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绪论一、中医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 是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理论和诊疗方法的传统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科,为专业基础课性质。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理论体系的形成1、形成标志《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
2、体系的确立《难经》:阐释并发展《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第一部临床辨证论治专著。
(《伤寒论》)、(《金匮要略》)。
《神农本草经》:第一部中药学专著。
(二)理论体系的发展1、魏、晋、隋、唐时期《针灸甲乙经》:针灸学专著。
《脉经》: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病因学专著。
2、宋、金、元时期《小儿药证直诀》:儿科学专著。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3、明清时期温病学:温热邪气导致的外感热病理论。
《瘟疫论》:戾气导致外感热病理论。
《医林改错》:重视实践,发展瘀血致病理论。
4、近现代时期中西汇通:主张西学中用。
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指一个事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组织结构上不可分割。
➢在生理上互相联系。
➢在病理上互相影响。
➢在诊断上要综合分析。
➢在治疗上要整体考虑。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联系(1)季节气候的影响生理:夏季多汗而少尿,冬季少汗而多尿。
病理:冬春季多呼吸道疾病,夏秋季多消化道疾病。
(2)昼夜晨昏的影响生理:白天人体阳气盛,夜晚阳气较衰。
病理:白天病情较轻,夜晚病情较重。
(3)地方区域的影响生理:南方人腠理多疏松,北方人腠理多致密。
病理:地方病,如瘿病(地方性甲状腺肿)。
(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辨别证候,讨论确立治则、治法。
➢证候: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症状:疾病过程中的临床表现。
➢病: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症状与证候的关系: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病与证候的关系: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范文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范文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一、引言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主题是中医基础理论的讲解。
中医作为我国独有的宝贵财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理论体系。
作为学习中医的基础,了解中医基础理论对于我们后续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讲解中,我将从中医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入手,向大家介绍中医的基础理论体系。
二、中医的基本概念中医,又称“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中医理论和中药两个方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是中医的理论基础,它主要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
中医的核心理论包括四大体系: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
1. 整体观念中医的核心理念是“整体观念”,也称之为“整体观”。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
中医治疗强调调整整体的平衡,而不是只关注某个器官或症状的治疗。
2.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
中医将万物分为阴阳两个方面。
阴阳是相对的,互相依赖、互为消长,当阴阳失去平衡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中医将天地万物划分为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互制约和转化,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生命系统。
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也分别对应五行中的不同属性,如肝属木、心属火等。
4.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通过研究和诊断经络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况。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能量通道,通过它们可以使气血运行通畅,维持人体的健康。
三、中医的疗法和治疗方法中医拥有丰富多样的疗法和治疗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有药物治疗、针灸、推拿和中医养生等。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中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主要工具,通过选择合适的中药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和五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我们现在开始讲第一章——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我们在导论里讲到中医理论体系是以中国古代哲学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作为医学观、自然观和方法论来构建中医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中医学的气、阴阳、五行学说。
我们这一章就详细的论述中医学的气、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讲气一元论。
第一节气一元论一、气的基本概念第一个问题讲气的基本概念。
在中医基础理论当中,气这个概念有哲学意义和医学意义双层含义。
第一、我谈谈气的哲学意义。
气这个概念从常识到哲学经历过一个过程,在中国的古代文献,包括中医的文献当中都可以表现出来。
其一、常识性的概念。
是指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
比如,在中医的古书当中,提到云气、水气、呼吸之气、水谷之气等等,它最初是作为常识概念出现的,妇孺皆知。
而这个概念表述的是具体的物质,具体的物质概念。
其二、哲学范畴。
人们从常识的概念,认识不断的深化,从具体经过抽象上升为哲学概念。
那么气这个哲学概念是什么呢?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具有运动功能的客观实体,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一个抽象的物质概念,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
这个概念它有几个要素:一、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内涵,这种物质肉眼难以看到,(是)极其细微的物质。
二、它具有运动的属性。
所以从哲学上讲,它是具有运动功能的客观实体。
其三、用它来说明世界的本原。
因为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其四、(它)是一个抽象的物质概念。
大家注意,哲学的物质概念是抽象的物质概念。
中国哲学这个气是极细微的物质,它有什么样的重要特征呢?和西方哲学所说的物质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最后这一个要素,是物质与功能的辩证统一。
这一点从古至今中国的哲学一直是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说气是极细微的物质,它具有运动的属性,同时它还有功能的含义。
用我们今天的术语表述它,就是物质(和)功能的统一。
注意物质和功能统一绝不是既可是物质又可是功能,它有两个含义。
如果既可是物质,又可是功能,那就是二元论,说物质和功能统一就是一元论。
中医基础理论简易讲课文档
第8页,共125页。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2.阴阳的互根互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
第9页,共125页。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 阴阳的消长
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 此长彼长 此消彼消
宣发 外达皮毛,汗、呼气
脾胃
水谷
津液 脾
肺 肃降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肾(膀胱)
尿
第31页,共125页。
第三节 藏象
二、肺
1. 生理功能
4)朝百脉,主治节 朝百脉 ---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吸清,呼 浊,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全身。实质:助心行血。
主治节 --- 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的呼吸及全身 之气、血、水的作用。
五:金木水火土(五材)
行:运动变化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第16页,共125页。
第二节 五行学说 内容
1.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2.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 3.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
第17页,共125页。
第二节 五行学说 内容
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第10页,共125页。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1.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手
阳
表
上
左
外 侧
腰 背
背
胸
六 腑
中医基础理论_课程电子讲稿1-1哲学基础.精气
气化过程分为“化”与“变”两种不同的类 型。
化,是指气的缓和的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 类似于今之“量变”;
变,是指气的剧烈的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 类似于今之“质变”。
不管化,还是变,皆取决于气的运动。一旦 气的运动停止,则各种变化也就终止。
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前提和条件,而 在气化过程中又寓有气的各种形式的运动。
元气的概念由西汉董仲舒首先指出:“元者,为万 物之本”(《春秋繁露·重政》),开辟了以元气 为万物本原的思路。
东汉王充认为元气是天地间自然存在的精微物质, 是宇宙万物的唯一本原。
何休认为元气为天地万物的最初本原:“元者,气 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 (《公羊传解诂·隐公元年》)。
精气的概念虽源于“水地说”,但水、地皆 为有形物质,人体内的精也属有形之物,都 与“有生于无”(《道德经·四十章》)的基 本假设相违背,故皆难成为宇宙万物的生成 本原。《周易》与《管子》把精的概念抽象 为无形而动的极细微物质。
自然界
水
抽象
精
人
生殖
之精
万物之 本原
总之,古代哲学精概念的形成,是古人“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察结果。
气的运动止息,宇宙则失去生生之机。
2.气化
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 程。凡在气的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物在 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 皆是气化的结果。气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 种:
(1)气与形之间的转化 (2)形与形之间的转化 (3)气与气之间的转化 (4)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
人的生死过程,也就是气的聚散过程。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奠基于先秦至秦汉时 期。这一时期正值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阶 段,故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 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尤其对中医学精 气生命理论和整体观念的构建,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说课稿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说课稿《中医基础理论》说课稿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医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习中医药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与辨证论治等。
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和病因病机学说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掌握中医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中医理论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探索中医的奥秘。
四、教学资源与支持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条件。
这包括教材、讲义、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料,以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我们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五、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实践活动三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依据。
《中医基础理论》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程。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条件,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也期待学生们能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掌握中医精髓,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说课稿(1)《中医基础理论》说课稿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目录目录 (1)第01 讲中医学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 (3)第02 讲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9)第03 讲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 (14)第04 讲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 (19)第05 讲中医学的特色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 (25)第06 讲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一) (29)第07 讲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二)基本内容(一) (35)第08 讲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 (41)第09 讲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五行学说: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一) (46)第10 讲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一) (51)第11 讲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二)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一) (56)第12 讲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二) (61)第13 讲脏象学说概述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 (66)第14 讲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二)心的生理特性 (71)第15 讲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一) (75)第16 讲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二)肺的生理特性 (80)第17 讲五脏: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特性(一) (85)第18 讲五脏:脾的生理特性(二)肝的生理功能(一) (89)第19 讲五脏:肝的生理功能(二)肝的生理特性(一) (93)第20 讲五脏:肝的生理特性(二)肾的生理功能(一) (97)第21 讲五脏:肾的生理功能(二)肾的生理特性 (101)第22 讲六腑:胆、胃(一) (106)第23 讲六腑:胃(二)、小肠、大肠 (111)第24 讲六腑:膀胱、三焦 (115)第25 讲奇恒之腑:脑、髓、女子胞 (119)第26 讲奇恒之腑: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附:精室 (122)第27 讲形体官窍:五体(脉,皮,肉) (127)第28 讲形体官窍:五体(筋、骨)官窍(舌、鼻、口、喉) (132)第29 讲形体官窍:官窍(目、耳、二阴)脏腑之间关系(一):脏与脏之间关系 (136)第30 讲脏腑之间关系(二):脏与脏之间关系 (140)第31 讲脏腑之间关系(三):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关系 (145)第32 讲气血精津液概述气:含义、生成、功能、运动 (150)第33 讲气:分类 (155)第34 讲血精津液(一):概念 (160)第35 讲津液(二):生成、输布、排泄、生理功能气与血的关系 (165)第36 讲气与精、津液的关系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170)第37 讲十二经脉(一):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 (175)第38 讲十二经脉(二):流注次序、循行 (179)第39 讲奇经八脉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的应用 (184)第40 讲体质:基本概念 (189)第41 讲体质:形成(一) (194)第42 讲体质:形成(二)、分类体质学说的应用(一) (198)第43 讲体质:体质学说的应用(二) (203)第44 讲病因:概说,外感病因概说 (207)第45 讲病因:外感病因——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六淫(风邪、寒邪) (212)第46 讲病因:外感病因——六淫(暑邪,湿邪,火邪) (217)第47 讲病因:外感病因——疠气内伤病因——七情(一) (222)第48 讲病因:内伤病因——七情(二) (227)第49 讲病因:内伤病因——七情(三)、饮食失宜 (231)第50 讲病因:内伤病因——劳逸失度病理产物——痰饮 (235)第51 讲病因:病理产物——瘀血、结石 (241)第52 讲病因:其它病因——胎传、环境、毒 (246)第53 讲病因:其它病因——外伤、寄生虫等 (251)第54 讲病机:概念,发病机理(一) (255)第55 讲病机:发病机理(二) (260)第56 讲病机:基本病机——邪正盛衰 (266)第57 讲病机:基本病机——阴阳失调(一) (273)第58 讲病机:基本病机——阴阳失调(二)气血失调(一) (278)第59 讲病机:基本病机——气血失调(二)津液失常病机:内生五邪(一) (282)第60 讲病机:内生五邪(二) (287)第61 讲病机:内生五邪(三)脏腑病机——心的病机(一) (293)第62 讲病机:脏腑病机——心的病机(二)肺的病机 (298)第63 讲病机:脏腑病机——脾的病机肝的病机(一) (302)第64 讲病机:脏腑病机——肝的病机(二) (308)第65 讲病机:脏腑病机——肾的病机胆的病机 (313)第66 讲病机:脏腑病机——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病机奇恒之腑的病机 (318)第67 讲疾病的传变(一):概念、形式(一) (324)第68 讲疾病的传变(二):形式(二)、影响因素 (330)第69 讲疾病的转归养生 (335)第70 讲预防与治则(一):治病求本、扶正祛邪 (341)第71 讲治则(二):正治、反治 (347)第72 讲治则(三):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三因制宜 (353)第73 讲如何学好中医基础理论 (358)第74 讲问题解答 (365)第75 讲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 (371)第01 讲中医学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
精的概念,首见于《道德经·二十一章》:“道之为物……窈兮 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认为精是“道” 的内核,而气是由道生的,因而精与气是有一定区别的:精在气 先。
在古代经典中,认为精与气的概念内涵是基本一致的,有《周 易》、《管子》、《吕氏春秋》等。如:
《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认为宇宙万物由精气构成。 《管子·心术下》说:“一气能变曰精。”认为精即精微的、能
气的概念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云气说”。什么是云气说呢? 就是在气的哲学概念产生之前,古人认为自然界流动的大气,变 幻的云,是自然界万物的产生之源。然后在大气和云气的基础上, 抽象出生成宇宙万物的气的一般概念。
云气、风气或大气,是气的本始涵义。如《说文》说:“气, 云气也。”《庄子·齐物论》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
这里讲的是古代哲学范畴中的精、气 的基本概念,不是中医学中讲的人体 中的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也就是我们一定要弄清楚:精与气的 概念在古代哲学中是怎么讲的,在中 医学中又是怎么讲的。
1.古代哲学精的基本概念
精,有时称为精气,是指一种充塞宇宙中的、无形的、运动不 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所谓“无形”,是说 人们肉眼看不到的,而不是不存在的。精这种运动不息的非常细 微的物质,构成了宇宙万物。宇宙中各种各样的事物,包括星星 月亮,地球上的各种动、植物都是精构成的。在某些情况下,精 气,专门指气当中的一部分。哪一部分呢?是构成人类本原的部 分。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可能注意到,在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 的概念大致是等同的,也多被东汉时期的元气一元论所同化。但 我在此强调的是,人体中的精与气的概念是不同的,它们都是内 涵相对独立的概念:精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气是人体生命的维系。 具体的区分在下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目的要求】1.了解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内容及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内容。
3.掌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
4.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精气学说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一)精的概念(二)气的概念二、精气学说的内容(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一)阴阳的概念(二)阴阳的属性(三)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阴阳学说的内容(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促进化生。
(三)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交感的概念、机理和意义;互藏的概念与意义。
(四)阴阳消长:阴阳消长的概念与形式。
(五)阴阳转化:阴阳转化的概念、机理与形式。
(六)阴阳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的概念及意义;阴阳平衡的概念及维系机制。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五)用于疾病的防治:指导养生、确定治疗原则、分析归纳药物性能。
第三节五行学说一、五行的概念五行的概念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归类的方法、结果和意义。
二、五行学说的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相生相克的概念、次序;母子关系及所胜所不胜关系。
(二)五行制化与胜复:制化与胜复的概念、规律和意义。
(三)五行相乘与相侮:相乘与相侮的概念、次序、形成原因和相互关系。
(四)五行的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相生关系的传变、相克关系的传变。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2.客观存在的精微物质
古人在日常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体验中,发现了天空中的白云, 体验到了风的流动,还发现蒸煮食物会冒出蒸气、草木燃烧可冒 出烟气等,从这些现象中推想出有形之物中存在着无形之物。
水气升空而化为云,风吹云动,云聚成雨,和风细雨滋润养育万 物,从而产生诸多联想与推理,认识到自然界有形之物皆由风、 云之类的无形无状而又变化多端、运行不息之物所造就,即所谓 “有生于无”。同时,在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中,也体悟和感 受到气的存在,认识到呼吸之气、人活动时身体散发的“热气” 等对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1.精
是指宇宙的本原之气《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认为 宇宙万物由精气构成。《管子·心术下》说:“一气能变曰精。” 认为精即精微的、能运动变化的气。因此该观点认为精是宇宙万 物的本原,与气的内涵是同一的。
2.精气概念的产生
源于“水地说”《管子·水地》说:“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 之根菀也。”又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 也。”古人在观察自然界的过程中认识到,自然界万物由水中或 土地中产生,并依靠水、地的滋养、培育而成长、变化,因此把 水、地并列为万物生成之本原。在此基础上引申出“精”的概念, 嬗变为精是万物之源。
综合上述,气的本义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 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气的泛义是指任何 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精气学说是有关宇宙生成及发展变化的一 种古代哲学思想,其内涵丰富,主要有以下 几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精气学说认为,宇宙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成的,世 界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或气自身运动的结果,所以精或气是构成天 地万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共同的原始物质。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讲稿(2)
阶段的主要矛盾。
❖
病:反映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
归的全部过程和基本规律。
(2)联系:
❖
每一种病都包含了以某一
症状为主的若干症状、体征组合的
不同证候。
❖
症状
❖病
证
❖
体征
若干
3.辨证论治的含义
辨:分析、辨别。
证:证候。
论:考虑、讨论。
治:治则、治法
将四诊收集的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
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之间的
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病理变化
的全过程。是生命的异常变化。如:
肺痈、痰饮、便秘、麻疹、疟疾等。
2、症、证、病、三者关系
(1)区别:
❖症:是可以被感知的疾病现象是构成证候和疾病的基本要素。是诊断疾病和 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
❖
证:是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能反
映疾病阶段性本质的症状集合。是对疾病
现阶段本质的认识,代表了疾病当前所处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二)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主要阐释和介绍中医学有关人体生理方面的 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内容包括 藏象、精气血精液神、经络、体质学说等四 部分。
(三)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
主要阐释和介绍中医学关于疾病的发生 原因、发病机理、病变机制、预防和治疗的 理论、知识和方法,包括病因、发病、病机 和防治原则四部分。
(6)治疗方面——局部病变从整体治疗, 如《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 病在下者,高取之”。
2.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
❖ ①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存。
2024年度中医基础理论讲稿课件
经络与肢体的联系
经络在人体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的分布纵横交错,入里出表 ,通上达下,相互络属于脏腑,从而构成了人体表里、上下 彼此紧密联系的统一体。
类法等。
24
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变化技巧
方剂的组成原则
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即主药、辅药、佐药、使药的配伍关系。
方剂的变化技巧
包括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等,以适应不同病情和个体差异。
2024/3/23
25
常用中药及方剂介绍
2024/3/23
常用中药
如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介 绍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 等。
常用方剂
如四物汤、八珍汤、六味地黄丸等, 介绍其组成、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等 。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27
17
病因病机学说在辨证施治中的指导意义
审证求因
治病求本
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表 现,推断其病因病机,为治疗提供依 据。
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以达 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例如,对于外感 风寒引起的感冒,治疗时应以祛风散 寒为主。
三因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不同季 节、地域和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治疗 方案。例如,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治疗时应注重温阳散寒;南方地区 气候湿热多雨,治疗时应注重清热利 湿。同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 别、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11
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经别、经筋、皮部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我们现在开始讲第一章——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我们在导论里讲到中医理论体系是以中国古代哲学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作为医学观、自然观和方法论来构建中医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中医学的气、阴阳、五行学说。
我们这一章就详细的论述中医学的气、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讲气一元论。
第一节气一元论一、气的基本概念第一个问题讲气的基本概念。
在中医基础理论当中,气这个概念有哲学意义和医学意义双层含义。
第一、我谈谈气的哲学意义。
气这个概念从常识到哲学经历过一个过程,在中国的古代文献,包括中医的文献当中都可以表现出来。
其一、常识性的概念。
是指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
比如,在中医的古书当中,提到云气、水气、呼吸之气、水谷之气等等,它最初是作为常识概念出现的,妇孺皆知。
而这个概念表述的是具体的物质,具体的物质概念。
其二、哲学范畴。
人们从常识的概念,认识不断的深化,从具体经过抽象上升为哲学概念。
那么气这个哲学概念是什么呢?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具有运动功能的客观实体,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一个抽象的物质概念,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
这个概念它有几个要素:一、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内涵,这种物质肉眼难以看到,(是)极其细微的物质。
二、它具有运动的属性。
所以从哲学上讲,它是具有运动功能的客观实体。
其三、用它来说明世界的本原。
因为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其四、(它)是一个抽象的物质概念。
大家注意,哲学的物质概念是抽象的物质概念。
中国哲学这个气是极细微的物质,它有什么样的重要特征呢?和西方哲学所说的物质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最后这一个要素,是物质与功能的辩证统一。
这一点从古至今中国的哲学一直是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说气是极细微的物质,它具有运动的属性,同时它还有功能的含义。
用我们今天的术语表述它,就是物质(和)功能的统一。
注意物质和功能统一绝不是既可是物质又可是功能,它有两个含义。
如果既可是物质,又可是功能,那就是二元论,说物质和功能统一就是一元论。
想到气就是物质的时候,同时思维就必须反映它有功能,所以我们考察问题是从功能来考察这个气的。
气这样一个定义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思维方法,系统整体的科学方式。
这里面请同学们记的,一、气是物质。
二、它有运动的属性。
三、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四、物质和功能统一。
把这些内涵记住了,才(能)真正了解中医学所说那个气的真正含义,这是指从哲学层次来说。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在气学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用气这个概念,世界的本原,说明世界如何来运动,而且精神现象也用气来解释。
那发展到此,由原来的哲学意义又加以引申。
如果说上述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具有运动的属性,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和功能统一、是气这个概念的本义的话,气不仅指物质现象,而且还指精神现象,进一步来引申,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气来表达,都可以用气来说明。
在这种条件下,气的含义就由本义引申为我们称之为泛义。
在中国的文化当中,气的泛义是指世界上任何现象,不仅仅是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这个人有人气,讲这个人讲的精神现象。
有阳刚之气,柔弱之气,它说明的是精神现象。
孟子讲,讲仁学,讲浩然之气。
由此可见,在中医学气一元论里面,气的第一概念表述的含义,哲学含义,要求大家记住的是它本义,同时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包括在中医学的论著当中,使用气这个概念不仅仅说明物质现象,而且也在说明精神现象,但是它的本义记清楚。
第二、讲一讲气的医学含义。
这里面只是讲和哲学的含义相比较而言的。
因为关于气的医学含义,我们在气血津液这一章还要做专门的论述。
从《内经》开始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当中,它的气系统有哪些呢?中医学的气系统,从《内经》开始就已经构建完成了,可以分为自然之气、生理之气、病邪之气、药物之气等等。
在中医学的气系统当中,是以人体生理之气为核心的。
人体生理之气称为人体之气。
自然之气:天地、五行、四时(之气)。
生理之气:在《内经》有人气、阴阳、清浊之气、脏腑之气、真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等,这些概念在《内经》里已经都形成。
病邪之气有六淫之气、有恶气、毒气等等。
药物之气有寒、热、温、凉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之气等等。
这一些都属于中医学的气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其中核心是生理之气。
那么中医学里面气的医学含义是指什么说呢?是指人体之气。
这个人体之气是运行不息,极细微的精微物质。
就人体之气言,它是精微物质,极细微的精微物质。
这个物质系统,包括气血精津液。
这个气血精津液的物质系统,气是最大的概念,血精津液都是由气所派生的。
中医学人体之气这个概念是什么呢?是生命物质和生理功能的统一。
它与气的概念的哲学含义物质和功能的辩证统一是相一致的,是生命物质和生理功能的统一、大家来研究来学习中医学里面气的时候,一定要牢牢的记住,坚持这样一个观点。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下面我们讲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过去的教材把(气一元论)统一放在气血津液里面去学习,我们这本教材单独设立一节,便于把概念(搞得)更清晰一些。
在中医学的气一元论里面它有哪些内容呢?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呢?第一、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样一个基本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中医学认为世界(是)由气构成的,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老子说“通天下一气耳”,也就是说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本原于气。
中医学这样的观点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气论思想。
在中医学,大家翻开《内经》看,历代书在论述世界的构成的时候都讲气是世界的本原。
论述生命的时候,讲天地是由气构成的。
那人呢,中医讲“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之所生,全赖乎气”。
那么就是(说)生命本原于气,生命是物质的。
(生命是)什么物质呢?本原于气。
那么生命怎么形成的呢?是“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生命是自然运动的结果,是天地之气运动变化的结果。
人的生命过程,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取决于气的运动变化,“人之所生,全赖乎气”。
气一元论的内容里面第一个观点就是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里面请同学们掌握两个最基本的思想,一、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
二、生命运动也是由气构成和运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气一是宇宙的本原;二也是生命的本原。
那就是说天地人本原于气,所以说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从气论学说,气一元论来认识世界,认识生命这个角度,世界本原于气,世界的运动变化是由气运动变化的结果,生命本原于气,生命过程就是气的运动变化过程。
第二、运动是气的固有属性及其存在形式。
那么这个气它有什么性质呢?它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它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它有什么属性呢?它有运动的属性。
那么气运动以后,就有表现的形式。
一、我们看气的运动属性,中医学强调气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在中医学的文献里面,比方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讲变,讲化。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用气的运动变化可以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下面这句话,大家不需要背,理解这个意思,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
这句话的内涵告诉我们,随着气的运动变化,事物就表现为发生发展衰亡的过程,生命就表现为生长壮老已的过程,自然界的变化,生长化收藏,事物的变化,发生发展和消亡,生命运动的生长壮老已,本原于气,都是气运动的结果。
那么它以什么形式来存在呢?(它)叫升降出入。
中国古代哲学讲气升降出入,咱们中医学也讲气升降出入。
这个术语是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不是我们医学自己的独立的科学术语,而是移植过来的。
那么运动的结果是什么样呢?有形化,有气化,形化气化两者不断的变化,用另外一个术语表达叫形气转化。
肉眼可见称之为形化,气的运动过程肉眼不可见叫做气化。
形化气化两者不断的运动,形成形气转化。
世界的变化是形化气化——形气转化的结果,生命也是如此,用这样一个观点解释生命,生命有机体就是气不断的进行升降出入,气化的机体。
第三讲气运动的根源。
气是不断在运动变化的,它表现的形式是升降出入。
具体运动过程有形和气与形气转化。
这个气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呢?用气本身来说叫气有胜复,中医的术语,《内经》讲“气有胜复”。
这个气运动起来以后,表现为内部的阴气和阳气的运动,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本身一分为二、阴气阳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用地道的中医术语来表达叫气的阴阳相错,使气不断的发生升降出入,形化、气化,形气转化这个过程。
大家看这个示意图,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气本身一分为二、分为阴气阳气,阴气阳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使气发生了运动变化。
气有什么特性呢?气有感应性,相互感应。
那么中国哲学里面这个气是无孔不入,具有侵入性,在事物之间可以互相渗透,这样它才能够不断的形化和气化。
也就是说阴气和阳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表现为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气由这个事物可以到另外一个事物,形成另外一个事物,它们在事物之间可以相互渗透,这个相互影响的结果——万物化生,才形成了世界万物,才构成了生命的运动。
第三、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
一、讲中介的含义。
什么是中介?中介是表征不同事物和同一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间接联系的概念。
二、什么叫做气的感应性?气的感应性是指气一分为二、表现为阴气和阳气,阴阳二气的交感相应。
简单(地)说就是阴阳交感。
三、气的可入性和渗透性。
可入性是因为气非常细微,既无形质又有形质,无处不入,无所不有,贯通一切。
渗透性是指气能够渗入其他事物之中,或者是吸收其他事物的成分而使自己变为阴气、阳气、风气、云气等等,表现出气的多样性,这是气的可入性和渗透性。
上述三者就是中医学的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我们这里简要的介绍一些它(的)基本观点。
其一、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个本原是什么呢?是物质。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天地万物由气所构成,承认生命是物质的,由气所构成。
其二、气具有运动的属性,它运动的形式表现为升降出入,表现为形和气之间的相互转化,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气内部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其三、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是指气具有感应性、可入性和渗透性。
正因为它具有这样的特性,有中介的作用,事物之间才能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由这一事物表现为另一事物,派生出另一事物,表现为世界的五彩缤纷,表现出事物的多样性,就是由气所决定的。
三、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三个问题我们讲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确立了中医学的科学观。
其一、确立了中医学的自然观。
所谓自然观,就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
那么中医学根据气一元论,它对世界是怎么看的呢?中医学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从《内经》开始一直到现在,贯穿了全部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学强调天地人统一于气。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句话就集中体现了中医学对于自然的总的看法,就是中医学的自然观。
具体说来,中医学承认自然是物质,人是物质,生命是天地自然运动发展变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