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各化学实验步骤及现象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基准,加装出现装置顺序就是:摆不好铁架台拿起酒精灯根据酒精灯边线紧固不好铁圈石棉网紧固不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的定原则。

拎导管的塞子在烧瓶紧固前纳不好,以免烧瓶紧固后因不必用力而纳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毁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提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紧固后重新加入。

如上例淡盐酸应当在烧瓶紧固后在分液圆柱形中缓慢重新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出厂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须要测到反应混合物的精确温度,因此,应当将温度计填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并使反应物的温度维持相对平衡,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填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冷却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搜集nh3 其促进作用分别就是:避免kmno4粉末步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用物质拆分纯化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酿造加热法:在沸点上差值小。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总结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总结

中考复习资料总结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总结一、化合反应1、木炭(碳)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点燃CO2(充分燃烧)2C+O2点燃 2 CO (不充分燃烧)2、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S+O2点燃SO23、红磷(或者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4P+5O2点燃2P2O54、注意..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3Fe+2O2点燃Fe3O4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冒白烟,生成白色粉末,放出热量。

2Mg+O2点燃2MgO6、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2H2+O2点燃2H2O7、铜在空气中加热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2Cu+O2△2CuO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上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O2点燃2CO29、汞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2Hg+O2△2HgO10、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11、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 +C高温2CO1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 +H2O == H2CO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的原因)二、分解反应1、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2Hg+O2↑2、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3、氯酸钾制氧气:2KClO3MnO22KCl+3O2↑△MnO24、过氧化氢制氧气:2H2O2 2H2O+O2↑5、电解水:2H2O通电2H2↑+O2↑6、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CO2↑ (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加热红色变为紫色的原因)三、其他反应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 H2O + CO2↑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2、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CuO为黑色粉末)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课本化学实验大全

九年级课本化学实验大全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活动与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蜡烛浮在水面(2)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3)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变黑碳化;(4)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无色小液滴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5)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H2O,其中含氢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活动与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现象: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O2的含量高)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H2O的含量高)小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含量多少不同)基本操作插图送入固体粉末状:操作要点“一横、二送、三缓速”(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的倾倒操作要点:“取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手心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液体的量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初中化学实验步骤说明

初中化学实验步骤说明

初中化学实验步骤说明化学实验是初中阶段学生重要的学科内容之一。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下面我将详细说明初中化学实验的步骤。

一、实验名称:酸碱中性试验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试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其酸、碱、中性的性质。

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打滴管、石蕊、酚酞溶液、酚酞指示剂、苯酚酚酚、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

3. 实验步骤:a. 将试管架放在实验台上,并将试管夹夹在试管夹上;b. 用打滴管分别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滴入不同的试管中;c. 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记录下实验结果;d. 用另一个试管重复以上步骤,将氢氧化钠溶液和苯酚酚酚溶液进行酸碱中性试验。

4. 实验结果:氢氧化钠溶液在酚酞指示剂的作用下变成粉红色,为碱性;盐酸溶液在酚酞指示剂的作用下变成无色,为酸性。

二、实验名称:金属活动性实验1. 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观察金属在溶液中的反应。

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金属样品(铜、铁、锌)、铜(Ⅱ)硫酸溶液、铁(Ⅱ)硫酸溶液、锌硫酸溶液。

3. 实验步骤:a. 将试管架放在实验台上,并将试管夹夹在试管夹上;b. 依次在三个试管中加入铜(Ⅱ)硫酸、铁(Ⅱ)硫酸、锌硫酸溶液;c. 将铜条放入第一个试管中,观察其反应产物;d. 依次将铁条、锌条放入其他试管中,观察其反应产物。

4. 实验结果:铜条放入铜(Ⅱ)硫酸溶液中无反应,铁条放入铁(Ⅱ)硫酸溶液中起化学反应,锌条放入锌硫酸溶液中起化学反应。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说明,学生能够更具体地了解初中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希望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愿每位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实验中都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整理及注意事项

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整理及注意事项

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整理及注意事项一、家庭小实验整理实验1:观察厨房中常见物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

分别取一药匙食盐、纯碱和食醋于三个容器中,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及气味,记录实验现象;再分别向三个容器中加入约20mL水,充分搅拌并观察现象。

取一药匙纯碱放于容器中,再向其中逐滴滴加食醋,边加边搅拌,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目的:学习观察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简单的化学变化的现象。

实验2:观察矿泉水和纯净水的区别分别查看矿泉水与纯净水标签,试从标签信息中找出这两种水的区别取二片干净的玻璃片(镜片),向玻璃片一表面滴一滴矿泉水、向玻璃片二表面滴一滴纯净水,再用吹风机小心吹干表面水滴,观察水滴被吹干后玻璃片上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实验目的:通过查看标签了解矿泉水和纯净水区别;通过化学实验来区分矿泉水和纯净水。

实验3:配制食盐和纯碱的饱和溶液取两个容器,分别加入10m L水,向容器1中加入食盐,向容器2中加入纯碱,直至不在溶解为止。

向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搅拌,观察蔗糖是否溶解。

取约20mL80(热水)水于溶器中,向水中加入纯碱至不再溶解,冷却纯碱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目的: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习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实验4:蜡烛的燃烧与熄灭点燃一支蜡烛,试将一白色盘子底部置于火焰上方片刻,观察盘子底部有什么现象。

试着用多种不同方法使燃烧的蜡烛熄灭,说一说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什么?实验目的:认识含碳物质的燃烧;认识具体灭火事例中的灭后原理。

实验5:自制汽水实验所需仪器和药品:带瓶盖的塑料瓶或玻璃杯(约500mL)、凉开水、小苏打、柠檬酸(或柠檬)、白砂糖(或蜂蜜)实验步骤:将少许白沙糖放入塑料瓶中,向塑料瓶中倒入凉开水至快满;向凉开水中加入0.5g小苏打;再加入0.5g柠檬酸,立即盖紧瓶盖,震荡后将塑料瓶放入冰箱内冷藏半小时后饮用。

实验目的:认识生活中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认识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之一----温度。

九年级化学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过程及现象

九年级化学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过程及现象

粗盐的提纯•粗盐提纯: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等。

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中的Ca2+,Mg2+,SO42-则可通过加入BaCl2、NaOH和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而除去,也可加入BaCO3固体和NaOH溶液来除去。

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粗盐提纯实验:1. 实验过程:(1)溶解(2)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3)加入过量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BaCl2+Na2SO4==BaSO4↓+2NaCl(4)加入过量NaOH(去除镁离子)MgCl2+2NaOH==Mg(OH)2↓+2NaCl(5)加入过量Na2CO3(去除钙离子及BaCl2中的钡离子)Na2CO3+CaCl2==CaCO3↓+2NaCl(6)Na2CO3+BaCl2==BaCO3↓+2NaCl(注:3,4两步可互换。

)(7)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HCl(除去过量NaOH,Na2CO3,可选择用pH试纸控制加入的量,或是直接蒸发)(8)蒸发结晶2. 实验步骤:(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粗盐(精确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的现象。

接着再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2)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3)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上册所有化学实验的实验步骤

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上册所有化学实验的实验步骤

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上册所有化学实验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考点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步骤现象结论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考点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考点5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取用药品应遵守的原则①“三不”原则:即不得用手触摸药品;不得品尝药品的味道;不得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②“少量”原则: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实验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少量取用,即液体取1 mL—2 mL,固体只须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不得放回原瓶,不得随便乱扔,不得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2)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颗粒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的药匙或镊子都要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3)药品的保存: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广口瓶里,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细口瓶里。

(4)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三不”:①不得向燃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③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

(5)给玻璃容器加热时,玻璃容器的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不能留有水滴;热的玻璃容器不能用冷水冲洗;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等等。

初中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步骤与原理

初中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步骤与原理

初中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步骤与原理
1、醋酸铜检验醋酸
实验步骤:
(1)将醋酸溶于比较粗的棉线上,然后放入干净的烧杯中。

(2)把准备好的铜片放入烧杯中,然后给它加热,利用火力把醋酸
挥发去。

(3)将燃烧完毕的醋酸加热,直到气体以紫红色的火焰显示出来。

(4)把火焰左右的铜片拿出来,检查它们的外观,如果发现有类似
棕色的现象,就说明有醋酸存在于溶液中。

原理:
铜片在醋酸存在的情况下,醋酸会与铜片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然后
形成醋酸铜和水,水会把氧化铜变成碳化铜,这就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具体的式子如下:
2Cu+4H2SO4→2CuSO4+SO2+2H2O。

因此,如果检查发现有类似棕色的现象,就可以说明有醋酸存在于溶
液中。

2、溴化钠检验水的硬度
实验步骤:
(1)将恒定的浓度溴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的水样本,给它加热。

(2)当溶液变淡时,加入少量的氯化铜溶液,直到溶液变绿色,然后用烧杯测量,如果测量后发现溶液是绿色的,则说明水硬度比较高。

(3)如果溶液发现是青绿色的,则说明水硬度较低。

原理:
溴化钠检验水的硬度是指利用溴化钠和氯化铜在烧杯中进行实验。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15个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15个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

九上常见化学实验1.蜡烛燃烧①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②生成的产物:水(H20)和二氧化碳(CO2)③实验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④实验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方程式:【注意】蜡烛燃烧的产物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水⑤为什么要放上下两层?为了检验二氧化碳的密度⑥确定水的生成: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有水雾生成)2.红磷燃烧①目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上升至五分之一的地方。

③注意事项:红磷要过量(把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燃耗时必须先关闭止水夹,结束后要等集气瓶冷却再打开止水夹(气体膨胀导致倒吸入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④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未冷却至室温。

方程式:⑤实验结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3.硫在氧气中的燃烧①实验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方程式:②注意事项: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吸收产物二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4.铁在氧气中的燃烧①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方程式:②注意事项:铁丝只能在纯氧中燃烧,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掉落集气瓶底部使集气瓶受热不均匀发生炸裂5.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①发生装置类型:固液常温型方程式:②二氧化锰的作用: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的作用】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缩短或延长反应时间,但并不改变反应物的消耗和生成物的生成,以及催化剂自身的质量和性质③收集装置: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④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瓶中气体是氧气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瓶中气体已满6.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方程式:①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②注意事项:试管口向右下方倾斜,防止生成水,使局部过热炸裂试管;试管口塞一块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颗粒沿导管滑落从而堵塞试管③收集装置与检验、验满方法同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收集装置发生装置7.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①发生装置类型:固体加热型方程式:③注意事项:试管口向右下方倾斜,防止生成水,使局部过热炸裂试管④收集装置: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8.电解水方程式:①实验现象:正氧负氢(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二氧一(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②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9.过滤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边缘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紧靠烧杯,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完整)九年级化学的全部化学实验步骤

(完整)九年级化学的全部化学实验步骤

(完整)九年级化学的全部化学实验步骤九年级化学的全部化学实验步骤实验一:酸碱反应实验实验材料:- 石蕊试纸- 盐酸溶液- 碳酸氢钠溶液- 红茶水溶液实验步骤:1. 取一小张石蕊试纸,将其蘸入盐酸溶液中;2. 将试纸拿出,观察其颜色变化。

如果试纸变红,说明是酸性物质;3. 再取一小张石蕊试纸,将其蘸入碳酸氢钠溶液中;4. 将试纸拿出,观察其颜色变化。

如果试纸变蓝,说明是碱性物质;5. 最后,将试纸蘸入红茶水溶液中;6. 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如果试纸保持原来的颜色,说明是中性物质。

实验二:金属活性实验实验材料:- 锌片- 铁片- 美国硬币- 醋酸实验步骤:1. 每一种金属材料准备一块;2. 将锌片放入一个试管中;3. 将铁片放入另一个试管中;4. 将美国硬币放入第三个试管中;5. 向每个试管中加入相同的醋酸;6. 观察每个试管中的金属片变化情况。

如有气泡产生,说明金属活性较高。

实验三:电解实验实验材料:- 电解槽- 碳棒- 铜片- 镀金线- 环氧树脂实验步骤:1. 在电解槽中注满适量的水,并加入一些盐,使其溶解;2. 在电解槽中放入一个碳棒作为阴极,一个铜片作为阳极,并用夹子固定;3. 将两极的电线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4. 打开电池开关,开始通电;5. 观察电解槽中的变化,如果阴极上出现气泡,而阳极上的铜片逐渐溶解,则说明电解反应发生。

实验四:物质燃烧实验实验材料:- 纸片- 火柴- 酒精灯- 碱性电池- 氧气气体实验步骤:1. 将一小条纸片放在实验台上;2. 用火柴点燃纸片的一角;3. 观察纸片燃烧的现象,以及发生的变化;4. 将火柴点燃酒精灯中的酒精;5. 将一根碱性电池放在实验台上;6. 用火柴点燃碱性电池的一角;7. 观察碱性电池燃烧的现象,以及发生的变化;8. 最后,将氧气气体放在明火上,观察其燃烧的现象。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的全部化学实验步骤,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实验操作

初三化学实验操作

初三化学实验操作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我们将学到许多有趣的知识,也能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体验科学的魅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初三化学实验操作吧。

1. 铁与硫的化学反应
我们可以进行铁与硫的化学反应实验。

首先将一些铁屑和硫粉混合在一起,然后放入试管中并加热。

在试管口放一块过滤纸,当试管内开始冒出白烟时,将这块过滤纸放在试管口,可以观察到过滤纸变为黑色,这是因为硫与铁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硫化铁。

2. 酸碱中和反应
另一个常见的实验是酸碱中和反应。

我们可以取一些稀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将它们混合在一起,观察到溶液变为中性,产生氯化钠和水。

这是因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

3. 金属与酸的反应
我们也可以进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

比如,取一片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可以观察到气泡的产生和试管外壁的结露,这是因为锌和盐酸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氢气。

4. 氧气的产生
我们还可以通过分解过氧化氢来产生氧气。

只需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装有过氧化铁的烧瓶中,并加入少量的漂白粉,就可以看到氧气气泡不断产生。

5. 气体的性质
我们可以进行气体的性质实验。

比如,可以取一些氢气和氧气,点燃它们,观察到氢氧混合气的爆炸现象,这是因为氢气和氧气发生了激烈的燃烧反应。

通过这些实验操作,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实验操作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让我们更加熟悉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希望大家在化学学习中能够更加努力,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结尾】。

初三化学经典实验操作大全知识梳理掌握

初三化学经典实验操作大全知识梳理掌握

初三化学经典实验操作大全知识梳理掌握一、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仪器的识别与使用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可直接加热。

烧杯:用于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集气瓶:用于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

酒精灯:用于加热。

滴瓶和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

锥形瓶:用于滴定实验和较多量液体的反应。

蒸发皿:用于蒸发溶液,浓缩或结晶。

坩埚:用于高温灼烧固体物质。

2.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用药匙或镊子取用,注意“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药品:用滴管或倾倒法取用,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和瓶塞的放置。

3. 加热操作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加热试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均匀加热,避免液体沸腾溅出。

加热烧杯、烧瓶:需垫石棉网,防止受热不均破裂。

4. 仪器的洗涤常规洗涤:用自来水冲洗,刷子刷洗。

特殊污渍:用相应的洗涤剂(如盐酸、碱液)处理。

二、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性质1. 氧气(O₂)制取方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2H₂O₂ → 2H₂O + O₂↑(催化剂:二氧化锰)加热高锰酸钾:2KMnO₄ → K₂MnO₄ + MnO₂ + O₂↑性质实验:助燃性: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化性:使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 氢气(H₂)制取方法:锌与稀硫酸反应:Zn + H₂SO₄ → ZnSO₄ + H₂↑性质实验:可燃性:纯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还原性: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3. 二氧化碳(CO₂)制取方法: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₃ + 2HCl → CaCl₂ + H₂O + CO₂↑性质实验:不助燃、不可燃:使燃烧的木条熄灭。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

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 过滤原理:利用固体不溶于液体的性质,将固体与液体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滤纸贴紧漏斗内壁,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九年级化学(上)《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原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原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原理知识点总结实验一: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注意】大烧杯的作用:防止氨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或将氨分子局限在一定的空间内运动,浓度增大,使实验现象明显)。

1.实验步骤(1)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B烧杯中的溶液变为红色,A烧杯中的溶液不变色。

3.原因分析:浓氨水有挥发性,A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

4.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实验评价:(1)污染空气。

(2)药品浪费较大。

(3)实验用时偏长,约需要4~5分钟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4)原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时,不能移动,限制了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学生范围。

6.实验装置的改进改进优点:操作更加简便,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减少了氨气的逸出,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更环保,实验所用溶液量较少,节约药品,现象明显7.其他装置改进8.实验拓展:比较分子运动的快慢现象:烧杯中的水都变红了,且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更快实验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现象: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说明: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2.构成水的微粒空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很大;实验三: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现象:充分混合后的液体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液体体积说明:同种微粒之间的空隙相同;不同种微粒空隙不同气体微粒间的空隙大,固体、液体微粒间的空隙小。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探究化学反应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材料包括:•纯净水•稀硫酸•碳酸钠•酒精灯•试管•瓶塞•过滤纸•硬水•酚酞指示剂•Bunsen燃气灯实验仪器包括:•烧杯•试管架•镊子•平衡仪•瓜皮碗•恒温水浴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洗实验用的玻璃仪器,准备实验所需材料。

2.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取一定量的烧杯,加入适量的纯净水。

–用平衡仪称取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烧杯中。

–用托盘将酒精灯点燃,将试管倒立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中加热。

–将试管内加热硫酸倒入烧杯中,同时加入碳酸钠。

–用玻璃杯接收生成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和性质。

3.实验二:硬水的净化–取一定量的硬水加入烧杯中。

–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逐滴加入稀硫酸,继续观察颜色变化直至变成无色。

4.实验三:达尼试剂的合成–取一定量的烧杯,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

–用平衡仪称取一定量的硝酸,加入烧杯中。

–加入过滤纸将残渣滤掉,收集滤液。

–将滤液加热至浓缩,冷却后得到白色结晶。

5.实验四:氯气的制备–取一定量的烧杯,加入一定量的盐酸。

–添加适量的过滤纸,观察颜色变化。

–将烧杯放在恒温水浴中进行加热,观察气泡冒出并通过玻璃管收集气体。

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一的观察结果:加入碳酸钠后,烧杯中产生气泡,并有气体溢出,气体呈碱性,可用酚酞指示剂验证。

2.实验二的观察结果:加入酚酞指示剂后,颜色变为红色。

逐滴加入稀硫酸,颜色渐渐变成无色,表明硬水中的碳酸盐被酸中和。

3.实验三的观察结果:产生了白色结晶,表明达尼试剂成功合成。

4.实验四的观察结果:盐酸加入过滤纸后,发生了颜色变化并出现气泡。

通过加热并收集气体,得到氯气。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硬水中的碳酸盐可以通过酸中和反应去除。

3.通过合成达尼试剂,我们可以得到白色结晶体。

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单元复习_知识点归纳.docx

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单元复习_知识点归纳.docx

格式九年级化学一至八单元知识归纳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一、常见仪器的使用要求:知道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以及注意事项如:知道可用于反应的容器、可直接加热的仪器、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等考点链接:常在实验题中要求填仪器名称二、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一斜、二放、三慢竖”粉末放入试管底部、块状放在试管口,粉末一般用钥匙或纸槽,块状用镊子(2)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倾倒“一倒、二向、三紧挨”液体药品的量取“量筒放平,视线与页面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吸取与滴加药品“不可将滴管深入试管内”(3)给物质加热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②、加热的操作:要用外焰加热,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固体加热,先预热,再对着固体药品的地方加热;液体加热,先预热,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且要与桌面成45°角,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

③、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温馨提示:否者可能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 1)外壁不能有水,(2)容器不要接触灯芯,(3)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或放在实验台上。

考点链接:常在选择题中考操作图或在实验题中考查实验正误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一)概念1、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物理变化。

例: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小麦加工成面粉等,只是形状改变。

专业资料整理格式水的三态变化、石蜡熔化、食盐溶解在水中,只是形状和状态发生变化。

灯泡、电炉丝通电发光、发热。

以上都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

现象:会伴随产生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

例:燃烧、铁生锈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温馨提示:有发光发热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发光。

(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实验及其操作要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实验及其操作要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实验及其操作要点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固体试剂的取用⑴粉末状或细小颗粒状固体试剂的取用操作步骤:①取下盛某固体试剂瓶瓶塞,倒放在桌上②有左手平持试管或倾斜试管,右手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送入试管底部③竖直试管,使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④取出药匙并擦净,放在洁净处备用⑤盖好试剂瓶瓶塞,标签向外放归原处⑵块状、条形或大颗粒状固体试剂的取用操作步骤:①左手平持试管,右手用镊子夹取药品放入试管口②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沿着管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2.液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很少量的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

操作步骤:①左手持试管②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夹住滴管上部,用拇指和食指挤捏滴管乳胶头,赶出滴管内空气③放松拇指和食指,慢慢吸取少量液体④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更不要倒置。

滴加时把滴管悬空垂直放在容器口上方约1cm处⑤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⑵取用较多量的液体:直接倾注。

操作步骤:①左手持试管中上部,并适当倾斜②取下细口瓶瓶塞,倒放在桌上③标签向着手心,拿起试剂瓶,瓶口要紧靠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注入试管④倾注完毕,将试剂瓶口最后一滴试液在试管口蹭一下⑤放下试剂瓶,盖好瓶塞,标签向外放回原处3.液体的定量取用操作步骤:⑴选择比所量液体体积稍大或正好的量筒⑵将量筒平放在桌面上,使量筒的刻度面向自己⑶将试剂瓶口紧靠量筒口边缘,缓缓注入液体,边注入边观察,当接近刻度时停止注入,将瓶口最后一滴蹭下,放下试剂瓶⑷用滴管边滴加边观察,至液体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为止⑤盖好试剂瓶瓶塞,标签向外放归原处,清洗滴管4.固体试剂的称量操作步骤:⑴将托盘天平放置平稳,取下左右托盘下的橡皮垫圈,游码放在刻度尺零刻度处,调节天平零点⑵在两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同种纸片,观察零点有无变化,若有变化,应再次调零⑶把被称量的物品放在左盘内,用镊子夹取砝码(由大到小),放于右盘,最后可用游码,当天平接近平衡时,用左手指轻轻敲击持药匙的右手手腕使固体微量撒下,直至天平平衡⑷用镊子清点砝码,放回砝码盒内⑸游码归零注意:①如果固体试剂易潮解,则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内称量②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至0.1g5. 物质的加热⑴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操作步骤:①取一外壁干燥的试管,注入不超过试管容积1/3的液体②右手持试管夹长柄,用拇指压住短柄,使试管夹张开,从试管底部上套至距管口1/3处,松开拇指,夹住试管,放于试管架孔内待用③点燃酒精灯④用右手持试管夹长柄,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集中加热液体的中部,并不停沿试管倾斜方向平移试管,以防液体局部过热而暴沸喷出⑤加热完毕,熄灭酒精灯(注意盖熄后,将灯帽再提起盖一次,并知道为什么。

九年级化学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

九年级化学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

九年级化学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合理的实验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

下面将介绍九年级化学实验方法,包括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和实验注意事项等。

一、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步骤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并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一般而言,实验步骤应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准备:准备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确认实验条件和时间。

2.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操作。

可以根据实验教材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也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

3.实验观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并进行适当的标记。

4.实验数据处理: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比如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比例等。

5.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

二、实验器材合适的实验器材对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准确获取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九年级化学实验器材:1.量筒: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器皿,通常有10ml、25ml、50ml等不同容量的量筒。

2.温度计:用于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

3.酒精灯:用于提供热源,一般用于加热试管或烧杯等容器。

4.酸碱滴定管:用于滴定反应中液体的准确计量。

5.试管和试管夹:用于进行试剂的混合和反应。

6.漏斗:用于过滤和分离液体。

7.燃烧学器皿:如酒精灯、点燃盖玻璃等,用于燃烧实验。

8.电子天平:用于进行质量的准确测量。

三、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以保证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1.实验室安全:佩戴实验室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注意实验室的通风情况,并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2.操作规范:按照实验教材或老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遵守实验步骤,严禁擅自改动实验条件和步骤。

3.实验废物处理:实验结束后,要按照实验室的规定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如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中,将污染物清理干净等。

九年级化学红磷实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红磷实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红磷实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学科,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九年级化学课程中,学生们学习到了关于红磷的实验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九年级化学红磷实验的知识点。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了解红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白色气体是二氧化硫的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红磷是一种固体物质,当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时会产生强烈的发光和放热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P(s)+ 5O2(g)→P4O10(s)方程式中,P代表红磷,O代表氧气,P4O10代表四氧化磷。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烧杯、测试管、酒精灯、镊子、试管架、玻璃棒等。

2. 试剂:红磷。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搭建好实验装置,将测试管竖立在试管架上。

b. 准备好红磷,使用镊子夹取适量的红磷,放置在干净的烧杯中。

2. 进行实验:a. 点燃酒精灯,用火焰加热烧杯底部的红磷。

b. 红磷开始燃烧时,迅速将烧杯倒过来,放入测试管中。

c. 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3. 实验记录:a. 记录红磷燃烧时产生的现象,包括火焰颜色、光亮度等。

b. 观察并记录测试管内的变化,包括是否产生白色气体等。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佩戴好实验室常规的个人防护用品。

2. 实验操作时要轻手轻脚,避免发生意外。

3. 红磷属于易燃物质,要小心使用火源,避免引发火灾。

六、实验结果分析1. 红磷燃烧时会产生白色火焰,这是因为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释放,并生成了白色固体产物。

2. 在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的白色气体是二氧化硫,这是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

七、实验结论通过观察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及生成的白色气体,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红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产生白色固体产物和二氧化硫。

八、实验拓展1. 可以进一步研究红磷和其他物质的反应性质,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红磷燃烧及产物生成的影响。

九年级各化学实验步骤及现象

九年级各化学实验步骤及现象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12)注意:怎样验证火焰的分层及温度和生成的产物看书12页图1-10、1-11、1-122、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p27)1、 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

(白磷、汞、红磷)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3、实验成功的关键:(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量不足 ②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3、木炭、铁丝、红磷、镁带在氧气中燃烧(p34)(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 (O 2)点燃——→二氧化碳(CO 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氧气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 ) + 氧气(O 2)点燃——→四氧化三铁(Fe 3O 4)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 + 氧气(O2)点燃——→氧化镁(MgO)4、制取氧气一、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MnO2 O24b.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c. 实验步骤: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各化学实验步骤及现象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12)
探究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
石蜡和棉
线
乳白色固态小于水质地软
燃烧时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
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
变短
水、二氧化碳
熄灭后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注意:怎样验证火焰的分层及温度和生成的产物看书12页图1-10、1-11、1-12
2、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p27)
1、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
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
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

(白磷、汞、红磷)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3、实验成功的关键:(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
(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②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
3、木炭、铁丝、红磷、镁带在氧气中燃烧(p34)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文字表达式:
碳(C)+ (O2)点燃
——→二氧化碳(CO2)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氧气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铁(Fe) + 氧气(O2)点燃
——→四氧化三铁(Fe3O4)
实验装置图
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文字表达式:
磷(P)+ 氧气(O2)点燃
——→五氧化二磷(P2O5)
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
(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 + 氧气(O2)点燃
——→氧化镁(MgO)
4、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4 MnO2 O2
b.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c. 实验步骤:
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b). 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c). 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d). 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离:移离导气管。

g). 熄:熄灭酒精灯
d.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H 2O 2) ————→ 水(H 2O ) + 氧气(O 2)
b. 注意事项:
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
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5、碳与氧化铜反应(p107)
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试管口向下倾斜
(3)CuO 粉末要和木炭粉均匀混合
拓展: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放热)
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吸热)
碳还原金属氧化物
C+M x O y ==== M+CO 2 碳还原非金属氧化物 C+CO 2 2CO
二氧化锰 空气 空气 除去二氧化碳 干燥 氮气
液态空气降温 加压 液态氧 升温-183℃ 氧气
6、二氧化碳的制取(p109)
一、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固体药品:石灰石和大理石
液体药品: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 l===CaCl2+H2O+CO2↑(重点)
注意:(1)不能用H2SO4代替盐酸,因为
CaCO3+H2SO4 ===Ca SO4 +H2O+CO2↑生成的Ca SO4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了碳酸钙与酸接触,使反应难以进行。

(2)不能用Na2CO3代替大理石,因为碳酸钠粉末,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

(3)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农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气体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3、发生装置(固——液反应不加热)
4、收集方法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验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证明收集的二氧化碳已满。

6、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入大理石、塞紧塞子、发生装置内导管刚露出塞子即可
(3)把反应装置固定好
(4)把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浸没漏斗下端,液封
(5)收集气体,到期不思念一定要插入集气瓶底部
(6)检验是否集满
7、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p118)
现象:
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这说明一
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这个现象和结论与木
炭还原氧化铜的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