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说课稿《合并同类项》
说课稿《合并同类项》标题:说课稿《合并同类项》引言概述:《合并同类项》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通过合并同类项的运算,可以简化数学表达式,方便计算。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一、认识同类项1.1 同类项的定义:同类项是指具有相同字母部份的代数式中的项。
1.2 同类项的特点:同类项的字母部份相同,且指数相同。
1.3 同类项的判断方法:通过观察代数式中的项,判断是否具有相同的字母部份和指数。
二、合并同类项的基本规则2.1 合并同类项的步骤:将代数式中具有相同字母部份和指数的项合并为一个项。
2.2 合并同类项的运算法则:同类项相加时,保持字母部份和指数不变,将系数相加。
2.3 合并同类项的示例演练: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基本规则。
三、合并同类项的应用3.1 合并同类项在方程中的应用: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时常需要合并同类项,简化方程的表达式。
3.2 合并同类项在多项式的化简中的应用:将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可以简化多项式的表达形式。
3.3 合并同类项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在数学运算中,合并同类项可以减少计算的复杂度,提高计算效率。
四、合并同类项的拓展4.1 合并同类项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深入学习合并同类项的规则和方法,掌握更多的应用技巧。
4.2 合并同类项的综合运用:通过综合运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4.3 合并同类项的拓展应用:在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中,合并同类项的知识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
五、总结与展望5.1 总结合并同类项的重要性:合并同类项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5.2 展望合并同类项的未来发展: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合并同类项的教学方法和应用领域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拓展。
5.3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合并同类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合并同类项的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则的理解仍需借助具体实例。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新鲜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还未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引导和督促。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为: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识别同类项并进行合并;如何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运用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过程中。
针对教学重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总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1.课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合并同类项的技能。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难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活动:布置一道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将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运用到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5.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探索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分组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组合作学习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选择这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说课稿: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说课稿: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一. 教材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提高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认知水平: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模仿和探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兴趣。
4.学习难点: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以及在解方程过程中灵活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能够熟练地在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交流、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
2.教学难点:在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中,如何灵活运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探究发现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3.讲解示范:讲解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并结合例题进行演示,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解题思路。
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合并同类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时,学生可能难以抓住关键信息,建立正确的方程。
举例:在上述买苹果的例子中,学生可能无法正确建立方程表示购买苹果和赠送苹果的关系。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直观的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强调指数相同的重要性。
(2)在合并同类项的运算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符号和计算的准确性,提供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同类项的定义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容易忽视指数相同这一条件,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合并同类项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合并同类商品。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合并不同颜色的小球,演示同类项合并的基本原理。
(2)在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运算错误,如符为8x,正确应为2x。
(3)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与方程的解法相结合。
举例:在解方程5x + 3 = 2x + 7时,不知道先将同类项5x和2x合并,然后再求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此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解决更复杂方程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对于刚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数学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不是很牢固。
对于方程的概念,他们可能还停留在小学阶段的简单的等式认知上。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需要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等式逐步过渡到方程,并理解方程的各个部分,如解、系数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移项的规则,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讲解:讲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3.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他们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理解。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鼓励他们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重要性。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及其加减法。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识别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并为后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运用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具有较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喜欢游戏等特点。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抓住这一时期的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这节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通过知识呈现过程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渗透数学分类思想;通过学习研究进一步培养发现、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题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难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法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5.2.1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教案
环节二:新知导入
教师活动2:
问题:1.合并同类项:
(1)3x+2x-x=_______; (2)2a+5a-4a=______.
答案:4x,3a
2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____,字母连同它的指数和________。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1:
师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形如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学会合并同类项解方程,体会化归思想,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2.经历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升模型观念和应用意识。
学生活动1:
学生齐声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活动意图说明:
一、解方程的步骤
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板演区
学生展示区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下列各方程中,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 )
A.由 ,得 B.由 ,得
C.由 ,得 D.由 ,得
答案:D
2.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 ,其中最小的一个偶数是( )
A. B. C. D.
答案:C
3.解下列方程
(1)3x+2x-x=-12; (2)2x-4x=-6+7
解:(1)合并同类项,得
4x=-12
系数化为1,得
x=-3
(2)合并同类项,得
-2x=1
系数化为1,得
x=
选做题:
4.解下列方程
(1) (2)
解:(1)合并同类项,得
,
系数化为1,得
;
(2)合并同类项,得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三章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第1课时,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完成本节课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程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在小学阶段已经对方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尚未形成方程的概念,更未研究各类方程的解法,所以解方程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其它方程、不等式及函数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第1课时用“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是以后系统学习“移项”、“去括号”和“去分母”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和七年级学生认知结构,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如下: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会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根据具体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应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具体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的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策略(一)教学手段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法指导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等方式来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要求我的数学课堂要生动、有趣、高效,因此我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勤动脑、善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及其加减法。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识别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并为后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运用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具有较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喜欢游戏等特点。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抓住这一时期的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这节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通过知识呈现过程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渗透数学分类思想;通过学习研究进一步培养发现、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题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难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法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人教版数学七上3.2第1课时《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精品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七上3.2 第1课时《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精品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数学七上3.2第1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方程等基础知识,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解方程的步骤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老师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方程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合并同类项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以及数学软件和网络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方程。
3.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与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方程,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老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学生在学习了代数基础和方程概念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此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方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同时,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需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概念,学会运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及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原理和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一元一次方程。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理解。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2)一、说教材“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解方程是代数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解各种方程和方程组,都是通过降次、消元等方法,最后都归纳为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的学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而学生能否正确的解方程的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1)通过自学和练习,归纳移项法则;(2)掌握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是: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是:移项法则及其应用难点是;移项的同时要变号。
四、说学法本节课是在前面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利用等式性质熟练的解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由于在移项时,学生常犯一些错误,如移项忘记变号,因此在例题的处理上我设计了两个练习题,使学生加深对移项法则的理解。
五、说教法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六、说教学设计1、自学引入: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课本中本节内容引入新课。
(5分钟)2、尝试练习:对于例1,首先鼓励学生试着方程方程进行移项,教师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把错误集中起来,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
例2,放手让学生去做,争取达到熟练运用。
(10分钟)3、小结移项法则: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独立发现移项法则。
最后由学生对法则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移项法则。
(5分钟)4、巩固练习:,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习题的配备上由易而难,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说课稿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研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PPT演示、板书讲解、情境模拟、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
通过多种手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研究兴趣。
四、说学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研究法”和“探究式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如何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同时,教师在小组探究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三)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巩固练通过巩固练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五)作业布置通过作业布置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思考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谢谢大家!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以引导和探究为主的教学法。
我们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将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研究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研究。
在新课标中,我们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去获得新的知识,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因此,我们在本节课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和归纳,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
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说学情说教材说教法和手段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学情
学生在第二章《整式》中“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已经接触并掌握了合并同类项,因此本节课只是把合并同类项运用在一元一次方程中,对学生而言,本节课的掌握并不难。
但七年级新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都有待提高。
因此本节课采用由简单入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一堂用合并同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究活动课。
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讨论,是建立在方程模型的背景下进行的。
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节乃至全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本节课重点讨论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的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基础课。
基于上面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改理念、《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识目标:
a 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b 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 能力目标:
a 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化归思想,使学生学会学习。
b 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用“合并”的方法解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
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背景资料的情境感受数学文明。
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会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用“化归思想”解方程。
三、说教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教学手段
新课标提倡教学中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去获得新的知识,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所以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说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法:主动观察→分析→思考→比较→探索→归纳→例题探索→练习挑战→巩固提高→总结。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活动1:(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2自主学习:
活动2:出示教科书76页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出示自学提纲(一):
1.此题中涉及哪些量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这些量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2.可设哪个未知量为未知数其余的未知量又如何表示
3.题中哪个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4.如何列方程
学生分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①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②找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③列方程:x+2x+4x=140
出示自学提纲(二):
5. 观察方程结构特征你有什么发现怎样解这个方程方程最终转化为怎样的形式
学生观察、思考后一生板演: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即
7x=140
X=20
出示自学提纲(三):
6.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这类方程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教材在编排问题1时,使学生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本节课内容,所以我选择了问题1作为引例,本题可以发现根据“总量=各部分分量的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出示引例教师通过适当的语言提示,我采取了一系列的问题串,引导学生体验探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这样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
3 自主完成例题:
教材在编写例1时,用了两道方程。
方程(1)未知项的系数是分数,而且经合并同类项后,未知项的系数是负分数,我觉得非常值得去剖析。
所以对于(1),首先鼓励学生试着解方程,只要学生的解法合理就鼓励。
教师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把错误集中起来,组织学生进行组织交流。
最后规范书写格式。
再出示课件板书过程,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解题过程,进一步理解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在系数化为1时学生出现了错误,从而强调了系数化为1时注意哪些问题。
(1)求解过程完后,再提出来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使学生把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让他们感觉到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然后鼓励学生上黑板上讲解第二道方程。
4 自主反馈:
书上P88练习1习题的配备上,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习题的配
备由易而难,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
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能。
在做了几道练习题后,提出(1)解这种形式的方程解题步骤有哪些通过习题的练习以及归纳、总结,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提出(2)合并同类项起到了什么作用和系数化为1的总结,更深入的挖掘出方程都转化成哪些形式,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化归思想。
5.提升能力
再现问题1,提出思考:1.回顾此题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2.你还有其它列方程的方法吗
3.观察、比较这几个方程,你有什么体会
再次强化本节两个重点,并再破难点。
6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本节课小结,归纳解方程的方法及易出错的地方。
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书写规范化。
7. 布置作业
必做作业P91 1,7 选做作业P91 8,9
六. 板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
——合并同类项
例1 解方程
(1).862
52-=-x x (2)+3x=-15×4-6×3 练习(1) (2) (3) (4)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