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00矿产地质调查专项填图工作指南
1比5万地质填图要求
![1比5万地质填图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fe7af0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5.png)
(3) 所有地质界线,重要接触关系,重要地质构造, 或重要地质现象等均应有地质观测点控制,观测控制 点的记录务必详实,测量数据准确齐全,并附必要的 照片和素描图、或录像资料,采集必要的实物标本。
12.2.5 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简报。 12.2.6 其它类文件:半年和年度简报、阶段性总结, 各级质量检查记录资料。 12.2.7 上述全部资料经项目工作单位组织初审通过, 并提交了初审意见书。
13.2 地质图和专题图的编制
13.2.1 最终地质图件的编制,必须经过 野外验收后按验收意见完成有关补充工作 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编制地质图所用资料 必须与各项原始资料和基础图件吻合一致, 並正确处理好与周围邻幅的接图问题。
4.8
4.9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所涉 及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 作量等,合理组队。一般一个 单幅项目组应由4—5名地质技 术骨干组成。多幅联测的项目 组酌情增加地质技术人员数量。 项目组要保持技术骨干人员的 相对稳定。
5.1 数字地形资料准备 5.1.1 1:50000地质图的地理底图采
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50000地形图或 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0000矢量 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野外 数据采集手图)原则上采用符合精度要 求的1:25000的(矢量化)地形图为工作 底图。
11 地质调查中的测试鉴定工作
11.1 为保证各类样品测试与分析质量, 对 不同地质体的测试技术方法和测试数量, 应反映在设计书中,最终以上级主管部门 批复意见书为准。
11.4 调查中采集的古生物化石、同位素 年龄测定、电子探针、稀土元素、稳定同 位素、微量元素、古地磁测定等重要样品 应及时送交国家认证的权威机构或国家级、 省部级开放实验室进行测试或鉴定。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https://img.taocdn.com/s3/m/311968e84afe04a1b071de5f.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01一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1991-06-11发布 1991-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 0001一91(1∶50 000)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总则规定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内容与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说明书编制、评审验收和提交的办法。
1.2 适用范围本总则适用于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该项工作设计编写、成果验收、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ZB/T D10 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3 目的任务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
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4 基本准则4.1 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2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和地质矿产条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一般2~4幅〉测制。
4.3 对区内已有的遥感图象、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应用。
4.4 采取实测或编测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大于一比五万比例尺地质图件资料的地区,可以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
4.5 地质填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可立项专题研究。
4.6 承担地质填图项目的单位,以短小精干的分队为宜,一般一个分队应配备3~5名地质技术骨干。
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https://img.taocdn.com/s3/m/61e86545c850ad02de80415d.png)
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九年三月目录概论 (1)第一部分: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的准备工作 (3)一、资料收集 (3)(一)地形图的选择和准备 (3)(二)地质矿产资料的搜集 (3)(三)综合研究 (4)二、野外踏勘 (6)(一)现场踏勘的具体内容 (6)(二)现场踏勘的具体方法 (7)三、航、卫片的购臵与解译 (7)四、设计书的编写 (9)第二部分: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的地质填图 (10)一、地质剖面的测制 (11)(一)目的、任务和部署原则 (11)二、地质路线调查 (13)(一)地质路线的布臵原则和方法 (13)(二)路线观察点的编录要求 (14)三、沉积岩区的地质填图 (15)(一)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 (15)(二)基本层序的调查 (16)四、火山岩区的地质填图 (18)(一)火山岩的分类与命名 (20)(二)填图单位及旋回、韵律的确定与划分 (22)(三)喷发次数及层序的确定 (25)(四)产状及产状变动的测定 (27)(五)火山喷发类型及火山岩相的划分 (29)(六)古火山机构的调查与恢复 (34)五、侵入岩区的地质填图 (36)(一)分解侵入体 (36)六、变质岩区的地质填图 (44)(一)变质岩区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 (44)(二)填图单位划分的基本标志和要求 (44)(三)变质深成侵入岩的确定 (47)概论我区幅员辽阔,在全国构造位臵处于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以及西伯利亚这三大板块之间(图1),地质环境差异较大,演化历史很不相同,区域矿产地质东、西、南各具特色。
因此,在我区进行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就必须按照区域地质特点开展工作,同时对相邻地区进行广泛地调研,收集和利用已有的成果资料,不断总结新的工作方法,使之适用于我区的地质构造环境。
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共分五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设计阶段、野外调查阶段、加深研究阶段和最终报告编写阶段。
1比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指标、设计书编写提纲及格式、工作报告编写要
![1比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指标、设计书编写提纲及格式、工作报告编写要](https://img.taocdn.com/s3/m/3f6186c03968011ca2009146.png)
1比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指标、设计书编写提纲及格式、工作报告编写要201附录A:成果指标成果指标(资料性附录)1 找矿靶区找矿靶区分类见表下表找矿靶区分类表分类要素类型A 类B 类C 类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构造、地层、岩浆活动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图像解释结果表明区域成矿条件有利。
区域构造、地层、岩浆活动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图像解释结果表明区域成矿条件较有利。
区域构造、地层、岩浆活动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图像解释结果表明区域成矿条件较有利。
靶区成矿地质条件与已知矿床找矿预测模型吻合程度高,含矿建造、控矿构造等基本清楚。
与已知矿床找矿预测模型吻合程度较高,含矿建造、控矿构造等比较清楚。
含矿建造、控矿构造等不甚清楚。
矿产情况有已知矿产地;预测资量达中型及以上规模。
有已知矿(化)点;预测资量达中型及以上规模。
预测资量达中型及以上规模。
蚀变特征反映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作用强烈、规模较大、分带明显。
虽反映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作用强烈,但规模较小,分带欠佳。
蚀变较弱。
地球物理场、局部异常推断、解释通过与同类型已知矿床的区域地球物理场和局部异常特征对比,矿致异常的可能性大。
通过与同类型已知矿床的区域地球物理场和局部异常特征对比,矿致异常的可能性较大,但具有多解性。
对地球物理资料推断解释依据不足。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异常的强度和规模大,元素组合特征与已知矿床异常相似,初步证明为矿致异常,且异常出现在成矿有利部位。
异常具有一定强度和规模,元素组合特征与已知矿床有可比性,但规模较小或可认为属新类型矿床。
异常与已知矿床难以类比,元素组合单一,强度一般。
遥感图像及异常特征遥感异常或蚀变异常信息与已知同类型矿床具有可比性。
有遥感异常或蚀变异常信息,与已知矿床的可比性较差。
遥感异常不明显。
部署建议结合技术经济可行性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成果,可优先部署普查工作。
结合技术经济可行性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成果,可开展进一步预查工作。
1∶5万矿调工作细则
![1∶5万矿调工作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2219a62d2f60ddccda38a052.png)
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野外工作细则陕西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2009年4月目录第一章区域地质调查部分 (1)一、踏勘地质路线 (1)二、实测地质剖面 (1)1、目的 (2)2、布设原则 (2)3、剖面编号 (2)4、地质点位置的确定 (2)5、比例尺选择 (2)6、记录本格式 (2)7、剖面图编制 (4)8、剖面小结 (6)三、地质路线 (8)1、记录格式 (8)2、信手剖面图 (10)3、素描图 (11)4、断层描述 (12)5、路线小结 (14)第二章区域矿产部分 (15)一、矿产调查 (15)1、布置位置 (15)2、编号及表示方法 (15)3、记录格式及内容 (15)4、路线小结 (15)二、地质地化剖面 (16)1、布置位置 (16)2、比例尺 (16)3、记录格式 (17)4、剖面图格式 (17)5、剖面小结 (17)三、1:1万地质草测 (17)1、目的 (17)2、工作底图 (18)3、工作方法 (18)四、1:2000地质草测(矿体平面图) (18)1、目的 (18)2、图件编制 (19)3、样品采集 (19)4、提交资料 (19)五、地表工程揭露 (20)1、探槽的编录格式 (20)2、探槽小结格式 (20)六、新疆、西藏超基性岩特征及分类 (21)1、超基性岩特征 (21)2、超基性岩分类 (21)附录1、化学样采集 (24)2、分析测试项目 (25)3、矿石结构、构造 (25)4、矿石品位 (26)5、矿石类型 (28)6、矿床成因类型 (29)7、超基性岩填图和找矿工作建议 (29)8、附表1 金银铜铅锌钨钼矿各项指标参考一览表 (31)9、附表2 主要矿石矿物组分一览表 (33)10、附表3金银铜铅锌钨钼矿主要类型一览表 (36)11、附表4 沉积岩及浅变质岩剖面地层柱状图 (37)12、附表5 中深变质岩剖面地层柱状图 (38)第一章区域地质调查部分1∶5万区域地质调查部分的工作主要包括踏勘地质路线、实测地质剖面、地质路线调查及实际材料图、地质图的编制等工作。
1:5万区调(矿调)有关技术要求及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5万区调(矿调)有关技术要求及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50dda2583c4bb4cf7ecd1bc.png)
地质图的表象
图框外内容
二、区域地质调查—属基础地质研究
基础地质研究意义
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是地质工作的基 础和先行步骤,是推动地质科学技术进 步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地质 工作和地质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加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发展地 质科学理论,是保证地质工作对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的一项具有战略 意义的任务。
1:5万区调(矿调)有关技 术要求及工作中应注意的问 题 ——指南的运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
白志达 教授 2016.3
一、区域地质调查
1、基本含义 区域地质调查也称区域地质测量或区域 地质填图,简称区调、区测或填图。 2、特点 区域地质填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 合性基础地质工作。具有多学科、多专业、 综合性强、服务领域广等特点。 区调水平是衡量国家地质工作及地质科学 技术水平的标志
4、调查的总体目标任务
•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总 则》《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 求》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及其它有关规范、指南(过去、 2015.8月),采用数字填图方法,综 合应用区域地、物、化、遥资料,进 行区域地质调查
4、任务 通过地面地质填图(遥感、地球 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测年等), 查明图幅内的地层、岩石(沉、火、 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 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其属性、 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 题,是所有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和 地球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
区域地质调查 不仅为地质矿产普查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 学研究和教学等提供必不可少的基 础地质资料,而且为国民经济各部 门、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国土规划、 国防建设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区域地 质资料及相应的地质科学依据(公 益性基础地质工作)
1比5万地质填图任务和要求
![1比5万地质填图任务和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7c7ca66011ca300a7c39001.png)
1/5万地质填图的任务和要求1∶50,000地质测量通常是在经过初步找矿后选定的远景区,或已知较大的矿产地外围地区进行。
对当前的冶金地质工作来说,则是在普查找矿的长远规划的基础上选定的地区,或在生产矿山或勘探矿区的外围进行的。
1∶50,000地质测量,在当前的冶金地质工作中可分三种情况:1∶50,000的正规地质测量、简图及路线地质图。
一、正规1∶50,000地质测量:是普查找矿工作中要求较高并有综合性方法配合的一种工作。
在冶金地质工作中,因人力、物力的不足,不常进行这种测量。
其任务,总的说来,是查明地表出露的矿床并加以圈定,特别是初步确定规模、产状和构造以及矿石质量,推定其隐伏部份或隐伏矿体的大致分布地段,初步查明局部矿化或富集的条件,指出矿化地段的地质的、地球物理的和地球化学的一般标志,作出矿床远景评价。
在地质测量同时,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选择适宜手段进行系统的重砂测量和物、化探等工作。
其面积通常是几百至千余平方公里。
正规的1∶50,000测图按国际分幅进行。
其填图要求:在前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满足下列要求:(一)对于填图单位:沉积岩的分层标准应分到“阶”(或相当于“队”的地方性单位),有条件时,应分到“带”;变质岩分到亚组或“段”或“段”下再分:对火山-沉积岩,根据具体情况,一般是结合地质年代,以主要的或次要的(以图上能表达为度)喷发-没积岩为主,有条件时,区分最度较大的熔岩、火山碎屑沉积积岩和次火山岩;火山活动不很发育时,喷发-沉积岩不作细分。
必要时,要着重研究含矿建造,区分含矿岩体。
(二)着重研究控制岩浆活动、矿化带和蚀变的构造;表示二级及较低级的褶绉、褶绉带、主要断裂的性质和产状、间接标志表示的深断裂带,重要地段分出小裂隙带所有的构造破坏;表示隐伏深断裂带的地表标志,例如:中、新生代盆地线状排列或连串的重迭凹地、岩层的挠状拗折、同时沉降的褶绉轴(或褶绉系统的横向或斜交沉降带)、连串的岩浆岩体、强烈的蚀变带、线状排列的岩墙、单位裂隙度的显著增高,以及隐伏断裂带两侧分布的沉积岩相、沉积物的厚度、构造线、构造类型和火成活动的不同等等;(三)表示矿化带、较大的矿体、以符号表示较小的矿体(点),标明蚀变范围,以符号表示较小的蚀变带,表示主要的蚀变类型或交代岩类型;查明矿化作用或蚀变作用与侵入岩、地层及地质构造的关系;标明物、化探、重砂异常范围、性质及强度;指出初步的找矿方向、主要的找矿标志。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指南-王保弟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指南-王保弟](https://img.taocdn.com/s3/m/dada486733d4b14e84246802.png)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解读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汇报内容
➢ 指南解读 ➢ 构造混杂岩填图方法探讨 ➢ 建议与讨论
两个工作指南的主要内容
工作指南(2016年2月修订版)修订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1:50000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工作指南修订内容
正向旋回
reverse cycle
反向旋回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及定义
13 综合(专题)研究
4 总则
14 野外验收
5 资料收集利用
15 图件编制与报告编写
6 野外踏勘
16 数据库建设要求
7 设计编制
17 成果评审与资料归档
8 调查内容
附录A 设计书编写提纲
9 地质剖面测制方法与精度要求 附录B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单位填图,进行多重地层划分、对比
,建立区域地层格架
岩石地层填图单位要划分到 组和段进行详实填绘;除了 填绘到组和段外,必须详细 划分出与沉积成矿作用或层 控成矿作用相关的特殊地质 体、含矿层、蚀变带、特殊 的化学沉积层(如岩盐层、铁 质壳层、结核层等)、黑色页 岩层(烃源岩层)、岩舌、 岩楔、滑塌沉积、生物礁、 生物滩沉积、火山岩夹层等 标志层,作为非正式地层单 位填绘在图上
10 地质路线调查方法与精度要求 写提纲
11 测试鉴定要求
附录C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封
12 资料整理
面格式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国土资 源国情调查工作 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先行步 骤,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 性的基础地质工作
1∶5万矿产远景调查_花岗岩填图方法
![1∶5万矿产远景调查_花岗岩填图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a2cff8770bf78a6529548c.png)
石英斑岩
根据斑晶的成分命名
四、基本方法
三、花岗岩的定名 蚀变+颜色 构造+结构 特殊矿物+次要 颜色+构造 结构+特殊矿物 蚀变 颜色 构造 结构 特殊矿物 次要 矿物+主要矿物 主要矿物+岩石基本名称 矿物 主要矿物 岩石基本名称 填图期次按“岩性+时代 时代” 岩性+时 填图期次按“岩性 时代” 或 “岩性 时 代+ 典型命名地” 典型命名地” 岩脉直接用代号表示
四、基本方法
沉积接触 1、侵入体与围岩之间有不平整的古风化壳 、 或侵蚀面; 或侵蚀面; 2、上覆沉积层底部有下部侵入岩的砂砾或 、 矿物碎屑; 矿物碎屑; 3、上覆沉积层无接触变质,接触面无冷凝 、上覆沉积层无接触变质, 边; 4、岩体中的岩脉或断层到接触面突然中止。 、岩体中的岩脉或断层到接触面突然中止。
四、基本方法
八、岩浆岩的接触蚀变带 矽卡岩化,大理岩化,角岩化, 矽卡岩化,大理岩化,角岩化,云英岩 化等。 化等。 典型矿物
四、基本方法
九、与岩浆岩有关的矿产 与超基性、基性侵入体有关的铬铁矿、 与超基性、基性侵入体有关的铬铁矿、 铜镍矿、钒钛磁铁矿、金刚石矿; 铜镍矿、钒钛磁铁矿、金刚石矿; 与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稀土、 与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稀土、稀有金属 矽卡岩型铜铅锌矿; 矿、矽卡岩型铜铅锌矿; 斑岩型铜、 钼矿; 斑岩型铜、金、钨、钼矿; 花岗岩中高温热液型钨矿。 花岗岩中高温热液型钨矿。
四、基本方法
七、岩浆岩的侵入期次与接触关系 一股岩浆侵入形成一个侵入期, 一股岩浆侵入形成一个侵入期,可形成 多个侵入次,一般为脉动、涌动接触。 多个侵入次,一般为脉动、涌动接触。 演化序列,从基性到酸性, 演化序列,从基性到酸性,石英含量的 增多,暗色矿物减少, 增多,暗色矿物减少,碱性矿物增加 超动、脉动、 超动、脉动、涌动接触
我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和精度要求
![我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和精度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24b7aa4dd3383c4bb4cd231.png)
一
般应 在正式 进行 野外 工作前 完成初 步
幅 一3幅联测 的形式 , 工作 周期 为 2年。 项
本 文是 对 我 省 1: 5万 矿 调 野 外 工 作 方 法
三 、 球 化 学 调查 地
类) 和推断有找矿 前景的物探 、 化探 、 感 遥 点( 包括新发现 的以及群 众报矿点 ) 民采 、
点 、 窿等 都 应 进 行概 略检 查 。 老
基 、 线采用经纬仪测 量敷设 。采样 异 常( 测 乙类 异常 ) 已知矿 床 、 , 矿点 及矿 化
四、 地球 物 理 调 查 ( ) 5万 地 面 高精 度 磁 测 工 作 一 1:
题 , 为黑 龙 江 省 政 府 矿 产 资 源 规 划 管 理 、
4 m ~ 60 0k km 。
五 、 感 遥
提高矿产可持续供给能 力提供基础保 障 , 为提高国家勘查资金 的投入 产出效益 、 促
21: 万 区域 矿 产 地质 调查 观 察 路线 . 5
1: 5万 矿 调 中 的遥 感 工 作 主 要 是 遥 遥 感 地 质 解 译 应 贯 穿 于 1: 5万 矿 调
1 异常进行剖面性检查 ; 已知 和新 发现的 粒 级 为 一0 目。 对
矿床 、 ( ) 矿 化 点及矿 化蚀变 带等 , 行查 进
证工作 。
二 、 础 地 质 调 查 基
( ) 作 方 法 一 工 沉 积 岩 : 用岩 石 地 层 方 法 填 图 。 采
检查 工作一 般遵 循地 质踏 勘 、地表
、
主 要 工 作 内容
1: 5万 区 域 地 质 矿 产 填 图 ; 5万 lO , 1: O g装塑料瓶长期保存 。 选择分析 7 ~ 种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e2c8f3a83c4bb4cf7ecd189.png)
5.野外工作技术要求5.1地质矿产填图技术要求5.1.1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地质特征,大致查明成矿条件,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基本要求(1)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2)地质矿产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地质矿产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必须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4)地质矿产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对做过1:5万区调的地区,可根据区域矿产调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修测的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
对于未开展1:5万区调的地区,地质填图应达到1:5万地质简测程度。
(5)地质矿产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比例尺,野外手图应为1:2.5万比例尺,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比例尺。
使用GPS定点。
(6)地质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及矿化作用等特征。
(7)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等。
5.1.3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1)沉积岩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基本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报告、矿产地质图说明书主要内容及编写格式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报告、矿产地质图说明书主要内容及编写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2f4d604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5.png)
矿产地质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及编写格式1绪言1.1工作目的和任务1.2位置交通、自然经济地理、景观概况及各类保护区情况1.3以往地质工作评述1.3.1以往基础地质工作1.3.2以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自然重砂地质工作1.3.3以往矿产地质工作1.3.4以往其他地质工作1.4本次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情况1.4.1基本工作情况1.4.2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经费执行情况1.4.3本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1.4.4报告编写情况2成矿地质背景及地质条件2.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2.2建造构造特征2.2.1沉积岩建造2.2.2火山岩建造2.2.3侵入岩建造2.2.4变质岩建造2.2.5构造2.2.6其他2.3成矿条件分析3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特征3.1地球物理特征3.1.1物性特征3.1.2地球物理场特征3.1.3地球物理异常3.1.4地质构造推断解释3.1.5异常评序、优选及评价3.2地球化学特征3.2.1地球化学场特征3.2.2地球化学异常3.2.3地球化学异常的推断解释3.2.4异常评序、优选及评价3.2.5重金属本底值3.3自然重砂特征3.3.1自然重砂分布特征3.3.2自然重砂异常3.3.3自然重砂异常的推断解释3.3.4异常评序、优选检查及评价3.4遥感地质特征3.4.1遥感地质构造特征3.4.2地质环境解译3.4.3遥感异常3.4.4异常评序、优选检查及评价4矿产特征4.1矿产资源概况4.1.1能源矿产4.1.2金属矿产4.1.3非金属矿产4.2矿产检查4.3新发现矿产地各论5区域成矿规律5.1区域矿产分布特征5.2典型矿床特征5.3区域成矿要素5.3.1控矿地质因素分析5.3.2找矿标志分析5.3.3区域成矿要素5.4区域成矿规律6矿产资源潜力评价6.1矿产预测类型6.2潜在矿产资源6.3找矿靶区优选及特征6.4资源潜力评价7资源环境综合评价7.1技术经济概略评价7.2环境影响评价7.3资源环境综合评价8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8.1预研究8.2遥感地质调查8.3矿产地质专项填图8.4地球物理调查8.5地球化学调查8.6矿产综合检查8.7钻探8.8矿产资源潜力评价8.9技术经济概略评价8.10环境影响评价8.11资源环境综合评价8.12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8.13数据库建设9结论9.1主要成果9.1.1成矿条件、成矿规律、资源潜力及找矿远景9.1.2资源环境综合评价9.1.3专题研究成果9.2存在问题9.3工作建议附图单图幅1∶50000矿产地质图;调查区矿产地质图、成矿规律图、矿产预测图、资源环境综合信息图;探矿工程素描图(柱状图),大比例尺矿产地质图、勘查线剖面图、资源量估算图等成果图件;元素地球化学图、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重砂异常图、地球物理异常图,其他有关专题研究图件。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e642273883c4bb4cf7ecd1fd.png)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李永军编2003年4月于西安前言为了保证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顺利进行,确保项目野外工作、室内整理、报告编写等各环节有章可循,做到所有调查成果格式统一、表述统一、图式统一,提高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质量,现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管理有关制度和规范、标准及技术要求,制定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项目各填图组、专题组要严格执行本细则有关规定,并在工作中进一步修改、补充,使其更加完善。
本细则未涉及的有关内容参照下列有关要求等执行。
执行本细则中,应参照执行的有关标准、技术要求指南有:1.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2.ZB/T D10004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3.GB/T14158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4.DZ/T0158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5.DZ/T0151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6.GB958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7.DZ/T0179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8.DT/T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9.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50000数据库技术规定10.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项目管理制度汇编11.魏家庸等,1991,《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2.房立民等,1991,《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3.高秉章等,1991,《花岗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4.周维屏等,1993,《1:50000区域地质填图新方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本细则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如发现不妥请及时告知项目技术负责,以便修改、完善。
一、剖面测制(一)实测剖面1.实测剖面的目的任务地质剖面是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
无论实测或修测图幅都必须按统一规定布臵实测剖面,通过地质剖面实测,建立各类地质体(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等)建造顺序(地质体内部和地质体之间的相对顺序),合理确定区域地质填图中各类地质建造体的填图单位,最大限度地提取各项区域地质调查所需指数(如时代指数、古环境指数、古气候指数、岩质指数、土质指数、水质指数、环境污染指数等)。
1比5万地质填图任务和要求
![1比5万地质填图任务和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7c7ca66011ca300a7c39001.png)
1/5万地质填图的任务和要求1∶50,000地质测量通常是在经过初步找矿后选定的远景区,或已知较大的矿产地外围地区进行。
对当前的冶金地质工作来说,则是在普查找矿的长远规划的基础上选定的地区,或在生产矿山或勘探矿区的外围进行的。
1∶50,000地质测量,在当前的冶金地质工作中可分三种情况:1∶50,000的正规地质测量、简图及路线地质图。
一、正规1∶50,000地质测量:是普查找矿工作中要求较高并有综合性方法配合的一种工作。
在冶金地质工作中,因人力、物力的不足,不常进行这种测量。
其任务,总的说来,是查明地表出露的矿床并加以圈定,特别是初步确定规模、产状和构造以及矿石质量,推定其隐伏部份或隐伏矿体的大致分布地段,初步查明局部矿化或富集的条件,指出矿化地段的地质的、地球物理的和地球化学的一般标志,作出矿床远景评价。
在地质测量同时,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选择适宜手段进行系统的重砂测量和物、化探等工作。
其面积通常是几百至千余平方公里。
正规的1∶50,000测图按国际分幅进行。
其填图要求:在前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满足下列要求:(一)对于填图单位:沉积岩的分层标准应分到“阶”(或相当于“队”的地方性单位),有条件时,应分到“带”;变质岩分到亚组或“段”或“段”下再分:对火山-沉积岩,根据具体情况,一般是结合地质年代,以主要的或次要的(以图上能表达为度)喷发-没积岩为主,有条件时,区分最度较大的熔岩、火山碎屑沉积积岩和次火山岩;火山活动不很发育时,喷发-沉积岩不作细分。
必要时,要着重研究含矿建造,区分含矿岩体。
(二)着重研究控制岩浆活动、矿化带和蚀变的构造;表示二级及较低级的褶绉、褶绉带、主要断裂的性质和产状、间接标志表示的深断裂带,重要地段分出小裂隙带所有的构造破坏;表示隐伏深断裂带的地表标志,例如:中、新生代盆地线状排列或连串的重迭凹地、岩层的挠状拗折、同时沉降的褶绉轴(或褶绉系统的横向或斜交沉降带)、连串的岩浆岩体、强烈的蚀变带、线状排列的岩墙、单位裂隙度的显著增高,以及隐伏断裂带两侧分布的沉积岩相、沉积物的厚度、构造线、构造类型和火成活动的不同等等;(三)表示矿化带、较大的矿体、以符号表示较小的矿体(点),标明蚀变范围,以符号表示较小的蚀变带,表示主要的蚀变类型或交代岩类型;查明矿化作用或蚀变作用与侵入岩、地层及地质构造的关系;标明物、化探、重砂异常范围、性质及强度;指出初步的找矿方向、主要的找矿标志。
5万矿产地质调查编图指南
![5万矿产地质调查编图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fab5674a45177232f60a29b.png)
矿产地质调查成果性图件编制相关要求(1:50 000)(讨论稿)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2018年5月20日1. 范围本技术指南规定了1:50 000矿产地质调查成果图件编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规定了实际材料图、矿产地质图、成矿规律图、矿产预测图的编图内容、表示方法及数据库建设基本要求。
更大比例尺矿产地质调查/勘查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国地质调查局1∶50000矿产地质调查技术指南GB 958区域地质图图例(1:50 000)DZ/T 0179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 000)GB/T958-2015DZ/T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原则(1∶50 000)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 000)DD2006―05 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DD2006―06 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DD2011―05 矿产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要求DD2014―12 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建造:指同一时代、同一构造环境、同一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宏观上可识别填绘的一套岩石组合,可分为沉积岩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建造、变质岩建造等。
含矿建造:在特定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含矿性,已发现矿(化)体赋存的一套特殊岩石组合。
建造构造图:反映工作区内各类建造和构造要素特征、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及与成矿关系的图件。
4. 总则4.1 编图原则1:50000矿产地质调查成果性图件编图工作将统一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引领,以1:50000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为基础,本着“继承、发展、改革、创新”的思路全面展开。
在图件编制过程中,坚持以成矿要素为对象,以预研究为基础,以矿产地质专项填图为核心。
实现突出矿产特色、阐明成矿要素、指明找矿方向、可操作性强、图面协调美观等特点。
1∶5万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1∶5万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8068d533482fb4daa58d4b47.png)
XX/T XXXXX—XXXX
10.1 资料整理....................................................................12 10.2 野外验收....................................................................13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封面格式 .......................................—XXXX
1∶50 000 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工作程序、资料收集和预研究、野外 踏勘和技术方法试验、调查内容、调查方法、精度要求、资料整理、综合研究与成果编审、资料归档 与汇交。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1∶50 000)设计书编写提纲 ..................1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松散沉积物组分粒级划分与碎屑沉积物分类 .........................1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1∶50 000)报告编写提纲 ....................21
本标准适用于覆盖区(一般指第四纪堆积物连续分布、且覆盖面积占图幅面积 50% 以上的地区) 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该项工作设计编写、质量监控、成果验收和资料归档的主要依据。
本标准与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历史演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产地质填图的主要工作内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
,没有反映矿产的相关内容,往往回到区调的路子 2.调查填图形成的地质图,与区调的填图结果没有本 质的差别 3.矿产地质填图没有形成自己的工作体系,与区调没 有明确的界限
一、我国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史演变
5 预研究
5.1.1 地理底图资料
●建造构造图地理底图应采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50 000地形图或国家地理 信息中心提供的1∶50 000矢量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野外数据
采集手图)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1∶25 000(矢量化)地形图
●如果调查区没有1∶25 000比例尺地形图,可采用1∶50 000地形图按有关 规定放大编制成1∶25 000 (矢量化)地形图(数据),并搜集补充有关道路 等基础设施的现势资料 ●如果调查区无1∶50 000比例尺地形图(如青藏高原的某些地区),可选用 年代最新的、拍摄时冰雪覆盖程度最低、无云层遮盖、分辩率1m左右的遥感数 据,编制成正射图像(数据),补充经纬网和有关地名,作为地形图(数据)
一、我国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历史演变 ●规范中涉及到矿产的内容: 6.6.3 调查研究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和地 质环境的影响 6.6.4 探讨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 用及成矿控矿作用的关系 6.8 矿产资源 对区内已知矿产种类、分布及潜在价值进行了解。对 新发现的矿化、蚀变现象进行观察记录,采集必要的 测试样品
4.总则
4.5 基本要求
●分析和解剖各类地质作用(含沉积、火山、侵入、变质、构造)与成矿关系
,明确主攻矿种及类型,突出与之相关的建造构造,调查追索并圈定含矿岩层 、特殊岩性层、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构造和矿化蚀变
●已完成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基岩区,划分重点区和一般区,对成矿有利
地段采取实测方式重点调查和研究,其他地段以收集资料、稀疏路线调查和综 合编图为主;未开展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基岩区(Ⅲ区),填制建造构造图 ;在浅覆盖区和盆地区,利用物化探、浅钻、钻探等资料编制建造构造图 ●野外调查宜采用1:25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没有1:25000地形图的地区, 可采用1:50000地形图放大。对满足精度要求的公开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 、道路、水系、地名等地理要素可作为工作底图开展调查试点。 ●采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
5 预研究
5.1.4 资料分析整理 分析研究调查区沉积、火山、侵入、变质、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 律,确定主攻矿种及类型,初步总结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类比典型矿床 ,初步确定研究区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 矿作用特征标志。研究调查区矿产特征与建造构造的关系,划分出区内主 要含矿建造 5.1.5 编制建造构造草图 以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矿产资料、相关专题科研 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划分建造填图单元,编制建造构造草图。初步确 定重点调查区与一般工作区,并布设踏勘路线与剖面位臵等 5.1.6 预研究资料建库 对收集到的有效地质点、剖面、工程等信息分图层建立数据库,为野外工 作提供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412.1-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2-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 17412.3-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的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25283-2010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GB/T 958-2015 区域地质图图例 DZ/T 0078-2015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Z/T 0079-2015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 000) DD2010-05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 DD2006-05 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 DD2006-06 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1∶5万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区域地质调 查工作要求(试用)比例尺1:50000》1983 年12月
调查要求: ●地质调查 ●矿产调查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
一、我国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历史演变
(二)第二阶段(1991年-200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 000) DZ/T0001-1991出台后,我国区域矿产调查 (1∶50 000)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 000)目的任务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是一项 基础地质工作。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 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 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 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 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一、我国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历史演变
(三)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独立发展阶段
2004年《战略性矿产远景 调查技术要求(试行)》 ----中央资源补偿费开展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 2010年,《矿产远景调查 技术要求(试行)》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 矿产地质调查 2015年8月、2016年3月, 适应新要求,制定 《1∶50000矿产地质调 查工作指南(试行)》。
和野外工作底图
●对满足精度要求的公开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道路、水系、地名等地理 要素可作为工作底图开展调查试点
5 预研究
5.1.2 收集区域矿产资料
(1)工作区及邻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资料 (2)已有矿床、矿(化)点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原始资料 (探矿工程素描图、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实际材料图与 野外记录等) (3)矿产开发利用现状或矿产开发技术条件等相关资料。 5.1.3收集科学研究资料 (1)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区域成矿规律和典型矿床研究 等成果资料 (2) 涉及工作区及邻区的相关专题研究报告、专著及论 文等资料
4.总则
4.1目的任务 调查工作区内各类建造和构造要素特征、空间分布、相互关联及与成矿 的关系,查明含矿建造、构造、矿化蚀变带等分布和特征,为成矿规律 研究、找矿靶区圈定、潜力评价等提供基础图件 4.2 部署原则 ●突出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以1:50 000标准图幅为基本调查单 元进行单幅或多幅专项填图 ●一般应在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部署矿产地质专项填图工作 ●在成矿有利地段、存在重要地质矿产科学问题的地区部署开展大比例 尺矿产地质专项填图 ●以最新成矿理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促进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解决与成矿作用相关的重大地质问 题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成矿作用的地区(包括火山成矿作用
、侵入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沉积成矿作用等),矿
产地质专项填图的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工作 内容、技术方法、成果提交等方面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50 000矿产地质专项填图工作,大于 1:50000的矿产地质专项调查工作可参照使用。
一、我国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历史演变
(六)参考资料
二、矿产地质调查专项填图细则主要内容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建造 3.2 含矿建造 3.3 建造构造图 3.4 成矿作用 4 总则 4.1 目的任务 4.2 部署原则 4.3 工作程序 4.4 工作内容 4.5 基本要求 5 预研究 5.1 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5.2 野外踏勘 5.3 专项填图工作方案编写 6 野外调查 6.1 测制剖面 6.2 划分填图单元 6.3 野外调查内容 6.4 综合整理与分析 6.5 数据库建设 6.6 野外验收 6.7 成果编制 7 工作质量要求 7.1 剖面图质量要求 7.2 平面填(编)图
5 预研究
5.2 野外踏勘 5.2.1 矿产地质专项填图前,必须进行野外踏勘,为编制工作方案提供第一 手资料 5.2.2 了解工作区地层、岩石、构造、典型矿床的基本特征。了解主要建造 类型、特征及含矿性 5.2.3 对工作区地质、矿产及地形地貌等进行概略了解,对室内收集的有关 资料进行必要的野外验证,应穿越不同类型建造构造单元、代表性矿化带、蚀 变带及物化遥异常。工作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矿(化)点分布较多时,还应对 重点地段进行全面踏勘 5.2.4 应适当采集关键地段、有代表性地质、矿化现象的岩矿标本,并进行 必要的岩矿鉴定或分析测试。通过踏勘选择确定实测地质剖面位臵 5.3 专项填图工作方案编写。编制矿产地质专项填图工作方案及相关图件( 包括建造构造草图、工作程度图、工作部署图等),明确本次填图要解决的重 大矿产地质问题,确定重点工作区,布设剖面、地质路线等位臵
3.术语和定义
●建造:是指同一时代、同一构造环境、同一地质作用下形成 的,宏观上可识别填绘的一套岩石组合,可分为沉积岩建造、 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建造、变质岩建造等 ●含矿建造:在特定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含矿性,已 发现矿(化)体赋存的一套特殊岩石组合 ●建造构造图:反映工作区内各类建造和构造要素特征、空间 分布、相互关系及与成矿的关系的图件 ●成矿作用:成矿作用是指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存在 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富集而形成矿床的各 种地质作用。成矿作用是复杂多样,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差异可 分为沉积成矿作用、火山成矿作用、侵入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 作用
(五)制定矿产地质填图细则的思路框架 1.落实局党组要求 2.与区调在工作内容等方面做出严格的区分和界定,突出 矿产基础,不重复区调工作 3.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以成矿作用为主线,建立以建 造构造填图、控矿因素及矿化特征等为核心调查内容的矿 产地质填图工作体系 4.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贵州省地矿局、 吉林大学、广东省地质调查院等多家单位,形成矿产地质 调查专项填图细则,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