政府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学者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基础教育问题学者的思考

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概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特殊的发展阶段和当前世界局势所决定的。社会转型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以后的发展历程。我们要吸取他国社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认准目标,使我国的社会转型顺利完成。教育作为国家振兴的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社会转型的含义:社会转型就是指社会主体对社会基本要素整体上的渐进性变革。社会基本要素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为结构、制度和观念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包括:社会结构的调适,社会体制的更新,价值观的重塑。首先、社会转型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经济文化的不协调,农村与城镇的不协调等,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失调,才有了转型期的很多问题,因此要进行结构的调适。在调适过程中要看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经济、政治、文化机构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转型的顺利完成。其次、社会体制的更新要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这种更新只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的完善和发展,不断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吸取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教训,保证改革的方向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最后、转型期不然会引起价值观的重大冲击。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了新的变化,这是转型期所避免不了的。因此,价值观的重塑就成为转型期的又一重要内容。

(二)社会转型期的特征:社会转型是一项综合性、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变革运动。当前最显著的特征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还是要靠人才,而人才的修养要靠教育。目前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二、转型时期的基础教育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我们要看到当前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基础结构落后的现实。因此,经济发展中人的教育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当前教育的现实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基础教育的认识:1、基础教育的界定。基础教育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基础教育为中小学教育及扫除文盲。因此,基础教育应界定为达到公民基本素质要求所应接受的教育。2、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基础教育是为一个社会发展提供后备力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当前21世纪是一个知识革命和新科技革命的时代。国家间的竞争实际是人的质量的竞争,其基础有赖于公民的基础素质,公民的基础素质归根到底是从接受的教育中提高。当前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口、资源、犯罪、战争和经济发展都与基础教育密切相关。基础教育是以塑造人的素质为目的的,应该高举这面旗帜,为解决人类的道德危机做出贡献。”首先,基础教育是提高一个人素质的关键。学校对个体的道德水平、文化修养起着巨大的作用,基础教育在

学校的普及使得愚昧、盲从、迷信、守旧、不卫生、不文明现象大量减少,个体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次,基础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社会发展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秩序,基础教育的推广,有助于减少社会治安恶化、违法犯罪现象的严重出现的问题。比如个别企业家销假,个别干部贪污,个别农村“村霸”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教育不足,无知愚昧,是基础教育的缺失。最后,基础教育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然我国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心理素质,才能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问题:20世纪90年代开始,“两基”开始在全国的部分地区实施,到今天国家减免中小学的学杂费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随着时代的不同,基础教育问题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旧有的问题还未解决,新的问题不段涌现,给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带来了新的困难。1、先进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前提。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决定了国家提出“教育先行”的口号。近十几年随着大学的扩招,许多新小学的建立,对基础教育的软硬件设施的需求增加,这必然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基础教育的教师的素质如何保证?大学扩招后大学生的素质如何?能不能胜任基础教育的重任?这样的问题不得不使我们呼吁“教育先行”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以免造成“素质差导致素质差”,“一代不如一代”的“教育退化”的恶性循环。2、基础教育的“急功近利”不是可取的。基础教育具有相对滞后的性质,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要靠长期的投资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3、城乡、区域之间的基础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差距也是呈拉大之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原有基础的落后,自然条件的原因,使得许多农村中小学已经“形同虚设”,一个教师把整个学校的课程统统承担。教师资源的缺乏,教师工资普遍不高,这些都使得农村教育只能处于落后的处境,城乡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些问题不得不使我们有所思考。

三、学者的思考

中国的素质教育从官方提出开始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目的是改变我国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的弊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有很多地方的教育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中小学没有实施过,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中小学真正素质的培养,目前有些中小学也没这个条件实施。地方教育部门下达的升学目标使得的学校方面不得不追求升学率,一切为了分数。学生的道德意识、环保意识、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随着时间慢慢淡化,这是应当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

首先,学者应具有专门的学问和高尚的道德。学者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阶层,在人们眼里,学者是时代精神的代表,是真理的化身。当代学者除了做好自己的学问外,应该怎样巩固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真正为人们素质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方面,学者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学者要想成为“人类的教师”,必须具备“人类的教师”所要求的知识,费希特曾说过“只有关于人的天资和需求的知识,而没有关于发展和满足这种天资和需求的科学,这不仅会成为一种极其可悲的和令人沮丧的知识,而且同时也会成为一种空洞的和毫无裨益的知识。”人类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目标同手段两者缺一不可,学者不仅要对人类的知识发展有个总体的目标,还要具有在人民群众中实现目标的各种手段,这样才能实现知识与价值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