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重难题集锦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之等量代换
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之等量代换
《等量代换》,分类,方法,技巧昨天,一位一年级的家长让我给她找几个数学题目,孩子平时考试,其它的题目都完成得很好,计算能力也不错,这周还去参加计算比赛.但是呢,有个题老是弄不好,如下图:
这是一个等量代换的题目,一年级的奥数里面也有这样的题型.
同时,这个题还会出现在试卷后面的较难的题中,属于需要动脑筋的题.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数学题目需要一定的理解力.因为涉及到推理能力!等量代换的关键是推理:
1个桃子等于4个苹果,那么右边的式子中,就把桃子换成4个苹果,这个时候,就知道右边是6个苹果啦.
所以答案是6.
这题属于形象化的,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例如:
练习1:
练习题来了(4道):。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8单元重,难点,易考,易错题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8单元的重难点、易考易错题归纳如下:
第7单元重难点:
* 重点: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的加减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难点:理解10的加减法的算理,尤其是减法中的借位问题。
第7单元易考易错题:
* 易考题:10的组成和分解,例如:10可以分成()和(),()和()组成10等。
* 易错题:在计算10的加减法时,容易忽略进位和借位的问题,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第8单元重难点:
* 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尤其是进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8单元易考易错题:
* 易考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例如:9+5=,8+7=等。
* 易错题:在计算进位加法时,容易忽略进位的问题,或
者进位计算错误,导致最终结果错误。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针对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加强学生的
理解和掌握。
2. 对于易考易错题,可以进行专项练习和反复训练,提
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水平。
3.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和问题解决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一年级上册【重叠问题】专项练习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
一年级上册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
来一起学习知识吧
《重叠问题》专项练习
1、小朋友们排队练体操,小红的左边有6个人,右边有2个人,这一排共有几个人?
2、10个小朋友排队去春游,小云的前面有5个同学,小云的后面有几个同学?
3、幼儿园小朋友排队参观盆景,从前面数,小林是第3个,从后面数,小林是第5个,这一排共有几个小朋友?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上册1.课题:准备课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课时:数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2.课题:比多少第二课时:比一比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3.课题位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4.课题:1-5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de)内容.“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de)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de)校园”中抽取出来(de)10以内(de)、用集合圈呈现出来(de)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de)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de)编排有如下特点:(1)借助“美丽(de)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de)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de)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de)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de)劳动”中抽取出来(de)人或物数量(de)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de)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这部分内容(de)编排有如下特点:(1)使用“猪兔一家(de)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de)兴趣.(2)利用图片中(de)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de)比较多少.教学重难点: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de)良好习惯.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de)水平以及对数数(de)基本方法(de)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de)基本方法.2.在比较物品多少(de)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de)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de)基本方法(de)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de)比较方法.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de)良好习惯.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位置”(de)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de)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de)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de)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de)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de)方式描述物体间(de)位置关系.本单元(de)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de)已有(de)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de)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de)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de)作用教室(de)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de)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de)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de)位置关系和变换(de)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de)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de)兴趣,发展学生(de)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de)空间方位观念.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de)相对性并描述物体(de)相对位置.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de)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de)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de)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de)位置.第三单元:1—5(de)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de)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de)加法和减法.本单元(de)安排是:先教学1―――侨5(de)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de)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de)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de)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de)方法5以内数(de)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de)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de)乐趣打下扎实(de)基础.本单元(de)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教学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de)组成计算(de)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de)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4、数(de)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de)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de)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de)比较和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de)个数和事物(de)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de)顺序和各数(de)组成.3、使学生认识符号“>” “<” “=”(de)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de)大小.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de)含义,会用自己理解(de)方法口算5以内(de)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de)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de)事物并进行交流.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材分析:本单元(de)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我会拼图.立体图形(de)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de)引入―――知识(de)教学―――知识(de)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de)规律,在知识(de)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de)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de)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de)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de)数学知识描述所处(de)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de)应用性.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3、培养学生初步(de)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de)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de)联系.5、在愉悦(de)氛围中激发学生(de)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第五单元:6—10(de)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de)认识和加减法”、“8、9(de)认识和加减法”、“10(de)认识和有关10(de)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de)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de)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de)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de)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de)地位.教学重、难点:认识数,学会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de)个数或事物(de)顺序和位置.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de)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de)组成.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de)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de)大小.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de)加、减法.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de)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6、使学生用10以内(de)加减法解决生活中(de)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de)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de)乐趣.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de)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de)健康发展.第六单元:11—20各数(de)认识教学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de)读数(de)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de)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de)口算题.小学一年级学生(de)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de)学习要通过大量(de)操作活动,使所学(de)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de)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数位,了解每个数位上(de)数所表示(de)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de)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de)组成,掌握20以内数(de)顺序和大小.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de)减法.2、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de)观察习惯.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de)动手操作能力.3、在学习数字(de)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de)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de)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de)能力.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钟表(de)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本单元(de)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de)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de)素材,关注学生(de)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强调学生(de)数学活动,妈展学生(de)九感和符号感.第四,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de)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de)数描述现实世界中(de)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第五,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de)时针和分针.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de)兴趣.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de)时刻,培养初步(de)观察、分析、推理(de)能力.2、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de)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de)乐趣,提高学习数学(de)兴趣,建立学好数学(de)信念.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de)精神.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de)良好习惯.第八单元:20以内(de)进位加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de)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de)加法,即20以内(de)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de)问题.20以内(de)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de)基础,这一部分学习(de)好坏对今后计算(de)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de)影响.因此,20以内(de)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de)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de)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de)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de)问题打下基础.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de)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de)进位加法(de)口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de)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de)基础.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de)问题.2、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de)作用.3、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de)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de)兴趣,建立学好数学(de)信心.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本单元(de)复习包括本册所学(de)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de)数,20以内(de)加法和10以内(de)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de)编排注意知识间(de)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de)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de)能力.复习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de)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de)实际问题.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20以内数(de)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de)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de)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de)含义.2.熟练口算10以内(de)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de)进位加法.3、会辨认常见(de)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4.根据加减(de)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de)实际问题.。
一年级上册 数学 难题易错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难题易错题
以下是一些一年级上册数学中可能出现的难题和易错题:
1. 比较大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数字的大小可能会有困难。
例如,问 5 和8 哪个大?
2. 数字的顺序:学生可能在理解数字的顺序方面遇到困难。
例如,让他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字。
3. 基本计算:简单的加法和减法可能会出现错误,例如3 + 2 = 5 或7 - 3 = 4。
4. 数字的读写:学生在读写数字时可能会混淆数字的形状和名称。
5. 时间和货币: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时间和货币的概念可能比较困难。
6. 图形的认识:学生在辨认和区分不同形状的图形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解决这些难题和易错题的方法包括反复练习、使用具体的例子和可视化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游戏也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准备课数一数教材2-5页重点: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事物的数量。
难点:能有序地数数。
知识点:数数的方法(掌握)1.数画面中事物的方法把画面中的事物分一分,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数。
如把所有的女同学放在一起数,把所有的男同学放在一起数,把树木放在一起数……方法点拨: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如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观察。
2.数事物数量的方法通常用点数法数事物的数量。
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按顺序数事物数量的方法就是点数法。
难点点拨:(1)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数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数量就是几。
(2)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都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如1面旗,1位学生都可以用“1”表示。
但有时“1”也可以表示多个事物构成的一类或一个整体,如1群羊。
比多少教材6-7页重点: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难点: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知识点一:同样多(掌握运用)1.比较两种事物的数量是否同样多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知识点二:比多少(掌握运用)1.比较两种事物的多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但事物的数量少时通常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3.“多”和“少”是两种事物比较的结果,是针对对方而说的。
描述时不能只说谁多或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教材9页重点: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体会物体“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知识点:认识上、下、前、后(掌握运用)1.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注意: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18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加减混合》重难点突破素材 新人教版
加减混合1.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重点)突破建议:一、教学例1时,通过直观演示的方式将动态的问题情境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分步演示,依次说出例题中的三个信息,并提出问题,进而理解完整的问题情境。
然后说明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两次变化,因而需要用两幅图来表现。
接下来让学生说一说两次是怎样变化的,根据两次变化分别出示静态图,并按照先后顺序,在两幅图之间标注箭头,使之成为连续的图。
这一设计,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在弄清问题情境的基础上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目的之二是帮助学生了解主题图的来源,学会观察连续图的图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组织学生联系实际情境,读懂情境图,并尝试完整的叙述图意。
在叙述图意的过程中,鼓励、引导学生利用手势表示“飞来、飞走”,感受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体会计算的先后顺序。
根据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后,不要急于计算,让学生联系问题情境以及主题图说一说“4+3-2”表示的含义,以加深学生对加减混合算式的认识。
三、教学例2时,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在充分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加强计算完成后的讨论交流,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说一说算式“4-2+3=5”表示的意思。
2.克服因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而产生的困难,正确计算(难点)突破建议:一、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或对照情境图自己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明理由。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顺序,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一方面对第一步计算出的得数要有设计:例1第一步计算“4+3”的得数7,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强调;例2第一步计算“4-2”的得数2,可以让学生填一填。
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用哪个数进行第二步的计算,并说一说这个数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用这个数进行计算?二、加减混合计算同连加连减一样,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计算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相减)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这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存在一定的困难。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整理
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1.数出10以内的数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如:(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3.把一些物体按照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如:一些物体既可以按照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分类。
第四单元认位置一、主要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引导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例如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在苹果的上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难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难题一、易错题分析1. 加法概念错误在一年级数学上册中,加法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许多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在于加法概念的理解上。
当题目中出现进位时,一些学生容易犯错,没有正确理解加法的进位规则。
2. 数字识别困难另外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数字识别的困难。
在一年级数学上册中,许多题目需要学生正确识别数字并进行计算,一些学生由于数字识别困难而犯错。
3. 概念理解不到位一些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也是导致易错的原因。
在题目中涉及到“多少”、“少了多少”等概念时,学生容易混淆,导致答案错误。
二、难题探讨1. 进位加法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进位加法是一个相对难度较大的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进位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这对于一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 比大小另外,比大小也是一个难题。
在一些题目中,学生需要比较大小并进行排列。
这对于一些概念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3. 难度递进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难题设计是逐渐递进的,从最基础的认知开始逐渐深入。
一些学生在递进的过程中跟不上,导致了后续难题的困难。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加法概念和数字识别能力后,再逐步引入难题,避免难度跨度过大导致学生的挫败感。
另外,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避免机械记忆。
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总结回顾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易错题和难题确实存在,但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和个性化的辅导,学生的数学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学习数学,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在一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们面临着许多易错题和难题。
加法概念错误、数字识别困难、概念理解不到位等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逐步引入难题,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1.数出10以内的数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统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色彩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3.把一些物体按照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如:一些物体既可以按照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分类。
4.题形式:动手分,说一说,连一连,圈一圈,涂一涂第四单元认位置一、主要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引导形成良好的语言惯,例如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XXX的上面是鸡蛋,鸡蛋在XXX的上面。
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整理
.第一单元准备课1.1 数一数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2 比多少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第二单元位置2.1 认识上下和前后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2.2 认识左右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3.1 1-5的认识..1、认识 1~5 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 的数序,会正确读写 1~5 各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3.2 比多少1、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3 几和第几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4 分与合1、掌握 5 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5 加法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 以内的加法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3.6 1 ~5 的加法1、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 以内的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1.数出10以内的数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3.把一些物体按照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如:一些物体既可以按照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分类。
4.习题形式:动手分,说一说,连一连,圈一圈,涂一涂第四单元认位置一、主要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引导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例如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在苹果的上面。
一年级上册数学难题
以下是一些一年级上册数学难题,供您参考:
1.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的苹果比小红多多少个?
2.一只小狗重5千克,一只小猫重3千克,小狗比小猫重多少千克?
3.小红有10本书,小丽有5本书,小红比小丽多几本书?
4.小明有10个玩具,小华有5个玩具,小明的玩具比小华多多少个?
5.小明有10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小华比小明少多少个苹果?
6.小明有10个玩具,小华有5个玩具,小华比小明少多少个玩具?
7.小明有10本书,小红有5本书,小红比小明少几本书?
8.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比小红多多少个苹果?
9.小华有10个玩具,小红有5个玩具,小华比小红多多少个玩具?
10.小华有10本书,小红有5本书,小华比小红多几本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数学重难题集锦
一、数
(一)1、和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18的相邻数是()和()。
2、从1数到10,有( )个数,7是第( )个数,第4个数是( )。
3、3和6相比,( )比8小得多。
4、比8多5的数是(),()比19少9,10比5多()。
5、比15大1的数是(),13比10多()。
6、把8、2、0、
7、1、4、10、9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2分)
□>□>□>□>□>□>□>□
7、在3、5、8、11、7、20、19、13中,一共有()个数,从左边起,
7排第(),第4个数是(),这几个数中,最小的数是(),最大的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二)1、5的右边是( ),左边是( )。
2、12前面的数是(),17后面的数是()。
3、
①一共有()只小动物,从左边数起,排第();
前面有()只小动物,后面有()只小动物。
②从右边起圈出3只小动物。
(三)1、一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2、20里面有()个十
3、13的“3”在()位上,表示()个(),“1”在()位上表示()个()。
(四)1、在算式15-2=13中,15是()数,2是()数,13是()。
在算式11+6=17中,加数是( )和( ),和是( )。
2、被减数和减数都是9,差是( )。
3、9和7的和是( ),差是( )。
二、钟表问题
1、我会认。
2、过1小时是几时?
3、1小时以前是几时?
4、看时间,画出时针和分针
3时 10时 5时 12时 6时 5、用刚过几时或快几时表示。
三、图形
1、 2、
12 6
9
3
12
6 9
3
12
6
9
3 12
6
9
3 12
6
9
3
3、数一数。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4、
()数量最多,()数量最少,多()个
和一共有()个
5、
⑴从左数圆柱排在第(),从右数排在第()。
⑵从右数第二个是(),第7个是()。
⑶把右边的4个图形圈起来。
⑷长方体有()个,三角形有()个,长方体比三角形多()个。
四、看图列式计算。
〈一〉
7、
10个?个
?个16个
= = = 8、
= =
= = =
9、
=
10、
?个
?个19个
= =
11、?个
15个?朵
= = 12、
□○□○□=□
本
13、
□○□○□=□□○□=□
14、
□○□=□(块)□○□=□(只)15、
□○□○□=□( ) □○□○□=□( )
18、
□○□○□=□( ) 19、
6○□○□=□( )
20、从8、15、9、17中选出3个数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16、
五、应用题
(棵)= (个)
3.
(个)
4、河里有10只鸭子,又游来了6只,现在有多少只鸭子?=
5、妈妈买来18个鸡蛋,吃了5个后,还剩多少个鸡蛋?=
6、公交车上有14个人,到某站下去3个人,又上来2个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个人?
=
7、小明要写15个大字,上午写了5个,下午又写了4个,他还要写几个大字?
8、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5只,一共有几只小鸟?
(只)
9、亮亮有15张画片,送给弟弟5张,还剩下几张画片?
六、排队问题
1、小动物排队,小狗排在第2,小熊排在第8,小狗和小熊的之间有几只动物?
2、小朋友排成一队回家。
林林排在第3个,星星排在第10个,林林和星星之间有几个小朋友?
3、在拔河比赛中15个男同学站成一排。
从左往右数,小力是第5个,小刚是第12个,请问小力和小刚中间有几个人?
4、12个同学排成,从前往后数小华是第9个,小明是第6个,他们俩中间有几个同学?
5、20个小朋友排成一列纵队去公园玩。
从前往后数,小东排在在18个,小亮
排在第7个。
他们中间有几个人?
6、一队小朋友排队去春游,第8个和第17个之间有几个小朋友?
7、这一组有8个人参加比赛,小乐排在最后,小明的前边有3个人。
他们之间有几个人?
8、
9、
10、 他今天读了
几页?
我是第3号运动员
我是第10号运动员。
老师今天给我们布置作业从第3题
到第8题,我们做了几道题? 今天我从第5页读到14页,
明天该读第15页了?
第11页,共11页 11、 她休息几天?
12、
她 今天读了几页? 13、
他回家还要写几个大字? 我星期四到星期日休息。
我今天从第11页读到第
20
页。
今天老师布置了15个大字,小明在学校写了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