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记录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记录作为一位辛劳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记录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记录篇1回想导入师: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那么,课文中有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入的印象呢?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令我印象深入的语句是——“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师:这是对母亲的什么描写呢?生:这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
后面还有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师:说得真好。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秋天的怀念》。
合作品读师:谁来介绍一下作者史铁生的命运?生:他命运曲折。
21岁时,他双腿瘫痪,他的人生坍塌了;23岁时,他母亲去世,他的世界坍塌了。
但即便如此,他仍旧坚强地活了下去,这离不开母亲对他的仔细照管和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师:很好。
老师今天带来几个问题,与同学们共同品读。
(教师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 用心品读作者对母亲的描写,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照管“我”的。
2. 透过文字,你能感遭到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3. 作者怀念母亲,为何要写赏菊花这部分内容?)师:老师给同学们一些学习建议。
先自主学习,认真浏览,在感受深的地方进行简单批注;再合作学习,把自己的感受和组内的同学交换;最落后行小组展现汇报,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板演。
现在开始学习吧。
(学生自主学习,环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交换、品读)师:老师看到各小组已经把要展现的内容出现在黑板上了。
刚才小组讨论的进程中,老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发觉了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就是各组的小组长能够起到组织、引领、分配的作用。
组员呢,也能够积极配合,大胆地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
老师给每个组都打满分,大家连续努力。
展现汇报第一组展现生1:我们组抓住了3个关键词——“挡”、“躲”、“注意”。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窦桂梅教学实录《秋天的怀念
生命的珍贵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 和意义,理解作者在文中 所表达的对生命的珍视和 感慨。
勇敢面对困境
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在困 境中勇敢面对的精神,培 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 度。
语言特色
细腻描写
修辞手法
分析课文中细腻的描写手法,引导学 生体会作者对人物、景物、情感的刻 画技巧。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 、拟人、排比等,引导学生理解其表 达效果和作用。
生动表达
欣赏课文中生动的语言表达,引导学 生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描 绘场景。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窦桂梅老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 式,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他们之 前所知道的关于秋天的故事和感 受,从而激活学生的前知,为后
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策略
窦桂梅老师采用了讲解、示范、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 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
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04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效果评估
1 2 3
学生对文本理解能力提高
通过窦桂梅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秋 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的内涵和情感,对文本的理 解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情感体验丰富
窦桂梅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学 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 ,情感体验较为丰富。
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评价
学生对窦桂梅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认真负责,能 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学生对窦桂梅老师的语言表达和课堂掌控能力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表达清 晰,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一、导入有一个人,他的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
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默读)“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师: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生:作者对母亲的悔恨之情;生: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生:对母爱的理解。
读母爱二、读母爱1.下面,让我们当一个有感情的朗读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圈记生字词。
2.请同学看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
生:“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用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师:作者曾说,自己在最狂妄的年龄忽的失去双腿。
他在可以展翅高飞追逐理想的时候,患病而瘫痪,换作任何一个人,一时半会儿也接受不了。
所以:(学生读)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品母爱三、品母爱1.他活得好苦呀!幸运的是,他有母亲陪伴,我们看看他的母亲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再读细细品读课文,在文章中用横线划记,然后读给大家听。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学习语文不仅要学好字词、语法,更要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喜欢选择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文学作品来进行阅读和解析,以此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节关于《秋天的怀念》的课堂实录,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怀念》这首诗歌的基本情节和情感内涵。
2. 教授一些基础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生的真谛。
二、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5分钟)我首先发送一幅秋天的图片给学生,让学生看完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然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秋天给你的第一个印象是什么,再将这个印象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最后,我会呈现出一个诗歌的标题《秋天的怀念》,询问学生能否猜测出这首诗歌的内容。
二、阅读诗歌(10分钟)在阅读这首诗歌之前,我会简单地介绍一下诗歌的作者和题材,然后统一朗读一遍诗歌。
接着,我会向学生提问题,如何根据第一、二句诗句猜测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诗人用“夕阳”来比喻人的生命?在诵读完全诗歌后,我让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一起思考:1.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 诗人的感情表达方式有哪些?3. 你对这首诗歌有什么看法?三、诗歌分析(20分钟)接下来,我会逐段分析这首诗歌,让学生逐步理解其内涵。
首先,我会解释诗歌的标题《秋天的怀念》的意义,然后切入正文。
在分析诗歌的过程中,我会停顿在某些词和句子上,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感情与意愿。
例如,在诗歌的第一段,我会就“夕阳”展开解释,说明它与诗中的“在他乡、怀故园”形成了有趣的共鸣,因而把“斜阳”设定为一个“可叹”“伤感”的象征。
《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
《欷天的厲忌》谯堂教寧浜录文/余映潮师:同学们好,请把课本打开,酝酿情绪,默读课文2分钟,感受《秋天的怀念》中流露出来的情绪。
(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受文意)师:《秋天的怀念》就是对母亲的怀念,写的是作者回忆和母亲相处的一些生活细节。
我们开始体味这篇美好的文章。
请大家读一读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一句名言。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师:好,我们来了解一下史铁生,大家读起来。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师:课文“预习”中这样说道: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做抗争,这个生存状态使他的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好,我们继续了解他,读起来。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师:把有关的字词读一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师:好的,还需要习练,自己大声地快速地读,还可以动笔、动手把有的字在书上画一画,如“瘫痪”这两个字就很难写。
(学生自由识记生字、词)师:好,不错,我们开始训练活动一一诗意地说话,我告诉大家怎样说。
(屏幕显示,教师朗读)一、实践活动一:诗意地说话诗意地说话: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说话:“有一种爱叫作……”师:要求是,表现出一句话中的两个层次。
(屏幕显示,教师朗读)师:你的观点还要你加上例子。
请学生动动笔,略做准备,我们来根据课文内容说话。
(学生进行默读练习)师:好的,请说话,“有一种爱叫作……”生1:有一种爱叫作母爱,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师:花表现出了它的象征意义,象征着“我”的命运的苦难。
生2:有一种爱叫关心,在“我”双腿瘫痪后,她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比“我”还敏感。
师:对,你品析的这个细节非常动人,母亲就是怕刺激“我”,所以在说话的时候格外小心。
生3:有一种爱叫作隐藏,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
师:是,妈妈把痛苦留给自己,从来不在儿子的面前流露,这是何等伟大的慈祥的爱。
生4:有一种爱叫作思念,妈妈在最艰难的时候,思念着“我”。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精选13篇)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精选13篇)《秋天的怀念》篇1(课前播放音乐《母亲》,渲染气氛。
)一、简介生平,营造阅读期待师: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推荐一位作家,一位中国现在很令人敬佩的作家,他的名字叫史铁生(板书人名)(点击课件:史铁生照片及其资料: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
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小说。
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除小说外,还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作品,近年又出版了《病隙碎笔》等作品,均引起了较大反响。
)老师请位同学来读一读史铁生的资料。
(生举手,指明读)师:在史铁生的人生轨迹中,有一年发生了一件事,可以说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是哪一年,哪件事?生:1972史铁生因病双腿瘫痪了。
师:是的,1972年史铁生不幸双腿瘫痪!这一年他多大?生:(思考后答)21岁。
师:是啊,21岁,21岁啊!21岁正是一个小伙子生龙活虎的年龄啊!可是他却不幸瘫痪了!他沮丧、彷徨,甚至绝望。
然而,他还是走出了困境,书写了精彩的人生。
那么,是谁给了他力量,是谁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感情世界,走进他的散文《秋天的怀念》(点击课件,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提炼文章主旨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同学了读了这个题目想到了哪些问题?生1:秋天的怀念,怀念的是谁?生2:怀念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说是秋天的怀念?生3:怀念的心情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生4:“秋天的怀念”,把题目写成“怀念的秋天”行吗?师:同学们的质疑精神很值得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文章,看看你能读懂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读文章,读中思考)师:(看学生读完)读了文章,你读懂了什么?生1:文章怀念的是母亲,写的是母亲关心自己的事。
李老师《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4篇
李老师《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4篇(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李老师《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1《秋天的怀念》美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秋天的怀念》美在借景抒情情景相融《秋天的怀念》美在叠词的反复运用《秋天的怀念》美在对“好好儿活”的诠释《秋天的怀念》美在母亲爱的深沉无私《秋天的怀念》美在情感真挚感人《秋天的怀念》美在标点符号的恰当运用《秋天的怀念》美在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师生齐读)李老师《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2投影展示品读课文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活动。
就是找出课文中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最强烈的美感、给人最有力的感染、给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等等内容。
即美的绘景、美的语言、美的表达、美的修辞、美的结构、美的个性、美的意境、美的情感。
用下列句式寻美:《秋天的怀念》美(妙)在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走进史铁生的内心世界,走进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走进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以“《秋天的怀念》美(妙)在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形式寻美。
美在何处?可以是文章中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
然后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下面开始。
生:《秋天的怀念》美在“我娘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这时的史铁生双腿瘫痪,暴怒无常,而母亲已是肝癌后期,脸色憔悴。
可是我一直不知道母亲已病入膏盲,她却劝我要好好儿活。
她从没替自己考虑,而是为自己的儿子而活着。
(板书:一块儿、劝好好儿活。
)师:刚才发言的同学提到的“瘫痪”和“憔悴”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注释上有解释,“瘫痪”是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憔悴”是形容人脸色不好。
师:谁能根据说文解字或字的结构来解释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含义?生:“瘫”字是病字框加一个“难”,就是病到很艰难的地步了,不能行走了,对于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来说这是沉重的打击;“憔”字是竖心旁加一个“ 焦”,是心里焦急的意思,母亲的时日不多了,儿子瘫痪,母亲心里怎能不焦急呀。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秋天的怀念》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秋天的怀念》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如作者对亲情的怀念和珍视。
(2)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秋天的怀念》课文文本。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秋天的怀念》。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并进行朗读指导。
3. 学习课文内容(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课文中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并分享表演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季节的作文。
秋天的怀念名师课堂实录
秋天的怀念名师课堂实录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以下是课堂实录的节选:
老师: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回忆起与母亲的往事?
学生:双腿瘫痪以后。
老师:双腿瘫痪以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学生:不能跑、不能跳。
老师:是的,不能跑,不能跳,不能正常地行走,作者的心情如何?
学生:很痛苦。
老师:是的,很痛苦。
面对这样的不幸,作者的脾气变得怎样?
学生:暴怒无常。
老师:是的,暴怒无常。
作者的暴怒无常体现在哪里?
学生:砸东西。
老师:砸东西,这种行为可以称为暴怒无常。
还有没有其他的表现?
学生:捶打双腿。
老师:捶打双腿,也是暴怒无常的表现。
作者的暴怒无常还体现在哪里?
学生:大喊大叫。
老师:是的,大喊大叫,也是暴怒无常的表现。
作者的母亲此时是怎样的表现?
学生:悄悄地躲出去。
老师:悄悄地躲出去,这个细节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以及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宽容。
于永正:《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一、揭题,学习生字词……师:这里有一个词——“诀别”。
什么叫“诀别”?这个词在哪句话里?(指名读含有“诀别”的句子)什么意思,懂了吗?生:不懂。
师:不懂?你心里应该有点明白。
(师再读句子。
)生:“诀别”应该是“永别”的意思。
师:这里有“永别”的意思,但它和“永别”还有区别。
生:从那以后跟她再没有见面。
师:对了。
“诀别”就是指不再见的离别。
文中史铁生去看他的母亲时,母亲已经昏迷了,后来就去世了。
那最后的一次见面就是诀别。
——今年暑假我回老家,想见一位好朋友,不料不久前他去世了。
没想到三年前的那次相见,竟是“诀别”。
[评:“诀别”一词的教学颇具匠心。
首先是词不离句,让孩子在读句子中初步体会它的意思。
接着让学生辨析“永别”和“诀别”,理解“诀别”的意思。
于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叙述了生活中的一个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诀别”的意思,十分到位。
]师:通过预习,生字读准了,词义也理解了,收获很大。
学习就要靠自己学。
[评:这是六年级的语文课堂。
到了六年级,是否要进行字词教学?于老师用他的实践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要!而且要扎扎实实地进行!瞧,从读生字、写生字,到读词语、理解词语,不惜时间,悉心指导。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师:通过预习,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
我们先来读课题,谁把课题读得让老师满意,就请谁来读课文。
(请四名学生读课题)听了你们读课题,我就知道你们把课文基本上读懂了,而且感情也基本上体会出来了。
请你们四个人来读课文吧。
——看,机会是他们自己争取的,其他同学不要有意见噢。
(一生读第1自然段,师相机指导,如“望着望着”要读得紧密些,第二个“望着”可以读得稍轻点。
)(一生接读第2、3自然段,把“你要是愿意,就明天?”读成了陈述语气。
)师:“明天”的后面什么标点符号?应该怎么读?[评:于老师非常重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读时,连一个小小的标点也不放过。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一、课程背景本课程主要面向初中学生,旨在通过秋天这一主题,让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认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本课程也是对季节主题的探究与实践,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常见的景物与现象,如红叶、落叶、丰收等,以及与秋天相关的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
2.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认识。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拓展语言运用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1.秋天的景象与文化:通过教师介绍,标志性图片、诗歌语言、音乐等多种视听手段,引导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风光,了解与秋天相关的活动和文化现象,如中秋节、儒林观赏、丰收等。
2.儿童文学欣赏:通过精选的优秀文学作品,对季节主题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在文学欣赏上得到提升,以散文、诗歌、故事为代表,充分展示季节主题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3.文学创作: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对秋天进行感受,从自身经验和体验出发,进行文学创作,如古诗词创作、散文写作、小说撰写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情境在教学前,安排插图、音乐、词语闪现等形式的小互动,让学生心情轻松愉悦,进入秋天的色彩和氛围中。
步骤二:秋天之美的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风景和落叶、红叶、金黄的色彩,在尝试营造出秋天的氛围和画面感的情况下,进一步感受秋天的文化和节日活动,如中秋节、丰收节等。
步骤三:文学作品欣赏通过老师的介绍,学生看到一幅极具秋天气息的图画,老师让他们通过五官感知这幅画面,了解秋天的景象,以及这个季节的特点和魅力。
接着,老师拿出由著名作家写出的优秀作品,带领学生阅读、分析文学作品,加深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
步骤四:文学创作老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个人差异,让学生选择创作方式。
学生可以从诗歌创作、散文写作、小说编排等方面出发,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出自己秋天的感受。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起立)老师好!师:请坐。
我的名字叫程翔,打开你们的书,看编写人员里边,找到了吗?生:找到了。
师:这个教材是我参加编写的,我很想知道同学们对这个教材是不是喜欢。
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
学习本文,要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下面先给同学们两分钟,自己把这篇文章放声读一遍。
(生各自朗读课文)师:好啦,停下来吧。
师:下面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段,你随便挑一段来读。
这位同学,请你来读。
你想读哪一段呢?生:第六自然段。
师:好。
生:(读课文)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师:好,请坐。
这位同学,你来评价一下,他读得如何呢?生:我觉得他读得没有把最后一句母亲的那种遗言的感觉说出来,读得有些快了,没有把感情抒发出来。
师:如果满分是10分,你给他打几分呢?生:7分。
师:还有3分没读出来?生:嗯。
师:好,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
这位女生,你想挑哪一段呢?生:我想挑第七段。
师:好。
生:(读课文)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师:好,请坐。
同桌同学评一评,她读得怎么样?生:她读得其实还是很挺棒的,因为我感觉她的感情非常充沛。
师:你为什么用了一个“其实还是很棒的”?生:因为有一个问题。
师:你给她打几分?生:9分,因为有一个地方不是很熟练。
师:同学们,你们究竟读得怎么样?有两个同学现在给大家展示了一下,一个得了7分,一个得了9分,那你们平均得几分呢?我不太清楚。
现在四个人一组,互相来读一读,挑其中的一段,读给你这个小组的同学听。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完美版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执教者:阎学杭州市语文特级教师课前谈话:1. 做一个文字游戏:三点水,加一个来字,三点水,加一个去字,念什么?这就是汉字的特点。
2. 看看台下,脸一直朝着老师,有没有认识的老师?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在看我们上课……师生互动实录:师:在上课之前,我什么都不想说,但我要告诉你,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好文章,少有的好文章。
好文章要有好的读者,我们要好好地去读,这篇文章就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师〔投影简介作者〕: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
1951 年生于北京。
1967 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 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了1983 年和1984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师:在坐着的人生轨迹中,有一年发生了意外事件改变了作者的人生轨迹的事情。
作者瘫痪时候年仅21 岁,正是一个小伙子风华正茂、生龙活虎的年月。
到了发表第一篇小说相隔了几年?(7)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作者来说……师:读了文章,大家一定会把作者和这个7年的生活“填补”出来。
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
师:随着课堂的朗读,你们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有什么打动了你们么?我们从中读懂了什么呢?生:我读到了母爱的力量。
师:起到了什么作用?生:让作者重新振作起来。
师:对,他不但看到了母爱,还看到了母爱的力量。
生:我看到了史铁生的七年不是空白的。
他懂得了要好好的活着。
师:你们抓住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一个是爱,一个是生命。
这两样东西,在我们的文章中体现得最明显。
好的文章,都能抓住这些,你们只读了一遍课文,就能够抓住了。
你们再去读一读,从字里行间去找一找,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生默读,圈划师:我看到有些同学划了一处,有些同学是两处。
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精选7篇)
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精选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精选7篇)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及点评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及点评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及点评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史铁生的散文名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秋天的怀念(教师范读),让我们深情一些,深沉一些,再读课题。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再一次读课文题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
(幻灯片出示空白表格)
生:我发现了一个表格。
师:什么样的表格?
(生不语)
师:不要把它想得太复杂,它恰恰会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很多方便。
只不过目前这还是一份空白的表格。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会和大家不断地去充实它,丰富它,建构它。
要想把表格填好,我们必须把课文读好。
现在就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一会儿,老师要请你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始吧。
(学生自由读文)
师:课堂上有朗朗的读书声,真好。
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你们读懂这个故事了吗?谁来讲一讲?
生:课文主要写作者双腿瘫痪后,脾气非常暴躁,母亲时时鼓励他,最后母亲去世了。
师:后来怎样了呢?
生:最后作者记住了母亲说的.话,他很快乐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师:老师建议你把“快乐”改成“乐观”就更好了。
刚才这位同学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在他的发言中,关注到了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和谁呢?
生:母亲和“我”
师:对了,就是文中的母亲和“我”。
(出示课件表格中的部分文字)。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秋天的怀念》,让学生了解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秋天的怀念》全文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视频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秋天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秋天的怀念》,理解文章内容,思考问题。
3.3 课堂讨论(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3.4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3.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并提出拓展性思考问题。
第四章:作业设计与评价4.1 作业设计4.2 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第五章:教学反思与改进5.1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5.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环境6.1 教学资源《秋天的怀念》原文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秋天景色的图片、音频、视频素材文学鉴赏指导资料6.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秋天相关的装饰,如树叶、风铃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网络资源:电子书籍、在线文章等第七章:学生学习准备7.1 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预习《秋天的怀念》,了解作者背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7.2 学习工具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阅读书目等学习工具,以便于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五年级上册教案秋天的怀念 课堂实录
五年级上册教案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一、课前谈话缓解学生紧张情绪: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一个三点水,加一个来字,大家知道它念什么吗?(学生猜是涞)一个三点水,加一个去字,大家知道它念什么(学生齐读法)?这就是汉字的特点。
2、看看台下,脸一直朝着老师,有没有认识的老师?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在看我们上课,大家害怕吗?二、提供作者生平资料,营造强烈的阅读期待师:在上课之前,我什么都不想说,但我要告诉你,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篇好文章,一篇真正的好文章,一篇少有的好文章。
但是,好的文字需要好的读者,我相信,我们翔宇教育集团的同学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读者。
那么,这篇最好的文字是什么呢?它就是大家手中的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秋天的怀念》。
〔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师:投影出示作者生平,配乐简介: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
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小说。
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除小说外,还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散文作品,近年又出版了《病隙碎笔》等作品,均引起了较大反响。
师:在作者的人生轨迹之中,有一年发生了一件事,可以说改变了作者一生的命运,是哪一年,哪件事?生:1972年作者双腿瘫痪。
师:是的,1972年作者不幸双腿瘫痪了!你再看,作者双腿瘫痪的时候年龄有多大?生:21岁!师:是啊,21岁,21岁啊!同学们想一想,21岁,正是一个小伙子生龙活虎的年龄,正是一个人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可是他却不幸双腿瘫痪了!他再也不能跑,再也不能跳,再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也不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了。
你再看,从作者双腿瘫痪的时候起,一直到作者发表第一篇小说的时候,这中间相隔了几年?生:7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教学预设: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层次: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读出韵味读出思考读出韵味一、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师:今天,一位新的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刚才听主持人介绍,我从哪儿来?生:清华大学。
(笑)师: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师:今天的课上,要为同学们带来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
这位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
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
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
看你读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生:(学生默读后发言)我读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
他把上帝招她回去作为安慰。
生:作者心中的母亲活得太苦了——“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师板书:苦)(点评:介绍作者的同时也介绍作者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大气。
这跟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她围绕作者史铁生来组织读物。
把一篇文章置于作者一组文章之中:《合欢树》《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等。
互文理解,教材外的几篇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由教材又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窦老师找准了课内外结合的点,巧妙地处理好了“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的关系。
这是窦老师对以“主题”构建课堂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学生一定会对史铁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后一定会去找史铁生的作品来读的。
至于听课的教师,就更不用说了——名师授课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培训教师——不是吗?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一堂课只是语文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窦老师正是充分发掘了这个“点”的作用,以点带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师:他的好多文章都表达了这份感情,比如课前发给同学们的——生:《秋天的怀念》。
师:作为高年级的同学,我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
我看到,同学们有很好的读书习惯,刚才拿到课文就迅速地阅读起来。
这里有个自测题,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读书到了哪一个台阶。
(课件出示:“自测:正确——流利——有感情”)生1:我觉得我到了“有感情”。
师:好哇,想坐下可不行。
(对着同学们说)他说他读到了“有感情”,咱就听听,他怎么个“有感情”。
听人家读要听音儿,等一会儿我们可要对他进行一番评价的啊!(对着该同学)好,你想读哪儿就读哪儿!生1读:“邻居们……”(略)师:想让谁评价?主动权给你了。
(学生自己选择同学对己评价)生2:他读得……师:(提示)你对他说话,要用“你”——(点评:“他”变成“你”,学生第一次体验了“面对面”的评价,很真诚,很兴奋。
师生之间的评价,变成了生生之间的评价。
我们看到了评价的主动权在学生,看到了动态评价的价值。
)生2:你读的很好,不过你读得太短了,不能表现你读得有感情,你应该读得长一点。
(众笑)生1:我是因为激动的原因。
师:也就是说,你读得太短,人家没感觉,你自己激动,人家还没感觉到。
你愿意继续读下去呢,还是让别人读下去呢?主动权给你。
生1:(继续读下去)“看着看着……”师:请你转过去,你看,评你的那个同学又举手了。
生2:没错,你读是很有感情,但你有添字也有减字的现象,刚才你读的……师:根据你平时对他的了解,你认为他确实是激动呢,还是真的没读好。
生2:凭着我对他的了解,我想他是太激动了。
(生1频频点头)师:读正确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你的朗读精益求精,高标准要求呢。
对他的读的感情如何,你也可以评价一下。
(点评:窦老师的人文思想凸显在每一个细节,在学生发言时,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间的评价喜欢挑刺,窦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既激励学生,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让评价双方都有“面子”。
)生2:我觉得你把对母亲思念的感情读出来了,我想你以后可以读得更好。
师:既然你说他“可以读得更好”,说明还有余地呀,加个“更”字。
(众笑)你还有什么别的见解?同桌要说话了。
好,你说!生3:我也觉得你读得有感情,但是你有的地方并没有把他的脾气的暴怒无常读出来,像:“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突然把前面的玻璃砸碎。
”他就是——(很平淡的语气读),没有读出动作的暴怒。
这就是一点不好的地方(该生“暴怒”地读了起来,众鼓掌)。
师:怎么样?人家对你的评价,你怎么看?生1:我觉得你说得很正确。
谢谢!师:你对他的态度满意吗?生3:满意。
师:给他们掌声!(学生鼓掌。
)掌声的原因,他们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同学们对课文中出现的儿话音较多的两句读得很准。
我们再读读。
(读“咱娘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强化之为后文作铺垫。
)师:你们刚才给我的启发怎么那么大呀!一下子让我觉得,平常说的这个“有感情”,怎么这么模糊!他有感情的读,是这样,可那位同学的朗读却是那样的。
生:有人声音细,有人声音粗,有人性格深沉,有人性格外向。
生: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
师:是啊,读书是个人的,我们在尊重别人的朗读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滋味,我们不再评价别人,你读得“真有感情”啊。
这真有感情,而应该说读得有特点,读得有个性,读得有自己的味道。
(出示课件“读出韵味”)(点评:“读出感情”是语文课堂经常听到的,可什么才是“有感情”,确实是一个模糊概念。
读一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带这种感情可以,带那种感情也可以。
“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
”既要尊重别人,又要读出个性理解。
窦老师生动形象地演绎了“个性化朗读”。
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韵味,这才是真正的“读出韵味”了。
)师:让我们一起再大声提示一下自己。
生:读出韵味。
师:不信,我们先读读课题的韵味。
师:(板书)怀念、秋天——生读这两个词语;中间加一个字“的”——生读出这个词组)。
注意:怀念的“秋天”——你的眼前会是怎样的情景?生1:怀念秋天里发生的一件事,一件刻骨铭心的事。
师:带着你的想象读课题。
(读略)生:“怀念的秋天”,让我踏着秋天的落叶,陶醉在小路上……师:带着你的理解读出你的韵味。
(读得陶醉)生:我的眼前出现的画面是,一个人在怀念秋天的美景,那片片飘落的黄叶,那从北向南的雁阵……师:好,带着你的体会读吧。
(读得舒缓)师:注意:把这两个词语调一下,再读。
生:秋天的怀念。
师:有什么变化?最后一个男孩,虽然你在最后,但是我注意到你了。
生:词语位置变了,我觉得秋天的某个事件或者某个人物……变成了深深的怀念。
生:或者怀念秋天里的给自己留下感慨的一片叶子或者一片花瓣……生:我明白了,这秋天的景啊,人啊,事啊,沉淀成了一种感情就是怀念。
师:读出你的理解了哟,这题目的韵味儿就出来了!(拍该学生肩膀,众笑。
)(点评:读出韵味,当然要读出课题的韵味。
巧妙地把课题中的词序调换一下,让学生想象不同的场景,在想象中,推进一个一个的场景,带着不同的体验进行朗读。
)师: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品品课文中文字的味道。
师:通过读书,我们知道课文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的故事?生:两次。
第一次没有去成,第二次去了。
不过是和妹妹去的。
第一次母亲要推着他去,没去成。
师;这是为什么?生;他双腿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根本没有心情的。
师:是的,作为21岁的年轻人,突然得了高位截瘫,自然受不了这个打击。
读读课文,让我们体会他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时的心情。
生:“双腿瘫痪后……”(学生读的好)师:(引读课文,进一步深化)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点评:这一堂课里,窦老师三次使用这段教材进行引读。
“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第一次,在作者体会“好好儿活”之前,表现作者的喜怒无常;第二次,体会母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忍”着怎样的痛苦向作者说“好好儿活”;第三次,作者体会到应该“好好儿活”之后。
三次引读,分别了展示了三种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好好儿活”是怎样在作者身上产生强大的力量的。
师:作者觉得活得没劲。
课文有一句话,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作者又会怎么样呢?(出示课件: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生1:……我会想起小时侯像落叶一样尽情飞舞的情景,可是现在再也不能像落叶一样飘飘洒洒了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生2: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不禁暗暗流泪,我的命运就像那落叶一样唰唰啦啦落地死去。
(点评:敏锐地抓住训练点,别开生面地进行语言训练设计,“树叶飘落”这一意象,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带着伤感,充满诗意,学生深情地坠入了“我”当时的情感之中。
这语言训练中有丰富的内涵,丰厚的情感。
)师:“我”活着还有什么劲儿!原来活蹦乱跳的,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发这么大的脾气,此时的他的确很痛苦(回扣一下“苦”字),要是他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哥哥,妹妹,面对他这副样子,你会怎么做?生1:我是他的妹妹的话,我会劝他说,人人都有苦,但不要随便发泄这苦,这会更伤你的身体的。
生2:我会安慰他,人不一定没有双腿,就会变得懦弱,人没有双腿,还是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
生3:我可以告诉他,你可以练一项体育技能将来参加残疾人奥运会,说不上能拿大奖呢。
生4:虽然你的腿瘫痪了,但是世界是美好的,只要你用心灵去感受。
(点评:学生“劝”的过程,就是他们的思想成长的过程,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母亲毫不张扬的爱埋下伏笔。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的爱心让大家感动。
不过我想采访你们,你们讲得道理很对,建议也不错,不过,请你设身处地的想想,他能听进去吗?(学生停了停,开始议论,有的摇头,有的说听不进去。
) 生:嗯,他也许听不进去。
师;是啊,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做更合适一些?让我们看看母亲是怎么做的吧。
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从母亲的动作中看出她劝儿子要好好儿活。
师:感谢你,让我们大家跟这名同学一起讨论讨论母亲的做法。
(出示课件文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