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纪录片的结构
纪录片的叙事与结构
纪录片的叙事与结构纪录片是与故事片相对的一种电视节目体裁,如果说故事片相当于文学中的小说,那么纪录片就是报告文学。
纪录片和报告文学的选题一样都来自于生活现实,它不需要虚构故事情节,也不需要对事件进行过度的渲染,好的纪录片甚至只是生活原生态的一种自然记录。
那么,为什么面对同一事件,有的人讲得绘声绘色、兴致盎然,有的人却讲得平淡无奇、味同爵蜡?关键就在于结构方式与叙事技巧的不同。
在纪录片创作中,叙事的技巧和结构的方式不仅是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处理的过程,更是创作者通过素材的挑选和组合,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过程。
也就是说,叙事结构是创作者赋予素材以意义和解释的手段和形式。
一部纪录片艺术质量的高低和思想意义的深浅,不仅取决于纪录片拍摄到的内容,也取决于对于这些内容的剪辑与组合。
剪辑组合得体,原本好的内容可以变得更加精彩,某些一般的内容也能发挥得较为出色。
相反,剪辑组合不当,就有可能糟蹋原本非常好的素材,使原本十分精彩的内容失去应有的效果。
所以,叙事和结构对于作品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要甚于素材本身。
由于生活积累、人生感受、艺术功力和艺术追求的不同,不同的创作者有不同的叙事技巧和结构方式。
即使出自同一创作者的不同纪录片,其叙事风格也不会完全相同,正如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
但是,另一方面正如建筑学上的分类一样,尽管房屋的结构千差万别、形态各异,我们依然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他们粗略地分为几类,比如木制结构,石制结构、土木结构和钢筋混沥土结构。
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也一样可进行这样的分类,纪录片常见的叙事方式有:画面加解说式、访谈加解说式和客观记录式。
一、画面加解说式。
这一叙事方式曾是我国纪录片的主导叙事方式,那时,由于受苏联“形象化政论”的影响,绝大多数纪录片采用了这种叙事方式。
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和《话说运河》。
在实际创作中,一般是先有选题,主创人员根据选题写出文字稿本,领导审查通过后开始拍摄。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方式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方式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形式和构成规律,就像社会结构不同于数理结构、房屋结构不同于人体结构、自然科学结构不同于艺术结构一样,电视纪录片也有它具有的结构方式。
而这种结构方式之所以独特,就在于它是客观社会生活(历史进程)和电视编导主观逻辑的统一,既是展示人物命运和事件发展的“轨迹”,又是承载人物行动和事件发展的“框架”,因此,结构就是电视纪录片的生命。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从内容上又分为叙事式结构、抒情式结构、传统式结构、非传统式结构、戏剧式结构、小说式结构等等,本文主要讨论我们经常运用的几种结构方式。
(一)绘圆法把一部纪录片的主题或者中心,也就是纪录片的创作者试图在片中所说的“核”作为“圆心”,而“半径”则是片中主人翁或被摄主体所要登场的主要活动区域。
中央电视台编导陈晓卿的《远在北京的家》,就是一部采用绘圆法拍摄纪录片的力作。
《远在北京的家》讲述的是几位来自安徽的农村姑娘到北京打工、在北京生活的故事。
全片通过四个段落,记叙了姑娘们在北京的经历,以及她们的生活遭遇,这是贯穿全片的圆心。
片中,作者巧妙地把主人翁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生活经历作为半径,把她们从到保姆介绍所找工作到遭遇生活的艰辛与甘苦等过程,放在这四季中加以描写。
例如,第一个段落是在安徽省无为县的偏僻小村拍摄的。
讲述的是春节刚过,农村姑娘张某就要远离父母双亲,到北京去做保姆。
这是刚刚够上成年的她第一次出远门,远处传来的稀稀的鞭炮声,母亲给她梳头、奶奶的眼泪,一家人围着吃饭,复杂的心情都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
当载着姑娘们的汽车渐渐远去、并在屏幕中消失的时候,观众们所要关注的内容与片中的主人翁一样,“等待她们的会是什么呢”?大凡从事电视编导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我们要拍摄的对象是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场景,那驾驭起来往往会得心应手;但是,如果我们要拍摄众多的人物、发生的几件事情、或是较为分散的场景,这是令我们头疼的事情。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上)(2006-05-29 17:10:25)转载分类:纪录专论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李杰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是指其整体布局和段落层次安排的方式。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形式要根据题材和主题表现的需要而确定,然后再根据结构形式要求去组织安排材料。
好的选题和立意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好的结构形式,同样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即使是同一题材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没有固定的格式。
但纪录片的结构安排要符合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它要脉络清楚,有明确的主线,它或以事物发展顺序或人物的活动过程为线索安排结构,或以空间位置的变化以及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等来组织材料。
总之,一部电视片的各个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使观众按照编导的思路去进行思考、认识和想象。
结果结构混乱,往往会使观众不知所云。
其次,要注意结构完整,一般一部电视片都有开头、主体、细节、高潮和结尾,而主体部分又根据内容的逻辑关系分成若干层次,如果结构不完整,就会使人生残缺不全的印象。
此外纪录片的结构还要努力到新颖、自然、统一。
一、层次的安排层次指的是纪录片表现内容的先后次序,每个层次表达一定的意思,不同层次根据一定的顺序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形态。
(一)时序式时序式是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客观存安排层次的,新闻纪录片、历史纪录片等常采用这种形式。
特别是反映重大新闻事件的纪录片,常常是按事物发生和发展的顺序加以纪录和反映。
这样可以使观众很清楚地抓住事性发展变化的脉络。
为了避免成为平淡无奇的流水帐,在不同时间段都要突相应的重点,如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制作的《二十个夜与昼》,反映是的1987年5月7日至6月2日,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时,沈阳军区管兵扑火救火实的事迹。
这部纪录片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战斗在漠河、塔河》,二是《战斗在大兴安岭林区》,按照时间顺序来反映火灾的发生、蔓延、管兵们与烈火搏斗直至大火最终被扑灭的全边程。
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 王列 第七章 纪录片的导演工作
解说声
解说员以画外音的方式给纪录片配上由专人撰写的解说词。解说词的作用是交代环境、 创造意境、抒发感情、刻画形象、介绍知识、传递信息、深化主题等。
解说词写作应注意总体构思,整体布局;解说词要为画面服务,不能脱离画面独立存 在;注重开头的召唤性和结尾的余味性;注重细节描写以及叙事角度。
音乐
记录片中的音乐出现方式,一是有声源的客观方式,即同期声;一是无声源的主观方 式,即配音。
长镜头的功能
长镜头具有展示客观时空,彰显事物本来面,以及营造一定的环境气氛和节 奏,制造悬念、调动观众的情绪等。长镜头具有揭示人物心理活动,表达人物 内心情绪的功能。长镜头还有包容性大,给人以思考天地的功能。
长镜头的运用
运用长镜头声画同步全方位的追踪拍摄,并随机采访原生形态的现实生活, 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们偏爱的手法。 一般地说,纪实拍摄时,长镜头是从抓住人物的一个有意义的行为开始进行 随机记录的,编导不能导拍,所要拍摄的内容其结果往往不可预知的,从开始 到结束,其间种种物象、意象在镜头中流动,情节也在不断生成展开。 电视纪录片通过长长的镜头反映人生,给人以生命的启示和生命的美感,但 同时,必须警惕自然主义倾向对纪录片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需要对纪录片的内 涵加以准确的把握。 所以,过程的记录,就是发现的记录;发现的记录,也就是人类在探索新知 的记录。
第七章 纪录片的导演工作
第一节 过程的意义
运用长镜头过程化地对生活加 以记录,表达个体对生命本质 的认知程度
过程与长镜头的美学手段
纪录片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真实地记录生活过程。它可以运用长镜头过 程化地对生活加以记录,表达个体对生命本质的认知程度。 长镜头是纪录片反映生活真实过程的重要美学手段,纪录片中的长镜头可以化 作观众的眼睛,亲眼目睹生活的真实情况与具体过程,感受到一种真实的美。Biblioteka 象征再现,或 称作虚化再现
编导纪录片结构分类方式
编导纪录片结构分类方式纪录片的结构有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之分,所谓内部结构是构成形象的各个要素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组织形态,所谓外部结构则是纪录片的外在组织形式,即纪录片的构成框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编导纪录片结构分类方式,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线形结构线形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有一条乃至多条贯穿全片的线索,这条线索可以是内在的、逻辑的,如《远去的村庄》中的缺水问题,《中华百年祭》中画家的创作体会;也可以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如《龙脊》中村口的那个大槐树,《万里长城》中的长城。
张雅欣教授在她的专著《中外纪录片比较》中也谈到《远去的村庄》,她认为该片是典型的绘圆法结构,它的圆心就是缺水问题,所有的素材都是围绕这一圆心展开的。
显然,张教授的提法与本文的提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日本的《万里长城》和中国版的《望长城》尽管题材完全一致,都是拍中国的万里长城,但是日本的《万里长城》更多的是以长城为中介,探讨长城两边人民的生活。
在这部片子中,长城已经不是创作者关注的主体,而是作为一条贯穿全片的一条中心线索。
在实际创作中,创作者不仅通过采访来显示这条中心线,还多次用航拍长城的空镜头来强化这条中心线。
对于比较复杂的叙事,使用线形结构的片子往往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中华百年祭》就有多达五条的线索:1、画家作画,2、画展展出现场,3、百年史实,4、画家谈创作理念,5、画家的日记。
线形结构可以使复杂的叙事变得条理清晰、紊而不乱。
线形结构是纪录片常用的结构方式,但是并非所有的题材都具有中心线。
弥补方法除了后期强加一个象征元素外,采访的介入是一个重要手段。
采访作为结构方式,是创作者结构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
用采访作为结构因素,除了后期发现之外,更多地是在前期构思时就要有所考虑。
这样,由于结构不是后期强加给片子的,整个片子就显得自然、具有整体性。
采访作为结构因素,有两个层面的作用。
第一、采访的同期声作为转场因素,起连接画面的作用。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一、本文概述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影像艺术形式,凭借其深邃的内涵、生动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深受观众的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分析其内在的构成要素、特点及其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运用。
通过对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纪录片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塑造形象、引发思考,从而推动纪录片创作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首先概述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特点及其在电视纪录片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如叙事线索、叙事视角、叙事节奏等,并探讨这些要素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具体运用。
我们还将对不同类型的电视纪录片进行案例分析,以揭示其叙事结构的独特之处和共同规律。
本文将总结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意义,指出其对于提高纪录片创作水平、丰富观众审美体验以及推动电视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纪录片作品,还可以为未来的纪录片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核心要素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作为纪录片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故事性:纪录片的核心是故事,无论是人物的生活经历,还是社会事件的演变过程,都需要通过故事来展现。
一个好的故事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产生共鸣。
因此,故事性是纪录片叙事结构的核心要素之一。
时间与空间:纪录片中的时间与空间是叙事的重要元素。
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转换,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节奏,引导观众进入特定的情境。
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精心安排,纪录片可以更好地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深化主题表达。
视角与立场:纪录片的视角与立场决定了其观察与解读世界的方式。
不同的视角与立场,会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
创作者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视角与立场,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引导观众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声音与画面:声音与画面是纪录片叙事的重要手段。
纪录片的结构
纪录片的结构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从名词词性上理解,就是指纪录片的叙事方法和总体构成形式。
作为动词词性来理解,纪录片的结构是指创作者借助蒙太奇思维和语言,以叙事模式和造型、音响等手段,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将创作素材及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组织和布局。
一部纪录片总离不开叙事和写人,如何把这些人、这些事组织起来,如何剪裁,如何布局,何处铺垫、何处高潮,从哪儿开头、在哪儿结尾等等,都是属于结构的范畴。
如果说纪录片的题材和主题解决的是“呈现什么”的问题的话,结构所解决的则是“如何呈现”的问题。
有人认为结构就是把无序的零散素材变成有序的叙事作品。
一部纪录片如果找到了一种合适的结构,也就寻找到了一种恰当的叙述方式,并且能够确立鲜明的节奏和风格。
结构的形态:从创作观念上看,大体可分为封闭式结构和开放式结构两大类。
在此基础上还可按照不同的取向分为各种具体的结构形态。
(一)从叙事方式上分,可以分为故事式和散文式故事式按照生活中所存在的矛盾冲突来设置和安排纪录片的结构。
分析案例《继母》。
散文式采用散文的结构方式将生活碎片自然地穿缀起来,凸现“形散神不散”的特征。
分析案例《终极运动员》。
(二)从时空安排方式上分,可以分为空间式、时间式、时空交错式、双线平行式空间式结构是以空间变化组织材料,也被称为横向式结构。
分析案例《伟大的北极》。
时间式结构是以时间流程组织材料,也被称为纵向式结构。
分析案例时空交错式结构表现为以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过程为纵线,以被采访对象的活动空间为横线,并将两者交织起来构成一种符合结构。
分析案例《望长城》双线平行式结构是一种纯文学的叙事结构形态,在两条线索展开的过程中,构成相互映衬或相互对比的叙事模式。
分析案例《三节草》(三)从人与事的关系设计上分,可以分为一人一事、一人多事、多人一事、多人多事四种类型结构。
一人一事是以一人一事为总的和主要的故事贯穿线,其他人物和事件都作为陪衬的一种结构。
纪录片叙事结构
纪录片叙事结构1.时间绵延式结构。
人物事件类题材,往往有一个较鲜明的时间或逻辑线索,它以情节悬念的诱导为中心,其指归大致是得出榜样的感召性或失足者的经验教训。
此类题材的叙事,往往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为结构方式,如《姚明年》;或者以事物被接触和认识的先后顺序为结构方式,如央视纪录片《茶叶之路》,就是以对武夷山岩茶的认识顺序为结构方式的。
这样的结构方式的长处是简明易操作,其短处是容易呆板沉闷,因此需要在时间和逻辑结构之间,多作相关又有差异的材料的穿插,以活跃气氛,增加趣味。
2.空间并列式结构。
历史文化科技类题材,往往涉及各种对象的多方面内容,有知识和文化的深刻复杂性,也有时间的绵延性和空间的广袭性,还有心理和情感的微妙意蕴……这类纪录片往往以文化及其意蕴的阐释和传播为中心,其指归是令观众获得人类历史及其文化的深刻意蕴和启迪。
此类题材的叙事,因为没有鲜明的时间和逻辑线索可以凭借,往往就以事物的类别特性的差异和空间排列的顺序来安排叙事,从而形成一种横向的空间结构的特点。
比如纪录片《藏北人家》,在介绍西藏牧民的生活特点时,是按照地域特点(山湖环境),生活资源(纳木错湖畔,游牧,住帐篷),家庭结构(一帐篷一家庭,夫妻、孩子、父母同住),家庭财产状况(牲畜种类和数量),居住特点(帐篷功能和生活方式细说),经济生活特点(清晨挤奶,生火,做酥油,用牛粪烧火),妇女生活特点(女人早起,生孩子也不休息),男人生活特点(找牲畜),精神生活(点香祭神)这样一些事情的分类特点来展开的。
又比如纪录片《话说长江》,总体上则以从源头到入海口的空间顺序,展示了长江各个江段的风貌和历史文化风韵。
3.时空交叉结构。
其总体的结构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轴的,但在过程中的几个主要节点上,则展开横向的叙事,以一种空间或种类差别的顺序而展开另一条线索,从而构成更丰富多彩的立体叙事。
比如《算命》,以厉百程的生活历程为纵线,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串起唐小燕。
纪录片的构成要素
纪录片的构成要素纪录片的构成要素(2007-03-05 17:45:20)转载▼在谈到纪录片的构成要素时,先来看看纪录片的特点,首先,它所记录的必须是正在发生的真实历史。
也就是摄像机的磁基记录与故事的发生是同步的,只有客观的记录,而没有主观的导演。
其次,就创作者而言,他既是旁观者又是见证者,由于他的参与与否,决定了纪录片创作者,将在纪录片的拍摄中扮演特殊的角色。
第三是纪录片事态发展趋势的难料性。
第四,纪录片可选题材的局限性。
一个题材是否可以作为纪录片来创作,应该考虑这样的几个方面:①人物环境是否典型;② 人物所从事的事件是否有特定意义,是否可以以小见大;③人物事件的发展是否有故事有冲突;④ 纪录过程是否适用于电视语言来表达;⑤人物事件发展趋势是否可预测把握等。
由于纪录片的这些不同于其他电视艺术的特点,也就决定了构成纪录片要素的特殊性。
支撑纪录片创作的理念要素。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应该贯穿这样几个理念,首先创作思维的出发点应是先确定关注点,后提炼主题,避免主题先行。
这个理念的确立,直接关系到纪录片创作手法的运用。
是罗列素材用空镜头配以解说词,去填充你要表达的思想,还是把你要表达的思想渗透到主人公的生活中去。
而后者既是纪录片的创作要求,也是纪录片的表达难点所在。
因此,关注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整个纪录片的创作走向及主题捕捉。
个人的命运和经历,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无疑成为纪录片需要特别关注的主体。
包括关注主体的生存体验、矛盾冲突、生存历程、生存趋势等。
更重要的是善于在关注中与最终要表现的主题联系起来,立足在关注中理清拍摄思路和重点,逐渐明确要表现的主题。
纪录片的生命在于真实,而要表现真实的事,最好的手法就是善于捕捉正在发生的事。
但由于拍摄主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属于正在发生的事,这并不等于毫无遗漏地跟拍跟拍再跟拍。
创作者要在关注的基础上,有个基本的判断和预测能力,判断“正在发生的事” 的价值所在,预测“正在发生的事”的重要走向,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敏锐地记录下这件“正在发生的事”的发生缘由、发生过程、发展高潮及结果,从而把这件“正在发生的事”作为一个完整的情节融合到整部纪录片中去。
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四种结构
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四种结构电视纪录片是以影视纪实等多种艺术手段,对真人真事的详细报道和表现。
其结构就是编导者对题材的组合、安排。
它是客观社会生活和电视编导主观逻辑的统一,既是展示人物命运和事件发展的"轨迹",又是承载人物行动和事件发展的"框架"。
结构就是电视纪录片的生命。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从内容上又分为叙事式结构、抒情式结构、传统式结构、非传统式结构、戏剧式结构、小说式结构等等。
我们经常运用的几种结构方式有:绘圆法、设定中心线法、阶梯式递进法和依据文理逻辑法。
绘圆法 纪录片绘圆法的结构方式就是将数学中的"绘圆"劫于纪录片的创作之中,圆心与半径的确立是掌握绘圆法的关键。
一部纪录片的"圆心",就是这部纪录片的主旨或者中心,即纪录片的创作者谋略在这种作品中所言之中核;"半径"则是片中被摄主体所要登声场的主要活动区域。
绘圆法要求纪录片在开篇部分就提示出主要"论点",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并在那个场所对以上内容做最低限度的说明。
如果我们要拍摄众多的人物、发生的几件事情、或是较为分散的场景就常常采用绘圆法的结构方式。
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就是运用绘圆法的结构方式取得成功的力作。
片子一开始就是机场,主要人物出现,上海人丁尚彪、26岁曾一夜无家可归的硕士生、娇生惯养的、老李和他的女儿......编导选取一群远在他乡的异国游子,用游子们在他乡的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作为他揭示主题的情节,"他们是怎么样生活的?""什么样的经历促使他们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我们看着片子想着这样的问题,而导演张丽玲就是希望用这部片子将这样的思考传达给我们。
诸多的人物,诸多的故事,三年来的变化,通过这种结构,我们了解到异乡漂泊的艰辛,对此充满同情、理解和关心。
纪录片的结构方法有哪些
纪录片的结构方法有哪些一般来说,如果从结构角度分析,电视纪录片有两种结构,分别是渐进和并列,第三种就是兼有,有关解释如下:平列与渐进:电视纪录片的两种结构思维如果说纪录片是一种“发现”的艺术,那么它同时又是一种“叙事”的艺术、“结构”的艺术。
在电视纪录片中,结构是叙事的具体化和意义化,叙事要通过结构才能流畅地表达作者的审美感知。
所以,确立结构,也就是确立展开和完成叙事的方式和意义。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由于构建结构主体的不同而导致结构样式多种多样。
不过,任何结构都是人们思维的结果,而对结构思维的考察和研究,或许能够给我们理解和把握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带来捷径性的东西。
结构思维是行文思维阶段将生成的时间性、空间性材料转化为一维的、线性的语言链和语言流的思维过程。
结构思维的目的在于通过语言和材料的叙述创造一个拟自然的时空结构和逻辑结构,让人清晰明白,便于理解和把握。
而达到这种状态的结构思维则是平列结构思维与渐进结构思维。
11平列结构思维平列结构思维,是电视纪录片的各个结构单位保持一种平行、并列的空间关系的一种结构思维方式。
平列结构思维往往呈现为版块状态或者块状状态,因此,又可以称为版块结构思维或者块状结构思维。
平列结构思维,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情节内容以版块为单元,单元内的容量比较大,但单元的数量比较小;2、版块之间在内容上是相对独立的;3、版块之间没有过渡,是段落切换,往往带有跳跃性。
在平列结构思维中,各个版块既可以平行独立构建,也可以打碎,在版块之间进行交织处理。
从平列结构思维中的版块之间关系看,又可以大致细分为并列式平列结构思维、连接式平列结构思维和剖面式平列结构思维等几种具体的思维形式。
并列式平列结构思维,即版块之间是平行、并列或者对列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
电视纪录片《祖屋》就是采用并列结构思维进行构建的,它分为五个版块,每个版块都配有一个小标题,依次是“祖宗风水”、“耕读世家”、“族上人物”、“仁者爱人”和“红白喜事”,尽管五个版块都是围绕“冯琳厝”这个祖屋展开的,但是这五个版块彼此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外在的联系;电视纪录片《江南》也是采用并列式平列结构思维构建的,为了总体描绘江南地方文化,创作者选择了《丁山泥土》、《叩访天一阁》、《千年陈酒》、《老房子》等进行记录,构成了江南文化的总体意象;《西藏的诱惑》也是采用并列式结构思维结构全篇的,它通过四位宗教信徒跋涉在朝圣路上的情状来揭示作品的主题:人人心中有真神,不是真神不显圣,就怕半心半意的人。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形式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形式结构层次,是指内容的表现顺序。
每个层次表达一定的意思,不同层次根据一定的顺序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形态。
因此,人们又把层次叫作“意义段”或“结构段”。
层次实际上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以及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的深入性在影片中的表现。
选择恰当的方式组织层次,是为了体现作者对局部与全局、观点与材料的总体关系的把握。
层次安排是结构方式的具体体现。
对于纪录片来说,很难说哪种好些,哪种差些,更不可能规定出几种方式供创作者去套用。
结构方式应该是创作中最活跃的因索,每个作者,每一次新的创作都应该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分类对一些电视片实例的结构方式进行一下分析。
当然这种分类只是为了叙述上更方便、更淸楚,决无确定套路之意。
了解和吸取以往作品的一些经验,对以后的创作总是会有些好处的,一、递进式这种结构方式是按照事物发展或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的。
这种安排方法有明显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层层递进。
按时间行进的顾序安排盾次随苕事件的发展过程,把事实内容逐渐介绍给观众。
这种以时间发展为结构层次的特点是顺序不能颠倒,因为内容颠倒就是时间颠倒,层次就会紊乱,甚至会影响真实性。
纪录片4:国庆阅兵》就是按寸间顺序组织影片的:天安门广场数十万群众聚集,观礼台上各界代表、外国使节在等待中华人民共和国卅五周年庆典的开始,一4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一上午十时,北京市市长宣布庆典开始"^军委主席邓小平在阅兵总栺挥陪同下检阅部队一+邓小平登上天安门城楼发表讲话―分列式开始,各军兵种部队的方队依次通过天安门一飞机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一—千万只和平鸽从孩子们手里飞起,一只鸽子一个和平的音符,它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影片按照严格的时间进程发展,层次十分清晰,不容半点马虎。
态度:在落成典礼中,若蜇表现了庄严、祌圣的气氛。
以寸问为线索的结抅也有变化形式^有时可采用倒叙式I即把髙潮提前,结果放在前面美国一个短纪录片,开头足一个广场上在举行一个特殊的仪式I被一报绳子的两头连接在一起的一男一女马上就要获得自由^一个老妇人甸台下的观众介纟 3 :—年前由她把这两个素不相识的男女,各绑在绳于的一端,绳子只祈两米来长,要求他们生活一年时间…这沏间相互不能说话^不能接触,以检验他们的意志,―回溯他们在一起生活时的怙谡,怎样开始不协调,后来慢慢习惯了,怎样互相帮助‟怎样用眼神交流等等一+最后回到仪式上.老人解开了绳子.共同生活了一年的两个靑年第一次握手当然.影片表现的是思想意义低下的猎奇性内容,但它的结抅方式和表现方式还是很有些意思的。
第七章 纪录片的结构
(2).典型集合式:以不同空间的变换来安排层次, 以不同典型的组合来安排层次,从事物的不同侧面 来安排层次。即创作者以一条或若干条贯穿全片的 中心线将几部分不同的材料串联,从事物的不同方 面展示同一个主题。 (3).复线式:套层式/嵌套式:此处借用了叙事学 术语,原意指的是一环套一环的复杂叙事结构,这 里指的是一个故事中穿插着另一个故事,一条线索 引出另一条线索、一个人物带出另一个人物的叙事 故事。复线结构是一种理性结构,能够表现富有哲 理意义的主题。
采访
3.节奏
纪录片的叙事性节奏:即影视片中主线的发
展的曲线,这种主线发展的曲线应该有高涨 和低落,发展和停顿,紧张的高潮点和结局, 就是应该有张有弛,有起承转合。 纪录片的造型性节奏:主体运动对节奏的影 响、景别对节奏的影响、焦距对于节奏的影 响、摄影机运动对节奏的影响、剪辑频率对 节奏的影响。 节奏与受众心理因素的关系
第三节 情节、细节和节奏
1.情节 情节来自事实 情节的不完整性和松散性 情节运用的局限性 组织情节的方法:起结构作用的情节、前后呼应的 情节、作为高潮或重点的情节、创造的情节、想象 的情节。
2.细节
细节的作用:情感表达、塑造形象、强调作
用、造成某种情趣。
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如何挖掘细节:观察、
第二节 纪录片结构的组成部分
1.开头 悬念式开头 典型环境开头 幽默式开头 白描式开头 情感式开头 接触矛盾式开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主体
纪录片主体的叙事方式:人称和视点 纪录片主体的叙事角度:着眼点
3.结尾
结局式结尾 总结式结尾 自然式结尾 高潮式结尾 4.高潮 对纪录片高潮的把握
纪录片-结构分析
[内容提要]结构是电视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体现,而不同的创作主体对电视纪录片会有不同结构建构。
平行结构思维与渐进结构思维是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也为电视纪录片结构建构提供了框架与路径。
而电视纪录片结构构建的美学追求,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实现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效果。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平行结构思维;渐进结构思维电视纪录片,是以美学和社会学意义的视听语言,真实地记录和表现人或者事物的历史或者社会现实存在状态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
电视纪录片,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叙事,是叙述者通过某种叙述行为或者技巧,运用叙述话语向受众叙述故事或者事件的一种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
电视纪录片要有效实现信息的传播,离不开一定的叙事方法和技巧,而叙事结构则是电视纪录片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叙事结构:电视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体现现代意义上的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不仅是电视纪录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秩序的统一,同时也是创作者根据生活规律和主观体验感受,以各种手段有主次、有层次地安排纪录片内容,并使之成为严密的有机整体的行为过程。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分为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
内部结构是体现文气的内部因素,如思路、线索、情感、气韵、逻辑等,它使作品上下连贯,过渡自然;外部结构则是表现电视纪录片外部形式的因素,如层次、照应、开头、结尾等,是对作品整体形式的把握,它使作品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相互依存关系。
叙事结构是电视纪录片形成和存在的一种方式。
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将材料、观点、体验等内在要素,有步骤、有主次地加以安排,形成聚合和支撑电视纪录片各个部件的框架。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一种形式存在,但它的存在意义并不仅仅是装载内容,还是一种价值和意义的体现。
电视纪录片的记录并非事无巨细地一一记载,而是创作者“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是承载并体现了某种“意义”的,既是创作者思想观念的体现,同时也是其观照自我、观照人生、观照世界的体现。
(完整word版)《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英文):纪录片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3、周学时/学分:2/24、授课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使用教材:《纪录片创作》,朱景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二、课程简介穿越历史,构沉记忆;只对现实,记录变迁;启迪智慧,引导思索.“纪录片”,一个充满诱惑与魅力的名字.纪录片是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反映和寻求社会变革、感悟人性与人生的载体.《纪录片》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了解纪录片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从创作者的角度学习纪录片创作思想和实现手法,在作品赏析与讨论中了解纪录片的创意、拍摄的基本策略。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把握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新闻事业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新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路径,并对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有初步的、较完整的认识与了解。
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新闻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注重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四、教学进度表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方式:闭卷考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六、正文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的学习,让学生对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有初步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
难点是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的概念.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电视纪录片的概念.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技巧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板块式:即创作者事先确立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然 后将几大块相对独立的内容并列组织在一起,说明和印证这 一主题,以拍摄者独特的感受为依据,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各板块之间的联系是内在的,统领于创作者的主题思想之下 的主观联系,因此可以不受严格的逻辑要求。
(5).漫谈式:即创作者以自己的目光为线索,像置身于现 实生活中一样,真实亲切,是表现普通人普通生活的常用方 法,片段的选取体现创作者对整部片子的思想主题和拍摄目 的,如《雪落伊犁》、《幼儿园》、《三元里》等。 (6).绘圆式:找到一个叙事中心点或圆心,其他的事物由 它衍生和辐射开去,有利于将众多事物或分散场景集中起来, 形成完整的故事。
(2).典型集合式:以不同空间的变换来安排层次, 以不同典型的组合来安排层次,从事物的不同侧面 来安排层次。即创作者以一条或若干条贯穿全片的 中心线将几部分不同的材料串联,从事物的不同方 面展示同一个主题。 (3).复线式:套层式/嵌套式:此处借用了叙事学 术语,原意指的是一环套一环的复杂叙事结构,这 里指的是一个故事中穿插着另一个故事,一条线索 引出另一条线索、一个人物带出另一个人物的叙事 故事。复线结构是一种理性结构,能够表现富有哲 理意义的主题。
第七章 纪录片的结构
第一节 纪录片结构的一般要求和基本 形式
1.纪录片结构的涵义 纪录片的结构是指其整体布局和段落层次安
排的方式。 2.纪录片结构的一般要求 纪录片结构的一般要求有:完整、自然、新 颖、严谨、统一。
3.纪录片结构的基本形式 按照纪录片叙事层次的安排顺序可以将纪录片的结构类型分 为以下几种: (1)递进式:按照事件进展情况、或以认识事物的顺序来 安排层次、纵横交叉式安排层次,使整部作品有明显的发展 脉络,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地揭示人物的命运、事件的趋势 等。 从具体操作层面上看,这种递进式的叙事结构可以按照时间 线索来整合材料,是“讲故事最常见的和最基本的手法”, 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较严格的生活逻辑; 其次,可以以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 里、由此及彼安排材料的层次; 第三,可以以时间为纵轴、以空间为横轴来安排片子的层次, 多用于表现多人物、多场景的纪录片,即展现同一时间、不 同地点、不同人物的活动状态和事件情节。
采访
3.节奏
纪录片的叙事性节奏:即影视片中主线的发
展的曲线,这种主线发展的曲线应该有高涨 和低落,发展和停顿,紧张的高潮点和结局, 就是应该有张有弛,有起承转合。 纪录片的造型性节奏:主体运动对节奏的影 响、景别对节奏的影响、焦距对于节奏的影 响、摄影机运动对节奏的影响、剪辑频率对 节奏的影响。 节奏与受众心理因素的关系
第三节 情节、细节和节奏
1.情节 情节来自事实 情节的不完整性和松散性 情节运用的局限性 组织情节的方法:起结构作用的情节、前后呼应的 情节、作为高潮或重点的情节、创造的情节、想象 的情节。
2.细节
细节的作用:情感表达、塑造形象、强调作
用、造成某种情趣。
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如何挖掘细节:观察、
第二节 纪录片结构的组成部分
1.开头 悬念式开头 典型环境开头 幽默式开头 白描式开头 情感式开头 接触矛盾式开头
2.主体
纪录片主体的叙事方式:人称和视点 纪录片主体的叙事角度:着眼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结尾
结局式结尾 总结式结尾 自然式结尾 高潮式结尾 4.高潮 对纪录片高潮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