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学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牧草田间性状鉴定和亲本选配
一:目的和意义
学习牧草和草坪草田间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测定的方法。能够设计育种计划,选择适宜的亲本,进行亲本选配。要求学生提前复习已做过的实验内容,了解本实验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二:材料和用具
1.材料
不同种属、不同生活年限的豆科、禾本科或其他科人工草地饲料作物地。2.用具
电子天平、斤秤、镰刀、菜刀、线绳、塑料袋、剪刀、钢卷尺。
三:方法
豆科、禾本科、其他科牧草的田间农艺性状测定
(一)产草量的测定:刈割法
在牧草地取样4处,每处0.25~1m2,用镰刀或剪刀齐地面(生物原产量)或距地面3~4cm(经济产量割下)或剪下牧草并立即称重得鲜草产量,从鲜草中称取1000g装入布袋阴干,至重量不变时称重即为风干重。再从风干或鲜草中称取500g,放入105℃烘箱内经10min后降温到65℃,经24h,烘至恒重,即为干物质重(绝干重)。因为测定的目的不同,时间规定也不一样,按时间特征来归纳,可以有3种产量的测定:
(1)平均产量是在人工草地利用的成熟时期测定第一次产量,当牧草生长到可以再次利用的高度时,再测定其再生草产量。再生草可以测1次、2次乃至多次。各次测定的产量相加,就是全年的产量,再除以次数,即为平均产量。
(2)实际产量也叫利用前产量,即比测定平均产量早一些或晚一些所测定的产量叫实际产量。第一次测定后每次刈割或放牧时重复测定产量,各次测定的产量之和,就是全年实际产量。
(3)动态产量是在不同时期测定的一组产量。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在一定的地段,设立有围栏保护的定位样地,在样地上根据设计并预先布置样方,进行定期的产量测定。动态产量的测定可按牧草的生育期,也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如10d、15d、1个月或1个季度测定1次。
生育期是指刈割时的生长发育阶段。
(二)种子产量测定
(1)选定样方6~10个,总面积为6~10m2
(2)调查每样点有效株数,平均之,再求每亩株数。公式为:
每亩株数=取样点平均株数(株/m2)
(3)调查每株平均粒数(代表性植株20株平均)。
(4)通过千粒重的测定,求出每千克粒数。公式为:
每千克粒数=1000(g)/千粒重(g)×1000
(5)根据下列公式求出每公顷草地种子产量:
种子产量(㎏/h㎡)=每公顷株数×每株平均粒数/每千克粒数
或者将样方内植株全部刈割后脱粒、称重再折算成公顷产量
(四)植株高度和生长速度的测定
1.植株高度
牧草的株高与产草量成正比。牧草的株高与牧草的利用方式(刈割、放牧或兼用)、草层高度与各草种在混播草地中的比例有密切关系。植株高度分为:(1)草层高度:大部分植株所在的高度。
(2)绝对高度:植株和地面垂直时的高度。即把植株拉直后植株的长度。(3)自然高度:即牧草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高度,测定时从植株生长的最高部位到垂直地面的高度。
植株高度从地面量至(开花前)或花序顶部,禾本科牧草的芒和豆科牧草的卷须不算在内。株高的测定采用定株或随机取样法,取代表性的植株40株平均。测定时间可根据不同的测定目的在各物候期进行或每10d测定1次。
2.牧草生长速度
指单位时间内牧草增长的高度。其测定多结合株高测定进行,采用定株法,每10d测定1次,然后计算出每天增长的高度。随机取样时如2次测定时间过短,也可能出现负增长。
(五)分蘖(分枝)数的测定
牧草从分蘖节或根颈上长出侧枝的现象称为分蘖(分枝)。分蘖(分枝)数的多少不仅与播种密度、混播比例有关,且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分蘖(分枝)数的测定,根据不同目的可在不同物候期进行,一种方法是在测定过产草量的样方内区代表性植株10株,连根拔出(拔5~10cm深即可),数每株分蘖(分枝)数,进行平均;二是取代表性样段3行,每行内定50~100cm长,然后数每行样段内每一单株的分蘖(分枝)数,平均之。
(六)亲本选择
用作母本的植株应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状,生长健壮,无病虫害。
实验二、CTAB提取DNA
一、实验原理
TAB法原理CTAB(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具有从低离子强度溶液中沉淀核酸与酸性多聚糖的特性.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0.7mol/L NaCl),CTAB与蛋白质和多聚糖形成复合物,只是不能沉淀核酸.通过有机溶剂抽提,去除蛋白,多糖,酚类等杂质后加入乙醇沉淀即可使核酸分离出来.
二、实验器材
1、121.1g Tris溶于800ml无菌水中,加浓HCL调pH到8.0,定容至
1L,高压灭菌。
2、186.1g EDTA-Na·2H2O溶于800ml无菌水中,需用磁力搅拌器剧
烈搅动,用NaOH调pH值到8.0(约20g),定容至1L,高压灭菌。
3、204.75g NaCL溶于1L无菌水中,高压灭菌。
4、10% CTAB溶液
10gCTAB溶于80ml无菌水中,定容至100mL,高压灭菌。
5、氯仿-异戊醇(24:1体积比)
7、RNAaseA
8、异丙醇
9、无水乙醇
10、3mol/L醋酸钠
11、1×TE缓冲液
实验仪器:
液氮罐、1.5ml离心管、1.5ml离心管架、恒温水浴摇床、枪及枪头(1ml 和200ul)、离心机(转速可调至4000rpm和10000rpm)、剪刀
三、实验步骤
1、65℃预热CTAB 45分钟,在1.5毫升离心管中加入600微升CTAB和
20微升乙醇,放入45℃水中40-60分钟,期间每隔几分钟晃动离心管,以便叶片与CTAB 充分反应。
2、在离心管中加入630微升氯仿异戊醇,晃动10分钟,摇匀,否则DNA
量明显减少,可以在振荡器上混匀。
3、在25℃、10000转每分钟离心10分钟。
4、用剪过的枪头抽取上清液450微升到另一只灭菌后的离心管中,加入提
前冷却的异丙醇150微升,轻摇几下,看见白色絮状物最好,刚入-20℃冰箱中冷冻1小时。
5、取出离心管,在4℃、10000转每分钟条件下离心10分钟。
6、倒掉液体后加入500微升TE溶解,20分钟后加入500微升氯仿异戊
醇,轻摇10分钟。
7、4℃、10000转每分钟条件下离心10分钟。
8、取上清液400微升到新的离心管中,加入1000微升污水乙醇和40微升
醋酸钠,轻摇几下,可见白色絮状物,放入-20℃条件下冷冻几小时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