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新版)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处理和记录,确保患者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技师等。
三、定义医疗安全事件是指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或事故,如医疗差错、事故、药品不良反应、院内感染等。
四、报告原则1、及时报告:一旦发生医疗安全事件,相关人员应立即报告,不得隐瞒或延迟。
2、真实报告: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不得虚报、误报。
3、完整性报告:报告内容应全面完整,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原因、经过、结果等信息。
4、保密报告:报告内容应严格保密,不得随意泄露患者个人信息和事件细节。
五、报告流程1、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安全事件后,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科室负责人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上级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指导,必要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通报。
4、对于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院应向患者家属通报,并积极组织协调处理。
5、处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及时记录处理情况和结果,并妥善保存资料。
六、处理措施1、对于已发生的医疗安全事件,相关科室和人员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少对患者的影响。
2、医院应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3、对涉及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批评教育、罚款、解除合同等。
4、对相关科室进行质量检查和督促改进,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解释和赔偿,消除不良影响。
6、对事件进行总结和归档,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7、对报告者和涉及人员进行保护,不得因报告而受到不利影响。
8、对全院员工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医疗安全意识和技能。
9、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定期分析和汇总,以便更好地评估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和安全状况。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和改进流程,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为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行为,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以便于发现和防范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保障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及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部门和科室。
三、报告内容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除疾病自然过程外,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患者安全隐患或造成的负性后果。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感染事件、意外事件等。
四、报告原则1. 行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 无责性:实行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无责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觉行为,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可靠性。
3. 保密性:对报告人主动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科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 非处罚性:凡主动报告者为无责非追究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处罚依据。
五、报告流程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在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医务科。
3.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对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并根据事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重大事件应及时向院领导报告,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4. 医务科应定期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向全院通报,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激励与保障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激励机制,对主动报告、及时发现和防范医疗风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医疗机构应保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医疗安全警讯事件报告制度(3篇)
医疗安全警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堤高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及时妥善处理安全隐患事件,保证医院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此制度。
一、医疗安全警讯事件是指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对医疗安全有明显危害的事件,包括:(一)可能引起...为了堤高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及时妥善处理安全隐患事件,保证医院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此制度。
一、医疗安全警讯事件是指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对医疗安全有明显危害的事件,包括:(一)可能引起患者人身损害或者死亡的事件。
(二)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
(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
(四)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
(五)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
(六)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无形损失的事件。
二、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需报告的医疗安全警讯事件,具体如下:(一)出现医疗意外。
(二)家属对医疗过程堤出异议或有纠纷倾向。
(三)本院因术后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
(四)手术或有创操作中异物留置体内。
(五)手术、放疗、石膏固定等有区域高度局限治疗时部位错误。
(六)正常分娩母婴意外伤害事件。
(七)越级、超权限开展有创诊断和治疗。
(八)主要疾病误诊、漏诊三天以上。
(九)对主要疾病诊断、治疗有明显影响的延误事件。
(十)主诊医师擅自改变集体或科主任查房制订的诊疗计划或手术方式。
(十一)血型不合的输血、溶血反应、输入污染或过期血液。
(十二)出现中、重度药物不良反应、输液或输血反应。
(十三)留置输液导管致局部严重感染或败血症。
(十四)各项治疗检查时可能引起患者脏器功能中重度损害或死亡的并发症。
(十五)各种操作失误或意外致病人器官、组织计划外损伤事件。
(十六)违反各种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致院内感染、中毒等危害身体健康事件。
(十七)超常规药物剂量应用致不良反应事件。
(十八)药物错发、误服、误注。
(十九)重要检查标本丢失。
(二十)血型检验错误。
(二十一)检查、检验报告单姓名、性别、部位、结论错误。
医疗安全报告制度(3篇)
医疗安全报告制度一、科室每月向医教科报告医疗安全情况,分析科室一个月内是否存在医疗隐患,并实施讨论、提出整改意见,组织科室制订医疗安全防范措施。
二、当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必须立即报告医教科,医院必须在____小时内(重大医疗事故争议____小时内)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三、医教科负责对全院医疗安全情况,月报及每季、年度汇总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情况向临床反馈、通报并分析、讲评,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向院长作出分析报告。
四、医院每半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一次,提出整改措施。
医疗安全报告制度(2)是一种机制,旨在促进医疗机构对医疗事故、医疗差错、不良事件等医疗安全问题进行及时报告和分析,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 报告义务:医疗机构设立医疗安全报告制度,并明确医务人员的报告义务,即当发生医疗事故、医疗差错、不良事件等情况时,医务人员需及时向相关部门或管理人员报告。
2. 报告流程:医疗机构应建立起完善的医疗安全报告流程,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通常包括报告的途径、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报告的处理程序等。
3. 保护机制:为了保护举报者的权益,医疗机构应设立匿名举报渠道,鼓励医务人员及时、主动地报告医疗安全问题,并保证其举报信息的保密性。
4. 分析和处理:医疗机构在接收到安全报告后,应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事故或差错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教育培训:医疗机构应通过定期的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的意识和认识,增强其报告和处理医疗安全问题的能力。
医疗安全报告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发现和解决医疗事故和差错,改进医疗流程和制度,从而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疗安全报告制度(3)是指为了提高医疗行业的安全水平和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建立的一种报告机制。
医疗安全报告制度的核心目标是及时发现、报告和解决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以减少患者的潜在伤害,并通过制度化的报告和分析来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修订)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修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患者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除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并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I级事件(警告事件)一一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11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一一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与功能损害。
In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一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IV级事件(隐患事件)一一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根据医疗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13类,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医技等部门。
、医疗管理类:01、非计划再次手术02、术前与术后诊断不符03、并发症04、非预期心脏骤停05、麻醉类06、镇静类07、医疗文件08、手术类09、介入诊疗(导管)类10、口腔治疗类11、康复治疗类12、营养膳食类13、孕妇保健类14、计划分娩类15、非计划再次入院16、医疗其它17、查对II护理管理类:01、跌倒类02、坠床类03、压疮类04、导管类05、处置治疗类06、交接沟通类07、查对类08、护理其它In药品管理类:01、药物治疗类02、药品不良反应03>药品质量04、药品滥用类05、用药错误06、药品存储07、制剂管理08、调剂错误09、分发错误10、药品其它IV医技管理类:01、医技科室漏诊02、化验结果错误03、病理类04、其他医技检查类05、其他医学检验类V输血管理类:01、输血管理不当02、核对不当03、执行不当04、输血其它05、输血不良反应VI器械耗材类:01、仪器(设施设备)类02、医用耗材类Vn院内感染管理类:0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暴露)02、锐器伤类03、医源性感染事件04、特殊医院感染事件05、器械其他感染06、感染其它Vn职业防护管理类:01、化疗药物接触02、环境类03、其他职业伤害类IX信息管理类:01、网络攻击类02、信息泄漏类03、信息系统故障04、信息其它X后勤管理类:01、转运类02、公共服务设施类03、环境保洁类04、物业维修类05、后勤其他XI治安管理类:01、安全保卫类02、患者自杀/自残03、患者走失04>婴幼儿被偷窃05、辱骂、殴打、刺(杀)伤医务人员类06、消防安全07、重要通道堵塞Xn纠纷投诉类:OK纠纷02、投诉XIn其他类型:01、其他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1级和11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01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执行。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范文(4篇)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医院内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制定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精神,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指在医院内部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包括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临床不良反应等。
2.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根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具有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3.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指医院内部人员将发现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向医院有关部门或领导进行汇报的行为。
第二章报告程序第四条报告对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对象包括医务部门、护理部门、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第五条报告内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信息、发现人员和时间、事件的性质和原因分析、事件的影响和可能后果、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
第六条报告方式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可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进行,书面报告可以通过纸质报告、电子邮件、内部通知等方式进行。
第七条报告期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在发现后及时报告,特殊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并说明原因。
第八条保密原则对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个人信息和事件信息应严格保密,未经授权不得泄露。
第三章处理程序第九条事件初步调查医院收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后,应立即成立调查组进行初步调查,认真查明事件的事实经过和原因,并制定处理措施。
第十条事件调查报告调查组应及时编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调查过程和结果、责任认定和处理建议等。
第十一条事件处理根据事件调查报告和医院相关规定,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责任认定和处理。
对于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报请上级部门批准并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赔偿。
第四章监督与评估第十二条监督机制本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监督机制,定期审核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整改。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疗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事件报告范围1. 医疗安全事件: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由于诊疗过错、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害的事件。
2. 医疗安全隐患:指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等不良后果的潜在风险。
三、事件报告要求1. 发现医疗安全事件或安全隐患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
2. 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对事件或隐患进行核实,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3. 事件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包括以下内容:(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涉及科室及人员;(2)事件的经过、原因及后果;(3)事件处理措施及效果;(4)事件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四、事件调查与处理1. 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调查医疗安全事件,对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2. 事件调查组应在接到报告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并将调查报告报送医院院长审批。
3. 医院院长审批后,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应将调查报告及整改措施通知相关科室,要求其落实整改。
4. 事件责任人的处理:(1)对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等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其刑事责任;(2)对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等一般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3)对造成患者轻微伤害、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
五、责任追究1.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未按照本制度规定报告医疗安全事件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 医疗机构未落实医疗安全管理措施,导致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的,依法依规追究医院及责任人的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概述 (3)三、医疗安全事件分类及等级划分 (4)四、报告流程 (5)4.1 事件发现与初步评估 (7)4.2 报告途径与方式 (7)4.3 报告内容与时限要求 (8)五、事件处理与响应 (9)5.1 医疗机构内部处理措施 (10)5.2 相关部门的响应与协作 (11)5.3 事件分析与总结 (12)六、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估 (14)6.1 监督管理制度 (15)6.2 考核评估机制 (16)6.3 奖惩措施 (17)七、培训与教育 (18)7.1 培训内容 (19)7.2 培训方式与周期 (20)7.3 教育宣传 (22)八、记录与档案管理 (23)8.1 记录管理 (24)8.2 档案建立与维护 (26)8.3 信息保密与安全 (27)九、跨区域协作与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28)9.1 跨区域协作机制建立 (29)9.2 信息共享平台搭建与应用管理要求 (30)9.3 跨区域协作与信息共享的保障措施及责任划分等 (31)一、内容概览引言:阐述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的重要性,明确医疗安全是医疗工作的核心,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有助于提升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报告制度目的:规定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的根本目的,旨在通过及时报告和处理医疗安全事件,预防或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适用范围:明确本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医疗机构内部各部门、医务人员以及参与医疗服务的相关人员。
报告流程:详细阐述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流程,包括事件发现、初步处理、报告途径、报告时间等要求。
事件分类与等级划分:列举医疗安全事件的分类标准,根据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等划分不同的等级。
责任主体:明确各级责任主体在医疗安全事件报告中的职责,包括医疗机构领导、管理部门、临床科室及医务人员的具体职责。
事件处置与调查:规定在医疗安全事件发生后,相关责任主体应采取的处置措施,包括事件现场处理、调查取证、原因分析等。
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促进医院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全体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及时上报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安全事件的定义和分类第三条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是指医疗过程中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危害的事件,包含以下几类:1.不良事件:指由于医疗行为欠妥或过错导致的患者损害事件;2.医疗事故:指在医务人员正常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突发事件或不行预见的情况,直接导致严重的损伤或患者死亡的事件;3.意外事件:指非医务人员自己乐意或无意识的因素导致的不行猜测的、突发的损害事件;4.不良反应:指在医学技术和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对医疗措施和药物治疗可能产生的异常反应。
第四条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依据危害程度分为四级:1.一级:死亡、永久性伤残和重点损失;2.二级:可能导致伤残、严重损失;3.三级:可能导致细小损失、临时伤残;4.四级:无损失或细小损失。
第三章报告和处理程序第五条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报告程序如下:1.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后,医务人员应立刻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2.科室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刻启动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报告流程,并向医院管理负责人汇报;3.医院管理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并订立相应的处理措施;4.调查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涉事医务人员,并依据实际情况对涉事人员进行纪律处分、学术处分或介绍撤销执业资格等处理;5.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将处理结果报告上级医疗管理部门,并依照相关规定将事件报告上报到相关机构。
第六条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处理程序如下:1.医务人员在接到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报告后,应自动搭配调查工作,并如实供应相关资料;2.调查组应依据相关证据进行调查,了解事件的原因和责任;3.调查组应依照相关规定对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并订立整改措施;4.调查组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工作,并提出调查报告;5.医院管理负责人要依照调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决议,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医疗安全是我们医院的首要任务,为了及时准确地报告和处理医疗安全事件,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旨在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医院的医疗安全工作。
2. 定义1.医疗安全事件: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或已经造成损害的事件,包含但不限于医疗错误、药物不良反应、抢救失败、器械事故等。
2.医疗安全事件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等级,依据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划分和评估,等级越高,危害程度越大。
3. 报告程序3.1 报告人员1.医务人员:发现或参加医疗安全事件的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
2.患者或家属:发现医疗安全事件的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
3.2 报告途径医务人员应尽快报告医院的医疗安全委员会,患者或家属可以直接向医疗安全委员会提交报告。
3.3 报告内容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方和人员。
2.医疗安全事件的基本情况,包含事件类型、等级和危害程度。
3.患者的基本情况,包含姓名、年龄、性别等。
4.医疗安全事件的认真描述,包含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5.相关证据,如医疗记录、护理记录、试验室检查报告等。
6.相关人员的看法和处理建议。
3.4 报告时限医务人员应在发现或参加医疗安全事件后的24小时内向医疗安全委员会报告,患者或家属应在发现医疗安全事件后的7天内向医疗安全委员会提交报告。
4. 处理程序4.1 处理责任医疗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协调医疗安全事件的处理工作,下设医疗安全事件处理小组。
4.2 处理流程1.接收报告:医疗安全委员会接收到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的报告后,立刻启动处理流程。
2.事件调查:医疗安全委员会依据报告内容,组织调查小组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并征求相关专家看法。
3.事件评估:调查小组依据调查结果和专家看法,评估医疗安全事件的等级和危害程度。
4.处理措施:医疗安全委员会依据事件的等级和危害程度,订立相应的处理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
规范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规范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及时掌握和处理医疗安全事件,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权益,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医疗安全事件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与医疗行为相关的不良事件,包含但不限于医疗事故、医疗过错、意外事件、治疗效果不良等。
第三条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是指通过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及时上报、记录和分析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的制度。
第二章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的范围和要求第四条任何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安全事件时,应当及时向医院管理负责人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第五条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应当包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方、事件描述、受影响的患者数量、事件原因的初步分析等内容。
第六条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当对医疗安全事件报告进行认真核实,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七条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应当在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内完成,并将报告送交医院安全管理部门。
第八条医院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对医疗安全事件报告进行及时处理和记录,并在报告中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第三章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的程序第九条医疗安全事件发生后,责任医生应立刻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负责对事件进行初步调查。
第十条责任医生在初步调查后应将调查结果书面报告给医院管理负责人,并提出进一步处理的建议。
第十一条医院管理负责人收到调查结果后,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再次调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二条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当依据调查结果,订立处理方案,并将方案报告给医院安全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医院安全管理部门依据处理方案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具体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院管理负责人。
第十四条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当依据处理结果决议是否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医疗安全事件通报。
第四章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的保密措施第十五条对于医疗安全事件报告所涉及的患者隐私和医务人员个人信息,医院管理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应当严格保密。
第十六条医院安全管理部门在处理医疗安全事件时应保护报告人的合法权益和个人隐私。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3篇)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为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指导各科室妥善处置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根据《____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报告要求(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发现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科主任调查核实后立即报告医务部,各科室向医务部报告实行电话及书面上报。
医务部将有关情况如实汇报给分管院长及院长,经院长批示后,通过电话、传真或网络直报在规定时限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人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级: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造成____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____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1)造成____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____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2)造成____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____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造成____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
(三)医务部负责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医院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提供电脑、外网等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四)发生或发现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时限:1、医院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时限如下: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____日内,上报有关信息。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____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____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2、各科室在半小时内电话向医务部上报,书面上报时限如下: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____天内,上报有关信息。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____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医疗安全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事件主动报告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安全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及患者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事件,分析事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减少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第三条医疗安全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遵循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则,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及相关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安全事件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和报告工作。
二、医疗安全事件的定义及分类第五条医疗安全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及相关人员的过错,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或死亡的事件。
第六条医疗安全事件分为以下几类:(一)诊断错误、治疗错误、用药错误;(二)手术意外、术后并发症;(三)医疗设备、药品不良反应;(四)医院感染;(五)意外伤害,如跌倒、坠床、烫伤等;(六)其他可能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三、报告程序第七条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安全事件,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管理部门报告。
第八条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进行调查核实,并将调查结果报告医疗机构负责人。
第九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报请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报请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四、报告责任第十一条医务人员有义务及时报告医疗安全事件,不得隐瞒、谎报、迟报。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报告医疗安全事件的医务人员提供保护,不得对报告人员进行处罚。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事件奖惩机制,对主动报告、及时处理医疗安全事件的医务人员给予奖励。
五、保密原则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安全事件报告人的身份保密,不得泄露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医疗安全与事故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与事故报告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院的医疗安全,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加强事故的防备和应对本领,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包含但不限于医生、护士、药剂师、技术员等。
第三条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工作中,应本着敬重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的各项规定。
第二章医疗安全管理第四条医院设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医院管理负责人担负主任,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医护人员代表构成。
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订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医疗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
第五条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工作前,应熟识相关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并严格依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工作。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不能正常运行的设备,应及时报修或更换,并在设备报修记录中记录相关信息。
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医疗安全培训和演练,熟识应急处理程序和逃命路线,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第八条医院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安全事件后,及时向医院管理负责人和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报告,不得隐瞒或窜改事实。
第九条医院设立医疗安全事件调查组,负责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看法。
调查组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构成,必需时可以邀请外部专家参加。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发现并处理医疗事故时,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隐私。
第十一条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调查及处理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三章事故报告制度第十二条医院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事故后,及时向医院管理负责人和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报告事故时,应认真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方、原因和损失情况,并尽可能供应相关证据料子。
第十四条医院建立医疗事故报告登记表,由医院管理负责人负责汇总和记录医疗事故的情况,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一、背景和目的医院是一家供应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的机构,为了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特订立本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全面及时、有效的医疗安全事件报告机制,确保医疗安全事件的及时发现、自动报告、正确处理和相应改进。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务人员,包含但不限于医生、护士、药师、检验人员等。
同时,本制度还涵盖与医疗安全相关的全部工作组织、管理和处理程序。
三、定义与分类1. 医疗安全事件医疗安全事件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或医务人员损害、危害患者利益、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事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医疗操作失误•用药错误•设备故障•输液误差•感染事件•患者跌倒和滑倒•医疗过程中的意外事故2. 分类依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后果,医院将医疗安全事件分为三级:•一级:导致严重损害、生命威逼或死亡的事件;•二级:导致轻伤、疼痛或其他中度不适的事件;•三级:对患者造成肯定纠纷或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事件。
四、报告流程1. 事件发现任何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或接触到医疗安全事件时,应立刻停止当前操作并采取必需措施进行处理,而且尽快将事件报告给相关部门。
2. 事件报告(1)基本信息报告人应供应以下基本信息:•医疗安全事件的时间、地方和参加人员•事件的性质、分类和严重程度•相关患者的基本信息(2)报告内容报告人应认真描述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的经过,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发生原因•相关文件和证据(假如有)•已采取的措施和效果•对将来仿佛事件的防备建议和改进建议(3)报告渠道医务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提交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医院内部网络平台•事件报告邮箱•纸质报告单3. 事件处理与改进(1)事件处理医院将依据医疗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分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及时处理患者损害并供应必需的治疗和救治措施•进行事件调查和责任追究•启动紧急预案和应急措施•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解释(2)改进措施医院将依据医疗安全事件的分析和评估结果,订立相应的改进措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修改和完善相关流程和操作规范•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质量掌控•优化设备和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4. 反馈与总结医院将定期向全体医务人员通报医疗安全事件的处理情况和改进措施,并组织相关培训和经验共享,以提高全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和质量服务水平。
医疗质量与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质量与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内医疗质量与安全事件的报告工作,促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连续改进。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健康行业的相关管理要求,确保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内发生的全部医疗质量与安全事件的报告工作,包含但不限于医疗事故、医疗过错、医疗纠纷、不良事件等。
第三条定义1.医疗质量事件:指医疗活动中发生的不符合医疗质量要求或产生重点不良后果的事件。
2.医疗安全事件:指医疗活动中可能导致患者安全受损的事件,包含但不限于医疗事故、医疗过错、医疗纠纷等。
3.报告人员:指医院内部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会机构等对医疗质量与安全事件进行报告的相关人员。
第二章报告流程第四条报告责任人1.针对医疗质量与安全事件的报告工作,医院设立特地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
2.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相关报告工作,并有权指定专人负责具体的事件报告事宜。
第五条报告时间要求1.医院内发生的医疗质量与安全事件应及时报告,严禁隐瞒、掩盖真相。
2.在发现医疗质量与安全事件后,报告人员应在24小时内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3.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及时予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初步调查。
第六条报告内容要求1.医疗质量与安全事件的报告内容应包含事件的基本情况、相关证据料子、初步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
2.报告人员应真实、准确地填写报告表格,并附上相关文件、照片、录像等证据料子。
第七条报告途径1.报告人员可以通过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或者网络平台进行报告。
2.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报告,医院应设置便捷的投诉与举报渠道。
第八条报告保密与奖惩1.医疗质量与安全事件的报告工作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报告人员的个人信息。
2.对于履职不力、隐瞒不报的报告人员,医院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三章事件调查与处理第九条事件调查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在收到医疗质量与安全事件的报告后,应及时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docx
医疗质■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一)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精神,结合中国医院协会(2009年度病人安全目标》,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划分7类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函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崽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6、医崽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7、其他^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堂B划分为24类:(一)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错误)・(二)治疗、检直或手术后异物留笆体内.(三)手术事件: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不艮事件.(四)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五)药物事件:医喔、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六)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七)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八)压疮、坠床、跌倒事件.(九)管路事件:管路滑脱、自拔事件.(十)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件.(十一)医疗沟通事件: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和沟通不良.(十二)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十三)检音、治疗或手术后神经受损.(十四)除血事件:医展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反应等相关不良事件.(十五)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天灾、有吉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医疗安全事件上报制度
医疗安全事件上报制度第一章总则为确保医院的医疗安全工作有序开展,及时发现、处理和防止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订立本《医疗安全事件上报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各临床科室和相关医疗技术部门,涵盖医疗过程中的各类安全事件的上报和处理。
第二章安全事件定义1.医疗安全事件:指在医院及其部门、科室、病区范围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不良事件、医疗事故、医疗器械故障、疫情暴发、突发传染病等与医疗过程有关的事件。
2.不良事件:指医疗过程中由于设备问题、人为操作失误、沟通不畅等原因导致的患者的不满、不适或细小损伤的事件。
3.医疗事故: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不按标准操作,或因技术不娴熟、用药错误、治疗方案欠妥等原因造成的严重后果的事件。
4.医疗器械故障:指医用设备、仪器显现故障或损坏,影响医疗活动正常进行的事件。
5.突发传染病、疫情暴发:指传染病和疫情蓦地暴发,且具有较强传染性,可能对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逼的事件。
第三章上报责任与途径1.医院全员要感知医疗安全的紧要性,对医疗安全事件及时上报负有责任。
2.医务人员应明确本身在医疗过程中发现医疗安全事件时的上报职责,包含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3.上报途径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口头报告:医务人员可直接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医院质控部门等口头报告医疗安全事件。
–书面报告:医务人员可将医疗安全事件书面报告提交给所在科室负责人、护士长或医院质控部门。
–电子报告系统:医务人员可通过医院内部电子报告系统上报医疗安全事件。
–匿名举报:医务人员及患者可通过医院设立的匿名举报渠道上报医疗安全事件。
第四章上报内容和要求1.医疗安全事件上报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要求:–事件描述:事件的基本情况和背景介绍。
–时间地方: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方。
–相关人员:涉及的医务人员、患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职务。
–事件分类:依据医院规定的医疗安全事件分类进行标注。
医疗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有效防止和及时处理医疗安全事故,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本医院特订立本医疗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第二章报告范围第一条报告对象本制度规定的医疗安全事故报告范围包含医院内发生的影响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一切医疗安全事故。
第二条医疗安全事故的定义1.医疗安全事故是指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由于人为因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对患者或医务人员的身体损伤、健康危害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2.医疗安全事故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情况:–手术操作错误或意外损害;–药物使用错误、不良反应或过敏;–医疗器械或设备故障、误用或意外损坏;–医疗管理失误或疏忽导致的不良后果;–患者或医务人员意外坠楼、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第三条报告程序1.医疗安全事故的报告程序依照以下步骤进行:–发现事故后,当值医生或相关医务人员应立刻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尽快向本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并填写医疗安全事故报告表格。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受理报告后,对事故进行核实和初步调查,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事故分析评估。
–依据调查结果和评估看法,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将订立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向报告人和相关部门通报。
–在需要的情况下,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将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掌控事故的扩散和危害。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将对事故及处理措施进行跟踪和监督,及时对事故处理结果进行反馈和总结。
2.医疗安全事故的报告程序应当遵从及时、准确、完整的原则。
第三章保密和保护第四条保密原则对于医疗安全事故报告涉及的个人隐私、医疗机构内部敏感信息等,本医院将坚决遵从以下保密原则: 1. 对报告人的个人隐私和医疗机构内部敏感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2. 没有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禁止将医疗安全事故报告信息披露给未经授权的第三方。
3. 对于执法机关或行政监管部门的调查要求,本医院将乐观搭配,并在合法范围内供应相关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20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新版)
1、定义: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
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以及医院内相关规定执行。
Ⅲ、Ⅳ级事件属于自愿报告系统范围,是强制报告系统的补充,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4、报告程序
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Ⅰ、Ⅱ级严重不良事件或情况紧急事件时,应在处理事件的同时先电话上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置,同时按医院相关部门对差错、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的程序进行上报;当事科室需在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
Ⅲ、Ⅳ级不良事件报告人在24-72小时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相关职能部门。
如发生或者发
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电话向医务部、投诉管理办公室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电话向医务部、投诉管理办公室或护理等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按医院《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程序处理。
5、奖罚机制
由各职能部门提出,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和科室,将根据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给予免责、减轻处罚或奖励处理;凡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但隐瞒不报的科室和个人,一经查实,根据事件具体情况给予当事科室和个人相应的行政和经济处罚。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