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限时规范特训 专题2 新人教版 选修1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67da0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e.png)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篇1】近些天来,赵春玉校长给高二年级做了专项的教学辅导工作,另外还就育英高中的现状写了文章。
通过学习并反思以往教学,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
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观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
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
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完成,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反思教学设计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
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思考,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因此,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
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
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f012d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b.png)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汇总6篇时间真是转眼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推敲从实际需要动身,下面是作者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篇1高考现已结束,在高三全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又迎来了骄人的成绩。
一年的辛苦耕耘,终于获得中意的回报。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成绩,获得更大进步,现将这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复习总结以下: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近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3+x”模式高考,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核学生所学相干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控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两年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出现出以下的特点:1、命题更重视知识的渗透性和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其特点体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遵守考核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核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判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行素养教育,有利于高校提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养创新人才。
3、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强调区域地理(初中地理)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的理论。
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浏览与运作,反应了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
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贴近实际,试题突出运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推敲,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
今年年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会,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加强。
5、试题的取材重视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焦点、重大的时政热门通过基础知识反应出来,因此,基础不能扔。
7、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核,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不鼓励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5篇】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8dd40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c.png)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5篇】高三生物一轮教案【精选5篇】高三生物一轮教案新的学期开始了,高二生物组将一如既往,在踏踏实实,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继续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改革工作,以提高我校生物教师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师的个人发展为目的,教学中注重抓好学生思想的教学,全面提高我校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兴趣,以“学习终身有用的生物”为目的,为了在新学期里更好地达到预定的目标,生物组现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生物备课组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树立合理改造自然的.理念。
二、常规工作1.加强管理,规范备课组活动1)规范活动时间,定每周二上午第二、三节课为备课组活动时间。
2)规范活动主题,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备课组活动主要以研究备课为主,注重教学设计的研究;另外备课也应主题化,不应随意,每次活动都应围绕已定主题。
3)规范活动分工,备课组各成员在活动中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活动主备人需提供活动主题简案,其他成员积极评议,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经备课组讨论过的教学设计,可供全组成员共享。
2.听课评课每位教师每周听1节课,具体安排如下:1)听课、评课要形成制度,不局限于形式。
要认真作好记录;2)评课时要注意吸取他人经验,找出不足,取长补短。
3.教师成长1)加强学习,端正教育信仰,重新研读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下读书笔记,积极订阅生物专业杂志及教育专刊,汲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来武装自己,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规范听课后的总结工作,听课是学习他人之长最直接的方式,以往在听完课后就匆匆结束,没有配套的总结工作,收获几乎等于零。
因此,本学期,要求每位备课组成员在每次听课后,认真写下小结,小结包括:你对该课的评价,你对该课的重新设计以及你的努力方向。
该小结于下次备课组活动时交于备课组长,形成资料。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生物技术实践 新人教版选修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生物技术实践 新人教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4775f1827d3240c8447ef85.png)
单元整合提升
内化知识、系统归纳、编织成网z,方能做到游刃有余!
规范答题——单菌落分离中对照实验的设置与结果评价
答卷投影
答卷投影
满分答案
(1)选择培养基对羟基苯甲酸
(2)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经富集培养,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
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
(4)对羟基苯甲酸
(5)对照实验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
(6)单菌落挑取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红的接种环在空气中冷却,同时打开皿盖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塞好棉塞,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杀灭残留微生物
规范答题
规范审题|抓关键点
关键1题干信息已告知采用“选择”方法分离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
生物”预示着须以该化合物为唯一碳源制备选择培养基
关键2图下标注为⑥中“无对羟基苯甲酸”,⑦中则有该物质二者构成对照。
关键3“将单菌落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应利用“单菌落挑取法”
错因诊断
诊断1不明确选择培养的“选择因素”,将碳源答错
诊断2未读懂题意:在无对羟基苯甲酸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预示着该微生物已具特异性
诊断3答题不规范,未答出具体操作属性
诊断4未能全面答出⑤―→⑥过程如何防止污染
温馨提示
(1)每一稀释度下至少涂布5个平板,其中三个平板为重复组,一个平板为空白对照(不涂布),一个平板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设置目的是证明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
(2)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
生物选修一高三一轮教案5篇
![生物选修一高三一轮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dd812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4.png)
生物选修一高三一轮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生物选修一高三一轮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物选修一高三一轮教案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
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
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人教版 高考 生物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第1讲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人教版 高考 生物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第1讲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1d356c866fb84ae45c8de1.png)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1.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故①正确;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针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故②错误;纯化时,要进行无菌操作,需要在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故③正确;平板划线法一般用于分离而不是计数,故④错误。
答案C2.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基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解析在只含有尿素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答案D3.通过实验测定土壤中的细菌数量,下列与此操作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104、105倍的土壤稀释液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培养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D.选择菌落数在300个以上的培养皿进行计数解析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答案D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解析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所以A、B不正确。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选修1专题2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选修1专题2](https://img.taocdn.com/s3/m/60b452a7fd0a79563c1e7291.png)
解析:选A。经选择培养后,再经稀释,才
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
上;富集培养可省略;经稀释培养后,用刚
果红染色;设置对照能证明经富集培养的确
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
命题视角剖析
紧扣教材重点 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 (1)方法一: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 反应,过程如下:培养基经涂布培养长出菌落→覆
三、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 1.配制培养基: 称量→混合→溶化→调pH→分装→包扎。 2.灭菌:加水→加培养基→密封→排冷气→维 持压力→取出倒平板(或搁置斜面)。 3.接种 (1)接种过程:洗净双手→点燃酒精灯→接种→ 贴标签。 接种环 (2)接种工具:包括 ________、涂布器。 稀释涂布平板 (3)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_____________ 法。 酒精灯火焰 (4)注意事项:整个操作过程都要在__________ 旁完成。 4.培养: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内培养。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第 2 节 生 命 活 动 的 主 要 承 担 者 — 蛋 白 质
基础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突破
命题视角剖析
即时达标训练
基础自主梳理
一、培养基 营养物质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________ 的不同 生长繁殖 需求,配制出的供其_________ 的营养基质。 2.营养构成 碳源 无机盐 一般都含有水、______ 、氮源、_______ 、生 长因子,还需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特殊营 养物质以及O2的要求。
二、无菌技术 1.消毒 温和 (1)特点:使用较为_____ 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 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 孢子 括芽孢和______)。 巴氏消毒法 (2)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____________ 、化学 药剂消毒法。 2.灭菌 (1)特点: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 所有的微生物 ____________包括芽孢和孢子。 高压蒸汽 (2)常用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___________ 灭菌。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4e76b53169a4517723a3aa.png)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B.只含有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C.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D.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
12.1943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都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说明()
A.DNA→mRNA→蛋白质
C.丙酮酸+H2O→CO2+[H]+ATP
9.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细胞中的DNA都在染色体上 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 D.以上叙述均对
5.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6.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②实验中有6次搅拌。除最后一次搅拌外,前5次搅拌均朝一个方向,且第一次快速搅拌,其余各步搅拌都要不停地轻轻搅拌,玻璃棒插入位置不同,进行第2、3、5次时,玻璃棒不要直插杯底,进行步骤7时,玻璃棒插入烧杯溶液的中间。
③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步骤1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得到浓度低于血细胞内部浓度的溶液,使血细胞吸水膨胀破裂,要充分搅拌不应少于5min。步骤3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使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达到DNA溶解度的最低点0.14mol/L,即稀释氯化钠溶液。
(完整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20b18bcc17552706220868.png)
第一单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第1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运动、应激性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一个池塘的全部鱼?)8(不是所有的鱼,包含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9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 专题1 新人教版选修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 专题1 新人教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6349ae925c52cc58bd6becc.png)
选修1 专题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答案:C解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为18~25 ℃左右,而醋酸发酵温度为30~35 ℃,且醋酸菌是需氧型,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还需充足的氧气;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因为豆腐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为防止杂菌污染,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应增加盐量。
2.果酒变酸、酸奶的制作、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与其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 ) 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B.乳酸菌、毛霉、醋酸菌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答案:A解析:果酒变酸是由于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原因;酸奶的制作是通过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来完成的;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是毛霉生长所形成的菌丝,经腌制之后形成的。
3.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制作果醋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入氧气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 ℃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答案:B解析: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适时通入氧气;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当氧气、糖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4.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先除去葡萄枝梗,然后反复冲洗,直至彻底干净B.应控制发酵温度维持在20 ℃左右,变化不能太大C.发酵过程中应该不断从充气孔进行通气,以维持发酵的需氧环境D.酵母菌存在广泛、生命力强,因此果酒制作时不需对所用器具消毒灭菌答案:B解析:在精选葡萄后应先冲洗1~2次,然后除去枝梗,原因是要除去污垢,但不能洗去附着在表面的酵母菌,先去枝梗会造成汁液流失和污染;酒精发酵过程是一个厌氧过程;在有氧的条件下,醋酸菌可将酒精氧化为乙醛,进而氧化为乙酸;在酒精发酵时,一定要对器具消毒,以免杂菌污染和危害酵母菌的作用,影响酒的品质;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 ℃~25 ℃。
新新学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复习提升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新新学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复习提升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09199810b4c2e3f56276340.png)
一、微生物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无土栽培技术
的比较
微生物培养技术
植养 需求配制培养 营养要求 基,一般含有机 质,但不含植物 激素
MS固体培 养基,植物 激素
根据生长发育要 求配制培养液, 含矿质元素,不 含有机质
3.月季的花药培养过程的难点之一是材料的选择,下列有 关材料选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花药来看,应当选择盛花期的花药 B.从花粉来看,应当选择小孢子四分体期的花粉 C.从花蕾来看,应当选择略微开放的花蕾 D.从检测花粉的实验方法看,应当用显微镜观察已染色的 花粉样品临时装片
[考情分析] 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考查频度相对较低,但也往往进行穿 插考查。题目多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应用、培养流程, 尤其对植物激素浓度配比、使用顺序、对组织培养结果的影响 考查较多,对花粉植株形成的两种途径也多有考查。
培养原理 ——
细胞全能性 溶液培养法
1.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在适 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
()
2.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1)在花药离体培养的基础上,用秋水仙素继续处理单倍体 幼苗。 (2)染色体加倍,重新恢复为二倍体。因为此二倍体是由单 倍体的染色体本身加倍而来的,所以是纯系,不会发生性状分 离。详见下图: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绪论名师精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绪论名师精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122385b63186bceb18e8bb43.png)
绪论教学目的1.学习高中生物选修课意义(A:知道)。
2.生物科学技术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A:知道)。
教学重点通过介绍生物科学在医疗保健、农业、生物工程产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高中生物选修课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板书】学习高中生物选修课的重要意义生物科学与人体健康绪论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产业生物科学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注解】一、学习高中生物选修课的重要意义(一)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将会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的成果(二)人类社会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突出,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二、生物科学与人体健康(一)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人体自身的健康(二)研究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营养平衡、免疫机制,直至从分子水平探寻疾病的产生原因和治疗方法,以促进人体自身的健康三、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学方面:研究光合作用机理和碳代谢类型,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率、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进步与粮食问题的解决研究固氮的机理,使更多的作物能固氮,提高产量,少施化肥,减少环境污染。
生物技术方面: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将其他生物中决定优良性状的遗传物质定向引入农作物,培育农作物新品种。
四、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产业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一)分类发酵工程酶工程(二)特点:利用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在常温、常压下生产产品,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五、生物科学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根据生态学原理,改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三生物一轮免费教案大全5篇
![高三生物一轮免费教案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a328c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b.png)
高三生物一轮免费教案大全5篇高三生物一轮免费教案大全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的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免费教案【篇1】依照生物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为高考打下坚实基础、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由于生物新课内容快要全部授完,本学期安排为完成第一轮复习。
具体打算是根据授新课时的速度、学生掌握程度以及备考重要性等情况,有所侧重地进行第一轮复习。
同时穿插理综考试训练,让学生提前熟悉高考题型和建立整体印象,从而有针对复习。
一、指导思想1.认真学习20__年浙江省《考试说明》(还未到手),注意研究浙江省与生物高考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取得一定的课外知识量.2.浙江省今年继续生物等科目自主命题,试卷结构、题型比例、难易比例、题型等都有可能微调。
3.本学期生物复习要把思维能力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和思维容量的训练,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知识的再现。
4.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生物复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生物复习冲刺过程中都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水平作为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二、教学安排合理、周密地安排下学期的生物教学计划。
本学期按三个阶段安排教学工作,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阶段:9月3日至9月21日,完成选修三的全部新课教学。
并尽可能的穿插一些练习.第二阶段:9月22日至月,进行第一轮的基础知识的复习.要点:一是狠抓“双基”不动摇,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二是以专项复习为主,综合复习为辅,注重能力训练。
第三阶段:5月10日至5月24日,进行一些综合练习考试。
三、具体教学措施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复习。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
复习时认真分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复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复习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第二轮复习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人教版高三一轮生物教案模板
![人教版高三一轮生物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2b4ff4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02.png)
人教版高三一轮生物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生物的基本遗传规律熟悉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遗传规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学难点细胞膜的流动性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等。
介绍生物的基本遗传规律,如基因的分离、组合、变异等。
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如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3.实验操作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内容: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的流动性。
4.课堂讨论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讨论主题: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5.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的学生。
四、作业布置1.复习课本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拓展阅读,了解相关生物现象。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
2.实验操作是否顺利,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是否准确。
3.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是否积极,学生的参与度如何。
4.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课本: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2.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辅助教学3.实验材料: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4.网络资源:相关生物现象的拓展阅读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考生物一轮教师用书 第2讲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名师精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考生物一轮教师用书 第2讲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名师精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4b6a2f04783e0912a2162aa6.png)
第二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材知识问题化梳理]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
(2)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生长对pH 、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需求(3)分类⎩⎪⎨⎪⎧固体培养基:含凝固剂液体培养基:不含凝固剂2.无菌技术3.纯化大肠杆菌(1)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流程:计算溶化(2)纯化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和计数(1)菌种筛选:使用尿素是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培养。
(2)统计菌落数目:常用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3)细菌分离与计数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配制培养基→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细菌的计数。
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纤维素酶(1)组成:一种复合酶,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 1酶、C X 酶和葡萄糖苷酶。
(2)作用:纤维素――→C 1酶C X酶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葡萄糖。
2.筛选方法(1)方法:刚果红染色法,即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培养基: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3.实验流程土壤取样:富含纤维素的环境选择培养:用选择培养基培养,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效果自评组合式设计]一、在小题集训中洞悉命题视角(1)根据物理状态的不同,培养基只有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两种类型。
(×) (2)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种成分。
(√)(3)在配制培养基时,除满足营养需求外,还应考虑pH 、O 2及特殊营养物质的需求。
(√) (4)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
(√)(5)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
(√) (6)统计样品中的活菌一般用平板划线法。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 专题2 新人教版选修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 专题2 新人教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b6b61dd1eb91a37f1115cdf.png)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专题2 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故①正确;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针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故②错误;纯化时,要进行无菌操作,需要在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故③正确;平板划线法一般用于分离而不是计数,故④错误。
2、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基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答案:D 解析:在只含有尿素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培养基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不需加工的培养基B、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C、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答案:C解析:天然培养基是成分不明确的培养基,并不是不需加工配制的培养基;实验者的双手需进行消毒处理;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唯一氮源而不是唯一的碳源。
4、下列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答案:B解析: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则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1 专题2(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故①正确;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针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故②错误;纯化时,要进行无菌操作,需要在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故③正确;平板划线法一般用于分离而不是计数,故④错误。
2.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基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答案:D解析:在只含有尿素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培养基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不需加工的培养基B.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C.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答案:C解析:天然培养基是成分不明确的培养基,并不是不需加工配制的培养基;实验者的双手需进行消毒处理;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唯一氮源而不是唯一的碳源。
4.下列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答案:B解析: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则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5.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答案:C解析: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因此,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
对照实验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单一变量,所以与选择培养基一样接种、培养。
6.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加答案:D解析: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以及对微生物计数;接种时要连续划线,这样可以获得单个菌落;大白菜腌制过程中开始时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
7.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 mL不同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相同的大肠杆菌样液。
培养36 h后,计算菌落数,结果如下表。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B.该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C.Ⅰ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不需要生长因子D.Ⅱ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葡萄糖答案:D解析:该培养基加入了琼脂,故为固体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宜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是平板划线法)接种;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Ⅰ与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需要生长因子;Ⅱ和Ⅲ对照,自变量是有无葡萄糖,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碳源如葡萄糖。
8.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B.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答案:A解析: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将所有的微生物杀死。
9.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答案:D解析:在细菌计数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然后求出平均数,再根据对应的稀释度计算出样品中的细菌数。
10.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C.刚果红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加入的刚果红不需要灭菌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答案:C解析:从对两种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入手,结合微生物培养过程无菌条件的控制方法来解答该题。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
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
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 [2012·吉林二模](10分)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
主要是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数量大大增加。
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________微生物。
设置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将所选菌种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接种环要________灭菌,待其________后,再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操作完成后需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这种方法分离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经常用加入了________的鉴别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纤维素分解菌会因为产生纤维素酶使菌落周围出现________。
答案:(1)扩大培养(使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增高) (2)对羟基苯甲酸对照作用 (3)在火焰上灼烧冷却杀灭残留物 (4)刚果红透明圈解析:(1)通过重复培养可获得更多的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2)通过培养分离获得的主要是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3)接种微生物时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待接种环冷却后再接种,接种完毕后还需对接种环灼烧以杀灭残留的微生物。
(4)刚果红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该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12.(8分)下表是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培养基配方。
请回答: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 琼脂水(1)培养基配方中能充当碳源的成分是________。
培养基配制完成以后,一般还要调节pH,并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处理。
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分类属于________。
(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假设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氮源牛肉膏和蛋白胨灭菌固体培养基(2)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3)稀释倍数不够,菌液的浓度太高;划线时,划完第一次没有灭菌即接着划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灭菌不严格,受到了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任选两个)解析:培养基中都应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配制培养基时加入了琼脂,因此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培养基配制完成后要调pH和灭菌。
牛肉膏、蛋白胨中含碳元素,可作为有机碳源。
分离纯化微生物一般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中每次划线前都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以杀死上次划线时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时稀释度要足够高,否则会使微生物不能分散成单个细胞。
13.(12分)请回答下列与大肠杆菌有关的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属于________;它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
(2)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
________培养基(选择、鉴别)。
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
(3)培养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________。
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一升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 mL水样至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103稀释度。
各取0.1 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_______。
(5)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相同的是________。
A.制作果酒B.由果酒制作果醋C.制作泡菜D.制作腐乳(6)利用培养基不仅可以分离培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与微生物培养明显不同的是,用于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________。
答案:(1)分解者异养型(2)鉴别乳糖、蔗糖(蛋白胨) (3)稀释涂布平板法灭菌(4)5.6×108(5)B、C (6)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解析:(1)大肠杆菌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来合成组成自身的物质,属于异养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