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比高矮
一年级数学 比高矮 比长短
![一年级数学 比高矮 比长短](https://img.taocdn.com/s3/m/95545d54227916888486d7de.png)
哪个长? 哪个短?
想一想
先把一端 对齐。
然后看另一 端哪个长, 哪个短。
√
√
Hale Waihona Puke 可以把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结果是完整 的铅 笔长,用过的铅笔短;圆珠笔长,粉笔短。
小试牛刀
1.在高的下面画“√”。
√
√
√
2.在短的后面画“√”。 √ √
√ √
3.比高矮,在正确方法下面的 里画“○”。 ○
4.哪座房高? 哪座房矮?
冀教版数学
第1课时 比高矮 比长短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 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 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课前导入 小朋友,大家来一起玩两个游戏吧!
最高
最矮
5.比长短 哪条绳最长?哪条绳最短?
最短
最长
归纳总结:
事物的高和矮、长和短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1)和自己的家人比一比谁高?谁矮? (2)和家里的家具比一比谁高?谁矮?
探究新知
1.身体站直,不能弯腰或踮脚; 2.两个人站在同一个高度的地八面五折。 (也就是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
男孩高,女孩矮
怎样比身高才是 公平的?
后面的同学比前面的同学高,前面的同 学比后面的同学矮。
想一想
可以怎样 比较?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18c95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8.png)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对比高矮的不同办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10页,及练习一的第6、8题。
教具、学具准备1、15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3、教学所用的实物图。
教学设计教学长短1、引导学生观察。
师谈话:今天,程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设计一个悬念,让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纸袋上,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请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
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组长带领大家参加活动,促进小组合作交流。
]2、交流、汇报。
a、请各组说一说:你们的纸袋里有什么?b、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两枝铅笔,一枝绿色、一枝花色;两把尺子,一把是蓝色,一把红色,三根彩带,一根是粉色,一根是紫色,一根是白色。
c、要求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此处,让学生在分类放东西活动中,通过眼睛看和动手操作,感知物体有长短。
]3、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a、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b、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在这里,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各组学生边讨论边动手,从不同角度发现比长短的不同方法。
并给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探索的成果。
]c、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①看出来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https://img.taocdn.com/s3/m/41cb3e3d04a1b0717fd5ddee.png)
高、矮
高矮的事物站在同 一水平面上
石 榴 树
柿 子 树
长、短
一般要把比的几 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短 长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拓展延伸:
பைடு நூலகம்
“远近”、“厚薄” 你会比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能力提高
√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在短的动物后面画钩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基础练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比一比 高的画 √
矮的画 ○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
○
√
○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数 (比一比-高矮长短)PPT沪教版 (13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和比高矮课件ppt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和比高矮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bdeda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a.png)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上面的铅笔比下面 的铅笔长 小明比小丽高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数一数,把左右同样多的用 线连起来。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画一画。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⑴画 ,要和 同样多。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高矮长短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高矮长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6b3de46bec0975f465e29e.png)
哪一本书厚,哪一本书薄?
厚
薄
字典
故事书
√
√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
不能
√
○
人教新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 比高矮长短
如 何 比 身 高?
×
√ 同一高度
比一比 高的画 √ 矮的画 ○
√
○
√
○
√
○
√
○
;单创:/News/Detail/2019-9-20/442424.htm
;
我也是服了!“ (9)“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10)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11)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 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 (12)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 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13)我立刻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14)“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15)“还真不 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 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16)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1917f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1.png)
第一单元比一比1、比高矮:使人或者物体直立在同一平面上,观察人的头顶或物体的另一端,谁高出一些,谁就高。
2、比长短:先把一端对齐,拉直,再看另一端,另一端谁长谁就长。
3、在两端一样长的情况下,弯曲的线是长的,直的线是短的。
4、比大小:可以直接观察进行比较,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比较。
5、比轻重:可以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判断,也可以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直接比较,或者借助跷跷板比较。
第二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1、物体的个数是1—9时,可以用对应的数字表示。
2、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3、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
4、记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
5、0摄氏度只是温度中的一个值,是天气中零上和零下的分界点。
6、比较两个物体的多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7、“=”叫做等于号,读作:等于;“>”叫做大于号,读作:大于;“<”叫做小于号,读作:小于。
8、当物体的个数相等时,用“=”表示;当物体的个数不同时,用“>”和“<”,哪个数大,开口就朝着那个数。
9、物体的个数是10时,用10表示。
10、“几”表示物体的多少,“第几”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号,就是物体的次序,无论第几都只表示其中的1个。
11、给物体编号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如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从多到少等。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1、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样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通常把这类图形称为立体图形。
2、长方体有六个面,上下、左右、前后。
相对的两个面完全一样。
3、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六个面大小都相同。
4、圆柱体的上下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形,侧面是曲面,也就是平时说的上下一样粗。
5、球是立体的,占有空间,球上没有平平的面。
6、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摆放的时候比较稳定,球和横放的圆柱容易滚动。
7、要想搭得又高又稳,圆柱要竖着放,球尽量不放在底部。
8、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较大的正方体。
第五单元 10以内的加减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运算。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高矮-比高矮、比长短》知识要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高矮-比高矮、比长短》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10a59ee45c3b3566ec8b56.png)
教学点
陈述性知识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关系。
2、比较高矮或长短要在同一个起点下。
1、找:起点相同。
2、比:再比高矮或比长短。
3、再比:最高(长)或最矮(短)。
比较高矮或长短要在同一个起点下。
表达
1、两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谁比谁高(长),谁比谁矮(短)。
1、找:起点相同。
2、比:再比高矮或比长短。
3、说:谁比谁高(长),谁比谁矮(短);谁最高(长),谁最矮(短)。
1、比较高矮或长短要在同一个起点下。
2、如果不在同一起点时,可以用物体实际的高矮(或长短)的量来比较。也可以转化到同一起点。
创新
会比较物体之间不在同一起点时的高矮(或长短)。
找不到同一起点,先估计或计数,再比较高矮(或长短)。
2、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谁最高(长),谁最矮(短)。
1、找:起点相同。
2、比:再比高矮或比长短。
3、说:谁比谁高(长),谁比谁矮(短);谁最高(长),谁最矮(短)。
比较高矮或长短要在同一个起点下。
运用
1、会比较两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
2、能找到三个物体之间谁最高(长),谁最矮(短)。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高矮比长短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高矮比长短](https://img.taocdn.com/s3/m/a0dd993202020740bf1e9b36.png)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实
践
与
应
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探
究
与
体
验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境
创
设
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几名学生到前面进行排队活动,然后大家一起来交流和讨论排队的情况。
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由回答。
持怀疑态度的学生可亲自验证。
学生直接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排队的实践活动,即能帮助学生体会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一练中的题目,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实际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全班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高矮》课堂实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高矮》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57cc6f519e8b8f67d1cb91c.png)
《比高矮》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10页内容。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老师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两朵花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的红花。
怎么也拿不到黑板上方的红花)这时,老师轻松地将黑板上方的红花摘下来。
师问:老师为什么能摘到这朵红花?生:因为老师个子比小朋友高。
师:为什么小朋友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生: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比高矮。
板书:比高矮生:齐读课题:比高矮二、新授课(一)两种物体比高矮师:在生活中常用到比高矮,你能用()比()高,()比()矮,各说一句话吗?生1:妈妈比我高。
生2:我比爸爸矮生3:我比弟弟高,弟弟比我矮师:老师请一名学生站在自己身边,说:你能用谁高谁矮说一句话吗?生1:老师高,陈明矮师找两个高矮相差较大的小朋友上台。
问:你能看出谁高谁矮吗?生:能。
(看出来)师再请两位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师: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生:不容易看出。
师:怎么办?(同桌讨论)生:众说不一师:你们想出什么好办法?学生汇报,总结方法:两人站在一起,背对背;面对面;量一量:肩并肩:师:我有一种方法,大家看看行不行?(一生站在地上,一生站在箱子上)生:不行,他们不是站在同一平面上。
师:为什么?生1:因为他们一人站在地面,一人站在箱子上生2:他们不在同一平面上师:对了,如果要比,就得站在同一平面上比。
老师贴图画线,板示:同一平面上课件出示:比高矮的图像(三种方法的图像)师:还可以用量身高的器材量,知道吗?你们想不想和同桌比一比,谁高谁矮呀?生:想。
全班同学同桌之间比高矮。
汇报比高矮的结果。
1、课件出示:判断练习(大屏幕出示情景图3组)师:这样比行吗生:不行。
师:为什么这样比不行?生1:有一人踮脚(图一)生2:有一人戴帽子(图二)生3:女生盘起辫子(图三)2、两种物体比高矮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看谁最聪明出示画面:①在高的下面画“√”两人站双杠旁,男高女矮生:男孩子比女孩子高②左高右矮的两张椅子生:左边的高③左矮右高的两棵树生:右边的树比左边的高④长颈鹿和大象师:这里有两只动物你认识它们吗?生:大象和长颈鹿师:谁高谁矮生:长颈鹿高,大象矮⑤女孩推着座在轮椅上的男孩,他们的高度差不多师:你能看出他们当中谁高谁矮吗?生:男孩子高师:为什么你认为男孩子高?生:因为男孩孩坐着师:对了,因为男孩子坐着,也有女孩子一样高了。
小学数学教案比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比高矮](https://img.taocdn.com/s3/m/aa3a665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1.png)
小学数学教案比高矮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高、矮这个词来描述物体的高度。
2.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使用“比”来表示大小关系。
3. 能够进行简单的高度比较和排序。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掌握用“高”、“矮”这两个词汇描述不同物体的高度。
2. 让学生学会使用“比”来表示不同物体之间的高低关系。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不同高度的物体图片,让学生用“高”、“矮”来描述这些物体的高度,引导学生感
知高度的大小之差异。
2. 教学新知识: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比较不同学生的身高,其中一个学生充当记录员,记录每个学生的身高。
学生们通过比较身高,用“比”来表示身高的高低关系,如“小明比小红高”。
3. 拓展练习:
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室中的物体,用“高”、“矮”描述这些物体的高度,并通过比较不同物体
的高度,用“比”来表示它们之间的高低关系。
4. 巩固训练: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用“比”来描述它们之间的排列顺序,如“A高
于B,B低于C”。
5. 总结反思:
让学生总结当使用“比”来描述不同物体的高度时,应该注意什么,以及如何正确比较和排
序不同物体的高度。
教学资源:图片、物体、学生身高记录表等。
教学延伸: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高低比较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对高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比较和排序物体高度时的表现,是否能够准确使用“高”、“矮”和“比”等概念进行描述。
数学一年级说课稿比高矮
![数学一年级说课稿比高矮](https://img.taocdn.com/s3/m/bd380a3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5.png)
数学一年级说课稿比高矮数学一年级说课稿比高矮1一、说教材:《比高矮》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比大小、比多少基础上进行学习,也为以后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学生经历的是对实际量的比较活动,从中可获得直观、具体数学活动经验。
比高矮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学生难在比高矮的方法。
对于做一做与练一练的某些习题,不能只靠直观得出答案,需要借助想像、思维和推理,有的用直观教具加以演示,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预设为:1、认知目标: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体会高矮、长短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或长短的比较。
2、能力目标: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像、推理能力与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数一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按高、矮的顺序排队,初步体验高矮;参与比高矮,感悟高矮的相对性;经历比高矮,感悟比高矮的方法;拓展时空,感受高矮与生活的联系;巩固应用,体验创新之乐;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一年级数学比高矮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高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704a8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9.png)
一年级数学比高矮教案一班级数学比高矮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 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 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 培育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 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
课前安排小调查, 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
数数中鼓舞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 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 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 今年34岁, 身高155厘米, 体重46千克, 家住东山大道138号, 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
我平时喜欢听歌, 这不刚买了个MP3, 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 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 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小朋友们真聪慧,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二、数100以内的数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 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 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究竟猜得对不对呢, 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 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
老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老师板书:10个十是100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 数出100个来, 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 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比高矮”的教学反思
![“比高矮”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305d3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9.png)
“比高矮”的教学反思
“比高矮”的:
我在教学时把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
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进行比较,探讨,而且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了多种比的方法,既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同时我在引入时用了摘苹果的小游戏,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并初步感知了高和矮。
而在学会比高矮之后,又安排了排队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或平时要遇到的问题。
这样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合作比较、探讨时,有的小朋友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听别人的发言,显得有点乱,讨论后学生不能很快静下来,时间也花得比较多。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长短和高矮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长短和高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f961f4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1.png)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长短和高矮)说课稿我的教学内容是“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是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第5页上的内容。
1.教材从生活实际动身,第一通过客厅里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观看、比较,熟悉长短和高矮;接着通过找一找、比一比,体会比较的方式,进一步感受长短和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是明白长短、高矮的含义,初步知道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是把握比较的标准和方式,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关键是体会比较的方式,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而且比较的结果都是相对的。
2.本课时是入学后的第二课时,小朋友对小学学习生活还不熟悉,还不适应,容易“坐不住”。
因此,我尽力营造一种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如,通过小熊邀请大伙儿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发觉客厅的数学秘密;用小故事来串联“想一想做做”的题目;通过“发觉奖”、“合作奖”“秩序奖”等奖项的颁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踊跃性,让课堂中始终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3.由于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会识别物体的长短、高矮,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积存了比较丰硕的关于长短、高矮的感性熟悉,能够说学生对长短、高矮有了必然的初步熟悉。
因此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在观看客厅里有了些什么东西后,就直接让学生找东西来比一比,然后再用到了书上的小图来巩固比较的方式,并指导学生用√或O来表示。
另外,我的教学在关注知识性学习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更多的成心义的活动(如找一找、剪一剪、搭一搭、排一排等),让学生探讨、体验比较的方式,培育认真观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找身旁的物体进行长短、高矮的比较,排排队等活动,让学生取得用数学的体验;而“帮小熊解决疑问”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到厨房比大小、轻重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观看周围事物。
课后布置的调查实践作业是为了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
让学生的学习再也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指导者也再也不局限于教师;学习的内容也再也不局限于书本,能够是整个世界。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高矮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高矮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cd623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7.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高矮9篇比高矮 1活动目标:1、探索各种比较高矮的方法,能讲述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记录比较的结果。
3、初步感知物体高矮的相对性和不变性。
活动准备:1、幼儿有比较高矮有初步的经验。
2、探索高矮的材料:绳子、木块、皮尺、奶粉筒活动过程:活动一:幼儿两人一组比较高矮,并记录自己比较结果。
指导语:请小朋友自己找个朋友,两个人比比谁高谁矮,也可以在周围环境中找一些材料来帮助,然后把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1、儿童自己分组活动,教师观察儿童活动。
2、提问:“你刚才和谁比的?用的什么方法?结果怎样?”3、“我刚才发现小朋友在比较的时候做了一些记录了,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记录的?”4、教师简单小结。
(可以是儿童讲述的情况,也可以是儿童记录的情况)活动二:幼儿三人一组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1、老师:“请三个小朋友来,你们看看他们谁高谁矮?那中间的呢?”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2、小结:要想知道谁高谁矮应该看他和谁比,当他和个子高的人比时他就矮,而和个子矮的人比时他就高。
3、老师:“现在你可以找几个小朋友一起来比一比,看看谁还能发现更多的秘密,然后在记录下来。
”4、再次分组活动,教师观察儿童活动。
5、如果儿童在活动中有新的发现,要鼓励儿童说出探索的发现。
活动的延伸:老师请一位幼儿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师)和老师比较。
老师:“老师现在有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我想一想,你们看看我们俩谁高谁矮?为什么呢?那么在下次的活动中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我们在来讨论。
”比高矮 2幼儿对高和矮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分辨出来,我课前很担心的是本次活动的操作环节,因为操作材料是不干胶粘纸动物,要从上面完整地撕下来,对小班宝宝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结果却非常意外,全部宝贝都完成得很出色。
当然这也是有前提的——1.直接提出难点所在。
教师一开始出示动物粘纸,幼儿十分兴奋和喜欢,我担心他们会因为难撕而降低兴趣,甚至产生反感,所以直接提出撕的难度,让大家都有个心理准备,有准备了,才是操作的第一步。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高矮》比教案模板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高矮》比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096ae0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c.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高矮》比教案模板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高矮》比教案模板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是学习计数、计算和ht的学习的准备性知识。
比高矮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高矮的概念。
二是比高矮的方法。
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
主要使学生感知高矮的概念。
探索比的方法。
教学时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
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引出高矮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想一想怎么知道人或物体有高有矮的,引出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最后通过各种活动、游戏。
让学生体验比较的方法。
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学情分析】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己经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
初步积累了有关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
观察能力有限,看问题、观察物体不全面,所以教学时,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比较的活动。
让学生去探索。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饰得看问题要全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比较。
使学生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
2.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
使学生探索、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体验长短、高矮都是比出来的。
都是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体验比较高矮方法的过程,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2.在比的活动中。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关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学会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