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研究方法课堂笔记

合集下载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笔记汇总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笔记汇总
四、如何使用案例研究方法
文献来源 项保华,张建东. 案例研究方法和战略管理研究[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 159(5): 62 – 66. 案例研究方法的目的
案例研究的定义:Yin 将案例研究定义为,在现象和其背景的界限不清晰时,使用多种资 料源调查现实世界背景内当前现象的一种实证(empirical) 的探究
案例研究首先要交代所引用案例的基本情况,用此案例的原因以及数据获取的多元性和 真实性,其次,案例研究最好能产生新的理论,如钱德勒的《战略跟随结构》。
五、案例研究的“术”与“道”的反思
案例研究的目的是产生新理论和复证( replication) 已有理论,而在复证已有理论的过程 中,除了支持已有的理论有效性外,往往能够对已有的理论产生一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扩展 或者缩小了原有理论的使用范围
案例研究方法的步骤
确定研究问题 同其它研究一样,确定了研究问题,才能使诸如收集资料的工作有所侧重, 也使研究者的思维更加集中,时间和费用的约束也使我们不能将研究问题定义得太大,应该是 越具体越好
理论抽样 在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检验假设的研究中,样本的选择应该是随机的,这样才能 使样本的分布更接近总体的分布,从而更有效地检验假设是否被支持
收集资料 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往往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如钱德勒所言,要对每一 家公司改进其管理的措施进行评价,就要对公司管理的实践和方法、以及最终导致多分部组 织流行的重大结构创立和重组发生时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Dick Larson教授 (1)你一定要觉得你的问题有趣而又重要, 否则你就不会有激情, 不会投入. (2)你一定要有能力解决问题.假如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起码你能做些什么, 部分解决问 题. (3)除了你自己, 还有人也认为你的问题很重要, 假如有很多这样的人就更好. 作者认为应该加上两条,.第一条, 是否增加价值? 也就是说, 你的题目有没有学术价值? 有没有新东西? 所谓“新东西”包括: ·新观点、新模型 过去没有人这样看问题; ·新方法 过去没有人这样分析、解决问题; ·新结论 过去没有人得到这样的结果. 学术价值, 有两点说明.第一, 要了解问题是否有价值, 首先要搜寻解决问题的现有理论 和方法.你的问题再有趣, 如果能用现有理论和方法完全解决, 这问题的研究就没有多大价 值.这里有个例外, 如果你用现有理论和方法解决了一类新的问题, 过去没有人这样做过, 这 就有价值.譬如, 期权定价模型可以用来解决实业投资问题, 这为现有理论和方法找到了一 个新的、重要的应用领域.第二, 所谓“新” , 有程度的不同.如果你用一个全新的观点来看 问题, 建立了一个新模型, 那就是非常“新” .如果你只是把现有结果推广了, 那可能只是有 点“新” .当然, 问题的最终价值还要看你的贡献对管理实践的影响.譬如, 用信息经济学的 观点来看会计:会计是一个企业的财务数据库.这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在当时来说, 就是非常 “新” . 这样, Larson 教授的三条加上我的两条, 就得到了我们的选题清单: (1)是否我认为重要? (2)是否有能力贡献? (3)是否别人也认为重要? (4)增值 在管理科学领域是否新,是否不同? (5)预期结果 能否感觉可能的结果? 三、我的思考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决策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 作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第十八章管理的创新 职能
第十九章企业技术创 新
第二十章企业组织创 新
综合案例一从“小创 新大节能”走出来的 中圣集团
综合案例二做 “无锁而闭,
无钥匙而 开”——中国 人自己门的康
尼公司
结束语展望互 联网时代的管 理学
第十八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1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用**读书睡前背背醒了背背真的很方便。
作为管理的本质内容,维持和创新的关系及其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系统若不及时根据内外变化的要求 适时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则可能被变化的环境所淘汰,或为改变了的内部要素所不容。 (2)维持和创新的 关系从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单个阶段的组织形式中,企业为了在社会中生产和发展,需制定相应的 规章制度,管理者按照规章制度组织生产经营,此时管理更多地体现维持职能;随着社会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的 变化,原有的组织形式已不能保障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这种情形下管理者要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等进 行相应的调整,此时管理体现的是创新职能。
目录分析
01
第一章管理 与管理学
02
第二章管理 思想的发展
03
第三章管理 的基本原理
04
第四章管理 道德与社会 责任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完整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完整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人的一切活动都经过了大脑的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

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和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2:管理是指通过其他人来完成的工作。

——福莱特 19423: 管理是一种实践的综合艺术。

——德鲁克4:管理就是决策。

——赫伯特。

西蒙 1978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6:管理就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6: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斯蒂芬罗宾斯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03'04'06'10M【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一、研究方法的概念及特点1. 研究方法的概念研究方法是指用于获取、分析、解释、理解和评价研究对象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的总体。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科学研究活动能否达到科学的根本标准。

研究方法是涉及科学研究活动实践的一门学科。

2. 研究方法的特点(1)科学性:研究方法应基于科学原理和理论,严谨可靠,不能是主观意识的任意行为。

(2)操作性:研究方法是对具体研究问题的操作规程,必须是可操作的、能够具体指导实践的。

(3)通用性: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不同研究领域间的研究方法具有相似性。

(4)创新性:研究方法需具备创新性,要求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继续向前发展。

二、研究方法的分类1. 按研究目的和手段分类(1)定性研究方法:侧重于对研究对象的特点、性质、关联等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呈现出来。

(2)定量研究方法:侧重于利用数量分析、统计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等进行分析和解释。

2. 按研究范围分类(1)宏观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总体的、全局的,关注于各种资源、人或机构之间的关系。

(2)微观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局部的、个体的,关注于单个个体或小团体的行为。

3. 按照研究途径分类(1)实证研究方法:依靠实证数据进行研究,着重于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强调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

(2)理论研究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侧重于对各种理论体系进行建构、整合,强调研究过程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1. 定性研究方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定性研究方法在管理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和决策等方面。

定性研究方法注重通过深度访谈、内容分析、现象观察等手段,获取对管理问题的深入理解,为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2. 定量研究方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定量研究方法在管理学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笔记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笔记

管理研究方法论复习笔记(1)方法(method)——指具体做法。

(2)方法论(methodology)——指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

(3)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管理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研究工作的规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判断以及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规范。

科学研究及思辨研究科学研究:运用科学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思辨研究:即直观的研究方法,依靠自己的直觉或理解对研究对象的行为作出判断。

逻辑思维VS.形象思维左半脑:逻辑思维(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科学研究右半脑:形象思维(心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思辨研究管理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区别研究对象的不同(管理研究离不开人)(1)作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是物质的人以及人的生理结构;(2)作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人:是抽象的经济人,消费者或供应者;(3)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是社会人、社会和群体中的一员。

(4)作为管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管理者和企业成员:则是个性人,是生活在现实中具有各自价值观念、偏好和感情的人在管理研究中,阻碍科学方法运用的两个难点:(1)管理者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2)管理情境(时空环境不同而异)l 4、管理研究的性质(方法论角度):(1)管理研究必须兼用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然而,管理研究方法论仍垂青于科学方法。

(2)管理研究要分辨哪些管理学科分支、内容和研究阶段适合应用科学方法(或思辩方法)。

(3)尽管管理研究方法论着重于讨论科学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但思辩研究的结果无疑应属于管理研究的成果(博士论文要科学研究成果)研究类型a.按研究层次分类(宏观、微观)b.按功能分类(基础——管理现实问题的观察概括和抽象、应用——怎么做)c.按研究目的分类(描述型、解释型、规范型)d.从论证方法角度分类(理论、实证)第二章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概念(concept)概念包括内涵(事物的特有属性)和外延(具有概念所特有属性的事物)两方面,是对所观测事物本质的抽象表达。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速查(1)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速查(1)

管理学一一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小结: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管理实践号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P5】二、管理的必要性(对中国而言)1.资源短缺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使其最大可能地形成有效的社会生产力,是管理和技术不断创新应当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化大大社会分匚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发展的预期目标,都需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而管理是凝聚全体成员需要的力量。

5.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管理现代化的进程,管理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

【P7】三、管理的定义1.管理: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特定的时空中,对组织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的过程。

2.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3.管理定义的内涵(1)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是组织目标的实现(2)管理的必要条件是特定的时空(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为(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P8]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1.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二)组织: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其它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认识和行动, 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五)创新:在其它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2.管理智能表:计划、组织、用人、指导……【P9】3.管理职能循环图【P12]二、管理的自然属性1.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2.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特殊职能3.管理是生产力小结:管理的上述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周三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整理

周三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整理

周三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
记整理
1. 管理学的定义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2.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 分工与协作:通过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人员,实现工作的高效协作。

- 影响与权力:管理者通过影响员工的行为和决策,来实现组织目标。

- 规划与控制:制定明确的计划,并对组织的运行进行监控和控制。

3. 组织结构与设计
- 功能型组织结构:按照不同的职能将员工分组,实现高效的专业化工作。

- 项目型组织结构:根据特定项目的需要,组建临时性的团队进行管理和协作。

- 矩阵型组织结构:将功能和项目两种组织形式结合起来,实现灵活的资源配置。

4. 领导与管理
- 领导力特质论:认为领导力是天生的,与个人的特质有关。

- 领导行为理论:关注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和风格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 情境领导理论:强调领导者应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领导行为。

5. 决策与沟通
- 决策类型:包括战略性决策、运营性决策和日常性决策。

- 决策过程:问题识别、信息收集、评估选择、方案实施和结果评估。

- 沟通技巧:有效的沟通包括倾听、表达清晰、积极反馈和非语言沟通。

6. 组织文化与变革
- 组织文化: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 文化变革:重塑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 变革管理:规划、实施和监控变革过程,确保变革的成功实施。

以上是《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的一些笔记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要点2015

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要点2015

第一部分科研研究的目的和过程第1章科学过程与研究设计1.1 前言与基本概念1、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解释并预测自然或社会现象;2、求知的四种方法:宗教权威逻辑科学3、看待现实的3种观点:前现代观点:个人的经验无关紧要,也不能改变现实;现代观点:有一个客观的现实,但是人们对它有不同的经验,因此客观现实和主观经验能够并存;后现代观点:没有客观事实,只有对现实的印象或者主观经验,这些现象和经验都被认为是现实或者真理。

1.2科学研究过程是对自然或者社会现象做系统性的、受控制的、实证的和批判的调查,他可以始于理论,也可以终于理论。

1、科学研究过程的4个步骤:第一步,提出研究问题;第二步,进行文献回顾;第三步,找到理论并且形成假设;第四步,设计并执行实证研究。

2、研究设计的两个目标--控制差异--确保效度三大类差异:最大化系统变异,控制外生变异,最小化误差变异系统变异:因变量的差异,它受到研究假设中的自变量的影响;外生变异:外生的或者研究目的不希望得到的其他因素的差异;误差变异:由于随机波动而导致的指标差异;效度:指研究成果的可行程度。

四种效度:构念效度:测量的准确性内部效度:结果是否真的由所假设的原因导致统计结论效度:以统计检验对假设的关系进行解释的可行程度外部效度:假设的因果关系能否应用到对因果变量的其他测试方法,推广到不同类型的人、环境和时间当中。

第2章研究的起点:提问2.1 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问题的重要性和新颖性;问题与理论和实践的相关性;2.2 用什么方法发现好的研究问题由现象驱动的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由方法驱动的问题:多层次、纵向、跨文化由灵感驱动的问题:深度思考、与他人交流由文献驱动的问题:广泛阅读2.3 如何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化问题为研究变量和假设化问题为研究设计2.3.1研究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用定性方法研究全新的课题和变量用实验法研究具有因果关系的假设用问卷研究的方法/调查法来检验相关性假设2.3.1.1问卷研究法分(主要考虑是否含有时间维度影响因果)横向研究法:同一时间段内,对研究的所有变量搜集大样本的数据,这些样本通常跨越部门、企业甚至国家。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笔记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笔记

[1]P1方法论(methodology)指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程序,而“方法”(method)指的是具体做法。

研究方法论可以看作是研究逻辑,人们运用这套逻辑能够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任何研究方法或研究逻辑只能对一门学问的研究过程给予形式化的界定,并不增添所需的专业内容。

[2]P2个人求知,总的来说有两个途径:一是认同别人的知识,二是直接观察体验。

这些求知途径可细分为:1)因袭法;2)权威法;3)常识法:人们根据以往经验和直接感受而取得的知识;4)科学方法(客观性:研究的是“是非命题”(yes or no);实证性;规范性;概括性);5)思辨法;Tips: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理论认为人的因素是潜在的,自己并不知道;科学研究的想象力和创新性往往在于人们发现原先未曾注意到的各种差异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同一属性及两者之间的关联。

[3]P12社会科学所关心的是人类活动的功能(function)与功效(effect),并不涉及人类活动本身的意义(普遍性)。

而哲学社会、文学、宗教、艺术等才是与寻找人生有意义密切关系的人文学科(特殊性)。

[4]P14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人文科学科学方法思辨方法逻辑直觉本体、情景分离本体、情景交融科学艺术图1 学科定位频谱Tips:社会科学可定位于靠近自然科学一侧,而管理科学则较接近于人文学科。

[5]P16 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不同。

自然科学研究的人是物质的人以及人的生理结构;经济学研究的人是抽象的经纪人,消费者或供应者。

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是社会人、社会或群体中的一员。

管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管理者和企业成员则是个性人,是生活在现实中有各自价值观念、偏好和感情的人。

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 )vs. 管理学科(management studies, businessstudie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tudies)[6]P18管理研究的两个难点:管理者的形象思维;管理情景:C=W∪S,W—工作环境;S—思维模式,管理情境可理解为系统本体所处的主(S)客(W)观环境。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学习笔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学习笔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学习笔记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只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

但是管理实践却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生活在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闪米尔人,早在公元前5000年就开始了最原始的记录活动。

中华民族对管理学的记载大概在3000年左右世界上最早的管理信息系统出现在周朝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从自已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二、管理的必要性中国当前加强管理的必要性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使其最大可能地形成有效的社会生产力,则是管理应当解决的问题。

如果管理不善,不仅资源得不到合理使用,社会经济不能迅速发展,甚至可能产生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弊病。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

如何把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分工的各种人员合理地组织起来,协调他们相互间的关系,协调他们与政府的关系,协调他们与各种资源的关系,从而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都要靠有效的管理。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发展的预期目标,都需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如何把每个成员千差万别的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的目标,把无数分力组成一个方向一致的合力,也要靠管理。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管理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管理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管理研究方法读书笔记管理学理论研究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其研究方法也经历了工业工程、心理学社会学及多样性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出现,极大的丰富了管理科学研究。

在不足100年中管理学的理论研究者与学习者实践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

20世纪初,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人韦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其核心内容是科学管理、管理职能分析、古典组织理论等,古典管理理论侧重于“物”的管理,研究方法以工业工程方法为基础,泰勒及追随者鲜明的体现出这个特点。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是以梅奥韦代表的人际关系学说及随后发展的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研究的重心转向“人”研究方法上注重采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实验研究方法。

20世纪60年代以后,管理学的发展被孔茨描述成“管理理论丛林”的阶段,各个学派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提出各自的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也体现了多样性和创新性,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出现,极大的丰富了管理科学研究。

一、管理研究方法的内涵及构成管理学研究方法是研究主体认识管理这一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所采用的思路与程序,是研究主体把握管理这一研究对象的方式、法则、手段和规范的总和,所要解决的是“怎样正确认识管理这个问题”。

由于管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使得研究主体对管理的研究不可能仅仅采用某一单一的方法就达到研究的目的,因此,众多的管理学研究方法,就构成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国内有关学者对管理学研究方法体系构成研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基本上基于三种维度:第一,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来源上,把管理学研究方法体系化分为基本研究方法和借鉴吸收的研究方法两类研究方法。

第二,从研究范式的角度对有关方法进行分类,进而研究管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第三,依据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纵向抽象层次,把管理学研究方法体系划分为哲学层次方法、通用层次方法和具体方法三个层次。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笔记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笔记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笔记第一篇: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笔记《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笔记《管理研究方法论》讲的是研究逻辑和研究规范,实际上就是研究工作的思维方式。

本书旨在探索管理研究的内在规律和规则,阐明如何规范地去做研究、写论文、以及如何评价一项研究成果和论文。

这样,有三个方面的效果:第一,有基本规范可循,少走弯路,提高研究工作效率和质量;第二,有规范边有共同语言,可以相互促进,在评价中取得共识,便于沟通;第三,有利于参与国际学术讨论。

说实话,这本书对研究生来讲也许挺简单易懂,但是对于普通本科生而言,可能需要同学们接触更多的相关书籍和研究报告予以学习之后才能明白该书中所讲的理论知识。

方法论指的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而方法指的是处理问题的具体的做法。

研究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很花心思的事情。

关于研究工作的成果用学术期刊论文和研究生论文表达出来是最常见的。

但是有关于研究论文,最重要的,也是属于论文的灵魂的是创新性,创新点。

能称得上科学研究成果的论文,又是具有创新性的,所谓有创新性则是索命要有新的发现和经过论证的研究假设。

当然在有创新性前,研究者需要做的应该是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了解更多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有能力去写作从而告诉读者一些理论,从而完成自己的研究。

百度上对方法论的解释如下:“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在学习了整本书过后,我觉得方法论是一种理论,一种结合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具体过程的理论。

也就是说是结合了实际而形成的一种实践理论。

而研究者需要用这种实践理论在阅读,调研,分析,写作上。

那么创新成为了方法论最有用的主题。

研究者要以长辛店为主线来筛选内容,安排主次,而让与创新点无关或联系不密切的知识性内容愈少愈好。

让读者能够更加明白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的周三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的周三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的周三笔记整理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管理学是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包括组织、管理和经营等。

- 管理学的原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

2. 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组织是指由一群人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有序活动。

- 组织具有目标性、有序性、协调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3. 管理的基本职能和过程- 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 管理的过程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资源、领导和协调、控制和评估等步骤。

4. 经营管理的基本要素- 经营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

- 战略管理涉及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和选择适应性战略。

- 市场营销涉及产品定位、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等。

-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招聘、培训和激励等。

- 财务管理涉及财务分析、预算和资金管理等。

5. 管理决策的过程和方法- 管理决策的过程包括问题诊断、信息收集、方案选择和实施评估等。

- 管理决策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

6.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和组织行为等。

-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包括人际关系理论、激励理论和决策理论等。

7. 领导与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 领导和沟通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 领导的重要性体现在目标设定、激励和决策等方面。

- 沟通的重要性体现在信息传递、冲突解决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 领导和沟通的技巧包括有效沟通、激励和团队建设等。

8. 组织变革与创新的管理- 组织变革和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关键。

- 组织变革涉及战略调整、结构重组和文化转变等。

- 组织创新涉及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等。

9. 组织绩效评估与控制- 组织绩效评估和控制是确保组织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 绩效评估涉及目标设定、绩效指标和绩效评价等。

- 绩效控制涉及预算控制、内部控制和绩效改进等。

考研管理学专业课复习初期笔记整理

考研管理学专业课复习初期笔记整理

考研管理学专业课复习初期笔记整理考研管理学专业课复习初期笔记整理考研生们在参加考研管理学的专业课复习时,初期期间,我们需要整理一些基础的笔记。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管理学考研复习概要笔记,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管理学考研管理的技术方法笔记一:技术方法的内容与实质技术方法:指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根据管理活动的需要,自觉运用自己或他人掌握的各类技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的管理方法。

(各类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决策技术、计划技术、组织技术、控制技术)实质:把技术融进管理中,;利用技术来辅助管理1:根据不同的管理问题,运用不同的技术2:在了解各种技术适用范围的前提下,尽可能把所掌握的技术用到实处,发挥积极作用。

二:技术方法的特点与作用(一) 特点1:客观性(技术是客观存在的,技术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2:规律性(技术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技术的方法是有规律的)3:精确性(只要基础数据是正确的,技术的结果是精确的)4:动态性(在遇到新问题和新情况时要及时更新掌握的技术)(二) 作用1: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质量2:决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决策的速度和质量3:计划、组织和控制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有关职能的执行效率,促进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4:技术在组织中的运用和被重视为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三:技术方法的正确运用1:技术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一切问题2:管理者在解决管理问题是不能只依靠技术方法,要把各种管理方法结合起来使用3:要知道技术的价值所在和局限性,并让技术专家参与进来,发挥长处,弥补不足管理学考研管理的教育方法笔记一:教育方法的实质和任务实质: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目的:为了让受教育者的行为符合管理的要求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务: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教育方法的特点(一)强制性——某些教育内容在组织的`管理规章制度中做了强制性的规定(二)示范性——事先就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是正确的。

管理学考研专业课基础复习笔记

管理学考研专业课基础复习笔记

管理学考研专业课基础复习笔记管理学考研专业课基础复习笔记考研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准备管理学考研的小伙伴们,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需要做一些基础的复习笔记。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管理学考研基础复习笔记指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管理学考研管理的行政方法复习笔记一:行政方法的内容和实质内容: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实质:通过行政组织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特别强调职责、职权、职位而并非个人的能力或特权二:行政方法的特点和作用1:权威性——行政方法所依托的基础是管理机关和管理者的权威。

2:强制性——行政权力机构和管理者所发出的命令、指示等对管理对象具有程度不同的强制性,行政方法就是通过这种强制性来达到指挥与控制的目的3:垂直性——行政方法是通过行政层次来实施的,基本上属于“条条“的纵向垂直管理4:具体性——任何行政指令往往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对某一特定对象起作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一定的实效性5:无偿性——运用行政方法进行管理,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人、财、物等的调动和使用不讲等价交换的原则行政方法的作用1: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能够迅速有力地贯彻上级的方针和政策,对全局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

2:行政方法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3:可以强化管理作用,便于发挥管理职能,使全局、各部门和各单位密切配合,前后衔接,并不断调整她们之间的进度和相互关系。

4:行政方法便于处理特殊问题三: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1: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2: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

因为更多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3:信息在运用行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行政管理要求有一个灵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4:行政方法由于借助了职位的权力,所以对下属有较强的约束力,这种特点使得上级在使用行政方法时忽视了下属的正确意见和合理的要求,不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所以不可单纯的依靠行政方法,要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行政方法和管理的其他方法、特别是经济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管理学研究⽅法复习要点管理学研究⽅法第⼀章导论1.思考过程:本质上是将让⼈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2.表述过程:本质上是将⼈的⼤脑已得的潜在知识转化为可以传递、保存、扩散的显在知识的过程。

3.纯理论研究:华莱⼠模型的上半部循环,T-H-E-T,即从理论出发,通过⽂献回顾和主观臆测提出假设,再通过经验数据进⾏概括,然后推导出理论。

具备良好的理论研究功底或思辨能⼒,可以得出相当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4.理论的去向:继续今后的研究,推出新的成果;发表落实著作权,为同⾏提供继续研究的前提;应⽤于实践实现知识的价值。

5.知识的分类:事实类知识、原理类知识、技能类知识、⼈际类知识。

内容性知识:指我们⼈类知识库⾥存放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

包括事实类知识和原理类知识。

⽅法类知识:指我们发现和处理内容类知识的⽅法、技能或⼯具等。

包括技能类知识和⼈际类知识。

规则类知识:包括制度类知识和伦理性知识。

6.认知⽅法:传承知识⽅法(因袭法、权威法、常识法)- 李怀祖分类发现知识⽅法(科学法、思辨法、直觉法)7.好思考:有意义的假说(研究有三种: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即提出⼜验证假说)有创造性的假说好表述:易于理解的表述有说服⼒的表述(有说服⼒的论⽂具备三点:⼀是证据充分、资料确凿这是事实说服⼒;⼆是论点正确、⽴论妥当,这是内容说服⼒;三是逻辑正确,结构明晰,这是形式说服⼒)8.科学⽅法的四特性: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普遍性⾮科学⽅法四特性:主观性、思辨性、直觉性、普遍性⼈类知识进步的“三部曲”:科学、哲学、宗教第⼆章管理学研究⽅法概要1.管理⼈与经济⼈:西蒙提出,管理⼈是指遵循满意原则进⾏经济活动的主体。

阿罗提出,有限理性是⼈的⾏为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是有限的。

(有限理性和满意原则是管理⼈假说的两个基本要素)管理⼈追求满意解,经济⼈追求最优解。

2.经济学是⼒图⽤“⼀套⽅法解释所有”社会经济现象,⽽管理学则似乎是在⽤“各种⽅法处理⼀种”管理现象。

【备考资料】管理学考研基础复习笔记之管理学的对象和方法

【备考资料】管理学考研基础复习笔记之管理学的对象和方法

管理学考研是考研十三大学科门类中的热门专业之一,2019考研暑期强化复习开启,此阶段大家要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强化背诵,下面管理学考研为同学们整理了管理学考研基础复习笔记,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第一章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三种: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如:归纳法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

典型规律入手,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别——一般1:在管理学研究中,归纳法应用广,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2:运用归纳法时应注意的几点a:弄清与研究事物相关的因素,以及系统的干扰因素b:选择好典型c:按抽样检验原理,保证样本容量d:调查问卷时应包括较多的信息数量,并作出简单明确的答案。

注:2019管理学考研经验交流群:466599590,群里会经常更新各类考研资讯和相关福利,欢迎2019考研的同学加入!考研答题万能模板1.知道用什么原理作答,但不会写原理?第一种情况:考查辩证关系的,A和B的辩证关系。

适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等。

写作模板:A和B是辩证统一的,A和B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A,也要看到B;只看到A看不到B是不行的,只看到B看不到A是不行的,必须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

只有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例如:必然性与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必然性,也要看到偶然性;只看到必然性看不到偶然性是不行的,只看到偶然性看不到必然性是不行的,必须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只有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第二种情况:不是考查辩证关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析技术:回归,结构方程模型,相关系数,多层次分析分析工具:SPSS AMOS MPlus论文的方向:质疑理论,摆出事实案例来证明提出理论,用论据支撑补充理论,用论据支撑2.时间序列研究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的一组数字序列。

时间序列分析就是利用这组数列,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以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

时间序列分析是定量预测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理:一是承认事物发展的延续性。

应用过去数据,就能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二是考虑到事物发展的随机性。

任何事物发展都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为此要利用统计分析中加权平均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

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掌握,但准确性差,一般只适用于短期预测。

时间序列预测一般反映三种实际变化规律:趋势变化、周期性变化、随机性变化。

时间序列分析是根据系统观测得到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来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它一般采用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方法(如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

时间序列分析常用在国民经济宏观控制、区域综合发展规划、企业经营管理、市场潜量预测、气象预报、水文预报用时间序列的方法会有无回答的误差,追踪调查法是对某一调查对象长期连续不断地跟踪调查。

用这一方法可以获取对象的动态信息,把握、分析其内在运动规律性,克服一般方法只能掌握其某一时间内静态资料的不足。

但是在时间序列调查中,会出现样本减少,数据空白的问题,难以避免无回答误差。

——控制无回答误差,如何更好地处理丢失的数据强调对比实验的应用,这可以弥补人们理解中观管理过程的缺口,缺乏中观理论,优势:高内部效度劣势:时间成本高产生样本损耗重点:效度;信度;什么是信度、效度?两者之间的关系.信度:指测量数据(资料)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及其程度,信度是指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效度:指正确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

效度越高级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出所要测量对象的真正特征。

关系:(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

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3)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

例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4)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内部效度:表示实验所提供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明确程度的一种指标。

内部效度就是侧重于因果关系与准确性内部效度是指你的研究的有效性,结果的可信度,真实性,有效性.你的研究是否真实测量出对象的真正特征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期望效应,晕轮效应/马太效应,投射效应;刻板效应;安慰剂效应等外部效度;研究的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适用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到其它的总体中的程度,即研究结果和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的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

总体效度:指研究结果能够适应于研究样本来自的总体的程度与能力,或说对总体的普遍意义。

生态效度是指研究结果可以被概括化和适应于其它研究条件和情景的程度和能力。

内外部效度的关系:内部效度低的研究结果就谈不上对其它情景的普遍意义;可是内部效度高的研究,其结果却不一定能够一般化到其它总体和背景中去。

一项研究的内部效度再高,如果其结果仅适应于特定的范围,特定的测量工具、特定研究程序和特定的研究条件等,那么,从获取一般知识和揭示普遍规律的角度来看,其价值、意义不大。

因此,研究的外部效度与内部效度在重要性上毫不逊色。

案例分析研究不一定是定性的研究跨文化;跨国研究;多样本研究(对照或类比)引入模型:霍夫史特德文化四维模型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长期导向(男性度)实验(法)研究设计的优点:有很强的内部效度,因果关系更明确-随机样本实验设计方法:加入控制组/对照组实验组treatment group不做实验的那一组–control group (控制组),也叫对照组加入实验因素–treatment group(实验组)加入控制组后的优势:减少了实验偏差,消减掉共通的因素(第三者),剔除干扰因素实验法中,对内部效度的威胁1.(霍桑效应)实验效应:实验者为搜集能证明其假设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通过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将预期的要求暗示给被试(人或动物),造成一种引起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原假设的效应,即称为实验者效应。

(在学术研究中,原假设为有显著影响)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

所谓“霍桑效应”,就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2.历史效应3.成熟效应:4.选择效应:实际上不随机选择的对照样本指标不同5.模糊性准实验:(包括自然实验法、组内实验)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控制的实验准实验并不满足所有实现内部效度的要求(不满足第一点,有时不满足第三点)1.随机抽样2.控制组3.前测自然实验:不随机的研究对象威胁内部效度,但是真实的对象有很强的生态效度(能够应用到其他领域,借鉴作用强)准实验中也涉及前测和后测——组内实验组内对效度的威胁:(没有控制组,即对照组)传递效应前侧对后侧的影响(同顺序误差)需求特性:被试猜测出实验者的意图,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大部分的研究结论建立在后测设计的基础上会不严谨,都会威胁内部效度。

建构效度最关心的问题是:测量工具(量表)实际测量的是哪些特征?在评价结构效度时,调研人员要试图解释“量表为什么有效”这一理论问题以及考虑从这一理论问题中能得出什么推论。

建构效度要求对每个特征的测量背后有足够的理论支持,并且这些被测量的特征之间应该有合理的关系。

建构效度包括同质效度、异质效度和语意逻辑效度。

涉及抽样的方法误差,非抽样,主观与客观的结果衡量方法,变量的确定,变量关系的确定组间的准实验1.没有前测,威胁内部效度2.控制组的存在,消除了传递效应和需求特性。

实验设计角度,是操控重要的实验前后(进行前侧后侧设计)评价优点:(1)能较明显地检测出实验处理的效果如何;(2)对被试的需要量较少,一组被试当两组被试用,无须设控制组,不但提高效率,被试变量也得到较好控制。

缺点:(1)前后两次观测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会带来外来影响;(2)易产生顺序误差。

前测可能带了的另外一个不好的影响,那就是前测本身可能会对后测产生影响(被试态度的改变、练习效应等)。

顺序误差:由于实验时不改变顺序,总是按一个固定的顺序进行引起的误差。

例如随时间推移,抓取动物的手法由重变轻,操作技术逐渐熟练等,会造成前后结果差异。

因此,对不同组别的实验顺序应交换,不能固定一个顺序。

衡量的单位个人—变革型领导团队、群体也可能变革型领导组织—变革型领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行业国家跨国将个体层面的测量当成团队、组织层面的变量测量,是常见的测量错误。

把握变量的层次,在跨层次研究中非常重要Multi-level studies个体层面对组织层面的影响,比如在集体主义的文化下,工作满意度与OCB的关系。

跨了三个层次,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这类研究比单层次的研究更复杂。

考察:管理学科组织行为学科中的研究主题所对应的变量层次第八节课研究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隐私权的尊重与保护,还有欺骗,利用他人的信任,产生问题的地方:横截面研究同一时间点,不同样本,同一水平的实验设计象,突出空间(对象)的差异。

横截面数据的突出特点就是离散性高。

同一时间的数据没有说服力,要加入时间序列,才能更好地观察变量,以及带来的影响!!所以会对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产生威胁范围:多样的人力资源实践,研究方法的选择,效度分析,结构分析,合适的分析工具强调实证的管理研究,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决策提供可利用的经验范本实证研究: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

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威胁外部效度的因素研究对象层次的单一和国家数据的单一现在缺乏中观层面的研究,以某一部门、某一集团或某一地区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因为中观研究能提供个体反馈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未来趋势:跨层次的研究多层次研究时间序列研究提高内外部效度调节变量的定义如果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是变量M 的函数,称M 为调节变量。

就是说, Y与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

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如性别、种族、学校类型等) ,也可以是定量的(如年龄、受教育年限、刺激次数等) ,它影响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向(正或负)和强弱. 例如,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指导方案的关系,往往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一种指导方案对某类学生很有效,对另一类学生却没有效,从而学生个性是调节变量。

又如,学生一般自我概念与某项自我概念(如外貌、体能等)的关系,受到学生对该项自我概念重视程度的影响:很重视外貌的人,长相不好会大大降低其一般自我概念;不重视外貌的人,长相不好对其一般自我概念影响不大,从而对该项自我概念的重视程度是调节变量。

中介变量的定义考虑自变量X 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 通过影响变量M 来影响Y,则称M 为中介变量。

例如,上司的归因研究:下属的表现———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归因———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反应,其中的“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归因”为中介变量。

第十节课共时效度:将一次测量的结果同另一组时间相近的测量结果比较,或与同时测得的另一组结果比较。

Concurrent validityPredictive 预测效度使用Future 标准用工作满意度预测未来的离职率的效度效度标准未来水平来检验其预测效度聚合效度将一种测量方法与对同一个概念的另一种测量方法比较,得到类似的测量结果——相似度越高,聚合效度越高一种方法是以前的方法,另一个笔者的新的方法,检验其聚合效度(新开发的量表,旧的量表要存在)判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量表方法在理论上是不相关的第十一节课结构化访谈的问题回答者回答相似由于各种因素引起1.顺从;2.社会称许性偏差;(被调查者会收到社会普遍认知的局限)Response sets2.问题的语境,导致很难达到客观3.女权主义Feminist critique自填式问卷集中填达法;个别发送法第十二节课内容分析法把文字、图片、视频转化为数字,放在系统的可靠的模型内?适用于未见文本,具有客观性:过程透明化(优势)是系统性的,将规则应用于后续的研究研究对象:小说,战略管理,组织行为;组织;资料,公报;步骤:选取主题;选取样本;抽样的媒介与抽样的时间点报道数量,论述频繁——内容分析法得到医疗机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PPT整理:定量研究的含义: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表示,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