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航天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165583964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科学社会主义+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世界 4 分之 1 的科研人员=伟大而神奇的苏联。

那里有世界第一的 AK 步枪,世界第一的推进器技术,地球第一个人造卫星,它是 20 世纪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取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就连黑客,俄罗斯也是世界第一。

世界上第一艘原子破冰船-列宁号在苏联的建成,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典范。

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工业电力站在 1954 年在苏联开始供电。

世界上第一艘宇宙飞船东方号载着世界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完成了围绕地球的飞行并顺利返回地球。

宇宙 188 号和宇宙 186 号卫星完成了世界第一次在人造地球卫星轨道上的自动对接和脱离。

在战后的几年,各种科学部门的研究范围都明显扩大了。

苏联学者的创造性的成就在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科学的先进行列。

特别重视有重大价值的科学研究,以及发展那些能够加快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加强国防力量的专业部门。

原子能之被掌握,1947 年当时世界最大的研究原子粒子的同步加速器之应用,是有历史意义的成就。

苏联制成原子弹使许多新的世界大战狂热鼓吹者们冷静下来。

下面是获得诺贝尔奖的苏联人:康特罗维奇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切连科夫、塔莫姆和弗兰克因发现了切连科夫效应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巴索夫和普洛霍诺夫因发现激光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巴甫诺夫在十月革命前就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朗道、萧洛霍夫、谢苗诺夫和布罗茨基也获得过科技、文学等不同奖项。

索尔仁尼琴也可以算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苏斯洛夫当时就为他的获奖寝食不安,当即判定他为精神病患者。

苏联一直把载人航天计划作为整个航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载人航天体系,在长时间载人航天方面取得世界领先地位。

苏联在通过卫星式飞船试验掌握了生命保障和返回技术之后, 1961 年 4 月 12 日成功于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开创了载人航天时代。

到 1970 年止,苏联共发射" 东方"号,"上升"号和"联盟"号飞船 16 艘,借以掌握了载人飞船的设计、发射和轨道机动、交会、对接与舱外活动等基本技术,研究与试验了航天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在天上生活与工作的能力,这为后来的长时间和大规模载人航天活动奠定了基础。

从 70 年代起,苏联的载人航天进入以载人航天为主体的研究、试验新阶段。

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六十年代载人航天的已有成果,借助于以航天站为主体、以载人飞船和无人货船为运输手段的载人航天体系,在近地轨道上开展了频繁的载人航天活动,研究人在空间环境中长期生活与工件的能力,进行与军事、科研和国民经济有关的试验。

迄今苏联已经发射了三代共 8 艘航天站,重量均为 20 吨左右,即第一代的"礼炮"-1 到" 礼炮"-5 号,一次只能对接一艘飞船,第二代的"礼炮"-6 至"礼炮"-7 号,每次可同时与两艘飞船对接;"和平"号为第三代,可同时与 6 艘飞船对接,目前已形成了由"和平"号为核心舱、"量子"号天文物理舱、"联盟"-TM 飞船、"进步号"货船四部分组成的轨道复合体,总重达 60 多吨。

为了支援"礼炮"号与"和平"号空间站,苏联研制使用了这样几种运输系统:①载人飞船,包括 60 年代研制的"联盟"号和后来以它为基础改进的"联盟 T"、"联盟 TM"飞船,可载 3 名航天员及少量货物,主要用作为空间站运输往返人员,1971 年 4 月至 1987 年底共发射 50 艘,②"进步"号小型无人货船,主要用于为航天站运输燃料、仪器设备、消耗品等,本身不返回地面,1978 年 1 月投入使用。

飞行实践证明,采用人货分运的方式
更有利于人的安全和载货量。

截止 1987 年底,共计发射 33 艘"进步"号货船;③重型货船,主要用于运输较重的大型货物,重约 20 吨,长 13 米,直径 4 米,容积 50 立方米,可向上运输 5 吨载荷,其返回可实现软着陆, 500 公斤货物带回地面。

把 1977 年到 1987 年底共发射 4 艘,即"宇宙"-929、-1267、-1443、-1686 号,估计这种货船尚处在研制试验阶段。

另外,苏联也在研制发展作为航天运输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航天飞机。

1988 年 11 月,已完成首次无人驾驶的大型航天飞机的飞行试验,90 年代可望投入使用。

据美
国国防部分析,苏联还在研制一种小型航天飞机,它将作为一种机动灵活、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取代目前使用的载人飞船,支援空间站计划,从事轨道服务和军事活动。

苏联载人航天活动一览 1961 年 4 月 12 日, 前苏联成功地将航天员加加林送入地球轨道, 在世界上实现了首次载人航天, 开创了人类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宇宙的新纪元。

前苏联共发展了五个型号的载人飞船和两个型号的轨道站, 此外还有两个型号的货运飞船。

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连续飞行最长记录为 366 天, 并首创了多项载人航天记录。

东方-1 号载人飞船发射日期 1961 年 4 月 12 日航天员加加林飞行任务世界上首次载人轨道飞行。

飞行时间 1 小时 48 分钟。

飞行目的是了解人体在航天中的生理反应。

飞行中记录了航天员的心电图和呼吸描记图。

飞行证实了载人航天的可能性。

东方-2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1 年 8 月 6 ~7 日航天员季扎夫飞行任务考察失重对人体的影响, 观察人在失重状态下进食、睡眠、操作工具、书写和播音的能力。

飞行过程中, 航天员记录了心电图、呼吸描记图和胸壁冲击图; 还进行了电影、照片的拍摄, 收集了气象学资料。

东方-3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2 年 8 月 11~15 日航天员尼古拉耶夫飞行任务东方-3 号飞船发射后第二天又成功发射东方-4 号飞船。

两天内边续发射两艘飞船的目的是要试验两艘飞船轨道编队飞行和轨道上交会的可能性。

飞行中两艘飞船间进行了无线电联系。

航天过程中进一步考察了人在失重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和生理、心理状态; 两名航天员都记录了心电图、脑电图和呼吸描记图; 对为航天员规定的食物、水和氧的需求量及卫生条件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东方-4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2 年 8 月 12~15 日航天员波波维奇飞行任务与东方-3 号载人飞船的相同, 航天员还记录了眼动图和皮肤电反应。

东方-5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3 年 6 月 14~19 日航天员贝科夫斯基飞行任务与隔日发射的东方-6 号飞船实现轨道编队飞行。

了解飞行因素对航天员机体的影响。

东方-6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1963 年 6 月 16~19 日航天员捷列什科娃飞行任务女性航天员首次进行宇宙飞行。

飞行中记录了航天员的心电图、脑电图、呼吸描记图、眼动图及心震图; 比较分析了航天条件对男性及女性航天员机体影响的差异。

上升-1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4 年 10 月 12~13 日航天员科马洛夫 (指令长) , 费奥季斯托夫 (科学家) , 耶戈洛夫 (医生) 飞行任务就整体结构而言, 该型号飞船仍是东方号飞船的原型。

所不同的只是拆除了个别部件和系统, 增加了航天员座椅, 由单座改为多座以研究航天员相互配合的能力。

乘务组内有一名医生, 目的是亲自体验和直接观测航天环境对人的影响。

飞行中完成了一系列的医学测试, 重点考察了航天因素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的影响, 以及气体代谢、能量消耗和各种分析器的功能状态。

飞行中还观测了地球云层和光学现象; 对飞船的生保系统及着陆器材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上升-2 号载人飞船
飞行日期 1965 年 3 月 18~19 日航天员别利亚耶夫 (指令长) , 列奥诺夫 (科学家) 飞行任务飞行中列奥诺夫穿着舱外用航天服出舱活动 24 分钟,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太空行走的航天员。

他对地球和外空进行了观察并拍摄了照片, 对飞行前的训练效果进行了评定。

飞船再入时自动定向系统失灵, 航天员通过手控系统返回, 着陆地点偏离预定地点800 公里。

联盟-1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7 年 4 月 23~24 日航天员科马洛夫飞行任务检验新型载人飞船的性能并进行工程技术、科学和医学生物学实验。

返回时, 由于降落伞未打开, 飞船坠毁, 航天员身亡。

联盟-3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8 年 10 月 26~30 日航天员别列戈沃依飞行任务延长了航天员在空间逗留的时间, 飞行了 3 天 22 小时 51 分。

飞行中记录了心电、心震和呼吸描记图等生理指标。

联盟-3 号载人飞船与 10 月 25 日发射的不载人的联盟-2 号飞船在轨道上曾先后两次交会飞行, 以检验飞船的结构和自动操作性能, 为航天器之间轨道对接做技术准备和演习。

联盟-4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9 年 1 月 14~17 日航天员沙塔洛夫飞行任务见联盟-5 号载人飞船。

联盟-5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9 年 1 月 15~18 日航天员沃雷诺夫 (指令长) , 叶利谢耶夫
(随船工程师) , 赫鲁诺夫 (工程专家) 飞行任务联盟-4 号和联盟-5 号两艘载人飞船在两天内先后发射并在轨道上对接成功, 实现了世界首次两艘航天飞船太空对接飞行。

对接后航天员叶利谢耶夫和赫鲁诺夫身着航天服从联盟-5 号出舱, 在舱外工作一小时后进入联盟-4 号飞船, 与沙塔洛夫会晤。

两艘飞船对接飞行 4 小时 35 分钟后分离。

最后沙塔洛夫、叶利谢耶夫和赫鲁诺夫乘联盟-4 号飞船, 沃雷诺夫乘联盟-5 号飞船先后返回地面。

在飞行过程中进行了空间物理和导航试验, 以及模拟营救技术和考验航天服性能的试验。

飞行中同时记录了航天员的心电图、心震图和呼吸描记图。

联盟-6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9 年 10 月 11~16 日航天员绍宁 (指令长) , 库巴索夫 (随船工程师) 飞行任务与随后两天发射的联盟-7 号和联盟-8 号飞船进行轨道编队飞行, 为建立航天站进行试验性飞行和技术准备; 联盟-6 号的航天员还进行了焊接金属的实验, 检查改进后的飞船系统, 试验用手操纵和自动控制、定位和稳定性, 研究空间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拍摄了地球照片。

联盟-7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9 年 10 月 12~17 日航天员菲利普钦科 (指令长) . 沃尔科夫(随船工程师) , 戈尔巴特科 (工程专家) 飞行任务多艘飞船编队飞行, 任务与联盟-6 号和 8 号的相同; 航天员还对天体和地球地平线进行了观测, 确定恒星的亮度, 测定太阳照度, 进行军事摄影和侦察。

联盟-8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9 年 10 月 13~18 日航天员沙塔洛夫 (指令长) , 叶利谢耶夫 (随船工程师) 飞行任务多艘飞船编队飞行; 还进行了广泛的科学考察、军事摄影和侦察。

联盟-9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70 年 6 月 1 ~19 日航天员尼古拉耶夫 (指令长) , 谢瓦斯基杨诺夫 (随船工程师) 飞行任务创飞行17 天 17 小时的航天记录; 飞行中为建立永久性航天站收集了大量的医学生物学资料, 如测定了前庭器官对失重的敏感性, 记录了心电图、呼吸描记图、心震图和动脉血压; 对地球地质、地球大气的形成、雪盖和冰盖进行了观测和摄影; 对近地空间物理特性、现象和过程进行了研究; 检验了飞船手控和自控、定向和稳定系统的工作情况; 进行了导航和通信实验; 对航天员的工作能力进行了评定。

礼炮-1 号航天站发射日期 1971 年 4 月 19 日飞行任务是前苏联发射的第一艘试验性航天站。

礼炮号系列航天站是一种可长期地在轨道上运行的大型航天器。

轨道运行过程中, 联盟号载人飞船及进步号货运飞船可以与航天站对接, 构成更大型的轨道复合体。

航天员在这种轨
道复合体内可进行长期飞行和进行广泛的实验研究, 充分发挥人在航天中的作用。

航天站的建立是载人航天事业从探索阶段向开发、应用阶段的重要过渡。

联盟 10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71 年 4 月 23~25 日航天员沙塔洛夫 (指令长) , 叶里谢耶夫 (随船工程师) , 鲁科维什尼科夫 (工程专家) 飞行任务与礼炮-1 号航天站对接飞行了 5 个多小时, 但航天员未能进入航天站内。

飞行中综合检验了改进后的飞船系统, 进一步演练手操纵和定向稳定并进行了医学观察和测量。

联盟-11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71 年 6 月 6 ~30 日航天员多布勒沃里斯基 (指令长) , 沃尔科夫 (随船工程师) , 帕查耶夫 (工程专家) 飞行任务与礼炮-1 号航天站对接飞行, 航天员进入航天站内, 创造了 23 天 18 小时 22 分钟的长期航天记录。

飞行过程中完成了大量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生物学实验。

主要内容有: ①检查、试验航天站的设计、结构及其定向与导航的手控和自动控制方法; ②研究地球地质、雪盖和冰盖及大气组成; ③研究各种电磁辐射频谱范围的大气和大气层外的物理特性、过程和现象; ④医学生物学研究包括下身负压试验, 自行车功量计试验, 旋转耳石试验, 测定骨组织密度, 检查物质代谢和工作能力, 采用“负荷服”进行抗失重作用试验, 记录心电图、心震图、胸壁心冲击图、呼吸描记图、动脉脉搏描记图、静脉描记图、动脉血压, 采血样等。

返回过程中因座舱漏气减压, 3 名航天员全部死亡。

礼炮-2 号航天站发射日期1973 年 4 月 3 日飞行任务主要是对改进后的航天器结构和系统进行试验, 与随后发射的联盟号飞船对接, 实现长期载人航天。

但是, 该航天站发射后不久失去控制, 继而发生破裂, 因而与其对接的联盟号发射计划被取消。

该航天站于 4 月 28 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烧
毁。

联盟-27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78 年 1 月 10~16 日航天员得扎尼别科夫 (指令长) , 马卡洛夫 (随船工程师) 飞行任务是一次短期的拜访性飞行。

联盟-27 号与礼炮-6 号航天站/ 联盟-26 号飞船三艘航天器对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庞大的“香肠式”轨道复合体。

两批共 4 号航天号在一起进行了 5 天的科技和医学- 生物学研究。

飞行结束后航天员乘联盟-26 号载人飞船返地。

联盟-28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78 年 3 月 2 ~10 日航天员古巴列夫 (指令长) , 列麦克 (前捷克斯洛伐克研究人员) 飞行任务第一次外国航天员参加前苏联载人航天。

飞船与礼炮-6 号航天站对接飞行。

两国航天员完成了苏、捷学者设计的研究项目, 包括: 从混合剂中获取特种金属; 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的亮度变化; 人皮肤里的氧状态; 失重对海藻生长的影响等。

联盟-29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78 年 6 月15 日~9 月 3 日航天员科瓦连克 (指令长) , 依万钦科夫 (随船工程师) 飞行任务与礼炮-6 号航天站对接后两名航天员在轨道复合体内居住、工作近 140 天。

飞行期间曾有另两组航天员分别乘联盟-30 号和联盟-31 号载人飞船来站拜访和进行短期考察。

在长期航天过程中, 航天员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在特殊熔炉内制取了 50 多种合金材料; 制备了镉锌及镉汞碲半导体新材料; 观察的拍摄了帕米尔冰川及海洋照片 18000 张; 进行了下身负压、自行车功量计等功能试验并测量了身体质量变化等生理指标。

此外航天员还出舱活动 2 小时 5 分钟。

飞行结束后航天员乘联盟-31 号飞船返回。

联盟-30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1978 年 6 月 27 日~7 月 5 日航天员克里姆克 (指令长) , 格尔马谢夫斯基 (波兰研究人员) 飞行任务与礼炮-6 号/ 联盟-29 号复合体对接。

飞行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苏、波科学家们感兴趣的实验。

飞行结束后航天员乘原船返回。

联盟-31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78 年 8 月 26 日~11 月 2 日航天员贝科夫斯基 (指令长) , 伊恩 (前东德研究人员) 飞行任务与礼炮-6 号/ 联盟-29 号复合体对接, 飞行过程中两国航天员共同完成了一些科学实验, 后乘联盟-29 号飞船返回。

联盟-32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79 年 2 月 25 日~6 月 13 日航天员里亚霍夫 (指令长) , 柳明 (随船工程师) 飞行任务与礼炮-6 号对接。

航天员在轨道复合体生活和工作, 创造了 175 天的航天纪录。

在航天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

如制备特殊的航天材料, 对地表、海洋及气象变化进行观测并拍摄了大量照片, 出舱进行维修, 发展和考验失重生理效应防护综合措施 (下身负压作用、大剂量的体育锻炼等) 观察航天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8 月 19 日航天员乘联盟-34 号飞船 (发射时不载人) 返回。

联盟-33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79 年 4 月 10 日~12 日航天员鲁卡维什尼科夫 (指令长) , 依万诺夫 (保加利亚研究人员) 飞行任务与礼炮-6 号作短期拜访性飞行。

因飞船推进系统发生故障, 对接失败, 飞船提前返回。

联盟-35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80 年 4 月 9 日~6 月 3 日航天员波波夫 (指令长) , 柳明 (随船工程师) 飞行任务与礼炮-6 号对接飞行。

航天员飞行了 185 天, 再次刷新航天记录。

飞行中进行了大量的材料加工实验, 生产了 100 多种新材料样品 (特别是半导体材料) ; 进行了地球物理研究, 对地表进行目视观察和拍照, 研究地质结构、冰川及其他地球资源; 进行了一系列医学- 生物学实验 (如测定航天员的心血管功能、用果蝇进行遗传试验等) ; 进行了天文观察和宇宙射线研究等。

飞行过程中有 4 批外国航天员参加的乘务组来站拜访以便给予长期航天的航天员以心理支持, 有 4 艘进步号货运飞船送来补给物资。

10 月 11 日航天员乘联盟-37 号飞船返回。

联盟-36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80 年 5 月 26 日~7 月 31 日航天员库巴索夫 (指令长) , 法尔卡什 (匈牙利研究人员) 飞行任务与礼炮-6 号/ 联盟-35 号飞船轨道复合体对接飞行。

航天员进入站内拜访长期飞行的乘务组人员并参与了一些实验, 飞行 8 天后乘联盟-35 号飞船返回地面。

联盟号 T-2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1980 年 6 月 5 ~9 日航天员马雷舍夫 (指令长) , 阿克谢诺夫 (随船工程师) 飞行任务联盟 T 号飞船是联盟号飞船的改进型。

这次是首次载人飞行。

主要的改进有船上装备了太阳能电池组、新型无线电通讯系统、导航定位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飞行目
的是考验新系统的性能, 拜访联盟-35 号飞船乘务组航天员, 参加部分航天站内的实验研究。

联盟-37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80 年 7 月 23 日~10 月 11 日航天员格尔巴特科 (指令长) , 范童 (越南研究人员) 飞行任务短期访问性飞行, 与轨道复合体对接飞行。

飞行过程中两组航天员进行了联合实验并通过“地- 天”电视通道一起收看了奥运会赛况。

航天员乘联盟-36 号飞船返回地球。

联盟-38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80 年 9 月 18 日~26 日航天员拉马年科 (指令长) , 门杰斯 (古巴研究人员 ) 飞行任务与航天站对接, 进行短期拜访和考察。

古巴的实验项目有: 研究脚掌的失重效应及防治方法, 观察失重环境下中枢神经状态, 考察地质结构、海洋浮游生物和研究自然资源、金属材料等。

联盟T-3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80 年 11 月 27 日~12 月 10 日航天员基齐姆 (指令长) , 马科洛夫 (随船工程师) , 斯特列卡洛夫 (工程专家) 飞行任务是继联盟 11 号飞船之后的第一次三人飞行, 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测试新型飞船各系统的性能, 与航天站对接, 航天员进入站内检查站上科学实验的进行情况。

联盟 T-4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81 年 3 月12 日~5 月 26 日航天员科瓦连诺克 (指令长) , 萨维内赫 (随船工程师) 飞行任务与礼炮-6 号航天站对接。

航天员进入站内工作 75 天, 进行了地球物理学研究, 分析了地球资源, 制备了航天材料, 观察了航天因素对人体及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飞行过程中进步-12 号货运飞船曾送来补给物资, 还有两组乘务员分别乘联盟 -39 号和联盟-40 号载人飞船前来拜访和进行科学考察。

联盟-39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
期 1981 年 3 月 22~30 日航天员扎尼别科夫 (指令长) , 古尔拉格恰 (蒙古研究人员) 飞行任务拜访联盟 T-4 号飞船乘务组航天员并进行了科学考察, 如研究人体的失重效应, 进行“生物节律”、“感觉”和“时间”等实验。

联盟-40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81 年 5 月 14~22 日航天员波波夫 (指令长) , 普鲁纳留 (罗马尼亚研究人员) 飞行任务是联盟号系列飞船的最后一次发射。

与礼炮-6 号航天站对接, 对联盟 T-4 号飞船乘务组进行拜访和进行科学考察。

礼炮-7 号航天站发射日期 1982 年 4 月 19 日飞行任务是前苏联第二代载人航天器的改进型, 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可供航天员来站进行长期考察。

新型航天站简化了许多设备的操作程序, 从而进一步减轻了航天员的工作。

联盟 T-5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82 年 5 月 13 日~8 月 27 日航天员别列佐沃依 (指令长) , 列别杰夫 (随船工程师) 飞行任务是到礼炮-7 号航天站考察飞行的首批航天员。

两名航天员乘12 月 10 月联盟 T-7 号飞船返回, 连续飞行长达 211 天, 创造了长期航天的最高记录。

飞行中他们完成了大约 300 项实验 (主要是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航天工艺学、医学生物学等) 并获得了大量新的科学信息, 此外还拍摄了大约 2 万张地表照片, 测量了不同高度的大气密度、温度和尘埃密度, 考察了近地空间的高能电子并测量了航天站内的γ- 量子流, 冶炼了地面条件下不能合成的各种合金。

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出舱活动 2 小时 33 分, 还在天上发射了两颗小型人造地球卫星 (火花-2 和火花-3) 。

联盟 T-6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82 年 6 月 24 日~7 月 18 日航天员扎尼别科夫 (指令长) , 依万钦科夫(随船工程师) , 克列季恩 (法国研究人员) 飞行任务拜访联盟 T-5 号飞船乘务组航天员并进行联合考察研究。

法国航天员共进行了 10 项实验, 其中医学实验 3 项、生物学实验 2 项、冶金试验 2 项、天文和高空大气物理学实验 3 项。

联盟 T-7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1982 年 8 月 19 日~12 月 10 日航天员波波夫 (指令长) , 谢列布洛夫 (随船工程师) , 萨维茨卡娅 (研究人员, 女) 飞行任务拜访联盟 T-5 号飞船乘务组航天员并进行联合实验研究。

重点研究了航天因素对妇女的影响, 未发现男女间的差异, 还进行了受孕试验, 但未成功。

联盟 T-8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83 年 4 月 20~22 日航天员季托夫 (指令长) , 斯特列卡洛夫 (随船工程师) , 谢列布洛夫 (研究人员) 飞行任务与航天站对接, 但因船上的交会对接无线电技术系统的抛物面天线在展开时未能达到工作状态, 导致对接失败。

航天员被迫中止飞行, 提前返回。

联盟 T-9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83 年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