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眸映五彩——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当今时代的多媒体和数字文化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
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其文化品位,对其日后人生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艺术评论、媒体文章等多种文体和形式的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标准和文化发展趋势,获得多元的文化视角。
同时,阅读也能提高学生对文字、图像、音频等各种载体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分析各种艺术形式。
2. 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
丰富的文化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如开展文化讲座、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之余能够提升其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艺术是一种表达,表达是审美的前提。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提高其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表达的过程也是审美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己的表达和感性体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并真正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养。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设计多种表达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写作、演讲、创作等,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审美程度。
4. 培养学生的品味和判断能力品味和判断能力是审美能力的核心。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艺术作品的风格、特色、情感取向等方面的特点和艺术价值,从而评价其真正的艺术价值。
此外,品味和判断能力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对艺术作品和文化的独特认知和审美观。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开展艺术赏析和评论、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味和判断能力,提高其审美水平。
5.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通过构建多元的课外文化活动、设计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模式等,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
如何帮助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一、多角度引导观察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体验。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多角度观察事物,注重细节,培养他们发现美的眼光。
比如,在校园中教育孩子们观察树木的变化,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在博物馆中引导孩子们观察艺术品,欣赏艺术家的创作;在书店中选购绘本,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艺术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
比如,举办绘画比赛、音乐会、话剧表演等,让孩子们在艺术活动中体验美的力量,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注重审美教育课程学校应加强审美教育课程的设置,让审美教育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音乐、美术、文学等课程,让孩子们接触到不同艺术门类,培养对各类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教师应将审美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如数学中的几何形状、语文中的古代诗词等,激发孩子们对美的敏感和热爱。
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和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探索和发现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意。
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共同合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
比如组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个人的艺术作品。
五、寓教于乐的游戏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可以使学习更加有趣和生动。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视觉辨识的游戏、音乐选择的游戏等,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各类艺术形式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选择一些专为小学生设计的有趣的艺术类软件或应用程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欣赏和创作。
六、家庭教育的积极参与家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的学习环境,家长的积极参与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于美感的感知、判断和欣赏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品味,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介绍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审美视野的拓宽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人文景观,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同时,学生可以参观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场所,接触到更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感知中产生艺术的情感共鸣,提升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审美能力的核心内容。
在学校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诗歌鉴赏、经典文学阅读、戏剧表演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情感表达,欣赏诗歌的美丽形象、抒情表达,体验文学作品的深度内涵。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展览等,进一步感受艺术的美与情感的融合。
三、提供学生的艺术创造机会艺术创造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开设绘画、音乐、舞蹈、编剧等课程,为学生提供艺术创造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审美鉴赏是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开设美术、音乐、戏剧等课程,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作品背景知识、分析作品结构、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表达的评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深度和鉴赏水平。
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活动,积极参与艺术鉴赏实践,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创设艺术氛围创设艺术氛围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中注重艺术教育,将艺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是教育他们成为有品味、欣赏美的人的重要一环。
审美素养包括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艺术、音乐、文学等领域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1. 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让小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例如,参观美术馆、音乐会、舞蹈表演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2. 引导感官体验:引导小学生通过感官体验来感知美。
例如,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艺术品、聆听音乐、欣赏自然景色等方式,让他们通过感官的刺激去感受美的存在。
3. 鼓励自我表达:鼓励小学生进行自我表达,通过绘画、写作、音乐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自我表达,他们可以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4. 提供艺术创作机会:提供小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机会。
例如,提供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材料和工具,让他们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
通过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5. 引导欣赏与评价:引导小学生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通过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分析艺术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情感表达等要素,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欣赏和评价,培养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品味。
6. 鼓励多元文化体验:鼓励小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艺术和美学。
例如,让他们了解其他国家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通过比较和交流,扩展他们的审美视野。
7. 培养艺术知识:教授小学生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巧。
例如,介绍艺术家和作品、音乐家和作曲等。
通过学习艺术的历史和背景,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意义和特点。
8. 角色模型和榜样:向小学生介绍艺术领域的优秀人物和作品,让他们从中汲取启发和学习。
邀请艺术家、作家、音乐家等来学校分享经验和观点,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意愿。
9. 引导批判性思考:引导小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例如,让他们思考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情感和价值观,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能力,是人对美的欣赏、品味、创造的能力。
审美素养是人的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象征,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其中一个标志就是人格的提升,尤其指人的道德修养与审美素养的提升。
学校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它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审美敏感度审美情感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是对象是否符合主体需要的一种心理反应,是主体与客观对象间的共鸣。
审美情感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如果没有审美情感。
就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
人的美感能力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审美情感非凭空而来,同样根源于社会实践与现实生活。
既与先天性的因素有关,如正常的感官是审美发生的先决条件:又与后天的培养有密切关系,但主要是后天的培养。
马克思曾谈到“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
为什么忧心忡忡的穷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不感兴趣呢?因为他们处于饥寒交迫中,最急切的要求是解决温饱,维持生存,哪有心情去欣赏美景呢?商人追求的是利益。
他们在矿物上看到的只是矿物所能带来的丰厚利润,也不会注意到矿物的美和特性。
这样的心境都抑制了审美情感的产生。
没有审美情感的人,就不会判断真、善、美。
没有审美情感,是无法进入欣赏的境界的。
就后天情感而论,审美情感的发生机制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日常生活情感的升华;一是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与情感的积淀与展开。
其中前者是审美情感的基础层面,而后者才是审美情感产生的核心机制。
学校中的审美教育更多的是围绕后者展开的。
但目前美育中存在这样一个倾向,学生不是以自己的视角去发现美,而是接受与认同某种“权威”的解释,在对美的对象的欣赏中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的情感共鸣。
审美情感是一种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在教学实践中。
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使他们不但拥有自己的感受,还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使学生的潜能真正表现出来,从而进行审美情感的培养,以一种无功利、超脱世俗的心态进人对审美对象的欣赏,我们才能够进一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具有审美的敏感度。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审美素养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有义务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理解和创造美。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营造艺术氛围,提供多元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艺术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例如艺术展览、音乐会、话剧表演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各种艺术形式。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艺术培训班或社区的艺术活动,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二、注重艺术教育,培养欣赏能力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将艺术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思考和表达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三、多元化的艺术资源,拓展视野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我们应该向他们提供多元化的艺术资源,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
学校可以组织艺术展览、博物馆参观、戏剧观摩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形式。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取、分享和交流艺术成果,拓宽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仅仅是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判断力和鉴赏能力。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和分析艺术作品,了解其艺术特点和内涵。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创作、评论艺术作品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创作艺术与创造力息息相关。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进行艺术创作。
学校可以开设创意课程,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实践。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例如绘画、写作、摄影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六、倡导美的生活方式,塑造美好品格审美素养不仅体现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上,也体现在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品格上。
让童眸映五彩——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让童眸映五彩——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在教学中既体现出基础文化教育的作用,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从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形式美感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手,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一、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审美欲望可以说美术是一门培养审美情趣的艺术学科。
梁启超说:“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是艺术。
”情感教育作为美术教育的一种功能则无可非议,如一次野外写生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内心捕捉美、感悟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则尽收眼底,可谓美不胜收,那种对祖国及其山川的感情油然而生,美也真的在其心了。
不仅如此,美术作品也常常给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
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并将其内在美充分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爱美情感的感染,身心徜徉于作品之间。
罗中立的著名油画《父亲》,那古铜色的布满皱纹的面容,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巨变,见证着生活的操劳艰辛,一副烟袋更让人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忧郁而又深邃的眼神里饱含着多少的思索、企盼和平凡的愿望追求。
此时人们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父亲形象。
心中感悟出的也便是那深沉的父爱,内心里所涌动的是无以名状的感恩与回报。
所以美术教学要时刻绷紧感情这根弦,善于把握课程内容所表现出的感情因素,将其转化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
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就要加强情感教育,可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广阔的外界空间,置身于真实的美境之中,身临其境,感受更真切,感情也更强烈。
同时,要多参观、欣赏、解读和临摹作品,从作品中感受生活、自然和人生,真正领略艺术之美。
心之所向,美之所在。
二、培养审美理想,构建审美追求一堂成功的美术课的关键在于审美的结构。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随着现代艺术的迅速发展和文化交融的深入,让学生具备高水平的审美素养已经成为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打好基础,激发兴趣学生的艺术等审美素养是从小打基础开始形成的。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老师应该通过生动易懂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基本元素。
比如色彩、线条、形状等。
同时,通过琳琅满目的图片和艺术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让他们产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如画画、欣赏音乐、绘制剪纸等等,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与学生亲密接触,了解学生需要。
”在教育中,这句话早已被广泛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家庭背景等信息,设计和创造适合他们的艺术情境。
老师可以利用教室环境,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装饰艺术,比如墙上的美术和字体,同学们的文化差异,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里的审美差异。
同时,预先准备好一部分不同种类的艺术品,让学生亲身体验。
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艺术品或情境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
三、广泛读物,开拓眼界除了课堂上的教学,让学生广泛阅读不同产地、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史料,有助于丰富他们的视野和感受。
比如让学生读一些古代的诗词歌赋,一些现代的小说、诗歌等,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美的元素,掌握诗画之中的妙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同时,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句子中的修辞、书写方式等,让他们建立敏锐的语言感知力和听力。
四、以真实的鉴赏为主要手段办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际指导。
在进行艺术教育时,注意让学生真正了解美术和音乐等方面内容,而非简单地大声地“赞美”。
同时,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言谈举止的把握,在进行鉴赏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心中有戒”,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一件艺术品。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方法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方法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有以下几个方法。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审美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例如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和物品等等。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感受到事物的美和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美的源泉,通过想象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活动,例如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位画家,画出自己心中的美丽景象。
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创意的绘画活动,例如要求学生画出自己梦中的幻想场景。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并且提高审美素质。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将自己的审美观点传达给他人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例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进行绘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色彩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展览,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欣赏能力是审美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欣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例如名画和雕塑,进行欣赏和解读。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和美术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无穷的想象空间。
通过以上几个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探索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引言学生的审美素质是指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良好的审美素质不仅能够让学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还有助于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学生对审美的关注度不断下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1.丰富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加强艺术课程,并丰富教学内容,包括音乐、绘画、舞蹈和戏剧等。
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审美表达和创造力,并培养他们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2.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音乐和文学作品,帮助他们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
这样的教育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更加开放和包容。
3.与专业人士的互动学生需要与专业人士进行互动,以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学校可以邀请艺术家、作家、音乐家等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工作坊和表演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艺术家的创作经验和艺术作品的魅力。
4.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艺术作品,深入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5.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经典和艺术相关的书籍,包括小说、诗歌、戏剧和艺术史等。
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深入了解艺术和文学的世界。
6.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也非常重要。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教授他们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通过对作品的细致观察、批评和比较研究,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7.美学知识教育学生还需要进行美学知识的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美学课程,向学生介绍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重要学派。
美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和美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
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艺术和审美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还能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
一、多样化的艺术体验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他们需要接触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可以带他们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和演出,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在学校内,也可以组织一些艺术类活动,如文化艺术展示、音乐会和戏剧表演,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艺术形式,拓宽他们的视野。
二、培养观察力与表达能力观察力是提高审美能力的基础,小学生需要学会仔细观察事物、捕捉细节。
可以通过给他们布置观察任务,让他们观察自然界、班级内的物品、人物形象等,并表达自己的观察与感受。
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细致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
同时,表达能力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写作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学会用艺术语言来传达内心的情感。
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对艺术表达的理解和欣赏。
三、引导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小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艺术兴趣班,如音乐、舞蹈、绘画等,供学生自愿参加。
这些艺术活动能够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艺术比赛,让学生通过参与比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四、引导多元思考和批判思维培养小学生多元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一些关于艺术作品的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分析艺术作品,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互相交流和探讨。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品味。
五、创设艺术氛围和文化环境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创设艺术氛围和文化环境,为小学生提供更多艺术经验和交流机会。
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的方法与技巧
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的方法与技巧在当今社会,审美素养对个人的发展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小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针对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
1. 设计艺术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
通过这些课程,小学生能够培养对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趣,并从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2. 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学校可以组织参观美术馆、音乐会、舞蹈演出等活动,让小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例如组织绘画比赛、音乐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积累艺术经验。
3. 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因素。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与观察和表达相关的课程,如诗歌创作课、摄影课等。
通过这些课程,小学生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并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学校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文学经典、艺术品等。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小学生可以学习到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5. 培养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学校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
可以通过讲解艺术作品的意义、艺术形式的特点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艺术的魅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评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
6. 融入艺术元素的其他学科除了开设专门的艺术课程,学校还可以在其他学科中融入艺术元素。
比如,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数学课上介绍艺术和数学的联系等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丰富的艺术课程、艺术活动和艺术鉴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才华,让他们在艺术的世界中发现更多的美。
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了解人类对美的不同追求和表达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丰富的图书馆和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场所。
2. 鼓励多样化的阅读:引导学生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
3. 组织阅读活动: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文学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分享阅读感受和交流意见。
二、注重文学教育文学教育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通过文学教育,学生可以了解文化传统、感受人生哲理以及培养审美情趣。
以下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一些方法:1. 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名著、优秀散文等,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艺术魅力。
2. 引导深度阅读: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内涵,思考其中的人性、道德等问题。
3. 进行文学创作:鼓励学生参与文学创作,如写作文、诗歌、短篇小说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开展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艺术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以下是一些建议:1. 组织艺术展览: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艺术展览,展示学生的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鼓励他们展现个人创造和表达能力。
2. 进行戏剧表演: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戏剧表演,引导他们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培养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举办音乐比赛:鼓励学生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比赛,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才华。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在当今社会,审美素养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良好的审美素养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对美的敏感性,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都应该致力于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们对美的认知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事物,启发他们对事物外表、形状、颜色等方面的感知。
例如,在户外活动中,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欣赏自然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们参观一些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艺术形式,从而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激发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艺术教育是培养孩子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参加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并感受艺术的魅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有趣的艺术资料和书籍,让他们可以自主地了解和探索艺术领域。
第三,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良好的审美素养不仅包括欣赏他人的作品,也包括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创造力。
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机会,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置一些艺术创作的活动,让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观点,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和创造空间。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创造力是艺术领域的核心素养,而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
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孩子们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分析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孩子们勇于尝试新的创意和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和启发孩子们的思考,帮助他们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孔庆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就是培养其能动的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情感、能力与素养,树立美的理想与观念,促进心理品质和智力水平的全面发展。
这与纯技法的应试教育有本质的区别。
这是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
只有作好备、上课、评价各环节的各方面的全方位的教学转,才能真正实现。
一、备课是实施全方位教学转变的前提条件。
必须作好以下各方面的具体转变:1.由纯技法教育变为审美教育美术技法不但能培养技能,而其包含的情感性与愉悦的趣味性更具有审美的作用,所以备课时要掌握新课程标准精神。
吃透教材,找到技法与美育的内在联系,并升华技法的美育作用,制定出具体的美育目标。
再利用一切教学因素,审美素质准备出明确可行的施教方案。
仅以《素描——线造型》的课题设计为例,脱离纯技法教育的旧路,巧用线的神韵与美感为题来升华技法的美育作用,便可以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自然的进入良好的审美教育情境之中。
2.由注入式变为启以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可是在传统的备课模式中教师多把主要精力放在准备自己如何详细完整地把现成知识注入给学生的一边活动方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把学生当作容器准备机械的注入,这不符合教学规律,影响教学转变和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所以备课时,要科学的处理好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辨证统一关系,科学的设计一个既有教师如何启发引导、又有学生怎样能动探索的双边活动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案。
为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创造必须的教学条件。
3.由教学目的变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有明确方向性的科学活动,教学目的的科学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可是传统的几节课合写一个教案的教学目的只是笼统的教学意向,不具体、不明确、缺乏科学的可行性,不利于双边活动的开展,影响着教学转变和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量化与分解,是具体的教学方向。
与几课时合写一个教案的旧教学目的相比,教学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可见可行,有鲜明的科学性,有利于教师明确教法科学的引导,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内部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学生审美素养途径论
提高学生审美素养途径论
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途径
审美素养是学习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有助于深刻认识人生哲学、实践学习的必备素质。
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有助于他们成长为真正有涵养的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呢?
首先,学校应该加大审美素养教育的力度。
从一开始,就要把审美教育纳入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学习文艺作品、审美活动、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领略美的文化景色,丰富自己的审美视野,在审美视角形成多面观察生活的能力。
其次,要贯彻“以文明育人”的理念,给予学生关于审美建设的教育及实践机会。
凡事用文明来解决,让学生远离低俗、色情、暴力等劣迹内容,遇到不好的事情不轻易做冲动的决定,而是在考虑事物的审美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基础上对事物作出客观的评价,加强自身的文明修养。
此外,学校还应该做好学生审美素养的平台建设,用像艺术节、诗歌朗诵会等的活动,让艺术的力量融入生活中,通过参与不同的美育活动,让学生逐渐建立良好的审美价值取向,形成美好的审美格局。
总之,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尤为重要,学校应重视审美教育,贯彻“以文明育人”的宗旨,构筑以学生为中心的审美素养平台,不断加强学生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提高小学生审美素养的教学方法
提高小学生审美素养的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审美素养是指个体对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提高小学生审美素养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艺术氛围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首先需要在校园中创设艺术氛围。
学校可以在教学楼的走廊和教室中挂上学生的艺术作品,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艺术活动,如美术展览、音乐会等,邀请专业的艺术家或艺术团体来校进行表演和讲座,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多元化的艺术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成绩,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引入多元化的艺术教育。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从中体会作家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在音乐课上,可以让学生学习唱歌和乐器演奏,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曲目,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在美术课上开展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艺术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开展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美术鉴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学校可以组织美术鉴赏比赛或展览,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博物馆或美术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在鉴赏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艺术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主题等,培养他们的审美思维和批判能力。
四、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艺术创作比赛或集体创作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和尝试,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
总结起来,提高小学生审美素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创设艺术氛围、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开展美术鉴赏活动和创造性的艺术实践。
如何帮助小学生提升审美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引言:审美能力是一个人对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审美能力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艺术修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提升审美能力,让他们在美的世界中茁壮成长。
一、提供多元化的艺术体验艺术是审美的重要载体,通过艺术的欣赏和创作,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艺术体验,如参观美术馆、观赏音乐会、观看戏剧表演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小学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二、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关键。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景色、人物形象等来培养观察力,同时,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来培养想象力。
例如,让小学生观察一朵花,然后让他们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鼓励表达和分享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表达和分享来提升的。
学校和家庭可以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例如,让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艺术品的文章,或者让他们用音乐、舞蹈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审美观。
同时,也要鼓励小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例如,在班级里组织艺术讨论会,让小学生交流彼此的审美体验。
四、提供艺术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在课程中加入艺术教育的内容,例如,开设美术课、音乐课、舞蹈课等。
这些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美术课上,可以带领小学生欣赏名画,并让他们尝试模仿绘画。
在音乐课上,可以让小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五、提供优质的艺术作品优质的艺术作品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优质的艺术作品,例如,购买优秀的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
同时,也可以鼓励小学生自己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结语:审美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审美能力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艺术修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审美素养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审美素养良好的审美素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的审美素养更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审美素养不仅能够提升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加独立自信。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审美素养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艺术修养来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艺术是审美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可以让孩子们对美的感知更加敏锐。
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去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如参观美术馆、音乐会、戏剧表演等,让他们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艺术活动,如绘画比赛、音乐会演出等,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来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阅读是培养孩子们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经典小说等,让他们感受到文字的美妙之处。
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如读书分享会、写作比赛等,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来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观察是培养孩子们审美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真正感知美的存在。
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大自然的景色、人们的表情等,让他们学会用心去观察,发现美的瞬间。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美的本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品味来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审美品味是一个人对美的喜好和判断能力,只有培养出良好的审美品味,才能真正欣赏到优秀的艺术作品。
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去欣赏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如音乐、绘画、电影等,让他们学会辨别优秀的作品和平庸的作品。
注重孩子的审美素养培养
注重孩子的审美素养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其中审美素养的培养逐渐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孩子的审美素养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认知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探讨孩子的审美素养培养,并提供几点具体建议。
1. 创造美的环境创造美的环境是培养孩子审美素养的第一步。
家里的布置可以简洁而美观,墙上可以挂上一些孩子的绘画作品或者是艺术品,给孩子一种欣赏美的感受。
此外,播放一些美妙的音乐,摆放一些精美的花草摆件,都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美的氛围。
2. 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孩子的审美素养离不开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
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例如,在公园里可以让孩子仔细观察花草树木的形态、颜色和变化;在超市里可以让孩子观察各种商品的包装设计;在街上可以让孩子观察建筑物的风格和装饰等等。
通过这样的观察培养,孩子将更加敏锐地察觉到美的存在。
3. 引导艺术欣赏艺术是培养孩子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在欣赏过程中,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让孩子参与创作参与艺术创作是培养孩子审美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进行绘画、手工制作、写作等创作活动,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可以给予孩子良好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5. 多样化的文化体验除了艺术,文化体验也是培养孩子审美素养的重要方面。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欣赏不同类型的表演,如戏剧、音乐会、舞蹈演出等。
此外,也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文化讲座、书法展示等,丰富孩子的文化阅历。
总之,注重孩子的审美素养培养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创造美的环境、培养观察力、引导艺术欣赏、让孩子参与创作以及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培养审美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童眸映五彩——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发表时间:2019-04-22T09:39:17.1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作者:李云珍[导读]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在教学中既体现出基础文化教育的作用,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李云珍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中心中学266621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在教学中既体现出基础文化教育的作用,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从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形式美感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手,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一、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审美欲望
可以说美术是一门培养审美情趣的艺术学科。
梁启超说:“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是艺术。
”情感教育作为美术教育的一种功能则无可非议,如一次野外写生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内心捕捉美、感悟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则尽收眼底,可谓美不胜收,那种对祖国及其山川的感情油然而生,美也真的在其心了。
不仅如此,美术作品也常常给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
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并将其内在美充分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爱美情感的感染,身心徜徉于作品之间。
罗中立的著名油画《父亲》,那古铜色的布满皱纹的面容,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巨变,见证着生活的操劳艰辛,一副烟袋更让人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忧郁而又深邃的眼神里饱含着多少的思索、企盼和平凡的愿望追求。
此时人们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父亲形象。
心中感悟出的也便是那深沉的父爱,内心里所涌动的是无以名状的感恩与回报。
所以美术教学要时刻绷紧感情这根弦,善于把握课程内容所表现出的感情因素,将其转化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
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就要加强情感教育,可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广阔的外界空间,置身于真实的美境之中,身临其境,感受更真切,感情也更强烈。
同时,要多参观、欣赏、解读和临摹作品,从作品中感受生活、自然和人生,真正领略艺术之美。
心之所向,美之所在。
二、培养审美理想,构建审美追求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的关键在于审美的结构。
审美活动的最初表现形式是对美感而产生出来的情感反应,但这种感受和感化又都受到审美理想的制约。
如果将审美喻作大厦,而审美理想就是基石,中学美术教学所面对的对象正是身心都在发育的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他们面对生活、面对艺术往往是非难辨、美丑不分,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判的也没有明确的标准。
而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美术教学的过程,教师可以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通过语言的交流和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三、培养形式美感,提高审美素质
美术教学首先要进行的是审美形式的教育,也就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
人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无限变化的世界,高矮胖瘦、坐立行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形形色色的众生相,城市乡村、民俗风情尽收眼底。
人置身于风光无限的自然界,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变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娇媚……学生就是通过这些形式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
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缺少发现的、锐利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形式美感,就要使学生在获得表象记忆的同时用心去感受美,通过教师的引导,将这种潜在变为真实的存在,学生也会真正感悟到形式美感,并自觉地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要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魅力。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
唐代韩晃的《五牛图》就以概括简练的线条,生动地描绘出五头外形特征迥然不同的牛及其不同的神态和不同的性情。
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指导学生去欣赏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
在描述和习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
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摹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艺术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形式美感的培养还在于对色彩感知能力的提高上,世间的万事万物并不是单调一色,在美术课中就要做到使学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立足创新精神,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倘其无思,即无美术。
”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要立足于创新精神,这不仅包括美术教学中的创新观念更新,而且包括培养学生具有创新人格特征的教育观。
美术审美教育中的创新精神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实践、创新和创造三个方面。
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其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以其学习艺术创造与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特点,涵盖了学生学习创作的独特创造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不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美的实践。
审美创造力教学要通过欣赏、观察和表现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